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同步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同步课时练习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宋神宗陈述宋太祖以来的“以何道致太平”,即宋初以来巩固统治的措施,宋朝推行“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故B 项正确。

2.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解析:选B。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为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只有精兵简政,故选B项。

3.下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

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A.抑制B.禁止C.放任D.鼓励解析:选C。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故C项正确。

4.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产生的后果是()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C.“方镇相望于内地”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解析:选B。

“更戍法”规定各地驻军要经常换防,目的是加强对将士的防范,防止武将专权。

5.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B.西夏C.金D.元解析:选A。

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6.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选B。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故B项正确。

7.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A.发展经济B.减少徭役C.整顿吏治D.增强军事解析:选C。

2013版高中历史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2013版高中历史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2013版高中历史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机构臃肿3.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 )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增强军队战斗力B.防止地方专权C.加强禁军D.防止武将专权5.(2012·某某高二检测)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

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西夏的军事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7.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增强财政收入B.减轻民众负担,缓和阶级矛盾C.整顿吏治D.重视农业8.2011年8月,“纪念X仲淹知庆州970周年暨庆阳市第二次X仲淹学术研讨会”在庆阳市隆重召开,在“庆历新政”这一研讨主题中,不可能涉及( )A.实行三长制和均田制B.限制权贵子弟通过恩荫做官C.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D.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二、非选择题9.(2012·某某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

(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唐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的频繁更替2.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3.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

由此可得出的教训是()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4.北宋初年立“更戍法”,其后果是()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C.“方镇相望于内地”D.“老弱事耕嫁,丁壮从征役”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 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6.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原弊》中写道:“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是()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7.辽宋间澶渊之盟使()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8.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9.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损害大官僚、大地主利益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D.用人不当10.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11.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摘自《试题与研究》)参考答案1.B2.B3.C4.B5.C6.D7.D8.D9.B 10.A 11.D。

4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限时练)

4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限时练)

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2.(2012·九江高二检测)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增强军队战斗力B.防止地方专权C.加强禁军D.防止武将专权3.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4.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北宋皇权的空前强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皇权得到巩固②军队战斗力加强③政府工作效率提高④政府财政负担过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军队训练B.整顿吏治C.限制官僚特权D.改革科举制度8.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9.(2012·洛阳高二检测)对北宋中期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经济停滞不前②阶级矛盾尖锐③民族间矛盾尖锐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末农民战争D.唐后期藩镇割据1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训练10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选择题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三冗”问题解析:材料反映的统治危机主要是财政危机,根据收入增加可以排除A项,根据北宋的国情可知是“冗官”“冗兵”“冗费”造成了“积贫”。

答案:D2.北宋诗人孙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解析:材料意指北宋军队纪律涣散、腐朽。

B项主要指军队数量巨大,与材料意思不符;A、C两项在材料中亦无体现;D项是指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经常战败,故选D项。

答案:D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威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受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这段话反映的是(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北宋送给辽国“岁币”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要辽交纳贡金解析:由“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北宋统治者通过签订屈辱的盟约,给辽国“岁币”,以换取暂时的苟安。

答案: B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题目中的“范君”和“希文”指的是范仲淹和他的字。

他之所以受到百姓的赞誉是因为他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测试题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测试题 精品

同步测试1.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兵制是A.募兵制 B.府兵制 C.募役法 D.更戍法2. 庆历新政主要推行者是A司马光 B王安石 C范仲淹 D苏轼3. 虽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说明A外患日趋严重 B荒年募兵 C藩镇拥兵自重 D 武人地位逐渐上升4. 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着眼于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C保障皇权的稳固 D镇压人民反抗5.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中最突出的两点是①土地兼并②农民起义③辽夏威胁④冗官、冗兵、冗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6. 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A.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B.严肃政令,取信于民C.整顿吏治 D.限制官僚子弟的升迁7. 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这表明A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B北宋时期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松弛,成为自耕农C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8.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 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C财政紊乱 D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骚扰中原9. 宋辽澶渊之盟①使双方维持了较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了双方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10. 北宋初年,宋太祖的作用是A有效地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B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融合C加强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管辖 D加深了中原文化对边疆的影响11. 问答题:简述北宋初年集中军权和行政权的原因、措施、影响各是什么?。

高中历史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练习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四伏。

请回答1~2题。

1.下图为宋太祖赵匡撤画像,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A抑制 B.禁止C.放任D.鼓励2.北宋中期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后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① 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北宋中期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请回答3~8题。

3.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体现有()①集中军权②集中行政权③集中财政权A.①②B.①③C.②扮D.①②③4.北宋之所以会出现中期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归根到底应与谁有关()A.赵匡胤B.宋仁宗C.范仲淹D.宋神宗5.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 A宋太祖时期 B.宋神宗时期C.宋仁宗时期D.宋高宗时期6.北宋形成冗官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B.增加科举录取的名额C.实行“恩荫”制度D.发展中小地主的势力7.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目的是()A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B.巩固统治C.抗击辽和西夏的进攻D.镇压农民起义8.下列有关擅渊之盟说法正确的是()①宋辽之间进行②辽每年送给宋岁币③在今天的河南濮阳进行④这是宋朝“冗兵、冗费”的体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随着局势的严重,到宋仁宗时进行庆历新政。

请回答9~10题9.下列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改革,改革是()A.安石变法B.庆历新政C.仁宗变革D.军事改革10.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损害大地主、大官僚利益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D.用人不当11.阅读下列材料: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

(二)抑侥幸,限制恩荫。

(三)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长官,选好地方官。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原创)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奉行“与士大夫治天下,不与百姓治天下”的原则。

北宋的下列做法,充分体现该原则的是()。

A.采取措施集中军权B.对土地兼并采取纵容政策C.采取养兵募兵政策D.进一步分散宰相的权力解析:“与士大夫治天下,不与百姓治天下”,就是重视笼络士大夫,而不关注百姓的生活。

因此,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政策,纵容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答案:B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是为了筹集镇压“盗贼”和平息“边境扰动”的钱财,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3宋太祖开宝期间,公元968~975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9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

军队的激增()。

①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②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③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④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军队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战斗力的提高。

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北宋军队胜少败多,就说明了其战斗力差。

因此,②③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C4某同学对北宋“冗费”现象出现原因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北宋中央集权削弱B.北宋官僚机构膨胀C.北宋军队急剧增加D.统治者对外族妥协解析:在北宋时期,统治者采取一职多官的政策,分割宰相和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因此,A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A5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

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情”。

高中历史选修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试题选择题北宋中期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 )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④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

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造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庆历新政措施的是( )A.限制权贵子弟亲属通过恩荫做官B.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加强各级官吏的保举和选派C.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D.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

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

”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 )A.淘汰冗员B.改革贡举C.减轻徭役D.重视农桑北宋初年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 )A.养兵政策B.守内虚外政策C.更戍法D.一职多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

高中历史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

高中历史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一.选择题1.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

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3.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理财C.军事改革 D.教育改革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6.“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其实质是()A.削夺大将兵权B.防止分裂割据C.集中军权 D.吸取历史教训7.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D.设通判,监督知州8.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基础巩固1.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北宋中期的尖锐矛盾主要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

答案:D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是为了()A.加强军事力量B.抵抗辽的进攻C.防止军事割据D.限制贵族势力解析:北宋建立前,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割据。

赵匡胤自己是作为武将“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又吸取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灭亡的教训,集中军权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军事割据。

答案:C3.北宋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A.防止武将夺权B.加强禁军战斗力C.中央与地方禁军相互制约D.加强皇帝对军队的直接控制解析:北宋经常换防各地驻守的军队就是为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目的,这样就防止了兵将结合反抗中央,但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故B项错误;C与史实不符;D项是根本目的。

答案:A4.与以往朝代相比,北宋统治者对土地集中的态度是()A.限制土地兼并B.不抑(土地)兼并C.土地收归国有D.禁止土地买卖解析:以往朝代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一般都限制土地兼并。

而北宋统治者在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却鼓励他们多积田,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造成北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这也是北宋阶级矛盾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B5.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B.平息农民起义C.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稳定社会秩序解析:北宋政府的养兵主要是荒年募兵,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D综合应用6.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盟约是在战局对宋军有利的情况下签定的,以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为条件,换来暂时的苟安。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2.宋太祖的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除3.(2013·合肥高二检测)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

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4.“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这一材料说的是()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冗兵现象突出D.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5.欧阳修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A.积贫积弱的局面B.皇室非常奢侈,人民贫困C.阶级矛盾尖锐D.制度有很多弊端6.“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7.(2013·内江模拟)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范仲淹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8.“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1.《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答案:D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其根源有()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④经济停滞不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答案:A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

D项命题错误。

答案:B4.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材料中,范仲淹认为()①应对科举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②应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③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④科举制导致天下危困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从题干“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与②不符合,排除;④科举制的弊端才是导致天下危困的原因之一,排除。

答案:C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课时作业19: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时作业19: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选择题1.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2.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3.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

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情”。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4.《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5.《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6.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

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

高二历史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Word含答案(人教新课标)选修一

高二历史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Word含答案(人教新课标)选修一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右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

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

A.抑制B.禁止C.放任D.鼓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答案 C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不包括()。

A.财政困难B.经济发展衰退C.边患严重D.阶级矛盾尖锐解析本题考查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全面分析能力。

由于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加上北方民族侵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断起来斗争,但是经济上较之宋初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 B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解析题目中的A、C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

答案 D4.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解析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

答案 A5.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答案 B6.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B.西夏C.金D.元解析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答案 A7.《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题
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唐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的频繁更替
2.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3.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

由此可得出的教训是()
A.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
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4.北宋初年立“更戍法”,其后果是()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嫁,丁壮从征役”
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西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 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6.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原弊》中写道:“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7.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④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8.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9.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10.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11.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摘自《试题与研究》)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D
7.D
8.D
9.B 10.A 11.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