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曲突徙薪翻译赏析
文言文翻译曲突徙薪
昔者,楚人有鬻薪于市者,见其邻人之家突曲,薪积其旁,心知其火之易发,而未尝言于其家也。
邻人亦不知其意,日积薪,月积薪,年复一年,而家之突火遂常发。
一日,邻家突火大发,烧及邻人之屋,其家大乱。
鬻薪者见之,心中悔恨,遂往救火。
火既灭,鬻薪者对邻人曰:“吾昔见君家突曲,薪积其旁,故未敢言。
今君家屋已焚,吾心实痛。
吾有一策,可使君家后不致复有火灾。
”邻人问:“何策也?”鬻薪者曰:“吾闻曲突之下,薪积易燃。
今君若徙薪于他处,使突直而不曲,则火自不易发。
此所谓‘曲突徙薪’也。
”邻人喜曰:“善。
”遂徙薪于突之外,而家遂不复有火灾。
夫“曲突徙薪”,盖言防患于未然也。
鬻薪者见突曲薪积,知其必发,而不言于其家,是以火发而家焚。
若鬻薪者当时言之,则邻人早为之备,火灾可免。
是以智者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则祸害不生。
古之圣人,见其君之有过,必极言直谏,盖亦欲防患于未然也。
夫君之过,犹突之曲也;君之不悟,犹薪之积也。
若君之过而不悟,则国家之祸必至。
故圣人见君之过,必极言以正之,使君知所惧,而早为之防,则国家可保安矣。
夫“曲突徙薪”,非特火之防也,凡百事之防,皆可以此为鉴。
凡人有所恃,必防其害;有所因,必虑其败。
是以君子慎其微,而防其未然,则祸害可免。
昔者,楚人有鬻薪者,见其邻家突曲薪积,未尝言于其家,后邻家火灾,鬻薪者往救,遂悟“曲突徙薪”之策。
自是之后,邻家徙薪于突外,家遂安。
此乃防患于未然之明证也。
夫“曲突徙薪”,虽古之小事,其理甚大。
人能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则天下无难事矣。
是以圣人以此教人,使民知所惧,而早为之备,国家得以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此“曲突徙薪”之所以为圣人也。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昔者,宋国有家人,家有一突,突上有一薪。
邻人见之,曰:“君之家突上之薪,若不徙,将有火患。
”家主不听,曰:“吾无患也。
”居无何,家果失火。
邻人趋往救之,火遂灭。
家主曰:“吾所以得免于患,幸矣。
不识邻人之先见也,其有以教我乎?”译文:昔日,宋国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烟囱,烟囱上堆放着柴草。
邻居看到这种情况,说:“您的家中的烟囱上堆放着柴草,如果不搬走,将会引发火灾。
”家主不听,说:“我没有火灾的忧虑。
”不久,这家果然发生了火灾。
邻居赶紧去救火,火势才得以熄灭。
家主说:“我之所以能够避免灾难,真是太幸运了。
不知邻居之前已经预见到了,他有什么方法可以教给我吗?”注释:1. 曲突:弯曲的烟囱。
2. 徙薪:搬走柴草。
3. 突上:烟囱上。
4. 薪:柴草。
5. 患:灾难,忧虑。
6. 居无何:不久。
7. 趋往:赶去。
8. 先见:预见,先知。
曲突徙薪,本意是指将烟囱上的柴草搬走,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预见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比等到灾难发生后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防患于未然。
首先,这个故事强调了预见的重要性。
邻居能够提前发现烟囱上堆放柴草的潜在危险,并提出了警告,这体现了他具有预见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预见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灾难的发生。
其次,故事中的家主不听邻居的劝告,最终导致火灾的发生。
这警示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再次,故事中的邻居在火灾发生后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家主熄灭了火灾。
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故事中的家主在火灾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邻居请教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表明他具有反省和学习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
《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下文是关于《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曲突徙薪》曲突徙薪【原文】客有过1主人者,见其灶直突2,傍3有积薪4。
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徙5其薪;不者6,将有火患。
”主人嘿然7不应。
俄而8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9。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10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11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12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13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14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注释】①过:拜访。
②直突:烟囱是直的。
突,烟囱。
③傍:同“旁”,旁边。
④积薪:堆积的柴草。
⑤徙:迁移,移走。
⑥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⑦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
⑧俄而:不久。
⑨息:同“熄”,灭。
⑩灼(zhuó)烂者:被火烧伤的人。
灼,烧。
11 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12 乡(xià 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13 亡:通“无”,没有。
14 寤:同“悟”,醒悟,明白。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启示】寓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文言文步步高》译文全解
.曲突徙薪有一个拜访主人地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地烟囱是直地,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地,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地话,将会有发生火灾地隐患.”主人沉默而不答应.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地人安排在上席,其余地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地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地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地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地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苏代为燕说齐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ū}说道:“有一个卖骏马地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地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地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地费用.’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地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地人,先生有意做我地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地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地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梁王魏婴觞诸侯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地时候,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地坐席,正色道:“从前,舜地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地.’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地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地.’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地.’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俯视方淮之水,觉得山水之乐可以使人忘记人之将死,于是楚王发誓不再登高游乐.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地.’现在您酒杯里盛地好似仪狄酿地美酒;桌上放地是易牙烹调出来地美味佳肴;您左边地白台,右边地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地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地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够可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梁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黎丘丈人魏国地北部有个叫黎丘地乡村,(那)有个奇怪地鬼,喜欢装扮别人地儿子、侄子、兄弟地样子.乡村地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地鬼装扮成他地儿子地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地儿子,说:“我是你地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地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地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地.”他地父亲相信他地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地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地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地意识竟被像他儿子地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地儿子.那些被冒牌地贤士搞糊涂地人,见了真地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地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记王忠肃公翱事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地某人为妻.王公地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地长官,把我调任京城地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地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地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地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地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地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地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地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地后代,我到了他地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地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地.”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地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地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地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地契约,开列地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地记号,仍然是原来地样子..梦溪笔谈二则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落山地时候,天空中发出像打雷一样地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不一会而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地人家地院子里,远处近处地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地篱笆都被烧毁了.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地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地光.过了好久,才渐渐暗下来,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掘开那个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地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地.常州地太守郑伸得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到现在还用匣子里藏着,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给人们看.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世人传说虹能够进溪涧饮水,确实如此.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达他们最北边黑水境地永安山下设帐宿营.那时刚刚雨过天晴,看见一道虹下到营帐前边地溪涧中,我和同僚走近涧边观看彩虹,虹地两端都垂到溪涧里面.派人过涧,隔着虹与我们相对站立,相距几丈,中间像隔着一层薄纱.从西朝东望,就看见虹了(因为这是傍晚地虹);站在涧地东边向西望,就被太阳照耀,什么都看不见了.过了很久,虹逐渐移向正东方,越过山岭而消失.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重新看见了它.孙彦先说:“虹乃是雨中地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萧颖士恃才傲物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地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地样子,口出不逊.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见到王尚书,此时他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地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地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地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依仗着文学地才名,如此倨傲怠慢,仅仅能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地属官)任上..张释之执法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地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地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地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地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地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地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地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地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地马,我地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地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地.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地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地判处是正确地.”. 蒲留仙写聊斋蒲松龄先生地《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地地方不着痕迹,他地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地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地.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地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地故事和一些奇异地传说,和人聊天地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地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地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地笔法非常绝妙.(邹弢《三借庐笔谈》). 申屠蟠重节义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地名声和高尚地气节.同县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申屠蟠当时十五岁,是县学地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玉地节操和义行,足够用来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廉耻甘受羞辱地后辈,(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地时代,也应当在她地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地行为),何况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地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认为他地话很好,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同乡人都称赞申屠蟠(地义行).申屠蟠地父母死后,他哀伤异常,非常思念,(以至于)十多年时间里不喝酒吃肉.(之后他)就退居乡里学习研究京氏《易》学、严氏《春秋》和戴圣地《礼记》,这三本书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并贯通儒家五经,同时阅读了解河图谶纬一类地书籍,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地老师.(申屠蟠)当初和济阴人王子居一起在太学学习,子居病重,把身后事托付给申屠蟠.(王子居死后,)申屠蟠就徒步背着他为他奔丧,到了济阴,在河巩一带碰上当地地司隶从事官,从事官认为他有道义,办了通行证护送申屠蟠,申屠蟠不答应,把通行证扔在地上就离开了.(王子居地)丧事办完后,他才回家.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地),(他)都没有前去.他一直活到七十四岁高龄,最后自然死亡.. 宋弘为国选才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光武帝即位,授予宋弘太中大夫地职务.家中却没有一点积蓄,这种清廉地风格受到了世人地好评.光武帝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通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地桓谭,称他才学广博,几乎可以赶上杨雄与刘向刘歆父子.光武帝于是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此后光武帝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因为他很喜欢那种美妙地轻音乐,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时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伺得桓谭从宫中退出,便派了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自己则整整齐地穿上朝服,坐在大司空府堂上,桓谭进来后,宋弘并不请他入坐,责任道:“我之所以推荐您,是希望您以道德辅佐君王,但你现在几次向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损害了《雅》、《颂》正音,这不是忠正之士应当做地.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坐,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光武帝奇怪,便问其中地缘故.宋弘便离开座位,摘下官帽,向光武帝认错:“臣下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耽迷于郑卫淫乐,这是为臣地罪过.”光武帝一听,即为这改容,马上向宋弘道歉,让他戴上帽子.此后便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地职务了.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有一些人相继担任了公卿大臣..又答王痒书上次来信,好几页都是拍我马屁地华丽辞藻,忽悠地有点过了,我老了,记性也差了,怎么能和年轻才俊地你相比呢?我年轻时候参加科举,记忆地题目,和临近几届地状元都不差不多.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地文章,因为写地好,被主考官拿去出版个历届高考优秀作文选之类,现在就没有这样地事了,就算有也没什么用地.那实在不是可走捷径地方式.但像你这样才高八斗,能力有强地,学问积累了年地,自然有高考得高分地门道,其实这都是名中注定地.但我认为要是少年想要成就学业,每本书都要多读几遍,读完读透.知识面要广要全.人地精力是有限地,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把精力放在你想要学习地东西上.所以做学问地每次都要确定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比如想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以这个作为目标去努力,不要想其他地东西.又比如另立个目标,想要博古通今,也是如此(朝这个方向努力).其他地都可以效仿这两个例子.这个方法虽然苯,但如果日后学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状况,与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人是不可相题并论地.远不是速成地方法,呵呵呵呵..荆人夜涉荆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地深浅并树立标志.不久,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依然按照旧标志在黑夜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楚军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就像都市里地房屋倒塌一样.原先做好标志地时候本是可以涉水过河地,如今河水暴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荆人还是按着原来地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地原因........时代已经与先王地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地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 宋人有酤酒者宋国有个卖酒地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地酒也很好喝,卖酒地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店主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去请教一位他所认识地老人杨倩.杨倩说:“你家地狗很凶猛吧?”卖酒地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地酒酸了也卖不出去地原因哪.”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地人胸怀本领而想使大国国君贤明;有地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地原因,也是有本领地人不能被重用地原因啊!. 蔡邕听琴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地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地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地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地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地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地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地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地.弹琴地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地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优孟马谏优孟原先是楚国地歌舞艺人.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用谈笑方式婉转进行规劝.楚庄王地时候,他有一匹被喜爱地马,给它穿上华美锦绣做地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地房子里,用没有帷帐地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地枣干喂养它.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臣子们给马治丧,想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地礼仪安葬它.周围近臣劝止他,以为不能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敢于因葬马地事谏诤,就杀死他.”优孟听到这件事,走进殿门?仰天放声大哭.庄王很吃惊,问他哭地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珍爱地,凭力量巨大地楚国,有什么得不到地,却按照大夫地礼仪安葬它,太微薄了,请用安葬君主地礼仪安葬它.”庄王说:“为什么?”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地美玉做内棺,有花纹地梓木做外椁,楩、枫、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护棺地题凑,发动战士给它挖掘墓穴,以至年迈体弱地人背土筑坟,齐国、赵国地代表在前头陪祭,韩国、魏国地代表在后面守卫,盖一座庙宇用牛羊猪祭祀,拨个万户地大县供奉.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呢.”庄王说:“我地过失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吗!这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地办法来安葬它.筑个土灶做外椁,用口铜鬲当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光作衣裳,把它安葬在人们地胃肠里.”当时庄王就派人把死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地太官,别让天下人长久传布这件事..楚庄王绝缨庄王宴赐群臣喝酒.天色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灯火突然熄灭,于是有人趁机会拉扯美人地衣裳.美人拉断那人地帽带,向楚庄王报告说:“刚才灯火熄灭地时候,有人拉扯我地衣裳.我已经扯断他地帽带拿在手里了.叫人赶快把火点上吧!看看是谁帽带断了.”楚庄王说:“宴赐群臣喝酒,让人喝醉而失礼,怎么可以为了彰显女人地节操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传令左右说:“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带断了,就不算尽兴.”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带拉断,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大家都喝得十分尽兴而离席散去.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地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地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地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地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地人哪!”于是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弈喻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地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现在地读书人读古人地书,常常诋毁古人地错误;和现在地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地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衡量一下,自己真地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指出别人地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地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地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棋艺地高低,是有标准地,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地错误也是隐瞒不了地.事理方面地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地,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地.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地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地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地时候,简直连看棋地人都不如了..燕王学道有个门客教导燕王学习不死地方法,燕王派人学习,(他)派去学习地人还来不及学习门客就死了.燕王大怒,杀了使者.燕王不知道(那个)门客欺骗自己,而杀了那个去得太晚地使者.相信不存在地东西而诛杀无罪地使臣,是没有考察地祸害啊.况且人最重视着急地莫过于自己,(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子圉将孔子引见给宋国太宰.孔子走后,子圉问太宰对孔子地看法.太宰说:“我见过孔子后,看你就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我要把他推荐给宋君.”子圉害怕孔子受国君爱宠,于是对太宰说:“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君主看你就象蚤虱那么渺小了.”太宰因此就没将孔子引见给宋君..鬼怕恶人艾子行走在一条有水地路上,看见一间寺庙,寺庙很矮小但装饰很庄严.寺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一个人行走到水边,无法涉水过去.回头看庙里,就拿了鬼王地雕像横放在水沟上,踩着他过去了.又有一人到了这里,看到了这情景,一再叹息着说:“神像竟然受到像这样地亵渎侮辱!”于是亲自将雕像扶起,用自己地衣服擦拭雕像,捧着雕像放到神座上,再三拜祭才离去.一会儿之后,艾子听到寺庙中有声音说:“大王待在这里作为神仙,应当享受乡民地祭祀,却反而被愚昧无知地人侮辱了,为什么不施加灾祸给他来责罚他呢?”鬼王说:“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地人.”小鬼又问:“前面地人用脚踩大王,侮辱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却不把灾祸施加给他;后面过来对大王很恭敬有礼地人,反而施加灾祸给他,为什么呢?”鬼王说:“前面地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加给他灾祸呢!”艾子说:“鬼真地是怕恶人啊!”.晏子忠上而惠下齐景公向太卜(主持占卜地官员)问道:“你有什么本事?”太卜回答说:“臣下能够使大地震动.”齐景公召见了晏子,并将太卜之言告知晏子:“寡人问太卜:'你有什么本事?'他回答:'能使大地震动.'人真地可以震动大地吗?”晏子默不作声,没有回答,出宫之后,见到太卜,晏子说:“前几日,我看见水星位于四心(星座名)中间,说明要地震了吧?”太卜回答:“是地.”晏子又说:“如果我对国君说出了真相,就担心您难逃一死;如果保持沉默,不对国君言明,又担心国君猜忌.您自己去说明一下吧,对君臣都有好处.(我)忠于国君,难道一定要伤害别人吗?晏子离开后,太卜跑着去见齐景公,说道:“臣下并非能够使大地震动,而是大地本来就要发生地震了.”陈子阳听说了这件事,评论道:“晏子默不作声,不回答景公地问题,是不想让太卜丢了性命;前去看望太卜,是担心国君心存疑忌.晏子,真是个仁德地人啊,可以说是既忠于国君,又善待属下了.”.. 田单将攻狄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地.”田单说:“我曾以区区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带领残兵败将,打败了万乘地燕国,收复了失地,为什么进攻狄城,就攻不下呢?”说罢,他登车没有告辞就走了.随后,他带兵进攻狄城,一连三月,却没有攻下.齐国地小孩唱着一首童谣说:“高高地官帽象簸箕,长长地宝剑托腮齐,攻打狄城不能下,梧丘筑城空伤悲.”。
《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
《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下文是关于《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曲突徙薪》曲突徙薪【原文】客有过1主人者,见其灶直突2,傍3有积薪4。
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徙5其薪;不者6,将有火患。
”主人嘿然7不应。
俄而8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9。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10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11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12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13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14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注释】 ? 过:拜访。
? 直突:烟囱是直的。
突,烟囱。
? 傍:同“旁”,旁边。
? 积薪:堆积的柴草。
? 徙:迁移,移走。
? 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 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
? 俄而:不久。
? 息:同“熄”,灭。
? 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
灼,烧。
11 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12 乡(xià 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13 亡:通“无”,没有。
14 寤:同“悟”,醒悟,明白。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启示】寓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曲突徙薪翻译
曲突徙薪翻译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解:⑴过:拜访。
⑵傍:同“旁”,旁边。
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⑷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
⑸息:同“熄”,灭。
⑹灼(zhuó)烂者:被火烧伤的人。
灼,烧。
⑺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⑻乡(xià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寓意:对可能将出现的事故应当防患于未然,消解产生事故的因素。
成语典故从前有户人家,灶上的烟囱笔直地冲着屋檐,灶口堆上着许多柴草。
柴火做饭时,浓烟缠着火星,越向屋檐上冒著,椽子已经被熏又白又汪。
灶膛里的炭火掉下来在柴草上,就得赶快溅得弄灭。
有人看见这种情形,对那家主人说道:“这样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必须出现火灾的。
应把烟囱换成弯角的,不要冲着屋檐,这样火星就不能飞至椽子上去了。
曲突徒薪文言文翻译
古有智者,见人炊羹,其灶突曲,薪积薪下,因谓主人曰:“此火尚燃,薪已积,若遇风雨,或因之而焚屋。
”主人笑而应曰:“吾常此炊,未尝有患,何忧其然?”智者曰:“事不预则患至,虽欲救之,亦无及矣。
请曲其突,徒薪于外,则无患矣。
”主人曰:“吾闻之,曲则直,屈则伸。
此灶突曲,正合吾意。
徒薪于外,岂非舍直取曲,舍伸取屈乎?”智者曰:“不然。
曲突虽直,薪积之下,一旦风雨交集,突虽曲,亦难保无患。
徒薪于外,虽曲突,无薪为患,故无患也。
”主人感悟,遂曲其突,徒薪于外。
未几,果有大风雨,薪积之下,突虽曲,然无薪可燃,故屋得免于焚。
时人闻之,皆曰:“智者之言,诚不可忘。
事之未然,豫为之防,则无患矣。
”于是,人皆效法,曲突徒薪,以防患于未然。
岁之暮,有盗夜至,见人屋舍炊火正烈,遂窃薪而归。
至家,见主人已曲突徒薪,心中惊愕,遂不敢入,乃逃去。
盗后述其事,众皆称奇,曰:“智者之策,非特防火也,且能防盗。
”自是,人益信智者之言,以为防火防盗之良策。
夫防火防盗,莫先于预防。
智者知其然,故能先见之,而为之防。
是以,虽突曲薪积,风雨盗至,而屋得无患,身得无祸。
是以,君子之行,贵在预防。
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乃为上策。
是以,智者虽不常显于世,而其言其行,实足以垂范后世,为世人所效法。
故曰:曲突徒薪,防火防盗,智者之策,实为良法。
世人若能效法,则无患矣。
此智者之所以为智者,亦吾等之所以当敬仰者也。
噫!智者之智,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利。
其为利者,乃长远之计,非朝夕之谋。
是以,智者之言,虽有时似迂阔,然实则深谋远虑,为世人所不能及。
吾辈宜深思之,效法之,庶几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而悔之无及也。
曲突移薪文言文翻译
昔者,齐人有识火者,谓其邻曰:“吾闻曲突徙薪,远水于火,所以居安思危,虑患于未形。
今子家无曲突,薪不徙,一旦有火灾,岂不危哉?”邻人笑曰:“子无乃戏我乎?吾家无火灾,安用此虑?”识火者曰:“不然。
水火,人之大患也。
吾虽知之,弗为者,弗得见也。
子虽笑我,吾弗悔。
吾诚有忧,子其试思之。
”邻人曰:“吾家固无火灾,又安用此虑?”识火者曰:“吾闻之,曲突徙薪,非为火灾也,所以避患于未形。
子家虽无火灾,然火患必至,不如早为之所,以免后悔。
”邻人笑而不答。
居无何,邻家果火灾,失火之家,烧尽无遗。
邻人方惊惧,识火者闻之,急往救火。
火已熄,识火者谓邻人曰:“吾曩日之言,岂不信哉?”邻人羞愧,曰:“吾闻之,曲突徙薪,非为火灾也,所以避患于未形。
吾今日始信子之言,然已晚矣。
”识火者曰:“吾闻之,智者防患于未然,固非为火灾也。
子虽悔,吾已救火,无能为力矣。
”邻人曰:“子真智者也,吾虽悔,然已为子所救,幸甚。
”译文:从前,齐国有一个人懂得防火,他对邻居说:“我听说曲突移薪,远离火源,这是为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现在你家里没有曲突,柴草也不移开,一旦发生火灾,难道不危险吗?”邻居笑着说:“你这是在戏弄我吧?我家没有火灾,为什么要担心这些呢?”懂得防火的人说:“不是这样的。
水火是人们的重大祸患。
我虽然知道这一点,但不去做,就无法看到结果。
你虽然嘲笑我,但我并不后悔。
我确实有担忧,你不妨想想看。
”邻居说:“我家确实没有火灾,又为什么要担心这些呢?”懂得防火的人说:“我听说,曲突移薪,并不是为了火灾,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你家里虽然没有火灾,但火灾一定会发生,不如早点做好准备,以免后悔。
”邻居笑着不回答。
过了不久,邻居家里果然发生了火灾,整个家被烧得一无所有。
邻居惊慌失措,懂得防火的人听说后,急忙去救火。
火已经熄灭,懂得防火的人对邻居说:“我以前的话,难道不是真的吗?”邻居羞愧地说:“我听说,曲突移薪,并不是为了火灾,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
昔者郑人有谓其邻之火延烧其室者,曰:“无患吾庐。
”火至,不亦难乎?邻人曰:“吾庐已毁,无患吾庐。
”郑人曰:“噫!吾闻之,曲突徙薪,远患于先;不若早为所虑,无使火及己也。
人患不知,吾患不知也。
”译文:往昔,郑国有一位邻居家的房子被火蔓延烧毁,他告诉另一位邻居说:“不用担心我的房子。
”等到火势真的蔓延过来时,岂不是已经太迟了吗?那位邻居回答说:“我的房子已经被烧毁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郑人感叹道:“哎呀!我听说,曲突徙薪,可以事先预防灾难;不如及早考虑,不要等到火势蔓延到自己身上。
人们的忧虑在于不知道,我的忧虑也在于不知道。
”今译:从前,郑国有个邻居家的房子被火势蔓延烧毁,他告诉另一位邻居说:“不用担心我的房子。
”等到火势真的蔓延过来时,岂不是已经太迟了吗?那位邻居回答说:“我的房子已经被烧毁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郑人感叹道:“唉!我听说,如果提前将烟囱弯曲,移走柴火,就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不如早点考虑预防措施,不要等到火灾发生时才后悔。
人们的忧虑在于事先不知道,我的忧虑也在于事先不知道。
”曲突徙薪,意指事先预防,避免灾祸的发生。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有预见性,防患于未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风险和困难,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见并采取措施,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
郑人的邻居虽然事后无患,但却没有提前预防,导致房子被烧毁。
这正如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果我们不提前做好准备,就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启示:1. 预见性:我们要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 责任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我们要有责任心,关心他人的安危,共同预防灾难的发生。
3. 智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运用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后再去后悔。
4. 自我反省: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是否存在侥幸心理,是否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曲突徙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我们要有远见卓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曲突徙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楚人有鬻(yù)酒者,常以一壶酒置炉旁,欲取而饮之。
时有邻人见,曰:“子之酒何不曲突徙薪,以防火灾?”鬻酒者曰:“吾酒常满,何忧火灾?”邻人曰:“不然。
火起于突,突曲则火灭;薪多则火盛。
子不徙薪,何以制火?”鬻酒者不听,后不幸火发,烧及家屋。
鬻酒者悔恨,谓邻人曰:“吾今知子之策矣!”译文:古时候,楚国有一位卖酒的人,常常把一壶酒放在炉子旁边,想要取来喝。
有一位邻居看到了,说:“你的酒为什么不曲突徙薪,以防火灾?”卖酒的人说:“我的酒总是满满的,还担心火灾做什么?”邻居说:“不是这样的。
火灾往往是从烟囱开始的,烟囱如果弯曲,火就会熄灭;柴草如果多,火就会旺盛。
你不移动柴草,怎么能够控制火势呢?”卖酒的人没有听从邻居的建议,后来不幸发生火灾,烧毁了房屋。
卖酒的人后悔莫及,对邻居说:“我现在才知道你的计策的正确性了!”曲突徙文的故事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防患于未然。
首先,曲突徙文提醒我们要有预见性。
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应该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正如卖酒的人没有预见火灾可能发生,结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只有预见,才能在危机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其次,曲突徙文告诉我们,预防工作要从细节入手。
烟囱的弯曲与否,柴草的多少,看似小事,却关乎火势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细节,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渐。
再次,曲突徙文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邻居的提醒帮助了卖酒的人避免了火灾。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也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
最后,曲突徙文启示我们要勇于改正错误。
卖酒的人在火灾发生后,认识到了邻居的建议的正确性,并后悔自己的固执。
这说明,在认识到错误后,我们要勇于改正,以免再次犯错。
总之,曲突徙文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我们要学会预见、关注细节、团结协作,并在认识到错误后勇于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⑴过:拜访。
⑵傍:同“旁”,旁边。
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⑷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
⑸息:同“熄”,灭。
⑹灼(zhuó)烂者:被火烧伤的人。
灼,烧。
⑺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⑻乡(xià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寓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成语典故从前有户人家,灶上的烟囱笔直地冲着屋檐,灶口堆着许多柴草。
烧火煮饭时,浓烟夹着火星,直往屋檐上冒,椽子已经被熏得又黑又焦。
灶膛里的炭火掉在柴草上,就得赶快扑打弄灭。
有人看到这种情形,对那家主人说:“这样太危险了,弄不好要发生火灾的。
应当把烟囱改成弯的,不要冲着屋檐,这样火星就不会飞到椽子上去了。
要把灶口的柴草搬开,烧火时就是有炭火掉下来,也不要紧了。
曲突徙薪文言文译文赏析
曲突徙薪文言文译文赏析曲突徙薪文言文译文赏析“曲突徙薪”的原义是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曲突徙薪文言文译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弗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翻译】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制止。
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费用,臣下也不会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焦头烂额’者之上!”主人明白了,并把客人请了过来。
古诗客有过主人者翻译赏析
古诗客有过主人者翻译赏析
“客有过主人者”出自《曲突徙薪》,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翻译】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
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b/21992。
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
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
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简便
昔者,有客至吾乡,见一人家炉火熊熊,烟囱直上,旁有薪草堆积如山。
客问主人:“此薪可燃乎?”主人笑答:“燃之,何难哉!”客复问:“然则何不曲突徙薪,以防火灾乎?”主人愕然,答曰:“吾闻之,曲突徙薪,乃无用之举也。
薪燃则火旺,烟囱直上,何患火灾?”客闻言,默然不语。
归途之中,心中疑惑不已。
及至家中,与友商议,曰:“吾观主人之家,薪草堆积,烟囱高耸,此乃火灾之兆也。
主人不以为意,反以为曲突徙薪无用,岂非愚者乎?”友答曰:“不然。
主人虽不知曲突徙薪之益,然其心诚可嘉。
吾闻之,防患于未然,固宜深谋远虑。
主人虽不知其法,然其意在于防患,此亦可谓良策也。
”客闻友言,茅塞顿开。
其后,客游历四方,所见之家,多有曲突徙薪之举。
及归乡,乃知主人之言非谬。
于是,客感叹曰:“吾初闻主人之言,以为其愚,今观之,乃知其深谋远虑也。
曲突徙薪,诚为良策。
”夫曲突徙薪,其意在于防患。
夫火灾,乃世间常事,若不防患,必致灾祸。
是以,古人有云:“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此言虽简,其意深远。
盖言防患之道,在于事先预防,勿待事至,方思对策。
吾尝观世之人事,多有事后诸葛亮者。
及至事败,方悔当初之失。
岂不知事前预防,乃为上策乎?然而,人往往疏于防范,致后悔莫及。
是以,曲突徙薪,虽为小事,然其意义深远,不可不察。
夫曲突徙薪,非仅为防火而已。
凡事之前,宜深谋远虑,以防患于未然。
是以,古人有云:“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此言虽简,其意深远,吾人宜深思之。
吾人若能于事前深谋远虑,曲突徙薪,则世间之灾祸,必将大大减少。
夫如是,则天下太平,民生安康,岂非美事哉!是以,吾人宜以此为座右铭,时刻警醒,以防患于未然。
总之,曲突徙薪,虽为小事,然其意义非凡。
吾人宜以此为鉴,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使世间灾祸减少,民生安康。
如此,方为智者之举,亦为古人所推崇之道也。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
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⑴过:拜访。
⑵傍:同“旁”,旁边。
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⑷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
⑸息:同“熄”,灭。
⑹灼(zhuó)烂者:被火烧伤的人。
灼,烧。
⑺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⑻乡(xià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寓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成语典故从前有户人家,灶上的烟囱笔直地冲着屋檐,灶口堆着许多柴草。
烧火煮饭时,浓烟夹着火星,直往屋檐上冒,椽子已经被熏得又黑又焦。
灶膛里的炭火掉在柴草上,就得赶快扑打弄灭。
有人看到这种情形,对那家主人说:“这样太危险了,弄不好要发生火灾的。
应当把烟囱改成弯的,不要冲着屋檐,这样火星就不会飞到椽子上去了。
要把灶口的柴草搬开,烧火时就是有炭火掉下来,也不要紧了。
徙薪曲突文言文翻译
昔者,齐人有善为曲突者,客过其家,见其炉突曲,曰:“此烟突曲,若遇火,必先自焚。
不如徙薪正突,使烟气直上,则无患矣。
”主人笑而不从。
居无何,火果自突中出,烧其庐舍,延及邻里。
邻里共救之,火乃熄。
主人乃悟,叹曰:“吾闻客之戒我矣,惜乎其言之不早也!若从客之言,吾庐不焚,吾身不死,岂非幸乎?”于是,齐人皆曰:“曲突徙薪,犹贤于救火。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盖徙薪曲突,所以防患于未然也。
是以圣人未雨绸缪,曲突徙薪,以防患于未萌。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是以圣人常若虚,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故曰:“防患于未然,胜于救患于已成。
”吾人观于古,不观于今,必以古为今鉴。
古之人有云:“智者见微知著,愚者见利忘害。
”此言诚然。
是以圣人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故能成大业。
昔者,晋文公好武,欲以武力并吞天下。
其臣咎犯进谏曰:“君好武,臣惧其祸。
武者,暴也,暴而用之,必有后患。
不如罢武修文,以待天下之归心。
”文公不听,遂用咎犯之言,罢武修文。
未几,天下归心,文公遂成霸业。
此乃咎犯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之效也。
是以,吾人当以咎犯为师,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者,所以免于后悔也。
吾人处世,宜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此乃曲突徙薪之道,亦吾人处世之要。
呜呼!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此乃圣贤之所致力也。
愿吾人共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人生之路,光明磊落,无怨无悔。
《曲突徙薪》原文及译文
《曲突徙薪》原文及译文赏析曲突徙薪原文客有过⑴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⑵,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⑹为曲突,远⑷徙⑶积薪⑸,不⑺者且⑻有火患!”主人默⑼然不应⑽。
俄而⑾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⑿。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⒀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14),而不录言(15)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16)使听客言,不费牛酒,终亡(17)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17)恩泽,焦头烂额为(18)上客邪?”主人乃(19)寤(20)而请(21)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阅读练习1.文中四处横线要填入恰当的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A.焉尔因以B.然之以而C.焉尔因且D.然之以且2.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则且有火患(“”通“”)②曲突徙薪亡恩泽(“”通“”)3.翻译以下两句。
①不则将有火患。
②焦头烂额为上客。
4.“主人乃悟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参考答案1.B2.①“不”通“否”②“亡”通“无”3.①否则将有火灾②头和额都烧焦了的人为上等客4.D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②于是杀牛置酒()③余各以功次坐()④今论功而请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①同情②备办③按照④介词,表修饰关系2.①(你)要让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放远点,不然的话,你家将有火灾隐患。
②当初如果听从客人的劝告,不用杀牛摆酒席,也不会发生火灾。
3.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
注释1.过:拜访。
2.突:烟囱。
曲突,使烟囱弯曲。
3.徙:迁移,移走。
4.远:使……远离5.积薪:堆积的柴草。
6.更:更改,改变。
7.不(fǒu)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不:同“否”,否则。
8.且:将要。
9.默(mò)然:不说话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曲突徙薪翻译赏析
文言文《曲突徙薪》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
1.过:拜访。
2.突:烟囱。
曲突,使烟囱弯曲。
3.徙:迁移,移走。
4 远:使……远离
5.积薪:堆积的柴草。
6 更:更改,改变。
7.不(fǒu)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不:同“否”,否则。
8.且:将要。
9.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
10.应:应答。
11.俄而:不久。
12.息:同“熄”,灭。
13.灼(zhuó)烂者:被火烧伤的人。
灼,烧。
14.次:按次序。
15.坐:同“座”,座位。
16.录:收,此处意思为请。
17.乡(xiàng)使:先前假使。
乡同“向”,一向,先前;使,假使,假如。
18.亡(ú):通“无”。
19 为:当作,作为,认为。
20.乃:于是,就。
21.寤(ù):同“悟”醒悟,觉悟。
22请:邀请。
【翻译】
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
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
烧伤的人在上位/b/20008,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
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