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对现实的新认识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对现实的新认识量子力学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描述微观世界中的实验现象时展现出了非常奇特的特征。
除了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之外,量子力学也引发了哲学思考,对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对现实的新认识,并从波粒二象性、超越性、测量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量子力学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就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实验观察,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意味着在测量微观粒子之前,我们无法确定其具体的位置和动量,而只能得到一定的概率分布。
这一特征挑战了我们传统的经典物理观念,也使得我们对于物质的认知产生了新的思考。
波粒二象性的存在给了我们重新审视现实的机会。
它揭示了微观粒子世界的一种不确定性,也让我们反思宏观世界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奇特性质。
或许,我们对于宏观世界中的事物的认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确定和完整,而是存在着更多的未知和可能性。
二、超越性:量子纠缠的神奇现象超越性是量子力学中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特点。
当两个或更多的微观粒子处于纠缠状态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瞬间传递信息,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这种超越于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现象让人难以理解,也很难与我们对于现实的直观认知相符合。
超越性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现实本质的挑战和重新思考。
如果微观粒子之间的纠缠状态可以瞬间传递信息,那么宏观世界中的事物之间是否也存在某种联系?或许,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了解还远远不够,存在着更为深邃的联系和规律,这需要我们通过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来进行探索。
三、测量问题:观察者的角色与观测效应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根据测量过程中的观察效应,在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或动量时,观察者的存在和主动干预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于客观性和观察的关系的思考。
测量问题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观察者在量子世界中的重要性,也挑战了我们对于客观实在的认识。
经验与理性在量子诠释中的嬗变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
第29卷,第1期科学技术哲学研究Vol.29No.1 2012年2月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2012经验与理性:在量子诠释中的嬗变———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贺天平,卫江(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太原030006)摘要:量子力学是20世纪非常重要且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导致了经验的支配地位的衰弱,量子力学诠释的演化凸显了理性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量子测量诠释中经验和理性嬗变的分析,为二者最终完美融合找到了一个对话平台,多世界解释将成为量子力学哲学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多世界解释;经验;理性中图分类号:N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062(2012)01-0021-06量子力学是20世纪非常重要且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引发了物理学的伟大革命,颠覆了300多年来经典物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了传统物理学家的世界观。
然而,伴随量子力学始末的测量难题一直是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和“灾难”。
为了排除测量难题所带来的困惑,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求着合理的方案。
根据埃里则的研究表明,截止2005年有影响的量子力学诠释至少有13种之多[1],但却没有一种诠释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能够成为量子力学测量难题的终极答案,因而对量子力学各种诠释进行梳理,挖掘出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经验和理性的发展脉络,便显得十分重要。
经验与理性始终是科学发展中的一对孪生概念,二者在科学哲学中也经历了长期的角逐。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的拙文《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本文认为测量难题的发展实质上也是经验与理性反复检验的过程。
一经验在量子力学中地位的衰弱经验在科学哲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正统科学哲学学派逻辑经验主义那里,经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判断认知有无意义的唯一手段;批判理性主义同样重视经验的作用,只有可以被经验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引言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然而,尽管量子力学在科学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但它的哲学思考和解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并试图解答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和量子跃迁等。
其中,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与经典物理学中的确定性原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对现实的本质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思考。
哲学思考:观察者的角色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思考点。
根据哥本哈根解释,观察者的存在对于量子系统的测量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换句话说,观察者的意识和行为会导致量子系统的状态塌缩,从而产生确定的测量结果。
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意识、观察者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争论。
有人认为观察者的存在是量子力学的局限性,而另一些人则主张观察者是量子力学的一部分,意识与物理世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解释:多世界诠释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诠释是一种备受争议的观点。
根据多世界诠释,当量子系统发生塌缩时,宇宙会分裂成多个平行世界,每个世界都对应着可能的测量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是由于我们只能感知到自己所处的一个世界,而不是整个宇宙。
多世界诠释提供了一种对量子力学的统一解释,但也引发了对于“世界”的定义和存在的讨论。
哲学思考:测量问题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根据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达,当一个量子系统处于叠加态时,测量结果会塌缩为一个确定的值。
然而,具体的测量结果却是随机的,无法通过任何已知的物理规律来预测。
这引发了对于测量过程的本质和测量结果的起源的思考。
一种解释是,测量结果的随机性是由于量子系统与测量仪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但这种解释并没有完全解决测量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解释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解释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它描述了微观领域中最基本的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规律。
尽管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已经建立了数十年,但它仍然充满了神秘和解释困难。
其中,多世界理论是一种解释量子力学中测量结果的有趣而备受争议的方法。
多世界理论,又称多重宇宙理论,是由物理学家休·爱弗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量子力学解释。
这一理论主张,当我们进行一个量子实验并观测到一个结果时,宇宙会在此刻分裂成多个并行的宇宙,每个宇宙代表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
在每个分裂的宇宙中,不同的结果都同时发生,只是我们的观测使得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一个宇宙的存在。
多世界理论的关键概念是量子态超导(superposition)和量子纠缠(entanglement)。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而不仅仅是确定的某一个状态。
例如,在一个双缝干涉实验中,粒子可以通过两个缝隙同时穿过,形成干涉图案。
在经典世界观念下,我们认为粒子只会通过其中一个缝隙,但在量子力学中,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
多世界理论认为,在量子态超导的情况下,每个可能的状态都对应着宇宙的分裂和存在。
量子纠缠是多世界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时,它们将处于纠缠态,并不能被分开描述。
纠缠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改变将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们之间相隔很远。
多世界理论认为,当我们观察到粒子的状态改变时,宇宙将分裂成多个宇宙,每个宇宙对应于不同的结果。
多世界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所有可能性都同时存在,并且宇宙在每个分裂的宇宙中都会按照不同的结果演进。
因此,每个结果都并不是概率性的出现,而是绝对地发生在不同的宇宙中。
这种观点解决了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矛盾和难题,如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猫被置于一个既有毒气体释放机制又没有释放气体的铅板下,根据量子力学的推断,猫处于一个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引言:量子力学作为一门探索微观粒子行为的学科,运用数学模型描述了微观世界中诸多奇特现象,同时也引发了对物质与意识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探索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的本质:粒子与场在传统的物质观念中,物质被视作由粒子组成的实体。
然而,量子力学的发展揭示了物质的另一层面。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粒子既表现为粒子性,也呈现出波动性。
量子力学的数学描述采用了波函数,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概率性质。
此外,量子场论也指出,物质并不仅仅是由离散的粒子构成,还可以被视作一个连续的场。
这种对物质本质的新理解挑战了传统的物质观念,使我们重新审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二、观察者效应与意识参与观察者效应是量子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观测行为本身会影响到被观测系统的状态。
这一现象引发了对意识是否对物质起作用的思考。
一些学者认为,观察者的意识参与导致了观察结果的变化,进而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例如,著名的双缝实验中,当实验者知道实验是单粒子通过时,粒子表现出粒子性;而当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是单粒子通过还是波通过时,粒子表现出波动性。
这似乎表明认知意识对物质行为有影响。
三、超越空间与时间:信息的非局域性量子力学揭示了超越传统空间和时间观念的现象。
量子纠缠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即在一对纠缠粒子中,当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改变,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这种非局域性的现象提出了一个问题:意识是否能在无限远的地方产生影响力?某些学者提出了“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普遍意识”理论,认为意识可能与量子纠缠具有某种关联,可以实现超越空间和时间的信息传递。
四、综合观点:物质与意识的交互作用总结以上讨论,量子力学揭示了物质的奇特性质,并启发了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哲学思考。
有人倾向于认为意识是一种独立于物质的存在,可以对物质产生影响;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物质与意识是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
量子力学的解释与哲学问题
量子力学的解释与哲学问题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它在物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尽管量子力学在实验上非常成功,但其解释仍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现实本质和哲学问题的讨论。
本文将讨论量子力学的解释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问题。
一、双重性实验与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的双重性。
双缝干涉实验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它展示了光子和电子等粒子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而不仅仅是经典粒子的行为。
然而,当我们进行观测时,这些粒子的波动性似乎会崩塌为粒子性。
这种现象引发了解释上的困惑。
二、量子纠缠与超距作用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以至于一个粒子的状态的改变会即时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
这种现象与我们日常经验中的因果关系不符,引发了许多哲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将这一现象称为“鬼魅般的遥远作用”,并对其产生了质疑。
三、测量问题与波函数坍缩在量子力学中,测量会导致被测系统的波函数坍缩为其中一个测量结果,伴随着一个确定的概率。
然而,到目前为止,科学界仍无法给出波函数坍缩的具体机制。
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测量的本质以及观察者在测量过程中的作用的哲学问题。
四、量子力学解释的多元性量子力学的解释并不唯一。
目前存在几种主要的解释学派,如哥本哈根学派、多世界学派和退耦合学派等。
这些解释对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解释,但都无法完全解决上述的哲学问题。
这也使得量子力学的解释成为一个活跃且有争议的研究领域。
五、测不准关系与确定性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关系,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或者能量和时间等一对共轭变量。
这揭示了微观世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然而,这与我们日常经验中认为的决定论世界观存在冲突,进一步加深了对量子力学解释的哲学思考。
六、意识的角色与思维实验某些思维实验,如薛定谔的猫和环形实验等,旨在探讨观察者的角色和意识的作用。
这些实验在哲学上引发了关于主观性、客观性以及意识的本质等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挑战了我们对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认识。
量子力学的哲学
量子力学的哲学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物质和现实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物质和能量行为的数学工具,更是对于自然界本质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战。
在量子力学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本文将探讨其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思考。
一、物质的本质和观测问题在经典物理学中,物质被认为是具有确定性的,每一个物体都存在于明确的状态之中。
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颠覆了这种观念。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物质存在于一种被称为“叠加态”的状态中,即在多个可能性中同时存在。
量子力学还提出了一个颇为神秘的观测问题。
根据观测者定律,当我们观测或测量一个量子系统时,它将塌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中。
这意味着观测的结果不同于测量前的叠加态,而是变成了一个确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波函数崩溃”。
这引发了关于物质本质和观测角色的哲学思考。
量子力学的这些特性给人们带来了对于现实和存在方式的质疑。
我们如何解释观测如何引起塌缩?观测者是否在观测时影响量子系统的演化?这些问题挑战着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
二、不确定性原理与自由意志量子力学中的著名不确定性原理由海森堡提出,它表明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一粒微粒的位置和动量。
这意味着在微观尺度上,世界存在着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这样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对于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讨论。
传统上,决定论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由既定的因果关系决定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通过早期因果链的推演得到。
然而,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挑战了这一观点,暗示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自由度。
这让我们思考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于我们的决策中。
如果世界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我们的行为是否受到微观尺度上的量子事件的影响?我们是否有自主权来做真正的选择,还是我们只是量子规律的无意识执行者?这些问题牵扯到人类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本质,引发了关于心灵与物质关系的哲学讨论。
三、实在论和主义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以试图解释量子现象的真实本质。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的哲学描述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力学的哲学描述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量子力学中的哲学描述量子力学作为一门物理学科,不仅在科学界发展迅速,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哲学上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考,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和意义。
1. 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它揭示了观测对象的性质无法同时被确定的现象。
这一原理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对于测量的确定性要求,引发了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人类认识边界的思考。
从哲学角度看,不确定性原理给予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谦逊,以及对于认识限度的认识。
2. 可观测量与观测过程:量子力学中的可观测量是指我们能够进行测量并获得结果的物理量。
而观测过程则是指在测量发生时,观察者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测过程的哲学思考主要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者对于系统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观测过程强调了观察者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中客观的观念。
3.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描述了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的特性。
这一概念对于哲学思考意味着世界的本质可能远比我们直观所感知的更为复杂和多元。
同样的一个实体,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依赖于观察的方式和环境。
这种现象挑战了我们对于物质本质的直观观念,对于哲学中的实在论和本体论提出了新的问题。
4. 统计解释与多世界诠释: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认为,粒子的性质只能通过统计概率来描述,而不是确定的属性。
这一解释中的概率和几率存在着区别。
概率强调了人类对于系统认识的不完备性,几率则是描述了系统其实存在的随机性。
另一方面,多世界诠释则提出了在每次测量时,宇宙实际上分裂成多个平行宇宙的观点。
这种诠释认为,每一个可能的结果在不同的宇宙中都会发生,解决了波函数坍缩时可能存在的难题。
5. 影响测量的原理:在量子力学中,观测的结果会受到观察者的选择以及不同的观测方式的影响。
这一现象被称为影响测量的原理,它强调了观察者对于实验结局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科。
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而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物理学领域,还有其对哲学的深远影响。
量子力学从不同的角度挑战了人类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从而掀起了一场哲学思想的颠覆。
本文旨在探讨量子力学在哲学领域所产生的意义。
涉及原理首先,量子力学的原理凸显了人类自身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局限性。
在当代物理学中,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理论是“标准模型”,该理论包含了大量实验证据和预测。
然而,这个模型其实是一个近似的模型,因为它无法完全描述微观世界的行为。
在量子力学中,更确切的说法是:“你永远无法确定粒子在任何特定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微观粒子像是自己决定了是否露面,直到我们做出测量之前,它们可能处于多个位置上,而且它们离开后仍然会保持这种状态。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完全了解微观世界,这种考虑方式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是一种主观认知,或者说是类比思维,因为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和已知的规律来猜测未知的规律。
然而,量子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愈发的难以理解。
这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不能解释一些事情,而且可能只能接受这个错误和局限性。
这种认识颠覆了这种类比思维的传统思考方式,并促使我们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
涉及叠加态其次,量子力学的叠加态理论挑战了人类对于现实的观念。
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是指,在没有测量的情况下,量子物理系统可以同时处于多种可能性,一旦测量,该系统就会进入其中一种状态。
这种理论对于哲学而言有着深刻的启示,因为它引发了人们在物理客观与认知主观之间的思考。
一方面,叠加态的存在暗示着一种新型的现实观念——现实并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种可能的状态。
这种认知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现实、经验和客观世界本身的重新评估。
从这个角度来看,叠加态为哲学提供了一个丰富和深刻的概念,即“现实的多重性”。
另一方面,叠加态也促使人们思考主观影响量子物理系统的可能性。
这种想象可能会使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定义产生质疑。
意识问题的量子力学解释及其哲学
其哲学2023-11-09CATALOGUE 目录•引言•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意识问题的量子力学解释•量子力学解释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展望01引言探讨意识是否独立于物质世界,以及其在物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意识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解释意识现象在传统物理学中存在困难,需要寻求新的理论工具。
科学解释的困境意识问题的提出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理论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具有非经典性,可以用来探讨意识的本质。
量子纠缠与意识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意识现象存在某种联系。
量子力学与意识的联系研究目的与意义揭示意识本质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机制。
拓展哲学思考借助量子力学的解释,为哲学思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科学发展对意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02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总结词量子粒子展现出波动和粒子两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
详细描述在量子力学中,粒子不再被视为点实体,而是表现出波动性质。
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不能用确定的位置和速度来描述,而是需要使用概率幅来描述其概率分布。
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总结词测不准原理表明,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量某些量子属性。
详细描述由于量子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当我们测量其中一个属性(例如位置)时,会干扰另一个属性(例如动量)。
因此,精确测量一个属性的同时,另一个属性的测量会变得非常不确定。
当两个或多个量子粒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会形成纠缠态,使得它们之间的属性变得高度相关。
详细描述一旦两个量子粒子相互作用并纠缠在一起,它们的状态将相互依赖。
这意味着当我们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属性时,即使另一个粒子远离我们,我们仍然可以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总结词量子纠缠VS量子态叠加总结词量子态叠加原理表明,量子系统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状态,直到被观察或测量。
详细描述在量子力学中,系统的状态是由一个向量或一组系数来描述的。
这些系数描述了系统处于不同状态的概率幅。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中文摘要量子力学自从诞生以来关于其完备性的争论便一直存在,论文通过对量子力学的发现和其基本内容以及其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的描述引出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争论。
继而通过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EPR一派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一派的争论,直至5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玻姆为代表的关于“隐变量”的描述来了解各种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解释的理论。
在EPR一派和哥本哈根一派的解释之外,1957年休·艾弗雷特(Hugh Everett)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多世界解释的出现为量子力学解释的完备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文通过多世界解释的出现、低潮、再次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的近半世纪的历史过程来详细阐述多世界解释的核心理论、多世界解释的意义、科学界对多世界解释的看法以及多世界解释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多世界解释来进一步加深对量子力学解释完备性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哥本哈根解释,EPR佯谬,多世界解释第一章引言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量子力学从产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之中,它的发展促使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科学的进步。
目前量子力学相继应用于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和分子、固体和液体等各种物理系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量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有关计算的理解。
关于量子信息的前沿研究工作表明,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有可能改变人们对信息存储、提取和传输过程的理解。
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0世纪的科学是量子力学的科学。
相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量子力学在其自身理论的完善上总是无法取得多数科学家的一致认同。
在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以玻尔等为代表的哥本哈根解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系列实验也进一步证明哥本哈根解释确实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许多令人疑惑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也一直备受一部分科学家所诟病,于是在哥本哈根解释之外,一系列其他的理论出现在人们面前。
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
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近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是一门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学科,它揭示了粒子的奇妙行为方式和实验结果。
然而,对于这些实验结果的解释,物理学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观点:多世界理论和哥本哈根解释。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解释,并比较它们在解释量子力学中的特点和局限性。
1. 多世界理论多世界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物理学家休伍尔德·埃弗特(Hugh Everett)提出的一种解释方法。
根据多世界理论,当一个系统处于量子叠加态时,它会分裂成多个平行宇宙,每个宇宙都对应于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
这意味着每个可能的结果都在不同的宇宙中存在,并且所有可能性都同时发生。
多世界理论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能够更好地解释一些奇异的量子实验结果。
例如,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实验中,猫既处于生存状态又处于死亡状态。
按照多世界理论,宇宙会分裂成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宇宙中猫活着,另一个宇宙中猫死了,从而解释了猫的叠加态。
然而,多世界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它需要引入大量的平行宇宙概念,这在哲学上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多世界理论对于如何在多个宇宙之间选择关联的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最后,多世界理论仍然缺乏实验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
2. 哥本哈根解释哥本哈根解释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他的学生们于1920年代提出的解释方法。
根据哥本哈根解释,当一个系统处于量子叠加态时,它既不是处于任何一种可能结果中,也不是同时处于所有可能结果中。
相反,系统在测量之前处于一种既是粒子叠加态又是波函数的状态,只有在测量时才会坍缩为某个具体的结果。
哥本哈根解释的优点在于它简洁且易于理解,没有引入多余的平行宇宙概念。
此外,哥本哈根解释被广泛应用于量子力学的各个领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解释方法之一。
许多实验结果也与哥本哈根解释的预测相吻合,支持了它的有效性。
然而,哥本哈根解释也存在一些问题。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行为的理论,它在20世纪初由诸多科学家共同发展而来,如玻尔、薛定谔等。
虽然量子力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背后的哲学思考与解释依然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就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与解释展开讨论,探索其中的哲学问题和可能的解释。
一、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
这些原理在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行为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思考。
1.1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它指出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精确值。
这一原理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观念,引发了对物理世界本质的哲学思考。
1.2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粒子既可以表现为粒子的性质,又可以表现为波动的性质。
这一波粒二象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对物质本质和现实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1.3 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量子叠加态描述了粒子可能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情况,而量子纠缠则是指当多个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它们之间存在着无论距离多远都能够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些现象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直觉理解,引发了诸多哲学问题和解释。
二、哲学问题的思考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实在性(Ontology)、物理量的观测(Observables)、测量问题(Measurement problem)和概率解释。
2.1 实在性(Ontology)实在性问题涉及到量子力学描述的微观世界的本质属性。
传统的实在性观点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客观存在,但量子力学的测量结果却是具有概率性的。
这一问题引发了对微观世界实在性的深入思考。
2.2 物理量的观测(Observables)在量子力学中,物理量的观测往往会引发物理系统的塌缩,使得粒子处于确定的状态。
然而,塌缩的过程并没有被明确解释,这引发了物理量观测的哲学问题。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与意义探讨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与意义探讨量子力学是一门探讨微观领域的科学理论,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量子力学并非只是一门物理学理论,它对哲学的解读和意义探讨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解读量子力学,并探讨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
量子力学的出现对传统的经典物理学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改变了人们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它揭示了微观领域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打破了人们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传统观念。
这些现象引发了哲学家们对现实的本质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思考。
在哲学上,量子力学引发了对确定性的质疑。
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似乎都可以被精确地预测和测量,而量子力学却告诉我们,微观尺度下存在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挑战了以往关于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哲学观点。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随机的,无法被完全预测。
这对于哲学上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量子力学还引发了对观察者的角色和意识的关系的思考。
量子理论中存在一个被称为"观察者效应"的现象,即观察行为会改变受观察粒子的状态。
这意味着观察者的存在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可能与古老的哲学问题——意识和现实的关系有关。
量子力学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意识的本质以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此外,量子力学还在哲学上引发了对客观性的思考。
在经典物理学中,客观性被视为客观现实的存在,与主观意识相对立。
然而,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挑战了这种对立关系,揭示了观察者和被观察物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量子物理学认为,观察者的存在和观察行为的方式会对物体的状态造成影响。
这种相互依存性使我们重新思考客观性的概念,并重新评估我们对客观现实的理解。
量子力学在哲学上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和理解宇宙的方式。
传统的哲学思考通常从经验和观察出发,试图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解释世界。
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现象可能远超出我们的直观感知和经验范围。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李学生摘要: 本文对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进行了思考,从场的时空本质的观点出发,指出了实证哲学观的局限性,阐述了Einstein与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基础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场的时空本质、实证哲学观、量子纠缠态、量子退相干、“猫”佯谬(一)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Einstein不但是相对论的奠基人,而且也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是Einstein实证哲学观的体现。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Einstein 从统计观点作了解释,即光的波动性可看作是大量光子运动时表现出的统计规律性,光波振幅大因而光强大的地方,光子到达的概率大,或者严格一点说,光子在该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大,即概率密度大。
微观粒子遵从的规律是概率性的。
Einstein讲:“根据目前的量子理论,在辐射损耗的基本过程中,分子要经受一个数量上为hv/c而方向上“随机”的反冲。
” Bohr讲“在定态中系统的动力学平衡可以借助普通力学来讨论,但不同定态之间的过渡不能在同样基础上考虑。
紧接着后一过程的是各向同性辐射器的发射,这个发射的频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由普朗克理论给出。
任何观测都要干涉到现象的进程,〔并需要〕最终弃绝因果定律的经典理想和根本改变我们对物理现实这个问题的态度。
每个原子现象都是关闭着的,因而观察只能基于通过合适的放大装置获得的登记。
这些装置具有不可逆功能,象电子穿透乳胶造成的在照相底盘上的永久记号之类。
而正规化的量子力学允许这样一类定义完善的应用,这些应用只采用这些关闭着的现象并必须把它当作经典物理的合理推广。
仅仅因为有忽视与测量方式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从根本上获得了意义。
从习惯于要求一个直接视觉化的自然描述中,我们必须准备接受不断扩展的抽象性的需要。
最重要的,我们也许可以期待在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交叉的地方,也就是许多困难仍然没有解决的地方得到一个惊喜。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在其本身范围内提供一切可能经验的适当方法;甚至这两种理论的表述形式也显示了深刻的类似性。
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
量子力学对哲学教学的启示前言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从诞生之初就引发了科学界和哲学界的深刻思考和讨论。
其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等概念颠覆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传统认知,也对哲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哲学教学中,量子力学所呈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范式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深刻影响着我们对知识、现实和认知的理解。
思维的开放性与超越性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微观世界并不遵循经典物理的规律,而是充满了概率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挑战着人类极简单且直观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在哲学教学中,我们也应当鼓励学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探究问题,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尝试从多元、复杂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传统哲学思考往往将主体和客体作为相对独立、清晰分明的存在进行思考。
然而,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却告诉我们,在微观尺度下,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清晰的分隔,甚至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重新思考,也提醒着哲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以更加包容和综合的态度来审视世界、人生和价值。
概念的相对性与模糊性量子力学中的诸多概念如叠加态、纠缠等概念都挑战着人们对概念之间清晰分界的认知。
这种概念上的相对性和模糊性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现实时,不能简单地依赖旧有模式进行认知建构,而是需要接受世界上事物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哲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传统二元逻辑框架,尝试接纳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体系之间概念交融带来的新视野。
信息论、意识与现实量子力学中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使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联系。
同时,关于意识在现实中的作用以及观察者效应等观点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探讨。
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到物理学领域本身,更渗透到哲学教育中。
我们有必要借助量子力学相关思想,在教学中拓展思维边界,深入探讨关于信息、意识以及现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量子力学的解释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量子力学的解释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一种物理理论,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研究。
量子力学的解释以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界和物理学界探讨的焦点。
本文将探索量子力学的几种解释,并讨论这些解释对于解释现实世界的影响。
1. 波恩解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波恩解释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量子力学解释之一。
它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
该解释认为,量子力学只能提供对实验结果的概率性描述,无法给出具体的确定性结果。
在波恩解释中,一种物理系统的状态被描述为一个波函数,波函数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测量结果以及其对应的概率。
然而,波恩解释引发了一些哲学上的问题。
例如,波恩解释无法解释测量过程中波函数的坍缩,以及观察者对测量的影响。
这些问题促使了其他诸多解释的出现。
2. 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多世界诠释是对波恩解释的一种扩展和修订。
该解释由美国物理学家休斯顿·厄普尔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多世界诠释认为,在每次量子测量时,宇宙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宇宙,每个宇宙都对应着不同的测量结果。
换言之,每个可能的结果都在不同的宇宙中得到演绎。
多世界诠释对于解释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完全确定性的观点,且避免了波恩解释中的波函数坍缩问题。
然而,多世界诠释引发了其他问题,例如如何选择不同宇宙中的结果以及与经典物理学的一致性问题。
3. 唯象解释(Empirical interpretation)唯象解释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量子力学解释,由罗杰·彭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
唯象解释认为,量子力学只是一种有效的描述性理论,其目的是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而无需涉及它的本质或背后的机制。
唯象解释主张关注实验结果和数学框架,而不是对量子世界的本质提出猜测。
这种解释方式将量子力学视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描述真实性质的理论。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探索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的思考
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探索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的思考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探索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的思考量子力学是一门探讨微观世界的科学分支,它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概念,并探索它们对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影响。
一、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石之一,由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
它表明,在量子世界中,存在一种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即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精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那么它的动量就会变得不确定;反之亦然。
这个原理的思考背后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观察的过程会对被观察对象造成干扰。
在传统物理学中,我们总是希望通过精确的测量来得到确定的结果,但在量子世界中,这种期望是不可实现的。
量子粒子的行为具有概率性,我们只能通过概率来描述它们的状态。
这种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挑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使我们开始思考现实存在的固有限制。
二、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另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它表明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既可以像波一样传播和干涉,也可以像粒子一样具有质量和位置。
这种二象性的存在引发了对现实的根本性质的思考。
过去,人们通常将物质分为粒子和波两种形式,二者被视为互相排斥的。
然而,量子力学揭示了这种传统看法的局限性。
微观粒子的性质不仅仅是粒子或波动的,而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
这种观点挑战了我们过去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物质的本质。
三、哲学思考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虽然源自物理学,但它们对于哲学的思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完全掌握世界的真相。
这引发了哲学上的一系列问题,如我们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以及我们对于现实的主观感知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
多元宇宙哲学理论走向科学
多元宇宙哲学理论走向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交汇处,多元宇宙理论(Multiverse Theory)作为一个引人瞩目的学说,正在摆脱纯粹概念上的思维框架,逐渐走向更具有实证基础的科学探讨。
多元宇宙的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哲学的多元化思考。
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许多个平行或交错的宇宙共存。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元宇宙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科学和哲学中的意义与影响。
一、多元宇宙理论的历史背景多元宇宙的概念早在古代哲学中就已萌芽,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一理论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思想。
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Democritus),他提出了无限数量的原子和虚空,并推测可能存在不同的世界。
而在近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这种思维提供了新的视角。
20世纪初,随着广义相对论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探讨宇宙的结构和性质。
在这一过程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宇宙常数,从而引发了关于宇宙是否有限以及多种结构的讨论。
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量子宇宙学和超弦理论的发展,多元宇宙理论逐渐被诸多物理学家所认可。
二、多元宇宙理论的核心观点多元宇宙理论包括多个不同的模型和视角,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观点:量子多世界解释:这一解释由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于1957年首次提出。
在该模型中,每一次量子测量都会导致宇宙分裂成不同的“分支”,使得所有可能的结果同时存在,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多重现实。
通货膨胀理论:在大爆炸后的一瞬间,宇宙经历了一次指数级的快速扩张。
这一理论认为,在这个膨胀过程中,可能出现了无数个小型气泡,每个气泡代表一个独立的宇宙,并且这些气泡之间没有直接互动。
弦理论背景下的多元宇宙:弦理论试图将所有基本粒子统一成一根振动的弦,这一模型暗示了11维空间中的无数可能性,并由此衍生出许多平行宇宙。
计算机模拟与虚拟现实: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可能是一种高级文明创造出的计算机模拟,在无穷多个模拟中,我们仅仅是其中之一。
量子力学论: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与哲学观点
量子力学论: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与哲学观点题注:题目有点大,这是我自然辩证法课的结业论文,这篇文章大多是借鉴,偶有自己的想法。
通过写这篇文章我纠正了几个观念。
(比如,波函数,测不准原理这些仿佛已是量子力学固定概念的东西实际只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一家之说。
)留在这里,算是留个纪念吧。
有机会我再琢磨琢磨最后提到的几种新颖的解释。
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与哲学观点杨晨光摘要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与哲学观点的讨论是二十世纪物理学与哲学界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也诞生众多学派。
本文以电子波粒二相性实验的物理解释为切入点,介绍量子力学的主要学派,并分析各个学派的核心思想、哲学内涵以及所存在的缺陷与逻辑悖论。
一.介绍二十世纪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领域最伟大的两项成就无疑就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在两者创立至今的100余年的时间里,量子力学较之相对论更深刻的影响与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量子力学自身的物理解释与哲学观点更是给二十世纪的物理学界与哲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动。
当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回首100年里发展的量子力学时,我们依旧对它感到困惑。
历史上围绕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与哲学观点,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与激烈的争论。
争论主要集中在:波函数的意义,测不准原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等。
历史与当今主要解释有哥本哈根学派,多世界解释(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 MWI,又称退相干理论),隐变量理论,系综解释。
二.基本问题量子力学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物质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关于波粒二相性,有一个经典的电子波粒二相性实验。
阴极管发出的电子在通过双缝干涉后产生相间的干涉条纹,表现出波动性;而当我们在双缝中的一个后装上探测器以期探测到到底有多少个电子通过左缝,多少个电子通过右缝时,电子的干涉效应消失了,只是表现出粒子性。
从观察者角度来说,仿佛电子有了意识,它能够识别出缝后是否有探测计,而相应的表现出粒子性与波动性。
三.量子力学各个学派对于上述基本问题以及引申问题的物理解释与哲学意义,一直是物理学界与哲学界争论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引 言
) 告 诉 我 们, 量 子 系 统 在 两 种 情 况 量子力学正统解释 ( o r t h o d o x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p 下遵循不同的方式演化 。 在非测量过程中 , 量 子 系 统 按 照 薛 定 谔 方 程 演 化 , 是 熵 不 变过程 , 其演化方式是决定 论 和 连 续 性 的 ; 在 测 量 过 程 中 , 量 子 系 统 发 生 突 变 , 是 熵增加过程 , 其演化方式是非决 定 论 和 突 变 性 的 。 第 二 种 演 化 方 式 用 数 学 化 的 语 言 ) ,用物理化的语言表述就是 “ 表述就是 “ 投影假设 ” ( 波包塌 r o e c t i o n o s t u l a t e p j p ) ,这使 “ 缩 ”( 测 量” 成 为 微 观 世 界 中 t h e c o l l a s e o f w a v e a c k e t o r w a v e f u n c t i o n - p p
② 可惜在当时 , 埃弗雷特的工作并没有引起关注 , 十几年的沉默使其成为 “ 。 观” 本 ③ 。 世纪 ( 指2 0 世纪 ) 保守的最好的秘密之一 ” ④ 并指导其学生格拉罕 ( 1 9 6 7年,德· 维 特 重 新 提 及 埃 弗 雷 特 的 思 想, N.
,理解为许多相互观 分 支” G r a h a m) 做了进一步的推广 。 德 · 维 特 把 埃 弗 雷 特 的 “ ) 。 这样 , 宇宙就由 “ 察不到却同样真实的 “ 平行世界 ”( 多世界 ” 构 a r a l l e l w o r l d s p ) 行 为,因 此 该 理 论 被 称 为 量 子 力 学 多 世 界 分裂 ” ( 成 , 测量则是世界的 “ s l i t t i n p g ) 。 有 评 论 说 , “( 解释或多宇宙解释 ( 德 · 维 特) t h e m a n u n i v e r s e s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 y p ” ⑤1 多世界理论无 疑 是 科 学 史 上 曾 建 立 过 的 最 大 胆 、 最 雄 心 勃 勃 的 理 论 之 一 。 9 7 3
① 围 绕 量 子 力 学 解 释, 科 学 界 展 开 了 。 “ 解决测量难题是量子力 学 解 释 的 核 心 困 难 ”
) 就曾说过 : “( 旷日持久的争论 。1 对 ) 形式体系的解 9 7 4 年 , 雅默 ( M a x J a mm e r 释 …… 在 提 出 理 论 之 后 …… 的 今 天 , 却 仍 然 是 一 场 空 前 争 论 的 主 题 。 ( 而 且 因 此)
② 雅默之后 , 这场争论不但 …… 把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分成了许多对立的学派 ” 。
) 的 研 究, 截 至 2 没有丝毫的缓解 , 反 而 愈 演 愈 烈 。 据 埃 里 则 ( A.E l i t z u r 0 0 5 年,
③ 比较有影响的量子力学解释至少有 1 3 种之多 。
) 就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种 。2 多世界解释理论 ( t h e m a n o r l d s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0 -w y p ) 通过对 7 世纪 8 0 年代末 , 罗伯 ( L. D. R a u b 2 位宇宙学家和理论物理学 家 的 调 查
、 哲学视阈下的 ‘ 多世界解释 ’ 问题研究 ”( 1 0 B Z X 0 2 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和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 量子力学解释与测量难题 ”( K C E T 0 8 0 8 8 4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当代物理 学 的 语 境 解 释 ” ( 0 7 J J D 7 2 0 0 5 0) 的阶段性成果 。 ·4 8·
二 、 多世界解释理论的发展
多世界解释是由量子力学 “ 测量难题 ” 出 发 , 基 于 不 同 视 角 和 方 法 提 出 的 一 种
① ②
:C A.Wh i t a k e r, E i n s t e i n B o h ra n dt h eQ u a n t u m D i l e mm a,C a m b r i d e a m b r i d e g g ,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 2 0 0 6, 3 1 7. y p. M a x J a mm e r, P h i l o s o h o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s: T h e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s o Q u a n t u m p y f p f :J M e c h a n i c s i n 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s e c t i v e,N e w Y o r k & T o r o n t o o h n W i l e &S o n s, y p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
贺 天 平
摘 要 : 多世界解释是由量子力学 “ 测量难题 ” 出发 , 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提 出的一种关于整个量子力学的解释理论 。 该理论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解释理论 , 而是 多种解释理论 的 集 合 , 包 括 相 对 态 解 释 、 德 · 维 特 理 论 、 多 视 域 解 释 、 多 心 灵 解 释 、 多历史解释和多纤维理论 等 。 多 世 界 解 释 存 在 着 共 同 的 物 理 框 架 和 哲 学 基 础 , 每种解释在理论纲领和思想内核上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多世界解释的理论贡献一 是超越还原论 , 走向整体 论 ; 二 是 解 构 二 元 论 , 回 到 一 元 论 ; 三 是 消 解 非 决 定 论 , 坚持决定论 。 然而 , 在量子力学解释没有得到最终的确认之前 , 寻求量子力学在哲 学上的合理解释仍然是一条艰辛而漫长之路 。 关键词 : 量子力学 测量难题 多世界解释 太原 作者 贺 天 平 , 哲 学 博 士 , 山 西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哲 学 研 究 中 心 教 授 ( ) 。 0 3 0 0 0 6
④2 发现 ,5 8% 的 学 者 相 信 多 世 界 解 释 是 正 确 的 ; 0 0 3 年, 美 国 物 理 学 家 泰 格 马 克
( ) 在一次量子物理学国际 会 议 上 作 过 一 次 调 查 , 在 做 出 选 择 的 4 M a x T e m a r k 0人 g
⑤ 之中有 3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支持多世界解释 , 远远超过对正统解释的认可 。
, I n c . 1 9 7 4, v . p. b e o n d t h e U n c e r t a i n t ?R e f l e c t i o n s o n t h e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s o f C. E l i t z u r, A n t h i n ③ A. y y p y g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s, J a m e s B. H a r t l e, a t C o n n e c t s D i f f e r e n t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s "转引自 Wh p ,S. , , o f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s ? n A.E l i t z u r D o l e v a n d N. K o l e n d a e d s . Q u o V a d i s "i , : , ,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s N e w Y o r k S r i n e r2 0 0 5 p . 7 3 8 2. - p g p ④ ⑤ ,《 成素梅 :《 量子测量的相对态解释及其理解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 0 0 4 年第 3 期 。 , C o l i n B r u c e, S c h r d i n e r s R a b b i t s: T h e M a n W o r l d s o Q u a n t u m ,W a s h i n t o n D. g g y f : , , C. T h e 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i e s P r e s s2 0 0 4 p 1 3 3. . 1 3 2 - p ·4 9·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
。 难以理解而又神秘的物理现象 , 导致众所周知的 “ 测量难题 ” 科学家和哲学家以 “ 测量难题 ” 为核心 , 对 传 统 物 理 学 的 认 识 论 基 础 作 了 根 本 性修正 , 对决定论 、 因果论和实在论等问题 进 行 了 深 刻 辨 析 , 这 一 系 列 问 题 构 成 了 ) 。 通 常 认 为, 所谓的 “ 量子力学解释难题 ” ( t h e d i f f i c u l t r o b l e m s o f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p p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是现代 物 理 学 重 要 的 研 究 成 果 。 国 外 对 多 世 界 解 释 的 研 究 有两个特点 : 一是这些研究都侧 重 于 物 理 分 析 和 数 学 方 法 , 少 有 从 哲 学 视 角 展 开 的 探讨 ; 二是这些研究都是对某个 或 某 类 解 释 进 行 讨 论 , 尚 无 对 整 个 多 世 界 解 释 理 论 ) 的系统研究 。 国 内 则 少 有 学 者 涉 猎 此 领 域 , 目 前 仅 有 对 德 · 维 特 ( B r c e D e W i t t y 理论的译介 。 从哲学视角对多世界解释展开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2 年第 1 期
关于整个量子力学的解释理论 。 多世界解释虽然在 2 0 世纪 5 0 年代末提出 , 但在 2 0 世纪 8 0 年代之后才真正兴起 , 其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 当正统解释考虑引力问 题 时 , 面 一是启蒙与沉默阶段 ( 2 0 世纪 5 0—7 0 年代 ) 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 在正统解 释 看 来 , 测 量 结 果 是 由 独 立 于 被 测 系 统 之 外 的 观 察 者获得的 ; 当考虑到引力和天文学时 , 整个 宇 宙 变 成 了 一 个 系 统 , 系 统 之 外 什 么 都 没有了 , 根本不存在独立于系统 之 外 的 观 察 者 。 这 个 矛 盾 引 起 了 当 时 还 在 普 林 斯 顿 ) 的关注 , 他重新考虑量子力学测量理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埃弗雷特 ( H u h E v e r e t t g ① — ) — — 即多 论 , 于1 9 5 7 年提出量子力学相对态解释 ( t h e r e l a t i v e s t a t e s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p 世界解释的第一个模型 。 相对态解释认为 , 不 存 在 复 合 系 统 的 子 系 统 的 独 立 态 , 各 “ 。物 理 学 家 惠 勒 ( 分 支 ”( 相 对 的 ”( b r a n c h e s) 的 存 在 只 是 “ r e l a t i v e) J o h n ) 给予相对态解释高 度 评 价 , 并 认 为 “ 它将彻底改变我们传统的物理实在 Wh e e l 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