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讲解

合集下载

共济失调诊治指南

共济失调诊治指南

共济失调诊治指南遗传性共济失调【概述】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组以小脑和其联系组织为主要病损部位的慢性进行性遗传病。

临床上表现为自下肢开始的缓慢进展的共济失调。

病理学上变性改变除主要累及小脑外,还累及脊髓后柱、锥体系、锥体外系、脑桥核、基底节或其他脑部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而其他解剖部位的病损则不一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不一致性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的特点之一。

另外,不同家族和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之间,其病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另一特点。

【流行病学】HA的发病率占神经系统遗传病的10% ~15%。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不同的疾病类型其患病率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也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本组疾病中常见的类型马查多-约瑟夫病(MJD)在某些地区患病率颇高,最高的是葡萄牙所属亚速尔群岛,患病率为40. 8/10万,其中的Flores岛高达900. 0/10万,而葡萄牙本土为9. 0/10万。

弗里德赖希(Friedreich)共济失调在欧洲患病率较高,在瑞士患病率为1. 0/5万,在亚洲就少见。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rophy ,DRPLA)在日本多见,约占HA的1/3,但在其他国家均罕见。

我国自1958年首次报道HA以来,至2005年底共有文献100余篇,病例800多例,家系180多个,其中以小脑型共济失调最多。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报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近年来报道的病例均是经基因诊断证实的SCA,其中以MJD最多见,占40%~50%,次之为SCA2型(SCA2)、SCA1型(SCA1), SCA 6型(SCA6)少见。

这些研究引导我们重新认识这类疾病的确切分类和在我国的患病率问题。

【病因及发病机制】H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大多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上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上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上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1. 嘿,咱先说说抛球训练呀!就像你和朋友玩抛接球游戏一样,把球抛来抛去,这能很好地锻炼上肢的协调性呢。

你可以试着自己向上抛球然后再接住,看看能不能每次都接住呀。

2. 还有那个倒水训练呢!这不就像你平时倒水喝一样嘛,但这次要更专注哦。

拿个杯子慢慢倒水,感受上肢的控制,尽量别洒出来哟。

3. 手指操也很棒呀!想象一下就像给手指做一场欢快的舞蹈,弯曲、伸直、交叉,好玩又有用呢。

你可以随时随地来上一段手指操呀。

4. 对啦对啦,推箱子训练也得有呀!这就好比是你在推动生活中的困难,努力让它前进。

试着用手去推一个小箱子,感受那种力量的运用呀。

5. 搭积木训练也很不错呢!不就是像小时候搭积木一样嘛,只不过现在要更稳更准。

一块一块地搭起来,这可是很考验上肢共济失调康复效果的哦。

6. 抓握训练可不能少哇!就像抓住生活中的美好,紧紧不放手。

拿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感受抓握的力度和感觉呀。

7. 上肢伸展训练也很关键呢!这就像伸个大大的懒腰,把不好的都甩开。

尽量伸展上肢,看看能伸多远呀。

8. 最后呀,画画训练也很有趣呀!把上肢当成画笔,在纸上画出美丽的线条,这能多有意思哇。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上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真的很实用呀,大家一定要好好尝试,坚持训练呀,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共济失调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其中以小脑共济失调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姿势和步态异常、站立不稳、行走不稳等。

以下是一些共济失调的训练方法:
1. 平衡训练:在康复治疗师的保护和指导下,可以在平衡杠上进行平衡训练。

2. 改善活动姿势:指导患者学会从小范围的运动开始,增强近端部位肢体活动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

3. 运动学习训练:主要是从坐姿到站姿的转移,反复进行手抛球接球练习。

4. 肢体协调性的训练:在进行步态训练的时候,治疗师应注意纠正患者的错误的运动习惯。

5. 视力训练:患者还应该要训练视力,并且要锻炼手和眼睛的协调性,学会利用眼睛的视力来帮助自己找到稳定感,比如先睁着眼睛然后再闭上眼睛走路5到10米的距离,先睁开眼睛然后再闭眼上下斜坡,同样的方式上下楼梯,这样的训练每一个各做十次。

6. 饮食调整:多吃蛋白质类食物及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注意低糖饮食,严格控制糖摄入量;注意减少油脂的摄入。

请注意,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积极配合。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在专业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024年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PPT

2024年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饮食均衡、 规律作息、适量运 动等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 物质,如农药、重 金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共济失调
语言障碍: 发音不清、 言语含糊、 口齿不清 等
认知障碍: 记忆力减 退、注意 力不集中、 思维混乱 等
情绪障碍: 焦虑、抑 郁、情绪 波动等
感觉障碍: 感觉迟钝、 感觉异常、 感觉缺失 等
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血压波动、 心率失常、 出汗异常 等
Part Th史
Part Two
共济失调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性共济失调,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环境因素: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等 神经系统病变:小脑、脑干、脊髓等部位的病变 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其他因素:如酒精中毒、维生素B12缺乏等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行走不稳、 步态异常、 肢体震颤 等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语 言功能等高级神经功能
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如 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检查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如血压、心率等
检查患者的呼吸功能,如 呼吸频率、深度等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用 于检查脑部病 变,如肿瘤、
梗塞等
MRI扫描:用 于检查脑部病 变,如肿瘤、
梗塞等
脑电图:用于 肌电图:用于
检查脑部功能, 检查肌肉功能,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改善共济失 调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 脑深部电刺 激(DBS)、 脑起搏器植 入等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姿势不稳、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治疗共济失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共济失调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共济失调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一些镇定剂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此外,一些神经调节药物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治疗共济失调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步态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另外,心理治疗也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共济失调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毅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共济失调带来的种种困难。

最后,饮食调理也是治疗共济失调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症状。

例如,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共济失调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治疗共济失调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相信在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共济失调,重拾健康。

小脑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

小脑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

小脑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历较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

1.治疗目的(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2.小脑型共济失调治疗的一些原则(1)开始时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

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

(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第一步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上肢的肩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

(4)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对病人的辅助,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并逐渐采用下述的方法引导。

1)减少压缩的压力;2)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3)增大运动的范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4)从远端处理患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5)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6)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再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

(5)改善言语的不协调,包括在稳定位置上控制呼气和用手在肋上加压以助呼气。

(6)在近端加重量(沙袋)0.2kg~2kg以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

(7)以后治疗集中在促进患者的稳定和在特殊位置上的运动控制。

共济失调PPT演示课件

共济失调PPT演示课件
共济失调
汇报人:XXX
-11
• 共济失调概述 • 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共济失调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正常的 情况下运动协调障碍,涉及姿势、平衡和运动的控制。
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01
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共济失调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等,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2
介入治疗
如经颅磁刺激(TMS)、脊髓电刺激(SCS)等,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
或电流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03
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风险较高,需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和手术风险后,
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用足跟碰对侧 膝盖,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
快速轮替试验
闭目难立征
嘱患者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 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背, 或用足趾反复快速扣击地面等。
嘱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然 后闭目,观察其姿势平衡情况。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排除 脑部病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可 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神经 系统,引发共济失调。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 能影响小脑或脑干功能, 导致共济失调。
03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
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
嘱患者将手臂伸直、外展并外旋,以示指 尖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 眼反复上述运动,称指鼻试验。

补充营养
合理饮食,补充钙、维生素D 等营养素,以预防骨质疏松。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

wa in f a td f r n e i h c r ewe n t r u so h a 0 a d 9 . Th r s s n f a tdfee c n AD s s i c n i e e e t e so e b t e WO g o p n t e d y 3 n 0 g i f n e e wa i i c n i r n e i L g i f me s rd b h df d B rh lI d x ( I b t e h WO g o p . C n l s n a u e y t e Mo i e a t e n e MB ) e we n t e t r u s o cu i :Th o r h n ie p s a o lx i o e c mp e e sv o t p pe y - aa i r h b l a in tann t o p c l e i n d b s d o h e t rsa df n t n o p pe y p rsa d p r o e txa e a it t r ii g meh d i s e i l d s e a e n t efa u e n u ci fa o lx a t n u p s — i o s ay g o
中国 康 复 ・ 0 0年 1 21 O月 ・第 2 5卷 第 5期
3 43
脑 卒 中致共 济失 调 患者 的综 合康 复 治疗
郭鹏 ,邓 红 琼 ,刘 丽 美
【 要】 目的 : 索脑 卒 中后 共 济失 调患 者 针对 性 综 合康 复 训 练 的 制 定 、 施 及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 卒 中共 济 失 调 摘 探 实 脑 患 者 12例 , 为 A 组 6 2 分 O例 和 B组 6 例 , 按脑 卒 中 药 物 治 疗 原 则 给 予 处 理 。A 组 同 时 根 据 卒 中 后 共 济 失 调 特 2 均 点 制 定 综 合 康 复 训 练 计 划 , 括 F ek l 练 法 、 易 稳 定 协 调 性 训 练 、 包 rn e训 简 负荷 训 练 、 语 和 AD 言 L训 练 等 。结 果 : 训 在 练 1 5d时 , 用 神 经 病 联 合 会 国 际合 作 共 济 失 调 量 表 及 改 良 B r e 指 数 ( I评 分 , 组 与 干 预 前 比较 明 显 下 降 , 采 at l h B) A B 评分明显上升 ; I B组 2项 指 标 均 无 变 化 。训 练 3 0d后及 9 0d随 访 时 , 组 共 济 失 调 量 表 分 均 低 于 治 疗 前 , I 2 B 评 分 均 上 升 , 组 表 现 更 突 出 ( < O 0 ,. 1 。结 论 : 卒 中后 共 济 失 调 综 合 康 复 治 疗 应 根 据 卒 中 部 位 特 点 及 其 功 A P .5 0 0 ) 脑 能 联 系 纤 维 特 别 设 计 , 康 复训 练 更 具 针 对 性 , 治 疗 效 果 显 著 。 使 且 【 键 词 】 脑 卒 中 ; 济 失 调 ; 复 关 共 康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技术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1. 平衡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和步行平衡训练。

可以使用平衡板、固定物体等辅助工具进行训练,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平衡能力。

2. 眼球追踪训练:通过观察移动的物体,如手指或移动的球,来训练眼球追踪能力,以提高运动的协调性。

3. 手眼协调训练:通过进行一些需要手眼协调的活动,如抛接球等,来提高手部和眼部之间的协调能力。

4. 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训练:通过进行肌肉强化和伸展运动,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5. 转移和移动训练:通过进行各种转移和移动活动,如从床上起立、行走等,来提高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6. 负重训练:通过使用负重设备,如负重背心或负重袋,来增加训练的难度,以进一步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或康复中心进行指导和监督,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此外,患者在进行训练时应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注意安全,并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的康复训练方法
通常情况下,共济失调的康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1、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没有给自身带来不适症状,此时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头部按摩、手部按摩等,也可以通过针灸等方式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情。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肌张力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氯唑沙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使用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3、心理治疗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除以上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以外,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第十四章-第四节 共济失调康复

第十四章-第四节 共济失调康复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害时因失去身体空间定向 功能可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特点 是站立或步行时躯体易向病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行 走时更为明显,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多 正常。其特点是: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明显,可出现双 上肢自发性指误;前庭功能检查如内耳变温(冷热水)试 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越接近内耳迷路,共 济失调症状越明显。
神经康复学
主编:倪朝民
副主编:许涛 张通 史长青
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症康复
第四节 共济失调康复
一、概述
共济失调(ataxia)是因小脑、本 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 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 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 势、步态和语言障碍。临床上可分 为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和前庭 性共济失调。
和骨盆在站立腿上方向前运动。一旦患者姿势已正 确,可进行下列活动:①通过患者负重站立腿侧的 骨盆和髋向下压缩;②猛击髋外展肌以获骨盆的侧 向稳定;③猛击髋伸肌以获骨盆的前后方稳定和对 髋伸肌的控制。 (2)为发展在直立位重新获得和保持平衡的能力, 治疗师可在各个方向上应用交替的轻拍。①患者双 足平行地站着;②患者在站立中期的位置上站着 (可两腿轮流向前)。 (3)为练习在窄基底上行走和使步距对称,患者可 在地板上预先标好的脚印上行走练习。
(5)肌张力减低:见于急性小脑病变。可导致姿势或 体位维持障碍,较小的力量即可使肢体移动,运动幅度增 大,行走时上肢摆动的幅度增大,腱反射呈钟摆样。患者 前臂在抵抗外力收缩时,如果外力突然撤去,患者前臂不 能立即放松,而出现不能控制的打击动作即回弹现象 (rebound phenomenon)。 2.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 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 共济失调,但大脑性共济失调通常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 状明显,较少伴发眼球震颤。 (1)额叶性共济失调:出现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 时,表现如同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 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除有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外,常

小脑共济失调治愈案例

小脑共济失调治愈案例

小脑共济失调治愈案例
案例一:
李某,男,7岁,因突发右侧肢体瘫痪,右侧小脑共济失调诊断,右
侧肢体无力,无感觉,语言障碍,肌张力缺失,运动功能障碍,右侧脸部
颤抖,活动受限,伴有失语症状,体侧别明显,伴有情绪不稳定。

治疗:
1.应用脑电脱频疗法,进行脑电脱频纠正,调节脑电活动,增强左右
侧脑电活动的均衡性,使其达到治愈水平;
2.语言治疗:对患者进行语言言语功能治疗,促进发育、修复和弥补;
3.运动治疗:采用运动治疗,增强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改善其受损
的肢体运动能力;
4.心理治疗:结合家庭、学校环境,采用心理治疗技术和社会支持服务,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其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
在恢复中得到充分的心理干预,提高治愈能力。

案例二:
李某某,女,5岁,因右侧小脑共济失调而出现突发的右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无力,无感觉,语言障碍,肌张力减退,右眼视觉障碍,眼球活
动受限,伴有小脑性肌萎缩的症状,体侧别明显,伴有情绪不稳定。

治疗:
1.应用脑电脱频疗法,纠正受损的。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共济失调(cerebralpalsy,简称CP)是一种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它使该患者失去了一些人体功能,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或视觉能力。

它的症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部位和程度而异。

CP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使用训练和康复技术已经成为CP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治疗CP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和保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康复训练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康复训练有很多种,包括运动训练、功能训练、自我照顾训练和职业训练等等。

运动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的身体运动能力,并帮助患者在其他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运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精细运动、坐姿、走路和平衡训练等内容。

功能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的社会角色和习惯,以及其他日常活动的能力。

这些活动包括自我服务行为(如穿衣、吃饭、用餐等),书写活动,社交对话活动,社会表现等。

自我照顾训练可以帮助CP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我照顾技能,如如何正确洗澡,如何锻炼肌肉等等。

职业训练则专注于为CP患者提供终身发展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尊重和自我承担的职业性格。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日常能力和改善社会参与,可以帮助患者改进社会技能,语言能力,功能活动和转换技能。

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者需要对各种康复训练技术进行细致分析,拟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

此外,治疗过程中还必须增加该患者的锻炼,培养其自我照顾能力,提高其意志和自信心,以提升患者的社会互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励患者持续参与训练,参与活动。

这些策略包括赞扬、互动,榜样效应,游戏,让他们感受到取得成功的小进步等。

同时应该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及时休息,减少过度疲劳,有效控制体力消耗,防止发生危险行为。

此外,为了让康复训练更加有效,治疗师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

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发现其社会关系,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家庭成员也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况,参与治疗,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

共济失调康复治疗ppt课件

共济失调康复治疗ppt课件

ppt课件.
24
本体感觉对运动的控制
• 本体感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肌腱、韧带及关
节囊上。
• 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与本体感觉的正
确反馈密切相关。运动是本体感觉的一种反应。
• 大脑顶叶、内囊病变均可引起病变对侧肢体本体
感觉障碍,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使患者对运动的 速度、力量、方向不能及时感知和调整,造成平衡 障碍、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种动作 的准确完成。
响更大, 对视觉依赖程度的增加
ppt课件.
19
前庭感受器系统
– 接受机体随环境位置改变的加速度刺激,无时无刻 都在无意识地调整躯体姿势
– 不直接接受外界刺激,而视、听、味、嗅觉直接感 受外界刺激;
– 并非外感受器,称之为第六感官
ppt课件.
20
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深感觉
– 关节运动觉 – 关节位置觉 – 振动觉
• 平衡仪 • Pro-Kin3 平衡仪 • MR Cube:神经肌肉控制仪器
ppt课件.
31
平衡的评定-平衡仪
平衡测试系统是近十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 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 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Equitest等。
——当前庭代偿建立后,尽管前庭损伤仍然存在, 但是测试结果可提示正常,难以与前庭功能正常 者辨别
ppt课件.
37
拥有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 高达数百种训练模式 独特的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训练系统 躯干平衡测试训练系统
Prokin3平衡测试训练系统
ppt课件.
38

什么叫共济失调 看完就懂了

什么叫共济失调 看完就懂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什么叫共济失调看完就懂了
导语:所谓共济就是指我们做动作的时候需要好多个部位共同运作,那么什么叫共济失调呢?共济失调是如何引起的,共济失调又该如何调理,我们来一起
所谓共济就是指我们做动作的时候需要好多个部位共同运作,那么什么叫共济失调呢?共济失调是如何引起的,共济失调又该如何调理,我们来一起看看,相信看完大家就都懂了。

什么叫共济失调
1、什么叫共济失调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

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称为共济失调。

2、共济失调的预防
多注意饮食,注意生活起居。

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

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宜吃海产品、食用菌、豆类及其制品,宜吃鱼类、乳类、芝麻酱、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高脂肪饮食。

3、共济失调有哪些症状
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为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

临床表现:青年期发病,缓慢发展,最早症状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醉汉似步态。

闭目难立征阳性。

肌张力低,膝踝反射消失。

病情逐渐进展双上肢动作不灵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颤,出现小脑性构音困难,说话含糊不清。

下肢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消失。

共济失调的康复演示课件

共济失调的康复演示课件
应对技巧
心理康复训练
训练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任务,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提高患者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社交技能训练
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就业技能训练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社区医疗资源
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如康复医生、护士等,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服务。
基因突变检测
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学科,实现精准医疗,提高治疗效果。
精准医疗
共济失调相关基因研究与精准医疗的未来发展
康复教育
康复教育将更加注重患者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将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
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教育与职业康复的未来趋势
总结词
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勺子进食,这有助于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并提高进食的独立性。
使用勺子
对于一些能够掌握筷子技巧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筷子进食,这有助于提高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使用筷子
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进食环境,例如在桌子旁边进食,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安全性。
进食环境
总结词
穿衣是共济失调患者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对于保持患者清洁和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训练方案制定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运动功能评估等。
评估
制定计划
实施
监测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监测康复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下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一、下肢共济失调康复训练方法的重要性下肢共济失调可真是个麻烦事儿呢,它会影响到咱们正常的行走、站立等活动。

不过别怕,康复训练就能帮上大忙啦。

康复训练就像是给咱们的下肢重新注入活力,让它们能更好地听从大脑的指挥。

二、简单的居家康复训练1. 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可是个不错的训练方法。

找个安全的地方,比如靠着墙,先试着单脚站立几秒钟。

刚开始可能站不稳,没关系,就像小婴儿学走路一样,慢慢来。

可以先从10秒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时间。

如果能单脚站30秒甚至1分钟,那就很棒啦。

走直线也很有用。

在地上画一条直线或者找个比较直的地砖缝,沿着这条线走。

眼睛看着前方,尽量让双脚走在直线上。

这就像模特在走台步一样,不过咱们是为了康复训练哦。

2. 力量训练踮脚尖。

双脚与肩同宽,慢慢地踮起脚尖,把身体往上抬,感受小腿肌肉的收缩。

每次踮脚尖可以做10 - 15次,一天做个 3 - 4组。

这就像是在给小腿肌肉做健身操,让它们变得更有力气。

坐姿抬腿。

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然后轮流抬起小腿。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的肌肉力量。

抬起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慢慢抬到与地面平行,再慢慢放下。

每边腿做10 - 15次为一组,一天做3组左右。

三、借助辅助器具的康复训练1. 利用平衡板平衡板可是个很有趣的训练工具呢。

站在平衡板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试着保持身体的平衡。

可以前后左右小幅度地晃动身体,来挑战自己的平衡能力。

刚开始可能会东倒西歪的,但是只要坚持练习,平衡能力就会越来越好。

2. 借助拐杖拐杖可不只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用的哦。

对于下肢共济失调的患者来说,拐杖可以在训练的时候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比如在走直线或者上下楼梯的时候,用拐杖来分担一部分身体的重量,这样可以让训练更安全、更有效。

不过要注意正确使用拐杖的方法,拐杖的高度要合适,握把的位置也要调整好。

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可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来。

就像盖房子一样,得先打好地基才能往上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轮替动作
交互动作障碍的评价方法。嘱患者以前臂向前伸平并快 速反复的做旋前旋后的动作,或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 对侧手背,或足跟着地以前脚掌敲击地面等,小脑共济 失调患者这些动作笨拙,节奏慢而不匀,轮替动作不能。
五、闭目难立征
嘱患者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目。如出现身 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仅闭目不稳提示两下肢有感觉 障碍,闭目睁目皆不稳定提示小脑蚓部病变。蚓部病变 易向后倾。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或一侧前庭损害则向病侧 倾倒。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 临床表现:最早为两腿僵硬不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 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现剪刀步态。因髓关节屈肌的 无力和痉挛,病孩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 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无感觉障碍。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 现较轻的锥体柬征。累及延髓时出现痉挛性构音障碍, 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 障碍。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 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 点。
治疗原则
❖ 1)起初训练患者做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范围随 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
❖ (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 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 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第一步是使位置尽量稳 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如为了站稳可用 手扶桌面等)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上肢的肩 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先一部分一部 分地进行,直到患者能能控制其身体的单个部分、并对近端 的姿势调节和平衡有一些控制为止。
中老年多见于小脑萎缩、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小脑出血、脑血管病等。
共济失调部分有遗传因素 如先天性
小脑发育不全、儿童期急性小脑共济 失调、少年型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 症. 遗传性共济失调 多发性神经炎、肌萎
缩型共济失调症、肥大型间质性神经 病、齿状核红核萎缩症、橄榄桥脑小 脑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等。
共济失调的旋,外展,以示指尖触自 己的鼻尖,然后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 重复进行,并两侧比较。小脑病变可见可看到同侧 指鼻不准,接近鼻尖时动作变慢,或出现意向性震 颤,且常见超过目标(辨距不良)。感觉性共济失 调时睁眼做无困难,闭眼则发生障碍。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又称遗传性小脑性共济
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成年起 病,伴有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
临床表现:首先出现缓慢进展的步态不稳,易跌 倒,可呈蹒跚步态或合并痉挛步态。以后上肢也 受影响,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 成精细动作,构音障碍,讲话可出现暴发性语言。 下肢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高,股反射亢进 及病理反射。不少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 变性、眼外肌活动障碍、眼睑下垂。眼球震颤可 能很迟才出现,无骨骼畸形。 辅助检查:①CT及MRI扫描:小脑和脑干萎缩。 ②气脑造影:见蛛网膜下腔及小脑幕下气体增多, 提示小脑及脑干萎缩。
共济失调的康复 治疗
共济失调概述
❖ 共济运动是在前庭、脊髓、小脑和锥体外系共同参 与下完成运动的协调和平衡。
❖ 共济失调是指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导 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躯干、四肢和咽喉肌 时可引起身体平衡、姿势、步态及言语障碍。
❖ 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小脑 性、额叶性、感觉性、前庭性共济失调。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引起,引起 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 位性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症状 较轻,常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 伴额叶损害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见于肿瘤、 脑血管病等 深感觉障碍型共济失调: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 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的 远近无法控制,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 面行走,睁眼时有视觉辅助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目 时难以行走。无眩晕、眼震和言语障碍,检查震动觉、 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征阳性等。多见于脊髓后 索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站立后仰试验
协同运动障碍的检查方法。患者取立位,嘱其身体向 后仰。正常人膝盖弯曲,身体可以维持后仰位,小脑 疾患时膝不能弯曲而向后方倾倒。
七、步态
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①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和 基底宽,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
②小脑半球病变,步态不稳或粗大的跳跃运动。走路左右摇晃,向病侧 倾斜,视觉可部分纠正,常伴肢体辨距不良。
(2)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小脑半球损害引起同侧肢体的 共济失调。表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眼 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 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快复及轮 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各笔画不匀等。 (3)言语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口唇、舌、咽喉等发音肌 肉的共济失调,出现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 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发性语言。 (4)眼运动障碍:眼外肌共济失调可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出 现双眼来回摆动,偶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等。 (5)肌张力减低:小脑病变常可出现肌张力降低、腱反 射减弱或消失,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 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缩时,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 止收缩,可能打击自己的胸前(回弹现象)。
前庭性共济失调: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
稳,行走时向患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
位症状加重,常伴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和眼震等。 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 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
明显。四肢共济运动及言语功能正常。多见于内耳 疾病、脑血管病、脑炎及多发性硬化等。
各类型共济失调的鉴别
❖ 病史 ❖ 1、起病急缓及病程, ❖ 一般急性起病的共济失调并且呈发作性,以前庭系统病变及
眩晕性癫痫的可能性较大。 ❖ 起病较急,短时间内恶化者,经治疗后很快好转者以急性小
脑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及脑外伤多见。 ❖ 起病较急,并且迅速恶化者,有时可危及生命的以脑血管病、
脑外伤尤其是小脑出血多见。 ❖ 酒精中毒及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共济失调在改善营养状况后可
感觉性共济失调
患者闭眼站立不能,摇晃易跌倒,睁眼时视觉可部分代偿, 行走时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足,重落地,夜间走路或闭眼 时加重。
共济失调的治疗
❖ 外科治疗
❖ 通过微创手术将磁场内电极植入患者头皮下。之前的手术治疗是通过脑 神经损毁手术--将部分脑神经损毁来控制共济失调,但脑神经一旦损 毁就无法复原了,而且术后恢复也很困难,现在通过微创外科手术来治 疗共济失调平已经有了成果,中国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疗法:在脑内装 入脑起搏器磁场内电极,修复受损脑神经。脉冲仪在体外,解除了患者 再次手术更换电池的痛苦,根据患者病情每天接受体外脉冲仪治疗3-5次。 体外的脉冲仪通过头皮连接植入头皮下的磁场内电极,将电脉冲信号传 入到大脑,起到给大脑电场调频的作用。脉冲仪是一个能定时输出从控 制器输过来的电波的机器,机器有开关,可根据不同患者病情自由控制, 通过每天的电脉冲刺激和持续的磁场调频,达到控制患者的抖动和僵直 等症状,脉冲仪的充电在体外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妨碍患者正常的生活, 所以目前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使共济失调改善。 ❖ 有缓解与复发的共济失调以多发性硬化多见。
2、年龄与家族史 儿童期以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遗传性疾病、儿 童期急性小脑共济失调、脑炎等多见。
青年期发病者可见于少年型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 调症、遗传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 型共济失调症、肥大型间质性神经病、脊髓空洞 症等。
青年与壮年发病者可见于齿状核红核萎缩症、橄 榄桥脑小脑变性、亚急性联合变性、毛细血管扩 张共济失调症等。
类型 小脑型 深感觉障碍型
前庭型
病灶
病因
小脑、脑干(与小脑联 小脑肿瘤、炎症、血管
络的通路)
病和变性病
顶叶或丘脑
末梢神经、神经根、后 索、丘脑、神经及神经 根炎、脊髓痨、压急顶 叶性联合变性、遗传性 共济失调
前庭及神经和核前庭神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
经炎和脑干
大霉素等中毒
类型
额叶型
病灶
病因
额叶前部(额-桥-小 额叶肿瘤、炎症、血管 脑束;网状核-红核- 病 丘脑-皮质束)
(7)要注意的几点:①在改善姿势稳定和平衡中,负重、 压缩、交替轻拍、肢体的空间定位和控住等促进技术是有 用的,可以结合情况应用。②对这类患者应用震颤是不适 宜的。③PNF中的节律性稳定不适于用来建立这类患者的 姿势和近端稳定,因患者的问题是要通过微细的肌控制以 调节运动,而不是激发运动单位或保持固定的位置。④在 患者仍缺乏姿势稳定和平衡时,不宜在水中运动池中作直 立运动,因浮力会加重失平衡。
共济失调常见表现
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随意运动的力量、速度、幅度和节律 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 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 (1)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病变引起头和躯干共济失调,导致 平衡障碍。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呈共 济失调步态,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坐位时双手和双腿位呈 外展位保持平衡,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 倒。小脑半球控制同侧肢体的协调运动并维持正常肌张力, 一侧小脑半球病变 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上肢共济失调 不明显。
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
❖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历较为多见,严 重影响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 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