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玻璃体资料
玻璃体参数

玻璃体参数玻璃体参数是指人眼内的玻璃体在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各种参数,包括玻璃体深度、玻璃体湿度、玻璃体电阻、玻璃体屈光度、玻璃体折射率和纹理等。
这些参数对眼内结构的解剖形态和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影响,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1. 玻璃体深度玻璃体深度是指玻璃体前表面到视网膜的距离,一般在1.5~2.5mm之间。
玻璃体深度的异常常见于角膜塌陷、青光眼、玻璃体积聚、视网膜脱离等疾病中。
测量玻璃体深度可通过超声波生物显微镜、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手段。
2. 玻璃体湿度玻璃体湿度是指玻璃体内的水分含量和水分的分布情况,对眼内结构和传导功能都有影响。
玻璃体湿度因年龄、身体状态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一般在98%以上。
玻璃体湿度的变化可引起玻璃体物质代谢障碍、缩合、失透明度等病理变化。
3. 玻璃体电阻玻璃体电阻是指玻璃体在外界电场中的电阻值,一般在10^6~10^9Ω·cm之间。
玻璃体电阻可随年龄、病理状态、光照强度等因素而改变。
玻璃体电阻的变化可影响眼内信号传导和代谢,引起各种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 玻璃体屈光度玻璃体屈光度是指玻璃体在光线通过后的折射力,一般在1.336~1.338之间。
玻璃体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可能引起眼内退化和近视等问题。
玻璃体屈光度的变化可通过常规验光、自动折射计等检查手段进行测量。
5. 玻璃体折射率玻璃体折射率是指玻璃体对光线的折射程度,一般在1.336~1.337之间。
玻璃体折射率的变化可由于玻璃体深度、硬度、致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眼内光传导和成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 玻璃体纹理玻璃体纹理是指玻璃体内部的结构和形态,主要由胶原纤维和水分组成。
玻璃体纹理的异常常见于玻璃体翼状分离、车前膜增殖、玻璃体出血等疾病中。
测量玻璃体纹理可通过玻璃体内窥镜、B超显微镜等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玻璃体参数是指人眼内的玻璃体在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各种参数,对于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玻璃体病课件ppt课件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 鉴别诊断: • 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鉴别: • 低体重的早产儿,常有大量吸氧史
第21页/共39页
玻璃体感染性炎症
• 眼内炎(endophthamitis) • 细菌等微生物进入玻璃体可导致玻璃体炎症,常伴有严重的前房炎症。
第22页/共39页
第5页/共39页
第6页/共39页
• 组织病理学改变: • 1、玻璃体凝缩 透明质酸逐渐耗竭,胶原的稳定性被破坏,胶原网状结构塌陷。 • 2、玻璃体劈裂 玻璃体皮质内的劈裂 • 3、玻璃体后脱离 后玻璃体腔液体玻璃体通过皮质孔进入玻璃体后腔。 • 4、基底层增厚 基底层增厚,与后部视网膜粘连变松。
• 病因: • 1、内源性:病原微生物由血液或淋巴液进入眼内,或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感染。 • 2、外源性: • 手术后眼内炎,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 • 眼球破裂伤和眼内异物
第23页/共39页
• 临床表现: • 症状:眼疼和视力下降 • 手术后细菌性:术后1-7天 • 真菌性感染:手术后3周 • 慢性眼内炎:术后几个月甚至1年
• 诊断:依据症状和眼底检查,超声波排除视网膜脱离和眼内肿瘤。 第11页/共39页
• 治疗:1、出血量少自行吸收 • 2、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或视网膜冷冻封孔 • 3、大量出血未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纤维血管膜的患者观察3个月,合并视网膜脱离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
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第12页/共39页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第15页/共39页
• 治疗: 不合并视网膜脱离,观察; 合并玻璃体积血,保守治疗; 合并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
第16页/共39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3玻璃体li

晶体的最小体积分数
= -6 10
仪器可探测的浓度
V V
10-6 10-6
玻璃态材料
析晶
根据相变动力学:
V t:时间 IV u 3t 4 V 3 Iv-成核速率;u -晶体生长速率
可借助此式绘制给定体积分数的三T曲线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三T曲线: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3.3.2.3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内在因素
(1)复合阴离子团大小与排列方式 形成玻璃的倾向大小和熔体中负离子团的聚合程 度有关。聚合程度越低,越不易形成玻璃;聚合程
度越高,特别当具有三维网络或歪扭链状结构时,
越容易形成玻璃。
如:负离子团的聚合程度与O/Si比相关: O/Si=2时,熔体中有大型的[SiO2]n基团; O/Si=4时,全部变成[SiO4]4-,不能形成玻璃;
形成玻璃的临界冷却速率随熔体组成的变化:
1)熔体在熔点(Tm)的粘度越大,越不容易析晶,容易
形成玻璃。
2)Tg与Tm的“三分之二规则” Tg / Tm ≥ 2/3 的物质易形成玻璃。
结语:粘度和熔点是生成玻璃的重要标志,冷却速率是形 成玻璃的重要条件。但这些都是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外部 属性。因此还需从物质内部的化学键特性、质点的排列状 况等去探讨玻璃形成的根本条件。
V、Q
过冷液体 b 玻璃 快冷 慢冷 h d 晶体 Tg1 Tg2 TM f e c
a
TM——晶体的熔点
热力学——高能状态, 有析晶的趋势 动力学——常温高粘 度,非晶到晶体自发 转变困难,速度非常 慢,图
3. 无固定熔点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可逆的与渐变的, 这与熔体的结晶过程有明显区别。
玻璃体病PPT参考课件

玻璃体积血
表现:少量---飞蚊症 大量---玻璃体高度混浊,视力急剧减退,
裂隙灯---玻璃体大量血细胞/血块 对玻璃体出血的原发病,可通过另眼眼底/B超 检查 预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新生血管、新生血 管性青光眼 治疗---药物:止血剂、尿激酶等
手术:玻切术
12
第四节 玻璃体炎症
病因---眼内炎或葡萄膜炎 表现---玻璃体内出现炎性渗出物和白细胞 裂隙灯下---小团状/絮状混浊,严重时为致
10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vitreous hemorrhage
病因:视网膜/葡萄膜破损的血管或新生血管。 常见以下原因 • 视网膜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视 网膜血管炎等 • 眼外伤/手术、眼球贯穿伤、眼内异物、眼球钝 挫伤 • 其他:网膜裂孔区有血管通过、视网膜血管瘤、 湿性黄斑病变
11
现裂口→液化玻璃体通过裂口→玻璃体后间隙 →使后皮质与视网膜迅速分离 脱离标志---Weiss环即原玻璃体与视盘边缘紧密 粘连 症状----闪光感、眼前漂浮物,易形成孔源性网脱
7
第二节⑶飞蚊症 floaters
眼前飘动的小黑影,可伴有闪光感 原因---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
网脱
8
第二节⑷玻璃体变性 asteroid hyalosis
19
玻璃体发育性异常
在胚胎发育中,玻璃体动脉若不消退, 可引起多种发育性异常。 1. 晶状体血管膜 2. 永久原始玻璃体增生症⑴前部型⑵后 部型 3. 视盘前血管袢
20
第五节 玻璃体手术⑴
玻璃体手术作为眼科20世纪巨大进展之 一,是应用专门设备在玻璃体腔内实施 照明、灌注、切割和多种精细显微操作 的手术。
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内代谢变化等原因, 使透明质酸大分子降解,胶原纤维支架 塌陷浓缩,水分析出,凝胶变性成为液 体 液化进程:玻璃体腔中央→扩大,随年 龄眼轴长度增加;无晶体眼、炎症、外 伤、近视、出血与液化有关
《玻璃体介绍》PPT课件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材料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玻璃体行业 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新材料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 能,满足市场需求。
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为玻璃体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3D打 印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
跨界融合创新
玻璃体行业需要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如 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融合,开发出更多具 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产品。
市场发展与竞争格局
市场容量扩大
国际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玻璃体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玻璃体行业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 国际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 力。
家居摆设
玻璃体可以制作成各种家 居摆设,如花瓶、酒杯、 装饰画等,具有美观、易 清洗的特点。
照明灯具
利用玻璃体的透光性,可 以制作出各种照明灯具, 如吊灯、壁灯等,提供舒 适的光照环境。
工业制造的应用
仪器仪表
玻璃体具有高度的透明度 、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性 ,是仪器仪表制造中常用 的材料。
实验室器材
02
玻璃体是眼睛中最重要的屈光介 质之一,能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 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玻璃体的物理特性
01
玻璃体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呈现出透明或半透 明的状态。
02
玻璃体的折射率较高,能够将光线折射并聚焦 在视网膜上。
03
玻璃体的密度和压力相对稳定,对眼球的正常 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玻璃体的化学特性
工业用途
钠钙玻璃体和硼硅玻璃体因其良好的 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常用于制造 工业炉管、照明器材、电子元件等。
玻璃体病(临床)资料

PVR-B
PVR-C1
PVR-C2
PVR-C3
PVR-D1
PVR-D2
PVR-D3
(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为原始玻璃体未退化所致,存在于视神经表 面与晶状体之间。 因生后即能有白瞳被家长发现就诊。 绝大多数为单眼。 分前部PHPV和后部PHPV
玻璃体病
新乡医学院三附院 李晓鹏
一、概
1.玻璃体的解剖
述
位于玻璃体腔内,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为胶原 (collagen)、透明质酸和少量玻璃体细胞。 玻璃体腔(vitreous cavity):占球内容积4/5,容积约 4.5ml。 前—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的后面。 后—视网膜的前面。 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容纳晶状体。其他部位与 视网膜及睫状体相贴。
玻璃体寄生虫
玻璃体猪囊尾蚴病为绦虫的卵和头节穿 过肠粘膜经血液进入眼内。
【临床表现】
1.自感眼前蠕动的阴影 2.玻璃体可见黄白色、半透明猪囊尾 蚴,强光照射可活动。 3.视网膜水肿和炎症继发视网膜脱离。
【治疗】 1.药物治疗 2.手术取出
玻璃体手术
眼前段玻璃体切割术适应症
后部PHPV应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鉴别
后部PHPV
【治 疗】
1.切除混浊晶状体。 2.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3.手术成功可保留眼球,不能改善 弱视。
玻璃体手术的目的和原理
玻 璃 体 手 术
去除混浊 松解牵引 分离前膜 形成液腔 眼内操作
恢复视网膜 视 活动性 网 + 膜 充分发挥眼 复 内填充作用 位
玻璃体

(二)外来性玻璃体混浊
这一类玻璃体中的混浊物并非由玻 璃体本身的变性而自行产生的,它来自玻 璃体邻近的组织中,多数是炎症或出血等 异常产物渗入玻璃体中而形成。也有少 数由外伤带入的,如异物或气泡。
病因
任何原因致使视网膜葡萄膜血管或 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聚积于玻璃 体腔内,都可形成玻璃体出血。正常人 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但在某些病理状况 下,玻璃体腔内可出现新生血管。眼外 伤或眼底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引起玻 璃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1.玻璃体内的血液不仅使介质混浊,而且能破坏 玻璃体凝胶结构,造成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血 液由鲜红色血块逐渐变为暗红及红褐色,缓慢地 被吸收。较多血液的吸收需要6个月或长达一 年以上。
2.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或眼球穿通伤合并玻璃体 出血,多可加重玻璃体视网膜的增生性病变,造 成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果未经有效治疗,可造 成失明。眼外伤时的玻璃体出血,还有可能引起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vitreous opacities)不 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某些眼病的表现。 玻璃体中的混浊物可为自发的,也可由邻 近组织而来。自发者多为蛋白凝固变性产 物,或是某些过饱和物质析出。外来者多 为炎症产物如细胞渗出或蛋白渗出物,此 外,出血、机化物的长人等也是常见的混 浊物。
(2)非眼球穿通伤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在大多数病例,玻 璃体出血的自发吸收需要4-6个月时间。因此,一般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 是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 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一方面,出血不仅 使屈光介质混浊,妨碍光线达到视网膜,而 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另一 方面,机体对出血的反应可使血液逐渐被 清除。在不同的病例,玻璃体出血的后果有 很大不同,应根据原发伤病、玻璃体出血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3-熔体与玻璃体

桥氧 非桥氧
+2Na+
Sept.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19
石英颗粒表面有断键, 并与空气中水汽作用生 成Si-OH键,与Na2O 相遇时发生离子交换:
O 2
Si 1 O
Na
2 O Na+的攻击-诱导效应
Si-OH
Si-O-Na
结 果
• 1处的化学键加强!2处的化学键减弱!
• Na2O “进攻”弱点——石英骨架“分 化”——形成聚合物。
第三章 熔体和非晶态固体
气态(gas state) 物质(substance)液态(liquid state) 固态(solid state)晶体(crystal) 非晶体(amorphous solid)
固体:晶体和非晶体 非晶体:玻璃体和高聚体
田长安 合肥学院 3
当R2O、RO引入硅酸盐熔体中时,Si4+能
把R-O上的氧离子吸引到自己周围,使
Si-O键的键强、键长、键角发生改变,
最终使桥氧断裂。
Sept.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17
O/Si比升高,[SiO4]之间连接方式可以从石
英的架状——层状——链状——岛状(1) 石英的分化
晶体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熔体与晶体
Sept.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11
从能量曲线分析熔体和玻璃
气相冷凝获得的无定形物质
位能
熔体
玻璃
真实晶体
理想晶体
表面
Sept.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内部
12
3.2 熔体的形成
熔体的聚合物理论:
按照聚合物理论,熔体中有多种负离子团同时存在。例如 在偏硅酸钠熔体中,有[SiO4]4-、[Si2O7]6-、[Si3O10]8……等负离子共存,此外还有“三维碎片”,这些硅氧离子 团称聚合离子,也就是聚合物。 熔体定义:熔体是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
最新第十三章:玻璃体病祥解课件PPT

12
15
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12里面有( 1 )个十和 ( 2 )个一。
10个一就是 1个十。
计数单位“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2+3= 15 17-4=13
加 数
加 数
和
被减 差 减数 数
第一关
说一说
“11”这个数中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为什么?
1个十
1个一
11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第二关
猜一猜
1 5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7 (2)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0 (3) 两个十是
。
12 14 (4)13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第三关
抢答题:
(1)10个一是1个( 十),20里面有 (2)个十。 (2)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第十三章:玻璃体病祥解
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容积约4ml 具有导光、支撑视网膜、阻止血管内大分子 进入玻璃体,抑制多种细胞增生
玻璃体解剖
玻璃体主要由纤细的胶原和亲水的透明质酸 及少量玻璃体细胞组成
玻璃体与视网膜链接最紧密的部位: 玻璃体基底部 视盘周围 中心·凹及大血管附近
症状
玻璃体病的常见症状为眼前有漂浮物。感 觉有小点状或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1—20各数的认识
仔细看书68页、69页,72页、73页, 想一想在这个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1—20各数的认识
信息窗一
信息窗二
数数 写数 数的组成 计数单位 数位
玻璃体病课件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可见于各 种原因。玻璃体出血不仅使屈光间质混浊, 影响光线抵达视网膜,使视力减退,而且 出血长期不吸收,会导致玻璃体变性、后 脱离及增殖性病变等。由于大量玻璃体出 血看不清眼底,很难诊断出血原因,往往 等出血吸收或玻璃体手术切除后才能明确 诊断,但可借助对侧眼眼底检查及全身和 实验室检查来提供诊断的线索。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病因治疗 手术治疗
第二节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 与变性
一 、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液化是由于玻璃体内代谢变化, 或因光线与玻璃体内的维生素C、氧和铁离子 发生氧化反应,使透明质酸大分子降解,胶原 纤维支架塌陷浓缩,水份析出,凝胶变性而成 为液体。在裂隙灯下观察,玻璃体腔内有光学 空隙,附近有点状白色混浊或膜状物漂浮。玻 璃体液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和眼轴长度增加。无 晶状体眼、炎症、外伤、近视、出血等,也与 玻璃体液化有关。
二、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PVD)是指 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 表面分离。通常在玻璃体 液化的基础上发生,由于 玻璃体与视盘边缘有紧密 的粘连,分离后在视网膜 前出现一个如视盘大小的 环形混浊物(Weiss环), 日久此环可变形或下沉。 它的存在,是玻璃体后脱 离的确切体征。多数患者 当PVD发生时没有急性征 状,有些人会有闪光感, 眼前有漂浮物。
三、 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 色明亮的背景时症状更明显,还可能有闪光感。 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飞蚊症的主要原因,约 70%的患者由此引起,但约1/4可能具有威胁视 力的病变,其中重要的是视网膜裂孔形成。此外, 临床上常见到有“飞蚊”症状,经仔细检查,并 未发现明显玻璃体病变。对主诉有飞蚊症的患者, 应散瞳仔细检查眼底,包括三面镜检查。仅有玻 璃体后脱离的病人无需特殊治疗,对有危害视力 的病变如视网膜裂孔等,按有关治疗原则处理。
3-玻璃体解析

结
璃 的主要标志。
(2) dT/dt越小,容易形成玻璃。 论
(3) Tg/TM接近“ 2/3”时,易形成玻
璃,即三分之二规则。
由Tg与TM作图知,易生成玻璃的组成在直线 的上方。 此规则反映形成玻璃所需冷却速率 大小。
SiO2
总结:
玻璃形成条件:E、
、
、 2/3规则、 (TM)
四、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1、键强(孙光汉理论)
呈现统计均质 结构的外在表现。
二、 介稳性
热力学——高能状态,有析晶的趋势 动力学——高粘度,析晶不可能,长期保
持介稳态。
VQ
液体
过冷液体
K
M
F
E 玻璃态
D
晶体
A B
C
Tg
TM
三、 凝固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可 逆的与渐变的,这与熔体的 结晶过 程有明显区别。
冷却速率会影响Tg大小,快冷时Tg较慢冷时高, K点在F点前。Fulda测出Na-Ca-Si玻璃:
罗生(Rawson)进一步发展了孙 光汉理论:
单键强度/Tm.p>0.05 Kcal/mol 易 形成玻璃;
单键强度/Tm.p<0.05 Kcal/mol 不 易形成玻璃。
可以说明:熔点低的氧化物易于形 成玻璃,如,B2O3不易析晶!
2、键型
(1)离子化合物
如NaCl、CaCl2在熔融状态以正、负 离子形式单独存在,流动性很大。由于 离子键作用范围大,无方向性且有较高 的配位数,组成晶格的几率较高,在凝 固点由库仑力迅速组成晶格,所以很难 形成玻璃。
第 三 玻章 璃 体
第一节 玻璃的通性
一、各 向 同 性 二、 介稳性
《眼科学》-温医大-玻璃体病

眼后段玻璃体切除术
5.黄斑疾病 (1) 黄斑前膜 (2) 特发性老年黄斑裂孔 (3)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 (4)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5)黄斑水肿 1)牵引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3)囊性黄斑水 肿
6.眼猪囊尾蚴病
整理课件
玻璃体手术 视频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第二节 飞蚊症和闪光感
整理课件
第三节 玻璃体疾病
一、玻璃体变性 1、星状玻璃体变性 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 75%单眼发病 有明显玻璃体混浊,但极少影响视力 裂隙灯下见玻璃体大量乳白色球形或碟形
混浊体
整理课件
2、眼胆固醇沉着症(闪辉性玻璃体液化) 40岁以前发病 双眼常见 多见于反复严重外伤或手术 Nhomakorabea伴有大量眼
整理课件
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
4.眼前段玻璃体异物 (1)玻璃体内磁性异物 (2)玻璃体内非磁性异物,脱位IOL和周围机 化的磁性异物
5.恶性青光眼
整理课件
眼后段玻璃体切除术
1.玻璃体积血 (1)外伤性玻璃体积血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 (3)其他血管性疾患合并玻璃体积血,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静脉阻塞等 2.眼内炎 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3.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1)视网膜脱离合并黄斑裂孔 (2)视网膜 脱离合并玻璃体出血 (3)视网膜脱离合并巨大裂孔 (4)视网 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 (5)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殖性玻 璃体视网膜病变 (6)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7)牵拉性视网膜脱 离 (8)眼外伤的玻璃体切除术
整理课件
二 玻璃体积血
病因 l.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2. 玻璃体后脱离(PVD) 3. 眼外伤(trauma) 4.视网膜血管性疾患伴缺血性改变 5. 视网膜血管瘤 6. 炎性疾患伴可能的缺血性改变 7. 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 8. 其他引起周边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疾患 9.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10.Terson 综合症(蛛网膜下腔玻璃体出血综合征)
玻璃体

生理特点
(1)玻璃体无血管、无神经、透明,具有屈光作用。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本身代谢极低,无再生能力, 脱失后留下的空隙由房水填充。当玻璃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时,玻璃体代谢也受到影响而发生液化、变性和混浊。 (2)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的玻璃体腔内,起着支撑视膜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如果玻璃体脱失、液化、变性或 形成机化条带,不但影响其透明度,而且易导致视膜脱离。
玻璃体混浊的形成
临床中,专家指出,玻璃体是无血管组织,玻璃体炎症都是周围组织炎症扩散而致。如虹膜睫状体炎,视膜 脉络膜病变。
(1)炎性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是无血管组织,玻璃体炎症都是周围组织炎症扩散而致。如虹膜睫状体炎,视 膜脉络膜病变。炎症组织的渗出物,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色素颗粒,吞噬细胞附着于玻璃体纤维组织而产生多 种不同类型的混浊表现。
(2)全身病与玻璃体混浊:一些热性病常合并玻璃体混浊。如流感、伤寒、流脑等。有报导虐疾、回归热等 可引起玻璃体混浊。肾炎、妊娠毒血症、糖尿病也可出现玻璃体混浊。
(3)玻璃体混浊: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表现为凝缩和液化。凝缩的部位密度高,可有絮状、 丝状、无色透明的混浊物。液化部位玻璃体结构解体,形成充满液体的空隙。这种玻璃体混浊在高度近视及老年 人更常见,多长期不变,不影响视力。
玻璃体
人体眼球组织
01 生理特点
03 微观结构
目录
02 结构 04 浑浊
人体眼球组织。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于晶状体与视膜之间,充满晶状体后 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视膜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金属键物质在熔融时失去联系较弱的e后 以正离子状态存在。价电子属于一定的能 带,不固定在某一个局部,由于金属键无 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相遇组成晶格的几 率最大(CN=12),很难形成玻璃。 (3)纯粹共价键物质大部分为分子结构,在分 子内部以共价键相联系,而分子之间是无 方向性的范德华力,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分 子晶格的几率比较大,很难形成玻璃。
三、形成玻璃的动力学手段
1、Tamman观点: 影响析晶因素:成核速率Iv和晶体
生长速率u --需要适当的过冷度:
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 难于从熔体中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晶核长大; 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 相互吸引而聚结和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
过冷度与成核速率Iv和晶体生 长速率u必有一个极值。
易析晶而不易形成玻璃。反之,就不易析晶而易形成玻璃。
熔体在TM温度附近若粘度很大,此时晶核 产生与晶体的生长阻力均很大,因而易形成 过冷液体而不易析晶。 IV和 u两曲线峰值大 小及相对位臵,都由系统本性所决定。
近代研究证实,如果冷却速率足够快, 则任何材料都可以形成玻璃。 从动力学角度研究 各类不同组成的熔体 以多快的速率冷却才能避免产生可以探测到 的晶体而形成玻璃,这是很有意义的。
40
60
温 度 (
B A
C
80
)100
分析:1、谁较易析晶,谁易形成玻璃? 2、为什么出现鼻尖形状?
℃
120 10-3 1 103 107
时间t(s)
3、此图表示什么意义?
形成玻璃的临界冷却速率是随熔体组成而变化的。
P94 Tab3-6
化 性能 SiO2 GeO2 B2O3 Al2O3 As2O3 BeF2 ZnCl2 LiCl Ni Se 合 物
Iv= P * D
其中:P--临界核坯的生长速率
速 率
D
Iv
P
D--相邻原子的跃迁速率
过冷度T = TM-T 一方面: T 粘度 质 点运动困难,难于扩散到晶核表 面,不利于成核和长大。 T
另一方面: T 质点动能 质点间引力 容易聚集吸附在晶核表面,对成核有利。
结 论
Iv呈极值变化
U=Bexp(-Ga/kT) * [1- Bexp(-Gv/kT)]
二、 介稳性
热力学——高能状态,有析晶的趋势
动力学——高粘度,析晶不可能,长期保
持介稳态。
VQ
A
液体 过冷液体 K M E 玻璃态 B
F C
晶体 Tg TM
D
三、 凝固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可 逆的与渐变的,这与熔体的 结晶过 程有明显区别。
冷却速率会影响Tg大小,快冷时Tg较慢冷时高, K点在F点前。Fulda测出Na-Ca-Si玻璃:
1380 0.01 0.3 107
225 103
0.65
dT/dt(℃/s)
10-3
结 论
(1) 熔点时的粘度高,易形成玻璃, 析晶阻力较大,TM时的粘度是形成玻 璃 的主要标志。 (2) (3) dT/dt越小,容易形成玻璃。 Tg/TM接近“ 2/3”时,易形成玻
璃,即三分之二规则。
由Tg与TM作图知,易生成玻璃的组成在直线 的上方。 此规则反映形成玻璃所需冷却速率 大小。
第二类性质:玻璃的热容、膨胀系数、密度、 折射率等 第三类性质:玻璃的导热系数和弹性系数等
Tg :玻璃形成温度,又称脆性温度。它是玻
璃出现脆性的最高温度,由于在这个温度下可
以消除玻璃制品因不均匀冷却而产生的内应力, 所以也称退火温度上限。 Tf :软化温度。它是玻璃开始出现液体状态 典型性质的温度。相当于粘度109dPa· S,也是 玻璃可拉成丝的最低温度。
TM(℃) (TM)(dPa.s)
Tg/Tm
1710 107 0.74 10-6
1115 106 0.67 10-2
450 105 0.72 10-6
2050 0.6 ~0.5 103
280 105 0.75 10-5
540 106 0.67 10-6
320 30 0.58 10-1
613 0.02 0.3 108
第 三 玻 章 璃 体
第一节
玻璃的通性
一、各 向 同 性 二、 介稳性 三、 凝固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四、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 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一、各向同性
均质玻璃其各方向的性质如折射率、硬度、 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都相同 (非均质玻璃中存在应力除外)。 玻璃的各向同性是其内部质点无序排列而 呈现统计均质 结构的外在表现。
结论:三种纯键型在一定条件下都 不能形成玻璃。
什么键型才能形成玻璃?
离子共价混合键 金属共价混合 键
重要因素:共价因素和强的极化作用
当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离子共价混合键,
主要在于有SP电子形成的杂化轨道,并构成σ
键和π键,通过强烈的极化作用,这种混合键
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易形成无对称变形
的趋势,有利于造成玻璃的远程无序,又有共
SiO2
总结:
玻璃形成条件:E、 、 、 2/3规则、 (TM)
四、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1、键强(孙光汉理论)
氧化物分解能 正离子的配位数
=单键强度
(1)单键强度>335kj/mol(或80kcal/mol)的 氧化物——网络形成体。
(2)单键强度<250kj/mol(或60kcal/mol)的 氧化物——网络变性体。 (3) 在250~335kj/mol为——中间体,其 作用介于玻璃形成体和网络形成体之间。
(a)
加热速度(℃/min)
Tg(℃)
0.5
468
1
5
9
479 493 499
(b) 加热时与冷却时测定的Tg温度应一致(不 考虑滞后)。 实际测定表明玻璃化转变并不是在 一个确定的Tg点上,而 是有一个转变温度范围。
结论:玻璃没有固定熔点,玻璃加热变为熔体
过程也是渐变的。
补充
平衡结构:和一定温度所要求的结构相一致。 结构松弛: 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结构相应调整,重新 排列, 以达到该温度下的平衡结构,同时释放能量,该过 程叫作玻璃结构调整的过程。 >Tf Tf - Tg 结构改变发生滞后, 结构调整不充分。实 际结构可看成较高温 度下的平衡结构,结 构改变 速度<VT
晶体
玻璃
ΔGv
ΔGv越大析晶动力越大,越不容易形成玻璃。
ΔGv越小析晶动力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SiO2 ΔGv=2.5; PbSiO4 ΔGv=3.7 Na2SiO3 ΔGv=3.7
玻化能力: SiO2> PbSiO4 > Na2SiO3
众多科学家从:d、α、ΔH、 ΔS等热力学数据研究玻璃 形成规律,结果都是失败的!热力学是研究反应、平衡的 好工具,但不能对玻璃形成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节
玻璃的形成
玻璃态物质形成方法归类 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形成玻璃的动力学手段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条件
一、玻璃态物质形成方法归类 1. 传统玻璃生产方法:
缺点:冷却速度较慢,一般40~60K/h。
近代有各种超速冷却 法,冷却速度达 106~108K/sec(实验室急冷达1~10K/s), 用以制造Pb-Si , Au-Si-Ge金属玻璃, V2O5 ,WO3玻璃(一般均为薄膜)。
2、Uhlmann观点:
• 确定玻璃中可以检测到的晶体的最小体积(V /V=10-6 ) • 考虑熔体究竟需要多快的冷却速率才能防止此 结晶量 的产生,从而获得检测上合格的玻璃
根据相变动力学理论,对均匀成核,在时 间t内单位体积的V /V Mehl-Avrami式来描述。 ,可用Johnson-
①项 ②项
其中: ①项--质点长程迁移的影响 ②项--与Gv有关,晶体态和玻璃态两项 自由能差. Gv= H T/Te
速 率
①
U
②
结 论
U呈极值变化
T
总析晶速率-- 1、过冷度太小或过大,对成核和生长均不利。只有在 一定过冷度下才能有最大的IV和u 。 u u
IV
IV
IV u IV
(A)
二、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研究什么样的物质?什么条件?对玻璃 形成有利! 热力学、动力学、结晶 化学。
熔体有三种冷却途径(释放的能量大小不同):
1、结晶化
2、过冷后在Tg温度下“冻结”为玻璃 3、分相 注:玻璃化和分相后由于玻璃与晶体的内能差值不 大,故析晶动力较小,实际上能保持长时间的 稳定。
ΔGa
2. 非熔融法
例:
化学气相沉积“ CVD”制取各种薄膜和涂层; 用高速中子或α粒子轰击晶体材料使之无定 形化的“ 辐照法”; 用“ 凝胶”法,由水解和缩聚过程可以形 成块薄膜或纤维,大大扩大了玻璃的种类和使用 范围。 3. 气相转变法——“ 无定形薄膜”;
把晶相转变所得的玻璃态物质称“ 无定形固 体 ”;把液相转变所得的玻璃态物质称“ 玻璃 固体 ”。其差别在于形状和近程有序程度不同。
V 并可估计出避免生成 x =1- exp( IV u 3 t 4 ) 10-6分数晶体所必 须 V 的冷却速率。 3 V 3 4 当x值较小时,x IV u t V 3
稳定液相
TM
借助此式绘制给定体积分数的三T曲线,
T
Tg
亚 稳 液 相
结晶相
玻璃相
t
三T即:Time-Temperature-
罗生(Rawson)进一步发展了孙光 汉理论:
单键强度/Tm.p>0.05 形成玻璃; 单键强度/Tm.p<0.05 易形成玻璃。 Kcal/mol 易 Kcal/mol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