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合集下载

《刑法学》A标准答案

《刑法学》A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从旧兼从轻原则3、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4、犯罪审判5、行凶杀人绑架6、6个月15年20年7、5年8、5年1年9、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1、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4、一般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撤消缓刑的事由,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5、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6、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三、简答题(36分,每题6分)1、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答: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

2、简述犯罪集团的含义和特征答:犯罪集团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建立起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

刑法学试题答案

刑法学试题答案

刑法学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C4. B5. A6. D7. A8. C9. D10. D11. A12. A13. C14. B15. B16. D17. C18. D19. B20. C21. D22. A23. D24. a25. C26. C27. B28. B29. B30. D31. A32. C33. D34. D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ABCD3. ACD4. BC5. ABCD6. ACD7. BCD8. BC9. BC10. ABCD11. ACD12. ABCD13. ABCD14. ABCD15. AB16. BC17. ABD18. AB19. AD20. ABCD21. BCD22. ABCD23. ABCD24. ABCD25. ABC26. BCD27. AB28. ABCD29. ABC30. ABCD31. ABC32. ACD三、名词解释1.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定罪判刑必须以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为准,对于现行法律没有明文加以规定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2. 刑法的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域和人的效力,即解决刑事管辖权的问题。

3. 犯罪,指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4. 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

5. 结合犯,是指两个以上独立罪名的不同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结合而成一种新罪的犯罪形态6. 假想防卫,指行为人对事实发生了错误的认识,对实际并不存在而只是臆想中的所谓“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以致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7. 法定情节,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情节。

8. 非刑罚处理方法,是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以外的其他处理方法的总称。

9.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10. 一般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要件和()要件两种。

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

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教唆()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是贪污罪。

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

()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8、王某与李某有仇。

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

李饮后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

()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

()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单项选择题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三分之二B、二分一C、四分之三D、四分之一2、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A、犯罪未被发觉B、积极退赃C、自动投案D、悔罪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竟合犯D、牵连犯4、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B.政体C.国家的阶级本质D.国体2.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4. 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条。

A 192条B 452条C 189条D 552条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7.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8.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9.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C.认识到并希望发生D.明知并希望发生10.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11. 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

甲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可以参照犯罪中止处理12. 甲乙二人共同开枪杀丙。

《刑法》名词解释、简答

《刑法》名词解释、简答

刑法考点一、名词解释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以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罪刑法定原则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种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有刑法加以规定。

3.属人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在本国领域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4.普遍原则即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是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规定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使用本国刑法。

5.属地管辖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6.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它是与犯罪故意并列的犯罪主观罪过之一,所谓犯罪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7.疏忽大意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8.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仅限于对刑法所明确限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未明确限定的其他犯罪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

9.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已而采取的算还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0.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1.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发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1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1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是犯罪中止1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只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应当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大学刑法学-题库(名词解释)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大学刑法学-题库(名词解释)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刑法-题库1、犯罪客观方面答案: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

犯罪客观方面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

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有:(1)犯罪客观方面为刑法规定而具有法定性。

(2)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

(3)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

解析:2、危害行为答案: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危害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危害行为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的动静。

(2)危害行为在主观上是由行为人的意志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3)危害行为在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

解析:3、危害结果答案: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及具体危害的事实。

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被告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危害,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

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即对直接客体造成的损害。

解析:4、犯罪主体答案: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根据主体的属性,犯罪主体可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根据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法律属性,可将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解析:5、犯罪主观方面答案: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它包括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几种因素。

解析:6、犯罪故意答案: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解析:7、犯罪过失答案: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解析:8、意外事件答案:意外事件,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

自考刑法学历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

自考刑法学历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

历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2011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

37.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38.累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罪的情况。

39.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40.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41.简述我国刑法关于控制死刑适用的规定。

答:(1)死刑适用范围的限制;(2)适用死刑犯罪主体的限制;(3)死刑核准程序的限制;(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

42.简述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答:(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出于挪用的直接故意。

43.简述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

答:(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行为人具有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3)主体只能是国家司法机关侦察、检察、审判等司法工作人员;(4)主观上只能出自故意。

五、论述题(11分)44.试述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及其处罚原则。

刑法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刑事责任能力2.减刑3.死缓4.引证罪状5.洗钱罪6.累犯7.单位犯罪8.管制9、绝对确定的法定刑10.绑架罪11.犯罪过失 12.结果加重犯 13.犯罪未遂14.军人违反职责罪 15.绑架 16.意外事件 17.假释 18.罚金 19.缓刑20.交通肇事罪21.同类客体22.犯罪中止23.管制24.追诉时效25.劫持航空器罪26.刑事责任 27.犯罪故意28.自首29.空白罪状 30.叛逃罪二、简答题1.简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2.简述我国数罪并罚的原则。

3.简述想像竞合犯的特征。

4.简述保险诈骗罪的行为表现.5.简述量刑的特征。

6.简述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7.简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8.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9.简述连续犯的特征。

10.简述间谍罪的构成要件.11.简述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

12.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13.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事立法上的体现。

14.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

15.简述继续犯的特征。

16.简述间谍罪的构成要件。

17.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18.简述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的条件19.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20.简述刑罚的基本特征。

21.简述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22.简述洗钱罪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23简述刑事责任的特征。

24简述牵连犯的特征。

25.简述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26. 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27.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28.简述保险诈骗罪的行为表现.29.简述量刑的特征。

30.简述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区别。

31.简述法条竞合的特征。

32.简述假释的条件。

33.简述继续犯的特征。

34.简述洗钱罪的行为表现.35.简述正当防卫的特征。

36. 简述数罪并罚的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1.试述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

2.试述犯罪故意的特征。

3.试述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4.试述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刑法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刑法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1、罪刑法定原则2、犯罪动机3、犯罪客观要件4、连续犯5、犯罪构成6、罪刑相适应原则7、犯罪目的8、犯罪主观要件9、假释10、时效11、刑法12、犯罪的主观方面13、疏忽大意过失14、紧急避险15、事实上认识错误16、减刑17、缓刑18、累犯19、赦免20、犯罪特征27、犯罪未遂28、犯罪预备29、犯罪中止31、不作为32、身份犯35、自首36、立功37、缓刑38、正当防卫39、减刑43、胁从犯44、教唆犯45、管制46、拘役56、危险犯、1、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2、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3、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4、无限防卫权的构成条件。

5、数罪并罚的原则。

6、主犯的刑事责任。

7、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8、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来源。

9、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

10、刑法空间效力上的一般原则。

16、如何准确把握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6、如何正确认定故意杀人(未遂)罪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的本质区别。

27、如何区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43、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44、胁从犯的概念与刑事责任。

46、自首的成立条件。

47、自首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48、立功的概念、种类、刑事责任。

49、减刑的适用条件。

50、假释的适用条件。

51、刑法对假释的程序、考验、撤销作了怎样规定。

56、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2-03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刑法学综合练习题——名词解释-自考法学类刑法学试卷与试题

刑法学综合练习题——名词解释-自考法学类刑法学试卷与试题
《刑法学》综合练习题——名词解释
试卷总分:90 答题时间:40分钟
名词解释: 1. 刑法的溯及力:[5分]
参考答案: 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2. 犯罪构成:[5分] 参考答案: 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 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9. 正当防卫:[5分] 参考答案: 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 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10. 紧急避险:[5分] 参考答案: 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 一个较小的合法权案: 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4. 不作为:[5分] 参考答案: 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5. 刑事责任能力:[5分] 参考答案: 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已行为的能力。
11. 共同犯罪:[5分] 参考答案: 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12. 刑罚:[5分] 参考答案: 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13. 累犯:[5分] 参考答案: 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17. 减刑:[5分] 参考答案: 指对被子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 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1.名词解释(60题)2.刑法的溯及力3.犯罪客体4.犯罪故意5.意外事件6.主犯7.继续犯8.防卫过当9.拘役10.罚金11.立功12.追诉时效13.分裂国家罪14.破坏交通工具罪15.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16.保险诈骗罪17.诬告陷害罪18.抢夺罪19.医疗事故罪2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1.徇私枉法罪22.刑事责任23.刑事责任能力24.法律认识错误25.犯罪预备26.犯罪集团27.连续犯28.避险过当29.特殊预防30.管制31.赦免32.重大责任事故罪33.伪造货币罪34.假冒注册商标罪35.侵犯商业秘密罪36.刑讯逼供罪37.重婚罪38.窝藏、包庇罪39.赌博罪40.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41.私分国有资产罪42.广义刑法43.基本的犯罪构成44.身份犯45.不可抗力46.事实认识错误47.犯罪既遂48.必要的共同犯罪49.没收财产50.量刑情节51.罪状52.间谍罪5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5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55.偷税罪56.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57.贷款诈骗罪58.虐待罪59.招摇撞骗罪60.组织卖淫罪61.私放在押人员罪一、简答题(共40题)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有哪些?2.简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3.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4.简述教唆犯的条件。

5.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6.简述想象竞合犯的成立条件和处断原则。

7.简述累犯的构成条件。

8.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

9.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

10.简述侵犯著作权罪的特征。

11.简述故意杀人罪的特征。

12.简述遗弃罪的特征。

13.简述侵占罪的特征。

14.简述妨害公务罪的特征。

15.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6.简述不作为的条件。

17.简述我国刑法关于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18.简述单位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

19.如何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20.简述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刑法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刑法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刑法学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是法学一个重要部门。

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的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付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3刑法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4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其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5立法解释-就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是指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学者、专家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7司法解释-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8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对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有刑法加以规定的一项刑法基本原则。

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可称为罪刑相适应、罪刑相当、罪刑相称、罪刑均衡。

其含义: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当;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它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10刑法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它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

11属地原则-也称领土原则。

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12属人原则-也称国籍原则。

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3保护原则-也称自卫原则。

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电大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电大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

A 遗弃罪 B 抢劫罪 C 故意杀人罪 D 强奸罪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 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C 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D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聋人B 哑巴人C 盲人D 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

A 杀人罪B 交通肇事罪C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 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

"王某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B 抢夺罪C 诈骗罪D 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D 反动组织 分)1、何为正当防卫?其构成要件如何?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3分) 构成条件:(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4)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5分) 2、何为累犯?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累犯应如何处罚? 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

(3分)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有: (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2)前罪后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所判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3分)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分) 3、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刑法学》三、名词解释。

1.间接走私 2.犯罪构成 3.不作为 4.自首 5.牵连犯6.洗钱罪7.广义刑法8.玩忽职守罪9.减刑10.绑架罪11.侵占罪1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3.假释14. 过于自信的过失15. 有期徒刑16.交通肇事罪17.伪造货币罪18. 窝藏、包庇罪四、简答题。

1.简述单位犯罪。

2.简述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3.成立不作为在客观方面需具备什么条件?4.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之联系与区别?5.简述数罪并罚的几项原则。

6.侮辱罪的构成特征。

7.简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客观方面。

8.简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9.简述我国刑法中的刑罚目的。

10. 简述强奸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1.简述伪证罪的概念和特征。

五、论述题1.试述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特征及其与恐怖组织的主要区别。

2.试述自首的概念、成立的条件及其处罚原则。

3.论述教唆犯的概念、成立条件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

4.论述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六、案例分析1.林某和田某是某厂工人。

一天晚上,林某与田某在厂区一饭馆喝酒。

其间,林某与田某因一件小事争吵起来。

田某打了林某几拳,林某也打了田某几拳。

后被群众拉开。

厂领导为防止他们再打架,将林、田二人分别叫到办公室谈话。

田某在随厂领导去厂办公室途中昏倒,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法医鉴定查明:死者外表有三处表皮轻伤,心脏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脏功能减弱。

根据医学理论此种病症在特定情况下,即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

问:林某的行为是故意伤害致死还是意外事件?说明理由。

2.农民赵某1987年与王某结婚后,王某一直未生育。

1998年12月,赵某趁去东北某市作生意之机,将一在家门外玩耍的4岁男孩骗走,欲带回家收养。

但在路上男孩又哭又闹,赵某心虚,怕事情败露,遂将男孩放在野外人迹罕至处,只身返回,后来男孩被冻饿致死。

问:对本案中赵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请说明理由。

刑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刑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刑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2、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妨害公务罪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以及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4、滥用职权罪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简答题一、抢劫罪的从重处罚的情节1.入户抢劫的“户”的特征: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司法解释的规定]:既包括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不包括]:(1)未运营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

(2)小型出租汽车。

(3)单位内部的接送员工上下班的车。

3.抢劫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

对象:金融机构的金融物资。

抢劫正在使用中的运钞车的,也视为抢劫银行或者金融机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

(1)“多次”是指3次以上。

(2)数额巨大:广州标准为2万元以上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行为人主观上对于重伤、死亡结果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包括:无此身份的人冒充军警人员;此种军警人员身份的冒充另一军警人员的身份,如士兵冒充警察。

7.持枪抢劫。

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二、挪用公款罪向贪污罪转化的情形。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刑法学》一、选择题:1.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 刑法修正案的法律效力低于刑法B. 犯罪目的是故意犯罪的必要条件C. 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D. 所有的犯罪均有犯罪对象2. 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 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效力低于刑法的效力B. 刑法的学理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C. 扩张解释对刑法条文的解释超过了字面的意思D. 我国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 罪刑法定原则B. 正确进行司法解释原则C. 限制加重原则D. 反对株连原则4.下面那些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A. 刑法设立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B. 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C.量刑时应当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D. 刑法不能溯及既往原则5. 下列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A.抢夺罪B.盗窃罪C.强奸罪D.侵占罪6. 楚某1997年3月5日犯甲罪,追诉期限应为10年,2002年3月5日又犯乙罪,乙罪的追诉期限也是10年。

这时甲罪的追诉期限应:()A.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20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10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B.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15年,即以甲罪追诉期限剩余的5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C.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5年D.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10年7. 不论犯罪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在本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本国刑法,被称为()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8. 不论犯罪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凡是侵害本国国家利益或公民利益的,都适用本国刑法被称为()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9.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A. 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B. 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C. 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D. 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10. 犯罪发生在我国境内是指()A.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B. 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C. 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境内D. 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11. 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是()A.同类客体 B.直接客体C.主要客体 D.随机客体12.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3.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A. 抢劫罪B. 盗窃罪C. 受贿罪D. 间谍罪14. 在犯罪客体中决定犯罪性质的是()A. 随机客体B. 主要客体C.次要客体D. 简单客体1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 B.着手实施犯罪时起算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16.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用()A. 从旧兼从轻B. 从新兼从轻C. 从旧兼从重D. 从新兼从重17. 新刑法与旧刑法那一个处刑更重是以()A. 法定最高刑为比较标准B. 法定最低刑为比较标准C. 以实际可能判处的刑罚为比较标准D. 以新刑法为比较标准18. 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在食堂就餐时乘机将毒药投入乙的饭碗。

刑法题库考试复习题答案.

刑法题库考试复习题答案.

2010年《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60题)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2.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行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3.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4.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是意外事件。

5.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6.继续犯,亦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互其构成既遂,且通常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极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7.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8.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9.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钱的刑罚方法,属于财产刑.10.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

11.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12.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13.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15.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保险法规定,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罪刑法定原则
2、犯罪动机
3、犯罪客观要件
4、连续犯
5、犯罪构成
6、罪刑相适应原则
7、犯罪目的
8、犯罪主观要件
9、假释
10、时效
11、刑法
12、犯罪的主观方面
13、疏忽大意过失
14、紧急避险
15、事实上认识错误
16、减刑
17、缓刑
18、累犯
19、赦免
20、犯罪特征
27、犯罪未遂
28、犯罪预备
29、犯罪中止
31、不作为
32、身份犯
35、自首
36、立功
37、缓刑
38、正当防卫
39、减刑
43、胁从犯
44、教唆犯
45、管制
46、拘役
56、危险犯、
1、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2、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3、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4、无限防卫权的构成条件。

5、数罪并罚的原则。

6、主犯的刑事责任。

7、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8、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来源。

9、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

10、刑法空间效力上的一般原则。

16、如何准确把握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6、如何正确认定故意杀人(未遂)罪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的本质区别。

27、如何区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43、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44、胁从犯的概念与刑事责任。

46、自首的成立条件。

47、自首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48、立功的概念、种类、刑事责任。

49、减刑的适用条件。

50、假释的适用条件。

51、刑法对假释的程序、考验、撤销作了怎样规定。

56、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