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其中0族元素除外。
2、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也会随之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则递减。
元素周期表规律1、原子半径的规律(1)除了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原子的半径也会随之增大。
2、元素化合价的规律(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规律(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规律(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规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规律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8、热稳定性规律同一周期自左向右依次增加,同一族自上而下减少,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一样。
元素周期表(word高清打印版)--拼音注释元素读音--原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基本排列规律1、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2、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
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
3、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二、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原子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二、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为标题,本文将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综述性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中重要的基本工具,也是学习和发现元素性质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对元素进行编排的一种构造,分为六排,每排又分为七组,是一个三维的结构。
每排的元素性质,有规则的变化。
每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数相等,前五组为s、p、d、f、g,以此类推,形成“8-8-8”的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定律:通过对比组内元素的某些性质,发现循环周期增加,这些性质变化的规律也随之而变化,形成“连续交替”现象。
2、元素排列规律: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相邻元素之间性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同一个周期内电荷极性升高,从而可以以此确定元素的原子序数。
3、元素相似性质规律: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在原子序数相同的情况下,性质也会大致相同,两两交替的元素的性质有如下的关系:电荷会比上一个元素的电荷增加1,原子体积比上一个元素减少,沸点会比上一个元素增加,熔点沿着周期横轴发生波动。
三、元素周期表的作用1、元素周期表可以对原子核结构、原子半径、离子解和化合价等元素性质直接起到概括汇总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化学研究的效率,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化学元素的结构及性质,从而更好的研究化学反应。
2、化学元素周期表可以把元素根据某种规律排列,同一行元素相互比较,更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确定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多原子分子的分子结构。
四、结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我们进行化学研究实验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把元素根据某种规律排列,研究元素的性质及结构,用于记忆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熔点、沸点等信息,从而使我们更加系统的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还能更好的研究化学反应,更加清晰的认识原子结构,进而为我们未来的化学应用奠定基础。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一、元素周期表的构成1.元素周期表是一个表格,其中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2.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3.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从第1周期到第7周期,周期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
4.周期表共有18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族。
5.主族元素包括第1A到第7A族,副族元素包括第1B到第7B族,0族元素为稀有气体,第Ⅷ族元素为过渡金属。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规律: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
2.族规律: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3.电子层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4.价电子规律:元素的价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
5.原子半径规律: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6.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规律:同一周期内,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强;同一族内,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非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弱。
7.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化合价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三、重要概念1.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其核内质子数。
2.电子层:原子中电子分布的层次,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3.价电子:原子最外层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数,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
4.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到第7A族和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
5.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除主族元素外)。
6.过渡金属:周期表中第Ⅷ族的元素。
7.稀有气体:周期表中0族的元素,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其构成和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预测化学反应等。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耶夫在 1869 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化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能够放在一起。
这个表格也展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其他的信息。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的重复性是其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是由于元素周期表中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
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这种相似性质的变化又会在下一个周期中重复。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的标志性数字。
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序数从 1 开始,依次增加。
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得元素周期表更具有系统性,并且便于进行比较和分类。
2. 原子量: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递增顺序排列。
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原子量的增加与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关。
原子量也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和其他元素的反应性、化合价的变化等。
这使得元素周期表成为预测和研究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其中,周期性规律最为明显的是周期表的主族元素和周期表的过渡元素。
4. 原子半径: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吸引力减弱、电子云的层次结构变得更复杂而导致的。
原子半径的大小不仅与元素的位置有关,还与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别、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等有关。
5.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通常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在气态中获得一个电子成为阴离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而电离能是指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
这些性质的变化与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关。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_对角线规则)
知识网络 中子N原子核质子Z原子结构 :电子数(Z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元素周期表的全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全部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工具,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展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时具有一些规律,包括周期性表现和族内相似性等。
本文将总结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重要规律,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精彩之处。
周期性表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可以看到元素的性质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其中,主要的周期性表现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递减,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会从左至右递减。
这是因为原子核内的正电荷数目增加,吸引外层电子,使得原子半径减小。
而在周期表的同一族内,原子半径会从上至下递增。
原因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云外围更为扩散,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原子或离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随着周期的增加,电离能会递增,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内,电离能会从左至右递增,而在同一族内,电离能会从上至下递减。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目增加,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去移除外层电子。
•电负性:电负性是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
在周期表中,从左至右逐渐增大,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在同一族内,电负性基本相同。
电负性高的元素更容易得到电子,而电负性低的元素更容易失去电子。
•金属性: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随着周期的增加而递减。
在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例如金属元素钠、铜等;而在周期表的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如氧、氟等。
组和周期的特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按照周期数和组数分组。
每个周期表示一个主能级,组数表示元素的价电子数,组内元素有着相似的性质,包括外层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主A族元素:主A族元素的元素化合物中,元素以价电子原子形式存在。
主A族元素的氧化状态为1+。
主A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
•主B族元素:主B族元素的元素化合物中,元素以价电子离子形式存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构建的一个表格,用来描述原子的性质和组成。
它是以元素原子中电子结构不同来构建出来的,可以用来识别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化学元素周期表由元素原子中的量子数决定。
这些量子数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的状态,包括它的电荷、构造、尺寸和性质。
另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原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的状态会随量子数的变化而变化。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很多规律,主要分为五个类别。
第一、周期规律:周期表是一种系统性的划分,可以使我们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组织情况。
周期规律规定,元素质子的数量依次增加,它们的特性也会随之稳定。
第二、组别规律:组别规律是周期表中一种明显的分层模式,它可以清楚的表明原子的性质和结构特征。
元素的组别划分可以根据元素本身的特性和化学性质来进行,它们的性质会随着从左到右排列而变化。
第三、相对原子质量规律: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的原子质量都是一定的,这种定律规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是按照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来分布的。
第四、元素的特性规律:元素的特性规律是描述根据元素原子中构造和电荷分布所决定的特性随量子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这可以通过元素中电子结构和电荷密度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元素的量子数来推断它们的性质变化趋势。
第五、元素稳定性规律:化学元素稳定性规律规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也会随量子数而改变,元素的稳定性也会随着量子数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元素原子中电子结构变化的一个结果。
以上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可以看出,化学元素周期表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表示,有助于理解元素的特性。
此外,它也是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基础和工具。
只要掌握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特性,进而加深对元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的核电荷。
根据这个顺序,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若干个周期和若干个族。
2. 周期的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都具有相似的性质。
在周期表中,元素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是一个最主要的代表性元素,如氢、锂、钠等。
这些元素在同一周期内,相对于其他元素来说,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原子半径和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在同一周期内,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层的增加,原子的核电荷也增加,并且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变小。
4. 化合价和周期表原子的化合价是指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与其他原子结合时所贡献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合价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数量密切相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合价。
例如,第一族元素(碱金属)的化合价都为+1,第二族元素(碱土金属)的化合价都为+2。
5. 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从外层吸引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的能力。
在元素周期表中,电子亲和能一般呈现从左到右递减的趋势。
电负性是指原子在化学键中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
电负性也随着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增加而增加。
6.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元素多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包括金、银和铜等。
非金属性元素多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包括氢、氧和氯等。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是良好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7. 稀有气体和稳定性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8族元素是稀有气体,包括氦、氖和氪等。
这些元素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子结构,即外层电子层皆填满。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高中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高中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就是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1到7)。
(2)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第一周期从1个到2个,其他周期从1个到8个;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0族除外);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金属性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
(5)非金属性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单质的还原性同周期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7)单质的氧化性同周期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似规律(1)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
(2)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
例如:Li 与Mg,Be与Al等。
4.碱金属元素第IA族元素,除氢外,叫做碱金属元素。
它们分别是:Li、Na、K、Rb、Cs、Fr,其中Fr是放射性元素。
碱金属元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但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也有差异。
从Li到Cs,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它们与水或氧气反应的程度也越来越剧烈。
碱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碱金属单质与水的反应:锂与水反应缓慢,钠与水反应迅速,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还要剧烈。
5.卤族元素第ⅦA族元素,被称为卤族元素。
它们分别是:F、Cl、Br、I、At,其中At是放射性元素。
卤族元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所以它们也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
但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元素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程度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也越来越不稳定。
这说明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元素的氧化性越来越弱。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序差“左上右下”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上下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取决于它们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果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ⅢB元素之左(或右),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差就是上(或下)面的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个数(2)“阴前阳下,径小序大”规律:与稀有气体元素同周期的阴离子,该稀有气体元素下周期的元素的阳离子以及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三者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者,粒子的半径小.例如:r(Ca2+)(3)“定性”规律:若主族元素族数为,周期数为n,则:①<1时为金属,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1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1时多为两性元素例如:Na是第一主族第三周期元素,=<1为金属,Cl 是第七主族第三周期元素为非金属(4)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规律:除ⅠA族外,任何一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族序数-2.(5)“对角”规律.对角规律,包括以下两点内容:①沿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相邻的两主族元素(都是金属或非金属)性质(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近.②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相邻的两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相近.(6)“相邻相似”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上下左右相邻的元素性质差别不大,俗称相邻相似规律.(7)“奇偶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第Ⅷ族元素除外).(8)“序位互定”规律:若n为奇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的元素种数为;若n为偶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元素种数为.应用这一规律,不仅可求出任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第七周期未排满除外),进而还可进行“序位互定”,即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确定其在表中的位置;已知某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也可确定出其原子序数(9)“分界”规律:①表中金属与非金属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左边元素(金属元素)的单质为金属晶体,化合物多为离子晶体.分界线右边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相互间的化合物,固态时多为分子晶体.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另外,在分界线附近可找到半导体材料.②若从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左右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的元素符号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的元素符号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研究和组织元素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元素的原子数量、原子量、电子结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信息。
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我们能够发现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周期性。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并解释它们的背后原理。
1. 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增加顺序排列。
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从上到下递增。
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核中的质子数量。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而列被称为族。
通过观察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元素的电子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
同一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能级数目,而同一族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
2. 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排列,这被称为周期律。
我们可以发现,周期表中相邻两个元素的性质有明显的相似性。
例如,第一周期中的元素(氢和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是可燃的气体。
同样地,第二周期中的元素(锂、铍、硼等)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相似性归因于它们在原子结构中的相似性,即它们的电子结构。
3. 电子层和壳层:原子的电子云结构可以被分为多个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又可以被分为多个壳层。
第一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可以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当某个壳层被填满时,元素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八元素如氧、硫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4.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和副族。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而副族元素位于中间。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壳层被填满之后,元素表现出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副族元素则具有较高的活性,因为它们最外层壳层未被填满。
5.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元素可以被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大多数元素属于金属,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非金属则具有相对较差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但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完整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数、电子配置和化学性质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排列。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些规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特性。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总结。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
每个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周期数表示电子层的数目,而纵列被称为一个族,族数表示元素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
2. 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序数的增加与元素性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原子序数增加1,意味着元素的化学性质会有相应的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的半径减小,原子核的吸引力变强,因此元素的电负性也会变大。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
这是由于元素的电子层结构造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层,电子层的数量会影响到元素的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对应着一个新的电子层的出现,这种新的电子层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也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等方面。
(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一周期内,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上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也会增加。
通常情况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原子的电离能逐渐增大。
(3)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
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而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
(4)金属与非金属特性: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而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等特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具有较弱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通常为脆性物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一张汇总了大量化学元素相关信息的表格,它的建立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管理复杂的元素信息,并为化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它也为我们研究化学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是:一、原子半径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以氢到锂为例,氢的原子半径2.1,而锂的原子半径是0.77,两者之间相差1.33,它们原子半径都随周期数从1至2增加而减小。
这是由周期表上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原子层次结构所决定的,每个元素在原子层次结构中,气态时受电子云层结构能量排斥,原子半径就会减小。
二、化学性质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变化以氢到钠为例,氢是一种活泼的气体,它的电负性较浅;钠是一种无色的固体,它的电负性较强。
氢和钠的化学性质都随周期数从1至3而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由原子层次结构和电子结构决定的,当原子层次结构发生变化时,电子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化学性质就随之发生变化。
三、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以第一周期的氢、氦和锂为例,它们都是无色气体,电负性较浅,且也都是质子数为1的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
此外,第二周期的氧、氟和硫也是质子数为8的单价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这种类似的化学性质,正是由于元素周期表上的几个主族元素电子结构相似所致。
四、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以铝和镁为例,它们都是第三周期的铝硅族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也都是[Ne]3s2,因此它们的神经性质也极其相似。
而在第四周期,硅和磷也是[Kr]4d10,它们的同素异形体也是质子数相同,因此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
可以看到,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这也是由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决定的。
总之,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是:原子半径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化学性质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变化,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元素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总结出来的元素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中包含了大量元素
的信息。
通过研究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规律和规律。
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结构的规律排列。
每个周期代表着一个电子壳层,即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分布。
随着电子数量的增加,元素的性质也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编号。
原子序数
的增加代表着元素的电子数量增加,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
原子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
原子量表示一个元素中的原子质量。
原子量的大小也和元素的性质相关。
周期性趋势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呈现出一些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等。
这些趋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行为。
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还按照其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类别。
不同
类别的元素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在化学反应中也有着各自的作用。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着独特的位置和性质,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元
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
2e—的有:H-、H2、He、Li+、Be2+;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七. 同一周期中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下列规律:若为IA、IIA族元素或IIIA、VIIA族元素,只差1,若为IIA、IIIA族元素,则可能相差1(二、三周期)或1+10即11(四、五周期)或差1+10+14即25(六、七周期)。
总之,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两元素之间的过渡元素种类数”。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1。
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
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短周期内中子数等于质子数的元素镁24原子,中子数12,质子数12碳12原子,中子数6,质子数6氧16原子,中子数8,质子数8钙40原子,中子数20,质子数20硫32原子,中子数16,质子数16氦4原子,中子数2,质子数2氖20原子,中子数10,质子数101—20周期内元素的最高氧化物水化物气态氢化物H:H2O,/,H2He:/,/,/Li:Li2O,LiOH,/Be:BeO,Be(OH)2,/B:B2O3,H3BO3,BH3C:CO2,H2CO3,CH4N:N2O5.HNO3,NH3O:/,/,/F:/,/,HFNe:/,/,/Na:Na2O,Na(OH),/Mg:MgO,Mg(OH)2,/Al:Al2O3,Al(OH)3,/Si:SiO2,H2SiO3,SiH4P:P2O5,H3PO4,PH3S:SO3,H2SO4,H2SCl:Cl2O7,HClO4,HClAr:/,/,/K:K2O,K(OH),/Ca:CaO,Ca(OH)2,/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吴静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反应中还原剂各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反应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和运用一些不同的配平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配平的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配平技巧。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解析:首先确定CrCl3和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2)解析:首先确定Pt和N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3和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首先确定Fe3C和NO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3. 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该元素的起始价态.计算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解析:设Cu3P中Cu仍为+2价,则P为-6价首先确定Cu3P和H3P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5和6,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4.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
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4。
解析:设CuSO4的化学计量数为1、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a、H2O的化学计量数为b,根据Cu、Fe、H的原子个数守恒,则Cu2S、FeSO4、H2S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再根据S、O 的原子个数守恒得:解得配平得:5. 定组成法:对一个确定的化合物而言,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一定,由此决定了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比例关系一定,据此可实现配平.例5。
解析:反应物中H:O=1:1,则,设Na2FeO4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H2O的化学计量数为4,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6。
整体标价法:当化合物中某一元素有多个(或为不定数)时,可将它作为整体,计算其整体的化合价。
例6。
解析:首先确定CaS x和CaS2O3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1,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7。
缺项配平法:此类反应可先配平含变价元素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缺项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缺项物质一般为酸、碱、水,常见的有H2SO4、HCl、KOH、NaOH、H2O等.8。
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法: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依据是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即首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电荷守恒,配平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7.解析:第一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则:第二步,根据电荷守恒,两边离子电荷相等需要6个来配平,则第三步,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一个基本功,虽有法,但无定法。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强化训练,多加总结,找出更多更好的配平方法,以便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方程式的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