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是关于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说明。
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准确的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识字与拼音- 学生通过系统研究常用汉字和拼音,提高识字能力和拼音运用能力。
2. 听说读写-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语法与修辞- 学生研究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
4. 阅读与理解- 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5. 写作与创作-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文学欣赏- 学生研究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评价标准1. 考试评价:通过定期考试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参与、表达能力等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材选用1. 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教材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评估1.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态度也是评估的重要依据。
2023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3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培养能力:通过小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通过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基础语文知识结构,包括基本的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的运用和理解,掌握基础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
:形成完整的基础语文知识结构,包括基本的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的运用和理解,掌握基础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
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阅读教学:以课文为主,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以课文为主,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写作教学:以写话为主,结合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创新思维。
:以写话为主,结合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创新思维。
口语教学:以朗读为主,结合口头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以朗读为主,结合口头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三、课程实施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化、情境化、体验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研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采用生活化、情境化、体验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以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激励学生积极研究。
:以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023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3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类文学作品和实用性文本。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多种口语练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使他们能够自信地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4.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力训练和听力材料的多样化运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取信息的准确性,使他们能够听懂并理解各种语言表达形式。
5.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字词的认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2. 阅读与鉴赏: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实用性文本的阅读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3. 写作与表达:包括写作技巧的研究和实践、口头表达的训练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4. 听力与口语:包括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口语表达的训练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5. 文化与交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跨文化交流的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将语文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互助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份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第一个全国性语文课程标准,于2001年实施。
该标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品德。
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思想品德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
该标准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育。
此外,该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于2017年实施,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该标准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该标准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该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多元评价,以照顾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两份标准的联系和区别两份标准都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们都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品德。
但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式学习和多元评价。
同时,该标准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与此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
总之,两份标准都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们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品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母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1.听-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听到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和听取语言信息的速度。
- 培养学生通过听力了解和感受语言的能力。
2.说-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风格。
-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口头报告、陈述和对话等。
-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协调发展。
3.读-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包括识字、理解词义、理解句子和理解篇章等。
-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获取知识和获取乐趣的能力。
4.写-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写的能力,包括字的正确书写、句子的正确组织和篇章的正确结构。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日记、信件和说明文等。
- 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结合生活实际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口头表达等。
- 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能力。
五、教材选择- 选择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辅助教材和阅读材料等。
- 教材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六、课程实施-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学时。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导言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以育人为本,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德育融入课程,倡导开放、灵活的教学。
新标准以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引领语文教育改革。
一、总体目标新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能够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获取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欣赏和创作文学艺术,体会和传承文化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1.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运用能力。
能够正确、准确、流畅地运用汉语普通话和规范的书面语进行交际。
2. 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包括理解、感受、鉴赏、表达和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
3. 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够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包括阅读、观察、询问等,并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和使用。
4. 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心,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以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活与社会、人与自然四大模块为主,每个模块都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式新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强调个体差异,倡导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评价与教学、评价与研究的良性互动。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开放、多元和人性化的教育新时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一、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1.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言交流。
2.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意思,提取信息和进行推理,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4.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5.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和处理。
6.文化自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语言文字应用:包括语音、语调、语流、交际等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
4.写作:包括书写、表达和组织文章结构的训练,培养学生撰写各种文体的能力。
5.口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包括演讲、朗读和对话等活动。
四、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样化、情境化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开展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评价方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外,还应采用观察记录、作品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在继承和发展以往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阅读习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目标是建设一个适应时代需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关怀的小学生。
2024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4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课之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2024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通过学习语文,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使他们能够欣赏、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1.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字音、词义、句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阅读与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实际资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写作与表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文学欣赏与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完整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完整版
语文学习是增强思想力量、树立人格价值的重要手段。
《中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2》旨在以一种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将小学语文
学习的内容和探究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
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平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完整版》是中国教育研究室今年制定
的教育课程标准,其中包含了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结构,技能要点及
课程考核标准。
下面是此课程标准完整版的详细内容:
一、小学语文知识结构:
1. 阅读:认读字词,理解文章,思考分析等。
2. 写作:书写,创作文学,及日常写作等。
3. 语言技能:朗读,语音和语调等。
4. 文化素养:了解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中外语言文字文本及背景等。
二、小学语文技能要点:
1. 能生动有趣地讲述文学故事,使事物有感染力;
2. 能正确朗读既定的文学文本;
3. 能熟练运用文字进行表达;
4. 能正确书写汉字,明确思路,阐明观点。
三、小学语文课程考核:
1. 考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写作:以文字表达能力为主;
3. 语言技能:以正确的朗读及应用文字的输出能力为主;
4. 文化素养:对语言文字和文化背景的掌握程度。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完整版》的详细内容,本标准以系统的知识结构、有效的技能要点,并以公正、公平的考核标准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学习体验。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2.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文章写作;-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演讲和表达。
3.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知识的研究,包括字词、句子和篇章的研究;- 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儿童文学和经典名著的阅读;- 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叙事、说明和议论文的写作;-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演讲和表达的训练。
4.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阅读实践: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写作训练:学生通过写作练,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演讲和表达:学生通过演讲和表达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测验评价:通过定期测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评价他们的研究进展;- 项目评价:通过学生的项目作品,评价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 总结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核心要求1. 尊重语言本身的规律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原理和方法表达、理解自己知识情态的能力。
2. 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拒绝不正确的价值观,理解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4. 关注实际话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思考能力。
二、核心知识1. 字词、结构、书写规范,如汉字、小说语汇、写作技巧、文体文章写作规范等。
2. 名著理解,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3. 文学创作,如诗词、故事、剧本等及文体文章4. 语言能力,如演讲、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素养1. 语言文字素养,如文体文章及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分析理解能力2. 阅读与写作素养,如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素养及写作技巧3. 审美文化素养,如中国传统文学美学、审美思想等4. 良好言行习惯,如文明礼貌的表达及机智的应答能力等四、能力目标1. 口头表达能力2. 阅读理解能力3. 写作能力4. 积极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评价的基本原则1. 着眼终身,把语文教学努力延伸到学生未来语文素养的培养上。
2. 关注学科性,即强调对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学习,以及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3. 关注应用性,强调语文课程不离开学生现实,要做到教学有应用,应用有教学。
4. 关注创新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实践活动,形成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5. 关注实效性,评价结果要反映学生当前的语文水平,对新的学习要求,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及时作出调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2023年版。
该标准是基于教育部的要求和专家的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美感的认识。
4. 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课程内容口语表达1. 研究正确发音和语音语调。
2. 研究简单的交流用语和日常口语表达。
3. 研究围绕不同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演讲。
阅读理解1. 研究提取主要信息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2. 研究分析和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 研究品味经典文学作品和培养阅读兴趣。
写作能力1. 研究书写汉字,并提高书写质量。
2. 研究写作基本句型和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研究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语言文化1. 研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诗词。
2. 研究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
3. 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评价标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等。
总结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对语文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严格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请注意:本文档是根据简洁的语言撰写的,具体的内容还需参考教育部发布的详细文件。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学鉴赏等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学习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创作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促进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到初中)中,规定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统一标准。
一、目标与任务:(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思维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一)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推理判断、提取信息等。
(三)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四)语言文字知识:教授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文字知识。
三、教学要求:(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口头交流和写作实践。
(二)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结构、分析文本语言等。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组织与方法:(一)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五、评价标准:(一)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评价依据,综合考虑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表现。
(二)评价注重过程和结果,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考试等多种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
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是指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始文本,它是对语文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分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
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
同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
同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是对语文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和学习目标。
教师和学生应当结合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精选10篇)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精选10篇〕篇1: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根本才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可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开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的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展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历,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立与现代社会开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根本理念(一)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根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开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才能、阅读才能、写作才能、口语交际才能。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进步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开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响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而培养这种才能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理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好。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提高全民族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程性质1. 基础性: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 全面性:课程内容涵盖听、说、读、写、观察、思考等多方面能力,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 实践性: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趣味性: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1. 识字与写字:学会正确书写汉字,提高识字量,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方法,丰富阅读经验。
3. 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提高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 口语交际: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的合作能力。
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语文应用意识。
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价建议:语文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研究与培训:教师应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023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3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引言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该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文字包括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训练,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能力和书写能力。
2. 听说读写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阅读理解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文字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4.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注重写作过程的规范和写作成果的质量。
5. 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境界。
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活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任务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推崇综合评价的体系,注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综合性。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六、2023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调整和改革。
通过新的标准,我们将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总体目标通过小学语文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语言惯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中学语文研究和终身研究奠定基础。
二、学科目标语言文字1. 学生能正确书写并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基本笔画及基本字义。
2. 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2000个常用词语及其常见搭配,理解并运用一定数量的成语、俗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基本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阅读能力1. 学生应能熟练阅读教材中的各类文章,理解主题,把握中心思想,并适当进行推理、判断。
2. 学生应能通过浏览、查阅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评价和运用。
表达能力1. 学生能利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够运用适当的句式、词汇和修辞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进行简单的描述、叙述和论述。
2. 学生能通过绘画、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文化意识1. 学生应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民俗等。
2. 学生应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如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等,能欣赏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三、课程内容1. 语言文字:汉字、词语、句子、文章。
语言文字:汉字、词语、句子、文章。
2. 阅读:课文、课外阅读。
阅读:课文、课外阅读。
3. 表达:口语表达、书面表达。
表达:口语表达、书面表达。
4.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欣赏。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欣赏。
四、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研究,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教师应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惯、研究方法等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1.课程性质与地位 (2)2.课程的基本理念 (2)(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4.总目标 (5)5.阶段目标 (5)(1)第一学段(1~2年级) (5)①识字与写字 (5)②阅读 (6)③写话 (6)④口语交际 (7)⑤综合性学习 (7)(2)第二学段(3~4年级) (7)①识字与写字 (7)②阅读 (7)③习作 (8)④口语交际 (8)⑤综合性学习 (9)(3)第三学段(5~6年级) (9)①识字与写字 (9)②阅读 (9)③写话 (10)④口语交际 (10)⑤综合性学习 (10)(4)第四学段(7~9年级) (11)①识字与写字............11 ②阅读 (11)③写话 (12)④口语交际 (13)⑤综合性学习 (13)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4)6.教材编写建议 (14)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4)8.教学建议 (15)(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5)(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15)(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5)(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15)(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6)①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16)②关于阅读 (16)③关于习作 (17)④关于口语交际 (17)⑤关于综合性学习 (18)9.评价建议 (18)(1)识字与写字 (19)(2)阅读 (19)(3)习作 (20)(4)口语交际 (20)(5)综合性学习 (2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6)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6)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6)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quot;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