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巩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2.下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A.柏林危机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D.古巴导弹危机

3.1958年, 围绕西方驻军在西柏林的去留问题,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爆发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双方针锋相对, 宣布战争动员,进行军事演习,甚至扬言使用核武器,摆出了一幅鱼死网破的架势。双方的最真实目的是

A.显示各自阵营的团结

B.准备可能爆发的战争

C.遏制欧洲国家的联合

D.获得政治外交的主动

4.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 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5.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B.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过于倚重军事力量 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

6.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是

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②以核武器为争霸的威慑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基础④本质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世界单极格局

8.“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与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9.下列四幅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A.既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 B.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

C.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10.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体现出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赫鲁晓夫的这段话本质上反映出苏联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我们可以推断这幅漫画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通过对话内容可知,在这一时期美苏争夺中苏联处于劣势。A、C两项中的事件苏联均占有主动权,与漫画主题不符,B项与漫画无关。

3.D

解析:第二次柏林危机即指柏林墙的修建,它发生在美苏冷战时期,此时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都轻易不敢动武。冷战时期的特征是即争夺又妥协,每次危机都以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4.D

5.B

解析:从材料中的“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由于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B项符合题意。

6.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比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美苏争霸的核心内容是核武器的军备竞赛,而以往大国争霸主要在于军队数量和常规武器方面。美苏争霸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而以往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社会制度是相同的。

7.C

解析: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故C项符合题意。

8.C

解析: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因此本题C项符合题意。

9.A

解析:四幅图片依次体现了“对抗”——“缓和”——“对抗”——“缓和”,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10.B

11.【答案要点】

(1)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

(2)变化:在美苏争霸中,由进攻转为防御。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日本、欧共体的挑战。

【解析】第(1)问,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争霸中的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说明苏联在当时处于劣势。第(2)问,尼克松任总统期间,美国在争霸中由进攻转为防御,原因要从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分析。

12.【答案要点】

(1)观点一:同意。原因:1945年7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对于二战的结束只是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二战的结束是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

含义: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