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度
中医人员培训制度范本
中医人员培训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人员培训规划》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医人员培训制度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诊所等医疗机构中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中药师、护理人员等。
第三条中医人员培训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中医人员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技能、中药知识、护理技能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二、培训内容第四条中医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二)中医诊疗技能:望、闻、问、切四诊技能,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三)中药知识: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等;(四)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规范、中医护理管理等;(五)其他: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律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信息技术等。
三、培训方式第五条中医人员培训方式包括:(一)脱产培训:组织集中授课、研讨、实地考察等;(二)半脱产培训:安排业余时间进行授课、研讨等;(三)在职培训:结合临床工作,进行业务学习、技术研讨等;(四)学历教育:鼓励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五)实践培训:安排到上级医院、知名中医机构实习或进修;(六)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等。
四、培训时间第六条中医人员培训时间按照不同岗位和职级要求制定:(一)新入职中医人员:不低于1年的规范化培训;(二)在职中医人员:每年不低于20学时的继续教育;(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每三年完成不低于30学时的专项培训;(四)中药师、护理人员等:根据相关规定,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五、培训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中医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中医人员培训工作。
中药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
中药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一、前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培训来不断完善中医药的人才队伍,本文针对中医药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进行探讨,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中药培训制度,使得中医药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中药培训制度的意义和目的中药培训制度是指为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中医药人才的培训提供规范、有序的制度规定和培训计划。
中药培训制度的意义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
通过规范的培训制度,能够使中医药人才在医德、医术、医风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2.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培训,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全面发展。
通过中药培训制度,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在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4.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有了完善的中药培训制度,能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支持,从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是中药培训制度的意义和目的,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中药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培训计划。
三、中药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中药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培训的基本规定、培训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师资的选拔和培训等方面。
1. 中药培训的基本规定中药培训制度要明确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标准和培训评价等基本规定,为中医药人才的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2. 培训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培训机构是中药培训的主体,要建立起完善的机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培训机构的任务分工和责任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2024年医院各科室培训制度
医院各科室培训制度为了提升医院各科室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1.确保所有医护人员具备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2.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患者满意度。
3.促进各科室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训对象1.所有在职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2.新入职员工,确保其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三、培训内容1.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最新的医疗技术、疾病诊断与治疗、药物使用、急救技能等。
2.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培训:强调医患沟通、患者隐私保护、医学伦理决策等。
3.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措施、空气净化等。
4.患者安全管理:包括不良事件报告、医疗风险管理、患者隐私保护等。
5.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效率。
6.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鼓励医护人员通过在线课程、学术会议等方式持续提升自己。
四、培训方式1.内部培训:由本院资深医护人员或外聘专家进行讲座、工作坊等。
2.外出培训:选派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短期课程等。
3.在线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便捷的在线学习平台。
4.模拟训练:通过模拟真实医疗场景,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案例讨论:定期组织案例分析,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五、培训计划1.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医院的发展需求和各科室的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2.月度培训安排:细化年度计划,确保每月都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个人培训档案:为每位医护人员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其参加的培训课程和考核结果。
六、培训考核1.参加培训情况:记录每位医护人员参加培训的次数和时长。
2.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技能操作、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3.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七、培训激励机制1.奖励制度:对积极参与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
卫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卫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卫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
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5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一是注重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二是注重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三是注重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护理部根据医院五年护理发展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出2015—2017年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具体方案如下:一、加强新护士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三、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为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在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护理工作与临床诊疗技术的同步发展。
选拔ICU、助产、新生儿、手术室、急诊科、血透室、肿瘤科等特殊科室的护士为专科护士培训对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具有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重症医学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具有3年以上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2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
肿瘤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
以提高我院重点专科整体护理水平,并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中医院年度人员进修培训计划
中医院年度人员进修培训计划
年度人员进修培训计划是中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各临床科室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年度人员进修培训计划:
1. 进修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技能、中医药现代研究等内容,以满足不同科室医务人员的需求。
2. 通过邀请专业学者进行讲座、举办学术交流会和参与相关研讨活动,帮助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专业敬业精神。
3. 定期组织临床培训,包括诊断技能、治疗技巧、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实战能力。
4. 加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培训,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
5. 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安排差异化的培训计划,更加精准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
通过这些进修培训计划,我们相信可以帮助医院的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最新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中医药服务第三章中药保护与发展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第五章中医药科学研究第六章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五条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国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支持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
第七条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第八条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国家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医学培训中心规章制度
医学培训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学培训中心的管理,提高医学培训质量,保障培训对象的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学培训中心是为医学人才提供专业培训的机构,具有培训教育、科研、医疗等职能。
第三条医学培训中心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医学人才的专业技能,使其成为具有高度医学素养和扎实基本医学知识的医学专业人才。
第四条医学培训中心的管理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规范,公平公正,诚信为本,全面提升医学培训质量。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五条医学培训中心设立校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设立教务处、学科组、学生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具体职责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
第六条校长负责医学培训中心的整体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提出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
第七条教务处主要负责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安排,组织教师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学科组根据医学培训中心的教学需求和发展规划,对专业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和指导。
第九条学生管理处负责招生工作、学生档案管理、学生奖惩管理等工作。
第三章师资队伍第十条医学培训中心的教师应具备相应学历和专业资格,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能。
第十一条医学培训中心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十二条医学培训中心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四章教学管理第十三条医学培训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教师应按照教学任务要求,认真备课,科学教学,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和评估。
第十五条学生应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第十六条医学培训中心应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帮助和指导。
第五章实践环节第十七条医学培训中心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十八条学生实践教学应做好实习安排,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操作经验。
第十九条医学培训中心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中医医护人员岗前培训计划
中医医护人员岗前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中医医护人员在岗前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中医理论和实操能力,以确保其胜任日常工作。
二、培训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中医诊疗技术的训练与提升
3.中药知识的系统学习
4.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中医医院内部管理规定和流程的了解
三、培训形式
1.理论课程的授课
2.实践操作的指导
3.观摩病例和师傅指导
4.讨论与交流
四、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1周)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等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
•学习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第二阶段(2周)
•学习中医诊断技术,包括望、闻、问、切
•学习中医处方的制作和调剂
•实地参与患者诊疗,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阶段(1周)
•学习常用中药药性和功效
•学习中药煎煮、配伍禁忌等
•进行中医诊疗技能考核
第四阶段(1周)
•学习中医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
•进行临床实习,师傅指导和辅助
五、培训评估与考核
1.参训人员需要参加每个阶段的培训考核,达到满分及格方可进入下一
阶段
2.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根据成绩确定是否合格
六、培训师资
1.医院内部专业医师和主治医生担任理论和实践课程讲师
2.院内资深医护人员担任督导和辅导员
七、总结与展望
通过岗前培训,中医医护人员将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促进中医医疗水平的提升。
以上是中医医护人员岗前培训计划的具体安排和内容,欢迎参与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提升中医医护水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提案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医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医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机会有限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医技能人才的发展和中医医疗事业的发展。
提案内容:一、加强中医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1. 建立完善的中医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针灸推拿、中药学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员,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如初级、中级、高级等。
3. 加强与高校、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中医技能人才培训。
二、提高培训师资水平1. 加强对中医培训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进修,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
3. 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教师,提高培训质量。
三、增加实践机会1. 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提供临床实践机会,让学员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
2. 加强与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鼓励学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义诊活动,拓宽实践渠道。
四、建立健全中医技能人才激励机制1. 设立中医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优秀中医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将中医技能水平与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挂钩,激励更多人学习中医技能。
3. 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中医岗位,吸引更多人投身中医事业。
五、加强宣传推广1.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中医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果和价值,提高社会对中医技能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 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知识竞赛等,提高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广中医药文化,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学习中医技能。
结论:加强中医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是推动中医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师资水平、增加实践机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
3. 培训考核
考核内容
• 日常考核
• 主要考核日常培训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医德医风、工作数量与质量、完成病证病种数、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及学习态度等内容。应在出科考核前完成。
• 出科考核
• 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以各专业培训标准为依据,主要考核中医思维与临床诊疗能力,中医内容比例不得低于70%;技能考核以本专业常见操作技 能为重点。应在出科前3天内完成。
根据其临床经历和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最低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个月,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低培训时间 不得少于12个月;学术学位研究生参加中医规培者,培训年限不减免。对一 些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的经典桥梁学科如伤寒、金匮、温病、中医诊断、方剂 学等,培养目标为临床专业学位型者,可参照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 。
• 模块考核
• 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方剂知识、接诊能力、中医特色技能、西医基本技能(含急救)等模块。中医经典理论模块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核,其他模块由培训基地组织 实施。应在第二阶段培训前完成。
• 师承考核
• 包括跟师考勤情况和跟师笔记、典型医案总结、师承带教老师临床经验总结完成情况。应在结业考核前完成。
• 结业考核
• 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合格并获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可参加结业考核。结业考核合格标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均合格。
• 门诊培训
• 依据培训计划在临床科室门诊参加培训,重点提升培训对象中医思维、门诊接诊和临证能力。
培训方式
• 未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门诊活动。 • 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经培训基地认证合格后,可独立接诊患者。 • 培训基地应按照每50名培训对象设置1间教学门诊的标准,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门诊,规范组织培训。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参加教学门诊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六篇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六篇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篇1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一)申请1.由个人申请并填写青年人才工程培养申请书。
2.科室(部门)初审后推荐至科教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9.22•【文号】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4]159号•【施行日期】2014.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4〕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培养高层次中医护理骨干人才,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4〕76号)要求,我局统一组织开展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制定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方案是组织开展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的指南和依据,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对象遴选推荐工作,严格按照分配名额(附件1)进行遴选,不得超额申报。
三、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将培养对象申报表(附件2)、汇总表(附件3)及信息采集表(附件4),于2014年10月10日前报送至我局人事教育司,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cn。
四、本项目为2014年中央转移地方(中西部地区)支付项目,中央财政按每人3万元的标准补助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对象。
专项经费随《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4〕76号)下达,各相关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培养对象名单确定公布后,及时做好专项经费的分配和落实工作。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6篇
中医药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6篇方案人才培育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育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中医药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医院“人才培育计划”选拔和培育实施方法为加强我院人才的培育,建设医院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医院“人才培育计划”,以促进医院的进展。
“人才培育计划”的选拔、培育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各重点专科、领先专科、新兴专科等的建设,由本人申报或科室推举申报,医务科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
“人才培育计划”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批选拔名额为20名,并就其中优秀者(5名)推举参加医院“优秀青年医生”的评审。
一、选拔条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及工作责任感,能乐观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任务,具有奉献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讨论生学历毕业满1年以上,具有本科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3年,具有大专学历毕业工作满4年,具有中专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5年的在职临床工作人员。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业务能力。
4、擅长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选拔程序1、本人申请、科室推举,填写《医院人才培育计划推举表》。
2、“人才培育计划”的选拔采纳申报者自荐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及主管科室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进行评议,然后由“人才培育计划”评议小组审定批准,报院务、党委会通过。
3、入选“人才培育计划”者在院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医务科公布“人才培育计划”正式名单。
三、资助经费1、入选“人才培育计划”者培育期为两年,最高资助额为1万元人民币,并以第一年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经费资助的依据。
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科专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专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专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专科和优势专业,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和基础相对薄弱专业的发展需要,与我科专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未来科室学术骨干作为重点,同时注重技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
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中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其中1-2人成为广东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成为深圳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科室重点专业学术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科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专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专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科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专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
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范本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规范、有效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以确保机构人员接受合适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在职人员,无论职位和层级。
培训需求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需求评估,以确定各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
2. 评估结果应作为制定培训计划和预算的依据。
培训计划制定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目标。
2. 培训计划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业务需求和岗位要求。
3. 培训计划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培训组织与实施1. 医疗机构应委派专人负责培训组织与实施,确保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
2. 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或外部培训的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3. 培训内容应与培训计划一致,并根据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相关调整。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改进培训方法。
2. 员工可以提供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改进培训质量和效果。
培训档案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和证书资格。
2. 培训档案应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违规处理对于拒绝参加培训或不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责任和监督1. 医疗机构各部门应负有培训管理的责任,确保本制度的贯彻执行。
2. 相关部门和领导应定期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方案
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是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基层中医药人才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适宜技术推广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环境,努力培养一支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二、工作要求
(一)制定承担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1、大力开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技能培训、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
如基地仪器、设备建设、基地师资培训等。
3、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积极参加专科、本科的在职
4、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够资历医生积极参与市级、县级人才研修班和学术交流培训。
5、充分利用我院名老中医资源,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骨干为对象,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虽。
6、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现任科室主任进行中医学科培训,使他
们掌握先进中医专业技术和中医基础理论,向全县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7、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主治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中医专业技术,向全院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8、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转岗培训,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服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9、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各类中药技术人员培养与培训。
(二)部署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确保陪训工作取得实效。
1、制定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培养中青年学
术技术带头人,形成一支知名的中医药专家队伍。
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后实践教育,充分利用我院名老中医资源,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骨干为对象,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虽。
每年为各乡镇卫生院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2—3名。
依托县区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中医龙头作用,加大基层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名医”工程,扩大名医培养覆盖面,力争到2013年培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结合中医重点学科建设,
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
每年开展1— 2次中医药强化知识
培训,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推广适宜技术,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农村和
基层医疗市场得到充分发
3、每月组织和开展中医学术讲座活动1次,外聘中医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或由本院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人员主讲,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使他们能够胜任中医工作。
4、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卫生对口支援活动,每年选派医疗中医骨干到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并进行技术培训。
一是严格执行城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规定。
二是制定城市卫生人员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定期到农村、社区巡回医疗制度。
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高层次中医卫生人才到基层从事卫生人才短期培训和技术带教工作,鼓励城镇在职和离退休的卫中医技术人员到基层挂职、兼职,开展学术交流,为基层带教专业人才。
四是鼓励乡镇、村中医人员到我院进修。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提高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
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贯彻落
实科学人才观,成立了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
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实
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教科,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工作。
2、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培
训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等专业临床实践科室,专门带教场所,临床带教制度健全,具备临床带教能力。
二是提高带教老师及对口支援派驻人员待遇,提高其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能力。
3、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县卫生局、医院培训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给予鼓励,对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予以指正,或给予一定惩罚,不断加大基层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长效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