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_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油藏为例
复杂断块油藏建模技术在丘陵油田的应用
复杂断块油藏建模技术在丘陵油田的应用刘滨;石晓燕;何伯斌;刘瑛;罗阳俊【摘要】以油田密井网、地震解释层面和断层数据、储集层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作为建模控制因素,综合应用概率统计、变差函数分析等技术手段和序贯高斯协克里金方法完成吐哈盆地丘陵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油田综合地质认识成果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在油田下步综合调整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0(031)005【总页数】3页(P548-550)【关键词】吐哈盆地;丘陵油田;复杂构造;地质模型【作者】刘滨;石晓燕;何伯斌;刘瑛;罗阳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的关键是如何根据断层间的削截接触和组合关系,建立反映油藏特征的断层格架模型、构造层模型和储集层属性模型[1]。
以断裂系统复杂的丘陵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J2s)油藏为例,充分应用构造、地质、沉积相、储集层、油藏分析等精细油藏描述静态研究成果,并结合油田开发动态,利用Petrel软件在建立精细构造模型和相控随机建模方面的技术优势[2],实现该区块复杂断块油藏的整体建模和多属性模型的优选。
丘陵油田三间房组油藏是一个被断层切割复杂的长轴背斜,上油组为辫状河沉积体系,下油组是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体系,油水界面异常复杂。
为了进行油藏地质建模,收集整理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其中包括228条断层的解释数据,7个层面数据;467口井的井位、井斜、测井数据以及分层数据等;463口井15 444井层的储集层属性的各类参数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第27卷第2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Vo l.27N o .22005年6月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Jun.2005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吴 键1,曹代勇1,邓爱居2,李东津2,蒋 涛2,翟光华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河北河间062450)[摘要] 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在留楚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
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精细地质模型在C2020井开发措施调整及C2945井注采关系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体的一种数字化表述,因此,它还在数字化油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基本沉积单元;三维可视化;三维交互编辑;留楚油田[中图分类号] P6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561(2005)02-0052-04[作者简介] 吴键(1963-),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收稿日期] 2004-07-19 以钻井资料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成为油田开发阶段油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环境、地质工程、建筑、矿产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很多油田都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藏地质研究工作迫切需要一些新的、实用的技术方法,使油藏认识更加精确、细致,而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正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向之一。
留楚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复杂沉积的碎屑岩油藏①。
油田已开发5年,井距已达150~180m 。
复杂断块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国外某油田为例
复杂断块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国外某油田为例金春玉;宋扬【摘要】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具有复杂断块构造特征的油藏已逐渐成为开发的主体目标。
建立精准的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对指导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更细致、准确地研究地下的油藏,为油藏的后续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以国外某油田断块构造发育区块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的特点,以地质、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搭建构造框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建立储层岩相及物性参数模型,揭示构造和储层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建立一个三维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在储层计算中各断块误差均小于5%,符合精度要求。
该模型将为该区块数值模拟和井位设计等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复杂断块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借鉴。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some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s have be-come the main objective.3D geologic modeling of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s i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guide oilfield development.Study on underground reservoirs,3D geologic modeling technology is more particular and accurate,which supplies reliable data for future development.Study on an overseas oilfield which has the complex fault-block,the geologic condition of the complex fault-block is complex.Based on geological,seismic and logging data,the structural modeling had been built.The lithofacies modeling and physical property modeling had been built by geostatistics theory which reveal the structural attitud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3D geologic modeling of the block had been built at la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erves error ofthese fault-blocks were within 5%,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The 3D geologic modeling of the block will provide reliable geological basis fo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location and so on, and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3D geologic modeling technology of similar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s.【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15-20)【关键词】地质建模;复杂断块;构造模型【作者】金春玉;宋扬【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 063009;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具有复杂断块构造特征的油藏已逐渐成为开发的主体目标。
三维地质建模在W油田的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在W油田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6T02:07:44.72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7期作者:高晓萌[导读] W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油藏已进入精细注采调整阶段,面对水淹状况复杂,高晓萌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0摘要:W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油藏已进入精细注采调整阶段,面对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的问题,急需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构造精细解释是油藏描述的关键,而三维地质建模能够直观反映地质情况。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表明:W 油田主要为北北东走向的向斜构造,南部由于断层的影响构造复杂;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中等偏强,以中孔隙度、中渗透率为主。
关键字: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储层1 研究区地质概况W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南端,南北长约6km,东西宽约2.5km,构造面积近15km2,主力含油层位分为8个砂层组。
对研究区的物源进行分析和判断,认为主要来自于研究区的西北部。
根据岩心、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认为研究区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道、前缘砂、远砂和湖泥坪微相。
2 三维地质模型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主要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
综合国内建模研究方法,结合W油藏储层现状,选用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方式,运用Petrel对目标区块开展精细地质建模研究,定量描绘、细致刻画油藏几何形态、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静态数据场。
2.1 基础数据处理(1)数据准备利用 Petrel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需要使用的建模数据包括:①井位坐标/well head(井号、横坐标、纵坐标、井底深度);②井斜/well path(测深、井斜角、方位角);③分层数据/well tops(井号、层位、深度);④断层数据/well fault(断层号、深度);⑤测井曲线等等。
建模数据需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即能够覆盖主要的属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特征,且要检查反映的特征是否符合地质规律。
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油藏为例
a c s ft e lwe ntr s r oro h . mb ri o k W e. 5. a e o h o ru i e ev i fS a 3 Me e n Blc i9
Ma h iOi e d, n p p e so z a l l Do g u De r s i n i f
nfc n nd t e fu t r i c l o b d n i d i n ls r s tn n a s re fprb e n b sc g o i a ta h a lsa e df u tt e i e t i i fe n ma y we l ,e ul g i e so o l ms i a i e - i i lgc lsu is Du i g t i t cu a d ln c mb n n h p ca e hnqu s o D d l g s f r s wih o i a t d e . rn h ssr t r lmo e i g, o i i g t e s e iltc i e f3 mo ei ot e t u n wa
lwe n to a e g n a3 M e o ru i fP lo e e Sh 一 mbe n Bl c e- 5, y wh c he sr e u a e t r s a e r c g ie i eu ri o k W i9 b i h t tu t r lf au e r e o n z d.n l.
2 C lg . o ̄efMaieGoc ne ,ca n e i h a Qnd oS a dn 6 10 C i ) l o r esecsO enU i rt o i ,ig a ,h nog26 0 , a n i v sy fC n n
东濮凹陷挥发性油藏精细构造储层研究
东濮凹陷挥发性油藏精细构造储层研究摘要:目标区块受盐拱的影响,断层较发育,构造复杂。
在进行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运用RFT、HDT等资料,应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解释、相干体技术、正演技术、全三维构造解释技术进行精细构造储层研究。
通过区带评价,整体部署,分批实施的开发思路落实含油气情况,实现快速动用。
关键词:精细构造、三维地震、精细储层、HDT、RFT目标区块大致形态为断背斜构造,储层发育稳定,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主要开发层系为沙三中4-10砂组,油藏埋深3350~3730m。
1. 研究内容1.1.精细构造研究本次研究在开展小层精细对比、井斜和井深校正的基础上,做出了高精度构造平面图,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新钻井测井资料,重新进行地层精细对比,对构造进行深化研究[1]。
该块西以文东断层为界,东以x断层为界,南以y断层为界,北部以小断层分隔开,构成NE向展布的长条断阶块。
东西宽约0.5km,南北长约1.0km。
地层倾向西北,地层倾角为10°左右。
1.2精细储层研究1.2.1储层展布规律沙三中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中4-10砂组。
沙三中4-6砂组储层平面分布广,储层相对稳定。
储层发育最好的是7砂组和9砂组,其次是8砂组,沙三中5-6砂组储层分布稳定[2]。
储层分布较稳定、由上向下发育变好。
1.2.2储层岩性储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粉砂岩及石英细粉砂岩,碎屑岩含量中石英40-50%,长石为38-40%,其成分主要为泥岩、片麻岩和硅质岩,其次喷出岩等,碎屑粒度0.05-0.20mm,一般0.1mm左右,粒度中值0.073~0.087mm,分选系数1.10~1.34,分选较好。
磨圆度次棱角状,风化度中等。
胶结物含量一般为8-12%,成分主要为灰质,其次是泥质和白云质[3]。
砂岩胶结类型以粒间孔隙式为主,其次为孔隙—接触式。
胶结物成份以泥质为主,胶结致密。
1.2.3储层物性根据取芯井A井物性分析,孔隙度9.8-14.1%,空气渗透率5.1×10-3-20.2×10-3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73(表1)。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地质中的应用
科技研究农家参谋-197-NONG JIA CAN MOU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地质中的应用邓倩玲(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 要】针对当前石油开采中前期地质分析的重要性,对地质分析中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在油藏描述、地质建模、信息交流、储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为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深入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地质;油藏描述随着当前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精细油田构造的解释,从而加强对石油的深入勘探,是当前思考的热点。
而随着当前油气田的勘探,三维地质建模开始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三维地质软件,构造油田的三维图,进而在该基础上对油田地质微相模型进行构建,以控制储层物性的参数,实现不同油田沉积微相的量化,以及储层参数分布的合理结合,为后续的油藏描述奠定基础。
对此,本文主要结合三位地质建模,对某区域的三维地质进行构建。
1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目前在石油地质勘探中,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储层参数建模;二是储层离散属性建模。
其中储层参数的建模主要包括渗透率、储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分布等建模;而离散属性建模包括储层相模型、储层结构模型,小层模型及裂缝分布模型等。
在三维地质建模步骤中,主要遵点-面-体的步骤。
换句话来讲,就是首先要建立各个井点的一维垂向模型;在该基础上,通过叠置的方式建立二维模型;三是在建立二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储层的各个属性,建立三维分布模型。
具体在建立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数据准备、构造建模、储层属性建模及图形显示。
通过上述的三维建模,可进行不同体积的计算。
2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原则为进一步加强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提高该技术在应用中的准确性,需要在应用中遵循一定的原则。
同时在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中,由于建模应用的目标和使用的数据不同,所以在建模的时候使用的三维模型也不同。
同时为了提高勘测的效率,需要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三是在地质建模中,需要对模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提高建模后分析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建模具备易改性。
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在东濮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在东濮油藏评价中的应用断层封闭性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对圈闭评价、油气保存、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及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建立弹性参数与泥质含量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反演约束泥质含量的空间展布,应用泥岩涂抹及烃柱高度法定量分析断层封堵性,该方法在东濮地区油藏滚动评价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证实方法切实可行。
标签:断层封堵性;定量分析;封堵机理1引言东濮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十分发育。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即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遮挡面,这主要取决于它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因此,要确定一个局部构造中的断层在三维空间中能否构成圈闭,油气能否聚集成藏,是油气勘探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2 主要的封堵模式及定量评价方法2.1主要封堵模式断层封堵模式是断层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以后,由于构造、沉积、成岩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对地层流体的封堵机制。
建立了岩性配置封堵模式、时间配置封堵模式、主应力封堵模式、泥岩塑性流动封堵模式及排替压差封堵模式5种(表1-1)主要封堵类型。
在东濮凹陷乃至整个渤海湾含油气盆地内的各个沉积凹陷中,不同级别、不同期次的同生断层发育广泛,加上陆相沉积的砂泥岩互层,从而为泥岩涂抹封堵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这种封堵类型在我国东部油区比较普遍。
2.2侧向封堵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断层侧向封堵的决定性因素为排替压差,当储层与非渗透性储层对置,断层充填物的排替压力大于储层的排替压力,产生并置封堵;储层与储层直接对接时,当储层的排替压力大于断层充填物排替压力时,断层开启产生过断层泄露,反之封堵油气。
目前断层侧向封堵定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排替压力法、泥岩涂抹法、烃柱高度法,排替压力发主要适合岩心数据较多,已建立岩性-埋深-排替压力压力关系图版地区;泥岩涂抹法主要适用于预测井的邻近地区,已确定断面岩层分布及其泥质含量;烃柱高度法主要适用于主要受断层因素控制地区,已油气藏的高度,SGR值的计算。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矿业与水利工程总第872期第1期2024年1月收稿日期:2023-10-19作者简介:张军(1989—),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油藏建模数模。
复杂断块油藏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张 军(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摘 要:【目的】为解决复杂断块油藏面临的油藏构造碎小、低序级断层数量多、准确识别难度大和油藏描述效率低等问题。
【方法】充分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开展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现场生产动态响应情况开展断层精细解释、断裂系统精细刻画,准确落实低序级断层发育及组合方式,在精细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与模型互检,迭代修正更新模型,尽可能保证模型精准,以便厘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后期开发。
【结果】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复杂断块区D 块、L 块等多个区块先后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断点吻合率均达到100%,数模含水拟合率达到90%以上。
【结论】该技术能够实现复杂断块构造的精细描述,对特高含水期自然断块剩余油潜力认识、提高老区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井震联合;建模数模一体化;复杂断块;剩余油分布中图分类号:P631.4;P61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01-0045-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4.01.009Research 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mplex Fault Block Reservoir Based on Well-Logand Seismic DataZHANG Jun(Shengli Oilfiel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Dongying 257000,China)Abstract: [Purposes ] This paper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s, such assmall reservoir structural fragmentation, large number of low-sequence faults, difficulty i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low reservoir description efficiency. [Methods ] This paper will fully apply seismic data, logging data and other reservoir information,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Well-log and Seismic Data, use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combined with on-site production dynamic response to carry out fine fault interpretation and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fault system, accurately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combination of low-order faults,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fine stratigraphic comparative research, us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del mutual inspection, iteratively correct and update the model,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as much as possible, so as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remaining oil and guide the later devel⁃opment. [Findings ]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multiple blocks such as D blocks and L blocks in the complex section area of Shengli Oilfiel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eakpoint kinetic rate hasreached 100%, and the digital mode water convergence rate has reached more than 90%. [Conclusions ] This technology can realize the fine description of complex block struc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eaware of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of natural breaks during the high -moisture period, and to improve the EOR of the Old Area Oilfield. And in addition, the technology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good pro⁃motion value for tapping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of other similar reservoirs.Keywords: well seismic joint; integration of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lex fault block res⁃ervoir;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0 引言近年来,复杂断块油气藏成为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之一,复杂断块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研究,是建立精准油藏模型的基础,对特高含水期自然断块周边滚动增储、老区断块群剩余油潜力认识与开发调整意义重大[1-2]。
地震形态学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
地震形态学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摘要:庆祖集油田位于长垣断裂和石家集断裂两大断裂系统交汇处,断层发育,断块小,构造极其复杂。
利用传统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难度很大。
本文引入地震形态学处理技术,通过数学形态学的滤波优势,用地震形态学运算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增强地震属性的相干性,在实际操作中能准确识别小断层的延伸方向及展布规律。
关键词:形态滤波;地震形态学;小断层识别1 地质背景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是由五星集断层、石家集断层和长垣断层等断层形成的东倾断阶带,庆祖集油田就位于二断阶上,目前已探明含油面积9.85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5.19×104t,小断层发育,断块破碎,构造极其复杂。
区域内共发育断层40余条,平均单井钻遇断层4条,区块内微小断层常常伴随着主控断裂,对局部应力起着调节作用,断距一般小于20m,延伸距离小于1km,常规地震解释手段难以识别,与不同级别断层纵横交错、相互切割,形成不同规模的复杂断块群,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小碎、贫、散的断鼻断块构造油藏。
内部构造的复杂性严重影响区块注采完善程度、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准确识别小断层,对区块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地震形态学的研究(1)形态学运算的目的在于抽取图像的相关结构 ,这些结构可通过其子图表示为集合 ,可利用称之为结构元素 ( SE) 的已知形状的另一集合对图像进行探测。
形态学的基本运算如膨胀、腐蚀、开、闭等都需要结构元素的参与才能实现。
形态学的基本运算:(a)二值图像的腐蚀:利用结构元素 B 对集合X 的腐蚀表示为εB ( X) ,其定义为当 B 的原点在 x ,B 包含于 X 内的 x 的所有轨迹点。
(b)二值图像的膨胀:利用结构元素 B 对集合X 进行膨胀表示为δB ( X) ,其定义为当结构元素原点在 x ,结构元素 B 击中集合 X 的 x 的轨迹点。
(c)开闭运算:对地震资料进行开运算,可以滤除与结构元素相比尺寸较小的峰值噪声,而保持整体信号基本不受影响。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气勘探中的方法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气勘探中的方法应用作者:王小嘉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1期摘; 要:建立定量的油藏三维地质模型是当今开发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其目的就是应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地震、测井、测试、钻井以及开发动态等资料,从不同侧面对油藏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和预测。
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与实际调研,认为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是:①真三维的立体场景;②精准的储量计算;③平、剖面构造形态相容并联动编辑;④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同化;⑤各种三维空间分析与过程模拟;⑥便于向客户与领导介绍复杂的地质条件。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地质调查;油气勘探;油藏特征1 引言三维地质建模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虚拟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与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并用于地质分析的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的相关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加拿大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三维地质建模”这个概念;法国学者提出的离散光滑插值方法促进了这一技术走向成熟。
三维地质建模在强大的应用需求牵引以及计算机硬/软件、三维几何造型等相关学科发展的促进。
下,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气勘探领域最先得到应用,然后向其他相关领域扩展应用。
该技术是中国“三维地质填图”以及“玻璃地球”国家战略的支撑技术之一,是地质大数据时代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平台。
国内学者也对三维地质建模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三维地质建模从软件开发到应用实践近年来都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三维地质建模在油气勘探中的方法应用2.1 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矿井设计、矿井生产管理、城市地质勘探与城市区地下空间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震预报等众多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的行业,凡是与地下探测、地下工程、地下空间管理有关的行业与领域都可借助于三维地质建模工具,提升该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能力。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勘探和开发具有较大难度的地下油藏成为了石油工业发展
的重点。
针对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以及剩余油挖潜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储层建模。
对于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需要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通过一系
列地质、地球物理等数据对储层进行建模,确定油藏的空间分布、储层属性等信息。
在模
型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采集准确的数据,尤其是在研究断块油藏的边界和形态时需精确
度高,建立模型后进行模拟,获取储层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型分布等储层属性,并结合物性指标评价、沉积环境、构造、岩石学等因素进行空间分析,为后续的油藏开发
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剩余油挖潜。
在针对断块油藏的剩余油挖潜问题方面,需要对油藏形态、产油
分布、油藏剩余量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地震反演和地质精细解
释等技术手段进行断块油藏剩余油预测。
除此之外,还需对剩余油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
研究,通过盈亏分析、压裂刺激等技术手段,实现有效挖潜。
综上所述,对于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如下。
一方面,应采集准确数据,建立高精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应结合物理地质、岩石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用可靠无误的技术手段进行剩余油预测和挖潜。
这些手段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具有
探明储量、优化生产等重要意义,对于断块油藏的合理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国已经正式步入信息时代,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也已经正式的提交到了社会发展必要的面前。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油田地质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油田开发和油田采集是当今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应当攻克的难题。
传统的地质勘查准确率较低,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操作复杂、时间较长,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油田基础地质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维地质建模已是油田开发工作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表现体,综合了信息收集、信息测量、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传递、信息显示、信息传送和信息应用。
1、三维地质建模技术1.1基本概念信息时代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空间信息这一新生名词应运而生。
空间信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所产生的,包括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等需要利用实时信息的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技术手段对目标事物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测量、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传递、信息显示、信息传送和信息应用,更进一步的达到“数字地球”。
传统的地质勘查准确率较低,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操作复杂、时间较长,已经不能满足石油工程的要求和需要。
以新科技为基础研发的三维地质建模打破了传统的勘查,实现了三维视觉化,更清晰、更立体、更真实的描述了地质构造。
对特殊要求的目标可以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控,得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1.2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模型最有贡献是钻孔数据。
钻孔是由许多散开的点组成,在地质勘查中,对钻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详细的描绘出地下层的状态,有利于油田工程的建设,使油田采集和油田勘查变得更为简单、更为方便。
构造模型分为宏观地层、亚构地层和微构地层三种。
宏观地层是模型网格的描绘者和补充者,还是构造模型大体框架的组织者;网格数据和地形信息数据所结合起来就是宏观底层,此外还包括层位数据和分层数据。
亚构地层是在宏观地层所描绘出来的大体构架中再次进行一个中等层次的分层,还包括小层数据和曾为数据。
复杂断块油田孔隙的三维网络模型构建
为 了对 微观 尺度上 的渗 流问 题进 行定 量描 述 � 国内 外 学者 在 该领 域 作了 大 量 研究 . 1 9 5 6年 F a � � 首次 提 出了 网络 模型 的概念 � 利 用网 络模 型研 究了 多孔介 质 中流 体 的动 � 静态 性 质 � 并利 用 电 阻网 络 模 型 验证 了 网络 模型 在描 述孔隙 空间 上的 有效 性 . 该 方 法 对 孔 隙体 要 么 不 加 以 考 虑 � 要 么 简单 抽 象 为 球 形 或圆 柱
的 几何 形状 � 复杂 的孔 隙空 间由 相互 连通 的喉道 和孔 隙 组成 � 孔 隙 代表 较 大 的孔 隙 空 间 � 喉道 代 表 相 对狭 长 的孔 隙空间 5 . 以 往� 多孔 介质 中的流 体渗 流的 微观 机理 大多 通过 实验 定性 研究 � 因此 � 研 究得到 的 渗流
� 6 理 论实 际仍 停留 在宏观 尺度 上 � 很多 微观 机理 无法考 虑 � . ��
刘 义坤1�郭红光1 �马文国1 �王群一2
( 黑 龙 江 大 庆 �1 1.东 北 石 油 大 学 提 高 油 气 采 收 率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室 � 6 3 3 1 8� �2.冀 东 油 田 分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河 北 唐 山 �0 6 3 0 0 0)
为 了 从 微 观 上 探 索 复 杂 断 块 油 田 油 水 渗 流 规律 � 分析在不同含水阶段岩心孔隙 结构的微观变 化对驱油效率 � �摘 � 要 � 的影 响 � 针 对 冀 东 油 田 主 力 油 层 3 个 区 块 的 真 实岩 心 的 3 个 不 同 含 水 阶 段 � 采用 C 对真实岩心进行不同角度 T成像技术� 的 投影 � 并对二维图像二值化处理� 对 灰 度 图 像 进 行 三 维 重构 � 最终得到孔隙结构三维网络 模型� 求得岩心 孔隙结构的微 观 参数 . 结果表明� 驱油效率随配位数� 形状因子� 孔 隙 半 径的 增 大 而 提 高 � 随润湿角的增 大而降低. 通过对 模拟结果与相 应 岩心 物 理 模 拟 实 验 的 对 比 � 验 证 了 该 网 络 模 型 的 有 效 性和 可 靠 性 . 三维网络模型为进一步 描述微观孔隙奠 定了理论基 础� 对研 究 中 高 含 水 期 油 层 孔 隙 结 构 的 变 化 对 驱 油 效 率 的影 响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和 应 用 价 值 . 关�键�词� 复 杂 断 块 �C T 成 像 技 术 �三 维 重 构 �配 位 数 �形 状 因子 中图分类号� ( ) TE 3 5 7. 6� �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 1 0 0 0 �1 8 9 1 2 0 1 0 0 5 �0 0 7 5 �0 5
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
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提纲:一、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概述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三、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优势四、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案例分析五、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概述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指将地质结构变形、沉积、构造节点等特征用数学模型进行三维建模,以便更好地研究石油地质构造。
三维建模技术是现代石油勘探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地质构造的三维模拟。
三维建模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建筑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航空、军工、汽车等领域。
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渐应用到石油勘探领域,为石油勘探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维建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计算机技术、地质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此来实现对地质构造的三维建模。
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石油勘探领域中。
首先,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了解各层之间的沉积状态,从而更好地选择钻井地点以及制定钻井方案。
另外,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特点,包括油藏的储量、分布、赋存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采油方案。
最后,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沉积地质特征,预测未来油藏的赋存状态,为石油勘探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学基础。
三、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地质三维建模传统的地质研究方法通常采用二维地质剖面图,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建模,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情况。
(2) 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储量、分布情况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储量、分布、赋存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采油方案。
东濮凹陷复杂断块区三维地震立体解释技术
收 稿 日期 :0 9 1 — 1 20— 0 5
9 6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5 00 期
释层 位穿过 断层 面 ; 在构造 极其复 杂 区 , ④ 断层相互 交切, 断块 小 , 往 资料 品质较 差 , 往 要逐 个 断块 进行
岩的分 布与油 藏的分 布有密 切 的关 系 。弄清 其空 间 展 布特 征 , 该 区的油 气藏 形 成和 分 布 的研 究 具有 对 重 要作用 。 地震数 据体 中 , 约2 0 ms时 间附近 , 在 在 00 有 一强 震 幅同相 轴 , 据 井的 标定 证 明是 火成 岩 的 根
资料处 理和子 波 的选取 是关 键 。 1 1 测井 资料 处理 .
为 使测 井资 料更好 地反 映 区内地下岩 性 的地球
物理特 征 , 并具 有 可对 比性 , 区 内各井 的测井 曲线 对
进行了异常值和标准化处理 , 以消除不同年代不同
测 井参 数等 因素 的影响 。 使得 各井 之间的 声波 、 自然
释。 断层的立体解释是建立在地震相干体基础上, 断 层 的 自动 追 踪是 把 断层 当 作层 位来 追 踪 , 因此 对相 干体 的质量要 求较 高 。 通 常断 层 ( ) 面 解释是 利用 地震资 料在时 间剖面 和时 间切 片上 解释 。 要弄 清其复 杂的构 造关 系 , 立体 解 释 技术 是 目前 比较 好 的方 法 , 用在 地 震体 资料 上 解释 ; 得到 三 维工 区 断层展 布 的立体 显 示 ( 2 , 图 ) 图
摘
要: 东濮 凹陷构 造极 其复杂 , 典型 的复杂 小断块 油 气田, 西一刘庄 地 区断块破 碎 , 是 文 又有火 成
岩分 布 , 靠常规 的解 释技 术搞 清构造特 别 困难 , 在测井 资料标 准化处 理 、 优选 子波 , 制作 高精 度 合成地 震 记 录精 细标定 层 位基础 上 , 用三 维可视 化 地震解 释 系统进 行该 区三 维 地震 立体 解释 取 得 了明 显的 地 利
应用高精度三维实现极复杂小断块油藏高效开发
应用高精度三维实现极复杂小断块油藏高效开发
李勇;江丽;唐明远;饶跃新;张江燕;李睿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37)004
【摘要】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极复杂,次级断层广泛发育:纵向止全堑相问、平面止纵横叠加,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在其研究基础上,进行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总页数】1页(P56-56)
【作者】李勇;江丽;唐明远;饶跃新;张江燕;李睿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三厂;中原油田采油三厂;中原油田采油三厂;中原油田采油三厂;中原油田采油三厂;中原油田采油三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7
【相关文献】
1.高精度三维地震在马王庙地区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J], 袁娟梅;石良钦
2.应用分支水平井技术实现薄层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 [J], 杨娜
3.精细构造研究实现极复杂油藏卫七块高效开发 [J], 陈波;王静;王清华
4.应用配套开采技术,普通稠油藏实现高效开发 [J], 乌丽娟
5.基于高精度卫星遥感的极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应用技术 [J], 牛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张旭博; 黄珊珊【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9(038)011【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断块油藏; 断层模型; 构造模型; 相模型; 属性参数模型【作者】张旭博; 黄珊珊【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随着常规构造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断块油藏被勘探发现,并且大多为高产油藏,故对断块油藏进行三维精细地质建模会对油田开发,特别是井网的布置以及延长油井进入高含水期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无断层构造的油藏,有断层构造的油藏需要更高的精度去确定断层位置及断层展布,因此准确的断层模型是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关键。
1 目标区块地质概况该断块油藏目标区块为一三角形的单斜断块构造。
断块地层倾向SSW,倾角约16°,受两条反向正断层控制,属于控油边界断层,内部发育有小断层,阜三段油藏高点埋深2 000 m,其中III 油组油水底界埋深2 109 m,油藏含油长度1.5 km,含油宽度只有0.2 km,含油面积约0.3 km2,埋藏深度2 000 m~2 230 m,含油层系跨度80 m,为此次建模目标层位。
根据III 油层组的地层组合特征进行了小层的划分对比,纵向上,III油组含油层2~4 个小层,平均有效厚度4 m~8 m,之间都有一定厚度的泥岩隔层,在横向上,小层具有可比性。
III 油组顶面构造图(见图1)。
F1 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45°,延伸长度超过10 km,断距200 m;F2 断层:走向北东转向东,倾向北,倾角35°~40°,延伸长度超过6 km,断距90 m;f1 断层:倾向近南,倾角45°~50°,长度3 km,断距30 m。
复杂断块油田孔隙的三维网络模型构建
复杂断块油田孔隙的三维网络模型构建刘义坤;郭红光;马文国;王群一【摘要】为了从微观上探索复杂断块油田油水渗流规律,分析在不同含水阶段岩心孔隙结构的微观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针对冀东油田主力油层3个区块的真实岩心的3个不同含水阶段,采用CT成像技术,对真实岩心进行不同角度的投影,并对二维图像二值化处理,对灰度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最终得到孔隙结构三维网络模型,求得岩心孔隙结构的微观参数.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配位数、形状因子、孔隙半径的增大而提高,随润湿角的增大而降低.通过对模拟结果与相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的对比,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三维网络模型为进一步描述微观孔隙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研究中高含水期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4)005【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复杂断块;CT成像技术;三维重构;配位数;形状因子【作者】刘义坤;郭红光;马文国;王群一【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储层的许多宏观性质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它的固体及孔隙空间中的流体和物理性质.宏观渗流力学已经不能全面描述地下流体的渗流规律,因此,人们从微观的水平研究多孔介质中的孔隙结构及复杂渗流理论,而孔隙网络模型是研究微观渗流的一种重要手段[1-4].孔隙网络模型将多孔介质抽象为理想的几何形状,复杂的孔隙空间由相互连通的喉道和孔隙组成,孔隙代表较大的孔隙空间,喉道代表相对狭长的孔隙空间[5].以往,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流的微观机理大多通过实验定性研究,因此,研究得到的渗流理论实际仍停留在宏观尺度上,很多微观机理无法考虑[6].为了对微观尺度上的渗流问题进行定量描述,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作了大量研究.1956年Fatt首次提出了网络模型的概念,利用网络模型研究了多孔介质中流体的动、静态性质,并利用电阻网络模型验证了网络模型在描述孔隙空间上的有效性.该方法对孔隙体要么不加以考虑,要么简单抽象为球形或圆柱形,对孔隙空间的真实结构模拟有失偏颇[7-8];在国内,最早利用网络模型研究渗流问题的是石油大学(北京),以后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也利用网络模型进行了渗流研究.胡雪涛、李允利用随机网络模型研究了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张宁生在利用网络模型研究颗粒运移及在注水油藏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研究[9-11].鉴于冀东油田储层特性,笔者提出利用CT成像技术,通过对二维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可以明确区分岩心孔隙、喉道及骨架的边界,较为准确地获取孔隙微观参数,并进行三维重构,得到孔隙结构的三维网络模型,并利用三维网络模型对驱油效率的模拟结果与相应岩心的物模实验结果对比,最终确定构建的网络模型的可行性.CT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让样品台以一定的步长旋转,从不同角度获取样品的投射影像,利用Feldkamp锥形光束运算法则,重构出样品一系列截面图像;再重构出完整的三维图像,并包含了物体选定范围内的内部超微结构信息和密度等数据[12-13].第1步,考虑到冀东油田复杂断块的油层特性,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复杂状况下的岩心孔隙结构,选取3个不同含水率阶段75%,85%,95%,并对岩心进行前期处理,即洗油、抽空、饱和水、饱和油至目标含水阶段.第2步,将岩心按照第1步3个含水率阶段分别制备φ2.5cm×1.0cm的岩心薄片,将岩心标号,以方便后期的数据处理,1-4分别对应初始状态岩心,含水率为75%,85%,95%,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第3步,设定样品的旋转步长为0.25°,这样当岩心薄片在CT机内旋转360°后,在每一步长旋转后对其进行“照相”,总共对切片进行了1 440次照相,重构后得到1 440幅二维的图像.小步长、多图像也保证了后期三维重构的精确性,成像过程见图1.由于旋转步长很小,肉眼难以观察,所以为了方便观测,选取每旋转40°截图1次,见图1(a).具体的软件参数及投影过程中每个微步长的投影状态参数见表1.第4步,利用Rhinoceros软件,设定岩心样品的扫描区域,目的是为了确定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所需要的阈值范围,理论上扫描区域越大,精度越高[3],但同时也越耗时,无形中增加了实验成本,应适当设定扫描区域,见图1(b).第5步,对二维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图像二值化是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而选取合适的分割阈值是很重要的步骤.二值化的基本过程:(1)对原始图像作中低通滤波,进行图像的预处理,降低或去除噪声;(2)用算法确定最佳的阈值;(3)凡是像素的灰度值大于这个阈值的设成255,小于这个阈值的设成0[4].这样处理后的图像就只有黑白两色,从而将灰度范围划分为目标和背景2类,即将孔隙喉道和岩石骨架区分开来,便于测量和观察,见图1(c).第6步,通过模拟砂岩地质形成过程的重构方法,对所有旋转步长下的截图进行三维重构,见图2.利用从二维薄片获得的颗粒大小分布和其他一些岩相数据,模拟了砂岩的颗粒沉积、压实、成岩3个过程,获得了岩心的等值面图,见图2(a);然后简化模型,使其体现孔隙结构,得到三维网络模型的孔隙结构见图2(b),以及骨架结构见图2(c).配位数是指与孔隙相连通的喉道的个数,是表征储层连通程度的参数.配位数越大,表示连通性越好,流体的流动通道越多.为了使选取的配位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储层的真实特性,通过Rhinoceros软件对三维网络模型的配位数进行计算,得出3~6为配位数分布的高峰区间,故在三维网络模型模拟中,分别采用了4种配位数对驱油效果加以分析,见表2.测得的配位数对剩余油质量分数的影响见图3.图3表明,随着配位数的增加,三维网络模型中的剩余油质量分数明显减少,说明配位数越大,与孔隙相连通的喉道越多,网络模型中的渗流通道越多,有利于流体的流动,流体被捕集的机会减少,使之形成剩余油的概率下降.在较小的配位数的情况下,驱替孔隙中的原油的机会减少,有些孔隙甚至成为盲端,而使剩余油形成的概率增大.真实储层中的孔隙空间的形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网络模型中采用等价的规则的几何形状近似描述.在三维网络模型中,喉道的截面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圆形截面形状因子为0.079 6;正方形形状因子为0.062 5;三角形形状因子为0~0.048 1,其中三角形截面更能接近实际的孔隙空间.在三维网络模拟中,在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形状因子的大小从而达到改变3种截面的比例,得到形状因子的变化与驱替效果的关系,见表3.测得形状因子对剩余油质量分数的影响曲线见图4.图4表明,随着形状因子的增大,剩余油质量分数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形状因子越大,孔隙形状越规则,角隅越少,微观孔隙结构越均质,流体流动的越通畅,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降低了剩余油质量分数.孔隙半径是表征孔隙大小的储层微观参数.借助网络模型分别讨论了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和油湿比例不同的情况下,孔隙半径变化驱替结果见表4,测得的孔隙结构变化对剩余油质量分数的影响曲线见图5.图5 表明,当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比例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剩余油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在岩石的润湿性比例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孔隙半径的增加,水驱采收率增加,剩余油质量分数降低.当岩石的孔隙为水湿的条件下,毛管力是驱油的动力,喉道中对驱替液体有自吸能力,驱替液借助毛管力的作用驱出孔隙中的残余油;在油湿情况下,毛管力是驱油的阻力,随着孔隙半径的增加,驱油区里逐渐减小,孔隙中的原油容易被驱出而不形成剩余油,孔隙中存在的剩余油的概率也愈小,增加了驱替效率.油藏岩石的润湿性是控制岩石孔隙中微观油水分布及油水运动规律的主要因素,对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岩石的润湿性特征指的是它亲油、亲水性质,是岩石、盐水、原油多组分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变网络模型的润湿性得到润湿角度的变化与剩余油质量分数的关系,见表5.测得的润湿角变化对剩余油质量分数影响曲线见图6.图6表明,在水湿岩心中,毛管力为驱油动力,但随着润湿角度的增加,驱油动力逐渐减小,当润湿角增加到油湿的情况下,毛管力为驱油的阻力,润湿角越大,最后使孔隙中剩余油质量分数增加,采收率下降.孔隙网络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模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利用孔隙网络模型开展研究前必须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判定.为了验证网络模型的可行性,选取冀东油田主力油层的代表性区块的真实岩心,对其进行室内物模实验,并获取相应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润湿角、孔隙喉道概率分布等实验参数,对水驱效率、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与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可行性.物模实验步骤:(1)取冀东油田主力油层的天然岩心,首先用甲苯进行清洗处理,清除原始含油,然后测量岩心尺寸.(2)将天然岩心在岩心夹持器中抽空2.5h,饱和人工合成盐水,计算孔隙度. (3)将饱和好人工合成盐水的岩心放置在恒温箱内恒温12h以上(45℃). (4)岩心水测渗透率,饱和模拟地层油,将饱和好的岩心放置在恒温箱内恒温24h以上(45℃).(5)以1m/d的驱替速度对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分别驱替至前端含水率为75%,85%,95%,并取不同含水阶段的岩心,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计算剩余油及采收率.(6)取驱完油的部分岩心,用酒精和超声波洗掉表面残留物,以备使用.将物模实验结果与孔隙网络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孔隙网络模型能够对物模实验性质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说明该模型已经具备真实岩心的重要特征.(1)利用CT成像技术,通过静态三维重构法,构建了能够反映真实岩心重要特征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2)岩心孔隙微观参数如配位数、形状因子、孔隙半径、润湿角等对驱油效率及剩余油分布影响重大,驱油效率随配位数、形状因子、孔隙半径的增大而提高,随润湿角的增大而降低.(3)根据岩心物模实验与孔隙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具备真实岩心的重要特征,验证了其可行性.【相关文献】[1]孔令荣,曲志浩,万发宝,等.砂岩微观孔隙模型两相驱替实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8(4):79-85.[2]刘中云.临南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47-49.[3]文慧俭,闫林,姜福聪,等.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1):15-18.[4]王尤富,凌建军.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9,6(4):26-28.[5]张君龙,柳成志,赵雪梅,等.沈84_安12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5):130-133.[6]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7]宋广寿,高辉,高静乐,等.西峰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渗流机理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1):53-59.[8]王尤富,鲍颖.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J].河南石油,1999,13(1):23-25.[9]蔡忠.储集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45-46,49.[10]张绍东,王绍兰,李琴,等.孤岛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47-53.[11]熊敏,王勤田.盘河断块区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42-44.[12]李向良,李奎祥.利用计算机层析(CT)确定岩心的基本物理参数[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6):86-91.[13]于丽芳,杨志军,周永章,等.扫描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8,29(1):54-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 第2期O IL &GAS GEO LOGY 2010年4月收稿日期:2009-09-10。
第一作者简介:崔廷主(1961 ),男,副教授、硕士,油气田勘探。
文章编号:0253-9985(2010)02-0198-08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油藏为例崔廷主1,马学萍2(1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97;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钻井解释等资料,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构造模型,明确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等。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关键,而马寨油田卫95块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对比特征往往不明显,许多钻井上的断点位置很难准确识别,导致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问题。
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精细构造落实、精细地层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了模型的精度。
关键词:构造建模;复杂断块;断层模型;马寨油田;东濮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An application of 3D structuralm odeli ng to co mplex fault bl ock reservoirsa case of t he l ower un it reservoir of Sha 3M e mber i n B l ock W e i 95,M azhai O ilfi eld ,Dongpu D epressi onCu iT ingzhu 1and M a Xueping2(1.Shandong Sheng li Vocational Co llege ,D ongy i ng,Shandong 257097,China;2.College of M arine G eosciences,O 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 i 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Abst ract :Based on the tec hn ique of 3D geo log ica lm odeli n g and t h rough ana l y zi n g the spati a l distributi o n and m utual dessection of fau lts w ith inter preted seis m ic and drilli n g data ,w e have buil d a str uct u ra lm ode l for the lo w er unit of Paleogene Sha 3M e mber i n B l o ck W e i 95,by which the str uctural features are recognized ,i n cluding fau ltstri k e and spatia l ex tension .The accuracy and reliab ility o f basic data are cr ucia l to 3D geo log ical m ode li n g ,but B loc k W ei 95is a typ i c al co mp lex fault b l o ck reser vo ir ,w here the strati g raphic correlation is insi g nificant and t h e faults are d ifficult to be i d entified in m any we lls ,resu lti n g in a series of proble m s in basic geo log ical studies .Dur i n g t h is structuralm odeli n g ,co mb i n ing the spec ial techn i q ues of 3D m odeli n g soft w ares w ith the basic geo log ical study has played a si g nificant role i n several basi c geolog ical aspects such as the refi n ed structure locati o n and t h e refi n ed strati g raphic correlati o n.Thus m any pr oble m s t h at can not be solved by t h e conventiona l m ethods have been so lved here ,and the mode l prec ision has been guaranteed .K ey w ords :str ucturalm odeling ,co mp lex fault b l o ck ,fau lt mode,l M azhai o ilfield ,Dongpu Depression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大油田都已进人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为了详细了解高含水期老油田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挖掘已开发的主力油田的潜力,提高原油采收率,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尽可能地掌握油藏的各种参数及其分布,揭露出地下储层的真实特征,为油田开发、井第2期崔廷主,等.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199网部署和方案调整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油藏精细描述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的一项实用性新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立足点[1]。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综合性、一体化和参数分析的准确性是该项技术最突出的特色。
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三维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建模技术,是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
通过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定量形象的分布油藏三维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地球物理特性的内插精度来提高油藏精细描述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实践证明,油藏精细描述和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来沙三下段亚段油藏进行了三维构造建模,从而在三维空间对研究区复杂的构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研究区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
1 地质概况东濮凹陷为古近纪时期的拉张断陷盆地,华北地区长期的构造分化和多次构造运动对东濮凹陷的构造发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古近纪始新世,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的转变,中国东部由左旋挤压剪切运动转变为右旋拉张剪切作用,形成了渤海湾大型箕状断陷含油气盆地,内部的断裂和凹陷展布方向仍遵循中生代构造线方向,即北北东方向。
华北地区包括南华北地区的现今构造格局是自太古代以来长期的地质演化、多次构造运动发展和构造体制转变的结果,印支运动将渤海湾地区东西向构造格局转变为北北东向格局,因此,在这一区域应力作用下,渤海湾诸盆地呈北北东走向[2]。
马寨油田卫95块区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东濮 凹陷西斜坡的北部,属于岳村鼻状构造三台阶上的一个断鼻构造,南为柳屯洼陷,北与文明寨油田相邻,西以六塔断层为界,东接卫城油田(图1)。
卫95块在平面上沿南西-北东方向展布,北宽南窄,呈一个向南尖灭的楔形长条。
东西宽约400~900m,南北长约4k m,迭合含油面积3 2 km2。
卫95块东西两条边界断层分别为东倾的卫98断层和西倾的卫95-6断层,断块内部发育的一系列西倾断层与东部边界断层向南交汇成角式断层圈闭,剖面上反映为反向屋脊式地垒结构。
区块内部发育的一系列小断层,走向北东-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倾向北西、南东或南南东,在平面上把油藏分割成若干个封闭小断块,形成各自的油水系统,使构造、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化(表1)。
图1 研究区构造纲要和区域位置F i g 1 Structural fra m e w ork and reg i ona llocati on of t he study area表1 马寨油田卫95块油藏主要断层要素T ab le1 Th e k ey fau lt ele m ents of th e reservoir i n B l ock W ei 95,M azhai oilf ield断层编号断层名称断层级别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倾角/()断距范围/m延伸长度/m落实程度1卫95-1三级NE-SW N W4520~1504000落实2卫95-152三级NE-SW SE6030~1202000落实3卫95-101四级NE-SW N W300~1001500落实4卫95-72四级NE-SW N W4530~901000落实5卫95-2四级NEE-S WW SSE4520~801000落实6卫95-30四级NEE-S WW SSE4520~40600落实20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1卷2 构造建模的基本思路三维地质建模一般遵循从点 面 体的步骤,即首先建立各井的一维垂向模型,其次建立储层的框架(由一系列叠置的二维层面模型构成),然后在储层框架基础上,建立储层各种属性的三维分布模型[3]。
一般地,广义的储层三维建模(即油藏三维建模)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环节,即数据准备、构造建模、储层属性建模和图形显示。
根据三维地质模型,可进行各种体积计算。
构造建模的目的是建立反映油藏内部地质界面三维空间形态的油藏构造模型。
油藏的构造模型由层面模型和断层模型组成,断层模型实际反映的是三维空间上的断层面,层面模型反映的是地层界面的三维分布,叠合的层面模型即为地层格架模型[4]。
油藏构造建模可以利用地震数据或井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层数据在平面上只有有限的点,具有不连续性,因而横向预测效果差;地震层面追踪结果是平面连续的数据体,但垂向分辨能力弱。
而地震层面解释结果和井数据(分层数据)结合而做出的构造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因此在构造复杂地区和井距大而井网密度小的地区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卫95块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油藏井网密度比较大,但因其断层非常复杂,构造破碎,为了保证构造模型的精确性,本次构造建模选择将地震层面解释结果和井数据(分层数据)结合的方法,即在建立断层模型时利用地震构造解释所获得的断层多边形(po l y gon)来生成断层面,利用单井地层对比获得的断点数据修正断层的位置和形态,使之匹配和吻合;在生成层面模型时主要用地震构造解释所获得的构造图来控制相应层面的构造形态,利用单井分层数据来生成层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