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睁了眼看ppt1

合集下载

论睁了眼看ppt1

论睁了眼看ppt1

一、作者生平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 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 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 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 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 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四、内容分析
它们的基本内涵都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 长期共同生活及相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共同 的理想信念、价值尺度、性格特质、道德规范、 思维方式乃至于心理、风俗习惯等等。”), 深刻地揭示了“瞒和骗”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 根源——孔孟之道长久的精神统治,讽刺中国 文人闭着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的文艺思想, 而他们的方法就是什么啊?(让学生回答? “瞒和骗”文中第一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 自然段结尾结尾有这么一句话。),在这里点 题且引起下文。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 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 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 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 《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 影。
三、创作背景
《论睁了眼看》作于1925 年7 月22 日, 初刊于是 年8 月30 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38 期,后收入 论文集《坟》。鲁迅撰写这篇论文的直接原因是 看了“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虚生”即 徐炳昶(1888—1976) , 时为北大教授兼女师大讲 师、进步期刊《猛进》主编。他在该刊第19 期发 表《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一文, 又 一次引发了鲁迅长久萦怀的关于“国民性”问题 的思考, 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反对“瞒和骗”的思 想与文艺、堪称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之总纲的文 章。

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语文 第12课 论睁了眼看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

论睁了眼看素材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的理解:这是鲁迅先生批判了中国旧文艺存在的“瞒”和“骗”的弊病。

鲁迅从“瞒和骗”的文艺同“瞒和骗”的国民性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中,概括、提炼出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论断。

这个论断虽然是在谈到“瞒和骗”这种消极现象时做出的,但我们的理解须着眼于它普遍的积极意义,即它所揭示的文艺同国民精神的辩证关系、文艺的特殊功用等。

首先是国民精神决定文艺的风貌,文艺反映国民精神,或者至少打上国民精神的烙印。

例如中国古代所谓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现代的“五四”文学、抗战文艺等,可以说无不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民精神相联系,无不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民精神所灌溉。

事实上,正是这种联系和灌溉,才使得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引起受众普遍的精神上的共鸣。

其次是文艺对于国民精神的积极影响和反作用。

“满和骗”的文艺可以“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健康向上的文艺自然也可以使国民精神获得升华和提高。

鲁迅始终认为文艺能够移人性情、影响人的精神、具有启蒙作用,这的确是非常正确的。

鉴于文艺作品的这种客观效果,人们不能不提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问题。

鲁迅的“灯火”论证是要启示作家以健康向上的思想塑造国民灵魂,培育国民精神,引导我们民族以健全的人格卓立于世。

第十讲 走出瞒和骗的大泽《论睁了眼看》及其他

第十讲  走出瞒和骗的大泽《论睁了眼看》及其他

走出瞒和骗的大泽——读《论睁了眼看》及其他《论睁了眼看》:鲁迅告诉我们,由于“我们的圣贤”一直在教人“非礼勿视”,“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这就造成了“弯腰曲背,低眉顺眼”的青年和“驯良的百姓”。

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是,中国的“文人”,也即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中国文学和这样的国民性的关系。

中国知识分子的顽症:“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这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根本性的弱点。

——鲁迅正是从这一角度考察中国传统小说,于是有了许多重大发现。

鲁迅指出,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总是自欺欺人地编上一个“才子及第,奉旨完婚”的结局,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变成小说里的大团圆,眼睛一闭,就皆大欢喜。

提出两个极为严重的判断与概括:“瞒和骗”的国民,“瞒和骗”的文艺,而且二者之间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提出了一个衡量人(知识分子、国民)和文艺的基本价值标准,即是“敢于正视人生”,还是“瞒和骗”。

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在鲁迅看来,《红楼梦》开辟的是文学的一个新的传统——从下文即可看出,鲁迅认为“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是他所期待的“崭新”的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另一方面,鲁迅又提醒人们注意,旧的瞒和骗的传统完全可能在“新”的旗号下重现。

鲁迅对真正“崭新”的中国文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的期待:它应该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文学,是敢于“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学。

《破恶声论》提出的“伪士”的概念:第一,他们骨子里是“无信仰之士人”,第二,他们却要使出一切手段来扼杀别人的信仰;第三,但他们又处处把自己打扮成有“信仰”者,而且还要充当“信仰”的捍卫者。

精神信仰与自由创造精神这两方面的缺失,就形成了“无精神”的特征,这正是“伪士”的本质。

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伪士”是必然和专制体制(既是国家的专制,又是众数的专制)联在一起的。

《马上支日记》提出了“做戏的虚无党”的概念。

12论睁了眼看

12论睁了眼看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5学分,27课时。

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中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2)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论睁了眼看的主题内容

论睁了眼看的主题内容

论睁了眼看的主题内容
一、什么是“睁了眼看”
咱先聊聊这“睁了眼看”到底啥意思呢。

其实啊,在生活里这就像是不逃避,直面一些事儿。

就好比你脸上长了颗痘痘,你不能老遮着,得睁着眼看它,接受它在那儿呢。

在更大的层面上呢,这就是对待社会、对待周围发生的事儿,要实事求是,不要自欺欺人。

比如说社会上有些不好的现象,像一些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或者不公平的社会规则,咱不能假装没看见,要睁大眼睛去审视,去想办法解决。

二、为什么要“睁了眼看”
这可太重要啦。

要是都闭着眼不看呢,就会有好多问题。

就像住在宿舍里,要是有人总是不打扫卫生,大家都装看不见,那宿舍迟早变成垃圾场。

从社会的角度说,那些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儿如果大家都不重视,那这个社会可就没法进步啦。

而且啊,闭着眼不看真相,就容易被人忽悠。

你想啊,要是有人骗你说吃了某种药能长命百岁,你要是不睁眼看科学依据,傻乎乎就信了,那可就糟了。

三、怎么做到“睁了眼看”
这也不容易呢。

首先得有勇气。

就像你看到自己的缺点,得有勇气承认,不能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在社会中呢,看到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做坏事,也要有勇气站出来发声。

其次呢,得有知识。

你没有知识,光有勇气那也不行啊。

你看一个事儿,得知道怎么分析它,是好是坏,是真是假。

比如说现在网络上信息特别多,你得有知识才能分辨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谣言。

反正就是说啊,“睁了眼看”是一种很积极、很正确的态度。

不管是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呢。

论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

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

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

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

再回到“正视”问题去: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

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

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

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

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苦痛不过是“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为。

”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

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

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

呸!我并未实验过,但有时候想:倘将一位久蛰洞房的老太爷抛在夏天正午的烈日底下,或将不出闺门的千金小姐拖到旷野的黑夜里,大概只好闭了眼睛,暂续他们残存的旧梦,总算并没有遇到暗或光,虽然已经是绝不相同的现实。

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他于是使一个才子在壁上题诗,一个佳人便来和,由倾慕——现在就得称恋爱——而至于有“终身之约”。

论睁了眼看详解 北师大版

论睁了眼看详解 北师大版

一、作者生平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 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 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 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 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 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 《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 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本文《论睁了眼看》就是选自《坟》中的一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 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 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 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不朽杰作。
?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 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 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 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 和政治迫害。从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
笔名的由来
?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 1881年 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 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 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 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 山”。鲁迅 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 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 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 1898年, 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奔一个名 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论睁了眼看ppt课件

论睁了眼看ppt课件

03
睁了眼看ppt的实践应用
如何制作一个好的ppt?
简洁明了
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 图片,避免过于复杂的排版和 设计。
图文并茂
在PPT中加入适当的图片和图 表,以增强视觉效果和演示效 果。
明确目标
在制作PPT前,要明确演示的 目标和主题,针对性地设计内 容。
结构清晰
PPT的内容应该按照逻辑关系 进行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故 事线,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通过睁了眼看,学习者可以锻炼自己的专 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
02
睁了眼看ppt的技巧
掌握ppt的布局与结构
1 2
了解PPT的页面组成
PPT由标题页、内容页和结束页组成,其中内容 页是PPT的核心部分,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 元素。
掌握PPT的布局
PPT的布局包括版面、风格、字体、颜色等,合 理的布局可以提高PPT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掌握睁了眼看ppt的方法和技巧
明确主题
在制作PPT前,要明 确主题和目的,围绕 主题进行设计和内容 筛选。
简洁明了
PPT应简洁明了,避 免过多的文字和图片 ,突出重点和核心内 容。
图文并茂
在PPT中适当添加图 片和图表,以增强视 觉效果和信息传达能 力。
色彩搭配
使用适当的色彩搭配 ,以增强PPT的视觉 效果和吸引力。
动画效果
适当使用动画效果, 以增强PPT的互动性 和吸引力。
展望:展望未来的ppt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 来的PPT将更加智能化,例如自
动排版、智能图表等。
交互式
未来的PPT将更加交互式,例如 添加互动问答、投票等功能, 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论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
返回
相关图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返回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
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
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
返回
4.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论睁了眼看》作于1925 年7 月22 日, 初刊于是 年8 月30 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38 期,后收入论 文集《坟》。鲁迅撰写这篇论文的直接原因是看了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虚生”即徐炳昶 (1888—1976) , 时为北大教授兼女师大讲师、进步期 刊《猛进》主编。他在该刊第19 期发表《我们应 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一文, 又一次引发了鲁 迅长久萦怀的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写下了 这篇著名的反对“瞒和骗”的思想与文艺、堪称鲁 迅现实主义文学观之总纲的文章。
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这也正是文章的 文眼所在。最后一段简短有力,进一步表达了鲁迅对于建设新文艺的热切希望。
返回
6.
艺术赏析Biblioteka 艺术赏析:(一)论旨明确,见解深刻;论辩说理性强;描摹世 态人心,无不淋漓尽致,穷形极相。 (二)语言犀利,锋芒毕露。口语和文言并用,庄谐 并出,准确朴实;句式参差而富于变化;善用比喻, 多有暗示;
返回
作者轶事
• 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 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 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 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 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 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 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 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 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 师学堂。

鲁迅论睁了眼看PPT课件

鲁迅论睁了眼看PPT课件

▪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 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 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 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 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 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 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 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 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 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 建的鲁迅墓题字。
▪ (二)指出蔡元培、胡适等早在鲁迅之前已 经批判过旧文学中的“团圆主义”, 这并 不减损鲁迅《论睁了眼看》一文的重要思 想价值, 相反我们正可以从比较中见出鲁 迅批判的独特深刻性和战斗性。
▪ 1、鲁迅更深刻地揭示了“大团圆”文学思 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 2、 鲁迅更彻底地看到了“大团圆”文学 思想深广的流毒和影响。
▪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 合译《域外小说集》
▪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 的基石。
▪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 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 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 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 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 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 朽杰作。
▪ 3、鲁迅更尖锐地指出了“大团圆”文学思 想的严重危害。

鲁迅杂文选读——鲁迅《论睁了眼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迅杂文选读——鲁迅《论睁了眼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论睁了眼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那双看夜的眼
——鲁迅杂文选读
【教学目标】
1.明确思辨性阅读的学习要求,更新学习理念。
2.群文阅读,阅读鲁迅一组鲁迅杂文名篇,初步感受鲁迅杂文特点。
3.小组讨论鲁迅杂文的观察视角、逻辑内核,体悟鲁迅杂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任务四:归纳鲁迅之眼的特点,讨论展板的内容安排。
1.学生交流鲁迅之眼的特点。
明确:鲁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另一方面,鲁迅又是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特别的人”,他有着一般人所不及的特别思想,独特的见解,非同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给予我们从别的思想家、文学家哪里得不到的特别的精神启迪和享受。这一切取决于他那一双看夜的眼,其特点有:
【教学难点】
群文阅读,学习并归纳鲁迅杂文的观察视角、逻辑思维,感受鲁迅之眼的犀利性。
【预习任务】
学校图书馆准备于今年9月25日举办鲁迅诞辰138周年展,展板制作任务交由高一年承担,展览分“父与子”“鲁迅与动物”“鲁迅笔下的鬼神”“生命元素”“看夜的眼睛”“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艺术家鲁迅”“生命的路”八个展板,其中“看夜的眼睛”由我们班负责完成。
——肖红《回忆鲁迅先生》
2.……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鲁迅《夜颂》
小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鲁迅常常产生一个可怕的幻觉: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热闹喧嚣”的“高墙后面,大厦中间”,“弥漫着惊人的真的黑暗”。只有在黑夜里,人褪去自己的面具才会感受到真实。鲁迅说“要有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正如顾城的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要想拥有鲁迅式的眼睛首先要“爱夜”“看夜”,关注黑暗。

《论睁了眼看》示范课教学PPT课件(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论睁了眼看》示范课教学PPT课件(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延伸进行批判; 最后,指出关羽、岳飞的被杀,因有“彰明的史实,瞒不下”,
便“别设骗局”,也仍是“大团圆”结局流毒的表现。
整体感知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鲁迅从“瞒和骗”的文艺同“瞒和骗”的国民性相互推动 的恶性循环中,概括、提炼出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论断。
2.作为一篇文艺性的政论文,作者 的观点是什么?即他主张什么? 主张正视,敢于正视,有正视的勇气。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 敢作,敢当。
整体感知
3.第4自然段内容较为复杂,试着分析它包含哪几层意思。 (1)因不敢正视,导致不能正视,最终看 不见,一个是勇气,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后 果,这个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2)汽车坏了,可看不见,但身受的苦痛 怎么办呢?文人也不满,但在危机一刻却选 择闭上眼睛,看见圆满,欺骗自己; (3)“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 解决,无改革,无反抗,”以否认问题来解 决问题。
首先是国民精神决定文艺的风貌,文艺反映国民精神,或者 至少打上国民精神的烙印。
其次是文艺对于国民精神的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他提出文艺“是 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一命题,更是一语点明了文艺特殊的 社会功用。
最后以健康向上的思想塑造国民灵魂,培育国民精神,是作家们义 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总结全文
引论:必须敢于正视 本论:文人向来多不敢正视 结论:作家要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
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深刻地揭示“瞒和骗”的文学传统产生的社会历史 根源的?
鲁迅对“瞒和骗”的文学传统的抨击时从国民性入手的。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正视 社会、人生?此种性格弱点是怎么造成的?他认为这首先是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 是一个有漫长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一代一代的“圣君”“贤相”都把封建礼教作为制 驭民众的手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早已成为国人共同的心 理机制。(不敢)这也就是胡风先生所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这种“精神奴役的创 伤”一到旦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就要反映到文艺上来。鲁迅把“瞒和骗”的文艺 与“瞒和骗”的国民性结合起来考察,十分精辟的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运动规律,说 明“瞒和骗”的文艺源于“瞒和骗”的国民性,反过来又推动“瞒和骗”的国民性进一 步扩张,以致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不能)这个分析告诉我们,“瞒和骗”的国 民性与“瞒和骗”的文艺都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下的必然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 《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 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 本文《论睁了眼看》就是选自《坟》中的一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 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 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 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 《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 影。
三、创作背景
▪ 《论睁了眼看》作于1925 年7 月22 日, 初刊于是 年8 月30 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38 期,后收入 论文集《坟》。鲁迅撰写这篇论文的直接原因是 看了“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虚生”即 徐炳昶(1888—1976) , 时为北大教授兼女师大讲 师、进步期刊《猛进》主编。他在该刊第19 期发 表《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一文, 又 一次引这篇著名的反对“瞒和骗”的思 想与文艺、堪称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之总纲的文 章。
▪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 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 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 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 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 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 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 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 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 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 建的鲁迅墓题字。
笔名的由来
▪ 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 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 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 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 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 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 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 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 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 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 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 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 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 “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 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 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 “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 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 和文化史。
二、作者作品
▪ 小说创作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
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 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 展。
▪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 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 集《野草》
▪ 杂文创作
一、作者生平
▪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 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 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 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 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 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 合译《域外小说集》
▪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 的基石。
▪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 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 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
▪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 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 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 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 达于天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 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
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 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不朽杰作。
▪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 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 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 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 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 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 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 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等专集中。
论睁了眼看
鲁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研读作品,能了解并深刻认识到 “瞒和骗”这一国名劣根性的历史根源和实质, 并能结合作品和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 2、使学生通过研读和探讨,能理解“睁了眼看” 的深刻含义,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的精神。 3、通过学习探究,联系已学过的作品,体会作者 的写作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