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杨林(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摘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也是深化推进特色“双高”院校建设的强劲引擎。
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关键切入点,着力破解人才引进与培养、人员进退流转等方面的难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制度改革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1建设思路(1)着力探索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教师引进成长环境。
(2)着力构建教师培养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3)着力打造校企协同合作基地,鼓励校企人员双向交流。
(4)着力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双师”平队伍。
2主要措施2.1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争当“四有”好教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师德教育的全过程。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师风监察监督机制。
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弘扬高尚师德的强大正能量。
2.2完善教师分类管理,重点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机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奖惩机制、帮扶机制等多方面协同推进,积极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专业教师的招聘、日常教学考核以及职务晋升中要把企业任职经历、一线实践经验、职业技能水平、技术服务成果以及实际教学效果作为主要依据,实施教师与技师“双师”职称评定制度。
积极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考核,设立不同的岗位聘任条件、岗位职责和评价办法。
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为响应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的要求,提高化学院的研究和教育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一、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1. 聘任制度改革。
建立基于职责、业绩和学术贡献的聘任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标准。
2. 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定体系。
建立透明、有效的职称评定体系,确保每位职工享有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待遇。
3. 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
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1. 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与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估,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2. 教学课件制作要求的提高。
加强教学课件的制作质量要求,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3.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
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优秀教师、课程和教材资源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1.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
2.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完善。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3. 科技创新支持机制的优化。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建立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奖励机制,提高科研资金利用效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四、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 行政领导团队建设。
建立运作高效、作风优良、责任明确的行政领导团队,提升学院行政管理水平。
2. 行政管理流程优化。
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流程,优化机构设置,打破数据孤岛,提高行政效率。
3. 行政管理公开透明化。
加强对行政管理信息和决策的公开和透明,提高学生、教职工对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度。
五、总结化学院内部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学院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学院管理工作与实际发展经验有效结合。
同时,也为学校或其他学院打造一套完善的管理及人事分配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性方案。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思考
研究 、 决策的权利和责任 。教师党支部 除 了要有 明确 的指 导思想 ,还应从 学 后就觉得 大功告成 , 不愿讲课 , 不搞科
习基本理论 , 提高对改革 的认识 , 立 研 , 建 很难发挥教授 、 副教授等高职称 教
主 要 表 现在 :一 是 改 革 目的 不 明 后 管理 有 待 加 强
培养 、 学科梯队建设等方面发挥应 有的 新
作用。
参考文献 管理体系m, 教育发展研究,0 1 2 0 年第6期 . 理体制 盯, 】江苏高教, 0 . 2 1 0 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Ⅱ , 】思想理论教 育导
确, 对为什么改革认识不清。学校对高
该校现有 的考核 、评估机制运行
பைடு நூலகம்
【孙稼麟. 1 】 构建新世纪的办学理念和 校人事 制度 改革 的宣传 相对 薄弱 , 将教 师年终考 核进行量化打分 , 人 良好 , 们对改革缺乏 足够 的认识 ,很 多教 职 基本能客观反映教 师在 一年中的工作 还 导致管理人 可坚守 “ 大锅饭” 搞平均 主义 , 。 也不愿 对滞后 , 没有做 到量化 ,
院长定期 向二 级教代会 工作 委员会 报 告工作 , 听取二级教代会工作委员会 的 意见和建议 ,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和
讨论 。
竞争意识 、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 职称 评定 的运作
( ) 四 充分 发挥教师党支 部的政治 堡 垒作用
教 师党支部既是学 院最基层 的组 织之一 , 也是学科的政治核心 。教师党
口
级单位 工作 的积极性 、主 动性 和创造
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高校人事制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化。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优化高校人事管理,提升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深化高校人事制度要坚持正确的导向。
高校人事制度应当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充分尊重和保障教师的权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高校人事制度应当注重注重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选拔与评价中的作用,打破条条框框和行政限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空间。
其次,深化高校人事制度要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高校内涵发展是高校人事制度的重要目标,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师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深入学术研究,推动高校的学术成果转化。
此外,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最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人事制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人事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要推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和绩效,将学术成果与教学质量等综合评价指标相结合,从而提升高校人才选拔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对高校人事制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
综上所述,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坚持正确的导向,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人事科工作总结5篇
高校人事科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高校人事科全体工作人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学校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管理、服务、育人”为宗旨,全力做好人事科各项工作。
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人事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人事工作总结如下:二、人才引进与招聘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事科在人才引进与招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和推广,我们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前来应聘。
在面试和考核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校内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学校的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支持。
三、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事科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影响力。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和考核工作,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人事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认真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
五、工资福利与绩效考核工资福利与绩效考核是人事科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工资福利和绩效考核方案。
我们加强了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工资福利的发放及时、准确。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绩效考核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平。
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的工资福利和绩效考核工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满意。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团队在其成果产出、创新能力以及学术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经验。
一、明确目标与定位科研团队建设的首要步骤是明确目标与定位。
团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并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科特长来确定团队的定位。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和专业技能,以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和协作机制。
二、激励机制与人才引进为了激励团队成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和职称评定,提供丰厚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持,以及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
此外,团队建设也需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
可以通过设立特聘教授、引进国际知名学者、开展博士后团队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团队。
同时,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以促进团队的交叉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创新研究环境的构建为了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活力,需要构建良好的研究环境。
可以提供优越的办公条件和实验设备,建立科研助理制度,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以及组织一些学术会议和讲座等活动,提升团队的学术氛围。
此外,还可以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申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共同承担大型科研项目,促进团队之间的交叉合作和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四、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对于团队的科研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首先,团队需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的开展目标、计划和进度,并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分工。
其次,团队应该加强对项目的资金和资源的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最后,还应该建立科研成果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对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予以认可和激励。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团队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团队进行讲座、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拓宽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
高校科研人事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科研人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人事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科研人才是高校科研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绩效、优化科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高校科研人事改革方案,对于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改革目标1.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改革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激发其科研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绩效。
2.优化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充分考量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3.改善科研环境。
优化科研条件和资源配置,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4.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三、具体措施1.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其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2.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励机制,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学术荣誉称号等,激励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3.优化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量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避免简单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4.改善科研环境。
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科研条件和资源配置,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5.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鼓励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
四、保障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高校科研人事改革的政策措施,提高科研人员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2.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科研人事改革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改革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
3.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科研人事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总结与展望高校科研人事改革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究
智库时代·56·智谋方略 新时代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究*王 锵(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陕西西安 710048)摘要:高校是新思想的发源地,是新成果的聚宝盆,在新时代更是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时期为我国向着创新型科技强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建设好团队为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和标志性科技成果的孕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伟大科技强国梦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问题探究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3-0056-002一、引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导评价制度破旧立新让学术回归“初心”,重构“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强“从0到1”原创性基础研究等,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在我国科技学术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作为学术圣地的高校被推在风口浪尖,所有涉及的政策、制度都需要重新被审视,重新定位,重新制定。
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从根本上要看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学科的建设水平已然成为衡量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标志,制约着科研平台的建设,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反过来,科研平台的质量也影响着高校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究其根源在于人才的培养问题上,科研需要靠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和奇思妙想,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远大目标的,需要有团队的支撑。
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团队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取得标志性科技成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应该致力狠抓的重点组织[2]。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存在问题(一)文化未形成,主动协作力差高校人才,是构成创新团队最核心的力量,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离不开优质创新团队的建设。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高校人事制度是指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操作规范和制度安排。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优化高校人才队伍的组成,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下面从人才引进、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探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
首先,人才引进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可以通过提高引才政策,扩大引才范围,为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还要加大对“青年拔尖人才”、“科研拔尖人才”、“教学拔尖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
其次,选拔任用方面的改革也是关键所在。
应该根据岗位需求和人才特点的不同,建立灵活多样的选拔任用机制。
可以采用考试、笔试、面试、论文评审等多种手段评价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确保高校人才的选拔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创新和开放,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另外,建立激励机制也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优先分配教材编写、转发项目、鼓励申请专利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和工作热情。
此外,还可以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因素纳入考核体系,对人才进行全面评价,确保激励机制的公正和有效性。
最后,绩效评价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
要从单纯的教学效果评估向全方位评价转变,注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要倡导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研究,促进高校人才的协作和交流,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人才引进、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增加公正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的作用,推动高校的发展。
构建“三型”团队 做好人事管理工作——河北农业大学人事处十年工作回顾
S t n p tretp so a t oa x eln o et gu h e y e ft m d ne c l t i i e o e jb n
pe s n e a a e e t r o n lm n g m n
— —
A e a e r v e o e s n e a a e e d c d e iw fp r o n lm n g m nt o g i u t r lu v r iy o b i f a r c lu a ni e st f He e
服 务学 院和 教工 为宗 旨, “ 将 人才 强 校” 为学 校发 展 校定 向委 托培 养取 得博 士学位 教 师 2 5人 , 士学 位 作 4 硕 的重 要 战略 , 紧抓住 引进 、 紧 培养 和使 用 3个 重 要 环 教师 3 0人 , 养 单 位 以 国家 重 点 院校 为 主 。本 着 9 培
做 高效 学 习型 团队
另 严 人 事工 作政 策性 很强 。处 领导 十分 注重 理论 、 业 批 高层 次人才 ; 一 方 面对 师 资 进行 公 开 招 聘 , 格 主要考 虑应 聘 者 的学 术 背 景 和教 学 、 研 科 务 知识 的学 习 和工作 经验 的积 累 , 以身作 则 。构建 了 招聘 条 件 , 长效 学 习机制 , 狠抓 落 实 , 期 组 织 全 处 职 工 系统 学 能力 ; 范招 聘程 序 , 报 名 、 审 到 面试 考 核 , 有 定 规 从 初 均 习和 研讨 , 内容 涵盖 与 高等教 育 、 人力 资源 、 高校 人事 学 校纪 委工作 人 员全程 监督 。在 学 院推荐 的基础 上 , 由学校 统一组 织 面试 , 校领 导 亲 自参加 , 到 了公 学 做 管理 相关 的法 律规 章 、 策理 论 、 务 知识 等 , 注重 政 业 并 公平 、 正 。坚持择 优 录用 , 公 宁缺毋 滥 。选拔 了一 借鉴 兄弟 院校 的 经 验 , 用结 合 。通 过不 懈 学 习 , 学 各 开 、 岗位 都能 熟练 掌握 本职 工作 必需 的知识 和 技能 , 形成 批 知识 层次 高 、 业 视 野 宽 、 展后 劲 足 的新 生力 量 专 发
创设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人事保障制度--以广东省重点高校为例
总数 的半数 。全 国 8 %以上的哲 学社会 科 进 ?研 究这些 问题 可 以为政府主 管部 门和 0 学研 究成 果来 自高校 。我 国 国际科技论文 高校制 定有关政策提 供依据 ,为高校引进 高校 占八成 ,发表数居世 界第二 ,引用居 和培养科技创 新人才提供参考 , 为科技创新 世界第九 。高校教师 队伍 已经成为 国家科 人 才 的健 康 成 长提 供 积 极 的 引导 。
法; 华南 理 工大 学 结合 队伍 与学 科建 设 实施 亿 元 ,其 中 有 6 %的 经 费 来 自于 企业 。借 0 了 “ 华 人 才 工 程 ” 团 队建 设 ,积 极 倡 导 助 各 种 平 台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目前 已有 6 % 兴 0
“ 师+ 大 创新 团队 ”的模 式 ,以院士 为 核心 ,
提 出学术 团队 、 产学研结合 、 学术兼职与学术交流、 人事制度保障等是促进 高层次科技创新
人才成长的主要 因素; 高校应通过创新学术 团队管理办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聘用方式、 引进
大师级领军人物 、 宽高层 次人才培 养工程入 门条件 、 放 加强学术软环境建设等制度和措施 ,
为科技创新人 才的成长提供 良好 的人事制度和环境条件 。
工程 ” 9 5工 程 ”和 “ 等 学校 教 学质 量 实抓好 高层次科研人才 的培养工作 。那么 , 、“ 8 高
和教学改革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高校人才 在高校 高层 次科研人才 引进 、培养和成 长 队伍建设 ,使高校人 才队伍整体 素质 不断 的 过 程 中 ,政 府 和 高 校 的一 系 列 政 策 和 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环境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 6 4 G 4
文献标识码1 )5 1 8 O 10 —3 6 (0 1 0 —0 1 一 4
组织 的环境 与 组 织 活动 涉 及 的领 域 密 切 相关 ,
按 照“ 以人 为本 ” 的原 则 , 立 灵 活 有 效 的 激励 建 机制 , 充分 调动 科 研 创 新 团 队及 其 成 员 的主 动 性 和 创 造性 。高校 可根 据 自身 的 特 点在 岗位 津 贴 、 工作 量 考 核 、 称评 定 、 职 住房 等 方 面对 创新 团队实施 优 惠
高校 科研 创 新 团队建 设 的环 境 因素 分 析
张新 柱
( 西安邮 电学院 办公 室, 陕西 西安 702) 1 1 1
摘要 : 高校科研 创新 团队是我 国高校科 学研 究活动 中的最重要 的研 究力量和核心队伍 。高校 科研 创新 团队建设过 程 中与其 内外部环境发生交互而影响其发展 。从 制度环境、 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方 面对 高校科研创新 学术 团队 的影 响进行 分析 。这些环境 因素在 高校科研 创新学术 团队的建设 中往往起 到一种 关键性 的作 用。
收 稿 日期 :0 1 7 O 2 1 一O 一 4 作 者 简 介 : 新 柱 ( 95)男 , 士 , 究 方 向 : 等教 育管 理 , - i zz x p d . a 张 1 6一 , 硕 研 高 E mal xG u  ̄eu c 。 :
第 5期
张新柱 : 高校科研 创新 团队建设 的环境 因素分析
以赴 , 足 够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投 入 到 高 校 科 研 活 动 有
之 中。
现代 科 学 研 究 往 往 需 要 大量 研 究 资 金 的资 助 ,
2024年人事工委主任个人年度总结范文8篇
2024年人事工委主任个人年度总结范文8篇篇1一、背景作为人事工委主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肩负着推动人事工作改革创新、促进人事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职责。
围绕本年度人事工作的总体目标,本人带领团队努力履行职责,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一)人才队伍建设本年度,我重点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以下工作:1. 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加入本单位,增强了人才储备。
2. 人才培养与开发:组织了多次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高了人事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人才评价与激励:建立了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人事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本人积极推进改革进程,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参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人事管理政策,推动了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2. 优化招聘流程:改进了招聘流程,提高了招聘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3. 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完善了绩效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三)劳动关系协调在劳动关系协调方面,本人积极履行职责,取得如下成绩:1. 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了劳动合同管理,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2. 劳动争议处理:及时处理劳动争议事件,维护了良好的劳资关系。
3. 福利待遇优化:积极参与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四)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在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方面,本人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 团队建设:强化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 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确保人事工作的有序进行。
3. 沟通与协调: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 人才引进与培养仍需加强。
2. 人事制度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3. 劳动关系协调面临新的挑战和矛盾。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家综合性学校,我们面临着人员组织效能低下、激励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在当前高校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对学校的人事制度进行,以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二、目标1.优化人才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2.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学校的人事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
3.激发创新活力:引导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创新,推动学校的发展。
三、具体措施1.人才选拔机制(1)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通过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团队建设等综合能力,确保选拔优秀人才。
(2)引进人才和产权保护:建立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教职员工的科研成果转化。
(3)多元化人才选拔渠道:积极开展海外招聘,广泛吸纳国内外高水平人才,丰富学校的学术氛围。
2.优化人事管理流程(1)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考核体系,并与薪酬激励相结合,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完善招聘和录用程序:建立规范的招聘流程,注重公平、公正和竞争,确保选拔到最适合岗位的人才。
(3)加强培训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的教职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机会,促进员工的专业素质提升。
3.建立激励机制(1)设立绩效奖励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励相挂钩,设立多层次的绩效奖励制度,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推行岗位晋升制度:建立完善的岗位晋升评价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晋升通道,实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3)加强薪酬管理:研究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根据工作贡献和市场供求情况调整薪酬水平,确保员工的收入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四、组织实施1.设立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确认目标和推动进程。
2.建立督导机制:设立办公室,协调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确保措施的顺利实施。
农科院 组织人事工作汇报
农科院组织人事工作汇报农科院组织人事工作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紧紧围绕院所事业发展需要,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以下是关于农科院组织人事工作的详细汇报。
一、引言随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农科院组织人事工作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梳理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今后的人事工作提供借鉴。
二、农科院组织人事工作概述1.人员结构在人员结构方面,农科院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了以科研为主,管理、支撑、后勤为保障的多元化人员结构。
目前,全院在编人员共计XXX人,其中科研人员占比达到XX%。
2.人才培养与引进农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如“农科英才”、“青年优秀人才”等,以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3.人事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激发院所创新活力,农科院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实施了岗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逐步实现了人员分类管理、差异化薪酬,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能。
三、组织管理与发展1.组织架构优化农科院不断优化院所组织架构,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形成了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支撑的研究体系。
2.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为提高管理效率,农科院大力推进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明确了院所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了决策机制,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团队建设与协作农科院注重团队建设,鼓励跨学科、跨单位的合作研究,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途径,提升了院所整体创新能力。
四、人才队伍建设1.人才政策与激励机制农科院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如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科研项目申报绿色通道等,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2.青年人才培养农科院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举办青年学术论坛、选拔青年学术带头人等方式,提升了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论高校创新研究团队建设
1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 大力引进高素质人 才
创新团队建设实质是体制创新。要建立一个创新
氛 围好 的研 究 团队 , 高校 必 须 提 供 进行 创 新 的必 要 物 质条件 , 以事 业 、 境 和 条 件 吸 引 人 。要 把 “ 人 为 环 以 本” 的管理 思 想 贯穿 于 高 校 科 技 工 作 全 过 程 , 革 人 改 才 制度和 分配制度 , 创造 局部 优化环 境 , 立切实 可 要 建 行 的人才激 励机 制 , 研 人员创 造 良好 的工作条件 , 为科
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
的积 极性 、 主动性 、 造 性 , 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战 略 创 是 举措 。要坚持 贯彻 尊重 劳 动 、 重知 识 、 重 人 才 、 尊 尊 尊 重创造 的方针 , 面实 施人 才强 国战略 , 固树 立人才 全 牢
同道合 , 具有创新活力的科研群体 , 是在科研过程 中通 过紧密合 作而 自然 形成 的 目标 一 致 的 团体 , 活跃 在 学
强 我 国 的科 技 创 新 实力 , 高校 将发 挥 重要 作 用 , 因此 要 大 力 建 设 科 技 创 新 研 究 团队 , 现 大 兵 团作 战 。 围 绕 如 何 建设 高 实
校 优秀创新研究 团队 , 从人事制度 、 学科建设 、 基金制度改革 、 学术 带头人 、 团队建设等方 面进行 了较 为详 细的论述 , 以期
新型科研 群 体 , 神 舟 五 、 如 六号 飞船 的成功 发 射 , 是 它 集航天 技术 、 讯 技术 、 通 生物 技术 等多种 技术 于一体 的 重要体 现 , 同时又 是集 全 国 19个科 研 单 位 的力 量联 2 合 攻关 的结果 。 同样 高校 要 产 生 重 量级 的科研 成 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余建森,戈芝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管理理论入手,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团建设的若干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人事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越来越注重团队建设,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高校是科研人才的汇聚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工作要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要出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就必须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团队。
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必须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基础。
只有通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才能给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奠定规范的管理准则、良好的人才来源和稳定的组织结构,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高度分支化和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由此产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学科界线进行的科研活动。
高校现有的以“单兵作战”为特点的课题组组织形式和研究者个体有限能力的研究方式往往不适应解决广而深的科研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
因此,在高校研究领域大而杂、个人力量单薄有限的现状下,就要求建立“大兵团作战”的科研组织形式。
通过科研团队建设,综合团队成员间不同的学科综合知识,形成宽广厚实的知识群体,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协同攻关,推进科研工作的完满解决。
因此,科研团队建设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现代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2、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解决高校科研工作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概括地讲,高校科研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着“小、散、软”的问题。
“小”是指研究工作档次不高,科研状况大多限于“小课题、小发明、小成就”,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散”是指高校科研长期以来分散在多个部门和职能领域状态中,学科研究领域各自为政,科研人员单兵作战,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于形成合力,以至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分散,从而造成学科研究方向的分散,难以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学科群;“软”是指研究内容偏软,面向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课题少,难以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硬项目,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高校科研工作亟待通过团队化建设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团队的互助合作,尽快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摆脱高校科研发展困境。
3、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高校人才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新走向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工作、科研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收稿日期:2005- -作者简介:余建森(1963-),男,浙江温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高教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力量,学科创新的主要生长点,也是培养和造就高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沃土,对整个高校人才队伍的成长起着带头和推动作用。
同时,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必须以人才为依托,只有在不断提高人才个体的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学科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科研团队,才能把高校科研做大、做强、做优。
近年来,人才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团队化新动向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为科研团队建设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如教育部已正式启动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不少和地方高校也纷纷出台相关的项目与计划,以推动科研团队建设。
可以这样说,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新动向。
二、高校现行学科团队建设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高校在科研体制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主要障碍仍还普遍存在。
从人事管理的角度来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单一的科研组织形式(1)不适应高校科研合作攻关的要求目前,高校的科研组织的基本形式是由若干研究人员形成的课题组。
这些课题组中协作活动普遍缺少规范,协作过程不够密切。
课题负责人为申报成功,往往从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组成等考虑,一旦课题组成员申报立项成功后,成员之间的合作研究、分工就流于形式,或基本上就不在一起或很少在一起开展研究合作了。
在课题负责人和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分工关系,合作攻关搞好科研更是无从谈起。
(2)不适应学术自由的客观要求学术自由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校科研组织形式的单一性,使得科研项目选题的空间过于狭窄,不能很好地给研究人员提供学术自由研究的空间,束缚了学术发展。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改革科研体制,突破现行科研组织局限性,使研究人员可得到按自己的学术兴趣味,自主地联合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形成科研组织,开展科研工作。
2、单一的运行管理模式(1)不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高校目前运行管理模式是以院系为单位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即对教学科研人员实行了“单位制”式的管理,其结果很可能是将许多研究领域十分接近或交叉的专家分割在不同的专业院系,相互间老死不相往来,难以形成研究合力,难以承接并完成较大型研究课题。
另外,现代最前沿性的科学研究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性质,不是某些原有单个学科乃至原有划分的一两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可以单独完成的。
如何改变这种以行政管理为特征的单一运行管理模式,适应现代学科发展的综合需要,是当前高校科研组织创新的重大任务之一。
(2)不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单一的运行管理机制是一种封闭的、单一的科研环境,它使研究人员互相隔离,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导致科学研究的思想束缚。
这既不利于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潜能挖掘和综合能力的发挥,也不符合学术研究的内在规律。
而团队的思想境界比较开阔,有助于想象力的丰富和孕育,通过团队成员在思想上反复的沟通和碰撞,就可能形成另一种有价值的思想,甚至成为创新的契机。
也就是说,科研工作者只有在团队中才能更为充分地激发自身的潜能。
3、单一的评价激励机制(1)不利于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高校现有的科研评价激励制度多是建立在以个人为对象的基础之上,即以研究者个人的论著、项目、经费和成果等作为评价考核依据。
这种评价激励机制缺乏团队激励,往往使研究人员各自研究自己的领域,各自追逐自己的成果利益,出现科技人员人人争项目主持、争论文署名等现象便不难理解。
这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科研协作,造成课题规模小、甚至是低水平重复。
因此,缺乏团队激励必然造成团队合作机制的缺失。
(2)不利于调动科研团队内部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科研组织中,应该既有研究人员、也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这几类人员不可或缺,否则科研工作难以正常运作。
从高校当前的科研激励机制来看,在处理个人和团队之间以及团队内各类人员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做法虽各有千秋,但有其共同点,即以科研产出量为考核标的,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津贴、奖金、职称晋升等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无论你对科研项目的实际贡献如何,一律按其固有的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为使利益最大化,人人争课题、人人写论文便成为现实的选择。
特别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实验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而言,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价激励,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团队绩效。
三、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90年代以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上所述,传统的科研组织构架、评价激励机制和管理方式已经阻碍了高校人才合理流动,影响了科研团队建设。
因此,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发,在当前,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1、完善机构设置实施动态管理(1)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高校具有一般行政组织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教学科研工作带来的特殊性。
高校在科研机构设置上应该突破一般行政组织的构架,实现纵横交错的矩阵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从纵向等级来说,要建立国家级、校级、院级的规范科研组织。
从横向分布来说,要克服学校现有院系管理的弊端,打破教研室的模式,建立跨学科和二级学科的研究机构。
高校学术研究具有民主化、科学化、多样化和基层化的特点,但现有的学术组织行政化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这种特点的发挥。
所以,高校必须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原有以行政为主导的机构模式,紧紧围绕学科和项目研究需要,自由组合建立高校科研团队。
(2)实行科研组织的动态管理科研组织动态化由科研工作动态化所决定的,科研工作是一个从组建、研究过程到结题的动态发展过程。
因此团队本身的存在与否要与科研任务相结合,团队成员也随着科研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任务不断变更,合理安排人员的出与进,对科研组织进行动态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团队的科研工作始终处于有序运转状态。
2、改进岗位聘任制度(1)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实行团队聘任制增进科研团队建设,必须整合人力资源,改革用人制度,改进岗位聘任制。
建议在现有岗位聘任制的基础上,加快团队聘任制实施的改革与探索,试行以团队身份应聘具体的学科或项目,使优秀团队成为高校科研工作和人才建设的重点。
同时,团队建设不但需要用人制度的创新,还需要保证团队具有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和对人员招聘、配置的决策权。
要建立适应科研团队建设的灵活多样的用人模式,鼓励科研团队探索新的聘任制度。
(2)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制,允许跨院系聘任一般而言,目前高校的人员管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下的模式,其通常表现为以“一次分配定终身”为特征的人才部门所有制。
近年来推行的聘任制也由于这个原因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人才积压和“在职失业”。
这种现象在长线专业表现尤其突出。
所以,必须打破现行的局限于院系、教研室的组织疆界,允许以项目为中心组成跨院系、跨部门的科研团队,以此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科研交流,实现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共享。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1)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高校科研工作复杂、周期长,各类评价指标庞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决非易事。
但从推进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来看,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评价的周期来看,特征尺度理论认为,准确评价一个团队,就应采取短期评价与中长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短期评价是必要的,是总体评价的基础,它可以及时淘汰不称职的团队成员,确保团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不一定准确。
中长期评价是必须的,是总体评价的关键,它的优点是全面、客观、准确,但所需时间比较长,对高校科研团队应该以中长期评价为主;二是从评价的对象来看,高校科研评价应采取个体评价与团队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