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3课时)

合集下载

12.2_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教案_(_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2.2_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教案_(_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题: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4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课前准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板书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比较简率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

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

例如,眼和耳就属于特殊的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眼(eye)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

看书阅读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脑的基本组成。

提出问题说明提出问题(从属关系)讲解为主指导看书可见,眼对人生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

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视网膜就是光感受器。

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五、1.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哪一结构异常有关( C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2.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C )
A.[1]听小骨
B.[2]半规管
C.[3]耳蜗
D.[4]鼓膜
3.听觉形成的过程应该是( C )
①位听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中的听觉中枢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4.味蕾分布于舌的位置不正确的是( D )
A.背面
B.舌尖
C.侧缘
D.腹面
5.下列哪项对触觉相对不敏感( C )
A.舌尖
B.手心
C.手背
D.唇
6.“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李警官的不懈追求。

下面是李警官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 2 ]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4 ] 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条件反射。

(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4]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设想:布置与视觉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生活中的视觉现象、设计视觉健康宣传册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组视觉错觉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视觉研究的兴趣。
-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被这些图片所欺骗?”引导学生思考视觉的形成和感知过程。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
-掌握预防近视和远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探究和观察技能。
-设计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眼球的来自构模型,提升观察力。-进行模拟实验,了解视觉形成过程,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分组讨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功能,共享知识和观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及作用,特别是眼和视觉的相关知识。
-了解感受器的感觉细胞能将各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理解感觉器官是由感受器和其他辅助结构组成,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感觉。
-练习题涉及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和视觉的结构、功能及视觉形成过程。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进行解答。
2.教学内容:
-归纳眼和视觉的关键知识点,强调感受器、感觉器官、视觉形成过程等概念。
-眼球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板书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提出问题
说明
提出问题
(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指导练习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
比较简率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例如,眼和耳就属于特殊的感觉器官。
看书阅读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脑的基本组成。
观察并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听、理解
看书、记忆
分组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4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
二、眼球的结构。
三、眼球的功能。
网膜就是光感受器。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
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眼球内容物都是倩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房水星稀薄的
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玻璃体是较脆弱的胶冻
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晶状体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
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
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
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了学生们对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对于感受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掌握得比较好,能够顺利地回答我的问题,并且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区别。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的理解比较模糊,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有些迷茫。
在实验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地与组员们讨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处理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我在课后反思,是不是我在实验前的指导不够详细,导致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④常见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此部分列举常见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并详细讲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⑤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使得生物体能够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从而保证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3.感觉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感觉器官是由多种感受器组成的,能够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感觉功能。例如,眼睛是视觉器官,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共同实现视觉功能。
4.常见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人体中常见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眼睛负责视觉,耳朵负责听觉,鼻子负责嗅觉,舌头负责味觉,皮肤负责触觉等。
核心素养目标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3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3北师大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材内容简析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

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教学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眼球的结构与功能;②耳的结构与功能;③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④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⑤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感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2、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1、可拆装的眼球模型;眼球的剖面挂图;眼球的屈光调节的动态变化装置;视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2、耳的结构模型;听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3、测定触觉的实验用具;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图及味觉感受器的结构图;皮肤中的感受器的结构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想一想你吃饭的情景,当时你都感觉到什么?你看到了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感知到它的软哽度,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家人的谈话。

你的这些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

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复杂的感受器周围出现了辅助结构,以使它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我们把这种带有辅助结构的复杂感觉器称为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如眼、耳等。

板书课题。

你能说出上述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吗?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活动有什么意义?通过复习“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完成”引出对“感觉形成”的学习: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比较简单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3-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3-北师大版

4.12.2感受器和感受器官教学目标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3、调查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时重点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学时难点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教学活动【导入】眼与视觉“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人人都该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眼睛;眼睛是上帝用来装点面容的宝石,只有眼睛才能让人看清楚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眼睛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眼。

”由此引入眼睛,那么眼睛有什么作用?——看东西,眼睛为什么可以看到东西?眼睛的有什么结构让它可以帮助我们看东西?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第十二章第二节眼与视觉(板书)一、小组观察总结眼的结构眼的结构同桌为一组互相观察眼由哪些部分组成(3分钟)眼包括:眼球(最重要的部分)附属物(睫毛:阻挡灰尘、眼睑jian即眼皮:眨眼保护眼睛、泪腺:流泪清洁眼睛发泄情绪)二、学生总结出眼球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请同学们翻开书的80到81面,拆装桌面上的眼球模型,六人一组学下讨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三、眼球的结构:由外到内眼球:①眼球壁:外膜(巩膜+角膜),位于眼球最前方约6/1,为透明的角膜(能让光射进入),后面5/6为不透明的巩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中膜(脉络膜+虹膜)脉络膜有血管和黑色素,起营养作用,并使眼球内形成“暗室”等于相机的暗箱。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孔为瞳孔(光线的通道)虹膜会依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成的多少,就象照相机镜头中的光圈作用一样。

(结论:弱光下,瞳孔放大,使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眼,从而看得更清楚;在强光下,瞳孔缩小,使较少的光线进入眼,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线的刺激。

)例子:矿工内膜(视网膜):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能感受光的刺激,透明,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成像作用)②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镜可以折射光线晶状体透明、富有弹性,位于虹膜的后方。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3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 3课时)

【教学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4、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5、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设计】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1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④反馈点拨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2.视觉的形成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拆卸组装;阅读课本,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得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理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表演,观察同桌的瞳使学生自己获得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观察、阅读等多种能力。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与作用。

2.理解五种感觉器官及其结构、功能与作用。

3.学习保护感觉器官并正确利用感受器。

二、教材分析1. 内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材分别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五种感觉”、“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应该怎么正确地利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五种感觉的结构和功能。

2.如何正确保护感觉器官。

教学难点是:1.简要介绍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各感觉器官的图像进行学习。

2.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了解各感觉器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几幅常见图像,让学生猜测这是通过哪些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谈论各种感觉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2. 展示五大感觉器官图像教师分别展示五大感觉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的图像,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五大感觉器官有初步了解。

3. 学习五大感觉器官教师通过情境式教学讲解: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听觉器官的结构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中耳内有鼓膜、耳骨,外耳是用来传达声音的,并在开车时应避免听过大的音乐或声音等。

4. 认识感受器并保护感觉器官教师对感受器进行介绍,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如何保护感觉器官等。

5. 反馈教师可以提问和展示图片对学生进行测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结合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并展示一幅画面,向同学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看图认识结构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如果你用手
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
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
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
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变动的感觉。

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

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
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
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

但时
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
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

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
得出结果
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
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
感受器来引起的。

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3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3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设计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教学设计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2.难点解析:学生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机制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此外,感官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和整合过程也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
情感态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理解和尊重感官障碍者的挑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包容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知识体系。此外,我会强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相关的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技能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验设计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准确记录数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本章节的知识重点在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功能、结构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特别是感受器如何将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以及大脑如何处理这些信号。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掌握其功能与作用,了解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意义。
-知道感受器是生物体接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感觉器官是包含感受器的复杂结构,能将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
-了解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分布、结构及它们在接收光、声、压力、温度等刺激时的作用。
4.教学评价设想:
-设计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小测验,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共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共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共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感受器的概念,掌握感受器的基本功能,了解感受器在人体中的分布。
2.学习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能力。
4.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不够熟悉,可能影响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探究学习。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将其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
3.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协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视力检查、听力测试等。
4.课堂小结:总结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生物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课后作业:布置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重难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设想: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并茂的教材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几种主要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疑、举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难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勇于提问、敢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组织小组讨论、实验等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涉及复杂的神经系统知识,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绘制其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能。通过绘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感觉器官结构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优秀教学案例(共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优秀教学案例(共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取长补短。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交流心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组间的互动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作业小结环节,教师布置以下任务:
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收集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相关的生物实例,下节课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突出亮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如盲人的导盲犬、猫头鹰在夜晚捕猎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教学将采用问题导向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知识。教师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感受器是如何帮助生物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不同生物的感觉器官有何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精品文档)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精品文档)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几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的触觉、温度觉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质。

(6)了解近视与远视,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了解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耳的结构与功能3、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4、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5、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难点:眼的屈光近视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北师大版
-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眼球模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医生,诊断病例中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时,我可能过于详细地介绍了每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跟上。因此,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模型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结构。
其次,我在课堂上组织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似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紧张而没有积极参与。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观察模型,探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生物伦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伦理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各感觉器官在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4、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5、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
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3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二、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三、视觉的形成
四、眼的卫生保健
【本节概念图】
第2课时耳与听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前准备】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以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的舞蹈图片,感慨这些舞者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却给别人带来了这么美妙的舞姿,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引入耳与听觉
[讲授新课]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

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

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采用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先内化知识点,再检测巩固。

你说的对吗?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或用教棍指挂图),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

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
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如果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示),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然后让学生根据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讲述外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生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

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板书设计】
第3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
三、耳的卫生保健
【本节概念图】
第3课时其他感受器官
【教学目标】
1、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的性质
2、了解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3、了解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
4、了解皮肤温度觉感受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重点】
1、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2、皮肤温度觉感受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

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

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

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

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

如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

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

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

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

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

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

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

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不均匀。

例如。

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

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

二、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

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

显然。

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感。

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

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板书设计】
第3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嗅觉与味觉
二、触觉与温度觉
【本节概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