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合集下载

三仁汤打通三焦最好用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三焦一通,诸症自消!

三仁汤打通三焦最好用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三焦一通,诸症自消!

三仁汤打通三焦最好用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三焦一通,诸症自消!妙手杏林 2022-09-08 10:31 发表于广西素食素心,美好生活分享素食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吃素者素食爱好者的家园,我们专注分享素食知识、菜谱、健康养生,带给你营养又愉悦的素食生活!公众号治病的成方中有一首叫做“三仁汤”的,首药即杏仁——苦杏仁。

“三仁”者,是对三种种仁药味的简称,指的是苦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

三仁汤的命名也因此而来。

不过,三仁汤组方并非只有三味药,它共有八味药组成。

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

吴鞠通以其治疗湿温,取其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使气化行而湿郁开,湿去则热无所凭借,病即愈已。

【组成】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煎服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大名鼎鼎的“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西医所没有的。

人体“五脏六腑”中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

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可使各个脏腑间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现代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现代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上火,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肾虚、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等各种妇科杂症。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通三焦之良方三仁汤的思路,是从上中下三焦,把水湿往外宣,往外降。

三仁汤治验录

三仁汤治验录

三仁汤治验录三仁汤是临床常用的方剂,适用于湿大于热的湿热病治疗。

现将三仁汤的治验资料整理如下。

《温病条辨》湿温、寒湿:四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三仁汤方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 白蔻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 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方中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化湿醒脾畅中;薏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

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

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

原方适用于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出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但是如果善于抓住组方的宣畅气机和清利湿热的功效,适当加减药物,可以治疗其他杂症。

分享一则陈瑞春老先生用三仁汤止汗的案例。

1998年夏天,7月20日。

一患者因为咳嗽、低热,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服5剂低热除,咳嗽止,惟汗出甚多。

继之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服5剂出汗减轻,但背部汗出仍多,几乎是汗流浃背。

三诊,视其诸恙平息,惟汗出如故,且有蒸蒸之势。

又视其舌苔白腻,便溏,溺黄,脉不紧不数,缓而偏软。

疏方三仁汤加藿香,嘱进5剂。

药后来诊,诉服上药后,汗出已止,一切正常。

无不适者,遂以此方调理。

诊毕反思,前者一诊用柴葛剂透热疏散,起到退热作用;后者二诊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旨在调和营卫以补益固表。

二者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对湿邪置之不顾。

既未透湿于外,亦未渗湿于下,故湿遏热伏,汗出如蒸。

背为阳,湿遏阳伏,故背部出汗甚多。

然用三仁汤宣上透达肺气,运中醒悦脾胃,渗下通调水道,三焦通畅,气机舒展,故不止汗而汗自止。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临床疗效评估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临床疗效评估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临床疗效评估湿温病是一种常见的热病类型,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中医理论中,湿温病属于“温病”范畴,多由湿邪侵袭所致。

多年来,中医界广泛采用三仁汤作为治疗湿温病的主要方剂,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仁汤是由《金匮要略》所载的“三仁汤”,由杏仁、白豆蔻、薏苡仁三味药材组成。

其中,杏仁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白豆蔻可芳香化湿、行气止痛;薏苡仁则能利湿健脾、清热排脓。

三药合用,共奏宣肺化湿、健脾清热之功。

1. 疗效确切: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2. 安全性高:三仁汤为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较小,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尤其是孕妇、老年人和儿童。

3. 预防作用:三仁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降低湿温病的发病率。

4. 综合调理:三仁汤不仅能治疗湿温病,还能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尽管三仁汤治疗湿温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治疗周期较长,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以及个体差异导致的药物反应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中医治疗湿温病的重要方剂。

然而,临床应用中还需注意个体差异,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充分发挥三仁汤的疗效。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探讨三仁汤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仁汤,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方剂的名字,它代表的是中医的智慧和临床经验的精华。

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这三味药材,每一味都承载着医者的匠心和自然的馈赠。

杏仁的清香宣肺,仿佛为身体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湿邪无藏身之处;白豆蔻的芳香化湿,如同拂去心头的尘埃,让患者的情绪得以舒缓;薏苡仁的利湿健脾,犹如滋润心田的甘露,让身体的土壤重新变得肥沃。

在我参与的临床研究中,三仁汤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看着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逐渐恢复活力,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探讨三仁汤对湿温病的治疗效果

探讨三仁汤对湿温病的治疗效果

探讨三仁汤对湿温病的治疗效果在中医理论中,湿温病是一种由湿邪和温邪共同侵袭人体所致的疾病,其特点是病程缓慢、病势缠绵、症状复杂。

多年来,中医界广泛采用三仁汤这一经典方剂治疗湿温病,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对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疗效进行探讨。

我们来分析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三仁汤由杏仁、白豆蔻和薏苡仁三味药材组成,分别具有宣肺利湿、行气和中、健脾利湿的功效。

三药合用,共奏宣肺、健脾、利湿、行气、和中之美誉。

针对湿温病的病机,三仁汤能够有效地消除湿邪和温邪,调整肺、脾、胃三脏的功能,达到治疗湿温病的目的。

1. 湿重于温型:表现为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胸闷呕吐、大便稀溏等症状。

此时,三仁汤能够通过宣肺利湿、健脾和中,有效地减轻湿邪对人体的影响,缓解相关症状。

2. 温重于湿型:表现为发热、微恶寒、口渴、尿黄等症状。

三仁汤通过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助于消除温邪,改善病情。

3. 湿温并重型:兼具湿重于温型和温重于湿型的症状。

三仁汤综合运用宣肺、健脾、利湿、行气、和中等多种功效,全面调整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三仁汤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加减。

如湿邪偏盛者,可加泽泻、茯苓等利湿药材;温邪偏盛者,可加黄芩、黄连等清热药材;脾胃虚弱者,可加党参、白术等健脾药材。

从而使三仁汤更加契合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仁汤并非万能良药,它适用于湿温病的治疗,但并非所有湿温病都适用三仁汤。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分析,恰当选择治疗方案。

湿温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调理、生活作息等方面,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三仁汤作为治疗湿温病的经典方剂,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深入研究其组方原理和现代医学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中医宝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湿温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恰当运用三仁汤并结合现代医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郑启仲教授妙用三仁汤(推荐)

郑启仲教授妙用三仁汤(推荐)

郑启仲教授妙用三仁汤(推荐)三仁汤是《温病条辨》中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著名方剂,其药物组成为:杏仁、半夏、厚朴、白蔻仁、白通草、竹叶、薏苡仁、飞滑石,具有清利三焦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或温热夹湿,湿遏卫表,湿重于热之证。

临床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苔白腻,脉弦细而濡等表现为主要证候。

郑启仲教授辨证应用三仁汤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选数例以飨读者。

三仁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患儿某,女,13岁,河南濮阳范县人,初诊:反复皮肤皮疹、瘙痒6年。

患儿7岁时,夜间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皮疹,躯干部明显,奇痒难忍,抓溃皮肤仍不止痒,应用“扑尔敏”“氯雷他定”及钙剂等抗过敏药物后可稍缓解,次日复发如故,夏秋重,冬春轻。

消风散、桂枝汤等诸方无效,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

初诊时见:患儿全身瘙痒难忍,血痕斑斑,面色萎黄,发稍稀、脂多,少动懒言,纳呆,大便滞而不畅,舌淡红,苔白厚腻满布,脉缓而濡。

西医诊断:顽固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风遏肌肤。

治宜:利湿化浊,调和营卫。

方投三仁汤合桂枝汤加减:杏仁10g,白蔻仁10g,生薏苡仁24g,厚朴10g,姜半夏10g,通草10g,淡竹叶10g,桂枝10g,白芍10g,防风6g,生姜10g,甘草6g。

7 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第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就诊前2日皮疹未出现。

精神振作,舌苔明显变薄,食纳增加,大便通畅,脉缓。

效不更方,前方再进7剂。

三诊:皮疹未再出现,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无力。

上方去杏仁、淡竹叶、通草,加黄芪15g,炒白术10g,茯苓10g,7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瘙痒未再出现。

上方去桂枝、白芍,再取7剂,隔日1剂。

随访3年而未复发。

按:荨麻疹反复发作6年,经久不愈者,乃湿邪为患,湿性黏滞,其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郑师辨证求成,投三仁汤合桂枝汤加减利湿化浊、调和营卫,两方巧妙结合而中肯綮,故疗效斐然。

第71讲清热祛湿:三仁汤(二)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

第71讲清热祛湿:三仁汤(二)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

第71讲清热祛湿:三仁汤(二)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三仁汤现在在临床上已经突破了在《温病条辨》原著里主治提到的温病初起或者暑温挟湿这个前提。

现在的内伤杂病当中也广泛使用了三仁汤,这方面临床报道很多。

我个人觉得这个方具有它一定的优势,它对湿邪用三焦分消,同时畅通上中下气机,符合三焦水道这个生理特点。

所以在祛除水湿之邪的时候,它全方药性平和,适合于服用时间较久,副作用较小。

所以很多疾病过程当中产生水湿,因为慢性疾病不断产生水湿过程当中,这个方在疏理水湿方面是比较适应的。

这里我举内伤杂病当中一些比较灵活运用三仁汤和习惯上传统主治有一定差别的地方,举一些病案。

比如说我们在用三仁汤治疗外感疾病伤湿的过程当中,偶然发现就是它对一些我们五官有筋肉瞤动这类特点的有缓解作用,水湿浸渍在筋肉,由于引起或者身上肌肉跳动,或者比如说我们眨眼睛。

我记得在带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时候,过去看有一个农村的女孩子感冒了,来看病看的是感冒,当时就有我们年轻医生先给她检查,检查完了到我这里辨证论治呢当时用的三仁汤,开了两剂药,当时针对感冒来的。

因为作为临时发病是感冒,所以开了两剂药呢,她家里她母亲给她抓了一副药,吃了以后过两天,她母亲带她又来了,来了一般我们都研究生、年轻老师先接诊检查。

她来的目的她说要查上次那个方,还想抓一副吃,上次我只抓了一副,那方药房收走了。

所以问她你现在怎么样?她说感冒好了,我还想吃一副那个药,那感冒好了为什么要吃呢?她说小孩子一两个月一直眼睛有点水汪汪特别眨眼睛,好像她们觉得是个坏习惯,光认为她一个习惯眨眼睛。

结果吃了这个药以后她家里觉得不知不觉感冒好了呢,眼睛也不眨了。

经她这样一提示,我们一位研究生他想起上次检查的时候觉得这孩子怎么老是眨眼睛?因为当时主要是考虑感冒,我们有个研究生一看呢果然她的眼睛不眨了,因为当时大家也都觉得这个小孩子眼睛眨得很厉害,连续的眨眼睛。

三仁汤异病同治经验(中风、胸痹)

三仁汤异病同治经验(中风、胸痹)

三仁汤异病同治经验(中风、胸痹)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若病因相同、病机吻合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之一。

异病同治,核心是辨证,临床上应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治病原则。

在辨证同时也注意辨病,做到证与病统一,有的放矢地治疗。

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是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中治疗湿温之良方,其主要功能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笔者临证应用三仁汤加减,异病同治250例,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冠心病、脂肪肝等,收效良好。

三仁汤中杏仁苦辛,清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厚朴行气散结,除湿消痞;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增强渗利湿热之功。

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湿利热清,使上、中、下三焦气机通畅,而愈因湿、热所致诸症。

若脏腑、经脉、气血、筋骨、关节、肌肉等被湿邪所伤,影响气机通畅可出现不同疾病,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均可直中病机。

临证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和兼见症状进行加减。

如脾虚湿盛加白术、苍术或四君子汤;纳差加麦芽、鸡内金、山楂;痰湿加天南星、石菖蒲、白前、旋覆花;痰热加贝母、天竺黄、黄芩;气滞加枳实、佛手、香附、柴胡、乌药、元胡;血瘀加川芎、丹参、红花、泽兰、水蛭、三七粉、郁金等。

笔者治疗的250例不同疾病患者,因其证候基本相同,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收效良好。

案一:中风(缺血性中风)患者李某,男,58岁,以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头晕一天”而住院。

患者体胖,有糖尿病史6年。

来院时神志清楚,面色暗淡,舌体胖,舌质暗,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肝区有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阳性。

头颅MRI示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腹部B超示脂肪肝。

中医诊为中风(痰湿瘀滞,脑络痹阻)、消渴,西医诊为脑梗塞、2型糖尿病。

郑清莲教授应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应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应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目的名中医郑清莲教授治疗盆腔炎的经验。

方法跟师临证学习,对郑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慢性盆腔炎以肾虚为本,下焦湿、热、瘀互结为标,治疗原则上以清热利湿为主,并将补益肾气、活血化瘀的思想贯穿始终。

结论达到邪去正复的治疗效果。

标签:慢性盆腔炎三妙清热方名医经验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30余载,对慢性盆腔炎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慢性盆腔炎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它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因此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细菌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

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尚可急性发作。

主要因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下生殖道感染逆行至上生殖道、性卫生不良、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所致。

西医治疗以抗感染、物理疗法为主。

但有部分患者虽然经口服抗生素、局部用药治疗后有所好转,却停药后复作,有些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已经不容易进入,而不得不采用行单侧或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我与郑老师跟师临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她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在辨证用药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故将其临床经验总结于下,与同道共享。

1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并无”盆腔炎”之名,而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带下病”、”热入血室”、”经病疼痛”、”症瘕”等病证中。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中医可归类为三大观点[1]:①因实致病;②因虚致病;③虚实夹杂致病。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临床实践经验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临床实践经验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的临床实践经验湿温病是一种由湿邪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在治疗湿温病时,我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而在众多的方剂中,三仁汤是我最常用的一种。

三仁汤由杏仁、白蔻仁、生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宣通三焦、调和脾胃等功效。

在治疗湿温病时,我主要将三仁汤应用于湿重于热的病证。

一是宣畅气机。

湿温病患者往往气机不畅,导致病情缠绵不愈。

三仁汤中的杏仁、白蔻仁、生苡仁等药物具有宣畅气机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二是清利湿热。

湿温病的病因主要是湿邪,而三仁汤中的滑石、通草、竹叶等药物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消除病因。

三是宣通三焦。

三仁汤能够宣通三焦,促进湿邪的排泄,从而达到治疗湿温病的目的。

四是调和脾胃。

三仁汤中的厚朴、半夏等药物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在应用三仁汤治疗湿温病时,我通常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适当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例如,若患者出现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我会加入黄芩、黄连等药物,以清热解毒;若患者出现胸闷、胁痛等症状,我会加入柴胡、郁金等药物,以疏肝解郁。

病例一:患者男性,40岁。

病程一个月,主要症状为发热、身重、肢倦、胸闷、纳差。

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属湿温病,湿重于热。

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服药七剂后,患者发热、身重等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药治疗,最终痊愈。

病例二:患者女性,50岁。

病程两个月,主要症状为发热、口渴、尿黄、胁痛。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属湿温病,湿热并重。

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服药十四剂后,患者发热、口渴等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药治疗,最终痊愈。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病的一剂良方,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就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三仁汤的临床应用,为更多的湿温病患者解除痛苦。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验到三仁汤在治疗湿温病方面的独特魅力。

每日学一方【三仁汤】

每日学一方【三仁汤】

每日学一方【三仁汤】三仁汤《温病条辨》三仁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湿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组成]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临床应用]1、急性黄疸性肝炎用本方去半夏、厚朴、滑石,加丹参10g,茵陈、虎杖各15g,重症时剂量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本病72例。

结果:痊愈64例,显效7例,无效1例。

2、胆囊炎以本方为主方,畏寒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腹胀呕吐者加藿香、佩兰;黄疸者加茵陈;厌油腻者加山楂、麦芽、神曲;大便难者加枳实。

水煎服。

治疗本病38例,其中急性胆囊炎1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0例;合并胆管结石7例,合并胆道蛔虫5例。

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中阻,三焦不利者。

结果:痊愈15例,好转23例。

3、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用本方为主(杏仁、竹叶、半夏各10g,白蔻仁、厚朴、通革各6g,滑石、薏苡仁各20g),伴鼻塞者,加麻黄、菖蒲;中耳腔积液较多者,加泽泻、车前子、葶苈子。

水煎服。

治疗本病110例,其中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67岁,以青壮年为多;病程最短3日,最长不超过3个月。

结果:痊愈66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8例。

本组病例服药最少4剂,最多21剂[3]。

4、急性高山反应用本方为主(杏仁10g,飞滑石20g,白蔻仁6g,白通草6g,生苡仁20g,淡竹叶6g,厚朴6g,半夏10g),脉儒数者加北沙参;先感冒而后进入高原者加柴胡、防风各10g;通宵不寐、心动悸不安着加五味子6g,丹参10g,夜交藤20g;衄血严重者去半夏,加白茅根、旱莲草;咳甚者加葶苈子、川贝母;胸闷甚者加瓜蒌。

【《轻松学名方》三仁汤】

【《轻松学名方》三仁汤】

【《轻松学名方》三仁汤】三仁汤,顾名思义,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杏仁走上,蔻仁走中,薏苡仁走下,三味仁类药干什么?它能够将湿热化掉。

杏仁开宣肺气,使湿不停在空中,蔻仁能够燥湿健脾,使湿气不停留在地面上,薏苡仁能利水渗湿,使湿气不留在沟渠,三味药非常好用。

曾经有一个头重如裹的患者过来,饭也吃不下,舌苔腻腻的,还无事常生烦恼,他说这个是小柴胡证。

我说,不,小柴胡还要加杏仁蔻仁薏苡仁三味药。

因为小柴胡证,舌苔没有那么湿,他这个是湿郁少阳,那么少阳证就是小柴胡。

湿郁呢,湿郁就是杏仁蔻仁薏苡仁同用,一加进去十味药。

第一剂下去,他说出了点汗,头就不晕了,第二剂下去胃口就开了。

本来常年见到食物就愁眉,人家一到吃饭的时候赶紧拿筷子了,他就是最慢的一个。

我不是礼貌让你们吃,我实在是不想吃。

你一看一个人的反应就知道他的疾病,他如果对食物爱理不理,慢吞吞,湿气为患,湿阻中焦,湿郁少阳。

再看这个三仁汤,它不仅是杏仁蔻仁薏苡仁,它还有随行众,三仁只是它的主帅,随行众就是朴夏通草滑竹轮。

朴是厚朴,厚朴能够去腹中湿。

夏是半夏,可以去隔膜以上的湿,胃里头的湿。

就是上下的湿,就是半夏厚朴。

故梅核气,上下不得就用半夏厚朴。

凡人觉得有物梗塞在咽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在半空中下不来,即用半夏厚朴。

半夏可以用来治疗各类的脂肪瘤包块积聚,你们都不知道,认为癌瘤要攻克老是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王不留行,路路通,不!半夏,半空中之物,痰凝湿阻,上下不得,无论是咽喉的梅核气,还是手里的脂肪瘤,或者肚腹周围的息肉,通通是半夏。

通草,通上彻下之草,通草主要是起到通利下焦,它非常淡,几乎没有味道。

你用通草一大把来喝,味道到哪里去了?淡渗入腑通筋骨。

这些淡淡的轻轻的,入到肚腹就让筋骨通畅。

滑竹轮,滑石竹叶这两味药,一个清热,一个利湿,为什么叫滑石?一摸在手上,滑利利的,像个轮滑一样,很滑就很省力。

所以滑石能够让屙尿省力,尿里头有结石有涩痛,拉下去刺激到尿道涩涩的,滑石就让屙尿屙得很顺。

郑清莲教授应用补肾化瘀方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应用补肾化瘀方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应用补肾化瘀方治疗老年病的经验名中医郑清莲教授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跟师临证学习,对郑老师治疗老年病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老年病以肾虚为本,瘀痰为标,治疗原则上以补肾化瘀为主,达到邪去正复的治疗效果。

补肾化瘀方是老年病治疗的要方,根据不同兼症佐以益气、养阴、利水以恢复机体平衡。

标签:老年病;补肾化瘀方;名医经验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又师承于全国首批有独到专长的老中医专家刘茂甫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年人各脏腑功能减退,应急及适应能力降低,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防治老年病,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我与郑老师跟师临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她用补肾化瘀方治疗老年病疗效显著,在辨证用药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故将其临床经验总结于下,与同道共享。

1 病因病机老年人存在着生理性肾虚。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从40岁开始,”肾气渐衰,发堕齿槁”,到64岁,”天癸竭,精少”,形体逐渐衰老,出现各种老年形态,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性变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生长与这种规律相符。

老年人逐渐出现着生理性肾虚。

随着年龄的增大,肾气衰竭更加严重,到了90岁,正如《灵枢·天年篇》所说”肾气焦”,肝、心、脾、肺四脏及经脉元气更加空虚。

老年人以性及生殖功能减退、躯体变矮,腰弯背驼,不能久立,行动迟缓,易于骨折,健忘痴呆,面焦形损,耳鸣眼花,发堕齿槁,腰膝酸痛,疲乏喘息,尿后余沥,易感风寒或五心烦热,夜不能寐,形寒肢冷等阴虚、阳虚表现为其主要特征,而这些表现多为肾虚的症状。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组成] 杏仁五钱(12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Sb--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0g)[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日3 次)。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

头痛如裹,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午后身热,口干不渴,或渴不欲饮,痞闷胀满,或胀或痛,纳差泛恶,便溏不爽,小便短赤,面色淡黄,舌苔白腻,脉弦细而濡等。

[病机分析] 本方证属湿温初起,湿重热轻,卫气同病之候。

肺主气属卫,卫阳为湿邪阻遏,故现恶寒。

湿郁卫表,清阳被阻,故头痛如裹,即叶桂所谓“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外感温热论》)。

热处湿中,为湿所遏,故虽发热而身热不扬。

湿热交蒸,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湿遏热伏,阻滞三焦,留恋气分,其发热以午后为甚。

湿性重着,客于肌表,故身重肢倦。

湿浊中阻,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

湿遏气机,中州运化失常,故痞闷腹胀,纳差泛恶,便溏不爽。

湿热内蕴,故小便短赤。

舌苔白腻,脉弦细而濡,均为湿热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为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而设。

吴瑭曾云:“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

”“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温病条辨》卷1)。

湿邪伤人,常波及三焦而致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常,病症繁多,若仅施以苦辛温燥之剂,每易助热化燥,如纯用苦寒清热之品,易致脾伤湿留,惟宜芳香苦辛,轻宣淡渗,宣畅气机,分解湿热。

本方以三仁为君药,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此即开上。

黄元御云:“肺主藏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脏病而不能降,因此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

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长沙药解》卷3)。

三仁汤治验举隅

三仁汤治验举隅

三仁汤治验举隅标签:三仁汤;肺炎;水痘;头痛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蔻、滑石、半夏、通草、淡竹叶、厚朴组成。

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

原治温病初起及暑温夹温,湿重热轻,湿热遏阻气机之名方。

笔者用治湿邪引起的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肺炎张某,女,42岁,2009年12月10日初诊。

发热1周。

T:38℃,午后、夜间为甚,伴咳嗽,痰多而稠,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溏。

舌稍红,有齿印,苔微黄,厚腻,脉濡数。

摄胸片示:双下肺炎。

证为湿热之邪蕴结气分,湿重于热,治宜化湿宣肺透热,方用三仁汤加减,苦杏仁10g,薏苡仁30g,白豆蔻6g,厚朴10g,滑石15g,淡竹叶6g,通草15g,鱼腥草30g,川贝母6g,桔梗10g,3剂,水煎,每日3服。

复诊热退咳减,精神好转,仍咳嗽痰稠,苔腻,脉濡数。

上方加黄芩10g,前胡10g,5剂,水煎,每日3服。

复查胸片:双下肺炎已吸收。

按:肺炎属中医咳嗽范畴。

临床常以发热,咳嗽、痰多色黄而稠为主症。

该患者见发热不扬,午后为甚,痰多而稠,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苔厚脉濡滑数。

为湿浊蕴肺化热之征,以芳香化浊,透解湿热之三仁汤去半夏加清热化痰利气之鱼腥草、川贝母、黄芩、前胡、桔梗,诸药合用而获效。

2、水痘陈某,男,8岁,学生,2010年2月12日初诊。

发热、咽痛、咳嗽3d,全身有丘疹,疱疹,已服过抗病毒口服液,阿莫西林等无效。

证见:头面、四肢可见散在斑丘疹、疱疹,胸腹背部痘疹分布较密,痘形大小不等,浆液较清,瘙痒,口腔咽部可见小溃疡点,面红,口渴,发热38℃,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湿毒蕴结气分,治宜清气泻热,解毒除湿。

方用三仁汤加减:苦杏仁6g,薏苡仁15g,牛蒡子6g,银花10g,连翘10g,滑石10g,通草6g,淡竹叶6g,蒲公英12g,野菊花12g,生甘草6g,升麻6g,3剂水煎每日3服。

复诊热退疹消。

按:水痘的发生系素体湿热内蕴。

复感风热时毒,影响肺脾两脏,邪郁气伤,发于肌表所致。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原来可以治疗这么多病!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原来可以治疗这么多病!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原来可以治疗这么多病!在刘吉善举例外感、痹症、皮肤病、阳痿、三高等应用中可以看出,作者家传,确实将平凡的三仁汤用至神奇。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三仁汤是我临床运用较多的方剂之一,在我们的家传中,已有四代人常用之。

该方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之湿温、寒湿栏中,原方为: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其方主治的病名是湿温,主症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其告诫,或曰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忌汗、下、润,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泻;润之则病深不解。

二是该方适应证广,可以普及运用,“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方剂学》认为本方是治疗湿热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

若汗、下、润后,湿蒙清窍,湿邪内渍,湿气胶滞。

吴鞠通认为“唯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其实三仁汤不单开肺气,而是能很好地调达三焦气机,使邪气外出。

而医家总结的“宣上、畅中、渗下”六字真言,颇似和解少阳,祛除半表半里之邪的小柴胡汤证,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之理相同,三仁汤称得上温病学中的小柴胡汤。

为什么吴鞠通在三仁汤运用时忌润?因为湿温最易虚实混淆,被假象蒙蔽,临床上不单是润,涉及补方皆宜谨慎。

1三仁汤治疗外感病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在山区卫生院工作,出诊一妇女,李姓,40余岁,看其面似60多岁老人,极显瘦弱,因其本有肺结核病史多年,故如此。

此患者于冬日生病,整天坐在火炉边,身体缩成一团,胸闷气短,浑身酸困,体温正常,不饥不渴,本院一医开了十全大补汤加减二剂,谁知服一剂后,更不饮食,卧床不起,急召唤外地工作的子女回家,有办后事的打算。

我当时开了两剂三仁汤,一天一剂,因时间关系中午才能服药,嘱其夜九点之前必须一剂所煮三次药服完,另当患者面嘱咐家人,夜间需有专人伺候,凌晨(夜十二点左右)当有腹中响声(肠鸣音逐步加重,自觉饥饿欲食,但不允许食多的食品,只准喝几口白米稀粥,一个小时喝几口,待到凌晨四五点时,若大饥难忍,准其吃点馒头或饼干,喝半碗稀粥,半饱即止,不可过饱,然后自然入睡,不要打扰,第二天中午时可正常进食,当然起初还是吃易消化食物)。

三仁汤治验3则

三仁汤治验3则

三仁汤治验3则
张广梅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43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日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具有清利湿热,宣通三焦之功,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内科杂病,疗效突出,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349)
【作者】张广梅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8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三仁汤临床治验5则 [J], 叶峥嵘
2.三仁汤临床治验4则 [J], 张瑞平
3.三仁汤临床治验举隅 [J], 苗凌娜;宋春东
4.三仁汤治验撷菁 [J], 窦锡彬;唐汉庆
5.张保春教授应用三仁汤治验 [J], 舒霞;张保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摘要】目的:名中医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方法:跟师临证学习,对三仁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三仁汤是治疗上中二焦湿热证的要方,可根据不同主症加味,以达到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之效。

【关键词】三仁汤;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01-02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又师承于全国首批有独到专长的老中医专家刘茂甫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30余载,对临床应用三仁汤治疗湿热证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就跟师学习期间,郑老师应用三仁汤治疗湿热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同道共享。

郑老师熟读《温病条辨》,深领三仁汤方义,临证善于把握三焦辨证论治要领,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证取得良好疗效。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三仁汤方: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书中并没有对三仁汤做详细方解,只是指出“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叶天士也说:“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利膀胧,此为良方。

”(《临症指南医案?湿)。

湿气弥漫,闭阻阳气,病位偏于肺表,治疗重在轻开宣化。

主要病邪为“湿”,治疗目的为祛“湿”。

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

当代方书对本方的解读,多从以药解方的角度,认为本方有“宣上、畅中、渗下”之功。

如秦伯未[1]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

温病条辨——越辨越明三仁汤

温病条辨——越辨越明三仁汤

温病条辨——越辨越明三仁汤前些日子写了篇《三仁汤证法当用麻杏苡甘汤乎?》一文,今日继续对比学习三仁汤有关方剂。

先看下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上焦宣痹汤、藿朴夏苓汤、香薷饮、藿香正气散、新加香薷饮这些方子药物组成的对比:三仁汤——杏仁、白豆蔻、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竹叶甘露消毒丹——黄芩、连翘、藿香、贝母、射干、滑石、薄荷、石菖蒲、白豆蔻、茵陈、通草上焦宣痹汤——枇杷叶、郁金、射干、通草、淡豆豉霍朴夏苓汤——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白豆蔻、薏苡仁、淡豆豉、通草、泽泻、猪苓香薷饮——香薷、白扁豆、厚朴藿香正气散——藿香、甘草、大腹皮、苏叶、陈皮、茯苓、白芷、桔梗、半夏曲、厚朴、白术、生姜、大枣新加香薷饮——金银花、连翘、香薷、白扁豆、厚朴再看看功效与主治的对比: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上焦宣痹汤——苦辛通阳,轻宣肺痹——呃逆、胸痛、喉痹、咽中不爽、常有异物梗阻感霍朴夏苓汤——解表化湿——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香薷饮——驱暑解表,化湿和中——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清热化湿——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三仁汤是温病名方,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医家的论述。

宣畅气机,化湿排浊的三仁汤作者:李宏奇三仁汤治疗范围广泛,针对的病机就是湿阻三焦,气机不畅,郁而生热,湿重于热引起的各种病症,所针对的患者有几大主证;第一,患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通过这个描述我们知道,患者通常会感觉浑身难受,疲劳倦怠,乏力,胸闷出气都不畅快,这组症状我们可以和伤寒的症状做对比,伤寒论中也有以头痛、身重疼痛、或伴关节疼痛的条文,多考虑伤寒太阳病,如见脉浮紧,治疗可用麻黄汤或九味羌活汤,但是伤寒中表现出来的恶寒,身重疼痛,往往表现的比较剧烈峻猛,是一种急性的,症状通常会比较严重,而三仁汤所表现出来的身重疼痛,往往是慢性的,缠绵难愈,身体感觉发疼发沉发热也是较轻的,有时是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周身难受又不明确是哪里不适,就是感觉疲累,乏力,而且三仁汤的脉象不浮而是弦细而濡,这就要考虑湿温,湿热郁闭肺气,影响肺主皮毛功能,导致表气不畅,全身气机不畅;第二,三仁汤还有一个主证是午后身热,身热不扬,关于午后身热,有时会误认为是内伤病中的阴虚内热,所以吴鞠通在三仁汤的条文中,特意指出午后身热,状若阴虚,意思就是说发热好像是阴虚,但其实并不是因为阴虚导致的身体发热,而是湿温导致的身体其热不扬,湿遏热伏,这种发热和伤寒中的发热也不同,湿温导致的身热是一种低热,慢性持续的发热,或者身体的热没有表现的那么剧烈明显,而伤寒中的发热则表现的比较急性猛烈;第三,三仁汤条文中还指出胸闷不饥这一症状,这就是说患者除了身体困重,有轻微的疼痛,发热,还有胸部和胃脘不畅快,无食欲不想吃东西等肠胃症状,吴鞠通在创立三仁汤时,也明确指出,湿温病中焦病最多,这也是由于湿邪闭阻肺气导致的,所以当身体受湿邪闭阻,湿阻肠胃,会出现胸闷,胃脘闷,胸闷不食等症状。

三仁汤!一张治湿症的好方,疗效显著起沉疴

三仁汤!一张治湿症的好方,疗效显著起沉疴

三仁汤!一张治湿症的好方,疗效显著起沉疴医方康品Official Account湿邪为病,多种多样。

三仁汤是治湿证的良剂,疗效显著多起沉疴,变通应用有奇效!一起学习。

贾亚夫治湿经验浅谈行唐县老中医贾亚夫,行医四十余年,长于内科杂证,尤其对湿证之治疗,效果显著,多起沉疴,备受病家拥戴。

笔者曾随之实习,整理其治疗湿证经验如下。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左传》有“雨淫腹疾”的记载。

《内经·素问》阐述了湿邪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发病症状,及气侯环境对湿邪致病的影响。

《金匮要略》对湿证之成因治则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清代医家薛生白,叶天士,吴鞠通等对湿邪重、浊、粘、滞之特性,有所认识,尤其对湿热病变之证治,阐述备详,可资遵循。

—1—疗时病重湿邪时病多生于“非其时而有其气。

”但因于湿或挟湿为病者尤为多见。

四时温病,虽各有特点,但病邪性质,不外“温热”“湿热”两大类型。

病邪的变化,则以“湿温”最为复杂。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热结合,且难速解。

故叶天士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指出湿温之治重在祛湿。

临床所见,湿邪先祛,热邪易清,病可速已,实则是祛其蒙蔽,热邪有外达之路,此即为阳气得通矣。

故治湿热当用叶氏清化湿热之三仁汤。

三仁汤轻开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虽重在中焦,亦顾及上下两焦,使三焦氤氲弥漫之湿,分消宣化,从膀胱而去。

本病临床辨证当分湿、热之轻重,湿重于热者偏重于化,本方加藿香、佩兰、草果等芳香化湿祛浊之品。

热重于湿者,本方与《温热经纬》之连朴饮、甘露消毒丹化裁应用。

湿热病,虽多发于夏秋之令,但四时均可有之。

如春温一证,为感受春季温热而致之时令热病,以里热症侯及易伤阴液为主要特征。

但脾虚湿盛,兼见湿热症者,临床并不少见。

如症见:高热,午后热甚,头重身酸疼,渴不欲饮,汗出溲赤,胸闷脘痞,呕恶不饥,便秘或溏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或濡数。

治宜清解里热,祛湿保津,方选银翘散,三仁汤化裁。

一个方子清三焦之热,助你在湿热为患的夏天浑身轻松

一个方子清三焦之热,助你在湿热为患的夏天浑身轻松

一个方子清三焦之热,助你在湿热为患的夏天浑身轻松阴历五月,古人称之为“毒五月”,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陆续开始入梅,开始30天左右的梅雨季。

黄梅天时常会伴有高温和强对流天气,暑热、湿气越来越重。

空气潮湿又闷热,身处其中像蒸桑拿。

现代人脾虚的人很多,脾虚,运化水液无力,就会产生水湿。

而在夏季,湿气遇热,即为湿热。

热也是一种致病邪气,伴随着湿搅合在一起,就像用油和面一样。

湿热混杂,缠绵难解,整个人都不舒服。

尤其是南方的气候,来一片云彩就是暴雨,云彩走了就是烈日当空。

往往是一天里面会经历湿、热两个阶段。

湿热交蒸,则人体很容易生病。

此时的外感,用到三仁汤的机会就特别多。

原方为: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5g。

用量仅作为参考。

湿热的外感,一般有这几个特点:头痛恶寒同时身重疼痛,这是湿气重的表现,身体觉得酸懒,感觉没有力气。

面色淡黄,感觉不那么鲜亮,不是红润的肤色,甚至出的汗都是有些黄色。

会觉得胸闷,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容易大便不成型,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征。

三仁汤这个方子,就是用来治疗湿温之证的。

湿温是个难治之病,因湿被热蒸,热为湿遏,既不能辛散以发表,又不能苦寒以抑降。

唯有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以治之。

湿温代表方剂三仁汤就是个示范。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行气化湿,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脾气,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三仁合用为方中君药,分消三焦。

滑石清热解暑、利尿通淋,通草利尿通淋,淡竹叶利尿、清热除烦。

三者同用为方中臣药,以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力。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厚朴行气、燥湿、平喘,二药同用为方中佐药,共奏行气化湿除满功效。

八味药合用,开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杏仁、竹叶开上宣发肺气,白蔻仁、半夏及厚朴畅中升降脾胃之气,薏苡仁、通草及滑石通利膀胱。

三仁汤主要用于湿温初起的时候。

头痛恶寒,身体困重,面色油油腻腻的,总是洗不干净,胸闷又没有胃口,尤其是午后身热,中午以后身体就发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发表时间:2015-10-08T16:36:23.92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蔡云刘昳[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蔡云刘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名中医郑清莲教授妙用三仁汤的经验。

方法:跟师临证学习,对三仁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三仁汤是治疗上中二焦湿热证的要方,可根据不同主症加味,以达到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之效。

【关键词】三仁汤;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01-02 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又师承于全国首批有独到专长的老中医专家刘茂甫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30余载,对临床应用三仁汤治疗湿热证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就跟师学习期间,郑老师应用三仁汤治疗湿热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同道共享。

郑老师熟读《温病条辨》,深领三仁汤方义,临证善于把握三焦辨证论治要领,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证取得良好疗效。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文:“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三仁汤方: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书中并没有对三仁汤做详细方解,只是指出“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叶天士也说:“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利膀胧,此为良方。

”(《临症指南医案?湿)。

湿气弥漫,闭阻阳气,病位偏于肺表,治疗重在轻开宣化。

主要病邪为“湿”,治疗目的为祛“湿”。

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

当代方书对本方的解读,多从以药解方的角度,认为本方有“宣上、畅中、渗下”之功。

如秦伯未[1]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

它的配合,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蔻仁、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

虽然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

”《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也说:“方中杏仁辛开苦降,开肺气,启上闸;蔻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同用燥湿化浊之力颇强;苡仁、滑石、通草皆甘淡渗湿之品,使湿邪从下而去;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数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甘淡渗湿于下,芳化燥湿于中。


此方宣肺之力较胜,故尤适于湿在上焦。

郑老师则认为:吴鞠通创立的三仁汤方包涵了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等治疗湿温病的普遍治疗法则,其治疗范围实在远不止于上焦卫气分湿温病一证。

因此对于急慢性胃肠炎、痤疮、汗证、黄疸等病症, 病位在中上二焦的均以其加减论治。

对于急慢性胃肠炎湿热阻滞中焦,挟食,症见胃脘闷痛较甚,嗳腐,有饮食不调史,加入鸡内金、炒麦芽;对于呕吐较剧者,三仁汤和胃止呕之力稍逊,加入生姜、半夏;对于腹胀、纳呆者,加入莱菔子、干姜;对于大肠气机不畅所致便溏或便秘,此便秘多为先硬后塘,以大便困难,大便时间长为特征,苔黄厚腻者,可在方中加入莱菔子、白术、大黄。

典型病例;
孙某,男,36岁,以“胃脘闷痛半年,加重2周” 主诉就诊,1年来饭后胃脘胀闷,甚则闷痛,未就医,自服健胃消食片等可减轻,2周来胃脘胀闷痛不适,饭后加重,嗳腐,无泛酸,服药无效,伴腹胀、纳呆,便溏粘滞不爽,口粘,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

给予三仁汤加味(杏仁6g 生薏仁15g 蔻仁6g 滑石10g 竹茹6g 生草6g 厚朴9g 通草6g 莱菔子12g 干姜6g 生芪30g白术12g鸡内金15g 麦芽15g 公英30g),服药3剂症状即明显减轻,再服10剂而愈。

对于痤疮等属湿热者,加入车前子、公英、生芪。

典型病例;
张某,女,22岁,以“面部痤疮2年”就诊,2年来面部痤疮,逐渐增多,色红,部分可见脓点,伴口粘,自汗,月经不规律,多梦,手足心热,余无不适。

舌淡红,苔白腻,脉弦。

给予三仁汤加味(杏仁6g 生薏仁15g 蔻仁6g 滑石10g 竹茹6g 生草6g 厚朴9g 通草6g 莱菔子12g 公英30g 丹参30g 生芪30g 车前草15g 鱼腥草30g),并配合知柏地黄丸治疗。

该例患者初诊时面部大量痤疮,部分有脓点,面红,口粘,苔腻脉弦,一派湿热之征,而热盛伤阴,同时伴有手足心热、多梦之阴虚火旺之象。

故以三仁汤清热利湿,更加公英、鱼腥草以增清热之功,车前草以利湿,生芪以托毒排脓。

服药20剂,面部痤疮基本消失。

治疗湿热汗证,则加入浮小麦以敛汗,汗出过多,则再酌加麦冬以防汗多伤阴。

典型病例:
陈某,男,30岁,以“汗出2月”主诉就诊,2月来汗出明显,汗出如水,以活动、进食、进水等后更甚,伴口干、口粘,头油多,面部潮红,余无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滑。

给予三仁汤加味(杏仁6g 生薏仁15g 蔻仁6g 滑石10g 竹茹6g 生草6g 厚朴9g 通草6g 浮小麦30g 麦冬12g 生芪30g)。

服药7剂后,汗出减少,伴随症状消失,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微滑,后再诊服药14剂而愈。

上中二焦湿热证用三仁汤,本方原意治疗重在轻开宣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故清热之力薄弱。

郑老师临证若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湿热俱重者,加入黄芩、二花、鱼腥草等清热药,热象愈重加入愈多。

故郑清莲教授认为三仁汤是治疗上中二焦湿热证的要方,可根据不同主症加味,以达到清热利湿、疏通三焦、调理气机、健脾利小便之效。

参考文献
[1]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