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综述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简介小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
它具备广泛的功能主治,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以及适用的人群。
功能主治小建中汤具备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小建中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疾病。
例如,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
2.利湿健脾:小建中汤中的白术和茯苓等中药有利湿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宽中止痛:小建中汤中的黄芩具有宽中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疼痛、痢疾腹泻等症状。
4.调理气血: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等中药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适用人群小建中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口腔溃疡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口腔溃疡,缓解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2.咽喉炎患者:小建中汤对咽喉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
3.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缓解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不适、发热等症状。
4.脾胃不适者:小建中汤的利湿健脾作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疾病,如脾胃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状。
5.脘腹疼痛患者:小建中汤的宽中止痛作用可缓解脘腹疼痛,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痛证。
6.体虚气短者: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有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使用方法小建中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服用10克小建中汤,每日3次。
2.煎服:将10克小建中汤放入适量清水中,煎煮15分钟,取药液去渣,分次温服。
注:使用小建中汤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建中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本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 芍药3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用法】水煎,汤成,去渣,纳饴糖60g 再加热使其溶化,温服,1日3次。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肝乘,腹部挛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脉象弦涩。
【证析】此方以腹痛为主证,属于中焦虚寒,脾虚肝乘机理。
腹痛喜冷为热,喜温属寒;拒按属实,喜按为虚。
腹痛喜温喜按,既是虚寒现象,也是肝木侮土辨证依据。
通过按摩可使疼痛暂时缓解,证明不是内脏实质性病变而是经隧失去和柔呈现的痉挛性疼痛。
这种标在脾、本在肝的病变机理,称为肝木侮土。
【病机】中焦虚寒,肝木侮土。
【治法】温中补虚,柔肝缓急法。
【方义】中焦虚寒,肝木侮土,治宜温中补虚以建中阳,柔肝缓急以解挛急。
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温中补虚;芍药、甘草、大枣、饴糖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共呈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效。
用于上述腹痛机理,确有疗效。
上述解释限于腹痛机理,但此方作用并不限于调理肝脾,还有调理明阳之功。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补气温阳;芍药、饴糖补血益阴,既可双补气血,也即调理营卫阴阳。
由于肺脾主乎卫与气,心肝主乎营与血,故可用于心脾、肝脾、心肺同病,或心阴心阳两虚证候,体现调理阴阳之法。
此方按阴阳两虚解释的根据何在?根据有二:①观其所治都是阴阳不和。
②此方由桂枝汤加味而成,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营为阴,卫为阳,和营卫即所以和气血,和气血即所以和阴阳。
故桂枝汤外证得之可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可化气调阴阳,所不同处,仅病位有表里之分而已。
此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自然可以调和阴阳。
营卫不和机理仲景曾明确指出是因营弱卫强所致。
治疗之际须着眼于使卫不强,营不弱,营卫才得和谐。
两方用药虽然大体相同,却有侧重。
桂枝汤所治的营卫不和,病位在表,着眼于外邪相加形成的卫强,故用桂枝、生姜之辛以散外邪,邪去而卫不强矣!此方所治的阴阳不和,病位在里,着眼于内伤虚损形成的营阴不足,故倍芍药、加饴糖以增强补阴力量,阴充则阴阳和矣!同而不同,学者留意。
小建中汤--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甘温建中,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200ml 上前5味,以水1400ral,煮取600ml,去滓,内胶饴,温服200ml,日服三次。
(功效}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酸痛,脉沉涩或缓弱;虚寒腹痛,症见脘腹拘急疼痛,时痛时缓,按之则适或减,心悸而烦,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脉沉涩虚弱无力;产后或经后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欲按,心悸多梦,手足心热,脉沉涩无力。
(临证加减) 1。
本方加减治胃脘痛:药用饴糖18g,芍药12g,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9g,大枣4枚。
每日1剂,水煎去渣后加饴糖溶化,温服。
寒重加蜀椒;气滞加广木香;便溏加白术;体虚乏力加黄芪、党参;产后体衰,腹痛不止加当归;便血加地榆、槐花;呕血加白芨、侧柏叶;吐酸加瓦楞子、乌贼骨。
本组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国医论坛,1988,c+,:22] 2.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药用桂枝、饴糖、黄芪、丹皮、麦芽各lOg,白芍、板蓝根各25g,干姜、甘草、薄荷各6g,肉桂粉3g(冲服),白术、茯苓各15g。
每日工剂,连服工0剂后,隔日1剂,疗程半年。
[中级医刊,1990,c2s,:6] 3.本方加味治疗蛔虫性腹痛:以小建中汤加川椒、乌梅,服药2剂时腹痛消失,或有蛔虫排出。
[江西医药,1964,c4,;203] 4。
本方加川椒、乌梅、雷丸、使君子治蛔虫腹痛.5.本方加乌贼骨、公丁香、制附子治十二指肠溃疡(虚寒者)。
6.本方加鹿角胶、龟板胶、熟地治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鱼鳔胶、熟地、当归、丹参、生黄芪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7。
本方加制附子,小茴香治痛经(虚寒者)。
8。
本方加白头翁、川连治寒热交错痢疾。
9.本方加当归治产后诸虚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少腹拘急者,名当归建中汤。
[千金翼方] 10.本方加前胡、细辛、黄芪、橘皮、人参、当归、茯苓、麦门冬、半夏、去饴糖。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小建中汤【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伤寒)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3、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5、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6、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剂量】1、来自桂枝汤。
芍药要是桂枝的两倍。
芍药和桂枝等量时就是桂枝汤。
饴糖1两半。
2、桂枝15克,芍药3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饴糖30克【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姜饴糖【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时机】1、最多见到的是小孩子:很皮,不吃饭,鼻子中间是黑的(因为里面是寒的),专门治疗肠比较冷的状况;2、腹中虚寒的痛,即喜按。
拒按的腹痛不可用此方;3、肝虚时,“上工治未病”的治肝实脾;4、印堂处青色,或者有青筋。
【禁忌】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应用】1、虚劳腹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疫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虚寒性的胃溃疡、一般的腹痛等;3、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虚劳的一个处方。
这个虚劳你可能看到的外症,小孩子的气喘,怎么病那么多,还有呢小孩子每天出去运动太阳一晒就昏倒,怎么晒个太阳也昏倒,这种就是虚劳。
4、瘦子要长胖、厌食(减肥的要吃桂枝汤)。
【说明】1、温补缓急是补药,身体虚用小建中汤,便得以补养。
临床上最常见在小孩子身上,脾胃虚寒,不吃饭,养不大,瘦巴巴,因为里面有饴糖,不仅可以补养,还好吃,甘味就能养脾胃,胃口就会开,长的就好。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其主要成分是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和大枣。
1. 温阳祛寒:小建中汤的成分中包含有温阳之药,如桂枝和附子,可以温暖体内,祛除体内寒气,改善寒症状。
2. 祛湿止泻:小建中汤可用于治疗湿寒泄泻症状,如腹泻、腹胀、恶心等。
桂枝和附子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缓解肠道湿寒。
3. 消食理气:小建中汤还能促进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等消化不良症状。
生姜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能帮助消化食物。
4. 舒缓情绪:小建中汤中的甘草具有舒缓神经和安抚情绪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烦躁等症状。
5. 改善血液循环:小建中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运行畅通,缓解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等循环系统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小建中汤属于辛温之剂,用于寒湿内蕴、阳气不足之症状较为适用,对于其他类型的病症需要谨慎使用。
同时,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经方心裁(176)小建中汤:崩漏、经期过长、经行胃痛、胎动不安、妊娠腹痛、后胃痛呕吐--马氏妇科
经方心裁(176)小建中汤:崩漏、经期过长、经行胃痛、胎动不安、妊娠腹痛、后胃痛呕吐--马氏妇科小建中汤【原文】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10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102)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4.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组成与用法】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医案】1.崩漏初诊:2005年7月20日。
薛某,34岁,月经提前7天,于7月12日来潮,至今9天未净,经量多,色暗红,夹血块。
倦怠乏力,怕冷,后尻下坠,无腹痛。
平素月经28~30天一潮,经量不多,6天净。
生育史:1-0-0-1,放置宫内节育环。
舌质淡嫩,苔薄腻,脉软。
治法:温经益气止血。
方剂:小建中汤加味。
桂枝6g 炒白芍12g 炙甘草6g 饴糖(冲)30g 炮姜5片大枣6个党参15g 荆芥炭10g 仙鹤草30g 赤石脂15g 补骨脂10g 阿胶(烊冲)10g,3剂。
二诊:2005年7月23日。
阴道出血已净,精神好转,后尻坠除,舌脉如上。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功能性子宫出血。
(2)慢性盆腔炎。
治法:调气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7剂。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调脾胃补气血疗效非凡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调脾胃补气血疗效非凡小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是一个调脾胃补气血的千古名方。
这个方子叫小建中汤,建是建立的意思,中是中焦中气,小建中汤是建立恢复中气的意思。
脾胃又是气血化生之源,小建中汤帮助人体建立中气之后,气血也会补足。
小建中汤:桂枝15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4枚,炙甘草10g,饴糖(麦芽糖)50g。
小建中汤适合的人群:•①虚弱众生。
•②皮肤发黄。
•③一动就汗出就疲劳。
•④平时胃口还比较差。
•⑤吃东西量比较少,不多。
•⑥面色一般,光泽不明显。
•⑦慢性病后期消瘦掉肉。
•⑧体魄小,体魄差。
这些常见的表现,几乎是一喝小建中汤就管用,就见效。
儿童如果体质虚弱,有个特点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孩子吃东西容易吃伤胃,而小建中汤既能缓急又能补胃。
有好多孩子即挑食又偏食,还爱吃零食,你就给他喝小建中汤,它里面就有糖,甘甜的,它既可以补脾胃,瘦巴巴的小孩可以吃得圆鼓起来。
有些人看到食物都没欲望了——喝小建中汤,因为脾主欲。
脾虚就喝小建中汤,补中益气,儿童面黄肌瘦无力、疲倦看是很难治,其实就是补中气,气血上升了就好了。
一般一年吃上两三次,小建中汤一次的话,用个3到5剂,凡事记住喝小建中汤,春夏秋冬节令交换的时候喝最好。
现代研究发现就是在这个节气交换的时候,老年人体质最弱。
那么就在节气交换的时候来两剂小建中汤。
凡是四五十岁以上几乎都可以喝,节气交换的时候,喝了它,爆热你不会中暑,爆冷,你不会低头,小建中汤功劳也。
【原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放入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提要】消瘦,乏力,腹中痛,心中悸而烦,或衄,或手足烦热,或失精,或咽干口燥者。
【适用病证】以下病证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等。
小建中汤综述
方剂学大作业之小建中汤班级:09中药本姓名:钱婧学号:0911*******目录一、方剂介绍 ........................................... - 2 -二、方解 ................................................... - 3 -三、附方 ................................................... - 3 - 【比较】 ............................................... - 4 -1.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 4 -2.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比较........................................................ - 4 -3.与桂枝汤比较................................. - 4 -四、临床应用(现代运用) ................... - 4 - 【内科应用(病例)】 ......................... - 5 - 【妇科应用(病例)】 ......................... - 6 - 【消渴症应用(病例)】 ..................... - 7 -五、附注 ................................................... - 7 -六、相关文献 ........................................... - 8 -七、参考文献 ........................................... - 8 -八、个人感想 ........................................... - 8 -一、方剂介绍【方名】小建中汤【出处】《伤寒论》【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针灸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免疫力。
在中医理论中,针灸和艾灸被视为能够平衡体内阴阳,调和经络气血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熏烧艾绒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结合针灸艾灸疗法,中药方剂小建中汤可以进一步增强疗效。
小建中汤,由中药组成,有助于调理身体和增强免疫力。
以下是该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及药效:1. 人参:人参具有滋补气血、健脾益胃、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它可以补充虚弱体质的人体内不足,促进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2. 黄芪:黄芪具有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能力,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3. 党参:党参有健脾益肺、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它对于疲劳乏力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特别适用。
4. 阿胶:阿胶有滋补血液、调理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体虚和贫血的状况,提高人体免疫力。
5. 细辛:细辛有祛风散寒、温经散寒的药效。
它对于寒邪引起的身体不适和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的疗效。
这些中药成分在小建中汤中的合理搭配,可以相互增强药效,达到调理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艾灸疗法时,可以配合小建中汤的服用,以加强疗效。
同时,针灸和艾灸的刺激也可以增加中药的吸收和代谢,进一步提高免疫力。
采用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药剂量:在服用中药方剂时,应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
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疗效。
2. 配合针灸艾灸:中药方剂小建中汤和针灸艾灸疗法是相辅相成的,应综合运用。
在选择穴位和施以针灸艾灸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4. 注意禁忌:针灸艾灸和中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有一些禁忌症需要特别注意。
如孕妇、幼儿、出血倾向以及肿瘤等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疗法,保证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小建中汤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
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
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小建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缓解寒证引起的气滞和痰饮等症状。
该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下面是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详解:1.苏子苏子,学名薏苡仁,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
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清除体内的湿气,消除水肿,有助于利尿排水。
2.白术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并消除体内湿气。
3.茯苓茯苓被称为“天然利水剂”,具有利尿消肿和舒缓心脾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体内湿气的排除,增强脾胃功能。
4.苡仁苡仁是一种渗湿利尿的中药,具有祛湿消痰、舒筋活血的功效。
它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来减轻体内湿气的积聚。
5.半夏半夏是一味消痰药,具有祛痰止咳、健脾开胃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缓解湿气引起的胸闷等症状,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6.枳壳枳壳有温中行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湿气和痰的排泄,减轻胸闷、呕吐等问题。
7.神曲神曲是一种发酵的糯米,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有助于消除湿气。
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8.生姜生姜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温阳散寒、解表化湿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体内寒湿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9.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补益脾胃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其他中药的药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以上就是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的详细介绍。
每味中药在方剂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配合以达到整体的疗效。
但应注意,以上介绍只是一般情况下的配方组成,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如需使用中药,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3小建中汤
13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30~--50ml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每日3服。
胶饴冲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主证:心悸而烦,腹中痛,虚怯少气,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苔白润,舌质淡,脉涩或弦或缓弱.副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四肢酸痛,梦遗失精,鼻衄,里急。
(临证加减]L自汗者,本方加黄芪、防风。
2.盗汗者,本方加浮小麦、桑白皮、青蒿、地骨皮。
3.胃纳不佳,食欲停滞者,加鸡内金、神曲、党参,或白术、茯苓、莱菔子、炒谷麦芽等。
4.气血明显虚弱者,酌加肉苁蓉、黄精、枸杞子、当归、炙黄芪、熟地黄等。
5。
有瘀痛者,加田七;有痹痛者,加桑寄生、姜黄;有虚秘者,酌加生地黄、生白术、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等。
6。
有咳嗽者,加川贝;心烦不宁者,加酸枣仁、炒栀子、淡豆豉。
7.反酸及干呕口吐涎者,加川连、吴茱萸;少腹冷痛者,加沉香、小茴香。
8.吐蚘,腹痛时时发作,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川椒、雷丸、使君子等。
.9。
本方治疗胃病的体会:凡胃病,有下列四点中之一二项,便可用本方:①胃痛时必兼肢冷且喜按;②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者;③El虽渴必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者;④腹中急痛,心悸,脉象弦缓或涩弱者。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6):17]、10.本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用小建中汤加黄芪治疗消化性溃疡,25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反酸者,加乌贼骨、川贝母l痛甚者,加延胡索、丹参、川楝子。
:11。
本方加味治疗寒性溃疡病:以小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属虚寒证者。
处方组成及用法,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车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每日1剂,分2次服。
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价廉效佳)3g.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伤寒经方---小建中汤
伤寒经方---小建中汤【方药歌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饴糖为主补中气,温养心脾功效可。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胶饴一升(70ml)【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内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临证答疑】1、怎样理解小建中汤方药组成?答:理解小建中汤方药组成,补气血药有胶饴、大枣、甘草、芍药,温阳散寒药有桂枝、生姜,方药组成及用量决定功效是以温补气血为主。
2、如何煎煮与服用小建中汤?答:张仲景设小建中汤用法,先煎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约20分钟,再纳入胶饴(饴糖)煎煮约10分钟,每日分3次服。
3、服用小建中汤有何注意事项?答:张仲景设小建中汤,既论煎煮服用方法,又论注意事项,如夙体痰湿内盛者,应慎用小建中汤,或不用小建中汤;若痰湿得解,再以法选用小建中汤,亦可以小建中汤而酌情加温化痰湿药,或适当配伍化痰理气药。
4、怎样理解与运用小建中汤主治?答:根据张仲景论小建中汤主治有五:①脾虚腹痛证,②气血虚心悸证,③气血发黄证,④妊娠气血虚证,⑤气血虚发热证,合理运用小建中汤,且不能局限于某1方面。
5、怎样运用小建中汤主治“心中悸”?答:理解小建中汤主治“心中悸”辨证重点有二:①小建中汤虽以“建中”命名,但主治且不能局限于中焦脾胃;②根据张仲景论“心中悸”而命方名为小建中汤,提示建中“寓有建立心中之气“。
所以运用小建中汤,既是主治心气血虚证的基本代表方,又是主治脾胃气血虚证的基本代表方。
6、怎样理解张仲景论“先与小建中汤”?答:理解张仲景论“先与小建中汤”的辨证重点有二:①辨相兼病证,以脾虚腹痛为主,先用小建中汤治疗;②若病证因治而发生变化,或以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合方治疗,或以小柴胡汤治疗。
7、怎样理解小建中汤主治与“虚劳”?答:理解张仲景论“虚劳”,是指一切虚弱性疾病且因久而不愈。
中医经方临床应用体会——小建中汤(手心热、心烦或者便秘)
中医经方临床应用体会——小建中汤(手心热、心烦或者便
秘)
小孩子得病,有小建中汤证的很多。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加芍药加麦芽糖,是补脾胃阴阳气血的良方。
主要用于体瘦多汗,身体畏寒但又有局部郁热,如手心热,或者心烦,或者便秘等,而脉象多为弦,舌淡红。
运用小建中汤后,体质改善良好,精神面貌包括情绪也得到改善。
近几年遇到小儿不爱吃饭,常常用二陈汤治疗,效果很快。
如果孩子体瘦,便秘,爱出汗,这种情形要按按肚子,肚子是硬的,用小建中汤效果很好。
最近一例小女孩由西医推荐来看中医,治疗她的体瘦,腹痛,用小建中汤疗效很快。
前几天一例成年女性患者,长期发热,低烧为主,面色苍白,我用小建中汤加味治疗。
她的用方指征很明显,就是便秘,体瘦。
前年有一老年男性患者,长期出汗,出汗后怕冷,已有2个月之久,在医院的学生用补脾胃的方子效果不明显,电话问我如何处理,我指导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服后汗减少,但停药后复发,不得已来武汉找我治疗,我看老人面色黄萎,体瘦,腹肌紧张,用小建中汤加味后,三五天就取得明显效果,十余天痊愈。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13小建中汤
13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30~--50ml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每日3服。
胶饴冲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主证:心悸而烦,腹中痛,虚怯少气,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苔白润,舌质淡,脉涩或弦或缓弱.副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四肢酸痛,梦遗失精,鼻衄,里急。
(临证加减]L自汗者,本方加黄芪、防风。
2.盗汗者,本方加浮小麦、桑白皮、青蒿、地骨皮。
3.胃纳不佳,食欲停滞者,加鸡内金、神曲、党参,或白术、茯苓、莱菔子、炒谷麦芽等。
4.气血明显虚弱者,酌加肉苁蓉、黄精、枸杞子、当归、炙黄芪、熟地黄等。
5。
有瘀痛者,加田七;有痹痛者,加桑寄生、姜黄;有虚秘者,酌加生地黄、生白术、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等。
6。
有咳嗽者,加川贝;心烦不宁者,加酸枣仁、炒栀子、淡豆豉。
7.反酸及干呕口吐涎者,加川连、吴茱萸;少腹冷痛者,加沉香、小茴香。
8.吐蚘,腹痛时时发作,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川椒、雷丸、使君子等。
.9。
本方治疗胃病的体会:凡胃病,有下列四点中之一二项,便可用本方:①胃痛时必兼肢冷且喜按;②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者;③El虽渴必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者;④腹中急痛,心悸,脉象弦缓或涩弱者。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6): 17]、 10.本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用小建中汤加黄芪治疗消化性溃疡,25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反酸者,加乌贼骨、川贝母l痛甚者,加延胡索、丹参、川楝子。
: 11。
本方加味治疗寒性溃疡病:以小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属虚寒证者。
处方组成及用法,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车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每日1剂,分2次服。
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价廉效佳)3g.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伤寒论——小建中汤
伤寒论——小建中汤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青龙试注:阳脉涩,阴脉弦,指的脉像沉弦,里证,小建中汤;如果服用小建中不效可以再用小柴胡。
伤寒论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1],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2](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其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
注释:[1]里急:指大腹里急,脾居大腹。
急,即拘急、拘迫。
[2]甘草三两:《伤寒论》为甘草二两(炙)。
【原文】男子黄[1],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黄疸:22)注释:男子黄:男子,非专指男子;黄,指萎黄。
小建中汤治虚劳发黄。
症见面色及肌肤萎黄,小便自利。
黄疸病后期,湿热已去,而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故面色及肌肤萎黄,小便自利;或为其他原因导致气血虚损,血不外荣,出现面色萎黄不华,肌肤枯黄不润。
治用小建中汤甘温建中,补益气血。
原文: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妇人杂病:18)小建中汤治妇人腹中痛。
症见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白,脉细缓。
或伴见月经量少,或推后;或见于产后腹痛等症。
本证为脾胃阳虚,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小建中汤建中益气,使气旺而津血自生,脏腑经络得之温煦充养,则腹痛等症自愈。
张路玉: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等分,用芍药佐桂枝以治卫气;小建中方中加倍芍药,用桂枝佐芍药以治荣气,更加胶饴以缓其脾,故名之曰建中,则其功用大有不同耳(《伤寒缵论》)。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1.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4枚、芍药18g、生姜9g、饴糖30g[2]2.芍药(酒炒)18g、桂枝(去皮)9g、炙甘草6g、生姜切9g、大枣4枚、饴糖30g用法用量:前5味水煎后加饴糖后微火使之溶解,每日1剂,分3次服。
用药禁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忌海藻、菘菜、生葱。
必小便自利,证非湿热者乃可用之。
方解:方中饴糖甘温质润,温中健脾,和里缓急,为君药。
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而止痛;桂枝温阳祛寒,温凉共用,一散一收,调和阴阳,共为臣药。
炙甘草甘温益气,助饴糖以补虚,合桂枝则辛甘养阳,配芍药又酸甘化阴;生姜、大枣温胃补脾,升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共为佐使药。
全方辛甘酸合用,酸甘养阴以柔肝缓急,辛甘化阳使阴阳相生,营卫和谐,虚劳阳虚所发之热能除,体现“甘温除热”法。
诸药合用,使中气健,化源足,气血生,营卫调,则虚劳诸证可解。
本方中桂枝、芍药之比是1:2,以芍药柔肝以止痛,桂枝温阳而祛寒,芍药同甘草相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桂枝同饴糖相伍,辛甘养阳。
虚劳里急一证,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所致,故腹痛喜温欲按;中虚则化源不足,阴阳俱乏,无以奉心,则虚烦心悸;营卫不和则虚劳发热。
证虽不同,但病因则一,即以中焦虚寒为主,理应温中补虚为法,温建中阳,和里缓急止痛。
方中饴糖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而善脾阴,湿中焦而缓急止痛,故为君药。
芍药养阴而缓肝急,桂枝温阳而祛虚寒,2味为臣。
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合营。
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用以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共为佐使之用。
6味配合,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
中气健,化源足,肝脾调,阴阳和,里急腹痛,虚劳发热,心悸虚烦自除,故方名“小建中汤”。
运用:1.本方是治疗虚劳里急证的代表方剂。
凡临床上出现以腹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或弦细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小建中汤综述
方剂学大作业之小建中汤班级:09中药本:钱婧学号:目录一、方剂介绍.................... - 2 -二、方解........................ - 3 -三、附方........................ - 3 - 【比拟】...................... - 4 -1.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 4 -2.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比拟........................ - 4 -3.与桂枝汤比拟- 4 -四、临床应用〔现代运用〕........ - 4 - 【科应用〔病例〕】............. - 5 - 【妇科应用〔病例〕】........... - 6 - 【消渴症应用〔病例〕】......... - 6 -五、附注........................ - 7 -六、相关文献.................... - 7 -七、参考文献.................... - 8 -八、个人感想.................... - 8 -一、方剂介绍【方名】小建中汤【出处】《伤寒论》【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成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本方常用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配伍特点】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
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而小建中汤为:水煎,去渣,加入饴糖溶化,日分三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
噎膈(贲门失弛缓症)
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内科应用(病例)】
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白芍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克(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小健中汤主要是用来温中补虚,组成是芍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饴糖。
不同在于小建中里的饴糖,温中补虚。桂枝汤是调和营卫
四、临床应用(现代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也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及消渴症等。具体应用如下:
【配伍特点】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二、方解
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消渴症应用(病例)】
张某,男,64岁。患者自1987年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渐加重,至1987年9月份,每昼夜饮水量竟达4000多毫升,小便约20次,多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消渴症”,住院治疗两天,症状无改善。1988年4月23日就诊: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
桂枝30g,白芍60g,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g,馅糖l00g
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
【妇科应用(病例)】
月经不调
刘某某,女,17岁。症状: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证属脾土虚弱,生化无权,以致血虚亏损。治拟补中强脾,脾旺则能生血。用小建中汤:
2.
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
从方剂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内有甘酸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
3.
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疗外感虚证,即外感表虚,有头项强痛,汗出,恶风。如果是内证,桂枝调和营卫,解肌发表,通阳化气,芍药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甘草生姜大枣都是调和之用。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三、附方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比较】
1.
从功效上看,黄芪建中汤为温中祛寒。而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 剂 学 大 作 业
之
小 建 中 汤
班级:09中药本
姓名:钱婧
学号:
一、方剂介绍
【方名】小建中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
【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