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 2课时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 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选材特点、细节描写以及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个人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人生境界。

二.走近人物

⑴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

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⑵人物格言: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三、速度文章,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说说课文每个部分表现了袁隆平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2.生字菽()馑()埂()穗()蔸()蕊()籼()粳()蘖()

3.积累词语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饥馑:饥饿,饥荒。

4.脉胳梳理:

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第二课时

四.再读文章,局部探究

1、第一部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①这一节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

肖像、动作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

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②袁隆平是发现真理的过程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表现袁隆平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2.第二部分——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困难: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解决办法: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3.第三部分——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抱怎样的态度的?

明确: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4.第四部分——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这一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的?

⑴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⑵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⑶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五、小结拓展探究

学习人物通讯,我们应该知道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为什么写”,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要点: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