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相对相称—对称分析法

合集下载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物理解题技巧高中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受力不平衡时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

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方法24 对称分析法-高考物理选择题技法

方法24 对称分析法-高考物理选择题技法

方法24 对称分析法,思维化简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作用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物理解题中的对称法,就是从对称性的角度去分析物理过程,利用对称性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例题1:(多选)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 、B 、C 、D 四点,A 、D 两点与B 、C 两点均关于O 点对称.A 、B 、C 、D 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电势分别为φA 、φB 、φC 、φ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E A =E D ,φA >φBB .一定有E A >E B 、φB >φAC .一定有φA =φD 、φB =φCD .可能有E D >E C ,一定有φB >φD例题2:(2018·全国Ⅱ卷·T 20)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 1、L 2,L 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 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 1的正上方有a 、b 两点,它们相对于L 2对称。

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已知a 、b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3B 0和12B 0,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

则( )A .流经L 1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712B 0 B .流经L 1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12B 0C .流经L 2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12B 0 D .流经L 2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712B 0 例题3: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 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顶点C 与球心O 的轴线,P 、Q 为CD 轴上在O 点两侧离O 点距离相等的两点。

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Q 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 .P 、Q 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 .P 、Q 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 .在Q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例题4:(2010·全国卷Ⅰ·21)一简谐振子沿x 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 =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 m ;t =43s 时刻x =0.1 m ;t =4 s 时刻x =0.1 m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 .0.1 m ,83s B .0.1 m ,8 s C .0.2 m ,83 s D .0.2 m ,8 s例题5: (2019·海南高考)如图,一段半圆形粗铜线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纸面)上,铜线所在空间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高考物理复习热点解析—对称法

高考物理复习热点解析—对称法

高考物理复习热点解析—对称法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理学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应用对称性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物理解题中的对称法。

例题1.(多选)如图所示,立方体ABCD EFGH的四个顶点A、C、F、H处各固定着一个电荷量均为Q的正点电荷,M为AC连线的中点,N为CH连线的中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B.M、N两点处的电势相同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D.M、N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答案】AB【解析】AC.设正方体中心为O,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三角形ACH和ACF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设A、C、H在D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1,电势为φ1;A、C、F在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2,电势为φ2。

根据对称性可知φ1等于φ2,E1沿OD方向,E2沿OB方向。

而F在D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沿OD方向,H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沿OB方向,根据对称性以及电场的叠加可知B、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而F在D点产生的电势与H在B点产生的电势相等,则根据电势的叠加可知B、D两点电势相等,故A正确,C错误;BD.根据对称性可知A、C两点在M产生的合场强为零,F、H两点在M产生的合场强沿OM 方向;H 、C 两点在N 产生的合场强为零,A 、F 在N 产生的合场强沿ON 方向,根据对称性以及电场的叠加可知M 、N 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而A 、C 在M 产生的电势与H 、C 在N 产生的电势相等,H 、F 在M 产生的电势又与A 、F 在N 产生的电势相等,根据电势的叠加可知M 、N 两点电势相等,故B 正确,D 错误。

故选AB 。

例题2.(多选)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书写式激光笔,组成一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在竖直平面内装有记录纸。

八年级:相对对称——对称分析法

八年级:相对对称——对称分析法

专题26 相对相称—对称分析法阅读与思考当代美国数学家赫尔曼·韦尔指出:对称尽管你可以规定其含义或宽或窄,然而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用来理解和创造秩序、美妙以及尽善尽美的一种思想. 许多数学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具有对称性(不仅包括几何图形中的对称,而且泛指某些对象在某些方面如图形、关系、地位等彼此相对又相称). 对称分析法就是在解题时,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的某些对称性辅助解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下面两种类型的对称:1.代数中的对称式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任意两个字母互换后,所得的多项式不变就称这个多项式为对称式,对称式的本质反应的是多元多项式中字母地位相同,任何一个复杂的二元对称式,都可以用最简单对称多项式b a +,ab 表示,一些对称式的代数问题,常用最简对称式表示将问题解决.2.几何图形的对称几何图形的对称指的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一些几何问题,如果我们作出图形的对称轴,或者作出已知点关于某线(某点)的对称点,构造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就能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容易找到解题途径.例题与求解【例l 】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 、N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是 . (荆门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作M 关于AC 的对称点M ',连MN 交AC 于点P ,则PM +PN 的值最小.BCA【例2】已知a ,b 均为正数,且2=+b a ,求W =1422+++b a 的最小值.(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用代数的方法求W 的最小值较繁,22b a +的几何意义是以a ,b 为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构造图形,运用对称分析法求出W 的最小值.【例3】已知11122=-+-a b b a ,求证:122=+b a (四川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决根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有理化,有理化的主要途径是:乘方、配方、换元和引入有理化因式,引入与已知等式地位相对相称的有理化因式,本例可获得简证.【例4】 如图,凸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且AC ⊥BD ,已知OA >OC ,OB >OD , 求证:BC +AD >AB +CD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将有关线段集中到同一三角形中去,以便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AC 为对称轴,将部分图形翻折.DBC【例5】如图,矩形ABCD 中,AB =20厘米,BC =10厘米,若在AC 、AB 上各取一点M ,N ,使BM +MN 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 (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要使BM +MN 的值最小,应该设法将折线BM +MN 拉直,不妨从作出B 点关于AC 的对称点入手.A N能力训练1.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轴对称图形,CF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若∠AFC +∠BCF =0150,则∠AFE +∠BCD 的大小是 . (武汉市中考试题)A BO(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2,点E 在BC 上,且AE =EC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上,则AC 的长是 .(济南市中考试题) 3. 如图,∠AOB =045,P 是∠AOB 内一点,PO =10,Q ,P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QR 周长最小值是 .4. 比6)56(+大的最小整数是 .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入学试题)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在BC 上,且BE =2,P 在BD 上,则PE +PC 的最小值为( ). A .32 B .13 C .14 D .15 6. 观察下列平面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南京市中考试题)7.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南4英里处牧马,河水向正东方流去,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西8英里北7英里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能够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距离是( ). A .)1854(+英里 B .16英里 C .17英里 D .18英里(美国中学生竞赛试题)AE P(第5题图) (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2,M为AB中点,P为BC上的点,设P A+P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S和L,则22LS-等于()A.24B.34C.23D.339.一束光线经三块平面镜反射,反射的路线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的度数,已知c=060,求ed+与x的值. (江苏省竞赛试题)10. 求代数式9)12(422+-++xx的最小值.(“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1. 在一平直河岸l 同侧有A B ,两个村庄,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3km 和2km ,km AB a =(1)a >.现计划在河岸l 上建一抽水站P ,用输水管向两个村庄供水. 方案设计某班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铺设管道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1d ,且1(km)d PB BA =+(其中BP l ⊥于点P );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2d ,且2(km)d PA PB =+(其中点A '与点A 关于l 对称,A B '与l 交于点P ). 观察计算(1)在方案一中,1d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2)在方案二中,组长小宇为了计算2d 的长,作了如图13-3所示的辅助线,请你按小宇同学的思路计算,2d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探索归纳(1)① 当4a =时,比较大小:12_______d d (填“>”、“=”或“<”); ② 当6a =时,比较大小:12_______d d (填“>”、“=”或“<”);(2)对a (当1a >时)的所有取值情况进行分析,要使铺设的管道长度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河北省中考试题)图1 图2图312.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4,-1) (1)若P (x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 的周长最短时,求x 的值;(2)若C (a ,0),D (3+a ,0)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当四边形ABDC 的周长最短时,求a 的值; (3)设M ,N 分别为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m ,0)、N (0,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13.在△ABC 中,∠BAC =45°,AD ⊥BC 于D ,将△ABD 沿AB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E 处;将△ACD 沿AC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F 处,分别延长EB 、FC 使其交于点M . (1)判断四边形AEMF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若BD =1,CD =2,试求四边形AEMF 的面积.(宁夏中考试题)14. 阅读下列材料: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ABCD 中,AD =8cm ,AB =6cm ,现有一动点P 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 点出发,沿着AB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P 点碰到BC 边,沿着BC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P 点碰到CD 边,再沿着与CD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线的总长是多少?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2,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矩形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P2P3=P2E,P1A=P1E.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1)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次,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cm.(2) 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中AD、AB的长,且满足AD>AB,动点P从A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AD的值为.。

高中数学对称性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对称性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对称性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对称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对称性解题技巧,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说明和分析,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对称性解题技巧。

一、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是对称性的两种基本形式。

轴对称是指物体或图形相对于某条轴线对称,而中心对称是指物体或图形相对于某个中心点对称。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来简化问题,找到问题的对称部分,从而得到解题的关键。

例如,考虑以下数学题目:题目:已知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 ABCD,点 M 为边 AB 的中点,点 N 为边 BC 的中点。

若点 P 在边 CD 上,并且满足角 MPN = 90°,求证:三角形 M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正方形 ABCD 是以对角线 BD 为轴对称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为只考虑正方形的一半,即三角形 MPN。

接下来,我们观察到点 M 和点 N 是以对角线 BD 的中点为中心对称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 MPN 是以边 MN 为中心对称的,即 MN 是三角形MPN 的中线,且 MN 垂直于边 PN。

由于 MN 是三角形 MPN 的中线,根据中线定理,我们可以得知三角形 MPN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 MN 垂直于边 PN,所以三角形 MPN 是直角三角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 M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图形的旋转对称性除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外,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也是解题中常用的对称性。

通过图形的旋转对称性,我们可以找到图形的重叠部分,从而简化问题。

考虑以下数学题目:题目: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a,点 M 在边 AB 上,且满足 AM = a/3。

连接点 M 和点 D,延长线段 MD 到点 E,使得 ME = MD。

对称法

对称法

x v0 t 1 2 y 2 gt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抛出 点的高度为h代入后可解得:
g g v0 x 3s 2y 2h
例2.如图7—2所示,长为l的两块相同的均匀长方形砖块A 和B叠放在一起,A砖相对于B砖伸出l/5,B砖放在水平桌面 上,砖的端面与桌面平行. 为保持两砖不翻倒,B砖伸出 桌面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抛 出点离水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 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 小球的运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 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 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 从A′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 理学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 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 应用这种对称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 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 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思维 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 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 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 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对称法
陈书策
对称法是利用物质世界的对称性分析、解决物 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对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和 谐、优美和均衡。对称给人以和谐的美感,源于 对称对象的内在平衡与稳定,可以使人衍生出许 多创新的思维模式。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对称最突出的功 能,是启迪和培养直觉思维,使问题的求 解变得流畅而简明,同时还能提高思维的 敏捷性和深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 受到思维美的愉悦。

物理中的思想方法——对称法

物理中的思想方法——对称法
图1
手 拿 球 , 左 裤 腿 上 有 一 块 污 渍 , 人 并 没 有 伸 出左 腿 , 且 但 而 图B中 的像却 伸 出 了右腿长 B D A 和c 相交于|, s 则由
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知 , J就是这个发光点. s s 的虚像。过5点
认 识 和 探 索物 质 世 界 的 某 些 基本 规律 , 而且 也 能帮 助 我

们 去 求 解 某 些 具 体 的物 理 问题 。这 种 思 维方 法 在 物 理 学 中称 为 对 称 法 。 物 理 中对 称 现 象 比 比 皆是 ,如 对 称 的 物 像 、 称 的结 构 、 称 的作 用 等 等 。用 对 称 性 解 题 的关 键 对 对
物 理 咋的 是 趄 贯 法
对称法
。 江西 省 抚 州市 临 川 二 中 周 勇
由于 物 质世 界 存 在 某 些对 称 性 ,使 得 物 理 学 理 论 也
具 有 相 应 的对 称 性 .从 而使 对 称 现 象普 遍 存 在 于 各 种 物
理 现 象 和 物 理 规律 中。应 用这 种 对 称 性 不 仅 能 帮 助 我 们
是 敏 锐地 抓 住 事 物在 某 一 方 面 的对 称 性。
。 /, /

S,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所成的像 是虚像 ; ① ②像 和物 体形状 、 大小相 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 的连线与平面镜
图2
口 2 爱 球的 ● 好足 小亮在平面镜前观 己的全身 赏自
线管 正 面 的 电 流方 向朝 下 , 电 源 的正 极 在 右侧 。如 图7 故

I 舯对 屯的 称
答 案 : A
自然 界 中 只存 在 两 种 电荷 .一 种 与用 丝 绸 摩 擦 过 的

【第三轮】高考物理解题方法 - 04对称法解题

【第三轮】高考物理解题方法 - 04对称法解题

答: Mm= πρ h R3/8
O
O'
如图所示, 为两个固定的电荷 带等量同种电荷,O 为两个固定的电荷,带等量同种电荷 例12.如图所示,a,b为两个固定的电荷 带等量同种电荷 如图所示 点为两者连线的中点,O 是连线的中垂线.一个电子 一个电子(重 点为两者连线的中点 1,O2是连线的中垂线 一个电子 重 则电子穿过O再向右运 力不计),从 一侧沿O 方向射入,则电子穿过 力不计 从O1一侧沿 1O2方向射入 则电子穿过 再向右运 动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 动的过程中 它的加速度 A. 逐渐变大 C. 先变小再变大 答: C
高三物理第三轮复习
第四讲
对称法解题
对称法解题
对称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 一.对称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 利用所研究的对象的对称 对称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利用所研究的对象的对称 特性来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对称法解题的特点:采用对称法可以避免繁琐的物理分 二.对称法解题的特点 采用对称法可以避免繁琐的物理分 对称法解题的特点 析和数学推导.而直接利用事物之间的对称关系得出结论; 析和数学推导.而直接利用事物之间的对称关系得出结论; 不仅使解决问题的步骤变得简捷, 不仅使解决问题的步骤变得简捷,而且对事物的结构有更 深刻的理解. 深刻的理解. 对称法的分类:(1)物理过程的对称;(2)运动轨迹的 物理过程的对称; 三.对称法的分类 对称法的分类 物理过程的对称 ) 对称; 对称;(3)镜象对称;(4)分割法;(5)填补法 )镜象对称; )分割法; )
答: A D
a o c
b
如图所示, 斜面的推力,使质 例10.如图所示,用平行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 使质 如图所示 用平行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 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 量为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 当物体运动到斜 面的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恰好能到达斜面的顶端 物体恰好能到达斜面的顶端.则推力 面的中点时撤去推力 物体恰好能到达斜面的顶端 则推力 F的大小为 的大小为 A. 2mg(1-sinθ) θ C. 2mg cosθ θ B. 2mg sinθ θ D. 2mg(1+sinθ) θ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对称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对称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对称方法对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运用对称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

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时间反演操作”规律不变性。

时间反演就是让时间流向倒转,如同将物体的运动用录像机录下后倒过来放映,则竖直上抛就会变成自由落体。

还有,静电场和引力场的合场也可当作等效引力场处理,这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可带来很大的方便。

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

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

如R=U/R、E=F/q 等。

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

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原型启发法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考点详解(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26: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考点详解(一)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3)一词多义——这类词比较常见,一定要结合文言文句子解释, 如“故”,在“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是“旧”的意思,而在“故五 月渡泸”中是“所以,因此”的意思。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4)词类活用——这虽不是中考所考查的重点,但对 理解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负势竞上”一句中的 “上”原义表方位,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向上”。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文言断句应遵循的原则有两种:
(1)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 (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文言语句断句停顿大致有下列五种方法:
主谓之间 动宾之间 定(状)中之间 表连接的虚词前 领起全句虚词后
如:环滁/皆山也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如:夫/环而攻之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
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典例引领 加划线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竹 无丝竹之乱耳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考向
文言文翻译三原则 (1)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2)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 (3)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 准确地表达出来。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对称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对称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专题指导对称法一.方法介绍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理学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对称法.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二.典例分析例1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木块B相连,木块A放在木块B上,两木块质量均为m , 在木块A上施有竖直向下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突然将力F撤去,若运动中A、B不分离,则A、B共同运动到最高点时,B对A的弹力有多大?(2)要使A、B不分离,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例2.如图甲所示,ab是半径为R的圆的一条直径,该圆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圆周平面内,将一带正电q的小球从a点以相同的动能抛出,抛出方向不同时,小球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在这些所有的点中,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已知∠cab=300,若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试求:(1)电场方向与直径ab间的夹角θ;(2)若小球在a点时初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小球恰好能落在c点,则初动能为多少?例3.如图所示,正方形匀强磁场磁区边界长为a,由光滑绝缘壁围成.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和边界,从下边界的正中央的A 孔射人磁区中,粒子和壁碰撞时无能量和电量损失,不计重力和碰壁时间,设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小于a ,欲使粒子仍能从A 孔射出,粒子的入射速度应多大?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是多少?并在下面框中画出轨迹图.例4.如上图甲所示,在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区域内,充满与圆柱轴线平行的匀强磁场,一长为3r 的金属棒MN 与磁场方向垂直地放在磁场区域内, 棒的端点MN 恰在磁场边界的圆周上,已知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tB∆∆=k ,求MN 中产生的电动势为多大?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0和530,在顶点把两个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足够长的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B 两个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sin 370=0.6,COS 530=0.8)A .1:lB .4:3 C.16:9 D .9:1( )2.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 、B 之间有质量均为m 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设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则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的大小为A .0B . mgC .μFD .2mg3.如上图所示,一块均匀的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极A 、B 之间,其电阻为R ,将它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C 、D 之间,求其电阻值.(电极电阻忽略不计)4.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a 所示.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5.如图所示,在空间中的A、B两点固定着一对等量正点电荷,有一带电微粒在它们产生的电场中运动,设带电微粒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电微粒在电场中所做的运动可能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类似平抛运动、D.机械振动.现有某同学分析如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不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与类似平抛运动,因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不可能受到恒定的外力作用,所以A、C是错误的,也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始终指向圆心充当向心力,图示中两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不可能提供这样的向心力,所以B也是错误的.只有D正确,理由是在AB 连线中点O两侧对称位置之间可以做机械振动。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25---对称模型(解析版)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25---对称模型(解析版)
ଵ2
过程相同,对同一高度,由 h=ଶat 可知,加速度大的用时短,有 t2>t1;而对于上升过程 v0=at,加速度大的用时短,有 t1<t0。综上可知 B 项正确。
3 / 15
【变式训练 1b】如图甲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

l,到达斜面最高点 C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ସl 处的 B 点时,所
1 / 15
A. a、b 两点的场强相等 C. c、d 两点的场强相等 【答案】ABC
B. a、b 两点的电势相等 D. c、d 两点的电势相等
【解析】 【详解】BD.如下图所示,为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空间的电场分布图。本题的带电圆
环,可拆解成这样无数对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沿竖直直径平行放置。它们有共同的


4 / 15
A.图甲、乙中的 θ 角均增大,F 均不变 B.图甲、乙中的 θ 角均不变,F 均不变 C.图甲中 θ 角增大;图乙中 θ 角不变,张力 F 均不变 D.图甲中 θ 角减小,F 不变;图乙中 θ 角增大,F 减小 【答案】B 【解析】图甲中,根据钩码个数,O 点所受的三个力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若端点 B 沿虚 线右移一点,三力大小不变,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三力方向不变,即夹角 θ 不变;图 乙中,因滑轮光滑,且绳子中的张力相等,则 A、B 两端的力总是相等的,因此合力平分 A、 B 绳的夹角,即使端点 B 稍上移,绳子张力大小 F 仍不变,则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 A、 B 绳夹角不变,则 θ 角不变,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 【变式训练 2a】(2019 福建福州质检)(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 面上,细线绕过滑轮 O1、O3 连接 A、B 物体,连接 A 的细线与斜劈平行,滑轮 O3 由细线固 定在竖直墙 O 处,滑轮 O1 用轻质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动滑轮 O2 跨在细线上,其下端悬挂 质量为 m 的物体 C,初始整个装置静止,不计细线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方法:对称法2(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方法:对称法2(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方法:对称法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方法:对称法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方法:对称法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方法:对称法例8:一无限长均匀带电细线弯成如图7—8所示的平面图形,其中AB 是半径为R 的半圆孤,AA ′平行于BB ′,试求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析:如图7-8-甲所示,左上14圆弧内的线元△L 1与右下直线上的线元△L 3具有角元△θ对称关系。

△L 1电荷与△L 3电荷在O 点的场强△E 1与△E 3方向相反,若它们的大小也相等,则左上与右下线元电场强度成对抵消,可得圆心处场强为零.设电荷线密度为常量λ,因△θ很小,△L 1电荷与△L 3电荷可看做点电荷,其带电量 λθλ321L q R q ∆=∆=当θθθλθcos cos ,2⋅∆=∆R q 有很小时又因为 ,cos cos ,2222222211R R K R R Kr q K E R q K E θλθθθλ∆=⋅∆==∆=∆ 与△E 1的大小相同,且△E 1与△E 2方向相反,所以圆心O 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例9:如图7—9所示,半径为R 的半圆形绝缘线上、下14圆弧上分别均匀带电+q 和-q,求圆心处的场强。

解析:因圆弧均匀带电,在圆弧上任取一个微小线元,由于带电线元很小,可以看成点电荷。

用点电荷场强公式表示它在圆心处的分场强,再应用叠加原理计算出合场强。

由对称性分别求出合场强的方向再求出其值. 在带正电的圆孤上取一微小线元,由于圆弧均匀带电,因而线密度2q Rλπ=。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常见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常见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解析几何中对称问题的常见求解方法解析几何中的对称问题在现行中学数学材料中没有按章节进行系统编排,只是分散地穿插在直线、曲线部分的题型之中。

但这部分知识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也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之一。

对称点、对称直线的求法,对称问题的简单应用及其解题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完直线、曲线部分后,需对对称问题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

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较完整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解决起对称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本文谈一下中学解析几何中常见的对称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关于点对称。

1、点关于点对称。

①点(,)P 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a b --;②点(,)P a b 关于某一点00(,)M x y 的对称点的坐标,利用中点坐标式求得为00(2,2)x a y b --。

2、直线关于点对称。

① 直线L :0Ax By C ++=关于原点的对称直线。

设所求直线上一点为(,)P x y ,则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Q x y --,因为Q 点在直线L 上,故有()()0A x B y C -+-+=,即0Ax By C +-=;② 直线1l 关于某一点00(,)M x y 的对称直线2l 。

它的求法分两种情况:1、当00(,)M x y 在1l 上时,它的对称直线为过M 点的任一条直线。

2、当M 点不在1l 上时,对称直线的求法为:解法(一):在直线2l 上任取一点(,)P x y ,则它关于M 的对称点为00(2,2)Q x x y y --,因为Q 点在1l 上,把Q 点坐标代入直线在1l 中,便得到2l 的方程。

解法(二):在1l 上取一点11(,)P x y ,求出P 关于M 点的对称点Q 的坐标。

再由12l l K K =,可求出直线2l 的方程。

解法(三):由12l l K K =,可设1:0l Ax By C ++=关于点00(,)M x y 的对称直线为'0Ax By C ++==求设'C 从而可求的及对称直线方程。

专题26 伴性遗传(原卷版)

专题26 伴性遗传(原卷版)

专题26 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遗传图中显示:(1)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也一定来自母亲;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

(2)若女性为患者,则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3)若男性正常,则其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正常。

3.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4.X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下图:5.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具有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1)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一同写出,如X B Y。

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写在后,如DdX B X b。

(2)在表现型的书写中,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

6.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1)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解题技巧1、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①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与“男孩”(或女孩)是两个独立事件,因此需把患病概率×性别比例,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它的遗传与性别连锁,“男孩患病”是指男孩中患病的,不考虑女孩;“患病男孩”则是所有孩子中患病的男孩,二者主要是概率计算的范围不同。

即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者的概率。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对称法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对称法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对称法对称现象是物理现象和规律中普遍存在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更能帮助我们解决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在平抛中,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考虑一个斜面上有两个小球,倾角分别为37°和53°,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我们需要求出A、B两个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

通过对称地作出53°斜面,我们可以发现向左水平抛出的A球必定先碰到37°的斜面,因此t_A<t_B。

通过排除法,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为D。

在另一个例子中,我们需要求出一个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的弹性小球A的初速度。

由于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因此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通过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除了平抛,我们还可以运用简谐振动的对称性迅速解题。

例如,考虑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直立在地面上,在其上端轻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多少?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我们可以利用简谐运动的对称性,求出物体下降的最大高度即弹簧最大压缩量。

在另一个例子中,我们需要求出必须在上面木板上施加多大的压力F,才能使撤去此力后,上板跳起来恰好使下板离地。

由于木板连接在一起,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法,将问题转化为两个木板分别受到重力作用的问题。

通过求解两个木板分别受重力作用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上面木板需要施加的压力大小。

总之,对称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对称法,提高解题效率。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26 相对相称—对称分析法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26  相对相称—对称分析法

专题26 相对相称—对称分析法阅读与思考当代美国数学家赫尔曼·韦尔指出:对称尽管你可以规定其含义或宽或窄,然而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用来理解和创造秩序、美妙以及尽善尽美的一种思想. 许多数学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具有对称性(不仅包括几何图形中的对称,而且泛指某些对象在某些方面如图形、关系、地位等彼此相对又相称). 对称分析法就是在解题时,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的某些对称性辅助解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下面两种类型的对称:1.代数中的对称式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任意两个字母互换后,所得的多项式不变就称这个多项式为对称式,对称式的本质反应的是多元多项式中字母地位相同,任何一个复杂的二元对称式,都可以用最简单对称多项式b a +,ab 表示,一些对称式的代数问题,常用最简对称式表示将问题解决.2.几何图形的对称几何图形的对称指的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一些几何问题,如果我们作出图形的对称轴,或者作出已知点关于某线(某点)的对称点,构造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就能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容易找到解题途径.例题与求解【例l 】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 、N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是 . (荆门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作M 关于AC 的对称点M ',连MN 交AC 于点P ,则PM +PN 的值最小.BCA【例2】已知a ,b 均为正数,且2=+b a ,求W =1422+++b a 的最小值.(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用代数的方法求W 的最小值较繁,22b a +的几何意义是以a ,b 为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构造图形,运用对称分析法求出W 的最小值.【例3】已知11122=-+-a b b a ,求证:122=+b a (四川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决根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有理化,有理化的主要途径是:乘方、配方、换元和引入有理化因式,引入与已知等式地位相对相称的有理化因式,本例可获得简证.【例4】 如图,凸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且AC ⊥BD ,已知OA >OC ,OB >OD , 求证:BC +AD >AB +CD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将有关线段集中到同一三角形中去,以便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AC 为对称轴,将部分图形翻折.DBC【例5】如图,矩形ABCD 中,AB =20厘米,BC =10厘米,若在AC 、AB 上各取一点M ,N ,使BM +MN 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 (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要使BM +MN 的值最小,应该设法将折线BM +MN 拉直,不妨从作出B 点关于AC 的对称点入手.A N能力训练1.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轴对称图形,CF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若∠AFC +∠BCF =0150,则∠AFE +∠BCD 的大小是 . (武汉市中考试题)A BO(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2,点E 在BC 上,且AE =EC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上,则AC 的长是 .(济南市中考试题) 3. 如图,∠AOB =045,P 是∠AOB 内一点,PO =10,Q ,P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QR 周长最小值是 .4. 比6)56(+大的最小整数是 .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入学试题)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在BC 上,且BE =2,P 在BD 上,则PE +PC 的最小值为( ). A .32 B .13 C .14 D .15 6. 观察下列平面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南京市中考试题)7.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南4英里处牧马,河水向正东方流去,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西8英里北7英里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能够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距离是( ). A .)1854(+英里 B .16英里 C .17英里 D .18英里(美国中学生竞赛试题)AE P(第5题图) (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2,M为AB中点,P为BC上的点,设P A+P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S和L,则22LS-等于()A.24B.34C.23D.339.一束光线经三块平面镜反射,反射的路线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的度数,已知c=060,求ed+与x的值. (江苏省竞赛试题)10. 求代数式9)12(422+-++xx的最小值.(“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1. 在一平直河岸l 同侧有A B ,两个村庄,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3km 和2km ,km AB a =(1)a >.现计划在河岸l 上建一抽水站P ,用输水管向两个村庄供水. 方案设计某班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铺设管道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1d ,且1(km)d PB BA =+(其中BP l ⊥于点P );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2d ,且2(km)d PA PB =+(其中点A '与点A 关于l 对称,A B '与l 交于点P ). 观察计算(1)在方案一中,1d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2)在方案二中,组长小宇为了计算2d 的长,作了如图13-3所示的辅助线,请你按小宇同学的思路计算,2d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探索归纳(1)① 当4a =时,比较大小:12_______d d (填“>”、“=”或“<”); ② 当6a =时,比较大小:12_______d d (填“>”、“=”或“<”);(2)对a (当1a >时)的所有取值情况进行分析,要使铺设的管道长度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河北省中考试题)图1 图2图312.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4,-1) (1)若P (x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 的周长最短时,求x 的值;(2)若C (a ,0),D (3+a ,0)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当四边形ABDC 的周长最短时,求a 的值; (3)设M ,N 分别为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m ,0)、N (0,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13.在△ABC 中,∠BAC =45°,AD ⊥BC 于D ,将△ABD 沿AB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E 处;将△ACD 沿AC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F 处,分别延长EB 、FC 使其交于点M . (1)判断四边形AEMF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若BD =1,CD =2,试求四边形AEMF 的面积.(宁夏中考试题)14. 阅读下列材料: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ABCD 中,AD =8cm ,AB =6cm ,现有一动点P 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 点出发,沿着AB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P 点碰到BC 边,沿着BC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P 点碰到CD 边,再沿着与CD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线的总长是多少?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2,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矩形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P2P3=P2E,P1A=P1E.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1)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次,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cm.(2) 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中AD、AB的长,且满足AD>AB,动点P从A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AD的值为.。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例话对称法讲解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例话对称法讲解

8对称法故事链接: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在解自由电子相对性波动方程时,由于开平方根而得出电子的能量有正负两个解,按照通常的观念,负能解通常被舍去,但是狄拉克为了保持数学上的对称美,将这个似乎没有意义的量描述的是带正电荷的电子,也就是电子的反粒子。

正电子预言不久后就被美国的另一位物理学家安德森发现。

这种科学的对称思维,使他后来提出了完全与众不同的反物质理论。

狄拉克也因此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对称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显示出了物质世界的和谐美。

具有对称性的对象其对称部分的特征完全相同,一旦确定了一部分的特征,便可推出对称部分的特征,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对称法。

按照利用对称的种类可分为位置分布的对称、运动轨迹的对称和物理过程的对称。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 位置分布的对称电场、磁场以及某些研究对象的位置分布都具有对称性,在对称的位置应具有相同的物理特征,巧妙利用位置分布的对称性可以方便的解决问题。

[例题1](2006年全国2理综)ab 是长为l 的均匀带电细杆,P 1、P 2是位于ab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 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 1处的场强大小为E 1,在P 2处的场强大小为E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 1>E 2 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 1>E 2 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 1<E 2 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 1<E 2解析:由对称性可知,P 1左端4l 的电荷和P 1右端4l的电荷在P 1 处产生的合场强为0,所以P 1处场强1E 是由杆右端2l的电荷产生。

P 2处场强2E 是由杆右端2l 的电荷和杆左端2l的电荷在P 2处产生合场强,又因为P 1、P 2两点又关于杆右端2l 对称,所以杆右端2l 的电荷在P 2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也为1E ,假设杆左端2l的电荷在P 2处产生场强大小为E ',由叠加原理可知P 2处场强E E E '+=12,而P 1处场强大小为1E ,所以12E E >。

对称分析法[1][1]

对称分析法[1][1]

同分异构体数目和结构的推断陕西省陇县中学721200 魏芳年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和结构的推断是中学阶段的难点和重点,现将一般规律归纳如下:一:对称分析法①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氢②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甲基上的氢原子③出于对称位置上的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例1:下列芳香烃的一氯取代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B)A.联二苯1233种B.菲12345种C.蒽1233种D.联三苯12344种例2:已知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8的单烯烃与溴化氢加成反应,加成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1)符合此条件的单烯烃有7种,判断的依据是单烯烃结构的对称性。

(2)在这些单烯烃中,若与氢气加成,所的烷烃的一卤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这样的单烯烃结构简式为:C2H5CHCHC2H5、(CH3)2CHCH CHCH(CH3)2分析:单烯烃与溴化氢反应,其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结构,实际上对于该烃来说,连接烯键后烃基应是完全对称的。

H2C CH2、CH3CHCHCH3、C2H5CHCHC2H5、CH3(CH2)2CH CH(CH2)2CH3、(CH3)2C C(CH3)2、(CH3)2CHCH CHCH(CH3)2、C2H5C C C2H5CH3CH3二排列组合法(等效结构法)烃分子中若有n个氢原子,其中m个氢原子被取代后产物数目与(n-m)个氢原子被同一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产物数目相等。

(Cn m=Cn n-m)例3: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C)A.2种B.3种C.4种D.5种三、有序分析法1.含官能团的开链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一般按类别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或取代位置异构的顺序有序列举,同时要充分利用对称性防漏剔增。

2.碳链异构可采用“减链法”→两注意、四句话①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两注意②找出中心对称线①主链由长到短(短不过三)四句话②支链由整到散③位置由中心到边④排布由对→邻→间3.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技巧①烷基的类别与个数→碳链异构类型②烷基在苯环上的位次→位置异构①如果只存在一个侧链,只有碳链异构无位置异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6 相对相称—对称分析法
阅读与思考
当代美国数学家赫尔曼·韦尔指出:对称尽管你可以规定其含义或宽或窄,然而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用来理解和创造秩序、美妙以及尽善尽美的一种思想. 许多数学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具有对称性(不仅包括几何图形中的对称,而且泛指某些对象在某些方面如图形、关系、地位等彼此相对又相称). 对称分析法就是在解题时,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的某些对称性辅助解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下面两种类型的对称:
1.代数中的对称式
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任意两个字母互换后,所得的多项式不变就称这个多项式为对称式,对称式的本质反应的是多元多项式中字母地位相同,任何一个复杂的二元对称式,都可以用最简单对称多项式
b a +,ab 表示,一些对称式的代数问题,常用最简对称式表示将问题解决.
2.几何图形的对称
几何图形的对称指的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一些几何问题,如果我们作出图形的对称轴,或者作出已知点关于某线(某点)的对称点,构造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就能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容易找到解题途径.
例题与求解
【例l 】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 、N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是 . (荆门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作M 关于AC 的对称点M ',连MN 交AC 于点P ,则PM +PN 的值最小.
B
C
A
【例2】已知a ,b 均为正数,且2=+b a ,求W =1422+++b a 的最小值.
(北京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用代数的方法求W 的最小值较繁,22b a +的几何意义是以a ,b 为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构造图形,运用对称分析法求出W 的最小值.
【例3】已知11122=-+-a b b a ,求证:12
2=+b a (四川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决根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有理化,有理化的主要途径是:乘方、配方、换元和引入有理化因式,引入与已知等式地位相对相称的有理化因式,本例可获得简证.
【例4】 如图,凸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且AC ⊥BD ,已知OA >OC ,OB >OD , 求证:BC +AD >AB +CD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将有关线段集中到同一三角形中去,以便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AC 为对称轴,将部分图形翻折.
D
B
C
【例5】如图,矩形ABCD 中,AB =20厘米,BC =10厘米,若在AC 、AB 上各取一点M ,N ,使BM +MN 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 (北京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要使BM +MN 的值最小,应该设法将折线BM +MN 拉直,不妨从作出B 点关于AC 的对称点入手.
A N
能力训练
1.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轴对称图形,CF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若∠AFC +∠BCF =0150,则∠AFE +∠BCD 的大小是 . (武汉市中考试题)
A B
O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2,点E 在BC 上,且AE =EC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上,则AC 的长是 .
(济南市中考试题) 3. 如图,∠AOB =045,P 是∠AOB 内一点,PO =10,Q ,P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QR 周长最小值是 .
4. 比6
)56(+大的最小整数是 .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入学试题)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在BC 上,且BE =2,P 在BD 上,则PE +PC 的最小值为( ). A .32 B .13 C .14 D .15
6. 观察下列平面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南京市中考试题)
7.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南4英里处牧马,河水向正东方流去,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西8英里北7英里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能够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距离是( ). A .)1854(+英里 B .16英里 C .17英里 D .18英里
(美国中学生竞赛试题)
A
D
P
E
M
P
(第5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2,M 为AB 中点,P 为BC 上的点,设P A +PM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S 和L ,则22L S -等于( )
A .24
B .34
C .23
D .33
9.一束光线经三块平面镜反射,反射的路线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的度数,已知c =060,求e d +与x 的值. (江苏省竞赛试题)
110°x e
b a f
f d
c
c
10. 求代数式
9)12(422+-++x x 的最小值.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11. 在一平直河岸l 同侧有A B ,两个村庄,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3km 和2km ,km AB a =(1)a >.现计划在河岸l 上建一抽水站P ,用输水管向两个村庄供水. 方案设计
某班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铺设管道方案:图1是方案一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1d ,且1(km)d PB BA =+(其中BP l ⊥于点P );图2是方案二的示意图,设该方案中管道长度为2d ,且
2(km)d PA PB =+(其中点A '与点A 关于l 对称,A B '与l 交于点P ).
观察计算
(1)在方案一中,1d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2)在方案二中,组长小宇为了计算2d 的长,作了如图13-3所示的辅助线,请你按小宇同学的思路计算,2d = km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探索归纳
(1)① 当4a =时,比较大小:12_______d d (填“>”、“=”或“<”); ② 当6a =时,比较大小:12_______d d (填“>”、“=”或“<”);
(2)对a (当1a >时)的所有取值情况进行分析,要使铺设的管道长度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
(河北省中考试题)
图1
图2
图3
12.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4,-1) (1)若P (x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 的周长最短时,求x 的值;
(2)若C (a ,0),D (3+a ,0)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当四边形ABDC 的周长最短时,求a 的值; (3)设M ,N 分别为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m ,0)、N (0,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
13.在△ABC 中,∠BAC =45°,AD ⊥BC 于D ,将△ABD 沿AB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E 处;将△ACD 沿AC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点F 处,分别延长EB 、FC 使其交于点M . (1)判断四边形AEMF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2)若BD =1,CD =2,试求四边形AEMF 的面积.
(宁夏中考试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
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ABCD 中,AD =8cm ,AB =6cm ,现有一动点P 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 点出发,沿着AB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P 点碰到BC 边,沿着BC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P 点碰到CD 边,再沿着与CD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线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2,将矩形AB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矩形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P2P3=P2E,P1A=P1E.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 P点第一次与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次,P点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cm.
(2) 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中AD、AB的长,且满足AD>AB,动点P从A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相邻的两边上.若P点第一次与B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AD的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