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浅谈卡尔.玛利亚.冯.韦伯与他的单簧管作品
![浅谈卡尔.玛利亚.冯.韦伯与他的单簧管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e95561f76294dd88d0d26ba6.png)
90
音乐鉴赏
时也体现了浪漫派民间音乐的情感。而第一协奏曲的开头 相较于第二协奏曲的开头更加得哀伤、低沉,甚至是—— 悲痛。
图3 图为第二协奏曲单簧管solo部分的开头,我们能够看 到,韦伯在开头便采用了跨越三个八度的两个音作为开 场,紧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最后又结束在同样 的跨越三个八度的两个音上。开场给人极为强烈的冲击 感,而且在一开始的力度便采用ff,毫无疑问在乐曲的一开 始就已经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赋予音乐。
音乐鉴赏
浅谈卡尔.玛利亚.冯.韦伯 与他的单簧管作品
【摘 要】卡尔.玛利亚.冯.韦伯作为19世纪著名的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其在歌剧领域的成就令人惊叹。但其在单簧管领域的成就, 单论对单簧管的影响力度并不亚于其歌剧对后世的影响。本文通过韦伯与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的相遇以及音乐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单簧管作 品创作的必然性,同时对其第一协奏曲进行分析,展现出韦伯音乐所富含的丰富浪漫主义色彩。 【关 键 词】韦伯 贝尔曼 单簧管
二、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分析韦伯的单簧管作品创作 音乐的创作动机的产生与人的创造需要,情感能量的 积蓄与释放,以及对外在刺激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形 成又需要有多种因素与条件。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在十九世纪最初的十年 中,韦伯出于一个四处流浪的状态。虽然他的生活似乎在 金钱上一直出于还不算太坏的状态,但是,其精神状态, 特别是因为拿破仑的战争而被迫前往斯图加特的日子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韦伯的内心并不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 状态。而在这种环境和心理状态下,韦伯通过创作宣泄内 心情感的倾向日渐明显。而音乐创作动机的形成的两个条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2e6c81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5.png)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是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作为奏鸣曲的代表之一,它展示了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
这首奏鸣曲的作品编号是作品120号,表明它在勃拉姆斯创作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作品的背景、结构、特点和表现意义等方面,浅谈这部杰出的单簧管奏鸣曲。
让我们从勃拉姆斯本人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
勃拉姆斯在1854年完成了这部单簧管奏鸣曲,原本是为了他的好友亚历山大·贝勒尼茨北京利用而创作的。
勃拉姆斯和贝勒尼茨是多年的好友,而贝勒尼茨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家,因此勃拉姆斯为他创作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也是出于对友情的表达和对好友音乐才华的尊重。
而这部作品也成为了单簧管曲目中的经典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结构和特点。
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缓板和终板。
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的激情和豪迈,而缓板部分则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细腻。
整个乐章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旋律悠扬而富有感染力。
第二乐章则更显深沉和内敛,表现了勃拉姆斯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音乐的思考。
终板则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它以豪迈和激情的音乐语言,展示了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主题的全面表达。
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以其浓厚的复调和丰富的旋律著称,而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也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深邃而感人,起伏有致,让人仿佛置身感受着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而在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中,勃拉姆斯对旋律的设计和声部之间的对话尤为出色,音乐的表现力极强,令人为之倾倒。
勃拉姆斯对器乐的运用也颇具心得,他充分发挥了单簧管的音乐特色,让这部奏鸣曲成为了单簧管曲目中的经典之一。
让我们来谈谈这部《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的表现意义。
作为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不仅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更是勃拉姆斯和他的好友贝勒尼茨之间深厚友情的见证。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和演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a81ce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134艺术家The artists关键词: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分析;演奏分析一、韦伯和《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卡尔•玛利亚•韦伯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音乐,十三岁时便成功举办了音乐会,后又担任多歌剧院的指挥,并创作出了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迎来了音乐事业的高峰。
无奈天妒英才,1826年,韦伯在伦敦访问时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后离世,年仅39岁。
韦伯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创作方向十分广泛,涵盖了歌剧、钢琴、管弦乐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单簧管方面,其创作数量和质量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与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是好友,当韦伯第一次听到贝尔曼的演奏,就立刻被单簧管美妙的音色和贝尔曼高超的技艺所折服,决定长期为贝尔曼量身创作,并先后创作出一系列佳作,让单簧管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展示。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于19世纪20年代,当时德国和整个欧洲大陆都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时代,一方面是各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在封建势力疯狂的反扑下,双方正处于胶着状态。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音乐家,韦伯也感到了迷茫、失望和不安,同时内心中又充满了希望。
正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创作出了这首佳作,实现了与贝尔曼的又一次完美合作。
二、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分析《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包含三个乐章。
一开始是引子,先由乐队以微弱的力度奏出,然后逐渐增强,音区也从低声部朝着高声部发展,特别是连续的附点音符,为音乐注入了动力,仿佛黑暗即将退去,光明就要到来。
第一乐章是f小调,奏鸣曲式。
一开始,先由单簧管奏出四度下行跳进、极富歌唱性的旋律,然后以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下行的材料继续发展,音乐情绪也更加欢快和活泼,带有几分华彩的味道。
从84小节开始,乐曲进入了副部主题,由之间的f小调变为大调,通过调性变化带动了音乐色彩的变化,为真正华彩部分的到来做好了充分准备。
小度写范文[单簧管音乐及其历史演变进程]车辆演变的历史进程模板
![小度写范文[单簧管音乐及其历史演变进程]车辆演变的历史进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e8b9be6f242336c1fb95e3c.png)
[单簧管音乐及其历史演变进程]车辆演变的历史进程一、单簧管(Clarinet)简介1单簧管乐器构造及其音色特点单簧管,也被称为黑管,隶属于木管乐器组,被冠以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的美誉。
单簧管产生的根源可追溯到号角和风笛。
1690年前后,德国笛子制作人Johann Denner将民间乐器“Chalumeau”,改进成现在单簧管的近似品。
在早期乐谱上,单簧管被标志为“Chalumeau”,由于其高音区的音质与小号音质相似,便将小号的华丽奏(clarino)与单簧管相提并论,现代单簧管的名字“Clarinet”因此而得名。
之后屡经改进,最终由德国长笛演奏家特奥巴尔德・波姆定型。
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单簧管的基本构造很具特点。
一般木管乐器多为圆锥形管体,唯有单簧管采用圆柱形管体,这使得它的泛音列很特殊。
单簧管的制作材料多选用非洲黑木,辅以硬橡胶或金属共同制成,其主要结构为:哨头、小筒、主体管、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
吹口处呈鸟嘴状,被装有一簧片。
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式的喇叭口。
吹奏者通过吹口处向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下唇辅以适当压力,使簧片尖产生振动,进而促使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单簧管音域宽广,其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音色纯净优美,低音区浑厚丰满,被称作“表情音区”,极富音乐表现力。
2乐器演奏技法单簧管是移调乐器,其家族包含Octocontrabass、Octocontralto、Contrabass特低音、Contralto、Bass低音Alto中音、Basset Horn 巴塞管、Soprano高音、Sopranino超高音等上十种不同音高、调性的管。
其中,常用的有降B调单簧管、降E调小单簧管、中音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
由于单簧管性能灵敏,人们在其任何音区上都可轻松操纵颤音、震音等多项技巧,因此,它经常被用以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以及连、断音相结合的各种华彩乐句。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解析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5dc9753169a4517723a364.png)
卡尔 ·玛利亚 ·冯 ·韦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三个 乐章 。这两 首作 品颇具古典风格 的章法结构 ,同时也体
1786年 生于奥尔 登堡 的奥伊廷 ;1826年卒于伦敦 。韦伯是第 现 了浪漫派 民间音 乐的感情 。此后 ,第一和第二单簧 管两首
交响一西 安音 乐学院 学报 (季刊 )
JiaoXiang-Journal ofXi’an Conservatory ofMusic
201I ̄6PJ
第3O卷
第 2期
Jun
.
2011 Vo1.30 No.2
中 图分 类 号 :J609.1
文献 识 别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1499-(2o11)02-0112.03
曲》 《引子 、主题 与变奏》 《音 乐会 二重奏 》 《单 簧管五重 梦幻 的抒情 场景 ,犹 如一幅早期浪漫 风景画册 ,美轮美 奂。
奏 》等 ,这些优秀 的单簧管作 品使清 秀抒情 、纤细 轻巧 的这 由于韦 伯注 重在作 品进 行戏剧性 的探 索,使作 品犹如一 首洋
一 木管乐器得 到了更多更好 的表 现机会 。1811年初 ,韦伯在 溢着青 春活力 的协奏 曲,又犹如一首 梦幻交响 曲,两种 听觉
利亚 国王都 希望 由韦伯 为贝尔曼谱写两 首新的作 品。1811年 一 乐章音乐高潮 中的重要段落之一 。
7月中旬 ,韦伯完成 了 《f小 调第 一单簧管 协奏 曲》作 品73号
呈示部音 乐节奏鲜 明、强有 力,共有47d,节 的长度 ,主
和 《降 E大 调 第 二 单 簧 管 协 奏 曲》 作 品 74号 两 部 作 品 , 均 为 题 3/4拍子 ,fd'调 ,材料来 自作 品副 部中乐 队部分演奏 的音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ba64f74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4.png)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李 昊(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1894年创作了勃拉姆斯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号120,这首F小调奏鸣曲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之一。
笔者在有幸学习了勃拉姆斯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本文浅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调性,并探讨单簧管在这首作品中的演奏技巧与难点,以及应如何与钢琴的配合,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为喜爱这首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些演奏方面的帮助。
【关键词】单簧管,勃拉姆斯,奏鸣曲,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01-01【本文著录格式】李昊.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J].北方音乐,2020,02(04):101,144.前言时至今日,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作品仍然屹立在单簧管作品库的顶端,演奏技巧十分之难,是世界范围内单簧管比赛的必选曲目,也是各大院校考试的必考曲目,重要性和难度不言而喻,堪称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作品中的鼎峰,其中单簧管奏鸣曲第120号第1首,是我正在学习的曲子,这部作品营造了一种秋日落叶纷纷掉落的凄凉景象,淡淡的忧伤中带有一丝甜美,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发现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乐思,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和疑惑,为了更好地把握整体风格和演绎这首曲子,笔者将研究分析勃拉姆斯的生平以及他的作曲风格,结合这首奏鸣曲,从曲式、调性、演奏技巧来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探索如何来更好地表达作曲家所要传递给听众的情感。
一、从曲式结构和调式分析探究勃拉姆斯单簧管奏鸣曲(一)第一乐章《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热情的快板,奏鸣曲式。
开头由钢琴奏出四小节的前奏,单簧管缓缓展开第一主题(5-24小节),这一乐章有表情术语Allegro appassionato要奏得热情又带一点儿伤感。
台北爱乐电台 全曲导聆2009年6月7日韦伯,单簧管小协奏曲,第一及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
![台北爱乐电台 全曲导聆2009年6月7日韦伯,单簧管小协奏曲,第一及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https://img.taocdn.com/s3/m/f899fe0e90c69ec3d5bb752a.png)
【全曲导聆:韦伯,单簧管小协奏曲,第一及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播出版本:Paul Meyer, clarinet; Gunther Herbig: Royal PhilharmonicOrchestra播出日期:06月06日播出时间:13:00-15:00《创作背景及特色》∙单簧管独挑大梁十九世纪初,单簧管还很少被作曲家用来当作独奏乐器,而较多为管弦乐团中的一员。
德国作曲家韦伯,在1811年当中,就为单簧管写了三首协奏曲,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慕尼黑宫廷的单簧管高手贝尔曼委托,而写了小协奏曲;后来巴伐利亚国王再度委托,于是韦伯又写了两首单簧管协奏曲,让这项乐器一鸣惊人。
贝尔曼和韦伯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且给了许多专业上的建议,进而使韦伯创作如此优美的作品。
∙「唱」单簧韦伯是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因此也把创作歌剧旋律的手法,融入到器乐的演奏上。
在这三首单簧管的协奏曲作品中,就有炫技、华丽的快速音群、民谣风格的主题、歌剧型态的旋律、甚至还有宣叙调的段落。
《全曲导聆》C小调单簧管小协奏曲∙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只有三十七小节,从好像在叙述某一悲剧故事的序奏开始,带有歌剧序曲般的性格。
∙第二乐章行板,主题与变奏,主题由竖笛呈示,表情丰富,而变奏的部分只有两段,到了乐章结尾只剩下木管和定音鼓,速度转慢后,竖笛下降到最低音后静静终止。
∙第三乐章快板,由单簧管简短引导后,由管弦乐团奏出主题,整个乐章便以这个主题行类似轮旋曲的发展,单簧管的演奏非常活跃。
《全曲导聆》F小调第一号单簧管小协奏曲∙第一乐章自由的奏鸣曲式。
乐章开始的序奏由最弱奏的低音乐器引导出第一主题,接着单簧管演奏出新的主题,带有民谣风格。
∙第二乐章ABA三段曲式。
A段的主题由单簧管表现,歌唱风格浓厚;中段(B段)曲风转为热烈,和宁静的A段产生强烈对比。
∙第三乐章轮旋曲式。
主题依旧由单簧管呈现,气氛愉快;而乐章进行当中,共加入了三段副主题,把独奏单簧管的技巧充分表现出来。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探究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82eb411eb91a37f1115ceb.png)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
达探究
韦伯是浪漫主义时期乐曲创作开启先河的人物之一。
韦伯作为一名作曲家,韦伯创作优秀作品不仅体现在歌剧中,同样器乐乐曲创作
方面也成就斐然。
其中韦伯创作的单簧管作品对后世有极高价值。
作为一名单簧管的演奏者需要对韦伯的生活阅历以及创作特色有所了解,对韦伯的曲谱有深层次的研究。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韦伯单簧管作品中极具有代表之一。
这首作品无论是从单簧管技巧角度还是从情感表达方面都是需要演奏者不断突破、深入探究。
本文探讨了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研究意义以及它的创作背景,
从器乐发音技巧、运指技巧与吐音技巧等演奏技巧对其第一乐章详细分析。
并且从调式调性与乐曲曲式角度使演奏者更理性的理解第一乐章的情感表达。
本文可以对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aa168e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4.png)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1. 引言1.1 勃拉姆斯作品简介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之一。
勃拉姆斯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勃拉姆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室内乐作品,其中《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部奏鸣曲是勃拉姆斯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94年,是他最后一部室内乐作品之一。
这部奏鸣曲展现了勃拉姆斯成熟的作曲风格,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乐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和情感表达力。
《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奏鸣曲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情感使其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被广泛演奏和研究,并被认为是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2. 正文2.1 曲目分析《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单簧管独奏曲,该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包括迅速的第一乐章、慢板的第二乐章、舞曲式的第三乐章和快板的第四乐章。
第一乐章的快速节奏和激烈的旋律展示了勃拉姆斯的独特风格,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第二乐章则展现了勃拉姆斯对柔和旋律和复杂和声的把握能力,音乐流畅而动人。
第三乐章的舞曲风格充满了活力和乐趣,展示了勃拉姆斯喜欢使用节奏和旋律的技巧。
第四乐章的快板部分展现了勃拉姆斯对于技术性和动态性的驾驭能力,充满了挑战性和表现力。
整个曲目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和声精致,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和造诣。
2.2 乐器使用《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作品中单簧管的运用是非常精彩的。
勃拉姆斯巧妙地运用了单簧管的独特音色和技巧,使得整个曲目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表现力。
浅析韦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演奏技巧
![浅析韦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df68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4.png)
196作者简介:孟甲子(1984— ),男,汉族,辽宁沈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
Carl Maria von Webber卡尔·玛丽亚·韦伯——音乐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对于单簧管音乐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创作了单簧管协奏曲2部、单簧管小协奏曲、大二重奏曲和变奏曲各1部,都堪称单簧管曲目中的精品。
韦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于1813年,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等相互对立的社会混乱,产生了与启蒙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
该曲描写了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社会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探索追求理想社会时产生的激情和怀疑。
一、音色及音乐表现力韦伯所创作的单簧管协奏曲继承了他在歌剧方面的创作风格,乐曲中的音乐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恰如歌剧中的咏叹调或喧叙调。
如何把握乐曲的风格表现出来,一直是演奏者永不休止的话题。
音色,既音的色彩,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每个人的演奏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每个人都在追求他内心中的理想音色。
科学并熟练的掌握发音要领并拥有自己的音色,也是诠释韦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此笔者建议每天练琴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要练习长音,找到适合自己的最理想的演奏机理。
吹奏单簧管首先要拥有合理的口型,科学的气息,甚至运指都决定着音色的好坏,笔者对口型、口腔控制提出以下建议:①上牙咬住笛头作为支撑点(上唇要放松,但不要漏气),下唇自然内收含住笛头(不可过多,应能看见红色的嘴唇部分),使哨片自由而充分的震动。
②从腹腔“顶”出的气从主观上并不是直接进入笛头,而是吹向上颚,喉头部要放松不要向后缩。
③嘴唇周边肌肉群在保持力量固定口型的基础上,尽量放松。
二、吐音技巧吐音基本为单吐音,最基本的方法是用舌尖去触碰哨片的顶部使哨片停止震动,舌头收回使哨片回复震动,两个动作连续做一次就完成了一个吐音动作。
我认为关于吐音中舌头接触哨片的位置并没有教条的规定,只要遵循吐音的基本要领,并且声音达到了审美的要求,我认为既是合格的吐音演奏。
单簧管的构造发展与演奏技法的关系
![单簧管的构造发展与演奏技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18766e9524de518964b7d6d.png)
浅谈单簧管的构造发展与演奏技法的关系单簧管是被人们广为熟知的一种乐器,它的发音非常华丽丰富,清朗纯洁,有一种遥望晴空的感觉。
但由于单簧管的发言较直,缺少颤动,因此在乐队里有时会用作个别段落或一个乐章的开始,而后继以其他乐器,从而造成音色与表现力的发展。
单簧管的低音区比较富有特色,即使在大型的乐队中也能清楚地听到它在低音区那种特有的韵味。
中音区的音色缺少表情,音响迟钝而没有个性。
单簧管的高音区与低音区正好相反,具有明朗、个性化音色和富有表现力的个性。
单簧管机械构造的灵活性仅次于长笛,属于旋律性乐器,也属于华彩性的技巧乐器,非常适合演奏歌唱的抒情旋律,也非常适合演奏任何结构的华丽技巧性乐句。
单簧管演奏任何三和弦、属和弦、大小七和弦、减七和弦上构成的琶音进行,对他来说是极其简单的。
吹奏时也比双簧管敏感的多。
在木管乐器中,单簧管的力度变化能力最强,一般的强弱都能自如地表现出来,虽然各音区有些差别,但由于气息消耗不大,也能适合演奏有表现力的旋律句。
单簧管的连奏和断奏与其他木管乐器相似,断奏有单吐、双吐等,但由于双吐比较难演奏,所以在平常演奏中只使用单吐。
演奏者在呼吸、运指及口型方面都延续着传统的演奏方法。
在基本演奏技法方面,单簧管是簧片类乐器,要使簧片开始振动,并同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就要求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我们一直延用至今的方法就是胸腹式混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在演奏过程中要做到集中、均匀、节约、通畅,并且这种呼吸方法要做到与口型、吐舌、运指的结合。
呼吸与口型的配合非常重要,呼吸掌握地好,而没有正确的口型配合,也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由于单簧管运用的是波姆体系式系统,所以在有些个别的颤音和震音的演奏中,发言和运指就有些困难了。
例如在单簧管低音区的#f和#g,中音区的b和#c等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单簧管的演奏过程中要尽可能将演奏效果达到完美。
最初的单簧管大约出现在17世纪末(1700年左右),是由德国乐器制造师约翰·克利斯朵菲邓纳根据法国式竖笛改革而来。
我的2019年度cd之选
![我的2019年度cd之选](https://img.taocdn.com/s3/m/a193893058f5f61fb6366675.png)
64 MUSIC LOVER我的2019年度CD之选文字_李严欢My CDs of 2019每逢岁末年初,对于乐迷朋友而言,回顾过去一年的种种赏乐经历——又听了哪些难忘的音乐会,CD架上又多了哪几张心仪的专辑——自有一番乐趣。
于我而言,音像制品是记载大师佳作和精彩演释的重要媒介,我对其关注度从不曾减少。
虽说近年来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线上试听、付费下载正日益取代实体专辑,成为大众的主流选择,但我却仍乐此不疲地为自己的CD柜添上一张又一张或最新录制、或经典再版的专辑。
不过线上试听倒也使我在入手实体专辑时变得更为理性,少花了不少冤枉钱。
我从自己2019年收入囊中的众多录音中选出了最为中意的十张,与大家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大多专辑都已能在线欣赏。
2019年,指挥大师海汀克迎来了他的九十岁大寿。
为向这位不久前刚告别舞台的大师致敬,Decca公司再版了海汀克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的布鲁克纳和马勒的交响曲全集,这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为人所珍视的部分。
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中,海汀克始终以沉稳的步调和内敛的风格引导着乐团,揭示出作曲家笔下繁复的结构与乐思,其诠释不见丝毫矫饰或哗众取宠的痕迹,尽显作品本身的恢宏壮丽之美。
演奏:指挥:出品:编号: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伯纳德·海汀克Decca483 4660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尽管舒曼的交响曲在结构、配器等方面存在些许不足,但这并不影响蒂勒曼和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对它们的喜爱,而且始终将之列为各自核心的保留曲目。
2018年他们带着这套作品到访亚洲,这套唱片收录的便是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的演出实况。
在此,蒂勒曼很好地把握了四部交响曲中形色各异的情绪变化,乐团在他的指挥下也将质朴、自然的表达与醇厚、温暖的音色完美结合,所表现出的深刻音乐性耐人寻味。
演奏:指挥:出品:编号: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克里斯蒂安·蒂勒曼Sony19075943412《舒曼交响曲全集》流影留声CD review652020. 02一直以来小提琴家王之炅都将演奏和推广中国作品视为己任。
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https://img.taocdn.com/s3/m/f3e7b8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0.png)
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深受乐迷喜爱的作品,它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华和对小提琴的深刻理解。
这部协奏曲的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极强,是小提琴家们常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部协奏曲,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演奏技巧以及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音乐元素分析1. 主题呈现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以激昂的开端引发了乐曲的高潮,接着是华美而细腻的小提琴独奏,作曲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要素展现了他的音乐创作天赋。
2. 曲式结构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
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通过音乐的变化和对比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
3. 和声与旋律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和声处理十分丰富多变,旋律线条优美而丰富,表现了作曲家精湛的作曲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 节奏与韵律协奏曲中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和韵律处理,创造了动感而富有张力的音乐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演奏技巧分析1. 左手技巧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对于左手技巧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小提琴手具备精湛的音准和手指的灵活性,尤其是在高难度的音阶和琶音部分。
2. 右手技巧协奏曲中的弓法处理非常复杂,需要小提琴手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弓法,如颤音、变速弓以及不同的弓压力等,以表现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3. 演奏表现演奏者在演绎这部协奏曲时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要能够完美地诠释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音乐内涵,让听众深受感染,从而产生共鸣。
三、历史背景分析1. 维尼亚夫斯基的生平作曲家亚历山大•格拉夫•维尼亚夫斯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杰出的创作家之一,他的音乐代表作《献给维亚托娃的12首小提琴奏鸣曲》和《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都被誉为小提琴音乐的瑰宝。
[韦伯,单簧管,协奏曲]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解析
![[韦伯,单簧管,协奏曲]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4098c4cc7931b764ce150b.png)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解析摘要:韦伯是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其于1786年出生于德国,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拥有众多不朽的作品。
韦伯擅长创作以单簧管为主奏乐器的曲子,在其谱写的单簧管协奏曲中以《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最为出名。
本文主要解析韦伯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希望可以给相关音乐工作者的单簧管演奏工作以启迪。
关键词:韦伯;单簧管协奏曲;解析在光彩夺目的欧洲音乐史上,韦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创造了大量优秀、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其中的单簧管协奏曲更是璀璨夺目,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
韦伯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受到了后世演奏家的广泛关注,是单簧管演奏活动中演奏次数领先的曲目。
1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韦伯作为十九世纪德国最负盛名的作曲家,其经常受邀为个人或者政府谱曲。
韦伯的作曲才能深受巴伐利亚国王的赏识,因此巴伐利亚国王邀请韦伯为当时巴伐利亚最著名的宫廷音乐家贝尔曼量身定做一首单簧管曲目。
韦伯不负重托,于1831年完成了《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其因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注定将被载入音乐史册,成为后世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
2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相关结构2.1 协奏曲第一章《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章的整体结构以及表现形式与其他单簧管协奏曲有着明显的差异,韦伯摒弃了传统的单簧管协奏曲的谱写方法,而是采用了风格与众不同、自由奔放的奏鸣曲形式来开展《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创作工作,这充分地体现了韦伯的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段以及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1]。
2.2 协奏曲第二章韦伯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中的第二章的节拍较慢且结构设计也较有特点,由再现句以及展开型中句组成的再现段在具有复乐段结构的呈现段后。
如果从材料的视角来看第二乐章,其应当分为单二段体,然而若从规模上分析则可以将其视作拥有三段体结构的部分。
浅析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浅析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256d1af502020740bf1e9b46.png)
作者: 仲亮[1]
作者机构: [1]淮南市花鼓灯和推剧传承保护发展中心,安徽淮南2320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108-10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3期
主题词: 单簧管;协奏曲;韦伯;演奏诠释
摘要:韦伯是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风格强烈奔放、生动活泼,与古典音乐的端庄、典雅、严谨细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作品具有对主观个人情感的崇尚、自由的想象,以及对传统音乐的继承,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博采众长。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Clarinet Concerto No.1 in F minor,Op.73,J.114》)为韦伯在1811年所创作,堪称协奏曲中的精品,也是韦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从《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方面入手,进一步从时代背景等多个方面对其作品进行阐述。
让音乐爱好者以及演奏者更为深刻地了解韦伯的协奏曲特征,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让我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演奏技法能将作品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对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封建势力的复辟对浪漫主义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作曲家韦伯就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浪漫主义是继古典主义之后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又一次文艺思潮,这个时期的作曲家更加注重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主观愿望的实现,对生活的热爱、自由的向往不再遵循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表现形式,而韦伯却依然遵循着古典主义的原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在他的单簧管作品中充分体现了韦伯的这一创作特点。
其中《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就是韦伯单簧管作品中的经典,也是韦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单簧管产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又称黑管和克拉管,在台湾又称竖笛,在管弦乐队中有“演说家”和“戏剧女高音”之称。
单簧管的音区较为广阔,高音嘹亮,低音浑厚,属于木管乐器,应用也比较广泛。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犹豫、怀疑,第二乐章继续思考,第三乐章走向理想之路。
通过《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曲式旋律和演奏,对韦伯的音乐创作特征、演奏风格的发展与传承做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韦伯生平及其创作特征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年),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1786年11月18日出生于德国奥伊廷,1826年6月5日在伦敦逝世。
韦伯出身于一个有着浓厚音乐氛围的家庭,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接触到了众多的民间音乐,这为他后来创作民族主义题材的歌剧奠定了一定基础。
韦伯在十岁学钢琴,而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
具有代表
性的歌剧是《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在韦伯年幼的时候师从J·海顿之弟学习音乐创作。
1803年在维也纳师从G·J·福格勒学习作曲,1804年任布雷斯劳的歌剧团指挥,随后因为他的音乐变革思想不被理解,不得不选择离开。
1807年担任德国斯图加特符腾堡的公爵秘书,1810年他重新投入音乐活动,布拉格艺术团在1813年选其为歌剧团总监,四年后年又被德国设立的国家歌剧院选中同样担任歌剧院总监。
歌剧《魔弹射手》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这部歌剧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1821年这部歌剧在首都柏林首演,其创作风格标志着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之后又陆续创作了《欧丽安特》《奥伯龙》等歌剧。
韦伯在英國首演《奥伯龙》时因肺结核加上过于疲惫,1826年6月在英国逝世,享年39岁。
除歌剧外,他在合唱、交响曲、协奏曲等的创作方面影响都较大。
对于单簧管音乐来讲,韦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写的单簧管乐曲都是单簧管音乐的精品。
他创作了单簧管协奏曲两部、单簧管小协奏曲、大二重奏曲和变奏曲各一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创作于1811年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
韦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时期的欧洲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等相互对立,社会产生了与启蒙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
其中对浪漫主义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
19世纪20年代前后正是德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年代,韦伯就曾为爱国诗人T·克尔纳的诗集《琴与剑》中的诗篇谱曲。
像韦伯这样的知识分子最初是拥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但是随之发生的却是拿破仑称帝和王朝复辟,让人们对革命的狂热激情与失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韦伯此时期的作品就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波动。
浪漫主义是继古典主义之后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又一次文艺思潮,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不再遵循传统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而在意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主观愿望的实现,对生活的热爱、自由的向往。
音乐题
材上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如交响诗、幻想曲等,从韦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浪漫主义音乐的身影。
韦伯大部分的单簧管作品依然遵循着古典主义的原则,但也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
韦伯的协奏曲都是奏鸣曲式的构成,但是他并没有被奏鸣曲式的结构限制住。
他的单簧管作品十分注重旋律的抒情性与线条性,对比原则十分突出,经常运用音色、音区、速度、力度最弱、最强的变换,节奏变化生动活泼,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韦伯的单簧管作品充满了民族音乐的味道,将谐谑曲、小步舞曲等富有民族音乐特征的结构融入其中,深刻体现了韦伯的民族文化意识。
二、创作背景及分析
在欧洲音乐史上,韦伯的创作才华比较出众,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流传百世的音乐作品,其中单簧管协奏曲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九世纪的德国有着许多著名的作曲家,而韦伯作为浪漫主义时代的开拓者,就足以证明他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力,这首协奏曲是韦伯为好朋友贝尔曼所创作的,同是德国人的贝尔曼也是一位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韦伯创作了许多以单簧管为主奏乐器的乐曲,这些乐曲的创作和完成都离不开好友贝尔曼对其的指导和影响。
韦伯写的单簧管乐曲都是单簧管音乐中的精品。
他一生创作了七部单簧管作品,其中作品《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于1811年创作成功,1811年7月首演,此曲也是闻名于世的协奏曲,由好友德国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主奏。
韦伯作为十九世纪德国最负盛名的作曲家,经常受邀为个人或者政府谱曲。
1811年由于当时的执政者巴伐利亚国王在一次宫廷音乐会中听到由贝尔曼演奏、韦伯创作的《单簧管小协奏曲》而备受感动,韦伯的作曲才能受到巴伐利亚国王的赏识,并邀请韦伯为宫廷音乐家贝尔曼量身定做一首单簧管曲目,韦伯不负重托,于1811年完成了《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
在他创作的所有单簧管协奏曲中,《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最为著名,影响意义也是最为广泛的。
韦伯的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受到了后世演奏家的广泛关注,是單簧管演奏活动中演奏次数较多的曲目。
这部作品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也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后来的音乐家的创作给予了启迪。
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表达了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探索追求理想社会时产生的激情和怀疑。
在第一乐章中犹豫、怀疑,在第二乐章中继续思考,在第三乐章中认识到革命是必然的,是到达理想的必由之路,这些犹豫和怀疑终于得到了解决。
大型套曲都是这样的,如像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人与命运的战斗是失败的,但经过第二乐章的思索、第三乐章的积累知识和积蓄力量,最终在第四乐章中取得了胜利。
三、旋律主题的运用
第一乐章《引子与行板》,是整部协奏曲中最重要的章节。
引子部分,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音乐动机做了预示性的展示。
主部主题在调性上运用开放性写法,给音乐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连接部之后出现的副部主题,温暖而美好,在速度和音乐形象上同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这段作为爱情主题,用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期盼。
展开部对主部主题进行展开,音乐形象从容而自信。
第二乐章《慢板》,音乐形象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语言单纯而柔弱,调性相对比较稳定,旨在营造一种孤独、不安、徘徊和彷徨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整个音乐的调性变化处于越来越不稳定的阶段。
再现段,将音乐推向高潮,结尾处呈现乐段的主题在固定低音的背景中,轻轻地、反复地缩减出现,寓意带着疑问结束本乐章。
第三乐章《小快板》,是曲调轻快悦耳的小快板结构,具有非常显著的回旋曲特点,在本乐章中,回旋曲调如同舞曲般持续地再现以及重复,让人们对第三乐章突出的音乐节奏感更加流连忘返。
四、作品的情感表达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作
品。
浪漫主义作品与古典主义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浪漫主义音乐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刻板、严谨地去对应节拍,可以根据演奏者个人的感受和喜好来自由演奏时值,让音乐更加自由化、个性化。
但也并不是可以完全随意改动,要保证音乐能够在不影响节奏的情况下正常演奏。
在演奏作品时我们应当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体会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创作目的以及传达给听众的讯息。
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掌握音乐的脉络、注重音乐的情感细节,将乐曲中所表达的开朗、快乐、积极向上的感受进行灵活掌控,用心去演奏每一个音符,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在演奏时我们的手指将变得“轻车熟路”,情感上也变得“游刃有余”,而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偌大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每个演奏者对于乐曲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应当尽可能贴近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自身体会,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让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
五、结论
《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被很多单簧管大师用于音乐会上演奏,也是专业型高等院校单簧管专业的必学曲目。
从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展开到曲子的艺术特色,浅析了它的音乐风格以及作品情感的表达,并且在演奏技巧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任何高超的演奏技巧都需要服从于音乐作品的内涵,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具备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外,还要注重对音乐整体性内容的理解。
对于韦伯的作品,我们有必要拿出来更深层次地研究和学习,现在我们只是了解了演奏方面要注意的问题,之后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学习来体会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韦伯留下的音乐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