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求知欲,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长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学习比较被动。要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经常可以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同一种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获得不同的结果;相同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可能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因素,在影响学习行为的同时,也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中介是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皮、投入的心理状态。学习积极性的外在表现(注意状态、情绪倾向、意志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当前学习任务的意识状态和指向、集中;“情绪”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包括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兴趣、爱好等;“意志”是面对困难时能否顽强坚持下去的心理品质和特征。

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主要有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是内部因素,产生于学生自身,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源于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求知欲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学位、社会地位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拉力。压力是学生必须遵循和服从的,学生

在这种要求下产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时、因人、因地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技术。

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通过反馈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而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提供反馈要清晰、具体,还要及时、经常。

在提供学习结果反馈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表扬与奖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但是过度的奖励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奖惩,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实践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人为的“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产生疑问、探究问题答案的有关情境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等最能引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握好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任务的适合度,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都不能构成问题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1. 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 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3.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4. 问题情境的创设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在教学开始时,也可以在教学中和教学结束时。

5.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与教材、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堂情境,有效的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学生对学业成败的不同归因方式,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学生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等稳定因素时,会对未来的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等不稳定因素时,会使其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对成功的期望也会增强。因此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就是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要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失败。要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预防学生

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且不可控因素,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2. 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3.教会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

四.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对于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学习态度都有影响。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尤其是那些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对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感,学习中容易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自我

效能感。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专长和潜能,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2. 让他们观察那些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行为,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

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由此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

3. 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五.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教学活动是教师鼓励学生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别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安排,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便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2. 要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并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

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己认真选择学习任务的机会,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3. 教师要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

学生都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

4. 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学生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而

不能注重学生之间的比较;要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结果。

5.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有目标的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必须理解并应用有关策略来鼓励学生积极的目标导向行为,以顺利开展这一重要并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