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100字

弟子规读书笔记100字
第一篇:弟子规[100字]王得骅今天晚上妈妈叫我练琴,我没回答。
妈妈对我说“你的弟子规怎么背的呀,不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吗?这个不能只会背,最主要的是理解它的含义,并且照着去做。
”我明白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背诵了。
以后我一定要照着上面说的去做。
第二篇:弟子规今天,我和妈妈读了弟子规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意思是要孝顺父母,妈妈还给我讲了黄香暖席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九岁了,他很孝顺他的爸爸,夏天天太热,他就拿扇子把席子扇凉,冬天就先给爸爸暖好被窝,我告诉妈妈,我不惹爸爸妈妈生气,配合爸爸妈妈就是孝顺,妈妈说是的。
第三篇:背《弟子规》的感觉刘向海这几天背《弟子规》,我没觉得有什么难的。
跟《三字经》对比,《弟子规》比它简单一些。
《三字经》讲的主要是古代历史。
《弟子规》讲的主要是人的行为习惯,因为每天都要接触到,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所以好理解,就好背。
背了《弟子规》,我就知道了很多事情的规矩,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篇:读弟子规全文很长,生僻字、通假字多,记忆困难。
即便强记硬背,因似懂非懂、不解其意,很快又会忘记,不但占用了许多时间,而且学习效果不好。
如果改编成小故事,小漫画等,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
第五篇:读弟子规《弟子规》教了我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些事以前我做错了,但是《弟子规》让我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我现在终于知道跟家人、同学、大家吵架,是很不好的,所以我决定不要跟大家吵架,多体谅大家,也要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把所有错的地方都改过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初次接触《弟子规》,我就被其简洁而深刻的语句所吸引,它虽然文字不多,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开篇的总叙,便点明了做人的根本。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首要的,然后要谨言慎行、诚实守信。
要有博爱之心,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如果还有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句教导我们要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不拖延;积极执行父母的吩咐,不偷懒;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不顶嘴;虚心接受父母的责备,不忤逆。
想想如今,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甚至还顶嘴发脾气,实在是违背了这最基本的孝道。
我们应当反思,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父母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古代的孩子知道在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为父母扇凉席,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为父母铺好床铺。
而现在的我们,虽然不必完全照搬这些形式,但关心父母冷暖、让父母安心的心意是不能变的。
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回来时向父母报平安,居住要有固定的地方,职业不要随意变动,这些都是让父母放心的表现。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不要擅自做主去做,如果随意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东西再小,也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偷偷藏起来,会让父母伤心。
这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比如未经允许就动用家里的东西,或者瞒着父母做一些可能让他们担心的事情。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讨厌的东西,我们要小心地去除。
如果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担忧;如果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它详细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初读《弟子规》,只觉文字简单易懂,再读却能品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开篇的“总叙”便点明了主旨:“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几句话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做人的根本原则。
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要谨言慎行,讲求诚信。
要有博爱之心,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一部分,强调了子女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告诉我们,当父母呼唤我们时,要迅速回应;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要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我们时,要虚心接受。
想想如今,有多少孩子对父母的呼唤爱答不理,对父母的吩咐敷衍了事。
我们总是以自己忙碌为借口,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多,只是我们的关心和陪伴。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几句教导我们要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出门和回家都要告知父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行踪,生活要有规律,事业要保持稳定。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却能让父母感到安心和欣慰。
“出则悌”则教导我们在与兄弟姐妹相处以及与长辈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友爱、尊重,这样家庭才能和睦,而这也是对父母孝道的一种体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尊重长辈,让他们优先。
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发自内心的敬意。
“谨”这一篇章,教导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早起晚睡,努力学习和工作。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这是关于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感触还真不少。
这书里讲的那些规矩和道理,乍一看好像挺简单,可仔细一琢磨,嘿,还真挺有深意。
就说“入则孝”这部分吧,以前总觉得孝顺就是听爸妈的话,给他们买点东西啥的。
但读了《弟子规》,我发现孝顺可不止这么简单。
有一次,我妈下班回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我呢,当时正在沙发上玩手机,玩得那叫一个投入。
我妈一进门,有气无力地说了句:“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我头都没抬,随口应了一声:“哦。
”然后继续玩我的。
过了一会儿,我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厨房做饭了。
等我玩够了,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过分。
《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妈都累成那样了,我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帮忙干活了。
我心里那个懊悔呀,赶紧跑到厨房,对我妈说:“妈,我来帮您。
”我妈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惊讶,也有欣慰。
我开始学着洗菜、切菜,手忙脚乱的,还差点切到手指。
我妈在旁边一边指导我,一边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听了这话,我心里酸酸的,以前怎么就没想着多帮妈妈分担一点呢?吃完饭,我又主动去洗碗。
洗碗的时候,我发现水特别凉,这才想到冬天的时候,妈妈每天都这样用凉水洗碗,得多难受啊。
“冬则温,夏则凊”,我连这点都没做到,还谈什么孝顺呢?从那以后,我不再只顾着自己玩,会多留意妈妈的需要。
妈妈累了,我会给她捶捶背;妈妈渴了,我会给她倒杯水。
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能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我心里也特别开心。
再说说“出则悌”,就是要尊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
我有个表妹,比我小几岁,特别调皮。
以前我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吵架,我总觉得她不懂事,老惹我生气。
有一回过年,大家都聚在一起。
表妹又在那捣乱,把我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我一下子火了,冲她大喊:“你能不能老实点!”表妹被我吓哭了,家里人都数落我不懂事。
后来读了《弟子规》,我觉得特别惭愧。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作为姐姐,应该让着妹妹,而不是跟她计较。
2023年《弟子规》读书笔记300字(通用3篇)

2023年《弟子规》读书笔记300字(通用3篇)《弟子规》读书笔记1最近,我读了一本古人流传下来的一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的一本书,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我很佩服古代人,他们能这样尊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我读了《弟子规》有许多感受,过一段时间再读,可能又会给我许多感受!《弟子规》读书笔记2这一段时间,我跟妈妈每天晚上看钱文忠教授解读的《弟子规》。
天啊,一句话竟然解读了十页。
第一章里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孔子教训我们,要守规矩。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要做事谨慎,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对大家有爱心,并且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其实,弟子规原来不叫弟子规,而叫训蒙文。
听说是一位学者,把训蒙文又重新修订了一下,并把它改名为弟子规。
虽然大家买弟子规的时候,原著都是李毓秀,但是修订却有两个人,一个是贾有仁,一个是贾存仁。
钱文忠教授认为是贾存仁。
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例子。
说来说去,总序就是围绕着“规矩”两个字来写的。
《弟子规》读书笔记3最近程老师给我们发了《弟子规》让我们诵读,我越读越有兴趣,当遇到不理解的就看看下面的解释,不久我就会背一些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可是有一次一件事情让我觉得学习弟子规很有用,一天中午,妈妈把饭做好了我正要坐下,忽然想起了那句,长者立,幼勿做。
《弟子规》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集合15篇)《弟子规》读书笔记1在寒假里,教师让我们通读《弟子规》,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懂,之后,妈妈让我上网看了《弟子规》电脑版说明,让我读一句看一句注解,慢慢得我最终明白了。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
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
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资料很丰富。
那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那里指"长辈""教师"及"兄长".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当对养育自我的父母加以报答。
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我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
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结合我的生活,我发觉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明白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经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
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能够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
这也是我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互相攀比对我们的成长是无意义的,仅有害而无利。
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当拿出勇气应对。
"过能改,归于无",仅有知错,才能改错。
不能因为掩饰犯下的错误,就撒谎,而犯下另一个错误。
我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牢记妈妈的教诲,牢记古人的尊尊教导。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读书笔记1假期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十分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提高是十分大的。
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
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能够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
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我,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欢乐的成长。
《弟子规》读书笔记2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弟子规》中,多次提到“仁”和“孝”二字,我对它们有独特的见解。
仁,代表仁慈、亲仁。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31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31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书笔记篇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
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泽凊。
晨则省,昏则定。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
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
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的是感触良多。
说起读这本书的缘由,还得从一次家庭聚会说起。
那天,七大姑八大姨都聚在了一起,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小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
我呢,就坐在角落里,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机。
这时,不知道是谁提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二姑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不好管,一点规矩都没有。
”大舅也跟着附和:“是啊,咱们小时候虽然条件不好,但是该有的规矩都懂。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奶奶突然开口了:“我觉得啊,你们都应该让孩子读一读《弟子规》,那里面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当时我心里还在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读这种老古董的书。
可是回到家后,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奶奶的话,出于好奇,我就在网上找来了《弟子规》,想着随便看看。
这一看,还真就被吸引住了。
《弟子规》开篇就说“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要谨言慎行,讲求诚信,还要有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最后如果还有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就拿“首孝悌”来说吧,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到家,一脸的疲惫。
我呢,正在兴高采烈地玩着玩具,看到妈妈回来了,也只是随口喊了一句:“妈,你回来啦。
”然后就继续玩自己的。
妈妈默默地走进厨房,开始做饭。
等饭做好了,叫我吃饭的时候,我还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发了脾气。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是多么不懂事啊!妈妈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还要照顾我,我不但不关心她,还对她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
还有“次谨信”,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出去玩。
结果那天早上我睡过头了,一看时间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心里想着反正朋友可能也没到,就又磨蹭了一会儿。
等我到了约定的地点,发现朋友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一脸的不高兴。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守信给朋友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 (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1《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
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
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
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弟子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3篇)_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3篇)_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教育书籍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及读后感,分享《弟子规》的学习体会。
一、读书笔记摘抄1. 反思教育方式:“有子曰:“师不在其所,而在人之所长。
”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在所不辨,多致过失。
”这句话告诉我们,需要因材施教。
2. 修身养德:“凡事不学,不如无才。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德才兼备,学无止境,修身养德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3. 敬老爱幼:“敬老则神明得,爱幼则鬼神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关注弱小,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 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情,不患则见不诚。
”真正的友谊是在困难时能相互扶持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求新知上行,实践中得知,朋友知心。
二、感悟读完《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的反思和教导,告诫人们要懂得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待人宽厚,勤学好问等;这些都是在培养人才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的素质与品格,它无疑是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深刻影响。
《弟子规》强调了孝道与友谊的意义,对于人们的处世态度、人际交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借鉴书中对于教育方式和道德要求的思想,以此引导下一代健康成长。
三、读后感读完《弟子规》,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育和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
希望我们能够从《弟子规》中汲取教育的智慧,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通过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弟子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育书籍,它通过对教育的反思和道德品质的要求,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也可以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我读了《弟子规》的一本书,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我很佩服古代人,他们能这样尊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我读了《弟子规》有许多感受,过一段时间再读,可能又会给我许多感受!《弟子规》读书笔记2这几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朗诵《弟子规》的活动,我在这次活动中感受颇深,尤其是《弟子规》“信”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说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要花言巧语。
你问我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读了“信”之后,我想:“信”上说得对,我不应该失信,那样就没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会越来越少。
从今以后,我应该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说是否。
三、我们要管理好自己我们要生活有规律、外表整洁、爱干净、行为规范,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涵养有内涵的人。
处事要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
在做事时不会出现大的错误与瑕疵。
给人良好的感觉很重要,一个衣冠不整的人不会有人愿意接近,一个过度饮酒,出入不良场所的人也不会有所成就。
行为不端正的人不会让人放心与信任。
四、我们要讲诚信凡出言,信为先。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相信大家都明白,造谣生事,败坏他人名誉是极其可恶的。
不要轻易承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五、我们要懂得仁爱众人平等,不管是谁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你不喜欢但是你不能伤害他,对好人赞叹与传播,对恶人制止、适当包容、教导、感化。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语言清晰明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
它是一本优秀读物,对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道德,有着重要作用。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读书笔记1我们班的特色是背诵《弟子规》。
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
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
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大量,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
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
”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
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
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
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
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
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
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
弟子规读书笔记2读《弟子规》一书,让我有爱心。
文中写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我以前爱吃的不给别人吃,玩具不给别人玩。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人们应该互相关爱。
《弟子规》读书笔记15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15篇《弟子规》读书笔记1《弟子规》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身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在学习了弟子规后,就觉得自身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者能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的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将是我们的立人之本,它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富强。
《弟子规》读书笔记2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懂得了很多大道理。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它的意思是: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她)去叫。
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身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
还有一个不能贪小便宜的道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意思是: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明确提出请求,征求别人的意见。
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那就是偷窃。
最重要的是“信”,它讲的是信用。
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
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等都是万万不可的。
还有一个是自身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做。
就是:“事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是啊,每当想起那些老师,同学,朋友,长辈……对自身的关爱时,我总会感到很激动,他们给过我无私、伟大的爱,是我坚强的后盾。
《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它详细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初读《弟子规》,只觉得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随着深入阅读和思考,我越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开篇的总叙,便点明了全书的主旨。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而学文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物质化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就和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句关于孝道的阐述,让我深感惭愧。
想想自己,有时父母叫我几声,我还会不耐烦地应一声;父母让我做些事情,我也会拖拖拉拉。
而古人对于父母的呼唤和命令,却是如此迅速和恭敬地回应。
我们常常以为给父母提供物质上的享受就是尽孝,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是我们的陪伴和尊重。
真正的孝道,是从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敬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关心和顺从。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这告诉我们,出门要告诉父母去向,回来也要当面禀报,让父母安心。
居住要有固定的地方,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以免让父母担忧。
如今,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常常漂泊不定,很少与父母联系,让父母牵肠挂肚。
我们应该明白,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我们的港湾,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一个家庭中,如果兄弟姐妹能够团结友爱,那么父母也会感到欣慰,这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很多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但我们在与朋友、同事相处时,也应该秉持这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原则,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谨”这一部分,教导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15篇)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书笔记_2

《弟子规》读书笔记《弟子规》读书笔记1《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人从小开始,就要学习孝顺父母、和兄弟姐妹友爱,要讲信用等等。
其中,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这一部分对我的教育最大。
回想起来,我在一些事情做得很不好。
比如有一回,妈妈叫我扫地,我很不耐烦地回答:“哦哦—”,照样上网聊天,直到妈妈生气了,我才不情愿地去扫地,嘴巴还嘟嗦着:“扫就扫嘛,急什么?”事后,爸爸妈妈教训我时,我还顶嘴。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不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体谅父母的苦心。
父母做好的菜,我总是嫌这个菜不合口味,那个菜天天吃吃腻了。
弄得父母很无奈……对比起夏天为父亲扇床,冬天为父母暖被窝的黄秀,真是有天壤之别。
现在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而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
我决心不再让父母瞎操心,向黄秀学习,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读书笔记2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规范、道理;做人应知的规范,应知的道理。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首先阐述了如何尽孝。
在“入则孝”这一节中,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依稀记得曾经的我因为心里的小小叛逆,却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选择远离父母,同时也摒弃了他们给我规划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觉得和他们有隔阂、有代沟。
对于他们的话,总是默默地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然而,当我步入了社会,孤身在外,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才开始为当初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想法而后悔。
曾经在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时,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一条能够预见未来的路,总好过现在的不知所措。
当我慢慢的发现,仅仅是陪伴父母这件小事想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时,我开始害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会成为我多年后的遗憾和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之读书笔记
《》,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
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