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包括哪几部分

教学大纲包括哪几部分

教学大纲包括哪几部分教学大纲是指教学计划的基本框架,它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教学的目标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预期成果的描述。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涵盖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性质进行选择和组织。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基础知识、相关概念、原理、技能、案例分析等,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教材和教具。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性质进行选择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问题解决法等。

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选择,如导入、展示、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价等环节。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性质进行选择和设计。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测验评价、实验评价、项目评价等多种形式。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性质进行合理调配。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以上是教学大纲的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三大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文件,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

教学大纲的编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构成要素:目标、内容和评价。

一、目标教学大纲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目标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大纲的目标应该与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在制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目标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可操作性意味着目标应该能够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可测量性则要求目标能够通过评价手段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估。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有适度的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达到。

二、内容教学大纲的内容是指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体现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内容的组织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

在确定内容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内容的选择也应该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相一致,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评价教学大纲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和评估。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实验、项目等形式。

评价的内容应该与教学大纲的目标和内容相一致。

评价的标准应该明确、客观和公正,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评价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和提高。

结语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标、内容和评价是教学大纲的三大构成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考虑和处理,才能够实现教学大纲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学三大构成教案

大学三大构成教案

课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构成原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一、平面构成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形态和特性。

3. 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如重复、对称、对比、平衡等。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运用。

二、色彩构成1.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理论。

2. 介绍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3. 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如色环、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的运用。

三、立体构成1. 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体、面、线。

3. 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如空间、透视、光影等。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运用。

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展示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进度:1. 第一周:介绍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二周: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 第三周: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 第四周: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5. 第五周至第八周: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练习。

6. 第九周:组织作品展示,进行教学总结。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使学生对三大构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优秀案例,让学生了解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4. 作品展示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成绩:包括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练习成绩。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构成艺术》总学时:96。

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践学习:34学时《构成艺术教程》学时分配建议构成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96 学分: 8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适用专业:美术类及相关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属于美术类专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

构成艺术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四门课程合而为一,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抽象构成的理论知识,理顺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是为解决这几门课之间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了解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创意、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授课中严格把握作业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认真按照教学大纲指定的章节内容施教,允许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伸展,使学生能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抽象形态、色彩关系的创作组合应用,提高平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构成艺术》是美术类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部分除了强调讲授、示范外,还应安排较多的作业实践课程,授课活动中,力求通过应用性的设计范例,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应有相对侧重的内容和示范图像。

四、配套教材及参考书目1.《构成艺术》吴筱荣编著海洋出版社 2006年2.《立体构成及应用》刘浪湖南大学出版社3.《平面构成》黄刚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4.《色彩构成》钟蜀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5.《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6.《光的构成》孙青郭世飞修旭辽宁美术岀版社目录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1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 1一、平面构成定义-----------------------------------------------------1二、色彩构成定义----------------------------------------------------1三、立体构成定义----------------------------------------------------1四、光构成定义-------------------------------------------------------1第二节:构成艺术的由来-------------------------------------1第三节: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2一、构成形态-------------------------------------2二、造型要素-------------------------------------3第四节:构成的形式------------------------3一、具象构成-------------------------------------3二、抽象构成-------------------------------------4三、意象构成-------------------------------------6第五节: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10一、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10二、缺乏抽象语言-----------------------------------------------------------11三、未了解作业要求使用拼凑组合或纯粹表现-----------------------12 第六节:本章小结----------------------------------------13第七节:动脑思考----------------------------------------13第二章:构成的审美原则--------------------------13第一节:对比与调和-------------------------------------14一、对比---------------------------------------------------------14二、调和---------------------------------------------------------14第二节:对称与均衡--------------------------------------15一、对称---------------------------------------------------------15二、均衡---------------------------------------------------------15第三节:单纯与经济--------------------------------------16一、单纯---------------------------------------------------------16二、经济---------------------------------------------------------16第四节:节奏与韵律------------------------------------16一、节奏---------------------------------------------------------16二、韵律---------------------------------------------------------17第五节:比例与习惯--------------------------------------17一、比例---------------------------------------------------------17二、习惯---------------------------------------------------------18第六节:联想与意境-------------------------------------19一、联想---------------------------------------------------------19二、意境---------------------------------------------------------19第七节:多样与统一-------------------------------------20一、多样---------------------------------------------------------20二、统一---------------------------------------------------------20第八节:稳定与轻巧-------------------------------------20一、稳定---------------------------------------------------------20二、轻巧----------------------------------------------------------21第九节:本章小节----------------------------------------22第十节:动脑思考----------------------------------------22第三章:构成的基本元素-------------------------------22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点----------------------22一、点的特征--------------------------------------------------23二、点的形象--------------------------------------------------23三、点的错觉--------------------------------------------------23四、点的特性—功能-----------------------------------------23五、点的构成范例--------------------------------------------24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线---------------------25一、线的特征--------------------------------------------------25二、线的形象和类别-----------------------------------------25三、线的错觉--------------------------------------------------25四、线的方向--------------------------------------------------26五、线的构成方法--------------------------------------------26六、线的构成范例--------------------------------------------27第三节:平面构成元素——面-------------------------------------28一、面的特征---------------------------------------------------------------28二、面的形象---------------------------------------------------------------29三、面的形态---------------------------------------------------------------29四、面的错觉---------------------------------------------------------------29五、面与面之间组合产生的几种关系-------------------------30六、面的构成范例------------------------------------------------32第四节:色彩构成元素--------------------------------------33一、物体显色原理-------------------------------------------------34二、色彩构成三要素----------------------------------------------35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元素-----------------------------------37一、线材-------------------------------------37二、面材-------------------------------------38三、体材-------------------------------------38四、色彩-------------------------------------38五、材质肌理-------------------------------------------------------38第六节:光构成的元素-------------------------------------39第七节:本章小结--------------------------------------------40第八节:本章动脑思考与练习-----------------------------40第四章:平面构成技法-------------------------------- 41第一节:构成中的骨骼------------------------------------- 41第二节:平面构成设计程序--------------------------------42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42一、重复-------------------------------------42二、近似-------------------------------------43三、渐变-------------------------------------44四、发射-------------------------------------45五、特异-------------------------------------47六、对比-------------------------------------49七、密集-------------------------------------50八、肌理-------------------------------------51九、空间-------------------------------------54十、群化-------------------------------------55第四节:本章小结-------------------------------------56第五节:本章思考-------------------------------------56第五章:色彩构成技法-----------------------------------57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57第二节:色彩构成作业程序及范图-------------------------57第三节:色彩构成的调子-------------------------------------59一、最亮的明度-------------------------------------59二、中间明度----------------------------------------59三、最暗明度----------------------------------------59第四节:色彩对比-------------------------------62一、色相对比----------------------------------------62二、原色对比----------------------------------------62三、间色对比----------------------------------------63四、补色对比----------------------------------------64五、暖色对比----------------------------------------65六、面积、形状、位置对比-------------------------------------------66 第五节:色彩抽象重构组合--------------------------------------67一、图片重新拼贴------------------------------------------------------67二、从图片到画面------------------------------------------------------68三、从事物到画面------------------------------------------------------69第六节:心里色彩构成--------------------------------------69 一、色彩传达的基本情感----------------------------------------69第七节:本章小结--------------------------------------------71第八节: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71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构成技法------------------------72第一节:立体构成技法概述--------------------------------72一、二维转三维的理论-------------------------------------------72二、促成空间的形式要素----------------------------------------73三、立体构成的常用工具----------------------------------------73第二节:面材切折构成程序及示范图解-----------------73第三节:半立体的空间、肌理构成-----------------------76第四节:线材的构成技法---------------------------------79一、垒积构造构成技法-------------------------------------------79二、网架构造构成技法-------------------------------------------80三、线织面构成技法----------------------------------------------81四、对比组合构成技法-------------------------------------------82第五节:面材的构成技法-------------------------------83一、单块面材构成法-------------------------------------83二、组合面构成法----------------------------------------84第六节:体材的构成--------------------------------86一、独体分割----------------------------------------------86二、积聚组合----------------------------------------------87第七节:本章小结---------------------------------------88第八节:本章思考与练习------------------------------88第七章:光构成技法-------------------------------89第一节光构成技法概述-------------------------------------89第二节:镜映像------------------------------------------89第三节:光动迹象---------------------------------------91第四节:色光构成(光影构成)---------------------------92第五节:数码合成设计---------------------------------------93第六节:本章小结------------------------------------------94第七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4第八章:综合构成技法----------------------------------95第一节两种以上元素的构成-------------------------------------95第二节:多种元素的构成(线、面、体)---------------97第三节:本章小结---------------------------------------------98第二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8第九章:构成材料----------------------------------------------99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材料--------------------------------------------99第二节:色彩构成的材料-------------------------------------10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材料-------------------------------------102一、立体构成使用材料分析---------------------------------------103二、面性材料介绍---------------------------------------------------104三、块状材料介绍---------------------------------------------------105第四节:光构成的材料----------------------------------------106第五节:本章小结----------------------------------------------10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08第十章:构成艺术的应用------------------------------------108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108第二节:色彩构成的应用领域-----------------------------------11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13第四节:光构成的应用领域--------------------------------------115第五节:本章小结--------------------------------------------------11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18第十一章课堂实训----------------------------------------------------118第一节:电脑构成设计训练-----------------------------118第二节:实训案例介绍---------------------------------------------118范例11-1平面构成案例:CD光盘封面设计与制作-----------------118 范例11-2 色彩构成案例: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120 范例11-3 立体构成案例:香水瓶的设计与制作----------------------121范例11-4 光构成案例:仿镜映像效果设计与制作----------------122 第五节:本章小结--------------------------------------------------123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23结束语---------------------------------------------------------------------------124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本章内容■构成的定义■构成艺术的由来■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构成的形式■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二、点、线、面——荷塘创作(一个题材表现多种可能性)
作业:图片收集或写生
1、收集不同季节的荷塘画面资料
2、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四张图片,以不同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画面
三、形态——水的定律
(对非常形态的寻踪)
作业:水纹写生
1、自然界中流动的水
2、静态水中滴入黑色的连续变化
3、观察并表现由冰融化为水的现象与过程
四、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实行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
计分办法:过程考评(项目考评)50分(其中:平时表现10分;课后习题10分;实践课测试30分);期末考评(卷面考评)50分
编制人:刘敏
编制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艺术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7-6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三、自然色的解析(色彩采集、重构)
1、色的归纳和强调
2、采集和重构
3、关系的转移
四、系列配色
1、色相推移
2、明度推移
3、彩度推移
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明度对比调式
2、色相对比调式
3、彩度对比调式
4、色彩调和
六、配色构图
1、配色结构
2、同化与融合
3、配色的表情
4、配色的方法
实践教学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 (参与)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变化.课程要求:平面构成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三大构成 教案设计

三大构成  教案设计

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应用概述第一章实用标准文档教案课程概述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色彩及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如何按美的法则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中如何创造形象,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

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

立体构成是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的的视觉形象创造,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1.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3理解与运用。

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4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色色彩的联想、.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5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嗅觉的联想、彩的味觉、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6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的运用。

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7.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视觉艺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的习惯。

【主要容】第一章概论.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三章重复构成第一节近似构成第二节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渐变构成第三节发射构成第四节特异构成第五节分割构成第六节密集构成第七节对比构成第八节肌理构成第九节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第四章色彩的产生第一节色彩的基本属性第二节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五章色彩混合第一节色彩对比第二节色彩调和第三节色彩情感第四节色彩创意构成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常用材质第七章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八章第一节半立体构成第二节单元立体构成第三节多元立体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特殊肌理第四节【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标题:三大构成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包含三大构成部分,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以下是对这三个构成部分的详细解释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概念、原理、定理等。

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

2. 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例如阅读、写作、计算等。

可以通过给出具体的任务或者操作步骤来表达。

3. 情感目标:明确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

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情感要求或者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来表达。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编写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教材或者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整理。

2. 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确保所选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3. 教学顺序: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例如按照递进关系、重要性或者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排序。

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编写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步骤:确定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例如引入、导入、展示、练习、总结等。

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教学评价: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例如作业、考试、小组讨论等。

通过评价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____教案三大构成要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大构成要素”的概念和内容;2.掌握“三大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3.能够运用“三大构成要素”的理论进行实际分析。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三大构成要素”?2.各个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介绍;3.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2.理论讲解(15分钟)在强调教师主动讲解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首先,介绍“三大构成要素”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然后,分别详细讲解每个构成要素,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构成要素的概念和内容。

3.案例分析(30分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每个小组选择一份案例,并根据“三大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在其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定期组织学生报告和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通过案例分析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重点总结和归纳,强调“三大构成要素”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他们对“三大构成要素”的理解和看法。

5.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答题。

教师在其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加深学生对“三大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1.面向学生的教学课件;2.案例分析所需的相关案例;3.教师准备的拓展应用题目。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和提问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和分析的能力等。

2.课后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编码:学分:3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适应专业:动漫/图形图像各专业先修课程:三大构成素描色彩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定义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第四节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第五节平面构成应用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第一节对比与统一第二节对称与均衡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权衡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点线面的一般排列设计开始,逐步进入较复杂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第1节点一、点的构成;二、点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线一、线的构成;二、线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三节面一、面的构成;二、面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四节应用点、线、面原理完成具象形到抽象形的变化第四章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第一节基本形第二节骨骼第五章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各构成形式的特点及构成,难点是各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一节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第二节重复构成第三节近似构成第四节渐变构成第五节发射构成第六节特异构成第七节密集构成第八节空间构成第六章肌理构成(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基本要素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学会创造新形态,构成形式的应用。

第一节认识肌理第二节肌理的分类第三节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第四节肌理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第七章色彩的物理理论(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100理论: 60 实践: 40适用专业: 广告专业装潢专业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 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 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三、教学基本要求:(一)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 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 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 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 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 合理安排时间, 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 基本设计方法。

四、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 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作针对性的练习, 重点在指导和讲评, 逐步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能力, 为今后创造性课程打好基础。

2013级专科《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2013级专科《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层次、专业:2013级艺术设计专科学时:64 学时课程类型:考查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基础素描、基础色彩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三大构成课程主要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两块知识体系所组成。

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审美水平,为其进一步的具体专业课程学习铺垫专业基础。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视觉形式在平面、空间及色彩关系中的造型原理,掌握对视觉形式的基本审美方式,进一步形成对造型语言的初步的审美观,并理解构成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联系:三大构成课程和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不同,更倾向于设计造型语言系统的研究,其主要以设计造型的形式语言为研究核心,对具体的设计实用性方面涉及较少。

分工: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能为所有的后续设计类专业学习铺垫必要的基础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第一章三大构成课程概论 ( 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三大构成的知识结构、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意义。

【知识点】艺术、设计、构成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三大构成的课程结构、构成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意义。

【本章重点】三大构成的课程价值与意义。

【本章难点】三大构成的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图片欣赏法。

【讲授内容】第一章三大构成课程概论第一节什么是三大构成第二节三大构成的价值、与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三大构成的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相关资料的收集与阅读、相关工具材料的准备。

(二)第二章平面构成( 2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造型语言和构成法则,培养学生对平面视觉造型语言的审美能力。

【知识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造型语言、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法则、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三大构成》教学大纲2009-11-12 12:10:41| 分类:PS学习|举报|字号订阅学时:50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设计艺术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素描、色彩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成设计与专业设计的相互关系。

懂得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掌握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并能掌握一定的材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完成相关各项目的练习作业与命题创作。

三、教学条件美术专业教室及制作工作室、专业工具、制作材料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平面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4掌握平面构成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2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4掌握色彩构成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2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4掌握立体构成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4学时合计(50)理论教学12实践教学38五、分类说明如下《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的门类和设计元素的分类,理解形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第四章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三大构成教案范文

三大构成教案范文

三大构成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教案的三大构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2.能够编写一个完整的教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3.能够根据教案的构成部分,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明确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编写教案时,教学目标应该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清晰地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在本节课上应该获得哪些具体的知识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在本节课上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技能。

3.情感目标:学生在本节课上应该形成哪些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教学步骤是教案的实施过程,包括引入、讲解、练习、小结等多个环节。

1.引入(Introduction):在课程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讲解(Explanation):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3.练习(Practice):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操作和练习,巩固和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4.小结(Summary):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评价(Teaching Evaluation)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评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通过考试、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为了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评价,并给予具体的、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三大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基本认识,培养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三大构成概述1.1 三大构成的概念1.2 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2. 第二章:平面构成2.1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3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3. 第三章:色彩构成3.1 色彩的基本概念3.2 色彩的心理效应3.3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4. 第四章:立体构成4.1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4.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4.3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5. 第五章:三大构成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5.1 项目一:平面设计5.2 项目二:产品设计5.3 项目三:空间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大构成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意。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成绩: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三大构成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大构成教材及相关辅导书籍。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及教学图片。

3. 实践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设计网站、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法则6.1 对称与平衡6.2 对比与统一6.3 重复与节奏6.4 发射与集中2. 第七章:色彩构成的原理7.1 色彩的三要素7.2 色彩的对比效果7.3 色彩的调和7.4 色彩的情感表达3. 第八章:立体构成的形式8.1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8.2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8.3 立体构成的空间表现8.4 立体构成的创意实践4. 第九章:三大构成的实际应用9.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9.2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3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9.4 时尚设计中的应用5. 第十章:三大构成的创新与发展10.1 现代设计中的新趋势10.2 科技对三大构成的影响10.3 跨领域设计中的融合10.4 学生创新实践与展示七、教学安排1. 第六章:4课时2. 第七章:4课时3. 第八章:4课时4. 第九章:6课时5. 第十章:4课时八、教学活动1. 第六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法则。

《三大构成》说课稿

《三大构成》说课稿

《三大构成》说课稿一、说大纲《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依据理论原则和学专业的需要,主要讲授平面、色调、立体构成的理论,使同学在艺术设计制造中,对平面形的设计创意、色调的设计与运用、立体造型设计有深刻的理论知识和制造能、娴熟的操作技能。

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并能用美学的角度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在艺术制造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同学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训练同学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思索、分析,并提高自己的艺术形象设计应用技能。

通过《三大构成》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同学的构成艺术修养与表现技能。

通过大量构成作业练习,逐步使同学形成构成的理念与制作技巧。

逐步形成形式美的审美观点,提升同学的艺术修养及综合素养。

针对中专同学的技能特色,将三大构成学科的教学安排了详略,将色调构成作为教学重点。

依据本课程特点,上课以讲授操作辅导并进。

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同学能正确了解平面、色调、立体构成的理论,对平面形的设计创意、色调的设计与运用、立体造型设计有深刻的理论知识和制造能、娴熟的操作技能。

教材此章节写得比较笼统,同学不太能理解,在备课时要通过收集大量的实例艺术品图片说明概念,让同学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理解。

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分析中,诠释构成艺术与各艺术设计之间的犬齿关系。

这一节通过概念的具体说明,让同学对色调的知觉、联想情感有更深更具象的了解。

在讲解艺术理论的同时并进行分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培育同学的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及制造技能、动手设计技能。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跟同学很好的互动。

〔二〕教学目的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同学对知识目标:1、熟知色调的知觉与情感2、能概述色调的情感与联想3、熟知色调的心理,从美学的角度对色调的配置有较深认知。

技能目标:1、依据配色方法、配色原理能进行配色设计。

2、色调的感情在室内设计、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同学1、培育同学的制造技能、创新意识。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美术设计基础与实训教程专业:动画设计总学时:160 学科性质:必修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区别于纯艺术主要在于它的实用功能,因为设计既要符合审美又要具有实用性,要以人为本。

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型,及要素,通过材料、工具、技法的利用和开发,色彩构成是“色彩的构建”,它是色彩设计的基础,研究色彩的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重要的研究色彩组合规律、创造方式。

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

立体构成是用来训练形态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强调思路的拓展,体验,是学生获得物理、心里、工艺材料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二、课程基本要求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色彩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通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逐渐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战略思想。

培养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三、课程的性质、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第一部分平面构成1、重点: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美法则(秩序、运动、发散、均衡、渐变等)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难点:规律与法则容易混淆,启发学生认识每项作业的构成原理,克服将规律具体方法在操作层面上的法则相混淆的毛病。

无法脱离具像思维模式,抽象思维能力欠缺。

3、解决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对学生形象的讲解从几何学的观点认识物体结构的解析性观察方法,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培养从具体物体抽取形式的能力。

3、实践(验)课教学内容(一)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美法则(秩序、运动、发散、均衡、渐变等)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

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

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

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平面构成一、形态的基础理论(一)教学要求:掌握形态、形态构成、形态要素等基本概念与内涵。

掌握造型要素的基本性质,点、线、面、体的平面造型规律,研讨各要素间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

(二)教学重点:建立形态构成的概念。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与要素转化为课题训练重点。

(三)教学难点:形态美的法则。

(四)教学内容:概述包豪斯与构成;造型设计与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目的、学科特点及学习方法;材料和工具的准备;电脑设计中引入平面构成;6、认识形态;7、设计形态;8、形态的知觉与心理;9、形态的基本要素;10、形态美的法则。

二、基础构成(一)教学要求: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掌握简化构形与系列化构形的造型规律,培养基本的构形能力。

(二)教学重点:单形的移动组合、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逻辑构成(四)教学内容:1、基本图形的设计;2、逻辑构成:重复、近似、发射、渐变、对比、特异、结集、肌理;3、视觉平衡构成;4、肌理构成与技法拓印。

三、意象构成(一)教学要求:认识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实质,掌握具象形态的抽象表现方法。

探讨感觉,情感和各种抽象概念的视觉化表现方法。

(二)教学重点:联想构成和空间构成。

(三)教学难点:空间构成(四)教学内容:抽象构成;联想构成;空间构成。

四、平面构成的图形开发与应用(一)教学要求: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复像、变像、矛盾空间(三)教学难点:矛盾空间(四)教学内容:1、复像:运用重复规律的超现实图像,把某一形象连续反复地移动排列或做各种位置变换,从而构成新的图形;2、复像的创造方法:1、位移 2、扩散3、转体4、矛盾循环;3、重像: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形象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巧妙地构成一个新的形象;4、变像:以变形规律构成的超现实图形渐变就形成变像;5、残像:运用减缺和分解重构规律的超现实图形;反透视:大与小的象征、虚实空间、立视体;7、矛盾空间:形体矛盾、超现实矛盾。

第二章色彩构成一、色彩的基本原理(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色彩的基本原理、光与色的相互关系、物体色的形成、色彩的表述和色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色光的物理原理以及不同的混合形式;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色彩表述体系形成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色彩的混合(四)教学内容:色彩的形成;色彩的属性;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表述与色彩体系;色彩三要素;色彩的三原色;7、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12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德24色相环。

二、色彩与视知觉(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视觉生理与心理反映角度,较系统地了解人的知觉与色彩的有机联系,了解色彩的诸多视知觉现象。

(二)教学重点:色彩的易见度,明暗适应,颜色适应,色的同化性,以及色的错视。

(三)教学难点:色彩的错觉。

(四)教学内容:色彩知觉现象;色彩与空间。

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深入探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原理及表现形式,理解其相互的关系及有机的配置。

(二)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理论和课题训练。

(三)教学难点:色彩的对比、调和、调性表达。

(四)教学内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其他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性表达;纯度对比。

四、色彩的心理效应(一)教学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加强对色彩的联想与感觉并有能力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重点:着重训练对色彩的心理联想、抽象联想的表达,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性格与表情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色彩的对比、调和、调性表达。

(四)教学内容:色彩心理的类型;色彩的联觉;色彩的联想;五、色彩构成与设计(一)教学要求:通过色彩的采集、重构、抽象联觉、联想等课题性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色彩的不同要素的创意构成。

各种抽象心理构成,使色彩构成与色彩的设计实践更为有机的衔接和过渡。

(二)教学重点:色彩信息的借鉴、采集、重构和色彩模拟设计训练。

(三)教学难点:色彩的重构(四)教学内容:1、色彩的借鉴与重构;2、色彩构成与设计。

第三章立体构成一、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及其特征,形态在立体构成中的特殊表现以及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构成中形态的整体美表现。

课题训练方面着重从立体构成的构成感觉上进行。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立体的本质;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

二、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对比与调和美学的要素。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构成中对比与调和美学要素形成的因素。

课题训练方面着重从如何取得对比调和的和谐关系上进行。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教学内容: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稳定与轻巧;量感与空间感。

三、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和方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训练构成中深入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并鼓励学生将其大胆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半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认识立体构成中三维空间处理的关键因素。

课题训练方面着重从半立体的抽象构成和构成半立体的具象构成的表现方法上进行。

教学难点:半立体构成到立体构成的转换。

教学内容:半立体构成;线材的立体构成;面材的立体构成;块材的立体构成。

四、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材料的类别、材料的属性及不同材料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材料在三维空间中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

教学难点:材料的加工教学内容:材料的特征;材料的质感与肌理;材料的加工。

五、立体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商业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设计的关系。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2、立体构成在广告上的应用;3、立体构成在书籍装桢设计中的应用;4、立体构成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5、立体构成在服装服饰设计中的应用;6、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7、立体构成在环境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构成》,余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3年。

七、说明制订:张家齐宋晓娜初海霞王佐兵审定:王振王承志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