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合集下载

2023年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2023年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2023年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真学而教》读书心得《真学而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经典著作,作者张载在其中深入探讨了教育的目的、方法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在塑造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作为学生和教育者的自身责任和使命。

以下是我在阅读《真学而教》时的一些心得和思考。

首先,《真学而教》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传统教育常常只注重学术成绩的追求,而对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缺乏关注。

然而,张载在书中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做一个有益的人。

我深深认同这样的观点,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做事方式,而这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培养正直、宽容和勇敢的品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真学而教》中对于教学方法和过程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张载提出了“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者应该不厌其烦地倾听、解答并关心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作为学生,我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主动思考、质疑和实践。

此外,《真学而教》中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也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教育。

张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人,培养学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真学而教》中还对于人的完善和修养提出了一些思考。

张载认为,人的完善需要经过自省、修身和涵养等过程。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学知不足,思促改进——《为真学而教》读后感浦口中学王丽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没有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语文有关的专业的书籍,这次读到《为真学而教》,真的让我非常欣喜。

编者“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的敬业精神,带给我强烈的震撼。

里面很多的案例分析,让我不自觉得就会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

让我明白每一个精彩瞬间背后都凝结着无数汗水和不断地反思改进。

让我明确了在今后工作的工作中,应该以何种态度进行教育教学。

读完《为真学而教》,并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备课必须要有单元意识,整本教材意识。

编者强调,每一篇文章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起到什么作用,都必须要明确。

这是我以前经常忽略的一点。

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好,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成为浅层次的碎片化教学,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持续性的知识体系。

我们市局教研员王华老师给我们指导的自读课文课型设计和单元教学法都与这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让我备受启发。

二、以学生为主体,并不只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说几句话。

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落实到我们每个教学环节。

备课时,就要考虑:我的学生学过了什么,他们能什么,他们需要学什么,他们能通过什么方式学……所有的设计和环节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情。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学情,才能有更准确全面的课堂预设。

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尊重课堂生成,因为他们的回馈都是最真实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生成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

而不能为了完成我们预设的目标而对学生“生拉硬拽”。

充分尊重学情是产生“真学”的必要前提。

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学智慧,但只要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我相信课堂生成和预设之间的连接可以更得心应手。

三、教学要回归朴实,落到实处。

以前,碰到公开课,总想着怎么让氛围热闹,怎么让教学设计新颖别致,怎么得到评委老师的好评。

但是,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的因素:我的学生。

其实,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doc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doc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读书心得】“真学”是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在课堂生活领域里,在教师较为适切的引导,帮助以及必要或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下,并受惠于其他个体良性互动和群体给予的有益影响而根本上则由学生主体自能完成并进而引发他们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的行为。

下面是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1 《为真学而教》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著,我很庆幸自己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这本书中关于教学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特例,本书主要围绕课堂上的真学展开,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了确立三个重要真学理念。

中篇主要讨论了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

下篇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措施。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

它们分别是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效果及其评价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明脉络。

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并用实际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利于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变。

授人以渔,不如助人自渔,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情感,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我很幸运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平均数,她从一开始上课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给出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平均数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然后就有学生说到了全班的考试成绩,全班同学就围绕着考试成绩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能让吴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再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

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中,都没有注意到下课时间,真学就这样发生了。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真学”是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在课堂生活领域里,在教师较为适切的引导,帮助以及必要或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下,并受惠于其他个体良性互动和群体给予的有益影响而根本上则由学生主体自能完成并进而引发他们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的行为。

下面是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1 《为"真学"而教》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著,我很庆幸自己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这本书中关于教学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特例,本书主要围绕课堂上的"真学"展开,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了"确立三个重要"真学"理念。

中篇主要讨论了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

下篇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措施。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

它们分别是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效果及其评价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明脉络。

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并用实际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利于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变。

"授人以渔,不如助人自渔",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情感,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我很幸运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平均数",她从一开始上课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给出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平均数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然后就有学生说到了全班的考试成绩,全班同学就围绕着考试成绩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能让吴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再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

精选读《为“真学” 而教》有感

精选读《为“真学” 而教》有感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假教、假学走向真教、真学。

让学习真正发生。

冯卫东老师三十余年来沉浸在全国著名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的中小学课堂中,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理性智慧和科研成果。

本书是其多年心血结晶,从正反两方面给出十八条“改课”建议,好用易学,教师可以借此上出好课,实现教学转向、课程转型,并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说假学背离为学而教的争议,其实是说假教背离了它。

学生不会主动假学,它是教师与教学诱导的结果。

即便在假教盛行的地方。

真学也存在,没有一个人、一种力量,可以彻底阻止、叫停学生对真学的内在渴求。

为学而教,说的是其实是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

然而,许多教师却为教而教,因教蔽学,甚至以教害学。

为教而教,秀一把自己;有时教师站位太前,占位过大,使学生每每被学习。

导致因教蔽学。

至于以要害学,亦可视为由前两者导致的结果,还是众多类似情形的本质所在。

由此看来。

一方面为学而教是应然的。

另一方面也是“难然”的。

而倘能做到、做好,静悄悄的革命便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室里真正和切实的发生了。

为学有教,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

我们一要努力学习做减法,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还重要。

而有时候,做减法,实际上就是在做加法。

二要真诚的向学生借一双慧眼。

学生才是教学行为最好尺度,据此量身定制的课才是合适的。

三要心甘情愿把身位往后退一退。

高德盛曾经说过,真正的母爱是准备随时撤退的。

师爱也是如此。

教师适度和适当的后退,学生才能赢得必要和更多的时间空间,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有时,为学而教无妨表达为为学而退。

四要不惜让学生出彩。

学生好才是真的好。

教师应不和学生抢镜头。

应让追光灯跟着学生走,因为学习的高峰才是课堂的高峰。

为学而教,这是教学行为的原点,是教学哲学的真义。

回到这里,假教就将现形,假学也将匿迹,质朴的教风和学风,就会弥散开了,传导开去。

1。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读书心得:为真学而教在我读书的历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中。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高。

而教学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帮助我将所学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并通过教学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自己的学习。

首先,为真学而教,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当我将知识传授给他人时,我必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能够更清晰地向他人讲解。

这种整理和梳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将零散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与此同时,通过教学,我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其次,为真学而教,可以提高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并通过适当的例子和实践案例进行解释。

这就要求我深入思考,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应用场景,以便能够更好地传达给学生。

与此同时,我还需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意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我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第三,为真学而教,可以培养我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背景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我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反思,我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为真学而教,可以提高我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样的挑战可以帮助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最近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

这书里讲的很多东西,都让我对教学这件事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书里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特别有感触,那就是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啥叫真实的学习呢?可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我们的数学老师特别有意思。

有一次上课,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给我们讲公式、讲例题,而是拿出了一堆小木棒。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游戏。

”老师笑着说。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师接着说:“咱们用这些小木棒来摆三角形,看看谁摆得多,摆得快。

”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拿起小木棒开始摆弄起来。

我也不例外,一边摆一边琢磨:“这三角形到底有啥规律呢?”我摆了几个之后,发现不管怎么摆,三角形的三条边加起来的长度总是有个固定的关系。

我正想着呢,老师走过来了。

“你发现什么啦?”老师问我。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觉得这三角形的三条边加起来好像有个啥规律。

”老师眼睛一亮:“那你说说看。

”我磕磕绊绊地说了我的想法,老师听了直点头:“不错不错,你很会观察和思考。

”然后,老师让我把我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好多同学都有类似的发现,但是不太确定。

通过交流,大家都明白了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关系。

这节课下来,我对这个知识点记得特别牢。

不像以前,老师讲完了,我听完了,过两天就忘得差不多了。

为啥这次就记得这么清楚呢?我觉得就是因为这是我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发现的,不是老师硬塞给我的。

这就是真学习啊!再想想我们现在的教学,有时候是不是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呢?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这样能学好才怪呢!就像书里说的,我们要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说,学语文的时候,不要只是让学生背课文、记生字,而是可以让他们去读一篇有趣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故事里的人物、情节,这样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肯定会更深刻。

心得体会-《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读完《为“真学”而教》,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自身的教育实践
出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
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传统
的教育方式往往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而忽视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基于个体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

其次,我也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

真实的
学习应该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通过实地考察、实
习实训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阅读《为“真学”而教》,我对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
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过程,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我相信,只有通过真实的学习,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和发展。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读书是一种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好方法。

但是,只是读书并不能证明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如果连学习的知识都不能真正理解,那么读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

以教为学如果你要学习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教给别人。

因为当你向其他人解释一个概念时,你会不得不披露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会促使你更加深入理解这个概念,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容。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如果你要成功地教授一个主题,你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内涵,并能够将这个主题与学生目前的知识和经验紧密结合起来。

当你教别人学习时,你也会收益良多。

你可以看到自己在知识体系中的盲区,这些盲区可能在原先的学习过程中被忽视了。

你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深入掌握学习内容,并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学习不断改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方法。

有些人会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犯一些错误,或者会犯一些重复的错误。

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这些错误,并加以解决,那么你的学习过程就将变得更加高效。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太有效时,我们应该努力试着找到一些新的方式。

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工具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进步。

当然,我们也应该记住,不断实践和尝试是成功的关键。

认真思考,真正理解阅读可能是人类学习和领悟世界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然而,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并不总是正确的。

我们有时可能会偏离主题或者没有抓住精华。

这就需要我们加倍努力理解书中的内容。

认真的阅读需要你投入精力和时间。

不能只是匆匆瞥一眼,或在阅读的过程中分心去做其他的事情。

人们要认真思考,试着掌握它的精神实质,领悟它的真正含义。

这样做并不容易,但是当你真正做到时,它会使你更加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

结论如何阅读一本好书并真正意识到其中的价值?我们需要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独特而个性化的过程。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2000字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2000字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2000字(中英文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book "Teaching for True Learning,"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its insightful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It prompts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eaching, which goes far beyond imparting knowledge.《为真学而教》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讨。

它促使读者思考教学的根本目的,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

The author"s argument that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nurturing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independently resonates with my own beliefs.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lifelong love for learning, rather than just preparing students for exams.作者关于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观点,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

它强调了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热爱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应对考试。

Each chapter of the book is filled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and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encouraging readers to re-examine their teaching methods.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adapt their teaching styles to accommodate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书的每一章节都充满了实践案例和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

2022《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2022《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读完冯卫东老师这本《为真学而教》确实思考良多,冯卫东老师在这本书中呼吁我们不要让学生假学而真正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学习真正的发生。

书中每一部分认真读来都会有不同的思考与深切的感悟,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中篇。

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关于课堂的讨论,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通道吗?行云流水的课堂更多是表面、表层和表演性教学。

很可能只是部分学生的展示舞台,更多学生被边缘化,或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这样的课堂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张力和碰撞,缺乏思维深度。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注意到思维的引领。

比如,我们在上课时,虽然给学生时间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是提不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细细想来,学生真的没有问题吗?或者是当你提出问题时,学生都能解答出来吗?其实不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短,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素养不够。

从反思来看,整堂课都是老师一味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收。

虽然整堂课老师讲得精彩,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正确,但是仔细回想,这节过于流畅的课堂思维含量不足,使学生课堂前后发展不大。

英语的课堂又确实需要很多的背诵,但是更需要孩子们去实地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课本上面的课文,如果只积累和背诵课文,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背诵量和积累量,所以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遇到不同话题的作文就会表现出不会写、写汉语式英语的句子,不会用真正的英语思维去写英语句子、文章,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们的英语思维。

我们的复习还偏重于语法的练习和讲解,但是看现在的中考和高考的英语试卷,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虽然说阅读和写作也跟语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么大量的阅读我们学生平时缺乏训练,考试很难经受住这样的考验,作文的话题也是千变万化,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如何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大阅读和积累的量,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们背诵,背完之后进行话题之间的转换写作,进行语言的输出,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句子和文章才是我们课堂的重点,而不是单纯的做讲语法题。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儿童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的生长,心理的成长就像树根扎根一样,虽然看不见,却非常重要。

树根的成长期是5年到15年,之后才是树干与树叶的成长。

儿童心智的重要成长期也在人生头15年,我们要秉持“三分教七分等”的心态,陪护他们好好地长根,到那时,“看不见的,看见了",它何止是花繁果硕,更是无可限量的生命力,我们称之为“人生续航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以缓慢一些、延缓一些、耽搁一些,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浸入,心灵的镌刻,有利于能力的养成和学生恒久的发展。

那如何产生有续航力的真教真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用好错误,鼓舞敢学的信心。

错误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错误是拥有学习价值的,经历错误,学生才会找到正确的道路, 理解错误产生的缘由,学生才能正视错误,改正错误。

犯错不是弯路,而是必经之路,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使他们感觉自己有权利犯错,这便是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记得以前讲“以字母代表数”这节课时,主要以符号来概括和代表具体数,我用了一则大家都很熟悉的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越到后面数字越大,说起来越难,由此推出一个问题“用字母代表数”。

“如果有a只青蛙,那怎么说呢?" 一个男生不暇思索地说:“a只青蛙,b 张嘴,C只眼睛,d条腿: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差不多十秒后才在男生造成的窘境处绕过去。

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资源,“这位同学不仅认识到可以用一个字母来代表数,而且发现可以用多个字母来代表数, 那么在这里四个字母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孩子们不难发现d≡2c≡4b=4a,进而推导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于是一个教学事故就演绎成了一个精彩的课堂故事。

同时,我们有时候也可以故意犯错,帮助学生理解出错原因,从而避免这类错误的出现,在此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认真观察和学习的能力,尽可能的使错误成为我们课堂的助力。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为“真学”而教》读后感很高兴在暑期拜读了冯卫东老师的《为“真学”而教》一书。

冯卫东老师是南通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者,教育科研的领路人。

在《为“真学”而教》一书中,冯老师从确立三个重要的“真学”理念、追问六类典型的“假学”情形、践行九种有效的“改课”举措三个篇章提出了十八条优化课堂的建议,让我受益非浅。

冯老师在自序中写到,郑太年教授说,“学习几乎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而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却不是学习的典型形式,而是一种特例,甚至可以说不一定是学习。

”正是这个自序,带着我进入了冯老师的为真学而教的世界。

书中,冯老师提出不把心思放在真学上,就不可能发生真学;主观上想让学生真学,也未必能让真学成真。

我个人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真学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回归童我,以已度人。

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课堂,多站在学生中,以自己化身为学生进行教学,寻找学生能接受的角度,以达到真正的以已度人。

联想到我的音乐课堂,我有几点想法:一是以玩着手,多去鼓励孩子的创造力,打开他们的思维通道。

因为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它具有天然的属性,可以避开应试性教育这个圈子,完全可以围绕教学大纲开展革新式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必拘泥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玩”这个孩子的天性,去鼓励孩子多去创造,激发孩子的热情,在玩中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掌握音乐。

通过这种方式,去打开孩子们的思维通道,提升孩子的个人素质。

二是以“难为”开先手,为孩子设置“障碍”,诱导他们自己去学。

相对于文化课,音乐课的难易程度较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除了唱唱歌基本上没有其它内容。

可以着手于提高音乐课的难度来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人为去设置一些障碍,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攻坚克难的精神。

三是以音乐为开端,融合全学科内容,以杂学促能力培养。

音体美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受孩子欢迎的,因为这些课程都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在玩中学会了某首歌曲,在玩中学会了某项体育技能,在玩中学会了画某张画。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有感将军墓中心完小孙书丽《为"真学"而教》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著,我很有幸自己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这本书中对于教课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无处不在,像呼吸同样自然,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特例,本书主要环绕讲堂上的"真学"睁开,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了"确定三个重要"真学"理念。

中篇主要议论了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况。

下篇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举措。

"真学",从小孩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和睦共生中发生,依照必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取来权衡。

它们分别是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成效及其评论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亮脉络。

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实发生,并用实质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益于一线教师联合自己教课进行思虑与改变。

授人以渔,不如助人自渔",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自己产生感情,而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神秘,因此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我很好运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均匀数",她从一开始上课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给出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均匀数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而后就有学生说到了全班的考试成绩,全班同学就环绕着考试成绩去探究均匀数的意义和求均匀数的方法,学生的每个人的看法都能让吴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再指引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

整节课学生都在踊跃参加学习,学生完整沉醉在讲堂中,都没有注意到下课时间,"真学"就这样发生了。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集合3篇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集合3篇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集合3篇心得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 dé,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

出自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学医宜慎》:“ 程杏轩医案,历。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集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1读了冯卫东的《为"真学'而教》就有一种得到指导,得到开化的感觉,而这些都是从未被觉察到的,很佩服,有一种顿悟,也有一种耳目一新,但更多的是对教学也有了一种更清朗的熟悉。

我很接受冯老师所说的"真学'与"假学'的评说和界定,否则,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授课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学得好,有的同学却收获甚小,这里除却先天因素而外,定是真学利于成长和进展,而假学既不利智也不增能。

特殊是冯老师把"学习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这一问题的视角切换到"教',切换到"老师是如何引导和促成同学学习的真正发生的?'尤其感爱好。

由此共鸣,便牵引着我特别感爱好地去"悦'读他的十八条建议。

由此忽而警觉,阅读也有真阅读和假阅读罢,因此沉下心来渐渐看,细细地品。

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同理,因数量有限,这本《为"真学'而教》老师们需要分批次阅读,我属前期拿到书的,因而有了阅读的紧迫感。

每天几十页,边读边记笔记。

原想只按学校要求,只做五次笔记便可,但读着读着有许多东西都感觉很新奇,对自己特别有点醒和提示作用,因而遗忘了笔记的次数,只管登记,生怕书不在手边时,那些好的东西被忘却。

粗略读完,合上书本的时候,有些东西确乎是被遗忘了,但也有许多东西沉淀下来,不必记忆,已然留存于心了。

由于这些才是最珍贵的。

或许是"曾经'被提起,是过往被点醒,是问题被矫正,更是突然的赐予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和完全不同的方向感,使我猛然顿悟:是哈,的确是这样的。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我读了XXX教授的《为“真学”而教》后,深受启发。

这本书是他多年心血结晶,提出了18条“改课”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转型、课堂转型,并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在XXX老师的讲解下,我对这18条建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为“真学”而教》中提出的“真学”理念之一: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在这一章节中,XXX提出了一些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他指出,效率和质量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常常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果我们只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过快、教学容量过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处理好质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和谐共生,实现“合作”双赢。

其次,我觉得XXX提出的“真学”理念对于小学教育也同样适用。

我们小学教师也需要关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平衡,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在质量和效率的和谐共生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真学”。

最后,我认为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明天的事情要今天做,这种心态在幼儿教育小学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很多初中内容都下移到小学教学,甚至有些高中内容也下移到了初中教学。

这是因为家长们担心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所以会采取一些“偷跑”的行为。

但是这种行为就像“剧场效应”,一个人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也会被迫站起来,最终所有人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同样,所有即将入学一年级的孩子都被迫利用暑假提前学拼音,这是一种“剧场效应”绑架下的教育现象。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带来长期的优势,只是在研究拼音和字母时稍微有些帮助。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不要无条件、无原则地增效行为。

我们需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和享受。

另一方面,XXX在中篇追问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中提出了一个话题: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他认为,行云流水的课程大多是“三表”的课程,即表面、表层、表演性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读《为“真学”而教》,是我们小学老师这个暑假的作业之一。

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所著,是他多年心血结晶,他从正反两方面给出18条“改课”建议,好用易学,教师可以借此上出好课,实现教学转向、课堂转型,并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生态。

刚刚吕晓丹老师已经具体陈述了18条建议,我就在此基础上直接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这是冯教授在上篇确定三个重要的“真学”理念中提出的第二点。

读这一章时,说实话,对我来说,是有难度也是有深度的。

书中有这样一些观点,我们一起来看:
1. 效率和质量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常常这样:效率的水(适当地)降下去,质量的石才能露出来。

(紧扣“效率”和“质量”谈疑惑和自己的理解。

)读到这里,我很不解,平时我们高呼要追求“高效”课堂,为什么冯教授却提出要把效率降一降呢?我再次反复读,反复揣摩,冯教授这里所说的“效率”应该是指教学进度上的“过快”,或者是教学容量上的“过满”。

他虽然举例的是高中的例子,但对我们小学课堂同样是一种警醒:只有处理好质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和谐共生,“合作”双赢。

2. 明天的事情今天做。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其典型表现。

现在有不少初中内容下移到小学教学,有一些高中内容下移到初中教学……大家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偷跑有禁不止。

读到这里,我脑子里突然跳出了“剧场效应”四个字。

什么是“剧场效应”?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

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

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

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

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

反观现在的教育,不就是这种“剧场效应”吗?所有即将入学一年级的孩子都迫不得已利用暑假提前学拼音,这就是一种“剧场效应”绑架下的教育现象。

很多家长认为:其他孩子都在学,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学,那么一进入小学,自己的孩子可能就会掉队,自信心也会受挫。

而实际上,提前学过拼音的孩子,这种优势仅仅体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尤其是学习拼音和字母的过程中。

一旦进入课文的学习,这种优势就会自然消失,后期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

这种“剧场效应”绑架下的现象还有以下一些: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愈演愈烈的补课、疯狂的作业……
因此,在教育教学上,我们应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无条件、无原则的增效行为不可取。

我们需要适当放缓教学节奏,让学生多一点“散步而非赛跑”的
心境和享受。

二、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
这是冯教授在中篇追问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中提出的话题。

他指出:行云流水的课大多是“三表”的课:表面、表层、表演性。

同时他也指出:有深度思维的课必然不太顺。

以往评课时,有的老师会用这样语言赞美听过的课:这堂课上得很好,就如同行云流水一样。

而今我会思考:为什么课堂要象行云流水一样?一堂好课,就应该体现行云水流的特征吗?行云流水,固然是美的,但在这种课堂形态中,有可能忽略的是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忽略的是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各种资源,忽略的是课堂上变动不居的实际状态。

一般说来,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的课堂上,学生总是有可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意无意之间脱离预定的轨道,呈现出新的状态。

一个偶发性的事件,一次出乎意料的问题,一个未曾想到的特殊举动,都有可能使教学之“水”波澜四起,有可能使教学之“云”绚丽壮阔。

让学生像山里涧、谷中溪、岩上流一样,“自然而不太流畅”地发生。

如此的“行云流水”,才能走向教育的本真。

三、设置障碍,撩拨“强学”的欲望
如何做到“自然而不太流畅”地发生?我在书中下篇践行九种有效的“改课”措施中找到了答案——设置障碍,撩拨“强学”的欲望(建议十五)。

书中这样说道:“正是因为有了必要难度,一些原先情绪较为低迷的学生才会振作起来。

教学需要时不时引发学生这样的应激反应。

”“过多地给予学生指导,过早地给予学生援手,使原有的一点难度如雪落水中,消隐于无形。


在今天的好课上,风平浪静已不复存在,浅滩暗礁遍布其间,教师的职责很大一部分就是和学生一道,探索前行,使知识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上避险滩、绕暗礁,直到达到知识的彼岸。

我们所听的课,有些之所以留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常并不是这堂课没有障碍、问题、矛盾,而恰恰是这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个教学场景中的阻滞以及教师的艺术化处理或学生的灵光闪现等,使我们认识到课堂真实状态的存在,体会到课堂的魅力。

我们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障碍和问题加以筹划,换句话说,在没有障碍的时候,有时需要设计一些障碍,让学生直面并解决这些障碍,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上三点是我从这本书中截取出来的几点粗浅的感悟,并非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和研究,不当之处请在场的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