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成语解释
遇事能忍,办事要狠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
遇事能忍,办事要狠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
遇事能忍,办事要狠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的事情,忍一忍就过去了,一切都风平浪静。
特别是一个人身处低谷的时候,还要和别人硬碰硬,你就会损失惨重。
遇到比自己更强的人,遇到很大的麻烦事情,你就忍一忍,尽量躲开。
比方说,遇到别人在打群架,你偏要去围观,结果不知道谁,给你一棍子,让你受伤了,你这是自食恶果。
你应该忍住“看热闹”的想法,尽快走开,然后选择正确的方式去阻止打架的事件。
聪明的人,可以忍,但不能一直忍下去,忍要有一个限度。
比方说,别人到你的家里偷东西,你还笑脸相迎,或者任由别人搞破坏,那么你就太软弱了;你的孩子无缘无故被别人打了一顿,你却一忍再忍,还要孩子去给别人道歉,你就是愚昧无知。
忍是为了求生存,争取让自己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之中;狠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好惹,有实力,不是没有底线的人。
在两者之中找到了平衡点,别人才会高看你一眼,反而更加受到别人的尊重。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对小事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容忍,就会给自己谋求的大事带来失败。
[出典] 《论语》注:1、原文: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
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
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4、中国人是最能够“忍”的。
超凡的伟人,总有超凡的忍耐力。
周文王曾忍食子之痛;孙膑曾忍断足之苦;韩信曾忍胯下之辱;勾践曾忍破国之屈。
也正因为他们能忍,日后才能有机会雪耻复仇,成就不朽的伟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忍”字有多么重要。
忍是理智的抉择,是成熟的表现。
忍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眼光放得远,为长远打算,忍一时之痛。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能体现一种大胸襟、大气魄。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要做大事,需纵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
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
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
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
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
《论语》11-20篇中的成语
成语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9 志士仁人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义: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
15.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成语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 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 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16.1
开柙出虎
原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谁之过与?
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 责任。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16.5 直谅多闻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 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成语义: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 识广博。
16.9 困而不学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义:遇到困惑而又不学习。指 基础很差而又不爱学习。
成语义:一句话导致国家沦亡。告诫人出言慎重。
13.16
近悦远来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 远者来。” 成语义: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 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13.17
欲速则不达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语义:做事只想快速,目的反而达 不到。指急于求成,反而无法把事情 办好。
成语义: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 动一定要坚决果断。
13.23 和而不同 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
成语义:虽然与人和睦相处, 但不盲从附和。
13.25 求备一人 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 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 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 焉。” 成语义:要求人完美无缺。比喻对 人苛求的非常过分。
《忍经》全文及译文:小不忍则乱大谋,谋不足大事难成
《忍经》全文及译文:小不忍则乱大谋,谋不足大事难成译文:《易经·损卦》说:「君子自己抑制愤怒,控制情欲。
」《书》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
」又曰:「不啻不敢含怒。
」又曰:「宽绰其心。
」译文:《尚书》载周公告诫周成王说:「小人怨恨你,骂你,则自己应当加强修养,不要计较他们。
」又说:「不只是不敢发怒。
」又说:「是放宽自己的心胸。
」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译文: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译文:《左传·宣公十五年》载:谚语说:「所谓高下,应当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泥,丛山和草丛中藏着祸患,美玉隐匿着瑕疵,君王忍受一些耻辱,这是自然规律。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
」译文:《左传·昭公元年》称:「鲁国以相互忍让来治理国家。
」《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门,谓赵孟入之。
对曰:「主在此。
」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尔?」对曰:「以能忍。
耻庶无害赵宗乎?」译文:《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载:知伯进了南里门,叫赵孟也进来。
赵孟对他说:「君王在这里。
」知伯说:「你没有勇敢的精神,怎么能被人尊敬呢?」赵孟回答说:「我凭着忍性。
你的耻笑对我赵孟有什么危害呢?」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译文:楚庄王攻打郑国,郑国君王袒露着肩膀牵着羊来迎接楚国的军队。
楚庄王说:「郑国的君王能忍受别人的侮辱,也一定能对郑国的老百姓讲信用。
」《左传》:「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译文:《左传》:「不愿忍受一次羞辱,而使自己惭愧一辈子吗?」《论语》: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论语》:孔子说:「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了大的计划。
」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译文:孔子又说:「一时的气愤,忘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的安全,这不是糊涂吗?」又曰:「君子无所争。
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文
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写作文的作业,题目是"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一句来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名言。
听起来好深奥啊!不过没关系,我会努力理解它的意思,然后将它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写一篇很棒的作文。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的意思。
"小不忍"是指小事上不能忍耐、容忍;"乱大谋"就是把大的计划、大的事业搞糟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到克制、忍让,那就会导致大计划、大事业的失败。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教导我要有耐心,对小事情也要有足够的容忍度。
比如,如果弟弟不小心打翻了我的玩具,我不应该发脾气,而是要原谅他。
因为如果我们连这么小的事情都斗气生气,那将来长大后肯定会在更多更大的事情上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大计划无法实现。
这种"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智慧,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
比如,儒家文化就强调"君子忍"的处世哲学,认为有修养的人应该学会忍耐、宽容。
道家文化更是将"忍"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之一。
老子说过:"善者不伦,则无能忍矣。
"佛教也主张"忍辱负重"。
可见,忍让、宽容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核。
只有做到小事上的忍让,才能在大事上游刃有余。
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人物之所以能成就非凡,就是因为他们能在小事上耐心以对,从而解决了大问题。
举个例子,有一位叫徐霞客的旅行家,他曾四次进行长途远征,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在旅途中,他经常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比如天气恶劣、道路崎岖、粮食短缺等等。
如果他对这些"小事"不能忍受,一定会半途而废。
但事实上,徐霞客非常能忍,所以才能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探险之旅,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知识遗产。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篇第十五(6)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篇第十五(6)【原文】15.27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①。
”【注释】① 大谋:大的谋画。
这里指大事情。
【语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德行。
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解读】本章两句话,理解似无障碍,但内涵深刻,笔者姑妄穿凿以附会。
一、互文说。
二、立体说。
三、当忍之说。
四、不忍之说。
五、仁诈之辨。
一、互文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般解读均作两事,互不关涉,其实不妥。
我们把后一句暂时省去附加的3个字,则成为“巧言乱德,不忍乱谋”,“忍”亦为德,为容德,不忍即不德,不德即乱德,巧言则乱德,不忍则乱谋,成就一件事,谋画一件事,第一,需要有仁德;第二,需要有容德,仁德和容德之间有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仁”为“全德”之称,也有相互补充的关系。
“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乱德亦乱谋,不忍乱谋亦乱德,相互包容互文足义。
二、立体说。
读圣贤书,当立体综合理解,如“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对人而言,实际上也是对我而言。
对人而言“巧言令色”,识其“少仁”之心,巧于防范。
对我而言“巧言令色”,破其谄媚阿谀之态,舒展自如,少些许利益之心。
又如“巧言乱德”,“不忍乱谋”当作以下立体理解。
“巧言乱德”仅举钱穆先生所解,“巧言令色鲜矣仁,则巧言足以乱己之德”,“巧言乱己之德”,偏于一方,质实而不周暢,有违圣人浑然全体之气象,当作综合立体的解读,“巧言”,有“人”之巧言和“我”之巧言,如图一。
人之巧言乱德,亦乱我之德,我之巧言乱德,乱我之德,亦乱人之德,戒巧言,戒人之巧言,亦戒我之巧言,防乱德防人之乱德,亦防我之乱德。
立体综合,“人”“我”兼顾,方能体悟圣人言语之全貌真境。
“不忍乱谋”,如图二,亦当与“巧言乱德”句同解,但略有差别,前者人我互足,补充交叉,后者只有立体单线两条:人不忍我乱人之谋,我亦不忍人乱我之谋,意即,人不乱我,我不乱人,人当忍我,我当忍人,互相为忍,互相成人之谋,成人之美。
小事的成语
小事的成语篇一:小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小题大做:比喻过分计较小事,花大力气去做无关紧要的事情。
2.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指对待大事可以以小事情来处理,对待小事则可以让它自然消失。
3. 狗尾续貂:比喻把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上面。
也比喻废物利用。
4.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比喻细小的事物可能会对整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指在某些情况下,坏事可能会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会变成坏事。
6. 开源节流:指在财务管理中,要扩大财源,节制开支。
形容处理小事要精明节俭。
7.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8. 斤斤计较:形容对小事十分计较,非要争个你输我赢。
9. 小不忍则乱大谋:指在小事上如果不加忍耐,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10. 小巫见大巫:比喻较小的的东西遇到较大的的东西,就显得微不足道。
拓展:1. 小题大做:有时也可以指为了小事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得。
2. 狗尾续貂:有时也可以用来比喻在整体中加入了不必要的细节或元素,破坏了整体的平衡。
3. 开源节流:除了用于财务管理外,还可以形容在管理中要把握好资源的流入和流出。
4.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以用来比喻小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可以用来比喻坏事可能会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会变成坏事,但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安慰人的话。
6. 斤斤计较:有时也可以指过分关注小事,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方面。
7. 小巫见大巫:有时可以用来比喻两个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但并不一定是负面的。
8. 小题大做:有时也可以指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9. 开源节流:不仅可以用于财务管理,还可以形容在管理中要把握好资源的流入和流出。
10. 狗尾续貂:有时也可以用来比喻在整体中加入了不必要的元素,破坏了整体的平衡。
篇二:小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小节不拘:指不计较小的礼节或习惯。
也指不注重大的方面。
小事的成语
小事的成语篇一:小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小题大做:比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以达到不必要的目的。
2. 小事一桩:形容事情不大,无关紧要。
3.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指对待大问题应该以小题大做的态度来解决,对待小问题应该以大事化小的态度来解决。
4. 谨小慎微:形容做事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5. 大事起解:形容对重大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6. 小事糊涂,大事聪明:指对待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糊涂,但对于重要的问题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 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指对待无关紧要的事情要精明,但对于重要的问题则要装作糊涂。
8. 小不忍则乱大谋:指在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影响在大事上的谋划和决策。
9. 小题大做:比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以达到不必要的目的。
10.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指对待大问题应该以小题大做的态度来解决,对待小问题应该以大事化小的态度来解决。
篇二:小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 小题大做:形容过分重视小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
拓展:小题大做通常用于形容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例如,“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他小题大做地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2. 小事化大:形容将小事情恶化、扩大化,采取不恰当的手段去解决小问题,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拓展:小事化大通常用于形容不恰当地处理小问题,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例如,“他为了一件小事情大动干戈,最终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
”3. 大事化小:形容将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采取宽容、不计较的态度去处理大问题。
拓展:大事化小通常用于形容采取宽容、不计较的态度去处理大问题。
例如,“为了不影响大局,我们可以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来处理这个问题。
”4. 小事糊涂:形容在小事上不够精明,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拓展:小事糊涂通常用于形容在小事上不够精明,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例如,“他在小事上不够精明,经常犯糊涂。
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
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6、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10、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1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小不忍则乱大谋作文800
小不忍则乱大谋作文800以小不忍则乱大谋。
“以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一句古语,讲的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有忍耐和耐心,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大局。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忍耐,要有大局观,不能因为一时的小利而损害了整体利益。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忍耐,要有耐心,要有大局观,不能因为一时的小利而损害了整体利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事,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
比如说,有些人在生活中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发生争执,从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有些人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一点小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忍耐和大局观导致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有忍耐和大局观,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大局。
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有忍耐和大局观。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不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忍耐一下,耐心地处理问题,那么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利益,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大局观,考虑全局,那么我们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有忍耐和大局观,不能因为一时的小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有忍耐和大局观。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别人发生争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忍耐一下,耐心地沟通,那么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大局观,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需要有忍耐和大局观,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大局。
总之,“以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有忍耐和大局观,不能因为一时的小利益而损害了整体利益。
在生活中、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中,我们都需要有忍耐和大局观,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损失。
希望我们都能够牢记这句古语,做一个有忍耐和大局观的人。
形容小而大有作为的成语
形容小而大有作为的成语摘要:1.成语“小题大做”的含义2.成语“小中见大”的含义3.成语“蚂蚁搬豆”的含义4.成语“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含义5.如何运用这些成语形容小而大有作为正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形容小而大有作为的成语来描述这种情况。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解释几个这样的成语。
首先,我们来说说成语“小题大做”。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对于小事也要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有时候,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我们不认真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所以,“小题大做”提醒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细节,以免因小失大。
其次,成语“小中见大”也是形容小而大有作为的情况。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从小的方面可以看到大的问题。
有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能反映出大的问题。
因此,“小中见大”教导我们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本质。
再来,成语“蚂蚁搬豆”也是一个形容小而大有作为的成语。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蚂蚁虽然力量微小,却能搬运比自己体重重许多倍的豆子。
因此,“蚂蚁搬豆”告诉我们,不要小看每一个人的力量,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取得惊人的成果。
此外,成语“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具有相似的意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忍耐,可能会导致大事的失败。
因此,“小不忍则乱大谋”教导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小失大。
总之,这些形容小而大有作为的成语,不仅提醒我们要重视细节,还教育我们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学会忍耐和坚持不懈。
《卫灵公篇》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篇》15.27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15.27 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注释】▲巧言:一是自己巧言;二是听取他人的巧言。
▲小不忍:朱熹《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朱熹《四书或问》:“妇人之仁,不能忍其爱也。
匹夫之勇,不能忍其暴也。
”▲大谋:大计,长远的计划。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扰乱道德。
小处不能忍,会扰乱大的谋划。
”【学而思】“巧言”混淆视听,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假。
按照“巧言”去做,会得到小利益,却造成更大的损失,影响了长久的发展。
古语云:“慈母多败儿”,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教育不出优秀的下一代,这也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参读《学而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知识扩展】张居正《四书直解》:“凡持正论者,多尚实不尚文。
惟那舌辩巧言的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
听其言,虽若有理,而实不出于天下之公。
一或误听之,则真伪混淆,而聪明为其所眩,是非倒置,而心志为其所移,适足以乱德而已。
”《道德经·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译文】真实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真实。
真理不会有人辩解,有人辩解的不是真理。
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的人并不智慧。
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韦后生邵王重润,长宁、安乐二公主,上之迁房陵也,安乐公主生于道中,上特爱之。
上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
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
【译文】先前,韦后共生育了邵王李重润以及长宁和安乐两公主,在唐中宗被放逐到房陵去的时候,安乐公主在路上出生,所以唐中宗特别喜欢她。
平时没事,有事大事的成语
平时没事,有事大事的成语
以下是10 个关于“平时没事,有事大事”的成语及其意思:
1. 无事生非:指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事端。
2. 没事找事:指没有事情却故意找茬,制造麻烦。
3. 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4.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5.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6.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7. 化简为繁:指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8. 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9. 小不忍则乱大谋:指在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全盘计划。
10.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在平时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故意制造问题或者找麻烦,否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或麻烦。
小字开头的成语 诗词
小字开头的成语诗词
1、小惩大诫
惩罚劝诫警告,劝告。
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2、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3、小国寡民
国家小,人民少。
4、小学而大遗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
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5、小心翼翼
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6、小鸟依人
依依恋。
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
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7、小阮贤于大阮
晋代阮籍与其侄阮咸都以才名著称于世,时称大阮小阮。
后以大阮小阮为叔侄的通称。
指侄儿超过叔父或伯父。
8、小家碧玉
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9、小黠大痴
黠聪明而狡猾。
小处狡黠精明,而大处往往糊涂失算。
10、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自己感到不满意的,别人却称赞说好自己感到非常不满意的,别人却大吹特吹。
原用以指斥文风不正。
后比喻世道与自己的愿望相反。
小不忍则乱大谋怎么成语接龙
小不忍则乱大谋怎么成语接龙七字成语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那么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之后我们来成语接龙吧小不忍则乱大谋怎么成语接龙小不忍则乱大谋→谋为不轨→轨物范世→世代书香→香消玉减→减师半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意→意义深长→长久之计→计上心头→头上安头→头会箕敛→敛后疏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赔了夫人又折兵怎么成语接龙赔了夫人又折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师→师严道尊→尊主泽民→民不堪命→命世之才→才兼文武→武不善作→作乱犯上→上下一心→心上心下→下不为例。
论语解读: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解读: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说:“花言巧语败坏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名言故事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是教人忍小事,权衡轻重,以成就大计划。
据说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到老子处求教,老子正在闭目养神。
孔子施过礼后,恭候一旁。
老子闻声睁眼一看,孔子赶忙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
”老子不语。
过了好一会,老子才张开嘴,让孔子看了看,又伸出舌头,让孔子看了看,又闭目养神了。
孔子连忙施礼道谢,率弟子退出,弟子们不解,怪老子无礼。
孔子解释说: “老子不是已经给我们教诲了吗?他说牙齿是坚硬的,却又是软弱的;舌头是软弱的,却又是刚强的。
看起来坚强的牙齿却全掉光了,而柔软的舌头仍完好无损。
老子把刚柔、强弱的辩证关系讲得多么深刻呀!”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
孔子从舌头与牙齿体会到刚柔相济的道理,也亲身实践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主张。
他一生周游列国,为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匡济天下而四处奔波, 不仅要忍受风霜雨露和疏食饭水,还要忍耐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讥讽、嘲笑,甚至谩骂、诬陷和打击。
但是他为民族,也为自己的信仰和志向而忍辱负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上下求索,终成影响中华两千年文明的儒家圣人。
名言史例234年,西蜀丞相诸葛亮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
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筑起营垒防守。
诸葛亮此次的战术就是以战求胜,而司马懿却觉得时机不够成熟,暂时坚守险要路口。
诸葛亮几次三番向他挑战,司马懿坚持不出战,双方在那里相持了一百多天。
诸葛亮无计可施,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和胭脂首饰,骂司马懿胆小如女人,想羞辱他,激其出战。
没想到身为兵马都督、三军统帅的司马懿不但不生气,还重待来使,表示要继续做他的缩头乌龟。
当手下众将都不堪此辱,欲决一死战时,司马懿虽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但为了安抚众人,便说道:“好,我向皇上上个奏章,请求准许我们跟蜀军决战一场。
”他佯装向朝廷上表,请求准许决战,但是朝廷不允许魏军出战。
司马懿心底暗喜。
完整《劝忍百箴》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以惩忿窒欲」
完整《劝忍百箴》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以惩忿窒欲」劝忍百箴(1)《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易经·损卦》说:「君子自己抑制愤怒,控制情欲。
」《论语》:「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论语》孔子说:「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又曰:君子无所争。
译文:孔子又说:「君子不想与人争什么。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
柔必胜刚,弱必胜强。
好斗必伤,好勇必亡。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译文:孔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刚硬就容易折断,舌头柔软才能完好保存。
柔一定能胜过刚,弱小最终能战胜强大。
好斗一定会受到伤害,好勇一定会导致灭亡。
百行的根本是忍让为先。
」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老子又说:「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样,善利于万物而不争斗。
」又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译文:老子又说:「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虽然不与别物相争,却能取胜;虽然不说话,却善于应答。
」范纯仁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又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译文:范纯仁曾说:「我一生学习,所得到的只有忠、恕二字,这两个字一生也用不完,以至于在朝做官侍奉君王,接待同事和朋友,与亲戚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从来没有一刻离开这两个字。
」又告诫子弟说:「一个人即使最笨,他在指责别人时总是很聪明;一个人即使最聪明,宽恕自己时总是显得很糊涂。
你们应当用指责别人的心情来指责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情来宽恕别人。
这样,不怕不具有圣贤的地位。
」吕正献公著,平生未尝较曲直;闻谤,未尝辨也。
少时书于座右曰:「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盖其初自惩艾也如此。
译文:吕公著一生从来不与人计较是非曲直,听到别人诽谤他,也从不申辩。
年少时写了一副这样的座右铭:「别人对你做了不好的事,你只管承受下来。
什么是“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什么是“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打败越国后,就有些骄逸了。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
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
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
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
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看他平稳飞翔时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入谷底后的反弹能力有多强。
一个人跌倒了,仍能忍辱负重,经受的住苦难考验,立志坚定,眼光长远,胸怀大略,自胜自强的人,自会有光芒万丈的一天。
正如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不忍则乱大谋成语解释
本文是关于小不忍则乱大谋成语解释,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小不忍则乱大谋
【拼音】:xiǎobùrěnzéluàndàmóu
【简拼】:xbrzldm
【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示例】:~,忍到如今已是塔尖了,不久开交。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
【语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顺接】:谋为不轨谋事在人谋及妇人谋及庶人谋听计行谋图不轨谋夫孔多谋如泉涌
【顺接】:百计千谋不相为谋不足与谋曹社之谋大谋不谋道不相谋杜断房谋非常之谋
【逆接】:大事化小大大小小胆大心小伏低做小服低做小官卑职小精悍短小雷大雨小
【逆接】:小丑跳梁小中见大小乔初嫁小人之雄小人得志小人道长小信未孚小偷小摸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