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新课标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1 地球和地图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纵向联系横向联系(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图2 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3-4 题。

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③B.④C.⑤D.⑥【答案】3.B 4.D考点:地形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联系.【名师点睛】露营营地的选择我们一般要按照这四大基本原则。

第一、水源补给,一天大运动量的穿越过后,选择的露营营地有有水源补给,是完成整个穿越目标的关键,一来可以不必要增加背水负重穿越的体能消耗,二是可以有水源把大量出汗发臭的身体与衣物美美的洗上一把。

因此,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涌泉等有水源补给的地方扎营。

第二,营地平整,理想的营地应该是地面平整不潮湿,排水性好。

第三、背风背阴,野外扎营,背风背阴是能否休息睡眠好,不影响第二天保持精力继续完成穿越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帐篷拉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露营选择背风也是考虑到野外用火安全与方便。

第四、远离危险,选择营地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这样很危险,一旦山上刮大风时,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伤亡事故。

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很容易招至雷击。

营地尽量选择靠近村庄或者有房屋或者路边的最近点扎营,近村的同时必定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这样如果有意外,方便营地的转移与求救。

观日出的地点一定要面向东方,东方方向的选择首先要依据图中的指向标来确定,没有指向标的就看经纬线,这些都没有的就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去判断。

再者要依据等高线判断前面是否有障碍物,没有障碍物才能观察日出。

(2016•上海卷)(四)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最新-2018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6 精品

最新-2018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6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高考地理学科的考查要求,严格贯彻学校和年级组的各项教学措施。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一切以“高考”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力争在2018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工作目标1.通过本学期的一轮复习,使学生对“三基”有更深刻的理解、系统的把握、灵活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答题规范化程度。

2.强化教改意识,推进课堂模式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3.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读图、绘图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得分能力。

三、工作措施1.加强集体备课(1)坚持集体备课。

以第一轮复习资料为主要素材,坚持集体备课,精心编写教学案,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练习题。

由一人主备一人审核,一人挑刺。

强调集体备课后的再备课,交流每周的教学情况、周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2).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课时练、周练、单元测试和月考组题、试卷讲评及总结,提高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质量。

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3).组织备课组全体老师学习《考试大纲》,关注历年《考试大纲》的变化,通过对历年考纲的变化分析,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便于复习工作高效科学开展。

领会《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明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4).把好出题关,选好题,提高训练质量。

2.开展好备课组活动(1).坚持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发挥集体力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备课组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位老师要上好一堂一轮复习公开课,取长补短,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3).继续搞好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

3.提高课堂效率(1).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认真学习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2. 教学难点。

(1)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

(1)教师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学生认真复习,准备笔记和习题。

2. 教学环节。

(1)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3.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示范法。

教师通过示范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3)讨论法。

教师通过讨论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4. 教学评价。

(1)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注重课上的学习,课下的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水平。

希望通过本次地理学科的一轮复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一轮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一轮教学计划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三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一轮复习,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高考地理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任务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部分的知识点回顾与整合;地理图表的分析与解读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思维方式及解题方法的训练。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地理学科的新课学习,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此外,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点理解不深、解题方法不熟练、图表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轮教学计划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2)熟练运用地理图表(如地图、统计图、流程图等)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学会运用地理学科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4)掌握地理学科的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运用案例教学、比较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地理世界的欲望。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包容、开放的世界观。

(5)强化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最新-2018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精品

最新-2018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内容分为三大块:地理基础知识、世界地理概况、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 (计划从高二下学期至2018年8月底结束);必修部分(必修1、2、3)(计划期末考前结束);选修部分(计划2018年2月底结束)。

本阶段以单元复习为主,准备按下列步骤进行:(1)看:看教材、看练习册上的知识板块、看原来的听课笔记。

看练习册上的知识板块是重点,学科组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课标要求、目标导航,要有规律的总结以及概括整合,要有疑难点拨(结合以往经验)。

(2)讲:主要是讲主干知识点。

重点是讲规律、讲方法、讲疑难、讲网络。

(3)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

(4)练:训练题必须精选,这是规定复习方向的一项重要环节。

(5)评:要评知识、评规律、评方法,评重点、评难点,评知识再生点、思维障碍点。

要先从错误率最高的试题讲评、从最有价值的题目讲评。

(6)思: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完成认识的升华。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宜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1)自然地理一般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2)人文地理的复习教师要善于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复习。

引导学生将复习中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体验对知识的运用;(3)区域地理的复习,则要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关键是设置好问题,适当结合热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思考问题。

第一阶段:8月6日至8月底(4周20课时)
第二阶段:必修部分(9月3日至期末前结束)。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地理第3课时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地理第3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陈军【设计思路】江苏地理考试说明中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实际考查时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涉及,如果能够对中国的地理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会让学生熟悉命题材料区域图的背景,从而增加感性认识。

本节主要是对中国地理的行政区划、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河流这些自然环境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再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能力。

第三课时:中国河流与湖泊【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 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2.河流开发与整治【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应该是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以及内外河流的比较,我国主要河流的开发与整治。

1、复习重点: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 2、复习难点:中国主要河流的开发与整治。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中国气候考点诠释1:中国河流与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2、长江与黄河:(1)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长河?一般用干流长度、干流水量、水系流域面积三项指标去分析,长江三项指标全国最大,故为第一大河;黄河长度占全国第二,流量不及珠江,故为第二长河,(2)水力资源:【典型例题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的地区中水资源问题最严重的是A.河西走廊B.海河流域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2.下列关于我国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低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都比较丰富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效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节径流季节分配不均答案:1.B.2.C解析:第1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越高,说明水资源问题越严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三地理的一轮复习中,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教案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下面是一个范文,介绍了一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教案。

一、复习目标和重点在开始一轮复习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复习的目标和重点。

高三地理的复习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他们在前两年所学的地理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复习的重点包括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过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等。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在教案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复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三、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在教案中,教师需要列出复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这些内容可以按照地理学科的不同分支进行分类,例如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过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等。

对于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复习活动和实践教案中还需要设计一些复习活动和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实地观察和调查,以增强他们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模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评估和反馈在教案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复习评估和反馈的方式,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例如,可以组织小测验、作业和考试,以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在教案中,教师需要制定一份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复习工作的有序进行。

复习计划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划分,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分配。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1课时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初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春燕【设计思路】本专题内容是对初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部分的回顾与归纳。

从近年高考题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以多种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所以,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点可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梳理去掌握,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掌握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反复练习,形成基本技能。

第一课时:地球仪【知识构建】考试要求从地球形状入手,依次列出经纬线、经纬度、地理坐标的判读、地理方向的判别、经纬线长度计算、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其对趾点等问题。

1.通过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知识点自主梳理,弥补知识点的缺漏。

2.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在充分把握经纬网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1、复习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2、复习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应积极的初恋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汇总的5篇高中地理一年级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1[学习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乡村、城市的起源和条件3.理解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系统分析聚落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德育目标:通过聚落的形成,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教学重点]乡村的形成和城市的起源[教学难点]聚落的概念[教具]电脑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图例分析引导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常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名闻遐迩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的久远。

人类聚居(开始集中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重要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方面面它涉及肉体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授]一、聚落及其分类[结合图片聚落,推论聚落的定义及分类]1.聚落房屋建筑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大都市聚落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

乡村城市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规模较小较大联系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3.研究意义聚落,尤其是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抑制作用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的区域。

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

用具作为人类生活和产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产品销售和生活。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平溪乡地理环境的烙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第13 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朴勋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上下的判读;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垂直自然带及雪线上下的判读。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局部开展变化的。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着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师]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表达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师]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利用多媒体,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局部——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 3.54 完成右半局部内容。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018~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2018~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2018~度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本学期主要进行高考一轮复习,高考一轮复习追求基础全面,主要针对所有知识点,夯实基础,牢固识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体系。

本阶段复习的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章节系统复习,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构建知识框架。

立足课程标准,在复习中抓准知识点,对于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

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储备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区域地理、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地理必修Ⅲ。

区域地理包括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它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和地理必修Ⅲ是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教学进度第一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图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第二节亚洲第三节五个重要地区第四节六个国家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自然地理第二节中国人文地理第三节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四节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第二部分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结构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第四节地球的运动(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第四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第五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六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三部分必修Ⅱ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三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第四部分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2018-2019实验中学高三地理教学一轮复习计划

2018-2019实验中学高三地理教学一轮复习计划

实验中学高三地理教学计划2018、9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说明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地理成绩统考居全市前列。

三.采取措施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18年3月8、9日,主要构建地理知识清单,梳理高中系统地理原理,明确区域地理学习。

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3月上旬到4月25日,以区域明线,以知识主题和专项能力主题为暗线,结合综合训练,强化知识技能在新情景性的提取和运用。

第三轮承担任务多样。

综合训练(每周数次模拟训练)、考前指导(技巧、心理指导)、回扣提高。

将二轮的区域化复习延伸到二轮后。

在学校统一安排的综合训练中间,穿插区域的以及讲评的微专题,提高复习效率,防止学生天天做题、考试,产生疲惫,导致复习效率降低。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学"两纲""两纲"即地理课程标准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五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本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

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储备、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本节专题学习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连发性的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同时还要防御它,保护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种自然灾害的含义、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比较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案例,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3、通过课堂训练环节,达到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积累户外出行的经验,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指导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会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和防御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滑坡、泥石流”教师与学生交流:这种灾害听说过吗?在哪里怎么听说的?你经历过吗?但愿没有经历。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该苔原带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 位,以及干扰强度的 垂直分布特征。(6 分)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 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1)遭受干扰的坡 向和部位:阳坡,苔 原带的下部(中下部, 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越低,干扰越 强烈)。
命题坚持“文化立意”和“价值观立意”
“文化立意”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卷内在 主线,通过素材选择、情境设置、设问导向、答案拟定 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能力 考查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试卷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展现出中国人刚健自强、和而不同的品德修养和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立意”指的是将“立德树人”作为命题的主 线,将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渗透于整个试卷的谋篇布 局中,潜移默化地导引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通过作答让 学生深入思考、升华对问题的价值认同,上好“基础教 育的最后一课”。
2.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 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 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 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 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 践活动。
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 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 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 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 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 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 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 见图4)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 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 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 卫生所等。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 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 的有利条件。(4分)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 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 河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2.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教材内容2.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难点:地理综合分析、实际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第一课时,我们来回顾一下地理基础知识。

请大家思考一下,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复习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2)地理基本原理: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作用等(3)地理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域联系规律、地域差异规律等(1)地理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二课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培养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地理基础知识,那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2.地理综合分析实例讲解(1)实例一: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形成原因(2)实例二: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3.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2)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

第三课时:地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那么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地理实际应用实例讲解(1)实例一:分析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规划(2)实例二: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3.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地理实际应用能力?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 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地理素养的体现
地理过渡性的理解
2017年4月2日湖南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 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 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 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 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 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 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 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 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 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 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5)。
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
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
1学科思想 2新课程理念
3高考要求
4学生实际
5学生参与度 6内在联系
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
人地关系
学科思想

度(时间、空间)
整体性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兴起 衰退 治理
(1)
(2)
(1)
(2)
(1)(2)Fra bibliotek(3)
(3)
(3)
明线与暗线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 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 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 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 的地形。
权威解读
高考试题考什么?
一、试题风格“走大道、求大气”
试题素材选择应甄选名家名作和科技 前沿的内容,贴合时代主旋律;试题要考 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考查教学和复习 中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不回避社会热点和 教学重点问题,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普遍性 背后的深厚内涵。题目的内容要让学生似 曾相识,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感觉似乎 不难,但仔细琢磨,又比较有味道,得到 高分也不容易。
四、加强考查基础,注重题目创新
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人的终身发展有奠基作用, 避免“繁难偏怪”、加强基础考查是考试内容改革应坚持 的一项基本原则。 但加强基础考查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学生对 概念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思维方法的扎实掌握;加强基础 考查也不意味着简单化,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 互相联系和结构关系的掌握情况,呈现综合性特点;加强 基础考查更不意味着模式化,而是注重设计新颖情境,加 强题目创新,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的教 学设计
一个在高三一线的青年教师对复习课的认识
按照教科书进行系统一轮复习 难度要加大,要神秘一些,体现地理课比较难学 题目尽可能多做,在练习中提升能力
一个长期在高三一线的老教师对复习课的认识
复习课的内容抉择直接影响着复习进度
复习课的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科思维品质
复习课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
中国经济崛起, 经济全球化, 资源全球化, 国际视野
二、试题提供多元供给,设置开放题
每个人的思维和表达形式不同,没有必要划 定统一的思维路径和解答方式。所以,在试卷 中,有必要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开放 性试题包括过程开放、结果开放、条件开放等, 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 仅仅看结果,更看过程,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路 径和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元 途径。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 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 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 见图4)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 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 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 卫生所等。
在问题设置方面,要求问题是基于真实情境 的或者是结构化、系统化知识中的关键一环,要 与学生的思维习惯有足够的联系,足以引起有效 的反应;为考查创新能力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开放 性试题。 在答案设置方面,开放性试题要求开放性答 案,不求统一,不求唯一,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和 合理性,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尽情发挥,只要科 学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六、注重考查应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原来在日常教学和评价中,学生接触的大多是抽 象加工过的科学问题和,并非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现 在要强调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真实情境中,在真 实情境中发现学科要素或者原理,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这样的考查,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知识的理 解,而且能够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活学活用, 拓宽观察视野,整合课内和课外知识,融通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思考社会现实,更将解题转变 为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到形成做人、做事的科学态度 与社会责任。
三、命题坚持“文化立意”和“价值观立意”
“文化立意”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卷内在 主线,通过素材选择、情境设置、设问导向、答案拟定 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能力 考查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试卷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展现出中国人刚健自强、和而不同的品德修养和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立意”指的是将“立德树人”作为命题的主 线,将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渗透于整个试卷的谋篇布 局中,潜移默化地导引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通过作答让 学生深入思考、升华对问题的价值认同,上好“基础教 育的最后一课”。
五、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学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考 查,都有赖于情境、问题与答案的设置。 在情境设置方面,一方面需要新颖的、 学生没有练习过的情境,以规避应试训练 效应;另一方面又要与学生曾经经历过的 情境有足够的相似之处,使学生能够合理 地或者创新性地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五、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 差异的影响。(6分)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 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 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 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 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