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在医学、公共卫生和防疫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介绍流行病学的常用概念、常见研究设计和常见的流行病学方法。
一、常见流行病学概念1. 疫情:是指某一区域或某一时期内出现的疾病大规模暴发或流行。
2. 流行病学调查:是根据一定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对流行病学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3. 暴发:是指相对于平时来说某种疾病在一段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内快速、突然发生,且人数较多的现象。
4.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5. 预防措施:是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常见流行病学研究设计1.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某种疾病的描述和分类,包括人群的特征、疾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等。
例如对某地区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疾病的种类、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等的描述和分析。
2. 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为了验证某一干预措施对某种疾病的有效性,通过实验性方法研究其效果,如药物的疗效试验、疫苗的效果试验等。
3.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分布与各种可能因素的关系,探究某一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等。
三、常见流行病学方法1. 人群调查方法:研究某一疾病在人群中的特征和分布。
包括交叉调查、纵向调查和横向调查等。
2. 病例对照研究法:研究某一疾病与接触到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患者和非患者之间的比较来确定各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 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某一疾病发生的早期病例和非病例之间的比较,从而找出疾病可能的危险因素。
4. 前瞻性研究法:研究一定的人群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疾病,以找出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测疾病的发生。
总之,流行病学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流行病学知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一、名解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 (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 (死亡) 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知识点总结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发生的规律和分布的科学。
它涉及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了解流行病学的知识对于防控疾病、保护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流行病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第一、什么是流行病?流行病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区内某一种或几种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不寻常的高发生率。
流行病的发生可以是由某一致病原体引起,也可以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流行病学将疾病的流行划分为流行、暴发和流行的不同类型。
第二、流行病常见的传播方式1. 空气传播:疾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在空气中传播。
2. 接触传播: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而传播。
3. 食物、水传播:传染病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4. 虫媒传播:某些传染病通过昆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叮咬传播。
5. 物品传播:某些病原体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通过接触而传播。
第三、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1. 发病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某一种人群中新发病例的发生率。
2. 死亡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某一种人群中因某一疾病死亡的人数与该地区、该人群的总人口数之比。
3. 潜伏期:某些疾病患者感染病原体后,到出现症状或体征的时间间隔。
4. 疾病传播速度: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和途径。
第四、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1.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传播。
2. 卫生管控: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管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 消毒和隔离:对于病原体容易在环境中存活的疾病,可以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4.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于健康的认识,提高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疾病的早期发现:通过分析人群的发病率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暴发情况。
2. 疫情预警:通过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可以提前预警,采取控制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一、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某些健康问题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其目标是了解人群中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疫情:指某种疾病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的情况。
2.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3.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患有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4.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死于该种疾病的人数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5. 确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可能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总数之比。
6. 爆发:指某种疾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了比平常更多的情况。
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1. 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来了解该人群中某种健康问题的现状。
2. 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观察,来了解该群体中某种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患有该种疾病的对照组,来探究该种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 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无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了解他们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四、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出现频率和比例等基本特征。
2. 探索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来检查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判断样本统计量是否能够代表总体参数。
五、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类型1. 选择偏倚:指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结果不可靠。
2. 信息偏倚:指收集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或缺失,导致结果不准确。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流病研究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三种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要素2.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的分布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3.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检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4.流行病学的特征①群体的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④社会心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名解二.填空1.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人口流动2.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三.知识点1.发病率应用: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2.罹患率优点:能根据暴露程度较精确地测量发病频率,在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或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中常用该指标。
3.续发率常用于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发生传染病时的流调。
4.患病率应用:用于估计某病对居民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还可以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5.引起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新病例增加②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③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引起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新病例减少②病死率增高③病程缩短④治愈率提高⑤健康者迁入⑥病例迁出⑧报告率提高6.患病率与发病率的比较7.①该地区的居民发病率高②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当地的易感动物可发生同样的疾病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名解二.填空:1.描述性研究的种类:现况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随访研究、生态学研究2.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三.知识点1.描述性研究的用途:①描述疾病或者某种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1、筛检的目的
早期发现疾病,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真实性: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
2、地区分布
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差异会导致疾病分布的不同。
城乡分布:城市和农村在环境、人口密度、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3、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短期内疾病发病频率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有关。
季节性:某些疾病在特定季节高发,如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多发。
1、人群分布
年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不同,某些疾病有特定的年龄发病高峰。
性别:一些疾病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可能与生理结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有关。
职业:某些职业暴露于特定的危险因素,导致特定职业人群易患某些疾病。
种族和民族: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可能影响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的分布。
充分病因:指有该因素存在,必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的存在只是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但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
2、病因推断的原则
关联的时间顺序:病因必须发生在疾病之前。
关联的强度:关联强度越大,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关联的一致性:不同的研究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中得到相同的结果。
关联的特异性:病因与疾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选择患有某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过去暴露于某因素的情况。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层次,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
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被调查人口中某病现有病例(包括新旧病例)的频率。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新发生的频率。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普通用于衡量小范围内、短期内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通常以月、周、日或者一个流行期为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亦称现患率或者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总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自原发病例浮现后,在该病的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
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wei)险最常用的指标,其份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 ( crude death rate) ,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wei)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 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短的疾病。
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者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 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
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PYLL 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P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不同之处是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以月、周、日活一个流行期为单位。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几率,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或1000‰)。
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患病率(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为:=(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影响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 2、患者寿命的延长 3、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 5、健康者迁出 6、诊断水平提高 7、报告率提高。
降低:1、病程缩短 2、病死率增高 3、新病例减少 4、病例迁出 5、健康者迁入 6、治愈率提高▲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的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公式=(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续发率(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续发率=(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
流行病主要考点
一、流行病学定义1、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各种分布现象入手,不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
分析资料和采取措施时,也要看生活习惯、社会经历、经济条件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2)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对比差异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果之间有无相关现象。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多使用频率指标,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
频率必须有正确的分母数据才能求得。
流行病学工作要求数量,而且是足够而合理的大数量,4)社会医学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不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研究时,应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5)预防为主的特征: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6)发展的特征:纵观流行病学的历史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的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尤其是流行病学科不断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汲取养分,产生了许多新分支。
3、研究对象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又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
观察法按是否有事先设立的对照组又可进一步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四类,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研究设计。
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到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
而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则用于证实或确证假设。
三、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疾病或健康的人群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流行病学 总结重点
流行病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指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3.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性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④社会心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4.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思维的群体现象。
5.散发(sporadic):是指发病率程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历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6.爆发(outbreak):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中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7.流行(epidemic):是指在某些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8.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的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时间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比较内容患病率发病率资料来源现况待查疾病报告、监测、队列研究计算分子观察期间新发病例+现患病例观察期间新发病例计算分母调查人数,平均人口数暴露人口数或平均人口数观察时间较短,一个月或几个月较长,一年或更长时间适用疾病种类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各种疾病特点静态描述动态描述用途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疾病流行强度影响因素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死亡或痊愈及康复情况、病程等相对较少,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疾病报告质量等10.现况研究的用途:①掌握目前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11.生态学研究的特点:①以群体为单位(最基本特征)②可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与疾病频率来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③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疾病)的关系④生态学研究室从许多因素中探究病因线索的一种方法。
12.对于个人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人群特征、环境因素等。
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干预试验等。
4.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等领域。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疾病的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新发病例的数量,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疾病的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一疾病或危险因素存在的状况,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指某一疾病发病者中死亡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特定时间内患病者存活下来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宿主(host)、病原体(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宿主:指可能成为某种疾病的发病对象,包括人、动物或植物等。
病原体:指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环境:指影响宿主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总4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一.三大研究的特点(一)描述性研究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1队列研究:(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
(2)设立了对照组(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一)病例对照研究优点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流行病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1)研究对象是人群,不只是个体2)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外,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它相关的卫生事件3)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4)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类试验3)理论性研究4.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对比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5.流行病学的应用:a)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分布特点;即“三间分布”。
人群疾病与健康规律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如“少女阴道腺癌”与己烯雌酚。
c)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及评价。
d)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e)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f)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第一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分布:指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水平等。
2.发病指标的应用: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应用: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2)罹患率:表示在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应用:能够根据特定人群的暴露水平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常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调查。
流行病学重点3)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数所占比例(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应用: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可通过横断面调查进行。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复习1、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疾病推测的原则;疾病放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2、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的特征:不忽略个体,但更重视群体(2)对比的特征: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异同(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3、影响患病率的因素:(1)使患病率上升的因素:1.病程延长 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的增高4.病例的迁入5.健康者的迁出6.易感者的迁入7.诊断水平的提高8.报告率的提高(2)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1.病程的缩短 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的迁出6.治愈率的提高4.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分类发病率患病率来源队列研究或疾病登记报告横断面调查分子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调查时的病例数(新、旧病例)分母平均人口数或暴露人口数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时间有时间长度(一般为“年”)理论上无时间长度(分为“时点”和“期间”)用途动态频率主要用于急性病病因分析、效果评价静态比例主要用于病程长的疾病卫生服务投入依据5. 散发的原因:对传染病来说①该病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或免疫水平;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③传播机制比较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狂犬病;④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
6 . 疾病的职业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趋势7. 判断地方病的依据: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都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减轻或治愈⑤除人以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发同样的疾病8. 现况调查的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3)确定因果联系受限(4)对不合发生改变的暴露,可以提示因果关系9. 现况调查的优点:(1)常用抽样调查,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局限性:(1)只能反映调查当时个体的疾病与暴露状况,难以确定先后因果的时相关系(2)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3)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10.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选择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测量偏倚选择偏性的控制方法(1)严格按照抽样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坚持随机化原则。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流行病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流行病学呢,简单说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还得研究怎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这么一门学科。
就好比侦探调查案件一样,流行病学就是调查疾病在人群里的来龙去脉的。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这个大家庭里,流行病学相当重要。
它能让我们知道疾病为啥出现在某些人群里,又咋传播的,这对制定卫生策略、防治疾病是关键知识。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时候,靠流行病学研究才知道病毒怎么人传人,传播速度啥样的。
③前置知识:得有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像百分比、比例这些计算。
还得对人体生理学、病理学有点了解,毕竟研究疾病得知道身体正常不正常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流行病学能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比如说分析哪些区域容易有传染病爆发,然后采取措施像打预防针、给环境消毒啥的。
还能评估一种新药对某种疾病有没有效果。
像是研发艾滋病药物,得靠流行病学方法来观察药物在艾滋病人群里的效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流行病学在医学学科里就像一张大网中的重要节点,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啥的都交织在一起。
②关联知识:它和微生物学有关系,因为很多疾病是微生物引起的,得知道微生物的习性才能搞懂传染病怎么流行。
还和统计学紧密联系,要分析数据来判断疾病情况,比如计算发病率就得用统计方法。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就在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堆关于疾病、人群的数据,找出有用的不容易。
比如说要追踪某种罕见病的发病因素,数据可能又少又乱。
- 关键点:搞清楚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分布)是关键。
例如在调查流感疫情时,知道哪些月份流感多,哪些地区严重,什么人群容易得。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可能会直接考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计算。
也可能给个疾病爆发的案例让分析流行三因素。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发病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里新发病例的比例。
比如说一个有1000人的小区,一年内有10个人新得了感冒,那感冒发病率就是1%。
流行病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一)研究对象:人群(具有某特征)(二)研究范围:健康状态及相关事件(三)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分布、影响因素(四)目的:制定策略和措施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重要观点预防为主特征群体特征对比特征概率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生态学)的特征多病因论特征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时间、空间、人间疾病分布的指标3. 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4. 残疾失能指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发病指标1、发病率: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 x 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100%,1000/千,或 10000/万应用(1)描述疾病分布(2)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3)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2. 患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1. 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二代发病率 区分病死、死亡)定义: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特定期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罹患率= ———————————————— x K观察期初的暴露人口数 (精确计数)应用: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暴发3、续发率(二代发病率)定义: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公式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应用(1)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2)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3)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患病指标1、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定义 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应用(1)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2)反映人群对某一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3)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 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患病率(P ) ≈发病率(I ) ×病程(D)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发病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病程延长、未治愈者寿命延长、健康者迁出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易感者迁入、报告率提高、诊断水平提高 降低的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 率提高------------------------------------------------------------------------------------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有关 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和病程有关 用于横断面研究 一般用于慢性病用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急性病,也用于慢性病 疾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2、感染率定义: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学简答题总结 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前必看
疾病的分布形式:一.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和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二.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三.地区分布(疾病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疾病的城乡分布.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方法:1.横断面分析(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中疾病或其他健康特征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2.出生队列分析(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进行的分析,以了解发病或死亡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和不同出生队列的暴露特点,对发病或死亡的影响)死亡率.病死率.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若某并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态,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描述性研究的特点:1.对研究对象不施加干预措施2.没有设立特别的对照3.只能得出疾病的患病率4.研究的期限较短5.不能得出因果联系6.容易实施,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结果7.从研究的程序上讲,描述性研究史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8.是瞻性研究的基础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目的: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②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③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④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特点:①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②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③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④无需对照组现况研究决定样本大小的因素:1.估计样本率(估计样本均数)2.总体率(总体均数)3.样本均数标准差4.显著性水平5.把握度现况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实施,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结果2.究的程序上讲,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3.性研究的基础,连续的现况研究将提供好的证据1.因分析时, 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 不能得出有关病因因果关系的结论2.病程较长的疾病,主要用于慢性病的研究,也适用于传染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3.一般不能获得发病率现况研究偏倚常见偏倚:①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
流行病总结考试重点
流行病第一章 绪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理 疾病相关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疾病的自然史研究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如图:5、流行病学的特征:(记住)① 群体的特征 ② 对比的特征③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④ 社会心理的特征 ⑤ 预防为主的特征 ⑥ 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1、率(Rate ):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k⨯=可能发生该事物的总例某事物实际发生例数率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分子、分母代表的是同一人群2、比(Ratio) :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特点:表示分子和分母间的数量关系,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非病人数病人数疾病比数比=分子不一定是分母的一部分3、发病指标发病率(影响比率)罹患率(进攻比率)患病率(流行比率)感染率 (传染比率) 续发率 (次要的进攻比率, SAR)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某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的某人群中发病率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应用 :用作描述疾病分布反映疾病发生比率。
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 优点 :根据暴露程度精确测量发病几率(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1.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 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3•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4. 随机对照实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5. 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6. 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7. 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8. 统计地方性: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9. 自然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10. 自然疫源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11. 长期趋势(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12. 暴露(研究变量):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13. 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14•归因危险度(AR,率差):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5. 匹配(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16. 比值比(OR):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17. 单盲: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18. 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19.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此概念在七版书上已删去)20. 诊断实验: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
21. 真实性(效度、准确性):指诊断实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
22. 灵敏度(真阳性率):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
23. 特异度(真阴性率):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阴性例数的比例。
24. 可靠性:指诊断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25. 并联试验:同时做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任何一项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26. 病因:那些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
27. 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28. 传染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9.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30. 病原携带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1.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32. 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33. 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
34.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35. 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
36. 人工自动免疫:指将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到机体内,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
37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而受到保护。
38. 冷链: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
39. 观察终点:指观察对象出现的预期结果,至此不再观察此对象。
40. 遗传度:人体性状或者疾病由基因决定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41. 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2年考过的题,七版28页)42. 流行病学实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施加对照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研究人群中所研究结局的差别,以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43. 分子流行病学:应用先进的技术测量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并研究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44.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米取的措施。
(人人网河北医大学习吧)、填空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策略(或研究性质)分为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2. 流行病学研究重要的观点 :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疾病病因多因论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
3. 流行病学用途: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 _______________ 明疾病的病因、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 流行病学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5.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6. 疾病的三间分布:地区、时间、人群。
7.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术语:散发、流行、暴发。
8. 疾病的时间分布变化形式有四种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9. 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称为患病率。
10. 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可比性、代表性。
11. 队列研究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常用指标有: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12. 队列研究的特点为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由因及果的研究、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属于观察性研究。
13.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为:观察法、设立对照、观察方向由果”及'因”、不能确证疾病与暴露的因果关系。
14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及资料获取的方式不同,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历史性、双向性三种类型。
15.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病例的要求: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符合研究标准、选用确诊________ 新病例。
16.评价某药的治疗方法,常用指标有: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牛存率17.联合诊断试验,串联可以提高特异度,并联可以提高灵敏度。
18 .诊断实验评价中,受患病率影响的指标是预测值。
19. 形成病因假设的逻辑推理方法(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
20. 流行病学病因定义为:那些使疾病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
21. 疾病发生三角模型中三要素是指:宿主、环境、病因。
22. 病因模型有: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
23. 因果联系方式包括: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24. 如果某病与某可疑病因之间有统计学联系时,还需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偏倚,必须在排除这两者后,才可进行因果推断。
25. 因果推断的标准是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
26,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27.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新牛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28.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9.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__________30. 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的三种形式:—。
31.经水传播的两种方式: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
32. 垂直传播的三种方式: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
33.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疫源地。
34. 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特点与疫源地特点。
35.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进行了终末消毒、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
36. 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37. 志愿者偏倚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偏倚选择偏倚。
38. 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归纳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_____39.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实质上就是针对实验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而进行周密计划和安排。
40.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原则:随机、对照、盲法、重复。
41. 医院感染的分类: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感染、交叉感染(人人网河北医大学习吧)三、大题1. 简述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定义: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内含:①研究对象是人群。
②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这是研究对象的深入。
③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现象、找出原因=任务)④流行病学的落脚点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供措施,目的)2.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①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②省力,省钱,出结果快,且易于实施;③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④不仅可以用于病因的探讨,也可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疫苗效果等缺点:①不适合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②易发生各种偏倚,特别是回忆偏倚;③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④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3•请回答不匹配不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步骤,并将每一步公式及解释写清楚①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②关联强度分析③OR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参考七版65-67 页)4.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资料分析(公式只列式子)基本原理: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