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担保法律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3号,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了《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以下简称四项配套制度)。
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对于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换发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地方金融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工作完成以后实施。
二、《条例》施行前发生的保本基金担保业务,存量业务可不计入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但应向监督管理部门单独列示报告。
三、各地可根据《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出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当符合《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的规定和原则,且只严不松。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将本通知发至辖内有关单位和融资担保公司,请各银监局将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式样)2.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填写说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4月2日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监督管理部门对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管理,促进融资担保公司依法经营,维护融资担保市场秩序,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1. 介绍金融担保是指为了减轻借款人或融资方的风险,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确保借款或融资的安全。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金融担保行为管理和规范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金融担保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的框架以及其作用和意义。
2.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金融担保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对金融担保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金融担保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并保护借款人或融资方的合法权益。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一般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和执行。
3. 金融担保法律法规框架金融担保法律法规框架包括宪法、民法、金融法等相关法规。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对金融担保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和法人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权、契约自由等,为金融担保提供了法律基础。
3.2 民法民法是规定个人和法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体系。
在金融担保中,民法规定了担保合同的相关规定,如担保方式、担保责任等。
此外,民法还涉及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与金融担保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
3.3 金融法金融法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进行管理的法律体系。
在金融担保中,金融法规定了金融机构开展担保业务的条件和要求,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金融法的目的是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借款人或融资方的利益。
3.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宪法、民法和金融法,还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担保进行了专门规定。
例如,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都涉及到与金融担保相关的法律规定。
4. 金融担保法律制度的作用和意义金融担保法律制度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金融担保法律制度确保金融担保活动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通过设立金融担保行为的法律框架和规范,可以规范金融机构和担保业务的行为,防止金融担保乱象的发生。
其次,金融担保法律制度保护借款人或融资方的合法权益。
担保制度解释44条
担保制度解释44条担保制度是指在借款人无法还款的情况下,担保人为其代偿的一种制度。
其中,担保人可以是个人或机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借款人实现诚实守信,同时为放贷方提供风险保障。
“担保制度解释44条”是中国最高法院发布的一项规定,主要是为了加强担保行为的法律保护和规范,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下面,我们将从4个方面介绍这44条规定。
一、担保法律关系1.担保权利和义务的产生担保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应该是基于合法的借贷关系。
担保行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规章禁止性规定。
2.担保范围担保范围应该是双方共同商定的,担保人不得无偿为债务人提供个人保证以外的形式担保,而且出借人不得强制债务人寻找担保人。
3.担保义务的起止时间和清偿顺序担保义务的起止时间应该明确标注,同时应该在贷款合同中明确担保人和主债务人债务产生的先后顺序。
4.担保人权利的行使担保人依据合同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享有相应的担保物处分权。
同时,出借人也要尊重担保人的权利,不能直接向债务人追收。
二、个人担保5.个人担保人资格担保人应该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良好信用、稳定职业和收入来源的自然人。
6.担保人合同担保人应该接受合同的书面约定,而且担保人应该对借款人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为熟人、亲友提供担保。
7.个人担保人的保障措施出借人应该尽到审慎敏锐的责任,要求担保人提供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以核实其支付能力。
同时,担保人提供的担保应该是有法律效力的,保证担保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机构担保8.机构担保人资格机构担保人是通过特殊程序批准并登记的担保机构,在当地管理部门有相应的证件。
9.机构担保合同机构担保人应该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确保担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对于借款人的资质、还款能力、借款目的、用途等,机构应该做出充分调查和评估。
10.机构担保的评价标准机构担保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和业务状况,严格评价借款人的资质和风险,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补偿措施以应对风险,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解读国务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解读国务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1、条例制定的出发点是为了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资金融通,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防范风险。
2、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本辖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牵头。
3、国家将推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重点支持小微及“三农”,并保持较低水平担保费率。
4、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实缴货币资本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跨省级区域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经营融资担保业务3年以上,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5、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原则,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项目评审、担保后管理、代偿责任追偿等方面的业务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
6、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提准备金,并根据风险权重,计量担保责任余额;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但对主要服务小微和“三农”的融资担保公司可提高至15倍。
7、融资担保公司对同一被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余额与其净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同一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担保责任余额比例不得超过15%。
8、融资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供融资担保,为其他关联方提供融资担保的条件不得优于为非关联方,并应在30日内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且应予以披露。
9、禁止融资担保公司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以及受托投资等。
10、监管部门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风险,并对融资担保公司实施分类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记录制度。
新规出台历程及重点问题探析日前,国务院公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可谓跨越7年,数易其稿,“数年磨一剑”。
出台历程《条例》实际源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令2010年第3号)(简称《暂行办法》),再到2013年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级联席会议决定修订《暂行办法》,并提升其法律层级,随后行成《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送审稿)》(简称《送审稿》),再到《条例》出台前的《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经部委会签和向相关部委、各大银行等多轮征求意见,终于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近日公布。
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
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
第三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风险控制、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业务。
第四条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立与登记第五条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二)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有符合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四)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应当向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经审查合格,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
第七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在取得经营许可证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章业务范围第八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可以开展以下业务:(一)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二)为债权人提供反担保;(三)为担保业务提供咨询、评估服务;(四)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九条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从事以下活动:(一)吸收存款;(二)发放贷款;(三)从事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四章风险管理第十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一)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二)风险控制和缓释制度;(三)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四)风险处置和追偿制度。
第十一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担保额度。
第十二条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建立担保责任准备金制度,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准备金。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施持续监管,包括但不限于:(一)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二)非现场监管;(三)风险评估和预警;(四)信息披露要求。
融资担保监督管理条例
融资担保监督管理条例引言融资担保监督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加强对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督管理,保障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防范金融风险而制定的立法文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融资担保监督管理条例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融资担保业务的运作,促进融资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融资担保监督管理条例适用于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三条融资担保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为融资主体提供信用担保或保证担保,协助融资主体获得贷款或信用产品的业务活动。
第二章: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和退出第四条金融机构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前,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向相关监管部门申请融资担保业务的准入。
第五条申请准入的金融机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合法经营、资本充足、管理规范等。
第六条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融资担保机构的准入申请进行审批,并给予相应的批准或者驳回决定。
第七条融资担保机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提交准入后的备案材料,并在运营过程中保持更新。
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业务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第九条融资担保机构需要按规定办理变更、合并、分立、解散等手续,相关变动需要及时报备监管部门。
第三章:融资担保业务的规范运作第十条融资担保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应当合法、公正、诚信地为融资主体提供担保服务。
第十一条融资担保机构应当根据风险控制要求,制定并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业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十二条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对融资主体进行评估,包括信用评级、财务状况分析等,确保担保风险可控。
第十三条融资担保机构应当明确担保责任,确保担保责任与融资担保金额相匹配。
第十四条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管理。
第十五条融资担保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公示有关信息,保障融资主体和投资者的知情权。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监管部门负责对融资担保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审批、监测、检查、处罚等。
第十七条监管部门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融资担保机构的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监管依据。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担保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融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融担公司)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监督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融担公司依法开展业务,保护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融担公司的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辖区内融担公司的监督协调工作。
第二章融担公司的设立与登记第五条融担公司设立前,须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设立申请,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备案登记。
第六条融担公司应满足以下条件:(一)具有不低于一定数额的注册资本;(二)有完备的融担业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三)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套设施和信息系统;(四)有专业且具备经验的管理团队;(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七条融担公司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应经注册地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并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备案登记。
第八条融担公司设立后,应当在设立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
第三章融担公司的业务经营第九条融担公司应根据本条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资格,从事融担业务。
第十条融担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性管理等,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第十一条融担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一)担保业务,即为借款人提供第三方担保;(二)融资业务,即为融资需求方提供融资服务;(三)其他与融担业务相关的业务。
第十二条融担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风险,确保自有资金和衍生业务的安全。
第四章融担公司的监督管理第十三条融担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业务和财务报告,并配合监管机构的检查核查工作。
第十四条监管机构有权对融担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一)查阅融担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文件、账簿等相关资料;(二)要求融担公司提供经营信息和资料;(三)调取融担公司和其关联方的银行账户、合同和其他相关业务记录;(四)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融担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银保监会-《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银保监发[2018]1号
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监督管理部门对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管理,促进融资担保公司依法经营,维护融资担保市场秩序,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是指监督管理部门依法颁发的特许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法律文件。
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颁发、换发、吊销、注销等由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办理。
第三条融资担保公司依法取得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向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督管理部门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按照依法、公开、高效的原则,确定本辖区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管理方式。
融资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分支机构,由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换发、吊销、注销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五条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第一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简称,其他编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部门统一编制,并实行编号终身制。
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因遗失或损坏申请换发时,原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继续沿用。
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如被吊销、注销,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自动作废,不再使用。
第六条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机构名称;(二)注册资本;(三)营业地址;(四)业务范围;(五)许可证编号;(六)发证机关及公章(监督管理部门及公章);(七)颁发日期。
第七条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合并、分立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颁发、换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八条融资担保公司变更名称、营业地址、业务范围或者增加注册资本,应当向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换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九条融资担保公司向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一)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或备案文件;(二)申领单位介绍信;(三)经办人员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四)监督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融资担保公司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为了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保护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权益,我国颁布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条例,国家还制定了四项配套制度,即自律管理、信息披露、资金监管和风险评估制度。
首先,自律管理制度是保证融资担保公司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该制度,融资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对融资担保业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此外,融资担保公司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自律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减少业务风险。
其次,信息披露制度是保护投资人和社会公众权益的重要制度。
根据该制度,融资担保公司应及时披露重大风险、财务状况、经营活动等信息,向投资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
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可以增强融资担保公司的透明度,提高市场信任度,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进行合作。
再次,资金监管制度是保证融资担保公司资金安全的重要制度。
根据该制度,融资担保公司应建立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
融资担保公司应按照资金运用规模、风险等级等因素,设定资金监管要求,对资金的使用、存储、调配等进行监管。
资金监管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防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资金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和稳健运营。
最后,风险评估制度是提高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制度。
根据该制度,融资担保公司应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保护公司的利益和投资人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3号——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3号——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8.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3号•【施行日期】2017.10.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3号《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17年8月2日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资金融通,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防范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融资担保,是指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所称融资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审慎经营,诚实守信,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称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促进本地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处置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督促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履行职责。
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负责拟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制度,协调解决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担保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
第五条国家推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扩大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的规模并保持较低的费率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通过资本金投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财政支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金融法对金融资产的转让与抵押担保的法律规定
金融法对金融资产的转让与抵押担保的法律规定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金融机构和个人之间的金融资产转让和抵押担保活动日益频繁。
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法对金融资产的转让与抵押担保提供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并对参与者的权益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首先,金融法明确了金融资产转让的基本规则。
根据金融法规定,金融资产的转让是指金融机构将其拥有的金融资产权益转让给其他主体的行为。
转让可以以金融机构自身名义或代他人行使转让权,也可以通过书面合同或其他方式进行。
在转让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保证转让的金融资产具有真实、合法的性质,转让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
其次,金融法规定了金融资产抵押担保的法律纹域。
抵押担保是指以金融资产为基础,债务人将其拥有的金融资产质押给债权人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
根据金融法的规定,金融资产抵押担保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约定质押物的种类、数量、质押期限、权属转移方式等事项。
同时,金融法对金融资产抵押担保的效力和优先权进行了规定,确保债权人在债务履行不力时能够通过金融资产的处置实现债权的回收。
然而,金融资产转让和抵押担保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和挑战。
首先,金融机构在转让资产时可能面临债务违约、欺诈等风险,因此在转让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
其次,金融资产的抵押担保可能面临第三人抵押权的冲突,需要明确确定抵押权人的优先顺位。
此外,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抵押担保活动涉及到多个法律领域,如合同法、担保法等,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合法、合规进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监管机制。
例如,金融机构可以与债权人签订转让合同或抵押担保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为金融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保护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金融法对金融资产的转让与抵押担保提供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为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融资担保客户的合法权益,加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促进融资担保业的健康发展,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优化融资担保服务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
第三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依法合规经营,切实保障融资担保客户的利益,确保自身健康发展,不得损害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第四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重视客户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第五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第六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确保担保资金的安全性,定期公布担保资金使用情况和风险状况。
第七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布信息,维护市场透明度,防范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第八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投诉,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形式和资本金第九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章规定经营。
第十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以股份制为主,允许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合法形式。
第十一条融资担保公司的股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持有融资担保公司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百分之二十五;(二)股东不得为虚假出资或者过度出资,不得将其股份出售或者转让给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其他股东或者无资格进入公司的人员。
第十二条融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低于一千万元人民币。
融资担保公司应当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注明自有资金比例。
第十三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向融资担保客户明确担保范围、额度和期限,确保融资担保业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三章从业人员质量管理第十四条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和离职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企业担保贷款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担保贷款行为,保障贷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企业担保贷款,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申请,要求企业提供担保,以担保人的信用或财产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
第三条企业担保贷款应当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担保贷款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不得用于国家禁止或限制的用途。
第五条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章担保人资格第六条担保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三)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四)与借款人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冲突。
第七条担保人应当向贷款人提交以下材料:(一)营业执照副本;(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三)企业章程或者相关规章制度;(四)财务报表;(五)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贷款人应当对担保人的资格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的规定。
第三章担保方式第九条企业担保贷款的担保方式包括:(一)保证;(二)抵押;(三)质押;(四)留置;(五)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担保方式。
第十条保证是指担保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按照约定履行还款责任。
第十一条抵押是指担保人以财产作为抵押物,贷款人有权在抵押财产上设定抵押权。
第十二条质押是指担保人以动产或者权利作为质押物,贷款人有权占有质押物或者权利,并在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变卖质押物或者权利以偿还贷款。
第十三条留置是指担保人在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有权留置借款人的财产。
第十四条担保人应当与贷款人签订担保合同,明确担保方式、担保范围、担保期限等内容。
第四章担保合同第十五条担保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六条担保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担保人名称、住所;(二)借款人名称、住所;(三)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四)担保方式、担保范围;(五)担保期限;(六)担保责任;(七)违约责任;(八)争议解决方式;(九)其他约定事项。
关于《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解读
关于《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解读银保监会日前下发1号文——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具体配套制度如下:《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指引》。
即1个通知+4项制度。
一、通知解读通知内容较为简洁,具体如下:一是对于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换发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地方金融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工作完成以后实施;二是《条例》施行前发生的保本基金担保业务,存量业务可不计入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但应向监督管理部门单独列示报告(为中投保等保本基金业务体量巨大的担保公司留了个活口);三是各地可根据《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出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当符合《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的规定和原则,且只严不松。
二、《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解读该《办法》的要点有:1.办理融资担保业务必须取得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牌照不得开展业务;2.融资担保业务包括借款类担保业务、发行债券担保业务和其他融资担保业务;3.其他融资担保是指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发行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等提供担保的行为。
三、《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解读该《办法》的要点有:1.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对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占比50%以上且户数占比80%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倍数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2.融资担保公司对同一被担保人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对同一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5%。
对被担保人主体信用评级AA级以上的发行债券担保,计算集中度时,责任余额按在保余额的60%计算。
3.担保责任余额=借款类担保余额+发行债券担保余额+其他融资担保余额,借款类余类中小微、三农类的可以打7.5折,债券类余额中AA以上的可以打8折,其余的权重都是100%四、《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解读该《办法》将融资担保公司的资产分为Ⅰ、Ⅱ、Ⅲ级,并对资产比例进行管理,以保证流动性。
担保法律法规相关法律规定
担保法律法规相关法律规定在金融领域里,担保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金融手段,它为借款人提供了风险保障,同时也对担保人进行了相关的义务和责任规定。
担保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担保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担保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合同法律体系的基础法律,其中也包含了与担保相关的法律规定。
根据该法律,担保可以是合同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合同。
无论是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还是独立的合同,担保都需要满足合同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
首先,在合同履行规范中,合同法规定了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
担保人需要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追偿责任。
同时,合同法规定,债务人的逾期行为,担保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应的担保物或履行责任。
这一规定保证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合同法还规定了对担保合同的异议处理。
当担保主张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纠纷时,各方可以提起诉讼或仲裁进行解决。
法院、仲裁机构会根据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担保合同的效力进行判决。
此外,合同法还对担保的内容和形式做了一定的规定。
担保可以是一定金额的金钱,也可以是担保人的财产或者第三方的财产。
担保可以采取抵押、质押、保证等形式,具体形式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进行选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是专门针对担保行为和担保事务所制定的法律,它详细规定了担保的种类、担保人的责任、担保合同的订立和效力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根据担保法,担保可以分为合同担保和法定担保两种形式。
合同担保是指各方通过合同达成一致,约定担保事项和责任。
法定担保是指法律规定的一种担保形式,例如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贷款时的法定担保规定。
担保法还规定了担保人的义务和责任。
担保人需要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追偿责任。
在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担保人立即偿还债务。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
【发文字号】银保监发[2018]1号【发布日期】 2018.04.02【实施日期】 2018.04.02 【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法规类别】证券综合规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3号,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了《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以下简称四项配套制度)。
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对于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换发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地方金融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工作完成以后实施。
二、《条例》施行前发生的保本基金担保业务,存量业务可不计入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但应向监督管理部门单独列示报告。
三、各地可根据《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出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当符合《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的规定和原则,且只严不松。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将本通知发至辖内有关单位和融资担保公司,请各银监局将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式样)2.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填写说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4月2日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监督管理部门对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管理,促进融资担保公司依法经营,维护融资担保市场秩序,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担保制度解释13条 举例 -回复
担保制度解释13条举例-回复担保制度解释13条举例:完善法律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引言担保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金融领域中建立的一套完善的法律机制,旨在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
担保制度有助于促进投资、鼓励创新以及保障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利益。
以下是担保制度解释的13条,我们将逐一解释并提供相关举例。
第一条:明确担保制度的性质和功能担保制度旨在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以及借款人的利益。
比如,在某国家,该国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通过提供担保服务为该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条:建立担保市场,培育专业担保机构担保市场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例如,某国家设立了专业的担保机构,这些机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供担保服务,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障,使得金融机构更有信心放贷。
第三条:完善担保产品和服务完善的担保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需求。
例如,某国家的保证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较高的风险,推出了创业担保产品,为初创企业提供特殊的担保服务。
第四条:强化担保法律制度的建设担保法律制度的健全有助于提高担保制度的执行力和效率。
比如,在某国,该国颁布了一系列担保法律,明确了担保权益和责任,提高了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建立担保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担保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金融机构获取有关借款人的真实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例如,某国的信用信息中心收集和管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并与金融机构共享,以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
第六条:提高担保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提高担保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例如,某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了专门的担保机构监管系统,定期对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
第七条:加强担保人的权益保护保护担保人的权益有助于提高其在担保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某国建立了担保责任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担保责任实施而导致的损失,提高了担保人的保障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关于一般规定第一条因抵押、质押、留置、保证等担保发生的纠纷, 适用本解释。
所有权保留买卖、融资租赁、保理等涉及担保功能发生的纠纷, 适用本解释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约定担保合同的效力独立于主合同, 或者约定担保人对主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承担担保责任, 该有关担保独立性的约定无效。
主合同有效的, 有关担保独立性的约定无效不影响担保合同的效力;主合同无效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金融机构开立的独立保函发生的纠纷, 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当事人对担保责任的承担约定专门的违约责任, 或者约定的担保责任范围超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 担保人主张仅在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担保人承担的责任超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 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 债务人主张仅在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担保人请求债权人返还超出部分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 当事人将担保物权登记在他人名下,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 债权人或者其受托人主张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一)为债券持有人提供的担保物权登记在债券受托管理人名下;(二)为委托贷款人提供的担保物权登记在受托人名下;(三)担保人知道债权人与他人之间存在委托关系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机关法人提供担保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 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供担保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 但是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 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讨论决定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除外。
第六条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提供担保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在购入或者以融资租赁方式承租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时, 出卖人、出租人为担保价款或者租金实现而在该公益设施上保留所有权;(二)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以外的不动产、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设立担保物权。
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
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
在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中,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担保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信用证、银行保函、履约保证、抵押、质押和留置权等。
2. 适用法律:国际融资担保通常涉及多个法域,因此需要明确适用的法律,包括担保合同的准据法和担保物权的准据法。
3. 担保合同:合同应详细规定担保的范围、条件、期限、担保人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等。
4. 担保物权的设立与执行:包括担保物权的设立程序、公示方式、优先权规则以及在债务人违约时的执行程序。
5. 跨境执行:涉及担保物权在不同国家的执行问题,包括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
6. 风险管理:包括对担保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担保物价值的评估以及汇率和利率风险的管理。
7. 争议解决:明确争议解决的机制,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以及争议解决的地点和适用的法律。
8. 合规性要求:遵守国际融资和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反洗钱法规、制裁法规等。
9. 透明度和披露:确保担保交易的透明度,包括对担保物的信息披露
和担保合同的公开。
10. 技术与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国际融资担保法律制度也在不断适应新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在担保物权登记中的应用。
在制定国际融资担保合同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确保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同时,考虑到国际交易的复杂性,通常需要法律顾问的专业知识来确保合同符合所有相关法律和国际惯例。
担保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
担保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担保公司在金融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各种担保服务,为借款人和贷款机构提供信用保证。
然而,由于其涉及的金融风险,担保公司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以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运作。
本文将探讨担保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
一、担保公司的法律法规要求1. 《公司法》根据中国法律法规,担保公司必须依法设立,注册并取得合法经营资格。
《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组织形式、经营范围、股东责任等方面的要求,担保公司必须依法遵守这些规定。
2. 《担保法》《担保法》是担保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担保合同的要素、违约责任、担保追偿等方面的内容,担保公司必须依法履行担保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金融机构法》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之一,必须遵守《金融机构法》的规定。
该法明确了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担保公司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运作。
二、担保公司的合规要求1. 客户身份识别与尽职调查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服务前,必须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获得客户的真实信息。
同时,担保公司需要进行尽职调查,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以降低风险。
2. 风险评估与控制担保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担保公司能够准确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担保措施。
3. 资金管理与资金监管作为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需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客户资金与公司资金的分账管理。
此外,担保公司还需要接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遵守资金监管要求。
4. 信息披露与合同管理担保公司必须确保向客户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让客户明确了解担保服务的风险和责任。
同时,担保公司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5. 保密与隐私保护担保公司处理大量客户信息,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担保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
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 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 性进行严格审查。 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 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提供担保和不提供担保的结果?
1
一、 担保法概述
国家机关作为保证人导致担保合同无效, 若有过错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12
手机短信能否成为担保合同?
半年前,李某因经商之需向刘某借款10万元,期 限为两个月,月利率为18%。刘某担心李某到期不还, 李某便通过电话找到朋友谢某,希望谢某为其提供担 保。因知道李某信誉不佳,谢某遂以自己在外地出差 为由推托。谁知李某与刘某协商后提出,只要谢某向 刘某发送一个同意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手机短信就行。 谢某碍于朋友情面,加之认为手机短信不比白纸黑字, 更不用签名盖章,仅仅是应付而已,应该不用承担什 么责任,便照办了。
D.甲与丙之间的保证应当无效,因丙无任何利 益
10
国家机关做保证人是否担责?
1993年贵州省某联合铁厂(以下简称某铁厂)与被告
贵州某铸造厂(以下简称某铸造厂)签订生铁《购销协议》
一份,约定某铁厂向某铸造厂供应生铁。某铸造厂在收货
后一直未向某铁厂付清全部货款,双方于1997年11月14日
签订《偿还欠款协议书》,对欠款的金额及还款方式作了
确定。被告贵州省某监狱(以下简称某监狱)以保证人的
身份在该协议书上加盖了公章。事后双方又分别于2002年9
月5日和2006年4月5日重新签订《还款协议》两份,再次明
确欠款的本金为人民币1919483.01元。
2008年6月10日,某铁厂将该笔债权转让给原中铁某
集团物资有限公司某分公司(以下简称物资公司),并将
1.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 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 的除外。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 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 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 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7
企业 分支 机构 保证 责任 承担
8
保证人主体资格问题
保证人作为保证合同的一方当事人,首先 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保证合同 有效成立的必要条件。
清偿能力并不能作为保证人主体资格要件。 换句话说,
即保证人是否具有清偿能力并不影响保证合同的 有效性
9
练习题:
甲与乙签订买卖汽车的合同,甲为保证自己的货
款实现,要求乙提供担保。乙对朋友丙说:“也
指在条件未出现时,合同的效 力将停止或静止状态
5
二、 保证担保
保证人
订立 保证合同
书面形式
合同主 要条款
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 法人、非法人组织或自然人
保证合同 保证条款 保证人身份确认
经债权人确认的保证承诺书
主债权种类、数额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保证的方式 保证的范围 保证的期间等
6
签订保证合同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两个月后,李某因生意严重亏损逃得无影无踪。 刘某向担保人谢某提出清偿,谢某以自己未提供具有 法律效力的担保手续而拒绝付款,刘某遂向法院提起 诉讼。法院判决由谢某清偿,谢某对此无法理解。
13
《合同法》第11条: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 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 电传、传真、 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 所载内容的形式”。
概念
担保是指以第三人的信用或在 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来确保合同 债权实现,并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 的法律制度。
担 保 概 特征 述
从属性:主从关系 补充性:债务履行届满未获清偿 财产性: 法定担保和约定担保
分类
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金钱的担保
本担保和反担保 P75
2
一、 担保法概述
担保 的
法律 表现 形式
就是走个形式,请你帮忙,我知道你根本也没有
偿还能力,你只要替我向甲保证就可以了,剩余
的事情由我来办。”后因己没有代为清偿的
能力为由,主张保证无效。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丙的请求合法,应当支持
B.丙的请求不能得到法律支持,应承担保证责 任
C.丙是受乙欺诈而作出的保证,可以请求撤销
债权转让事项通知了其余被告。2008年6月20日,原告以被
告未履行货款支付为由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
告某铸造厂支付尚欠的货款本金人民币1919 483.01元及相
应的利息;被告某监狱对上述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连带
赔偿责任 。
11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主 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 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 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 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因此,手机短信作为电子数据,也是书面 形式的一种,具有担保的法律效力,本案中谢 某应承担担保责任。
《担保法》 《物权法》
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 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自物权 所有权
担保物权
他物权
自2007年10 月1日起施行。
用益物权
3
二、 保证担保
概念
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 不履行债务时,由其按照约定履 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保证 的概 念和 特征
内涵 特征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由第三方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 承担保证责任
相对独立性:独立于主债务的单独债务 从属性 人身性
4
补充性
二、 保证担保
概念
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 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 务的协议
保证 合同
特征
有名合同
从合同
单务合同
诺成合同
附停止条件合同:停止条件是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 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 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 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分支机构应该对保证 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负责。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保证责任 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