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课件PPT
合集下载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9bee6db9f3f90f77c61b56.png)
【特别提醒】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
11
知识点十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实(践1)表现认:识人们对一个认识事物的正实确践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_____到______,再从______到 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①主体因素: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及 主观条件的限制。
12
②客体因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8
【易错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 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 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 唯一途径。
9
知识点九、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客__观__性_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 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 _一__个___。真理面前_人___人__平__等__。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条__件___和__范__围__,如果超出了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谬__误__。
2.认识的无限性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是永一无个止境
_______认__识_的_对的象过程。
(2)认原识因主:体___________是无限的变认化识着基的础物
质世界,作为___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
续的,作为_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
一轮参考2017政治一轮课件:4-6 求索真理的历程 精品
![一轮参考2017政治一轮课件:4-6 求索真理的历程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9c3321f1711cc7930b7163e.png)
)
知识裁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试判
断
)
知识裁决: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运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
实践是认
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如用实
39 2013 课标全 国文综Ⅱ,22
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真理、认识的 反复性和无限性是 考查的重点;从形 式上看,既有大量 选择题,也有相当 多的非选择题。试 题多以漫画、名言、 古诗文及最新科技 成果、社会热点等
一个关 系:实践 和认识 的辩证 关系 两个途 径:获得 认识的 两个途 径
的
为背景材料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活动。它 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 存在
动 和 运 用 知 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
过实践也能转化为 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
获
取
和 解 读
选项 信息
信
息
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 实的存在没有本质 的差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 具体形式是不断发 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
实践 识的来源、积极参 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开展
实践 决定 是认识发 加社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与认 认识 展的动力、实践活 原因和意义;理解科学发展观这
识的 (实践 是检验认 动,在实 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及对我国的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086eb2eefdc8d376ee32b1.png)
思考:对新高考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 识,但其体中现只主有体一差种异正性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启示
(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观思点四考: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
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在人们对事物的认 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 能被称为真理呢?
一、认识真理
(一)什么是真理
认识:是人(主体)对客观事物(客体)的能动反映,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相符合
真理
认识
客观对象
.
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用”?
注意:
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
(二)真理的特征(属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为 什 么 ?
82、01实4年施启时动间职业技能考试,2015年10月开始实施. 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 ,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考生说:新高考方案增加了选择性,显得更公平。 家长说:方案变化挺大的,一时搞不懂、摸不透。 中学校长:实行走班选课教学,开考次数增加,管理和组考难度加大。 中学老师;7选3,没人或很少人选我的课咋办?生存危机! 大学教授:按专业选课,倒逼高中生早点规划人生,也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 教育专家: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收获,也将伴有阵痛,总体利大于弊。
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 识,但其体中现只主有体一差种异正性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启示
(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观思点四考: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
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在人们对事物的认 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 能被称为真理呢?
一、认识真理
(一)什么是真理
认识:是人(主体)对客观事物(客体)的能动反映,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相符合
真理
认识
客观对象
.
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用”?
注意:
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
(二)真理的特征(属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为 什 么 ?
82、01实4年施启时动间职业技能考试,2015年10月开始实施. 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 ,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考生说:新高考方案增加了选择性,显得更公平。 家长说:方案变化挺大的,一时搞不懂、摸不透。 中学校长:实行走班选课教学,开考次数增加,管理和组考难度加大。 中学老师;7选3,没人或很少人选我的课咋办?生存危机! 大学教授:按专业选课,倒逼高中生早点规划人生,也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 教育专家: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收获,也将伴有阵痛,总体利大于弊。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e369ce4028915f804dc2e3.png)
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任何真理 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 确对待错误。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 •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 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 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 特别提示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 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 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活动一方 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 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 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 持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 来源===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 动力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______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_________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目的 和_____ 归宿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 。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 践是不断发展的。
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a30b30bd64783e09122b1f.png)
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 谬误 。 3.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_____ 错误 是难免的。 (2)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_____ 错误 。
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 实践 到 _____, 认识 再从_____ 认识 到_____ 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马克思主义不是终极真理。
(
√
)
提示:此观点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要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情景观察 瓷都作家采风忙,古窑美景不胜收。 2012年9月30日是中秋佳节,景德镇 市网络作家协会一行30余人来到古 窑民俗博览区采风,亲身感受古窑 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举行了一场 别开生面的“乐古窑·爱CHINA”中 秋吟诵会。
2.正确认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造自然的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作为变革社会的实践,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加速社会前进。
3.正确认识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1)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 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 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
(1)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 客观事物相符合;_________ 客观事物 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它。 (2)只有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____ 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 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
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 实践 到 _____, 认识 再从_____ 认识 到_____ 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马克思主义不是终极真理。
(
√
)
提示:此观点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要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情景观察 瓷都作家采风忙,古窑美景不胜收。 2012年9月30日是中秋佳节,景德镇 市网络作家协会一行30余人来到古 窑民俗博览区采风,亲身感受古窑 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举行了一场 别开生面的“乐古窑·爱CHINA”中 秋吟诵会。
2.正确认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造自然的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作为变革社会的实践,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加速社会前进。
3.正确认识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1)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 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 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
(1)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 客观事物相符合;_________ 客观事物 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它。 (2)只有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____ 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 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
2017届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11张)
![2017届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11张)](https://img.taocdn.com/s3/m/4a9cb690a8956bec0875e33d.png)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层析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实践与认识
基础巩固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_客__观__世__界___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 义:其一,凡是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_物__质__性__活__动___;其二,实践是一种_直__接__现__实__性__活动,它可以 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 _社__会__历__史__性__。
实践是 认识发 展的动
力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的反映,这种反 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 用中才能完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 要;实践的发展为人 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 识工具;实践锻炼和 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间接经 验作为认 识的来源
把认识绝 对化,思 想僵化
“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强调 的是认识获得 的根源是实 践;“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 力”强调的是 认识的动态发 展是由实践推 动的;
②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因特网技术 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人们获得认识的过程中越来越占重要 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 己的实际认识。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客观事物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 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
2015·北京·24 2015·福建·35 2015·广东·34 2015·江苏·26 2015·山东·42(2) 2015·广东·35
2015·天津·9 2015·安徽·10 2014·北京·27 2014·浙江·30 2014·江苏·31 2013·四川·8 2013·安徽·4 2013·北京·26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70a035e2bd960590c677b0.png)
考点归纳突破
1.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在迅速兴,目前已有2 555个村落被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这一行动是由政府推动并实施的,而想真正实现传
统村落保护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多种主体的共同参与——村民则是其中 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甚至是保护行动顺利开展和能否最终成功的决定
性因素。这是基于
(
)
①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特征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价值观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④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归纳突破
考点归纳突破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 ,它们所 构成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也 具有客观性。 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主观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 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 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命题试解:C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联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知识。①和④符合题意; ②表述错误,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在事物的矛盾双方也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没有被推翻, 而是向前发展,③错误。
考点归纳突破
4.目前,转基因技术备受人们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它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 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反对者则从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等方 面提出质疑。这说明 ( ) ①认识因对同一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人们对同 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57张)
![201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57张)](https://img.taocdn.com/s3/m/ed8cc73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7.png)
第30页,共57页。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 避免的
•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唯__一__标_。准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__目__的_。
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第17页,共57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017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1页,共57页。
考点概览
备考策略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高考非选择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高频(考 是ɡāo认查pín识主) 的要基集础中在和实认践识 考点 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18页,共57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
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tàn suǒ)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
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 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
实践‥‥结果
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
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失客败观联系起来加
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
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 避免的
•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唯__一__标_。准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__目__的_。
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第17页,共57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017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1页,共57页。
考点概览
备考策略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高考非选择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高频(考 是ɡāo认查pín识主) 的要基集础中在和实认践识 考点 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18页,共57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
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tàn suǒ)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
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 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
实践‥‥结果
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
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失客败观联系起来加
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
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1年人类首次升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2004年勇气号登陆
入太空(前苏联) (美国)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知识归纳
考点1:实践的概念、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
2、实践的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考点上,其他则主要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三)真理 高频考点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四)认识过程 高频考点
1.认识的反复性
2.结合人类认识 自然界、探索太空的 具体案例,考查实践 的特点、真理的特性 等。
2.认识的无限性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 (1)实践是认识的_来__源__。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途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动__力___。
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
物论的范畴,与物质相对应。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相对应。 ③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考点1: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人 认识世界
实践 自然界
类
客观世界
活 动
改造世界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①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电视、空调、网络)
②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社会制度的更替)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2、实践的基本特点 p43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
1、蜜蜂筑巢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教育实践
(最基本的)
4、修建长江三峡水生利产工实程践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变革社会的实践
2、实践 活动的三 种基本形
6、航天专家研制科“学天实宫验一活号动” 式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3、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2013广东高考)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 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 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 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 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 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B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 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 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 物。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 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对火星上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最核心的追求,人 类在期待与火星生物会面的同时,也在渴望开发 出新的生存空间。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 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将用更 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
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 可见: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
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 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 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 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2、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
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
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
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人类社会主主观观世世界界1.注意: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201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第 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
2017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
考点概览
备考策略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高考非选择题
高频考考是查认点主识要的集基中础在和实 认践 识
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 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2、实践的基本特点 p42 (1)、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
主体——人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 手段——工具、设备
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2、实践的基本特点 p42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唯__一__标__准__。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_目__的__。
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 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
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 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 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