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心理学》第四讲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

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

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这是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理解。

这几个问题是儿童心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本书第三章将作详细的论述。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

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

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

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

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

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

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他们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显著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继续从自我中心时期向客观时期发展,这是一个逐步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

而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是非常显著的,他们在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及其评价的影响,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

但在自我概念的认识方面,他们还比较模糊,总是注重从自己的具体的外貌特征上进行描述,不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情绪多变而冲动低年级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我们经常能见到。

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易形于色。

一些在我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

考试考好了,被老师表扬了,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呱呱乱叫;相反,如果学习不好,或是被老师批评了,则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体会到痛苦、羞愧等各种情绪而痛哭流涕。

意志力较差小学低年级的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

尽管学生有依赖性,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掌握知识要点。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应当注重正面引导。

由于低年级孩子易受暗示,喜欢模仿,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罢,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好的行为榜样供孩子学习。

提出明确要求。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我管理水平有限,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和耐心,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家长朋友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

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心理学》第四讲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心理学》第四讲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8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具体运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可逆性的获得 可逆性是指转变刺激的过程是可以逆转的。 (三)分类与排序
29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具体运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四)具体运算思维的局限性
告诉儿童两辆汽车同时从A点出发并同时到达B点,一些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仍会认为两辆汽车的速度相同。30
情绪理解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情绪及情绪如何 起作用的一种社会认知。
48
第三节 小学生情绪和意志发展
三、情绪理解内容的关注焦点
1.表情识别 3.混合情绪理解
2.情绪调节的理解 4.情绪归因
四、小学生意志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坚 韧性比较差。
49
第四节 小学生自我发展的一般规律
己的行为做出有效的调节和改变。
46
第三节 小学生情绪和意志发展
一、情绪的概念和功能
情绪、情感的作用: 1.影响认知发展 2.影响学习效率 3.影响身心健康 4.影响个性发展 5.影响人际交往
47
第三节 小学生情绪和意志发展
二、小学生的情绪理解
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被认为是儿童期社会情绪 发展的核心成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时 期是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两种形式交错 发展的时期。
32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元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 元思维: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低年级的学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中、高年 级才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思维。
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受有了新的 发展,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 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其一般规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成长。

1.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符号,能够进行基本的分类和序列化,能够理解数值概念和简单的计数。

他们还能够开始发展时间和空间概念,能够理解方向和位置的关系。

此外,学前儿童还能够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2.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开始具备基本的情感控制能力。

此外,他们还能够开始发展同理心,能够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社交方面,学前儿童开始能够与同龄人进行基本的互动和沟通,能够学习分享和合作,能够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3.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能够发展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能够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此外,他们还能够开始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开始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4.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工活动,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能够进行基本的图画创作。

此外,他们还能够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和游戏。

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成长。

同时,应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以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1、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

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而且遵循这某些共同的模式。

例如,身体及其运动机能的发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发展序列:首尾方向;远近方向;大小方向。

3、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阶段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

5、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二、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科学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教学应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以此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

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在前一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表象,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已出项了“守恒”的概念,即无论客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表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心理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和变化。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情感、社交以及道德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是指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过程。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和操作,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的运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儿童情感发展的规律是指儿童情感经验和情感能力的发展过程。

儿童在情感发展中会经历情感的产生、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调节三个过程。

在情感的产生阶段,儿童会产生各种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

在情感的表达阶段,儿童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情感的调节阶段,儿童学会了适当地调节情感,使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三、儿童社交发展的规律儿童社交发展的规律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社交能力的逐渐发展。

社交发展可以分为与成人的社交和与同伴的社交两个方面。

在与成人的社交中,儿童会逐渐学会与父母和其他成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

在与同伴的社交中,儿童会逐渐学会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合作和竞争。

儿童通过社交互动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并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是指儿童在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发展过程。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可以分为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三个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主要受到外部奖惩的影响。

在传统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并遵守一些社会规范。

在后传统阶段,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良心和内心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行动。

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6、问题行为 表现: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 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
7、人格障碍 表现: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 素,人际关系紧张。 8、依赖心理 表现:对环境的依赖;自责倾向 9、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表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担心失败,产生焦虑心 理;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该答上的 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 2、人际交往问题 在人际交往上一部分孩子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性 ,表出 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女生表现突出,还有 一部分孩子则为向他人宣泄内心的不满,多表现出寻衅心 态、惹是生非、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人际关系,这种状况 以男生为多 。
• 3、自卑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是缺乏心理支持的结果,自卑心理的产 生源于人际间的比较。
3、厌学与逃学问题 表现: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 偷偷看动画书或者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 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 4、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表现:自我中心,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 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过重 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封闭自己。
5、意志障碍 表现: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 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 。
• 4、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代表了某种无奈的反抗。留守儿童在父 母离开后缺少保护,寄人篱下,抑郁得不到宣泄, 经常有愤世嫉俗的心理。
• 5、 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 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 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 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 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 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老师同学甚至 是长辈 。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时期是他们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父母、教师和其他关注孩子成长的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

本文将详细探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 角色认同:小学生开始培养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他们常常通过模仿和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探索自己的身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心灵世界的丰富: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被想象力所驱动。

他们能够产生丰富的幻想和创造力,喜欢通过绘画、写作、戏剧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害怕、挫折等负面情绪,也会经历快乐、喜悦、兴奋等积极情绪。

4. 注意力短暂: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他们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他们对新奇事物更加感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

5. 社交能力发展:小学生迫切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他们也在逐渐学习解决冲突和与他人合作。

6. 动手能力强:小学生喜欢动手尝试,愿意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探索。

他们更愿意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小学生的发展规律1. 认知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逻辑和系统化。

他们能够进行分类、归类和抽象思维,并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科学和语言知识。

2. 社会心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逐渐融入社交群体,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懂得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 动作协调性的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和运动,如踢球、跳跃和跳绳等。

体育锻炼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精神健康都至关重要。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从幼儿向着更加独立和自主的个体发展。

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迅速成长和发展。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认知发展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小学生对于文字、数学和科学的学习也显示出较强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开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他们渴望探索、发现和了解世界。

情感发展是另一个关键方面。

小学生常常面临着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逐渐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他们开始与不同背景的同伴交往,形成社交关系。

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对于友谊、合作和互助等社交行为更加重视。

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自我身份,并渴望被接纳和肯定。

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也相对复杂多样,他们可能会面临诸如自卑、焦虑、好奇、好胜等情绪。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态度。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社交发展也日益重要。

他们开始学会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同伴相处,学校成为主要的社交场所。

通过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能力。

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学会倾听、沟通和解决冲突。

同时,小学生也开始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社交关系经常受到同学间的竞争、合作和友谊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任务。

例如,在入学初期,小学生往往面临适应新环境和建立新人际关系的任务。

此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孤独。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身体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

4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得两倍,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五倍。

4岁幼儿在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提高。

精细动作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动作协调性增加,多余动作减少,表现在快走、跳跃、攀爬、翻跟头、停步等比较自如。

全身运动时,身体各部位都能较好地协调活动,而且可以做一些精细动作,如:自己系鞋带、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直线,自己穿衣、系扣子等自理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活动。

2、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活动表现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

认知活动中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度,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联想思维。

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词汇量增加迅速,发音正确,语言表达力发展迅速。

对事物充满好奇,认知能力迅速提高,求知欲增强最爱问为什么。

儿童在这个时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十分突出,最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等。

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加强,行动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能在集体生活中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自动结伴交往能力发展,健康情感发展迅速。

儿童经过小班一年的适应,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开始把自己或别人的具体行为与普通行
为规则相联系,并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还具有乐群感,非常喜欢与小朋友玩,出现了三五成群的好朋,但群体并不固定。

儿童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打闹,通过解决发生的矛盾,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游戏的规则和交往的方法。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身心发展成熟要经过十几年以至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的心理是一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从出生起直到个体进入青年初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儿童心理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体。

根据以往的研究,儿童心理发展通常经历这样几个时期:(1)婴儿前期,一岁以前;(2)婴儿晚期或先学前期,一至三岁;(3)幼儿期或学前期,三至六岁;(4)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5)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6)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本章所要阐述的是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儿童(相当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已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新环境,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们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生,主导活动的变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整个小学阶段,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儿童心理有了显著的发展。

教师如能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知、记忆的特点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

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参考,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想象、思维的特点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优品ppt

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优品ppt
说,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统,造成儿童严重的智力低下。如果在6岁以前,通 但是,从教育措施到儿童心理得到明显的发展,又不是立刻实现的,而是以儿童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是要经过一
定量变质变过程的。
过饮食治疗(通过饮食降低苯丙酮酸),也可以使智 第一,应当指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力低下有关的。例如,有一种“三色体病”,是在 些影响,也就是决定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
Mendel),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单位”的概念,并且总结出遗传定律。
遗传过程中,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条染色体,这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在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上,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同时,绝不能不分主次地加以并列、折中、调和,否则必然会陷入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研究也证明:有许多遗传疾病是直接与儿童智 3、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这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巴甫洛夫也指出:人的行为,不仅受神经系统的生来特性所制约,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个体存在的时间内已经受到的或正在受到的那
总之,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 的作用,否认这一点是不对的。不过它只是 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儿童 心理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不决定于遗传,而 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力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也决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提和可能 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

为此,我们要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五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

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的教师。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师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

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

因此,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已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新环境,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们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生,主导活动的变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整个小学阶段,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儿童心理有了显著的发展。

教师如能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

据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由三个阶段组成,即:行为把握、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3.触觉统合失调: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易担 心受怕、好动、不安。 4.平衡觉统合失调:不能准确判断距离和方向, 协调能力差。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感觉统合的脑机制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学生自身生理及心理因素 2.环境因素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三、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
但小学生感知事物多是笼统的、不精确的, 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比较模糊。
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受有了新 的发展,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 发展。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三、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
通过学习活动,小学生的言语听觉和言语运 动觉发展也很快。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案例分享:
有时考试时也是全班最后写完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不完,每天 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起初家长以为 是智力问题,可生活中孩子做什么都行,口算为班上前三名,课堂 上有些难题,别人回答不上来,他偶尔能给人以惊喜。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小学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教育推动了小学儿童的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思维概述
2.前运算阶段(2~7岁)
当儿童进入前运算阶段时,他们开始使用大量的心理符 号(词汇和表象)来表征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所谓“符 号”,即用一事物代表另外一事物。实际上,皮亚杰之所以 把该阶段称为“前运算”,是因为他认为学龄前儿童还未获 得能进行逻辑思维的运算图式。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概述
2.知觉的分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 味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三、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
儿童进入小学后感知觉在幼儿期的基础上有 了进一步发展,视觉和听觉以及触觉通道逐渐成 熟,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也表现出这 一时期的独特性,其准确性随年级的增长增强。
二、具体运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迅速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 并能运用这些重要的新技能思考事物。认知操作是一种内部 的心理活动,它使儿童能够修改和重组已有的表象和符号, 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能协调感觉输入与运动能力,形 成行为图式,从而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婴儿的认知发展非 常迅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从一个仅有有限知识的反射 有机体,发展成有计划的问题解决者,并且对其自身、同伴 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时间有了很多了解。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具体运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学校心理学
第四讲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案例分享:
小张今年九岁6个月,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父亲为大学教师,母 亲是会计,长着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头发是自然卷,家长说,张某 幼儿园时表现正常,经常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都说他聪明漂亮,将 来一定错不了。可谁知一上学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第一天上学把 数字都写反了,拼音记不住,写字特别吃力,计算则经常看错数字, 加减号经常搞混。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感觉统合失调会使幼儿的各项水平不能正常 发挥,对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造成障碍,这些使得儿童心理总是处于一定 的紊乱状态,学习和生活质量也不断下降,严重 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1.视觉统合失调:阅读书写时跳行、跳字、经常 丢东西。 2.听觉统合失调:充耳不闻、注意力记忆力差。
(二)思维的形式 1.概念:一般特征、本质 2.判断:概念与概念 3.推理:判断与判断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思维概述 (三)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 2.思维的敏捷性 3.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具体运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 的基础。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反应。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概述
1.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感觉统合(SI):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
习过程,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 以不同的感觉通道(视觉、听觉等)从环境中获 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统合 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觉概述
一、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概述
感觉统合失调(SID):外部的感觉刺激信 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 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从而形成各种障碍最 终影响身心健康。
儿童入学后,学习算数、地理、自然、图画 等课以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有力促进了知觉的 发展。
第二节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案例分享:
安德鲁·墨兹是一个非常不开心的小男孩……自从他进入马里 兰郊区的一所小学后,危机在三年级的时候到达了顶峰,那一年真 是灾难之年。他不会阅读,而且讨厌学校。他的妈妈苏珊妮回忆说: “因为他不想上学,所以总是在早上发脾气。”一年前,应苏珊妮 的强烈建议,学校给安德鲁进行了权威的诊断测验。结果显示他存 在许多大脑加工方面的问题,这些能够解释为什么他总是混淆字母 和发音。现在安德鲁的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名称,他正式地被诊断为 思维障碍中的学习障碍。并且在法律上他有权获得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