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成因 、
高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高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以及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形成过程 、
三圈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暖空气被 抬升
90 °
冷空气冷却 下沉 高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
60 °N (动力)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副热带高气压带 受热膨胀上升 堆积下沉
30 °N
热力) 赤道低气压带(热力)
低纬环流圈
0° °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S (动力)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 ° 60 °S
(热力) 热力)
风带
90 °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风) 极地东风(东北风)干冷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N
(西南风) 盛行西风 西南风)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N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干热
0° °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S
(西北风) 盛行西风 西北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S
(东南风) 极地东风 东南风)
极地高气压带 90 °
3
4.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4.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而发生季节变化
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上升湿润下沉干 西风湿润信风干
20°—30° ° ° 80°—90° ° °
40°—60° ° °
10°—20° ° ° 30°—40° ° °
D
AD
B
D B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原因: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活动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 冷而重。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 暖而轻。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2、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作用: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夏季: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块状分布 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 相间分布。 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亚洲高压( 一 亚洲高压(又称 阿留申 高压 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 低压 压) 亚洲低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 夏威夷 低压 印度低压) 月 印度低压) 高压 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大西洋 冰岛低 压 亚速尔 高压
东 亚 季 风
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风向 气候 类型 气候 冬寒冷干燥 冬温和少雨 特点 夏炎热多雨 夏炎热多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2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0° 赤道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相互碰 撞抬升
90°S
寒冷堆 积下沉
3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2.三圈环流
4)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 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
1.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N
1)形成条件(假设)
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 高低之分)
②地球不自传(无地转偏向力)
③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S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1.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2)成因:
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
垂直方向 赤道地区:上升气流 两极地区:下沉气流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北纬30度上空
①赤道低压带 (热力原因)
②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原因)
南风 赤道上空
形成副热带高压
③东北信风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赤道形成低压
到北纬30度 上空偏转成西 风,气流无法 北上在此堆积 (动力不足)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1.三圈环流 2)中纬环流
①盛行西风带
②副极地低压带
被 迫
(动力原因)
下 沉
极 锋
被迫 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冷气团 北纬6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纬30度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西南风——盛行西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如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 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4)两气压带之间是风带。
1.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 (2)题。
(1)图示 M 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提示】 不对。因为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而移动,只是移动的范围没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大;而北半球 夏季太阳直射点可能南移(7 月以前),也可能北移(7 月以后),所以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可能南移,也可能北移;只是相对于春 秋分日位置偏北,同样,冬季只是相对于春秋分日位置偏南,所以,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关于气压带、风带位置与季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按照如 下思路理解掌握。
(1)气压带的宽度大约跨 10 个纬度,即由中间位置向南北两 侧各跨 5 个纬度。
(2)春秋分(春秋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中心位置大致是 0°、30°、60°。
(3)各气压带向南(北半球冬季)或者北(北半球夏季)最大移动 幅度相对于春秋分时的位置大约移动 5 个纬度。例如春分或秋分 时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大致位于北纬 25°-35°,夏季最 北位置大致位于北纬 30°-40°,而冬季最南位置大致位于北纬 20°-30°。

第二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第二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东北信风带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1)分布 极地东风
(侧视图)
盛 东
副极地低压带
行 北
西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信 西 风
66°34´N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6°34´N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夏至
23°26´N 赤道低压带

23°26´S
低纬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6°34´N
极地高气压带
66°34´N
极地高气压带
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
冷、干
2、性质
冷、干
温、湿 热、干
温、湿
热、干
热、干
热、湿 热、干
温、湿 冷、干
温、湿
冷、干
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 带(2个) 副极地低气 压带(2个) 副热带高气 压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分布
南北纬 90°附近 南北纬 60°附近 南北纬 30°附近 赤道附近
成因
赤道
---单圈环流
赤道
南极
大家看法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 能够维持?
不能。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 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因此 单圈环流是不 存在的。
探究活动
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存在 地转偏向力),太阳点直射点不 移动(直射赤道),赤道和极地之间 会形成怎样的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高气压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大 西 亚速尔洋
七月 高压
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


亚副洲热(带印高度)气 低压 压带
洋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阐述理由。 低气压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思考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 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2)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 (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等情况)。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 撒哈拉沙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 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空气上升,形成低
气流在地表附近 辐散
气压 空气变冷并下沉
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
极地东风
北纬 90° 极地高压
高压帶 在南北纬 3低0左压右帶,
空气下对沉流层顶
盛北行部纬西分北3风那空0纬空°里气气60下吹在°沉向地极的表空地附,气副近副取极輻热代地散帶低高压压
在南北东纬北信60风,由极地吹來的冷空气 与从南赤北道纬气温300高°吹來的暖空气空相赤气遇道受低热压上升
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
它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 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 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不自转
理想环流.swf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特点:全球性、规律性和长时期平均状态等特点;
成因: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意义:促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交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促使水汽循环;
2、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1)单圈环流
对位置。
春秋分时:南北纬25° —— 35 °之间;
夏季:南北纬30 °——40°之间;
冬季:南北纬20 °——30 °之间;
自学:请再尝试写出其他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对位置。
总结: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气压带表现为高压、低压相间分布;
3)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相同;
(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拨:根据图中冰岛的纬度位置,及气压带的移动范围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析
掌握背景: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对于分析和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等十分重要。
南半球:东南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有规律的周期性移动。
规律: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具有整体性,相对位置不变;一年中的移动幅度大约为5 °;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偏,冬季南偏。
聪明的你,尝试一下移动规律,尝试写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冬季时的纬度相
①为什么赤道地区的空气会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赤道地区受热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导致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

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

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

气压带风带形成缘由
气压带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风带是随着气压带的产生而产生的。

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知道低气压带,空气向高纬流淌,随高度气温降低而变重,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除气压带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风带是随着气压带的产生而产生的。

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知道低气压带,空气向高纬流淌,随高度气温降低而变重,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除此之外还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各一半都有。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因此气温的上下也随bai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在忽视地表上下起伏、海陆分布差异的状况下,由于三圈环流,在气压带之间形成的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大气程度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风带共有六个,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南)信风带,南北半球相像。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为热源,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 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是冷源,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近海面形 成高压中心。如下右图(以北半球为例)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一月 陆地高压切断低压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冷高压
冰热海岛低洋低压压
副 极蒙(大古地亚陆-洲西冷低)伯高高利气压压亚压 带 阿热留海低申洋压6低0N压
副高弱→夏季风弱→雨带推移速度慢→南方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南涝北旱
季风气候不稳定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典型例题]1.当气压分布如图 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 处是大西洋,此时受低压控制 B.1 月份时,北半球海陆气压分布呈图中所示 C.此时 A 处吹东北风,C 处吹西北风 D.图中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造成的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60°N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30°N 气候比较湿润。
3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 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0° 气候比较干燥。
冷干 冷湿
干热
湿 干燥
暖湿 干冷
※规律 ①风带呈小于号(北撇南捺) ②风由中间向两侧吹为高气压带,否则相反
盛行西风
30°N附近形成高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东北信风带
赤道附近形成低压 0° 赤道低气压带
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热力原因:冷却收缩下沉 动力原因:冷暖气流辐合 上升 动力原因:聚积下沉 热力原因:受热膨胀上升

气压带和风带复习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复习课件
•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分布 规律、典型地区 •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 特点、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重难点突破: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单圈环流成因: 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冷却受冷却单圈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 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 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 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
南亚季风 夏季 西南风 印度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 内部) 温暖干燥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高温高湿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4.季风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的 生长,而亚洲是各大洲中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其他大洲也 有季风气候,只是没有亚洲典型),亚洲是世界上水稻种 植最为集中的,所以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但夏季 降水过分集中也易造成水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广大 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 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 生产也生机勃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另外,降水的大小和雨期的长短也存在差异,存在着东南 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 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 响
时间 春末 夏初 7-8月 9月
副高位置 15-20°N 20°N 25-30°N 南退 华南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风带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不同气压带之间形成 了风带。常见的有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 。
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
气压带的移动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 发生南北移动。
风带的形成
在气压带的作用下信风带,在副热带高压带附近形成了西风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目录 CONTENT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 •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 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 总结
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
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地 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气体运动 方向发生偏转,形成大气环流。
地球公转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受到太 阳辐射能量的差异,导致不同纬 度地区的气温产生差异,进而形 成大气环流。
02
03
植被类型多样
由于干湿季节的交替,温度变化 也较为显著,湿季时温度较高, 干季时则相对较低。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多样, 包括草原、稀树草原、灌木丛等。
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随之移动,进而影 响气候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01
不同点
02
气压带主要影响大气的垂直运动,而风带主要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
03
气压带主要受到地球表面温度和重力的影响,而风带主要受到地球自 转的影响。
04
气压带的位置相对固定,而风带的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位置变 化较大。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对人类的影响
水资源方面
气候类型对水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有重要影响。例 如,在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但季节变化 较大;而在温带气候区,降水较少,但分布相对 均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b夏季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夏季大陆上的空气 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夏季,大陆 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 气压带上?受陆地上高、低气压的影响,这两个气 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亚洲低 压 大陆升温快
夏威夷高压
大洋升温慢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
第一步假设:
第二步假设: 1、大气在均匀的 地球表面运动
1、大气是在 均匀的地球表 面运动
2、且不考虑地 自转
2、受地转偏向力 的作用(地球自转)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极地高压带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
冷暖两个气团相交汇, 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一步假设: 1、大气是在 均匀的地球表 面运动 2、且不考虑地 自转
第二步假设和同时考虑:
1、大气在均匀 的地球表面运动 2、受地转偏向 力的作用
第三步再考虑: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太阳位置
低压带
高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 移动,与春秋分日相比,其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 季偏南。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第一步假设:
1、大气是在均匀的 地球表面运动 2、且不考虑地自转
第二步假设和同时考虑:
1、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 运动 2、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第三步再考虑: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第四步同时考虑:
1、考虑地球自转(即地转偏向力);2、考虑地 球自转(即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3、地表不 均一——接近地球实际情况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解答此题关键 抓住以下几点: (1)由纬度位置及气流特征判断气压 带、风带。 (2)明确气候分布及特征,尤其是 20°S~30°S之间大陆东、西两岸的情 况。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4)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5)不同季节我国的气候特征。
多锋面、气 极锋的形 旋,为多雨 成,多气 带 旋雨
高频考点巧突破
气压带、风 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影响实例
由较低纬度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 吹向较高纬 度 副热带高气 南、北回归 动力原因形 压带 线附近 成的高压 信风带 低纬度地区
温暖湿 润
炎热干 燥
温带海洋性 气候的形成
热带沙漠气 候的形成 热带草原气 候的干季, 西亚、北非 的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 候的形成
夏季,副热带 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 热低压切断,仅保留 在洋面上,保留在北 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有时位于夏威夷附 近,又称
热点探究显身手
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 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 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 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 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 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 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 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热带季风 气候
成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旱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雨季 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 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湿季 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 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高温,一年 可分干湿两季

课件3:2.5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课件3:2.5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1.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假设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单圈闭合环流是 在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2)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自转使其偏”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 (1)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 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 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气压带宽为10个纬度,风带宽为20个纬度。
(2)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 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
“公转使其移”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约为10个纬度。
夏至日:赤道低压带、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移动到 0°、 30°、 60 °北侧。 二分日:0 ° 、 30 ° 、 60 °位于赤道低压带、副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中间。 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移动到 0 ° 、 30 ° 、 60 °南侧。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
候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 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 年可分干、湿 两季
热带季风 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 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 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 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判读。读图乙可知,M地 垂直方向气压差高于N地,说明M地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 (垂直方向,近地面气压永远高于高空;下沉气流使近地面 气压更高,高空气压更低),N地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由 此推断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①地气温低于②地,故A、C错 误;读图乙比较可知,气压差②③接近0百帕,小于①④差 值120百帕,故B正确。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形成气压带和风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的。

主要原因如下:
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的自然对
流循环。

由于地球自转,赤道区域相对于极地区域具有较
高的线速度。

这导致了自由大气层中的气体在纬度方向上
产生水平运动,并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

2.太阳辐射:太阳的辐射不均匀地加热了地球表面,使得赤
道区域相对于极地区域得到更多的日照和热量。

由于赤道
区域受热强烈,空气通过对流上升,形成了低气压区。


极地区域则相对较冷,空气下沉形成了高气压区。

3.库仑力和科里奥利力:库仑力和科里奥利力是由于地球自
转而产生的惯性力。

库仑力使得风在移动过程中偏离直线,并垂直于压力梯度力的作用方向。

科里奥利力使得风在北
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些力的作用导致风
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不均匀加热共同作用,导致了纬度不同地区气压和风向的分布。

这种分布形成了各种气压带和风带,包括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等。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23026/ 66034/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太阳位置
总结·假设4

当堂训练
1、读图并思考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冬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 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东北信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盛行西风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当堂训练
2、读图填空: ① 赤道低气压带 ② 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 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 极地高气压带 ⑤ 东南信风带 ⑥ 盛压带和风带是怎么分布的? 形成原因是什么?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季节的不同而移
动吗?
温故知新
板图1:写出AB两点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以及气流流动的方向 板图2:划出北半球近地面A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影响下的风向
点拨·探究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征:全球性(大规模)、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 探究条件:
探究·假设4
1、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2、地球不产生自转——没有地转偏向力; 3、地球不公转——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4、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表全是坚硬陆地)
完成书本P36 .1 季风环流 《学习与评价》P42 .1
探究·假设4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赤道低气压带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探究·假设4
印度低压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速尔高压




探究·假设4







非洲撒哈拉沙漠
比较内容 气候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季风
分布地区
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中国西南地区 和印度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 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冬季风向、 西北风、寒冷干燥、西伯利亚性质及源地 蒙古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大气运动 方向,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 力环流并标出近地面气压
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探究·假设2
1、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2、地球不产生自转——没有地
转偏向力;
3、地球不公转——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4、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表全是坚硬陆地)。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大气运动 方向,并标出30°N和60°N的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 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1、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2、地球不产生自转——没有地转偏向力; 3、地球不公转——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4、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表全是坚硬陆地)。
探究·假设1
1、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2、地球不产生自转——没有地转偏向力; 3、地球不公转——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4、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表全是坚硬陆地)。
东北风、低温干燥、 西伯利亚-蒙古
夏季风向、 东南风、温暖湿润、副热带太 性质及源地 平洋
西南风、温暖湿润、 赤道附近印度洋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1、雨热同期、降水丰沛;2、年内降水分配不 均,易发生旱涝灾害。
总结·假设4
常 年 气
欧 洲
候 温 和
瑞 士
湿

非洲 撒哈拉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
东南亚 海滩和椰树
1、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2、地球不产生自转——没有地
转偏向力; 3、地球不公转——太阳永远直
射赤道;
4、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表全是坚硬陆地)。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太 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冬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夏至日
66034/
66034/
23026/
23026/
00 23026/ 66034/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总结规律
1、全球近地面分为 七个 气压带, 六 个风带;
2、除 赤道低气外压,带其他三个
气压带
南北对半称球分
布;且高低气压
相分间 布;
3、同时,气压带和 风带相间分布; 4、风向:南北半球关于 赤道对称,
方南向北相反; 同一半球内,相邻风带风向
;相反
探究·假设3
气候高温多雨
北 冰 洋 冰 天 雪 地
温故知新
太阳
不 同

辐射
热 量
分配 差
大气 运动
输送、交换 热量
不同 气候

不均

调整水 热分布
天气
板图1:写出AB两点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以及气流流动的方向
板图2:划出北半球近地面A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影响下的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