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渔舟唱晚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渔舟唱晚的音乐背景和意境,培养幼儿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1.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1.3 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一首传统音乐《渔舟唱晚》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2.2 准备一些乐器,如打击乐器、弦乐器等,供幼儿演奏。

2.3 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展示渔舟、夕阳等音乐中的元素。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导幼儿欣赏《渔舟唱晚》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3.2 让幼儿观察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描述音乐中的场景和情感。

3.3 教师示范演奏乐器,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节奏和旋律。

3.4 分组进行乐器演奏,让幼儿合作完成一首简单的渔舟唱晚曲目。

第四章:活动拓展4.1 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渔舟唱晚曲目,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4.2 组织一个小型的音乐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创造力。

4.3 引导幼儿讨论音乐的意义和作用,让幼儿理解音乐对人们的重要性。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 评估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5.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喜欢程度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准备一首传统音乐《渔舟唱晚》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6.2 准备一些乐器,如打击乐器、弦乐器等,供幼儿演奏。

6.3 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展示渔舟、夕阳等音乐中的元素。

6.4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以便幼儿进行音乐活动。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引导幼儿欣赏《渔舟唱晚》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7.2 让幼儿观察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描述音乐中的场景和情感。

7.3 教师示范演奏乐器,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节奏和旋律。

7.4 分组进行乐器演奏,让幼儿合作完成一首简单的渔舟唱晚曲目。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渔舟唱晚》这首古典名曲。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

分析《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欣赏《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

1.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激发学生对名曲的兴趣。

第二步:分析《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三步:欣赏《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资源《渔舟唱晚》乐谱和录音资料。

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音乐欣赏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评价学生对《渔舟唱晚》的背景和创作的了解程度。

学生对《渔舟唱晚》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渔舟唱晚》的演奏版本和演绎风格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和反思。

五、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渔舟唱晚》的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渔舟唱晚》的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古典名曲,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渔舟唱晚》的乐谱和录音资料,确保其质量和可获取性。

检查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教学过程中能顺利展示和播放音乐。

准备音乐欣赏笔记本和笔,以便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2 精神准备自己要先熟悉《渔舟唱晚》的背景、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以便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教学难点7.1 音乐理论知识《渔舟唱晚》的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大班音乐活动渔舟唱晚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渔舟唱晚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渔舟唱晚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通过渔舟唱晚曲目了解渔民生活和文化背景。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乐器,并能够感受音乐节奏与分解节拍。

•能够唱出渔舟唱晚这首歌曲,从而培养大班幼儿的音乐欣赏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善于观察,发现乐器的不同之处,借以培养幼儿的细致认真的品质。

情感目标•通过传统音乐曲目的学习,培养孩子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通过唱歌和合作,增加幼儿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 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渔舟唱晚原版歌曲,各类简单乐器。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渔舟唱晚的背景•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向幼儿们展示音乐家演奏时使用的乐器。

•引导幼儿们一起回忆不同节日,歌曲和节日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认识乐器•带领幼儿们学习如何使用每种乐器。

•介绍不同乐器的外观,材质,颜色和音调,通过观察和听觉感受,帮助幼儿们熟悉乐器。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发掘乐器不同的声音特点。

第三步:合作制作乐器•鼓励幼儿们在家制作乐器,比如使用空贴纸卷制作唢呐,或使用瓶子、硬纸板和木棍制作铃铛。

•在班级里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们合作制作他们自己的乐器,慢慢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相协作意识。

第四步:合奏•帮助幼儿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在合奏中贡献自己的声音。

•在合奏过程中,鼓励幼儿们不断学习,发掘音乐不同的美妙之处,并在不断尝试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

第五步:反思•反思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让幼儿们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

•回顾活动中合作沟通的成果,强化幼儿的群体归属感和自信心。

3.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培养幼儿们的音乐欣赏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细致认真的品质。

通过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反思:•活动设计要更加合理:初始活动设计比较单一,需要设计更多丰富的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导入环节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活动开始前,首先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说明及反思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说明及反思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一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欣赏课中,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净胜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这对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是有益的。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具备依附音乐的耳朵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介绍民族乐器----古筝。

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古典音乐,培养学生的中国美、传统美、内涵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四、教具:古筝、多媒体五、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六、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七、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一)1、听全曲问:作品的情绪、情景、风格?2、再听全曲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3、分段欣赏问: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师: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五年级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五年级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五年级音乐渔舟唱晚教案学校音乐渔舟唱晚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渔舟唱晚》,感受古筝独特的音色与魅力,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渔舟唱晚》的欣赏,并配以听辨、争辩、分析、联想等方法,同学能够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育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想象力和创新力气。

【学问与技能】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娴生疏记常见的表情术语,并能够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心情和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心情和意境。

【难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娴生疏记常见的表情术语。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播放电影《笑傲江湖》中的古筝演奏的《沧海一声笑》片段并提问:这首音乐的心情是怎样的?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首音乐全曲给人一种潇洒豪迈、大气磅礴、逍遥拘束的感觉。

闭上眼,乐曲开头的几个动听的音符呈波纹形式漂移开来,这起始的一段音乐就像是一朵平缓升起又慢慢落下的浪花。

这是“古筝“特有的音色,给人一种灵动、清安的感觉。

今日我们一起走近“古筝”这个传统乐器,来学习另外一首古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古筝的不同魅力。

(二)初步感知1.老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并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消失出怎样的画面?同学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夕阳西下的落日美景图。

落日余晖映照在清亮的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渔歌声2.老师呈现古筝的图片,并补充讲解:古筝,是一弦一柱,多弦多柱乐器,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

它的音色漂亮,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宽阔人民的宠爱。

(三)分段欣赏1老师完整播放《渔舟唱晚》音频,并提问: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同学依据已有的学问储备能够回答出:3段。

2.老师引导同学倾听第一段,并哼唱歌曲,ppt呈现常用的表情术语,并提问同学:第一段乐曲的速度和心情有什么特点?请做出连线。

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渔舟唱晚》这首诗词,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唐代诗人张志和及其作品《渔家傲》和《渔舟唱晚》;2.掌握《渔舟唱晚》词牌、填词、曲调等基本知识;3.熟悉唐朝文化,领会山水之美、人文之雅。

(2)能力目标通过唱、背、说、做、听、写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欣赏山水田园之美,领会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教学重点(1)掌握《渔舟唱晚》基本知识,理解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达和合作意识。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5分钟)1.唱儿歌《小兔崽子乖乖》活跃气氛,放松学生身心。

(2)导入环节(5分钟)1.讲解唐代文化《渔家傲》和《渔舟唱晚》。

2.大声朗读《渔舟唱晚》全诗。

(3)学习环节(1)选手演唱(5分钟)1.选手进行独唱或二重唱。

(2)合唱(10分钟)1.全体合唱,配合手势,感受音乐的美妙。

(3)分组练唱(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8人,并由其中一名学生担任组长。

2.分配唱部,由组长带领组员练习。

3.各小组演唱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交流。

(4)自编舞蹈(15分钟)1.按照乐曲编制舞蹈。

2.排练,并演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5)展示活动(1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表演。

(6)总结(5分钟)1.总结本堂课内容。

2.收集学生反馈,汇报效果。

5、教学反思本次音乐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选手演唱、合唱、分组练唱、自编舞蹈、展示活动等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表达,总结了课程内容,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好评。

其中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通过分组训练、自编舞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美的魅力,以及合作、协调的重要性。

《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渔舟唱晚》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学生对古筝这种传统乐器的了解程度不一,这导致在讲解古筝基本知识时,有的学生感到吃力。为此,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演示,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筝的构造和演奏技巧。
其次,在欣赏《渔舟唱晚》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存在差异。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曲目所传达的美好意境,我通过引导、提问和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渔舟唱晚》(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渔舟唱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音乐带来的宁静和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筝音乐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筝的基本构造和《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以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著称。《渔舟唱晚》则是古筝曲目中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渔舟在夕阳下缓缓归航的宁静画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渔舟唱晚》来感受其音乐特点,分析曲目的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理解它如何传达出渔民收获的喜悦和晚霞的宁静。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渔舟唱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渔舟唱晚》(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乐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其旋律美和意境;

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渔舟唱晚》,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2.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并能在听、说、唱、演、感受中学习、理解、欣赏、创造音乐。

3.通过唱歌、打拍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4.利用渔舟唱晚的旋律和节奏,拓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教学内容歌曲《渔舟唱晚》。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 初授渔舟唱晚1.教师介绍《渔舟唱晚》的背景和来历。

2.教师选择录制有渔舟唱晚的视频或人声音乐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体验旋律和节奏感。

3.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拍打鼓点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到整首歌曲的整体感。

4.教师教唱歌曲的第一句,引导学生起哄唱。

当学生掌握后,逐渐教唱整首歌曲。

2. 分组合唱1.以班级为单位,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2.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担任主唱、打拍子和合唱。

3.教师定时轮换每个小组的演唱。

3. 个人表演1.学生自选角色,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台词编写和表演练习。

2.学生需要准备一段与渔舟唱晚相关的表演,可以是舞蹈、朗诵或小品等形式。

3.教师依次指名学生进行表演。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语音准确性、音准、韵律、节奏感等各方面表现。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观赏学生表演时,进行互动评价。

3.教师针对学生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体会通过这次音乐教学,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们的语音和节奏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训练和集体合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信和协作能力的提升中收获了成就感。

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

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

音乐教案渔舟唱晚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渔舟唱晚》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渔舟唱晚》,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合唱和乐器演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渔舟唱晚》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3.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4. 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如古筝、二胡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渔舟唱晚》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介绍:向学生介绍《渔舟唱晚》的背景和意义,如该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渔夫晚上回家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学习歌词和曲调: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并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唱歌。

同时,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4. 学习节奏和音高:通过打拍子、敲击乐器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并尝试模仿演唱。

同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音阶演唱歌曲的主旋律。

5. 乐器演奏:介绍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并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和指法。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学习和演奏。

6. 合唱和合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7. 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演奏和合作等方面。

2. 通过小组演唱和演奏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我评价,了解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认可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茉莉花》等。

2.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3.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来校进行音乐讲座或演出,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渔舟唱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渔舟唱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渔舟唱晚》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渔舟唱晚》,让幼儿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增加交通安全意识。

2.通过唱歌,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记忆能力,培养音乐细胞。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儿歌《渔舟唱晚》淘气、呆萌的可爱幼儿一进班,老师就开始播放《渔舟唱晚》音频,让孩子们先听一遍歌曲。

接着,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这首儿歌,用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全情参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孩子们掌握唱歌的基本技巧。

交通工具认识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让孩子们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在介绍完各种交通工具后,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张包含所有交通工具的图片,要求孩子们说出每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

制作手工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纸艺的基本方法和材料,让孩子们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艘纸舟。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将纸舟制作得丰富多彩。

制作完成后,老师再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纸船做各种游戏,如赛跑等。

教学反思整个课程设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为了能够更好的顺利完成课程,我们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1.课前准备: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事先整理好了教材、漫画和其他辅助材料。

这样可以确保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

2.课堂氛围:我们注重在课堂中营造出活泼而又互动的氛围,使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够感到快乐、轻松。

通过唱歌、玩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中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及时关注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静态的讲解,更是要积极听取孩子们的声音,及时处理他们的反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围绕《渔舟唱晚》这首儿歌展开,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记忆能力,培养音乐细胞。

同时,通过互动和合作,增强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团队精神。

渔舟唱晚大班艺术教案

渔舟唱晚大班艺术教案

渔舟唱晚大班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渔舟唱晚》这首中国传统曲目,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

3.通过学习该曲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

二、教学重点1.学习《渔舟唱晚》这首中国传统曲目的曲调、节奏和演奏技巧。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曲目简介《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著名曲目,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而闻名。

该曲描绘了渔民在晚上返回渔舟时的欢乐情景,歌颂了勤劳勇敢的渔民精神和美好的家园。

2. 曲目分析《渔舟唱晚》以D大调为基调,旋律简单而明快,节奏稳定而富有变化。

该曲的演奏难度较低,适合大班学生学习。

3. 学习步骤(1)引入曲目:教师通过一段渔船归航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渔舟的兴趣,引入《渔舟唱晚》这首曲目。

(2)听音乐:教师播放《渔舟唱晚》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曲目的旋律和节奏。

(3)听歌词:教师逐句播放歌词,并解释其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内容。

(4)唱歌练习:让学生跟着音乐录音一起唱歌,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5)乐器演奏:教师示范以及指导学生使用简单乐器演奏曲目的伴奏部分,如铃鼓、木鱼等。

(6)分组合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不同的乐器,共同完成《渔舟唱晚》的合奏。

(7)合奏练习: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合奏,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8)整体合奏:各小组进行整合,共同完成《渔舟唱晚》的合奏演奏。

4. 拓展练习(1)曲目改编:鼓励学生尝试对《渔舟唱晚》进行改编,增加个人创意和特色。

(2)曲目研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渔舟唱晚》的历史和背景。

(3)演唱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渔舟唱晚》的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表现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唱歌和演奏表现,以及对歌词和曲目的理解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渔舟唱晚-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渔舟唱晚-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渔舟唱晚-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节拍、音高、节奏、音乐基本元素。

2.,展现吟唱技巧,表达强
烈的情感。

3.。

二、教学内容
1.。

2.。

3.、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和表现舞美结合。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渔舟唱晚,并介绍一下民间歌曲文化背景。

师生共同翻阅图片展示了烟波浩渺、渔夫出海以及星空中月亮的美丽画面。

2.
1.《渔舟唱晚》。

教师可提前准备好课件,辅助展示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


学生听歌时,倾听整首歌的乐曲结构和主旋律。

2.。

3.,让学生学会基本鼓掌节奏。

3.、创造音乐和表现舞美结合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描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进行吟唱练习。

带首歌的老师也可为学生演绎一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

3.,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舞蹈与表演来呈现音乐。

四、教学总结
本节课以民间歌曲《渔舟唱晚》为主题,通过学生感性的体验,辅以一点音乐理论知识和简单技巧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身心和感性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获取了很强的体验式知识,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知和兴趣,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音乐课。

《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渔舟唱晚》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渔民生活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展现了水乡的特色。了解这首歌曲对我们感受民族音乐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渔舟唱晚》这首歌曲,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表达水乡风光和渔民生活的情感。
4.通过合唱、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拓展学生对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渔舟唱晚》教案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学唱《渔舟唱晚》,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旋律的优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巧,展现个人与集体的音乐才能。
-音乐术语:如行板、渐强、渐弱等。
(3)文化背景了解:学生了解作曲家及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作曲家: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特点。
-水乡民间音乐:了解江南水乡音乐的风格、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音高的准确把握是一大难点。
-通过教师示范、钢琴伴奏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音高。
-设计练习,如音阶练习、音程跳跃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2)节奏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连音等节奏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运用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并掌握节奏。
-设计节奏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并掌握难点节奏。
(3)音乐表现力:如何通过演唱、演奏表达歌曲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渔舟唱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渔舟唱晚》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乡歌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一:渔舟唱晚音乐教案4、渔舟唱晚备课日期:XX、8、27上课日期:XX、9、49、5备课人:高燕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二、复习歌曲《晚风》1、聆听歌曲《晚风》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5、根据歌曲表演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反思: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二:《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姓名:冯蕊单位:宁河县芦台一中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教具: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二、欣赏《渔舟唱晚》: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渔舟唱晚》教学反思《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三:《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渔舟唱晚》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二)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2.对乐段的分析A.第一乐段谱例1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第一乐段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为变化重复较为自由的节拍、平稳流畅的曲调、相对舒缓的节奏加上古筝委婉高洁的音色和运用慢板奏出的韵致悠扬的旋律造就了第一乐段宁静幽雅、意韵深远的听觉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影点点的“唱晚”景象B.第二乐段谱例2第二乐段共分为三个乐句(见谱例2)采用2/4与3/4交替的节拍主要节拍为2/4拍是乐曲“承”的段落这段旋律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bc)两乐句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下落但两个乐句节奏律动形态有所不同b乐句采用c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的节奏形态、两个乐句在进行中打破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弱起以乐汇为动机不断下行模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C.第三乐段的分析谱例3第三乐段(见谱例3)是乐曲的“转折”段落2/4拍运用了一连串的动机模进旋律采用复式递升递降的发展手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本乐段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揉的催板奏法形象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D.尾声尾声为乐曲的“合”部分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切住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二)学生情况分析表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本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在本班43个孩子中喜欢通俗歌曲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100%;喜欢民族歌曲的有13人喜欢民族器乐曲的只有8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8.6%当前由于受多种媒介的充斥加之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主动接受范围大多局限于结构短小内容通俗、生活气息浓郁且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音乐”对于器乐曲的主动接触十分有限因此本课对器乐曲《渔舟唱晚》的赏析要充分激发学生听觉兴趣调动多种感官进一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体会古曲音乐的雅致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主动接受意愿提升音乐审美能力2.对本首作品表达主题内容的分析:该首作品从标题上理解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江西鄱阳湖一带渔民荡桨归舟的情景对于江南水乡、渔民生活等内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美丽富饶的南国》一单元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于音乐标题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由此也会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与方法:在以往音乐欣赏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聆听习惯且喜欢以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新知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常常能够就某一知识点延伸畅谈和讨论因此本节课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特点及具体学情设计音乐探究话题同时会有意识的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提炼、展开、体验知识技能:。

渔舟唱晚 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 音乐教案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渔舟唱晚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渔舟唱晚》,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唱和合奏的形式,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学会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渔舟唱晚》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3. 歌曲的歌词和乐谱。

4.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渔舟唱晚》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欣赏:1. 播放《渔舟唱晚》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歌曲:1. 分发歌曲的歌词和乐谱给学生,让他们跟着录音或视频一起唱歌。

2. 强调歌曲的发音准确性和情感表达,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音准。

合唱和合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练习不同的声部或乐器。

2. 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或乐器,鼓励他们合作演奏。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合奏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评估与总结:1. 对学生的合唱和合奏表演进行评估,给予肯定和建议。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才华。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音乐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延伸:1. 将《渔舟唱晚》与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教案撰写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匹配。

《渔舟唱晚》教案范文(精选6篇)

《渔舟唱晚》教案范文(精选6篇)

《渔舟唱晚》教案范文(精选6篇)《渔舟唱晚》范文篇1一、教学内容:欣赏《渔舟唱晚》二、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一:渔舟唱晚音乐教案4、渔舟唱晚备课日期:XX、8、27上课日期:XX、9、49、5备课人:高燕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二、复习歌曲《晚风》1、聆听歌曲《晚风》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5、根据歌曲表演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反思: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二:《渔舟唱晚》教案《渔舟唱晚》教案姓名:冯蕊单位:宁河县芦台一中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教具: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二、欣赏《渔舟唱晚》: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渔舟唱晚》教学反思《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三:《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渔舟唱晚》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二)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2.对乐段的分析A.第一乐段谱例1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第一乐段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为变化重复较为自由的节拍、平稳流畅的曲调、相对舒缓的节奏加上古筝委婉高洁的音色和运用慢板奏出的韵致悠扬的旋律造就了第一乐段宁静幽雅、意韵深远的听觉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影点点的“唱晚”景象B.第二乐段谱例2第二乐段共分为三个乐句(见谱例2)采用2/4与3/4交替的节拍主要节拍为2/4拍是乐曲“承”的段落这段旋律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bc)两乐句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下落但两个乐句节奏律动形态有所不同b乐句采用c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的节奏形态、两个乐句在进行中打破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弱起以乐汇为动机不断下行模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C.第三乐段的分析谱例3第三乐段(见谱例3)是乐曲的“转折”段落2/4拍运用了一连串的动机模进旋律采用复式递升递降的发展手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本乐段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揉的催板奏法形象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D.尾声尾声为乐曲的“合”部分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切住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二)学生情况分析表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本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在本班43个孩子中喜欢通俗歌曲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100%;喜欢民族歌曲的有13人喜欢民族器乐曲的只有8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8.6%当前由于受多种媒介的充斥加之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主动接受范围大多局限于结构短小内容通俗、生活气息浓郁且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音乐”对于器乐曲的主动接触十分有限因此本课对器乐曲《渔舟唱晚》的赏析要充分激发学生听觉兴趣调动多种感官进一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体会古曲音乐的雅致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主动接受意愿提升音乐审美能力2.对本首作品表达主题内容的分析:该首作品从标题上理解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江西鄱阳湖一带渔民荡桨归舟的情景对于江南水乡、渔民生活等内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美丽富饶的南国》一单元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于音乐标题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由此也会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与方法:在以往音乐欣赏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聆听习惯且喜欢以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新知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常常能够就某一知识点延伸畅谈和讨论因此本节课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特点及具体学情设计音乐探究话题同时会有意识的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提炼、展开、体验知识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