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树叶》、《古诗二首》2.读写结合:《秋天的树叶》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1.课文教学:4课时2.读写结合: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秋天的树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树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古诗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人教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导语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二、语文要素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想法,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

不要刻意讲授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3.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作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作我的自然手账本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主要依托三篇精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部分进行落实。

学习精读课文时,要“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学会“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然后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尝试“自主创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的生动语言俯拾即是,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作为一名朴素的读者自由阅读,再集中讨论自己发现的优美之处,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积累。

交流完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摘抄积累,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实现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提升。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现象的描述”和“改进的建议”上。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做一名积极生活的实践者。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单元习作,这两个表达训练要素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并尝试把想法表达记录下来,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并公开表达想法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2.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3.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将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学生将能够:1.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抄写、仿写等形式,积累生动的语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3.学习写日记。

【核心素养】1.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 学习写日记。

【重难点】学习写日记。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古诗三首》A.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注意重点字词解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方:正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④亦:也⑤西子:西施⑥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B. 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色: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把西湖比作西施;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③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大自然的声音》A易错音、易错词演奏(zòu)汇聚(huì)呢喃(ní)汹涌澎湃(pài)虫鸣(ming)美妙温柔演奏感受激动雨滴手风琴打击乐器敲敲打打B. 本文主题《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作者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他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

(3)《读不完的大书》A.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看不完”“读不完”“无穷”“无尽”与题目“读不完的大书”遥相呼应,“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勾住我们脚步,也让我们心生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的内心冲动。

把大自然比作“看不完的画册”“读不完的大书”,写出了大自然美不胜收,处处如诗如画,以及大自然蕴含丰富的知识,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未知。

B.课文主题:本文写作者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

文章通过对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自然环境的描绘,说明了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上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引言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第七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单元。

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我将会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逐步分析这一教学设计的内容,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阐述和总结。

二、教学设计内容概述在三上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主要涵盖了《风筝》、《冬天里的一把火》、《井冈山上的花》等多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

这些文学作品涉及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家庭、友谊、励志、爱国主义等主题,以及对自然、人物形象等的描写。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悟情感、汲取力量,同时也能够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力。

三、从简到繁的深度阐述1. 针对《风筝》这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生动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歌中关于友情的情感表达。

随后,可以逐步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展开对诗歌中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

2. 对于《冬天里的一把火》,可以从描述火的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在感受温暖的深入思考作品中蕴含的家庭温馨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学生自身经历与感悟,进一步阐释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井冈山上的花》这一篇作品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笔下对美好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领会作品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三上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这些文学作品的选择非常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既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又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情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深入思考和感悟的学习体验,也是一次对文学世界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三上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分析和撰写,我对这一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好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新授环节是教学的主体,撰写通过怎样的层层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获得新知识。

巩固环节以设计练习题为主。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

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

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

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多彩,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生字词:XXX、XXX、XXX……重点句子:XXX、XXX、XXX……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和《习作:身边的美景》四篇课文。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以及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录音、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新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秋天的雨2. 课题:听听,大自然的声音3. 课题:金色的草地4. 课题:习作:身边的美景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美景,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秋天的雨》中雨的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写作练习: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讨论: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备人:第一课教学设计课题19、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②语言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③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④审美创造: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思政元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李白爱游览名山大川。

他在深山中的古寺借宿时,诗兴大发,于是就写下了《夜宿山寺》。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千言万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

2.走近作者3.板书课题4.齐读两遍。

教师活动:1.(出示音频)请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3.开展读字游戏。

4.出示生字,指导写字:师范写。

(3)学生活动:1.学生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诗意思。

2.学生认读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3.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重点认读:多音字“宿”并分别用不同的读音给多音字组词。

宿:xiǔ(一宿两宿)sù(住宿宿舍)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5.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6.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7.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8.句中的“危”和“高”两个字,好在哪里?9.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0.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诗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4.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第七单元中所学的生字、生词,流利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和理解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主要包括《秋天的雨》、《古诗两首》、《金色的草地》等篇目。

教学内容围绕秋天和自然景象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描述秋天的特征,体会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2.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季节变化和对自然的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

- 学具:学生字典、彩色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景象的回忆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尝试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描述秋天的景象。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反馈学习心得和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课文标题、关键词汇、重点句子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和默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撰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秋天的图画。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考虑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注:由于篇幅限制,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需根据实际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详细设计和展开。

三上语文第7单元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7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办一场妙趣自然音乐会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和古诗《采莲曲》。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细心体会的方法,在阅读中聆听课文里各种有意思的大自然乐音,感受美妙,逐渐养成主动观察、探索与发现自然世界妙趣的习惯。

3. 品读课文中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习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有主动分享交流的愿望;能清楚写下自己对生活中某种现象及问题的想法,养成主动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三上第七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选编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精读课文,语言各具特色,介绍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充分感受课文丰富生动的语言中品味自然之妙趣,逐步养成主动观察、探索与发现自然妙趣,积累喜欢的句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展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

《读不完的大书》用作者小时候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

《父亲、树林和鸟》则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表现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本单元所选课文主题一致,内容相关,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言;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三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设计,处处渗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内容和学习目标。

《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乐趣句段的生动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则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学习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

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

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教案标题: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七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会使用关键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教学准备:1. 七单元课文教材及相关教具。

2. 单词卡片和图片。

3. 小组合作任务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澄清理解。

三、关键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2. 学生进行词汇操练,通过图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四、口语表达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

五、创造性思维任务(15分钟)1. 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创造性思维任务,例如编写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设计一份海报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练习。

2. 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小短文,或设计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游戏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口语练习和创造性思维任务的成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寻找大自然中的礼物”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带刺的朋友》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对生活起着影响作用的“小事”,谈谈对这些“小事”的看法。

习作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现象,提出改进的方法。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4.能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5.能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

6.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书写习惯。

7.积累古诗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八、、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难点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单元课时分配:《大自然的声音》2课时《父亲、树林和鸟》2课时《带刺的朋友》2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课时《习作:我有一个想法》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五、教学过程:21大自然的声音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1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乍为文章的总起。

第2〜4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嫦娥奔月》、《文成公主进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目标:1. 识字写字,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完成相关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1. 识字写字,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4. 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本单元总课时数为16课时。

其中《古诗三首》2课时,《嫦娥奔月》3课时,《文成公主进藏》3课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1课时。

教学安排:1. 《古诗三首》:学习三首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语言。

2. 《嫦娥奔月》:学习课文,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和复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文成公主进藏》:学习课文,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和复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口语交际: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讨论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6. 习作: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通用16篇)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通用16篇)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先让我们来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板书课题,读题。

理解: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如矛头、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

后盾集合——①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要求: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

)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

(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

(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

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

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

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2.大家真会读书。

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5.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

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

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

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

(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

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

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

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

【板书:雄壮】(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

准备好了吗?7.小结:(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

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

那么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

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出示词卡)。

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

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

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

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指名学生读。

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

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

(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出示填空: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

从________,唱到_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师生小组合作朗读。

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

(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

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

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

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

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

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

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