数学版教案 2年级-13 有趣的间隔
小学奥数间隔趣谈三教案模板(多篇)
![小学奥数间隔趣谈三教案模板(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492a6c83d049649a665847.png)
小学奥数间隔趣谈三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三级奥数间隔趣谈间隔趣味数学练习1、小明家住6楼,他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1分钟,那么他从1楼走到6楼用几分钟?2、丽丽住的这幢楼共7层,她家在5楼,每层楼梯20级,你知道丽丽从1楼走多少级楼梯才能走到自己的家吗?3、张亮家住四楼,他从底楼到二楼需要2分钟,那么他从底楼到四楼需要几分钟?4、小红家住七楼,他从底楼到三楼要用2分钟,那么他从底楼到七楼要用几分钟?5、小东住宅大厦11层,他数了10层到11层,有20级台阶,你能算出他从底楼到小东家有多少级台阶吗?6、王师傅家住六楼,他从一楼到三楼要走20级台阶,那么他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级台阶?7、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五段,每锯一次要五分钟,一共用多少分钟?8、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五段,每锯一次用六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9、一根铁丝长25厘米,把它剪成5厘米的小段,需要剪几次?10、少先队员在操场的一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栽了21棵树,操场长多少米?11、一条河堤长40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要栽多少棵?12、学校的舞台,长16米,在它的前面,每隔2米放1盆花,从头到尾要放多少盆花?13、校门口的一条路长10米,路的两边从头到尾都要插彩旗,每隔1米插一面旗,一共要插几面旗?14、一座桥长25米,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有一盏灯,第一盏灯在桥的起点,最后一盏灯在桥的终点,桥上,一共有几盏灯?15、小东把9粒棋子在桌上摆成一条直线,每两粒间的距离是5厘米,从第1到第9粒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16、时钟2点钟敲两下,2秒钟敲完,5点钟敲五下,几秒钟敲完? 第2篇:【小学二级奥数讲义】间隔趣谈【小学二年级奥数讲义】间隔趣谈【专题简析】两根绳子结起来只要打一个结,两根绳子结成一个圆需要打两个结,一根绳子剪4次被剪成了5段等等,这是日常生活中的比较特殊的问题。
想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动笔画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有趣的间隔 -
![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有趣的间隔 -](https://img.taocdn.com/s3/m/e7ad675fb307e87101f696a2.png)
直尺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演示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蔡老师做了一些小动作,你发现了吗?
生:调整了一些同学的座位。
师:嗯,你的眼力真好,蔡老师刚才的小动作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有非常大的关系,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情景探索,感知规律
1、出示情境图
四、拓展延伸,深化规律
1、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学生自由举例,并说出是间隔排列的哪种类型
2、师:还记得蔡老师上课前的小动作吗?
展示课前小动作,然后展示屏幕上有3位男生,
师:如果要组成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列的话,至少需要几位女生?
师:还能来几位?还有其他情况吗?
3、师:如果现在让这些男生和女生手拉手组成一个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师:读完之后你能说一说每排两种物体都是怎么排列的吗?
生:一个隔一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列称为一一间隔排列(补全课题)
3、师:现在你能数一数每排中的夹子、兔子和木桩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填表)
4、师:那现在你能不用数,有没有办法直接说出手帕、蘑菇和篱笆的个数吗?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寻找“分组的杰作”(展示并追问:他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让你想到了我们数学上的什么)
上高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科备课
课题
有趣的间隔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课人
牛玲玲
活动目标
1.借助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发现排列现象中物体个数间的关系,并能够较清晰的表述这种现象。
2、在体验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在探究中构建规律,能够判断间隔排列现象,能够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间隔问题》奥数教案
![二年级《间隔问题》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f356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8.png)
(二年级)备课教员:第九讲间隔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间隔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知道锯木头、时钟等间隔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找准间隔数,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考虑到低段的学生喜欢动画片的心理,所以想借蜗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黄蜗牛与黄蜗牛之间间隔着紫蜗牛,从而引出间隔问题。
】师:听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有一群可爱的朋友要来做客,你们知道他们都是谁吗?生:不知道。
师:原来是可爱的蜗牛一族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同学们,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他们的到来。
师:你们瞧,我们的蜗牛朋友站的队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生:……师:你们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
你们看是不是有两只不太一样的蜗牛?生:是的。
师:那这不一样的蜗牛都在哪里呢?生:每两只黄色壳的蜗牛中间有一只紫色壳的蜗牛。
师:没错,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某个物体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我们称作一一间隔,也可以说紫色壳的蜗牛是这里的间隔。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间隔问题。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乘、除法,运用这些知识,找准间隔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间隔问题。
】【板书课题:间隔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要花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讲解重点:理解锯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一。
二年级《简单的间隔问题》奥数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间隔问题》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78e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2.png)
(二年级)暑期备课教员:第七讲简单的间隔问题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交流,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知道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爬楼梯的层数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栽树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和技巧。
2. 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问题,学生能够区分问题的特殊性进行解答。
二、教学重点:知道间隔问题的间隔数与端点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间隔数与端点之间的变化关系四、教学准备:PPT,几根木棒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谈话导入(7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拉松长跑比赛吗?生1:老师我知道,就是很多人一起跑步的!生2: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最厉害!生:……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其实马拉松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体力,还需要非常有毅力,会坚持的人才能够获得胜利的,那样的人才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成为特别厉害的人呢?生:想!师:嗯,有理想的好少年!老师也设计了一个马拉松比赛。
生:老师,是让我们出去跑步吗?师:哈哈,当然不会,咱们玩的是智力马拉松,看看你们的小脑筋谁转得最快,谁就跑得最远。
跑得最远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丰厚的小奖品,想不想挑战?生:想!师:那老师先来讲一讲怎么比,咱们有5个比赛项目分别是锯木头、爬楼梯、跑公路、算时间和绕花坛。
只有一个项目完成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如果没有完成,卡在中间,可以有一次机会向老师求助,这一次机会用完了,下一次还是不会的话,你只能向同学寻求帮助了。
每一次的项目,哪一组完成得最快,老师都会给这个小组加上10分。
每个项目都不一样,现在来讲一讲我们第一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生:锯木头。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几次?锯一次用时2分钟,一共需要锯几分钟呢?师:真棒!没错,先看看锯木头,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然后再来进行我们的比赛。
老师选一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来告诉我们,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点名让学生读题)生:(读题)师:声音真好听,这里我们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呢?生:2个问题。
小学数学间隔问题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间隔问题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e7e32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6.png)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间隔问题的概念,掌握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间隔问题的概念2. 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1. 间隔问题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间隔问题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3. 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排队、植树等,引入间隔问题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间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间隔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间隔问题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间隔问题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间隔问题的特点。
3. 教师讲解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a. 确定起点和终点b. 计算间隔数量c. 求解问题三、小组合作学习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间隔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间隔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间隔问题,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间隔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名师教学设计《间隔排列、探索规律》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间隔排列、探索规律》完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72bf4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6.png)
指出:像这样“间隔排列”的物体又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兔子乐园去看看。
学生用一只手夹住了4根小棒。
生:男女生间隔排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在这个画面中,有没有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哪些物体是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几组来
这三组都属于间隔排列的物体,咱们先看第一组(课件出示:夹子与手帕图)
2、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l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学生,其中男生较多。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出众者也不多,高分也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男生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今后打算如下: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且富有思考的分层练习,加深对“间隔排列的规律及其解题策略的理解,完善认知,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达到学以至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排队游戏和原有的球串,加深对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认识。接着提出要求,有意识地设置认知障碍,制造思维冲突。拓展认识“两种物件--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件的数量相等”,这一“封闭式间隔排列”的拓展性问题,前后呼应,趣味性强。
数学版教案2年级-13有趣的间隔
![数学版教案2年级-13有趣的间隔](https://img.taocdn.com/s3/m/8556f93c76a20029bc642dc3.png)
第 13 讲美化兔子园——风趣的间隔【教课内容】秋天版, 2 年级第 13 讲“美化兔子园——风趣的间隔”。
【教课目的】知识技术让学生经历研究平时生活中间隔摆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近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
并能用这一规律解说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思虑让学生在着手操作,自主研究与沟通合作中,掌握察看、剖析、比较的方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平时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间隔问题,并试试解决;2.体验与别人合作沟通解决间隔问题的过程。
感情态度感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育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踊跃性和气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让学生经历间隔摆列规律的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摆列,假如两头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头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 1 个。
”这一数学规律。
教课难点勇敢闯关第 5 题。
【教课准备】相同的小物体若干,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课过程:教课路径学生活动方案说明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师:圣诞节,张老师率领小伙伴一同去观光兔子乐园,可爱的小兔真逗人喜欢。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同前去吧。
(动画展现上图)二、自主研究研究种类一认真看一看,数一数。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1、察看“乐园画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察看,并互相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学生举手自由发问。
2、报告沟通。
3、思虑问题。
上图中:(1)兔子晒了 ______块手帕?用了 _____个夹子?(2)有 _____个蘑菇?有 _____只兔子?(3)有 ______块篱笆?有 ______根木桩?生:举手回答。
答案:挨次圈中手帕,并标上数字。
最后在空里填上9;下一步:挨次圈中夹子,并标上数字,最后在空里填上 10;下一步:圈中蘑菇,并标上数字,填上 7;下一步:圈中兔子,并标上数字,填上 8;下一步:圈中篱笆,并标上数字,填上 12;下一步:圈中木桩,并标上数字,填上13。
间隔趣谈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间隔趣谈教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0931a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8.png)
间隔趣谈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间隔趣谈教案间隔趣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的间隔排列规律,学会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主动掌握间隔排列的数量关系,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根木头锯成两段,是聚一次还是两次呢?对锯一次就可以了,那么锯三次、四次呢?从中我们会有什么发现?可以发现段数=锯次+1。
爬楼梯的层次问题,锯木头的段数问题植树的间隔问题等等在数学上统称为间隔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他们。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 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需要3分钟,如果把它锯成7段需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引导:锯成7段需要锯几次?指定学生说想法,根据回答画图进行说明。
2、出示例2 把一根木头锯成相同的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思路导航:段数比次数多1次,可知一共锯了6-1=5次,剧5次用30分,每次要用6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定学生说一说想法。
3、出示例3、时钟在6时整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 思路导航:由敲6下,可以知道6下中有5个间隔,5个间隔用了10秒钟敲完,由此可见,每个间隔为2秒,敲12下有11个间隔,每个间隔用2秒,所以一共用了22秒。
三、课堂练习1、3根木头,每根锯成相同的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2、时钟敲7下用了12 秒钟,敲10下需要几秒钟?3、汽车站每隔10分钟开出1辆车,1小时开出多少辆车?4、56米长的彩带,剪了7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篇: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课前知识复习 1.上午11时放学时雨还在下,小宇对小辉说:“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了,你说再过35个小时,太阳会出来吗?”请你帮小辉判断一下。
小学数学二年级《间隔问题》教案2
![小学数学二年级《间隔问题》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02e722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a.png)
小学数学二年级《间隔问题》教案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学会画简单的示意图,找出间隔数量,并正确计算有关间隔问题。
2.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并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研究的成功喜悦。
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研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研究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老师出示图片,引入数学中的间隔问题。
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
2.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间隔---植树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小圆点和线段来表示植树问题,让学生画示意图,找出间隔数量,并正确计算有关间隔问题。
同时,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并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教学实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植物园,让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找出间隔数量,并正确计算有关间隔问题。
同时,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解决问题。
可以画出一张图,标出每层楼的台阶数,然后计算总共要走的台阶数。
答案为140个台阶。
2、一条长30米的街道,每3米栽一棵树,一共能栽多少棵树?可以用和例1相同的方法,计算出一共能栽11棵树。
3、思考题:如果街道两侧都要栽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也是3米,那么一共能栽多少棵树?需要在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写,计算出一共能栽22棵树。
总结:在数学中,画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
同时,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来解决。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练,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间隔问题教学设计.doc
![间隔问题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259a2c195f312b3069a531.png)
间隔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物体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物体数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具准备学具:小棒、教具:课件。
课前谈话:孩子们,认识我吗?知道我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知道我是教什么的?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你的回答说明你在认真思考。
其实,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挥想象是学习数学的法宝,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法宝一起踏上愉快的数学之旅。
教学过程:.理解间隔的概念师:孩子们,我们每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在这一双手上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数学秘密,想知道吗?请仔细听:小朋友, 张开一只手,五个指头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生:4个空师:谁来指一指是哪4个空?师:你数得真准!请孩子们伸出手像他这样一起数一数。
师:像这样每相邻两个手指之间的这个空叫空隔,也叫间隔。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间隔的问题。
(板书课题).理解物体数和间隔数师:在我们身边许多地方都藏着间隔问题,请看大屏幕,你能说说这一排有几棵树?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生:3棵树,2个间隔。
这一排有几个小朋友?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生:5个小朋友,4个间隔。
师:物体间有间隔,声音之间也有间隔。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听钟声打点的游戏。
钟声每敲响一下就打上一个小圆点,在打点的时候,点与点之间隔开一点。
注意听哟,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
师生同时活动师:谁的小耳朵最灵敏?告诉大家你打了几个点?生:6个点师:我们用这一排小圆点表示刚才响过的6下钟声,这6个点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呢?生举例师: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想到了这么多的物体。
刚才孩子们看见的3棵树、5个小朋友、6个小圆点以及你们所说的6 朵花、6只鸟等等这里的3、5、6都是物体的个数,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物体数。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d139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6.png)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识别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一个隔一个地排列。
2. 间隔排列的规律: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都是相同的物体,那么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一个;如果两端都是不同的物体,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3. 间隔排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间隔排列的现象,如排队、植树等,引导学生关注间隔排列的特点。
2. 新课: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通过PPT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规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间隔排列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根据间隔排列的规律,完成练习题。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间隔排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3. 教学效果如何: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评估教学效果。
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
![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f95b0d5f0e7cd185253607.png)
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课前知识复习1.上午11时放学时雨还在下,小宇对小辉说:“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了,你说再过35个小时,太阳会出来吗?”请你帮小辉判断一下。
2.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周三去秋游,周一上午外面下着大雨,这时天气预报:再过72个小时雨才会停。
你认为学校还会按原计划在周三组织学生秋游吗?引入1、两端都栽,间隔比棵树少12、爬楼梯问题、敲钟问题、挂灯笼问题二、知识点回顾栽树的学问真不少,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问题。
做这类题目要多动脑筋,弄清题意,理解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有关栽树的问题,应该注意:如果起点和终点都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l;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应该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精讲精练【例题1】学校门前的一条道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隔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树?【思路导航】每隔7米栽一棵树,42米里面有6个7米,这个6其实就是化42米平均分成了尾都要栽树,所以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即6+1 =7(棵),也就是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如图: (7棵树,6个间隔) 42+7=6(个) 6÷1=7(棵)答:一共能栽7棵树.练习1:1.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花?2. 平平在桌上摆小棒,每隔8厘米摆一根,到40厘米处可摆几根?【例题2】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思路导航】在路两旁共栽72棵树,路的每边应栽72÷ 2 =36(棵)。
由于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因此36棵树之间应有36 —1 = 35(个)间隔。
每隔5米栽一棵树,要求路的总长,其实就是求35个5米是多少。
列式如下:72÷ 2 = 36(棵)36—1 = 35(个5×35=175(米)答:这条路长175米.练习2:1.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42棵。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accf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5.png)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教案:间隔排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间隔排列”这一概念。
具体章节为“认识时间”,其中包括了时间的认识、时钟的读法以及时间的计算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物体;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间隔排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物体,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作业本、尺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座位是按照间隔排列的。
3.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例题,让学生一起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我会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间隔排列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间隔排列特点:物体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室座位排列、道路树木排列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家有一条长为10米的走廊,他想在走廊的两边种树,如果每隔2米种一棵树,那么一共需要种几棵树?答案:一共需要种9棵树。
解题过程如下:10米走廊,每隔2米种一棵树,所以需要种9棵树(10 ÷ 2 + 1 = 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得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公园里的椅子、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解释。
小学数学《有趣的间隔》ppt
![小学数学《有趣的间隔》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867027ec3a87c24128c428.png)
也就是说玲玲经过1个楼层需要9秒,她家住六楼,中 间要经过5个楼层,需要5×9=45(秒)。 【解答】 6-1=5(层) 5×9=45(秒) 答:从一楼回到家需要45秒。
【例5】 把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 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思路点拨】 把这根原木锯成6段,需要锯5次(如下图),
【解答】 48÷6=8(棵) 8+1=9 (棵) 答:一共能栽9棵。
这一讲主要探究了剪绳 子、爬楼梯、锯木头和栽 树等问题。它们既有相同 点又有不同点。剪绳子时, 剪得段数比剪得次数多1; 爬楼梯时,爬楼的层数比 要到达的楼数少1;锯木 头时,锯木头的段数比锯 的次数多1。植树时,起 点和终点都栽树的时候, 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例2】一根绳子长8米,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 少米?
【思路点拨】 8米长的绳子,剪了3次,应该剪成了4段(如下 图),
求平均每段长几米,就是求:把8平均分成4份,一 份长几米,8÷4=2(米)。
【解答】 3+1=4(段) 8÷4=2(米) 答:平均每段长2米。
【例3】一根彩带被剪了5次后,每段长5分米,这 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分米?
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求一共用多少分钟,就是求 3个5是多少,5×3=15(分钟)。
【解答】 6-1=5(次) 5×3=15(分钟) 答:一共需要15分钟
【例6】学校门前有一条长48米的小路,在路的一 边栽树,每6米栽一棵(开头和结尾都栽),一共 能栽多少棵? 【思路点拨】 每隔6米栽一棵树,48里面有8个6,就能栽8棵,再 加上开头的那一棵,一共能栽9棵(下图)。 也可以想:两棵树之间有1个树“空”,48里面有 8个6,也就是有8个树空,栽树的棵数比树空多1, 所以能栽树9棵。
数学创新实验版教案 一升二-12 间隔问题(一)
![数学创新实验版教案 一升二-12 间隔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ef569ec3e518964bce847c46.png)
第12讲有趣的手工课---- 间隔问题(一)【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2讲“有趣的手工课——间隔问题(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有关间隔与点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找到物体排列时,物体的个数比它们之间的间隔多1,间隔的个数比物体的个数少1的这一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
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间隔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能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段数和点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间隔问题进行解答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爬楼梯之间的学问,知道在解决问题是如何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彩纸、剪刀等。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教材:例1:(1)2个点,1段(2)7个点,6段(3)5个点4段变式练习:剪3次,需要6分钟。
例2:10+10+10=30(级)大胆闯关:1:锯3次,需要9分钟2:8+8+8+8=32(级)3:8-1=7(个)练习册:1:15+1=16(个)2:20÷5=4(段) 4-1=3(次)(学生不理解除法可以用加法尝试)3:10+10+10+10+10=50(秒)4:21÷3=7(段) 7+1=8(棵) 8+8=16(棵)(学生不理解除法可以用加法尝试)补充练习:1.在一根长10米的木棍上每隔2米标上一个记号(两头都不用标)。
一共要标几个记号?2.一个圆形花坛的一周长1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要摆几盆花?3.一根彩带长12米,要把它剪成3米长的小段,共要剪几次?4.公园里有一排杨树,每两棵之间的距离都是3米,则第1棵到第7棵之间共有多少米?5.一根木料每锯一次要2分钟,锯成10段要多少分钟?6.时钟几点就响几下,3点时响三下用了4秒钟,5点时要响几下,需要多少秒钟?7.乐乐从1楼到2楼用了8秒钟,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多少秒?8.一根绳子被剪了2次后,平均每段长2厘米,这根绳子原来总长是多少厘米?补充练习参考答案:1.4个;2.4盆;3.3次;4.18米;5.18分钟;6.4下 8秒;7. 40秒; 8.6厘米。
间隔趣谈教案14847
![间隔趣谈教案14847](https://img.taocdn.com/s3/m/36df2b6b0912a21615792915.png)
间隔趣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的间隔排列规律,学会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主动掌握间隔排列的数量关系,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根木头锯成两段,是聚一次还是两次呢?对锯一次就可以了,那么锯三次、四次呢?从中我们会有什么发现?可以发现段数=锯次+1。
爬楼梯的层次问题,锯木头的段数问题植树的间隔问题等等在数学上统称为间隔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他们。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需要3分钟,如果把它锯成7段需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引导:锯成7段需要锯几次?指定学生说想法,根据回答画图进行说明。
2、出示例2把一根木头锯成相同的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思路导航:段数比次数多1次,可知一共锯了6-1=5次,剧5次用30分,每次要用6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定学生说一说想法。
3、出示例3、时钟在6时整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思路导航:由敲6下,可以知道6下中有5个间隔,5个间隔用了10秒钟敲完,由此可见,每个间隔为2秒,敲12下有11个间隔,每个间隔用2秒,所以一共用了22秒。
三、课堂练习1、3根木头,每根锯成相同的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2、时钟敲7下用了12 秒钟,敲10下需要几秒钟?3、汽车站每隔10分钟开出1辆车,1小时开出多少辆车?4、56米长的彩带,剪了7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经典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1课时 间隔排列
![【经典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1课时 间隔排列](https://img.taocdn.com/s3/m/46a0ba5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1.png)
间隔排列第1课时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课本第78--7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快来看,多么漂亮的图画呀!(出示教材第78页情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个?你想提些什么数学问题?二、互动新授1、数一数。
谈话:比一比,看看谁先数出手拍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的数量?2、说一说。
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1)小兔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木桩和篱笆也是。
(2)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每两根木桩中间有一块篱笆。
(3)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3、比一比。
比较每排两种动物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小兔、篱笆和木桩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在桥头村的显眼处,何、河、荷、和、合的谐音字写了小半面墙壁,似乎也在讲述着人与天地、人与草木、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这里,人和水相互扶持,彼此滋养。
何文潮告诉我,现在的桥头村在努力改造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屋后一片小树林,房前一口小池塘。
一些村民的庭院内,现在已是花果飘香。
花朵动漫在线播放 /。
村子里有一个七十亩的淡水湖,还有三个水库、九十余口山塘。
这些水域为桥头村带来水产养殖的丰厚收益。
村民们坚持严格的生态养殖标准,在自然状态下利用水域,从饲料到垃圾、淤泥,一个个环节抓紧整治,决不产生养殖污染。
对封闭的水域如此,对共有的开放式河流更是如此。
村民们每年都向河里投放鱼苗,长期强化对水生动植物的保护。
清澈而丰沛的河水,回馈给村民们的是引人赞叹的水景。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间隔规律 》优秀教案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间隔规律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03f0f0360cba1aa811da9d.png)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间隔规律》
优秀教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规律。
(板书:规律)
师:规律是什么意思?男小朋友说(女小朋友说)——
生:规律就是图形间隔的规律
生:规律就是依照顺序一个一个排
生:规律就是从小到排
师:哦,同学们知道那么多规律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
来发明规律好吗?(同学4人小组摆积木)
同学摆的积木在磁性黑板上展示
师:你们认为他们发明的有规律吗?(以第一组为例)它有什么规律?
生:先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接着又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师:假如纸足够长,正方形后是——,三角形后是——,
一般重复三组我们认为有规律。
数学创新实验版教案 一升二-13 间隔问题(二)
![数学创新实验版教案 一升二-13 间隔问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b3db90de852458fb770b569a.png)
第13讲走进美妙的大自然---- 间隔问题(二)【教学内容】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3讲“走进美妙的大自然——间隔问题(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间隔与物体排列之间的关系,区别直线排列和环形排列间隔数和物体数的不同。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
数学思考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间隔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能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间隔数和物体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间隔问题进行解答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解决问题是如何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感触简单的植树问题。
首先要了解点和段之间的关系。
特别让学生能过自己画图,找出图中的点和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区分直线型与环形路线的不同。
直线型的路线点数比段数多1,环形路线点数和段数相等。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教材:探究类型一:11棵变式练习:6站探究类型二:8米探究类型三:11棵探究类型四:18米变式训练:12米大胆闯关:1:9块手帕,10个夹子,夹子比手帕多1.2:11个3:野营歌会是围成一个圈,男同学有7人。
4、9米5、20棵练习册:1:72:103:(1)8-1=7(条)(2)8+1=9(面)4:9-1=8(次)补充练习:(答案中如果学生不理解乘除法,可以用加减法进行尝试解答)1、在一条长2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20÷5=4 4+1=5(面)2、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每隔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11棵,这条甬路长多少米?11-1=10 2×10=20(米)3、有一条长12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运来多少棵杨树苗?12÷3=4 4+1=5(棵)4、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多少米?8-1=7(段) 7×5=35(米)5、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5棵杨树,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20÷5=4(米)6、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米,每隔6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30÷6=5(株)7、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10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美化兔子园
——有趣的间隔
【教学内容】
秋季版,2年级第13讲“美化兔子园——有趣的间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
并能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思考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间隔问题,并尝试解决;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间隔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
”这一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大胆闯关第5题。
【教学准备】
相同的小物体若干,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触简单的植树问题。
首先要了解点和段之间的关系。
特别让学生能过自己画图,找出图中的点和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总结出规律。
接着教学例1的时候注重让学生理解手帕与夹子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简单的间隔问题。
从而对学生讲解在生活的这些问题的实际运用,教学例3的时候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爬楼的时候一楼不用爬、如此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的解决大胆闯关的题目。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教材:
探究类型1: 8只兔子,7个蘑菇; 13根木桩12块篱笆;9块手帕,10个夹子。
变式练习:略
探究类型2:8-1=7(次) 7×3=21(分钟)
探究类型3:9-1=8(个)5×8=40(米)
变式练习:16棵
大胆闯关:
1.5-1=4(个) 4×2=8(米)
2.12÷3=4(段) 4-1=3(次)
3.25÷5=5(个) 5+1=6(棵)
4.6-1=5(层)5×9=45(秒)
5.5-1=4(次) 20÷4=5(分钟) 8-1=7(次) 7×5=35(分钟)
练习册:
1.9-1=8(个) 8×2=16(米)
2.8+1=9(个) 9×2=18(米)
3.共20+1=21(人)共21-1=20(个)间隔 20×1=20(米)
4.40÷5=8(个) 8+1=9(棵),9×2=18(棵)
12÷2=6(棵) 6-1=5(个) 40÷5=8(米)
5.4×6-4=20(棵)
补充练习:
1.一根木棒长15米,如果把它锯成3米长的小段,要锯几次?
2. 7名女生排成一排,舞蹈老师要在每2名女生中间插1名男生。
可以插进多少名男生?
3. 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栽3棵小树,9根电线杆中间一共能栽多少棵小树?
4.学校楼道里每隔2米摆一盆花,从第1盆到第10盆距离是多少米?
5.把一根钢管锯成3段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要多少时间?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
1.4次
2.6名
3.24棵
4.18米
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