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docx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一、名词解释(4*5)1、隋唐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灭亡后,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

科举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仁,即仁人。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

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中国古代史第一册复习要点(鲁教版)

中国古代史第一册复习要点(鲁教版)
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除儒家之外的 诸子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 诸子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经济上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同意铸五铢钱. 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③经济上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同意铸五铢钱.④军事 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施大规模的反击, 上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施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 119 年,汉武 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 开始西迁. 开始西迁. 46,两汉的经济:①汉武帝 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 亲临治河工地 工地,从此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 汉武帝 亲临 工地 生过大水灾.②东汉 东汉明帝令水力专家王景治理黄 王景治理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在以后八百多 东汉 王景治理黄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③汉代 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 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④东汉 杜 东汉的杜 汉代 提花机 东汉 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诗发明了水排 水排 鼓风冶铁 47,秦汉之际 莫顿单 秦汉之际,莫顿单 统一了蒙古草原.汉元帝 王昭君嫁给了呼韩耶单于 呼韩耶单于.昭君出 秦汉之际 莫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汉元帝 王昭君 统一了蒙古草原 汉元帝把王昭君 呼韩耶单于 塞使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8,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 西域. 西域 49,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 138 年,目的是联合大 公元前 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 119 年,目的是加强西汉与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 公元前 的交往,影响是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50,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公元前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51, 人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 从长安 丝和丝织品, 长安 长安通过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运往西亚 再转运到欧洲,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西亚, 丝和丝织品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 之路. 51,最早的纸的发现地点是在甘肃天水,时间是西汉早期 西汉早期,原料是麻,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 天 西汉早期 麻 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 的最早的纸. 的最早的纸 52, 蔡侯纸 "蔡侯纸 蔡侯纸"的发明时间是东汉 东汉,发明人是蔡伦,原料是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 树皮, 东汉 蔡 树皮 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优点 是改进了造纸术,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造纸术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造纸 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53, 九章算术 的成书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成书 成书时间是东汉时期, 是一部数学名著, 总结了从春秋战国到东汉 春秋战国到东汉以来的数 东 春秋战国到东汉 学成就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54,地动仪 地动仪的发明人是张衡 张衡,发明时间是东汉 东汉前期,功能是能测定地震方向,地位是世界公认 地动仪 张衡 东汉 的最早 最早的地震仪器. 最早 55,东汉 东汉最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 张仲景 医学家是华佗 张仲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 麻沸散" 东汉 医学家 华佗和张仲景 麻沸散 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制了"五禽戏 .张仲景 五禽戏" 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阐述了中医的理论 伤寒杂病论》 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 医圣" 医圣 56,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末 古印度,西汉末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 佛教 古印度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道教 道教 教,东汉 东汉时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张陵, . 东汉 张陵 57,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 史学家,是西汉汉武帝 西汉汉武帝时代的人,著作是《史记 . 史记》 司马迁 史学家 西汉汉武帝 史记 《史记》是一部纪 纪 传体通史,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传体通 黄 汉武帝 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58,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反映了秦汉时期的雕塑 雕塑 兵马俑 59,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时间是 20 年,交战双方是袁绍 曹操 200 ,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结果是曹操胜 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战争特点是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曹操胜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综合复习.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综合复习.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综合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一、课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修改革、人物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6.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7.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9.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重点讲解:1.框架结构11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1)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

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机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

中国古代史大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大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大一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古代史大一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复习概要先秦——秦汉一、名词解释1、半坡类型属于母系氏族时期前期仰绍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

因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因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以渭河流域为中心,东起太行山西侧及郑州附近,西至陇东,南到武当山北侧,北达河套平原及熊耳山一带。

2、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相当于新石器代晚期的的一类文化遗存。

因为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

后来研究表明,所谓龙山文化,其文化系统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是为只是一个考古学文化。

现已分别命名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3、大同之世语出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他们把夏朝建立以前称为“大同之世”,把夏朝建立以后称为“小康之世”,它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后者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大同之世,引用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是古代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提出了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展望。

把握了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本质。

但是小康之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真正的大同之世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代才会出现。

4、少康中兴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中兴的时代。

少康是夏代第六个王,其祖父太康尸位逸乐,被东方有穷氏所取代,史称“太康失国”。

少康凭藉方30里的之地500之人同寒促斗争,最终消灭了寒促,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5、盘庚迁殷商朝自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上王位纷争,前后精力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代之乱”。

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根继位以后政局混乱,姐姐麽安顿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

但贵族品名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东河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

迁殷后,”行汤之政“,证据才稳定下来,这回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发展,从此知道商亡再未迁都。

6、周公东征周武王在克殷两年后死去,天下闻而叛周,周公为了应付危机,一方面立武王子诵为成王,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摄政,这引起了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本)大一上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本)大一上

2015级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说明:一本二本,原则上说都要达到本科的教学要求,一本的同学或二本成绩好的或有志于更深学习的,除掌握红字(黑白打印出来后色彩稍浅的)外还要掌握黑字部分。

蓝字属更高的要求。

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一、教学目的:(一)、了解下列名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二)掌握下列概念氏族、家长制家庭公社(三)、掌握下列问题1、北京人研究的科学意义是什么2、论证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出现的条件3、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4、我国原始社会是什么样解体的5、人类社会的几种婚姻形态的演变6、我国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及地域分布。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华夏文明的起源难点:传说古史二篇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教学目的:(一)要掌握的名词禹盘庚人祭和人殉甲骨文早期国家(二)要掌握的问题1、为什么夏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确立时期2、概述商朝的阶级关系3、商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4、为什么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1与4;夏商周断代难点:占卜与甲骨文第三章西周一、教学目的:(一)、掌握下列名词周公姜尚国人暴动宣王中兴(二)、掌握下列问题1、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2、西周的宗法制度3、如何理解西周的井田制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1与2;难点:井田制第四章春秋一、教学目的:(一)掌握下列名词齐桓公管仲三家分晋城濮之战初税亩“无为”老子工商食官(二)掌握下列问题1、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为号召?2、弭兵运动发生的背景及详情如何?3、简评孔子、老子4、对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主要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1与3;难点:问题4。

第五章战国一、教学目的:(一)、掌握下列名词李悝变法管仲合纵与连横长平之役都江堰围魏救赵楚辞(二)、掌握下列问题1、试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及性质,并论其与其它各国变法比较的彻底性2、试论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如何,有哪些主要学派,主要观点有哪些重点与难点:重点:整个一章皆为重点,即问题1、2、4难点:问题3。

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

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

大一上期复习资料:1.吕不韦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拥立秦异为秦王,召集宾客撰写《吕氏春秋》,在秦国政治、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a.拥立秦异,为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为其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

b.吕不韦当政时期是秦国逐渐统一全国的重要时期。

吕不韦因拥立秦异开始进入政治阶层,至秦始皇九年,秦国的国政实际上仍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这一时期,秦国对外取得重要成就,公元前249年,吕不韦亲自率兵消灭东周君,将其并入秦国,多次东进,夺取韩、赵、魏等众多城池,公元前241年,击败韩、赵、魏、燕、楚的五国联军,东方诸国再也没有与秦抗衡的实力,为秦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召集宾客撰写了《吕氏春秋》,这是对诸子学说的初步总结。

此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经济、政治趋向统一,文化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为大一统的到来进行了理论上的准备。

2.“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出自《楚辞.天问》,反映了母系社会。

3.太康失国: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借太康外出狩猎之时,掌握夏的政权,而寒浞又取代后羿。

太康的弟弟仲康的儿子相的儿子少康在姻亲部族有虞氏与老臣靡的帮助下复国。

太康失国让夏的统治中断约40余年,说明国家建立初期就已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4.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之,政权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不曾间断,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

5.周初“封邦建国”大体情况:“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对象:a.周室子弟和宗亲(主体)。

周公→鲁,召公→燕。

b.古代圣王后裔,是周借以表现承袭圣人之治的体现。

神农后代→焦,黄帝后代→祝,尧的后代→蓟,舜的后代→陈,禹的后代→祀,c.兴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谋士,姜尚→齐。

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a.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国对天子有隶属关系,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b.各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领土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册)一、在“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相应的空格位置分别填入正确答案。

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考古学者在云南发现的_______人距今约___________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使用_______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他们学会________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______人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种植____。

____人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种植_____。

农作物种植、_______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________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传说中黄河流域的______和_____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族,后人尊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

三、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是______社会,它开创的____________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约公元前1600年,____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________为特征的文明成就。

商朝出土的________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朝开始。

3、_______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__,史称西周。

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确立了______———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4、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西周衰落。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后来,周平王迁都_______,东周开始。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 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 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 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 年代、30 年代、四五十年代、60 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一、秦朝1、政治制度(1)主要内容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国家政务,监察和军事),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

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

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影响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2、焚书坑儒(1)主要内容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此即为“焚书”。

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发表了不满的言论,始皇得知大怒,下令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并全部坑杀于咸阳,此即为“坑儒”。

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2)影响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措施,但同时,这种焚书坑儒的手段也是愚蠢和残暴的,并且毁坏了很多文献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3、军功爵制秦朝一种以军功论赏的制度4、秦末农民起义(1)背景一般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山东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又征发民众到边疆地区和首都咸阳进行各种大型基建工作,并以死刑惩罚误期者。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册)一、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大约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

他们栽种水稻,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烧制黑色陶器。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距今有5000多年,黄河中流的半坡遗址种植粟和蔬菜,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的国家;他们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的农业生产工具是石斧、石锄、石铲、石刀等;三、传说4000多年以前,炎帝和黄帝是黄河中下流地区杰出的部落首领。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部落联盟,九黎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传说:传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

他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

尧死后,舜就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

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五、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六、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战国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中国历史第一册复习提要

中国历史第一册复习提要

中国历史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人类的起源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的生活)1 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的历史。

2 人类是从一种-----进化而来的,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才进化为今天的人类。

3 从距今大约-----起,到-----左右,原始先民已经在我国境内许多地方生息繁衍。

在我国,北起----,南至----,西到-----,东到----,都有原始人类遗迹的发现,说明--------------。

4 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

5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6 -----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7 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地点、生活环境。

北京人过着----和----的生活。

北京人学会了使用----,还懂得使用----。

8 ----的出现,使古人类的体质和智力得到发展,使他们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最终和动物界分离。

9 旧石器时代10 看地图,了解我国其他古人类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北方的农耕文化南方的农耕文化)一北方的农耕文化1 约距今----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肥沃的黄土,适宜---、----等旱地作物的生长。

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和----,开始步入-----。

------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或----的生活。

2 -------发现的原始聚落遗址,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很有代表性。

3 石磨盘和石棒的使用,说明------。

4 1954年,考古学家在西安东郊半坡村发现了一个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先民的聚落遗址,遗址中发现了粟和白菜种子,说明-----。

从出土的化石和器物推断,他们还饲养------等家畜,用----和-----捕鱼,用纺轮制作----。

半坡人制造的----,形状各异,表面用赭色、黑色等颜料绘成动植物或几何形的图案。

大学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

大学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原始社会1、名词解释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2、简要回答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第二章夏、商、周时期1、名词解释人殉人牲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工商食官国人暴动殷墟2、简要回答(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3、论述题(1)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2)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3)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4)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1、名词解释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战国七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江堰郑国渠《诗经》《吕氏春秋》2、简要回答(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强盛与灭亡1、名词解释:万里长城驰道直道焚书坑儒2、论述题:(1)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2)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王朝是怎样巩固统一成果的?(4)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3、思考题:如何评价秦始皇?第五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名词解释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崇儒更化五铢钱张骞丝绸之路金缕玉衣素纱褝衣七国之乱昭君出塞2、简要回答(1)说说楚汉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4)简述汉代的丝绸之路。

(6)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结果如何?3、论述题(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2)论西汉时期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第六章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名词解释光武中兴班超党锢之祸五斗米道蔡伦张衡《汉书》2、论述题:(1)、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哪些特点?(2)、简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3)、黄巾起义有何特点?3、思考题: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是什么?第七章魏、蜀、吴“三国鼎立”1、名词解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九品中正制2、简要回答(1)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而不能统一全国?(2)简述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新石器时代的华北平原文化-西周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汉朝的统治与社会制度-汉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二、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1.思想与文化的兴盛-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墨家与法家思想的出现与特点2.道教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道教的创始与主要思想-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与地位三、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构成-中国古代封建政治与国家机构-封建社会的贵族与农民阶层2.秦汉封建制度与社会状况-秦朝的封建政治与土地制度-汉朝的封建政治与经济发展-秦汉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与变动四、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交往1.古代中国的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周边国家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衰落与意义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东周时期的政治变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治理2.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孔子及其思想-秦始皇及其统一中国-大秦王朝的兴亡-汉武帝及其开放六、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的关联1.古代伟大思想家的现代价值-孔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2.古代政治人物的现代意义-秦始皇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汉武帝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古代史》课后练习第一编先秦部分一,名词解释1,巫山人直立人,于1984年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是目前所知我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巫山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制品,其中多数石器都带有早期制造石器的特点---人工打击的痕迹,生存年代距今约为204—201万年。

2,蓝田人直立人,于1963年和1964年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村,公王岭蓝田人距今为98万年—67万年,陈家窝蓝田人距今65—53万年,对原料的利用率较低,表明其制作技术仍有相当的原始性。

3,元谋人直立人,元谋人于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包括削器,尖状器和石片还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大量的炭屑和烧骨,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4,北京人直立人,北京人化石首先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北京人在体质特征上存在头骨原始而四肢进步的现象,推知男性平均身高1.62米,女性1.52米。

5,金牛山人金牛山人于1974---1975年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市金牛山,其体质特征较北京人进步,被认为是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度的类型,其生存年代距今约28万年。

6,许家窑人许家窑人于1974—1977年间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属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阶段,其生存年代距今约10万年以上。

7,马坝人早期智人,于1985年发现于广东曲江马坝乡,马坝人的头骨与北京人相比已有很大进步,其形态明显区别于直立人而进步为早期智人。

8,丁村人早期智人,丁村人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其体质特征与现代黄种人已经很接近。

9,山顶洞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1933—1934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脑容量为1300-1500毫升,已在现代人脑容量的变异之内,总体特征代表了原始蒙古人种,其生存年代距今18000年。

10、柳江人晚期智人,柳江人于1985年发现于广西柳江县,柳江人的体质特征比较矮小,与现代华南和东南亚人比较接近,其总体特征应属于蒙古人种中的一种较早类型。

中国古代史上册复习

中国古代史上册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8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3、东汉末年的人或事:曹操、周瑜、袁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三国建立顺序: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灭亡顺序:蜀魏吴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方势力均衡的结果. 6、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生产的表现:魏国兴修水利,北方的生产 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蜀国发展丝织 业,蜀锦闻名天下。吴国发展造船业,船队曾到达夷洲(台湾) 7、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实现了局部统一,各国重视 发展,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①都使用磨制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种植粟(世 半地穴 有了早 石器,进入新石 界最早) 式房屋 期文字 器时代. 的雏形 ②都会制造陶 器. ③都会建造房 无 河姆渡居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干栏式 屋,过定居生活, 民 (世界最早) 房屋 有原始的农业. 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 2.大汶口口居民:有了贫富分化现象.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域位置: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今新疆和 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意义: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 交往,设置西域都护,开辟了丝绸之路 3.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 属中央 4.丝绸之路(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长安— —河西走廊——西域——战蚩尤:涿鹿大战 2.黄帝(轩辕)炎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因是他 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3.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原始社会 晚期尧舜禹时推行. 4.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原 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着我国早 期国家的产生.

大一历史纲要上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纲要上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纲要上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期: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时期:夏、商是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是秦末冯唐两汉的时期,汉代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景之治、王莽新朝和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指三国魏、蜀、吴之间的对峙局势,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赤壁之战和三国归晋。

5.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的主要内容包括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落。

6.宋、元、明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王朝的建立、明朝的经济发展和明朝的衰落。

7.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清朝的衰落。

第二部分:现代史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的终结和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开始。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运动之一,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文化的革新。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运动之一,主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它的成立和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争之一,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部分:世界史1.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2.欧洲中世纪:罗马帝国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形成、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爆发等。

3.近代欧洲: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1.docx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1.docx

中国历史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课f第三课1、远古人类j元谋人:云南元谋县一距今约170万年一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i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f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2、农耕生活:厂河姆渡人:发现地:浙江余姚河姆渡所在流域:长江下游彳农作物:水稻房屋一干栏式陶器〜黑色「半坡人:陕西半坡村所在流域:黄河流域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房屋一半地穴式陶器一彩色3、传说人物丁华夏族的祖先:炎帝、黄帝一人文始祖°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第四课〜第九课1、夏①时间:公元前2070年②都城:阳城③建立者:禹④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启2、商朝:灭亡一周武王伐纣3、西周:建立:周武王都城:镐京一实行分封制4、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5、战国七雄:燕、赵、魏、韩、楚、齐、秦6、商鞅变年目的一富国强兵时间:公元前365年「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内容:彳奖励耕战I推行县制I主要影响:a、废除了旧制度b、促进了农业生产c提高了军队战斗力d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7、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8、青铜工艺:j司母戊鼎一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丫四羊方尊一湖南宁乡一青铜器屮的精品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化一、科学技术:「都江堰:战国修一李冰父子彳鲁班:建筑工匠的祖师I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二、文学:j《诗经》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i屈原:创“楚辞”著“离骚”第十一课、百家争鸣一、孔子一春秋时期鲁国人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r 1、政治主张: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2、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丫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I J②、因材施教I [③、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一知Z为知Z,不知为不知I④、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I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①整理《诗经》②编订《春秋》③根据孔子的言行写的《论语》一书二、百家争鸣学派人物观点儒家孟子民贵君轻,实行仁政荀子人定胜天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倡节俭反浪费道家庄子不能战胜自然、乐于天命兵家孙膑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君主集权、法治第十三课一第十四课1、秦朝,A、秦的统一:a、时间:公元前221年b、人物:嬴政( c、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反期分裂割据的局面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B、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在中央:设三公一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J l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边防上:修万里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沈)C、疆域:东一东海西一陇西南一南海北一长城一代‘D、灭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①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地点:安徽渔阳大泽乡③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E、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第十五课〜第十六课1、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刘邦一长安2、汉武帝大一统「①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I②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兴儒学教育I③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④开拓边疆: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一中亚、南亚、西亚一欧洲的大秦彳②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I③苦与乐丁苦一①环境恶劣②路途遥远③语言不通i乐一①可以赚钱②领略异国风土人情③增长见识第十八课f第十九课一、造纸术:发明一西汉改进f东汉f蔡伦f植物纤维纸二、《九章算术》:东汉->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三、地动仪:①、时间132年②、人物:张衡③、意义: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四、东汉名医:C张仲景一著有《伤寒杂病论》一医圣L华佗:①创“麻沸散”②编“五禽戏”(虎、鹿、熊、猿、鸟)五、宗教:佛教传入f西汉道教兴起f东汉时期六、《史记》:岸作者司f司马迁彳②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的历史X3)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七、秦兵马俑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第二十课第二十二课1、官渡之战:200年一曹操对袁绍一曹操以少胜多一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赤壁之战:前208年一曹操对孙刘联军一曹操大败一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220年一曹丕〜洛阳彳錨:221年一刘备一成都I吴:222年一孙权一建业4、江南开发的原因: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南方社会相对稳定5、北魏的建立:386年一拓跋圭一鲜卑族6、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宏r目的: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内容:r①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I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③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7、北朝政权的更替:北魏j东魏一北齐i西魏一北周第二十四课1、祖冲之:南朝数学家一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一比欧洲早1100年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一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3、《水经注》:北魏郦道元一地理学专著4、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一代表作《兰亭序》一书圣5、顾恺之:东晋画家一《女史箴图》、《洛神赋图》6、石窟艺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核、核桃、蚕豆、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以及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佛教、咅乐、舞蹈等纷纷传入中国①、为丝绸Z路的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西汉外交家是谁?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国家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4*5)1、隋唐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屮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灭亡示,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來的人才选拔制度。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

科举制对后代产牛: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屮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冇的五种最基木的品格和德行。

仁,即仁人。

义,与仁并用为道徳的代表。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來,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屮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來,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了继承的世袭特权。

按宗法制原则,区别人宗和小宗,确定人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了孙的亲疏尊卑。

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 六部制基木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屮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诣书台);屮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耍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少贯彻执行。

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6、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Z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安史Z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才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影响:导致了社会混乱、藩镇割据、剥削加重、边疆不稳、北方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西域独立等。

7、均田制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皿的制度。

“计口授时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

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

北魏太和九年颁布施行均田制,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

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另外还规定了赋税。

隋文帝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

隋炀帝免除妇人和奴婢、部llll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川。

故隋Z均田己略为变质。

唐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

唐屮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牛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人融合高潮的出现;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屮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5*8)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小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淸明政治。

市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i争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木,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吋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Z治”。

这是启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來的开元Z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治绩:政治1、亡隋为戒2、君主贤明,从谏如流3、用人唯才,贤臣辅国4、完善吏治,吏治清明5、平定四夷,恩威并施6、完善制度,修订法律经济1、薄赋尚俭2、救灾恤贫文教1、设馆兴学2、撰经修史影响:1、贞观之治奠定了国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2、加强民族融合交流,促进了文化发展繁荣3、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2、门阀制度的兴起与衰弱门阀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形成丁•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消亡于隋唐。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

后世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汉武帝时“独卑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且他们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股社会力量。

其后代承家学而累世为官,到东汉小叶便有了世代官宦的大姓豪族。

形成:一个主婆的就是东汉建立者刘秀,建国后大封功臣,这就造就了笫一批的豪门贵族。

发展: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门阀制度发展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魏的选拔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度,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统治阶级完全被大地主,大豪强所控制。

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

人地主,人豪强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大部分。

有时候皇帝也不得不受控于大地主、大豪强。

他们在国家的经济、政治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批/势/-上/族”的森严的等级制度。

特殊的地位,造成了一人批的奢侈淫逸之徒,这就为门阀制度的没落埋下了种了。

没落: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上族,为提拔寒门Z ±,而釆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促使了门阀制度的没落。

3、汉武帝的经济措施1、建立均输平准制度,重农抑商2、盐铁官营,实行酒榷3、统一货币,铸五铢钱,禁止私铸4、算缗和告緡5、增加赋税6、推行代IH法,改进农具,鼓励农业牛产4、东汉的外戚与宦官专权1、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龄较小,由太后主持朝政。

太后依靠父兄辅政, 久而久Z形成外戚(即皇帝的母党、妻党一族)专权。

皇帝成年,结纳身边宦官争夺人权,又导致宦官专权。

2、表现及危害。

外戚、宦官Z间多次争斗,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谋私利,使东汉政治一片黑暗。

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

以前宦官徒党多做地方官,现在也做朝官了;以前做地方官多是县官,现在做州刺史郡太守了。

内外重要官职多被他们把持,垄断了仕途。

3、党锢Z祸。

宦官专权,“虐遍天下,民不堪命”。

一些正直的官员、士大夫和太学生形成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势力。

宦官和他的徒党无论在宫内,在朝廷或在地方,都遭到猛烈的攻击。

如对宦官垄断仕途,任用贪赃枉法之辈,不学无术之徒。

正直大臣李膺为司隶校尉吋,惩办宦官,使宦官气焰有所收敛;后来他乂杀与宦官关系密切的张成,名望增高,士人与其交游被誉为“登龙门宦官诬告李膺等与太学生结党营私,诽谤朝政,并将他们定为“党人",逮捕后判处终身禁锢,永不录用。

几年后,宦官再次以结党之罪逮捕党人,并扩大禁锢范围,太学生被捕一千多人,李膺等一市多人惨死狱中,史称“党锢Z祸二“党锢Z祸”对士大夫的打击是惨重的,内外官职几乎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整顿吏治2、推行均III制,实行三长制,实行定额租调制3、迁都洛阳4、禁胡服,断北语5、改籍贯,改姓氏,定姓族6、提倡胡汉通婚7、改官制和刑律8、尊孔崇儒,兴复礼乐这次改革使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冇了明显发展,促进了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冇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冇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6、安史之乱及其影响(一)政治方面:1.藩镇割据2.边患严重3.宦官擅政(二)经济方[ftl: 1.物资短缺2.增加税收(三)社会方面1.北方人口锐减2.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三、论述题(2*20)1、简评王莽王莽是屮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社会才盾空前激化。

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 王莽死于乱军Z中。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 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乂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一、动欲慕古,不切实际王莽早年生活贫寒,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格,年轻时,拜名儒陈参为师而习“礼经”, 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儒家盲从者。

在改制屮,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人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己。

为了解决H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王莽下诏实行“王[□制”。

王田制的核心是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出现六七百年的汉末,要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实在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在体现屮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已确立二百多年示的时候,王莽全而恢复分封制,用世袭的办法代替选任制,其实是一种历史的例退,无论如何都是行不通的。

王莽代汉后,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过分盘剥,又颁布了五均六管法,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又触犯了富人少穷人的利益,这就使得改制没冇了社会基础,失败成了必然的结局。

王莽这样一味迷古信古,竭尽全力复古者少之乂少,他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历史典籍小找到根据,这就是泥古不化、发思古之幽情,而不是改革家所应有的态度。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王莽正是复古主义的牺牲站。

二、性情躁扰,轻于改作王莽“性躁扰,不能无为”,好逞威风,博求虚名,轻于改作,但又对改制屮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致使许多措施半途而废,或者仅限于法令条文的颁布。

在这方面,币制改革与地名变更尤为突出。

王莽还频繁地更改官名、官制、地名及行政区划。

王莽在位期间经常颁布一些改革措施,但往往只注重形式,对具体执行则不其了了,更多的精力用在讨论修改条令的文辞优美与否、是否符合经典规范上。

不断修改条令实际上是不停地扰动民众,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三、刚愎自用,所用非人王莽代汉前,其声名已十分显林连皇帝、太后都对他恩宠有加,百姓、士大夫上书称赞王莽的更是络绎不绝。

这样的声望使王莽在改制屮过于自信,过于迷信儒家经典条文,以至于达到固执己见、刚愎H用、拒谏饰非的地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