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山本》读后感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a895d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3.png)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1. 哎呀,读了贾平凹的《山本》,我就感觉像跟着书里的人在秦岭山里走了一遭似的。
书里那些人说话可有意思啦,就像我爷爷和村里的老人们唠嗑似的,“这世道啊,就是山里的雾,摸不清看不透嘞。
”就说那次我和小伙伴们去山里探险吧,本来想着能找到啥宝贝呢,结果迷了路。
我着急得直跺脚,喊着:“这可咋整呀!”小伙伴们也七嘴八舌的,有的说往这边走,有的说往那边走,乱哄哄的,就跟书里那些人面对乱局时一样,各有各的主意。
从这我就明白了,遇到事儿得冷静,不能瞎着急呀,不然越弄越糟嘞。
2. 哇哦,《山本》这本书可太带劲啦!里面的人都活灵活现的,听他们说话就像在我耳边讲着呢。
“人这一辈子,不就跟那山里的树似的,风一吹,有的倒了,有的还立着。
”记得有一回,隔壁家的叔叔做生意赔了本,在家里唉声叹气的。
我爸就去劝他,说:“怕啥呀,这就是个坎儿,迈过去就好了。
”叔叔却说:“哪有那么容易哟。
”他俩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跟书里人物争论啥事儿似的。
这让我知道了,人生就是会有起有落,可不能轻易就被打倒咯。
3. 嘿呀,读贾平凹 《山本》的时候,我心里可不得劲儿啦,那些人的遭遇太让我揪心咯。
“这日子过得,咋就跟那熬药似的,苦巴巴的。
”就像那次我奶奶生病住院,家里人都忙前忙后的。
我妈在医院照顾奶奶,累得直不起腰来,还念叨着:“这病咋就不好呢,可愁死人了。
”我爸在外面到处筹钱,也是一脸的疲惫。
看着他们那样,我心里可难受了,就像书里那些人面对苦难时一样无奈。
可也正是这时候,我明白了家人之间的感情是多重要呀,得相互扶持着走呢。
4. 哟呵,《山本》里的故事真像一幅画儿一样,展现在我眼前嘞。
“咱这命啊,说不定啥时候就像那河里的水,一下子就流没影了。
”有次我和爷爷去河边钓鱼,爷爷看着河水就说:“这水看着平静,底下可不知道有多深呢。
”我就好奇地问:“爷爷,那咱人的命也这样吗?”爷爷笑着说:“差不多嘞,所以得好好珍惜呀。
”这就跟书里讲的一样,人生充满了未知,得好好把握每一刻呀,不然等过去了,后悔都来不及咯。
山本观后感:没了温度的人性
![山本观后感:没了温度的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3043703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山本观后感:没了温度的人性写这本书的初衷,贾平凹在《山本》后记里讲,本是要写写秦岭的山林树木飞禽走兽的,却在走进秦岭过程中发现了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意外收获着二三十年代的传奇。
无心插柳,柳却茂盛地生长着。
这片秦岭大地到底有什么传奇呢?它是有着缩小了的历史的,是有着未被记载的故事的,是有着时光烙印在秦岭上的痕迹的,是有着看不见但还游荡在人间的民族魂魄的。
说到历史,总是连带起英雄人物翻云覆雨,说起战争,总不外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被无端的信仰、主义和道路的外衣裹挟着。
这些内容读了多少年仍旧说不清楚,听过那么多英雄人物的评价,可形象仍旧模糊着,考试考了无数遍还是捋不出历史的脉络,总感觉听到读到的都是大的,恢宏的,轰轰烈烈的,可也是遥不可及没有温度的。
反而是那些民间故事、野史桥段印象比较深刻,这些故事都是渺小的,人物都是卑微的,情节都是家长里短吃喝拉撒,但正是因为渺小,在俯瞰渺小里才能发现有小角落也有大世界,卑微人物里有铮铮铁骨善良达理的,也有狡诈蛮横丑陋猥琐的,琐碎日子里彩绘着生活的画卷,才有了五彩缤纷的耐看。
就像昆仑山,只知道昆仑山大,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至于它长着什么样具体什么形状却不能描述出来,它大得让人觉得老虎吃天。
门前的土丘是小的,可它上面生长着什么树,常站着什么鸟,夜里有什么虫鸣,台阶有多少级,心里倒清楚得很。
小可以很丰富,近才看得清。
秦岭大,大得提携着黄河长江,可贾平凹通过涡镇这个小地方晕染着秦岭的大,也通过几个小人物延展着历史的大。
涡镇本来安静着,正常过活着,再不济也就是日子过得贫穷些。
可不知什么时候,不同的人就加入了不同的派别,拉起了自己的势力,武装起来开始搞事业。
本来老实巴交的农民,都因为有了队伍拉起了人马就威风得意开来,以前连鸡都不敢杀,现在动辄以革命做说辞杀全家眼都不眨。
井宗秀和阮天保都是光着屁股玩大的,最后因势力不同成了死对头,杀伐战斗着,弄死了多少无辜。
井宗秀和陆菊人俩不相干的男女,却互相守望依存着,夹杂了多少情感。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f392f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4.png)
《山本》读后感在阅读贾平凹的《山本》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这本书以秦岭地方风貌和上世纪20-30年代地方势力斗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首先,我被书中描绘的秦岭风光所吸引。
贾平凹通过对山川、草木、人情、风土的细腻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秦岭的壮美与神秘。
他笔下的秦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与传奇色彩的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身临其境,与主人公一同在秦岭中穿行,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
其次,我对书中的女性形象印象深刻。
在《山本》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她们不仅是故事中的主角,更是男性角色的精神导师和救赎者。
这些女性形象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她们的命运和选择成为了故事中最为感人和震撼的部分。
贾平凹通过刻画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女性的敬意和赞美,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女性的伟大和力量。
此外,书中的故事情节也十分引人入胜。
通过主人公陈山和陆菊人等人的命运纠葛,展现了上世纪20-30年代地方势力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里,人们为了生存和理想而奋斗,他们的命运成为了故事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苦难与追求。
最后,我想说,《山本》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秦岭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上世纪20-30年代的历史背景,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共同成长和发展。
《山本》读后感1000字
![《山本》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a09f3ff28ea81c758f578b2.png)
《山本》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山本》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分胭脂地,一场英雄梦——《山本》读后感1000字:读完《山本》,合上书,回到现实中来,脑子里仿佛经历了一场梦境。
主人公陆菊人无意中得知,父亲给自己陪嫁的三分胭脂地是风水宝地,家里可出当官的,于是,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她的心中便种下了一个英雄梦。
当得知承载着自己美好愿望的胭脂地却埋葬了丈夫的好友井宗秀的父亲时,她在短暂的伤心、抱怨之后,便一心盼望着井宗秀能圆她的梦。
事情的发展也一如她所期待的那样,井宗秀的命运如同被冥冥中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一般,逐渐在涡镇出人头地,先当了掌柜,后当了团长,再后当了旅长——虽然只是预备旅的旅长,虽然只是守着涡镇,却在当地人眼中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然而,随着井宗秀的势力不断壮大,作为一方军阀,其手段也越来越残忍,控制县长,灭阮氏一族,做人皮鼓……想起有那么句话,叫作“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人皮鼓的自鸣,钟楼匠人的诅咒,老皂角树的失火似乎在预示着涡镇灾难的到来。
果然,一声暗枪,要了井宗秀的命,一场炮火,把涡镇炸成了废墟。
读书的过程中,心中一直在想,对于这本书的男主角井宗秀,该怎样评价呢?或许是读多了武侠小说,习惯了故事中必有正义一方,故事的主人公必是正义的化身。
对《山本》这样一个找不到正面主角的故事,倒有些不习惯了。
然而,作者贾平凹先生说,这是他的一本“秦岭志”,这本书没有包装,也没有面具。
也难怪书中找不到如武侠小说中那样的正面人物,因为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正面人物。
多少人不都是在逐着功名、追着利禄往前匆匆赶路吗?而井宗秀手段,不就是很多人在争名逐利中所惯用的吗?有些事,细思之下,古今同理。
书中的女主角陆菊人,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
作者用陆菊人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从某种角度来看,似乎陆菊人不但是书中的女主角,读后感也是整本书的唯一的主角,其他的各色人物,仿佛都是陪衬。
战火中的人性图——评贾平凹《山本》
![战火中的人性图——评贾平凹《山本》](https://img.taocdn.com/s3/m/2162b87d6529647d26285265.png)
第39卷第4期2020年4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Vol.39 No.4Apr. 2020D01:10.16276/51-1670/g.2020.04.021战火中的人性图——评贾平凹《山本》马蔚(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山本》是贾平凹的一本秦岭之志,"山本”即山之本来,作者的本意是为秦岭写志,却又道出了“人之 本来”。
生活于秦岭山区的人们,他们的打打杀杀、明争暗斗占了作岛的很大一部分,对他们的描写,展现出极具地 方特色的国民性山民的不同面孔,暴露了他们作为人所具有的原始人性和欲望。
小说中作者以兽喻人,揭示出人身上所具有的兽性。
在对人性的揭示与历史的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在历史的碎片中探索着生命的秘密。
关键词:《山本》;民俗;人性;欲望;透视;反思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20)04-0110-04在《山本》的后记中,贾平凹写道“这本书是写 秦岭的……曾经企图能把秦岭走一遍,即便写不了类似的《山海经》,也可以整理出一本秦岭的草木记,一本秦岭的动物记吧o ,,[1]248由此可见,作者 的初衷是想要为秦岭立志。
在地理上作为中国南 北分界线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长约1 600多千米。
要为如此浩瀚的山写志,表 明了贾平凹的野心,其宏愿不得不令人钦佩,但这个 愿望的实际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其可行性又有多少 呢?其实,作者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实际写作中做了调整,“关于整理秦岭的草木记、动物记,终因 能力和体力未能完成,没料在这期间收集到秦岭二三 十年代的许许多多传奇。
去种麦子,麦子没结穗,割回来了一大堆麦草,这使我改变了初衷,从此倒兴趣了那个年代的传说……111248 o 虽然没能完整地实现自己最初的宏愿,贾平凹却巧妙地将秦岭之志分散于 作品叙述的故事之中,在对以涡镇为中心的人和事的描写中,穿插介绍了秦岭的各种动物和草木,并借书中人物麻县长实现了在现实中没能完成的愿望。
《山本》读后感
![《山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fa7a9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c.png)
《山本》读后感1因为疫情,这个春节似乎很长,每天除了陪家人就是读书、听书。
《山本》是其中的一本,此后又读了《带灯》,早年我看过《鸡窝洼人家》还有些别的。
通过阅读、我觉着随着年岁的增长贾老师的文笔与他的年龄与身量一样厚重了起来,且越来越老,越来越辣,越来越有滋味,越来越耐得琢磨。
在疫情里看动荡的《山本》,通过对比让我看见了和平的优越,和国泰民安的美好。
一书《山本》、几位英雄,一场延续多年的浩劫,带给平民百姓的是无数深重的苦难。
英雄总是与浩劫与灾难联系在一起的,至此、我对英雄有了另一种看法,因此、总希望尽量少一些灾难,也少出些英雄。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反映了人们对智慧的仰慕和对英雄的崇拜。
敬智慧、慕英雄,向进步看齐,这没有毛病,但在和平的年代里可是好不得《梁父吟》的。
因此、我戏做打油诗一首,一示“强人”珍惜和平、珍惜安静团结的大好局面,在和平的社会里少一些灾难,少一些英雄,少做一些幺蛾子!武效忽必烈,文功望孔孟。
德行攀尧舜,富贵念石崇。
无端把扇羽,我重天地轻。
多因《梁甫吟》,天下不太平。
斗争是荒唐的,但斗争又是永恒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姿态安身立命?山之本,就是一部发展与斗争或者与命运抗争之本。
包括了山的运动与发展,草木的生灭、动物的生灭与消亡,更包括人类、人与社会的生生死死,恩怨情仇。
在历史的大潮里,做一座什么样的山?一颗什么样的草木?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做井宗秀?还是做阮天保?是做陆菊人?还是做陈先生或其他人。
向谁一样处世,向谁一样存身?看过小说《山本》不言自明了。
《山本》借秦岭的地域风貌,描述了二三十年代这片大山里地方势力斗争的“盛况”。
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场景盛大,情节波澜起伏。
每一场战斗都难于用正义和非正义做简单概括,只能说应该与不应该来说明。
而应该的.斗争中又充满苟且与无奈,比如、与五雷与王彪的斗争。
在与阮天保的斗争中,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杀了阮家的一家老小,其残忍和逛山土匪又有何差别?69旅预备团和阮天保的秦岭游击队,井宗秀在斗败县保安队后,便拉拢麻县长,将69旅预备团改称为六军预备旅,并将平川县的县府换到了涡镇,其间的的诸多无奈,又看似顺理成章。
读贾平凹新著山本有感(可供参考)
![读贾平凹新著山本有感(可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592c656482fb4daa48d4b38.png)
读贾平凹新著《山本》有感贾平凹先生说:“刚刚出版的第16部长篇小说《山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写秦岭的,是一本秦岭志。
”笔者出生于陕南首府汉中,作为秦岭人,阅读记载生我养我的土地的文学记述,成了一种精神渴望。
秦岭,是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东至鄂豫皖,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不但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还是道教鼻祖老子、药王孙思邈、西周之帅姜子牙等五千年中华文明传世人物的居住、修身养性,成名成家之地。
秦岭这座伟岸、神奇,屹立于中华大地、世界之林的山脉,谁又敢寰视琼宇,谁又能独步山川,谁又胸藏江河、敢以文学形式写一部“志”?2015年,贾平凹先生开始构思这部50万字的作品,并与2016年9月、2017年8月、10月分别完成了初稿、修改稿、完稿。
通过写作,贾平凹先生突然开悟:“老子是天人合一的,是哲学;庄子是天我合一的,是文学。
”《山本》让贾平凹与历史神通迹化,让《山本》在那一堆历史中重构出另一个历史。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小说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的自觉。
”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长盛不衰,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家国情怀,永远是引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勤劳美善的精神本源永远是中华儿女的伦理评判。
新时代接换老传统,唤起民族意识,把握时代潮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家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价值追求、伦理观念、行为准则等,通过自己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艺术再现出来,增强广大读者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激发新时代人们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永远是作家的风骨和灵魂。
《山本》一书,正是这样一部历史观照的上乘之作。
德不优者不能怀运,才不高者不能博见。
作为“山里人”,商洛市丹凤县出生的贾平凹,自1974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起,40多年来,16部长篇、若干部文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始终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哺育它的秦岭山水。
传奇如何虚构历史——读贾平凹《山本》
![传奇如何虚构历史——读贾平凹《山本》](https://img.taocdn.com/s3/m/502de639be23482fb5da4c5d.png)
方 岩传奇如何虚构历史——读贾平凹《山本》一“历史”终结的时候,我们方能回溯其过程及其意义的复杂性,正如“虚构”的发生,也只有语言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才能从容地谈论起其形态和意图。
只是,当《山本》这样的文本出现的时候,“历史”与“虚构”在其中相互纠缠,既彼此成全又相互消解、掩盖,描述、谈论其中的涉及问题都变得尤其困难。
所以,当一切都尘埃落地,从结尾谈起,未尝不是一个合适的办法。
可能是突然降临的死亡,造就了《山本》仓促而稍显生硬的结尾:这日子破了,心也破了。
抬起头来,而安仁堂的那几间平房却安然无恙,陈先生和剩剩,还有一个徒弟,就站在大门外的婆罗树下看着她。
……炮弹还是不停地在镇里落着……陆菊人说:这是有多少炮弹啊,全都要打到涡镇,涡镇成一堆尘土了?陈先生说:一堆尘土也就是秦岭上的一堆尘土么。
陆菊人看着陈先生,陈先生的身后,屋院之后,城墙之后,远处的山峰峦迭嶂,以尽着黛青。
a城池灰飞烟灭,历史也似乎停滞,幸存者意味着什么,便成了一个问题。
安仁堂的主人陈先生是位“瞎了眼的郎中”,他不仅疗救涡镇人的身体疾患,而且还能纾解这个地方的街坊纷争和人伦纠葛。
这个试图把群体的肉身和精神复归健康状态和良好秩序的人物形象,难免使人想起那个在古炉村游荡的“善人”。
善人认为身体疾患源自心病,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通过与善人聊天而被治愈的,同时善人又喜欢用疾病的发生和治愈来描述人心和外部世界秩序的崩塌、错乱及其复位。
与陈先生一样,善人同样是个能够同时修补肉身疾患和伦常失序的人。
于是,他们都成为了“革命”的幸存者……贾平凹对幸存者的偏爱与执着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会在《后记》中刻意地引导读者对这些形象的理解。
关于陈先生,他强调:“我需要书中的那个铜镜,需要那个瞎了眼的郎中,需要那个庙里的地藏菩萨。
”b 对于“善人”,他则评价到:“在人性爆发了恶的年代,他注定要失败的,但他毕竟疗救了一些村人,在进行着他力所能及的恢复、修补,维持着人伦道德,企图着社会的和谐和安稳。
《山本》后记
![《山本》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aa704288284ac850ad0242e5.png)
《山本》后记作者:贾平凹来源:《全国新书目》2018年第04期《山本》讲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大山里一个叫涡镇的地方,在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里,其顽强自保却最终毁灭的命运。
对于这本“秦岭之志”,来看看贾平凹本人是怎么说的。
这本书是写秦岭的,原定名就是《秦岭》,后因嫌与曾经的《秦腔》混淆,变成《秦岭志》,再后来又改了,一是觉得还是两个字的名字适合于我,二是起名以张口音最好,而志字一念出来牙齿就咬紧了,于是就有了《山本》。
山本,山的本来,写山的一本书,哈,本字出口,上下嘴唇一碰就打开了,如同婴儿才会说话就叫爸爸妈妈一样(即便爷爷奶奶、舅呀姨呀的,血缘关系稍远些,都是撮口音),这是生命的初声啊。
关于秦岭,我在题记中写过,一道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着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当然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
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下。
话说: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
所以,我的模样便这样,我的脾性便这样,今生也必然要写《山本》这样的书了。
以前的作品,我总是在写商洛,其实商洛仅只是秦岭的一个点,因为秦岭实在是太大了,大得如神,你可以感受与之相会,却无法清晰和把握。
曾经企图能把秦岭走一遍,即便写不了类似的《山海经》,也可以整理出一本秦岭的草木记、一本秦岭的动物记吧。
在数年里,陆续去过起脉的昆仑山,相传那里是诸神在地上的都府,我得首先要祭拜的;去过秦岭始崛的鸟鼠同穴山,这山名特别有意思;去过太白山;去过华山;去过从太白山到华山之间的七十二道峪;自然也多次去过商洛境内的天竺山和商山。
已经是不少的地方了,却只为秦岭的九牛一毛,我深深体会到一只鸟飞进树林子是什么状态,一棵草长在沟壑里是什么状况。
关于整理秦岭的草木记、动物记,终因能力和体力未能完成,没料在这期间收集到秦岭二三十年代的许许多多传奇。
去种麦子,麦子没结穗,割回来了一大堆麦草,这使我改变了初衷,从此倒兴趣了那个年代的传说,于是对那方面的资料,涉及的人和事,以及发生地,像筷子一样啥都要尝,像尘一样到处乱钻,太有些饥饿感了,做梦都是一条吃桑叶的蚕。
《山本》的秘密:贾平凹小说新作的两处存疑
![《山本》的秘密:贾平凹小说新作的两处存疑](https://img.taocdn.com/s3/m/844b32b002d276a200292eac.png)
《山本》的秘密:贾平凹小说新作的两处存疑作者:张钧钧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8年第11期贾平凹的新作《山本》,可谓内容广阔丰富,读来令人目不暇接;情节一波三折,常常让人惊心动魄;同时作品所蕴含的哲思深邃,耐人寻味。
这么一部成功的大作,是值得读者们去耐心细读,反复琢磨的。
笔者在标题里所谓的“秘密”,无非是夺人眼球耳,实指《山本》中所蕴藏的一些容易令人忽略的信息,粗阅者可能不经意,而巨眼心细者定能察之,以下慢慢道来。
一、井宗秀属相之谜若问读者,《山本》中井宗秀的属相(十二生肖)为何?读者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属虎。
”的确,从《山本》的内容设定来看,井宗秀应当属虎。
我们考察原文,《山本》最早提到井宗秀属虎的情节是发生在故事中井宗秀去安口招兵时,周一山梦到安口要来个老虎赶羊,而周一山的梦神准,窑工们就担心井宗秀是老虎变的。
杨钟就去询问井宗秀的属相:杨钟说:我去问冉双全个事,哎,你是不是属相是虎?井宗秀说:是属虎。
[1]此处我们从井宗秀的回答中可以判断井宗秀的确属虎。
但是细心的读者立马就会发现,井宗秀的属相在文本中出现了自相矛盾,因为在此之前,井宗秀的属相被交代为是“鸡”。
井宗秀属鸡,有原文为证。
作品里的杨掌柜想请井宗秀劝劝杨钟,便有以下一段:杨掌柜给井宗秀诉苦过,说井宗秀和杨钟年纪差不多,一块儿玩耍的,或许井宗秀的话会听。
井宗秀说:是一块儿耍大的,而能制住他的只有井宗丞啊!果然他去劝过,杨钟说:咱都是属鸡的,你几月生日?井宗秀说:我九月。
杨钟说:我正月,你小鸡还给老鸡踏蛋啊![1]79这段内容,我们可从杨钟的话“咱都是属鸡的”推知杨钟是知道井宗秀属相的,即井宗秀属鸡。
那如果是这样,这不与后文井宗秀属虎矛盾了吗?此外若井宗秀真属虎,井宗秀定会反驳杨钟,但文本内并未出现井宗秀反驳杨钟说自己属虎,这更加让读者确信井宗秀属鸡的事实。
同时该段我们可看出杨钟是明确井宗秀跟自己属相相同的,那么后文,井宗秀在安口时,怎么又出现了杨钟询问井宗秀属相是否为虎的对话呢?可见杨与井颇为幽默的对话,虽只有不起眼的小小一段,却成为引发井宗秀属相矛盾的根源。
关于贾平凹山本的读后感
![关于贾平凹山本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b5f14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d.png)
关于贾平凹山本的读后感这书啊,一开篇就把我拉进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涡镇,就像一个大舞台,各路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
陆菊人这个角色特别让我有感触,她就像一朵绽放在乱世中的苦菊。
原本呢,她被当作棋子嫁给了杨掌柜,可她身上有着一种让人敬佩的坚韧和善良。
她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在那动荡不安的涡镇里努力维持着一份安稳。
看着她,我就想啊,那个时代的女人可真不容易,被命运推着走,却还能在夹缝中活出自己的一股精气神儿。
还有井宗秀这个人物,真是复杂得很。
他从一个有点懦弱的书生慢慢变成了涡镇的一霸,这变化让人既觉得意外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在那个弱肉强食、到处都是算计和争斗的环境下,他不得不变得强大起来。
可这强大的背后,却也藏着无数的心酸和无奈。
他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我对他是又同情又有点恨,同情他的身不由己,恨他在这乱世中迷失了自己最初的那份纯真。
书里描写的战争场面也是特别震撼。
那枪林弹雨啊,就像在我眼前一样。
贾平凹写得特别生动,我感觉都能闻到硝烟味,听到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
每一次战斗,都是生命的消逝,不管是哪一方的人,在战争面前都是渺小的蝼蚁。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它就像一个恶魔,把涡镇这个原本宁静的地方搅得鸡犬不宁。
而且战争还会把人性中的恶给放大,为了活下去,为了所谓的利益,人们互相算计、残杀,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再说这涡镇的风景描写,贾平凹写得那叫一个绝。
那山啊、水啊、树林啊,就像一幅活的画。
可这美丽的风景和镇里那些残酷的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好像在说,不管人世间多么黑暗,大自然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运转。
这也让我觉得,在那个乱世里,自然或许是唯一的安慰了。
我本是高山的读后感
![我本是高山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ea72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5.png)
《我本是高山》是中国现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沉浮。
小说以家族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读完《我本是高山》,我被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打动。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让人感到真实而深刻。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人深思。
小说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高建群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探索。
总之,《我本是高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人深思。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探索,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山本的读后感1000字
![山本的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aabda32998fcc22bdd10d64.png)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山本的读后感1000字山本的读后感1000字1在我的印象中,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十七年”)大部分都是以胜利者的角度进行叙事,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也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的历史。
但从《白鹿原》开始(最先开启这种风气的应该不是《白》,这里仅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可以看到作家有意识地淡化政治。
这种淡化并非指小说中没有阶级对立、没有政治立场分野(最典型的,鹿家两个儿子就一个在共产党一个在国民党),而是指作者刻意回避了政治立场选择,仅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写白鹿原上的隐秘史,也就是说,里面人物命运的变化与其政治立场本身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山本》也是如此,井家两个儿子,一个在游击队,一个在涡镇白手起家,一手创办并壮大了一个小型武装队。
在这部作品里,作家同样有意回避了政治立场上的对垒,两个人最后的不同命运,并非是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跟政治没什么关系。
这就是一部写秦岭上一个镇(一个县)的发展史,同时穿插了游击队和其他各种组织的战斗。
所以,或许这种写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作家们(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回避那些宏大的、主旋律的基调,而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和诉求。
当80后有些作家开始写乡土小说以重寻所谓的“历史感”时,50、60后们的作家已经开始寻找乡土小说中更多样化的叙事可能。
另,不知道是不是人年纪大了就会产生写这种写“史”的创作冲动。
50万字不少,其中对秦岭一带地方风物的介绍非常详实、细致。
但可能是我先入为主的观念,类似的作品中,《白鹿原》是最好的。
难怪某老师曾经在课上说,贾平凹兢兢业业写了这么多小说,有时甚至一年一部长篇,但他肯定也想自己有一本《白鹿原》。
山本的读后感1000字2我要先说些题外的,一直很信一些被世人称之为迷信的东西,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些东西似乎有一点点与之前不太一样的想法了。
与我的理解这些东西就是不在我们目前的认知范围内、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些东西我信,但我不是迷信。
观山之本原,察世之变迁——我读《山本》
![观山之本原,察世之变迁——我读《山本》](https://img.taocdn.com/s3/m/8b67f46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1.png)
读闻观观山之本原,察世之变迁 ——我读《山本》 张大川“《山本》是写秦岭的,原定名就是《秦岭》。
”关于秦岭,作者在题记中这样写道:“一道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挈的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
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当然,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岭之志。
”其实,《山本》写的就是秦岭的天,秦岭的地,秦岭的沧桑与生灵。
在涡镇这个“历史的叙述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盘根错节的历史关联着形形色色的平头百姓,他们有的勤劳朴实,有的不甘平凡。
他们原本邻里和睦,最终却“自以为是,形同陌路”。
他们在书中流水似的一幕幕出场,却又如秋风扫落叶般无声谢幕。
他们中很少有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大多是出来“混饭吃”的懒汉,在黑暗世风的浸染下逐渐丧失了善心,最终一步步走向毁灭。
《山本》讲述的故事,既暴露了人性之恶,也彰显了人性之善,更以超越的眼光观照处于乱世中的人们在怎样活着,同时拷问人应该怎么活。
在书中,死亡成了家常便饭,可皇皇五十万言读下来,却不曾感到一丝空虚与悲伤。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143读闻观144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一部皇皇五十万言的《山本》读下来,让人有一种“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读者读来会蓦然想起小说中戏班的几句戏文:“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人一生的劳碌,就是日光下的劳碌。
万物令人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作,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对太阳底下并无新事的感叹,不只西方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里同样也有。
阅读中国历史,这种感觉甚至会更强烈。
正因此,似乎可以说《山本》讲的是过去的传奇,是秦岭的往事,其实也是今人的事。
百年前,涡镇人为生活所做的种种奋斗、挣扎,在今天的生活中依然能找到他们影子。
正所谓史即今,今有史,史今都又成史,螺旋间都又上升。
今天,俯视着那个频繁战乱、视人命为草芥的时代,也就愈发激励我们去捍卫今日的和宁与安泰。
思想的混乱与自我的复制——对《山本》文学价值的重新考量
![思想的混乱与自我的复制——对《山本》文学价值的重新考量](https://img.taocdn.com/s3/m/133d344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d.png)
自2018年初出版以来,《山本》①得到批评界的一致好评,作者贾平凹也多次发声阐发其创作主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但我阅读过后,感受却有所不同。
我觉得《山本》的思想主题混乱,艺术上也很粗糙,远非一部优秀之作。
而且它在叙事模式和不少细节描写上还较多沿袭了贾平凹之前的作品,并映射出时代文学潮流的较大影响,缺乏足够的创新和自我突破。
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文学价值做进一步的考量。
一、何为“山之本”?按照贾平凹的初衷,是把思想性作为《山本》的重要特征来创作的。
在作品的“题记”中,他明确要写“中国最伟大的山”,写“秦岭之志”,也就是说要创作一部地方的史诗,揭示出具有深刻精神和思想特征的“山之本”。
对于严重匮乏思想性的当下文坛来说,这样的创作意图很值得肯定和期待。
而且如同中国众多地域一样,秦岭是一座有生活、也有文化的山,贾平凹试图深入到秦岭中,挖掘其精神气韵,是一种有深度的艺术追求。
但是,评价思想型文学作品,需要落实一个关键问题: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思想?具体到《山本》,就是说什么是作者所探究到的秦岭之本?因为毫无疑问,这个“本”是山之魂,也是作品最根本的精神,直接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和高度。
结合作品的文本细节,也参考作者对作品的自我阐释,我以为《山本》表现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思想主题,但是,这些主题并没有真正展示出“山”的厚度和深度,而且不同思想之间都颇多冲突,思想内涵相当混乱。
作品最醒目的思想主题无疑是神秘文化。
这在作品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显示出来:“陆菊人怎么能想得到啊。
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涡镇的世事全变了。
”一块土地的风水,一个十来岁小孩偶然听到的一句风水先生的话,引领了故事的开始,而这块风水地究竟有无作用,以及如何作用,更是直接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穿插一下对它的叙述。
至于主人公的命运,乃至涡镇的处境,全都牵系于此。
如此说神秘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作品中心应不为过。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1500字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05fbbbdbe1e650e53ea995e.png)
山有山的本分,山的本是山里的一切花草,风雨与云朵,还有山里的一切植被。
人有人的本分,人的本分来自于代代相传的伦理,来自寺庙的启示,来自一个人对于周围和善的态度和包容的精神。所以,这样的秦岭里有了这么一个陆菊人,她代表着做人的根本,哪怕井宗秀丢了这些本,但是陆菊人始终坚守着这些本。作者:薄荷凡凡
6、结尾:
说一下这本书带给你的启示和对它的喜爱之情(后者可不写)
而陆菊人,不声不响的长成一个极其有主见,有担当,又懂得本分的女人。她懂得做女人的一切道理,不论多忙都要把自己收拾的体体面面,不论什么时候,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是一个女人的本分。读后感·虽然她的丈夫杨钟总是不能满足她的心理预期,但是她还是井井有条的打理着杨家的一切。甚至杨钟在文章的一半儿,突然死了,她也始终没有和井宗秀在一起,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关心着,支持着井宗秀的事业,看着井宗秀从一个欠了一屁股宅,基本上家都快散了的落魄之人,慢慢的白手起家,超越镇上的首富,并斗土匪,斗军阀,最后甚至把县政府和县长都搬到了涡镇,成了涡镇的英雄人物。。
4、第三段:
读了这本书的感想,这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里开头最好先讲一两句自己的观点或者感想,接下来的部分就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这种写法很容易就是读者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5、第四段:
想让自己的观点更有真情实感,富有时代气息,就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现象。这样写出的文章更真实,有说服力,也更打动读者。
在贾老师的笔下,涡镇的所有的男女关系都充斥着肉欲的冲动,但是只有陆菊人和井宗秀成就了一种新的关系。当井宗秀从陆菊人那得知他安葬他爹的地方是宝地的时候,他是感激、佩服和惊讶的。虽然,他之前也和陆菊人有过见面,但是也只是像个旁观者一样欣赏着这个女人清秀的面貌和端庄的气质。但是从这之后,他始终戴着陆菊人做衣服剩下的一块布在自己的脖子上。此刻的陆菊人,是井宗秀心中的一杆秤,她是他良心的标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的《山本》读后感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贾平凹的《山本》读后感
贾平凹的新作《山本》看完了,用时一周。
读完满脑子都是陆举人,井宗秀,剩剩,陈医生,宽展师父,杨掌柜,井掌柜,井宗丞,老魏头,花生,周一山,五雷,王魁.................... 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一
百多人,关于秦岭的植物,动物也做了详尽描写,被称作秦岭的百科全书。
之前,我还是比较崇拜英雄,岳飞,张飞,关公,诸葛亮,刘备,孙仲谋........... 每当看到“
一代枭雄”这四个字,崇拜之情就油然而生。
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对本书中所谓的英雄产生了怀疑:
井宗丞是一位英雄人物。
有勇有谋,战功无数,但是,究竟为了啥要打仗,打仗绑架自己老父亲?先让自己家破人亡?革命的意义何在?他是一个英雄,骁勇善战,最终死在自己的队伍了,被清算了,或者说他是死在仇家手中,阮天保(在和井宗秀争夺武器的战争中失败后,保卫队几乎全军覆没,投奔红军)利用政策,把井宗丞给顺手捎带了,但死在井宗丞手下的人又有多少?又有多少是屈死
的?其父亲死的瞑目吗?他在小说里好像没有打过败战,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化险为夷,能够找到目标敌人,不是将失散的同志救回来,就是获得枪炮和粮食................... 但是,他是匹夫之勇,革命意义
没有弄明白,革命的目的是让自己、家人、亲人、乡党过上幸福的生
活,但是井宗丞一出场,就把自己的亲生父亲绑架,,,杜英死后,悔恨的
将自己的命根子烧掉,让自己断子绝孙,,,不为家人,不为后代的革命,他能走多远?
井宗秀这个英雄也失败了,原因:第一树敌太多,阮天保本来是自己发小,一起玩大的朋友。
一起学画,一起坐牢,一起起事,却因为地位,因为枪支弹药,和阮天保成为死地,因此涉及到涡镇所有的阮家,整个家族。
如果是毛主席,将会把阮天保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将保卫队和预备团发展成为互相照应的兄弟武装,让周边的队伍不敢小觑。
第二,在时机不到时,大搞城镇建设,手中有一百元钱,但是要干一万元的工程,自不量力,名义上是保护涡镇,实际上是让涡镇上的人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第三,穷奢极欲,革命尚未成功,当涡镇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在无钱无粮的条件下谋划盖戏楼,唱戏是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但是在战争年代,动荡不安,戏楼也许是最不需要的新建筑,在大众吃不饱,穿不暖得情况下,不考虑长治久安,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劳民伤财,井宗秀根本不懂得休养生息,不懂得管理,不懂得长远发展,与其说井宗秀是在保护涡镇,不如说实际上是在祸害涡镇。
第四,作者让井宗秀在和阮天保第一次面对面火拼时,就让他大腿根处受伤,让他不行,否则,他将会祸害多少良家妇女。
在不行的情况也没有停止他的花心,每天都召唤漂亮女人、戏子到自己的房间,这是权力的象征还是造孽?
井宗丞的死也导致井宗秀死期不远。
活着的时候,没有来往,没有说上一句话的兄弟两个,在井宗丞死后,井宗秀一是报仇,将凶手从下向上一刀一刀割肉喂狼,活活痛死,且挖心割肝做贡品,二是日夜陪伴井宗丞的灵牌,完全不考虑预备旅的前途,这也是井宗秀得不到善终的原因之一,结下
这样大的仇恨,无论是红军还是国民党都不会放过他,是他带领涡镇走下绝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井宗秀死是注定,他有机会一定不会放过阮天保,阮天保有机会当然也不会手软,红军在灭涡镇前,先灭掉涡镇首领井宗秀,,,国民党的军队必然会败给红军,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救人之人不死,爱人之人不死。
陈医生是瞎子,瞎子看不到反而眼不见为净,反而能看清世间的万物,陆举人没有办法的时候总是到陈医生安仁堂讨主意,陈医生的话让人心静,让人能看得开,轻松朝前行。
宽展师父大爱无疆,对所有的人都怀着一颗同样的博爱之心,超度一切亡灵,在庙里设了今生牌位和往生牌位,今生牌位----祝愿活着的人无病无灾,延年益寿;往生牌位----祝愿死去的人,无论在世做了什么,都希望他们早日超生,转世为好人,能够幸福生活,所敬的往生牌有涡镇的人,杨钟、唐靖等,也有土匪头子五雷,以及所有死在涡镇的阴魂。
陆菊人是书中主人公,因为她陪嫁的三分胭脂地,给井宗秀提供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也是井宗秀军费的主要赚取人。
第一:有商业头脑:第一次见到县长,县长请大家喝家乡的黑茶,立即萌发卖黑茶的念头,当即就向县长讨要推荐信,新增黑茶经营,并且派人到泾阳县去学习制作工艺,具有长远发展的规划。
第二就是用很小的本钱把大土坑填平,此举是智慧的化身,在大土坑中心竖一木杆,杆上插一红旗,让路人投石头砸红旗,砸中者,可免费喝茶水,热闹非凡,不久大坑填平。
第三,能够把事情揽下来,自己兜着,有胆量,有担当,当一个分店
被定义为红军窝点,给红军提供钱粮,上一级单位要求查办井宗秀时,陆菊人把茶行归在自己名下,全部承担分行和红军的关系,甘愿接收一切惩罚。
让茶行被预备率没收,免去自己茶总领的职务。
第四把茶行管理的井井有条,各分行的掌柜都是服服帖帖。
第五,能把钱管得住,不许动用本金的时候谁都不能动,哪怕是井宗秀派人来取钱,该不给时就是一个子都不会给的。
第六,陆举人能看清是非,识大体,不为弟弟陆林求情,理解井宗秀,不给井宗秀添麻烦,冥冥之中,好像是井宗秀在完成陆举人的愿望。
两个人之间有太多的说不清楚。
第七,但陆举人是有大爱之人,对于阮家十七口人,自己亲自说情不管用时,又悄悄找到县长说情,只将阮家本族赶出涡镇,永不让回来。
保17条人命。
尘归尘,土归土,涡镇本来就是秦岭的一堆土。
【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