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生平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柴可夫斯基(1840.5.7 - 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参加乐团
• 伦敦交响乐团 • 伦敦交响乐团建于1904年,与英国广播 (BBC)交响乐团及伦敦爱乐乐团三足鼎立, 是代表英国水平的著名演奏团体。应该说 这个乐团是英国三大交响乐团中最优秀的, 也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交响乐团之一。伦 敦交响乐团曾多次演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小提琴协奏 曲第35乐章》及《天鹅湖》选段等。
•
成长历程
• 柴可夫斯基于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 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 唱团。后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 • 柴可夫斯基自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之后, 安东· 鲁宾斯坦的弟弟,莫斯科音乐学院的 和声学教授尼古莱· 鲁宾斯坦聘请他做音乐 史的教师。当时的柴可夫斯基父亲已经退休, 经济上颇为拮据,便欣然接受教职,接下来 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教书的待遇 不特别好,仅能糊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从 事这份工作能够有很充裕的时间创作,所以 在从事教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 “冬之梦”,但听众反应不佳。没多久,他 就因为压力太大又过度工作,在1877年因精 神崩溃离开学校。休了一年假后,他尝试着 回学校继续教书,但是没多久就放弃了,然 后决定退休。在瑞士休养一阵子之后,便搬 到基辅与妹妹同住。[
音乐风格
• 柴可夫斯基 • 柴可夫斯基 画像(10张) • 是在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高涨时期走上创作 道路的,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 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 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到的悲剧性。 他在70年代末所写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 《叶甫盖尼· 奥涅金》,则属于他在前后两个时 期交界时的作品。 • 交响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占突出地位。柴科 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他的第1、第2、第3、交响曲写于70年代中期 以前,均属于前期创作。 • 这3部交响曲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与М.N.格林卡 以来俄罗斯交响音乐传统的联系。这3部交响 曲都属于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 往往采用民歌素材。
柴可夫斯基-音乐家的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
风格特点:
他的作品既包含国民乐派的描述性标题音乐,又 有古典乐派的抽象美感,但在浪漫的风格中也富 含了俄罗斯的地方色彩,十分的具有个人特色。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俄罗 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 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 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全名:彼得· 伊里奇· 柴可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 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他的作品既包含国民乐派的描述性标题音乐,又 有古典乐派的抽象美感,但在浪漫的风格中也富 含了俄罗斯的地方色彩,十分的具有个人特色。
代表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 响 曲》、《第七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 《四季》、《罗密欧与朱丽 叶》、《胡桃夹子》、 《天鹅湖》、《忧郁小夜曲》等。
其中,《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
子》三部舞剧音乐作品,都已成为世界舞 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 国的芭蕾舞台上。
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赏析
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赏析
一、柴可夫斯基及其作品简介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情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又称《冬日梦》,创作于1866年,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二、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俄罗斯社会政治动荡时期。
作曲家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以展现俄罗斯冬日的梦幻景象。
三、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采用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结构,分别为快板、行板、谐谑曲和终曲。
2.旋律特点:作品充满浓厚的俄罗斯风情,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
3.和声处理:作曲家运用丰富的和声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出壮阔的音色效果。
4.节奏变化:柴可夫斯基巧妙地运用节奏变化,为音乐注入活力,使作品充满动感。
四、作品鉴赏及意义
1.音乐风格:这部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风格,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语言。
2.情感表达: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充满激情与矛盾,反映出作曲家内心的挣扎与彷徨。
3.社会意义:作品以冬日为背景,寓意着俄罗斯民族的坚韧与希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五、总结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浪漫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佳作,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华。
作品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俄罗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
1840年5月7日出生於俄國Votkinsk • 父親是礦冶工程師
• 四歲時和妹妹合作完成他的第一首歌
• 十四歲母親過世〈死於霍亂〉 • 原本習法律,二十三歲辭去司法工作改學音樂 • 十四歲隨義大利老師Luigi Piccioli習聲樂 二十二歲 隨聖彼得堡院長Anton Rubinstein習作曲 二十三歲在音樂院習和聲、作曲、鋼琴、長笛
• 畢業後在新莫斯科音樂
愛 情 與 婚 姻
• 性情:憂鬱、常有孤獨感、渴望與人建立親密的關 係、喜歡溫暖的家庭氣氛
• 愛情:初戀對象是一位義大利的女高音歌手 親密筆友是梅克夫人〈鐵路工程師的遺孀, 愛音樂又富有,常贊助音樂家,通信時間長 達15年之久〉 • 婚姻:37歲結婚,對象是他的音樂仰慕者Antonina Ivanovna Milyukova,她聲稱若遭拒絕就要自殺 41歲離婚,因她產下一子經證明非柴可夫斯基 的
音樂風格
• • • • • 綜合了憂鬱和華麗的旋律 生動的節奏 巧妙的配器 主題的再現 充分表現細膩至寬廣宏偉等多種複雜的 情緒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圖片
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
胡桃鉗
睡美人
天鵝湖
胡桃鉗
完成於1891年的「胡桃鉗」,是柴可夫斯基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寫 之「胡桃鉗與鼠王」童話而改編而成之芭蕾舞劇,全劇中有十五首芭蕾音樂, 編舞者為依瓦諾夫,於1892年在聖彼得堡舉行首演時,即獲得熱烈迴響。在 全劇之外,柴可夫斯基還從中改編為兩套管弦樂組曲,其中以第一套最為著 名,其首演日期還較芭蕾舞劇早了九個月之多。 故事敘述在德國鄉間有一農家,於聖誕夜舉辦熱鬧的晚會,並邀請眾多 親友前來參加。晚會當中,小女生克拉拉從一名老伯伯手中獲得一件人形的 胡桃鉗,但卻被調皮的哥哥弄壞了,克拉拉便傷心地將這胡桃鉗丟在聖誕樹 下。到了深夜,曲終人散,家人也都睡了,小克拉拉從房間走出來,想看看 心愛的胡桃鉗是否還在聖誕樹下。只是,小克拉拉卻突然間聽到一陣奇怪的 聲響,原來老鼠大軍從牆邊的小洞跑了出來,對客廳裡的玩具發動攻擊,只 見胡桃鉗揮舞長劍,率領由玩具與糖果組成的雜牌軍奮力抵抗。看胡桃鉗陣 營節節敗退,小克拉拉急中生智,拿起腳上鞋子,就往老鼠首領砸去,老鼠 陣營驚慌不已,隨而陣勢大亂、便急忙逃竄。 瞬間,這人形胡桃鉗搖身成為一位英俊瀟灑的王子,他為了答謝小克拉 拉的救命之恩,便帶她穿越積雪的遼闊森林而來到了甜蜜之地,在那有一座 糖梅仙子的宮殿,小克拉拉在此受到糖梅精靈的獻舞,並在他們的祝福下與 王子舉行隆重的婚禮。這時,一陣清醒,原來,所有的奇遇都是小克拉拉的 一場夢境。
謝謝觀賞
謝謝觀賞
THANK YOU
天鵝湖
1875年,在一個莫斯科上層名流出席的文藝沙龍中,柴可夫斯基受波修瓦劇院 (Moscow Bolshoy Theatre)前任藝術經理貝齊雪夫(V. P. Beqichev)之邀,寫作 一首具幻想風格的芭蕾舞劇,這就成了後來四幕芭蕾舞劇「天鵝湖」之發想源頭,其 腳本亦由貝齊雪夫及當時的著名舞蹈家蓋爾徹(Geltser)共同彙編而成。 蕾舞曲的創作方式一向是由編舞者與作曲家協力完成,程序上,事先由編舞者設 定各段舞的節奏、小節數等基本元素之後,在交由作曲家譜曲,因此,編舞者的指示 必定相當程度影響、並牽動芭蕾舞曲創作的品質。而與柴可夫斯基共同配合該首芭蕾 舞劇者,是一位名為萊辛格(Julius Reisinger)的德國編舞者,未料這位編舞者之 功力不怎麼樣,在柴氏僅花了一年多時間就寫完全曲後,萊辛格的編舞就又花了時一 個月,還將曲目順序重新調整。隨而,便於波修瓦劇院展開排練,在1877年3月4日 首 演,此刻,當家舞者遭官方抵制而未能登台,只好由舞者卡帕科娃(Pelageya Karpakova),在編舞已不理想、加上不太優秀的舞者情況下,首演之慘狀,不難想像, 傳說連俄國沙皇都中途離席。 直到柴可夫斯基1893年過世後,與其曾成功合作「睡美人」與「胡桃鉗」的波修 瓦劇院總監賽弗洛斯基(Ivan Alexandrovitch Vsevolozhsky)重新將「天鵝湖」第 二幕搬上舞台,隨而又在1895年,由柴氏的弟弟協助下進行部分劇本更動,並另由裴 帝巴(Marius Petipa)與伊凡諾夫(Lev Ivanoich Ivanov)重新編舞,於聖彼得堡 再度上演,從此大受歡迎,嘉評如潮,從而成為芭蕾舞劇音樂中之經典、同時也是柴 可夫斯基之代表作之一。
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lkovsky
目录
1、生平 2、年表 3、作品 4、创作特点
生
平
中文名:柴可夫斯基 英文名: Tchaikovsky, Pyotr (Ilyich) 生 于: 1840/05/07 卒 于: 1893/11/06 国 籍: 俄罗斯 乐 派:浪漫乐派
•
他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 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 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 院工作。22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 院工作。22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 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 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宾斯坦的弟弟) 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 院的教授。 柴可夫斯基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崇拜自己的 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 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 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1893年,他逝世于 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1893年,他逝世于 圣彼得堡。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 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后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 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的原因直到现在还 是一个谜。
代表作品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 小调第一交响曲》 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 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 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虽然柴科夫斯基自认有 点瑕疵,但它无疑包藏了美好青年时期的梦与情怀。 《c小调第二交响曲》 (1872年) 小调第二交响曲》 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大调第三交响曲》 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 (1878年) 小调第四交响曲》 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 (1888年) 小调第五交响曲》 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 (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 小调第六交响曲》 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 交响曲》 交响曲》 ,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 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科夫斯基的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1885年) 曼弗雷德交响曲》 1885年)
柴可夫斯基
•1869年,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作他最著名的管弦樂幻 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 •1874年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原本柴可夫斯 基打算在此曲完成後把它獻給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 坦,但這作品卻飽受魯賓斯坦的批評,柴可夫斯基 便把它轉獻給李斯特的女婿---畢羅。 •柴可夫斯基早期的作曲生涯並不如意,無論在經濟、 社交或感情方面都受到打擊,使柴可夫斯基的精神 受到很大的困擾。幸好,這時有一位富孀梅克夫人 十分欣賞柴可夫斯基的才華 ,每年對他提供了三千 元的資助,解決了柴可夫斯基經濟上的困難。
• 1878年第四號交響曲在尼可拉‧魯賓斯坦指揮下初 奏。 • 1879年歌劇《尤金‧奧尼根 》在莫斯科上演,都得 到相當成功。自此柴可夫斯基的聲望開始日漸提升。 1881年,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逝世。次年,柴 可夫斯基以《A小調三重奏》獻給魯賓斯坦。 •柴可夫斯基憂鬱孤獨的性格,導致他的音樂時常帶 有悲觀的y’s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線條流暢而多變,加上 他對樂器的運用有超凡的觸覺, 使他的作品能 更鮮明地刻劃出他要表現的角色或想表達感情。 同時,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俄羅斯的民族特色。所 作的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 都突破了傳統的舞劇音樂程式,使音樂更能表達 劇情。柴可夫斯基作品數量龐大,如八齣歌劇 (包括《尤金‧奧尼根 》和《黑桃皇后 》等)、 三齣芭蕾舞劇、七首交響曲、管弦樂幻想曲《羅 蜜歐與茱麗葉序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 曲以及其他室樂、合唱團歌曲等。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
第二幕: 其实当王子和天鹅公主在谈话时,魔王一直在偷听,于是他要
阻止他们相爱。魔王一边把自己的女儿变成奥杰塔的模样去参 见宴会,一边阻止奥杰塔去赴宴。因此在第二幕中有两个旋律。 一个是在宴会的旋律,由小提琴构起主旋律,庄重、华丽,王 子和假奥杰塔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另一个是奥杰塔的旋律,比 第一幕更急促,有一种紧迫,危险地感觉。正如奥杰塔的处境, 她要克服魔王设置的障碍赶到宴会现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 真爱。这时的音乐正是表现了奥杰塔当时紧迫、担忧的心情和 勇往直前的决心。
天鹅湖
第四幕: 经过一番激战,魔王终于被打败了,天鹅湖又恢复了以往的平
静。爱情胜利了,黎明到来了。天鹅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她们 和奥杰塔与王子一起走向新生活。天鹅湖畔在举办舞会,王子 和天鹅公主翩翩起舞,这时森林里的小精灵也来参加舞会,跳 起了四小天鹅舞。
意大利随想曲
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 马, 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 1880年二 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 “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 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谱写成的。我想这 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 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 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 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 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
他的旋律富于朗诵性,尤其是器乐的宣叙性独白更是情味深长。他的和声很 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有时又异常复杂,富于刺激性。他扩展了 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
柴可夫斯基介绍
代表作品——芭蕾舞剧
《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
以及大量其他作品……
人物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 基
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年5月7日—1893年 11月6日
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 曲家,也是俄罗斯民 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生平事迹
柴科夫斯基从5岁开始 学钢琴
在1850年,他的父亲 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 立大学校长。于是, 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 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 育,并且在音乐系主 任的指导下,继续钢 琴的学习。
柴科夫斯基于 1858年离开学校 然后进入司法部 做部长秘书,不 久他就加入了司 法部的合唱团。
1866年他在莫斯 科音乐学院任教 授,两年后完成 了第一部歌剧 《司令官》
代表作品——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浮想” c小调第二交响曲“乌克兰”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 f小调第四交响曲 曼弗雷德交响曲 e小调第五交响曲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把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融汇贯通,创作完成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他在音乐作品中倾注了他全部的才智和全部的情感,还有他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为俄罗斯民族音乐建立了永恒的丰碑。
柴可夫斯基一生都贡献给了音乐,他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活,为音乐而快乐,为音乐而忧伤,他把美妙的音乐留给了世界,却在内心直面生活的悲怆。
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出生在西伯利亚一个边陲小镇的富裕之家,他的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四岁就开始习琴,也许是一种缘分,他对钢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家里人甚至都叫他“小疯子”。
两年之后,他就是一个出色的“小钢琴手”了。
由于当时艺术家的地位不高,父母不允许他把音乐当作主业。
根据父母的意愿,十岁的柴可夫斯基考入彼得堡法律学校,成为法律系的一名学生。
十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染上霍乱病逝,又因家道衰落,为谋生他只得到法院担任法庭的书记员,薪金少得可怜,八年之后,柴可夫斯基偶然结识当时誉满欧洲的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正好这位钢琴家要在彼得堡开设俄国第一家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凭着过硬的基本功,经考试进入作曲系直接随鲁宾斯坦学习专业知识,两年之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他的毕业论文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题创作的大合唱,上演后荣获毕业生大奖。
当年他就被聘为刚刚创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教授,从此,音乐成了柴可夫斯基生活的主要内容。
柴可夫斯基感情的第一次浪漫有很大的偶然性。
有一次一个法国演出团来莫斯科演出,团里一位女歌手即兴演唱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她被音乐家的才气所折服,而音乐家也为女歌手的绰约丰姿所倾倒,不久这对年轻人因音乐而相识相恋了。
虽然女歌手时常到各地演出,但他们书信交流的频率是很高的,订婚之后,柴可夫斯基在婚姻和音乐之间犹豫不决了,他担心婚姻影响他的音乐,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偶尔的迂腐是浪漫的女歌手无法容忍的,在商定的结婚日子来临之际,这位女歌手在去西班牙演出时闪电般地嫁给了当地一位男歌手,柴可夫斯基措手不及,精神遭受沉重打击,于是痛苦变成了音符,音符中涌动着激情,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弦乐四重秦》《第二交响曲》、歌剧《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来又有了《钢琴协奏曲》《第三交响曲》、芭蕾舞剧《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 年出生于俄罗斯
莫斯科,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
他擅长于室内乐、交响乐、歌剧、舞剧、歌曲以及芭蕾舞音乐编曲。
他的作品流露出丰富的情感,并
缔造了当时的音乐文化。
柴可夫斯基的著名节奏有熟悉的四拍子、七拍子,以及令人惊叹的和声复音。
他的作品对于20世纪的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
的音乐影响深远,其中最出名的作品有交响曲《爱之舞》(Swan Lake)、《牧神的游戏》(The Nutcracker)和《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等。
他曾获得维也纳新派音乐会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会员。
柴可夫斯基病逝后,他的诗歌和音乐一直被热衷於欣赏浪漫主义音乐的人
选择欣赏。
柴可夫斯基是谁
柴可夫斯基是谁柴可夫斯基,他是一个俄国著名的音乐家,还有作曲家,他的音乐成就是巨大的,独特的,是其他的任何一个著名音乐家都不能代替的。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柴可夫斯基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柴可夫斯基的简介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主要音乐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及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等。
柴可夫斯基的小故事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中需要提及到他的家庭。
柴可夫斯基生活在一个工厂主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厂主,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家庭很富裕。
柴可夫斯基从小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因此接触到了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父亲与母亲经常带着柴可夫斯基去听音乐会。
柴可夫斯基在听音乐会的过程中喜欢上了音乐。
圣彼得堡在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柴可夫斯基长大后,去了圣彼得堡学习音乐。
在圣彼得堡,他见识到了当时欧洲非常流行的音乐。
在圣彼得堡,有着很浓重的文化气息,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
克里夫人也是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中不可忽略的人物。
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学成后,回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演奏音乐作品。
当时的克里夫人是一位富豪的遗孀,她非常欣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就资助柴可夫斯基举办音乐会。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Pyotr II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对这位作曲家及他的音乐的评说却从未止息。
他,代表着19世纪末情绪的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从不关涉重大社会问题,他的想象力总是脱离现实生活,而沉溺于虚幻的世界里。
然而从青年时代起,他那敏感脆弱的性格,就深切地感觉到现实社会并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样。
他的怀疑主义和他那宿命论的思想,使他在落日的余辉里孤寂地去寻找对人生的妥协。
音乐成了他蜗居斗室自我拯救的唯一生存方式。
艺术天才与精神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似乎已是老生重谈。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Lombroso Cesare在1864年指出在大音乐家中患病的特别多,包括妄想与幻想综合症、抑郁症和狂躁症。
翻阅一下柴可夫斯基的书信和日记,我们便不难发现,柴已经不是自卑、自贬,自我丧失的问题,而是要结束自我。
在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几次精神崩溃时都想到了自杀。
在令人厌烦的社交活动中,抑郁会象鬼魂那般死死地与他纠缠。
这种性格自然会表现在他的音乐创作上。
这种创作心灵完全来自与病态的不安和沮丧。
每逢这时,他总能写出一些眼泪汪汪的调子和伤感情怀的旋律。
或是沉入类似“冬日梦幻”那种虚迷境界中,任自己的感情之流迷走飘逸。
这种又酸又苦的忧伤和哀愁,影响了他中后期的许多作品。
然而,抑郁症在某种情形之下,会转化为与与症状完全相反的狂躁症倾向。
这种反差极大、两极摆动的精神断裂、间接造成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许多断裂。
很多作品中的一些优美旋律,常常被粗暴所打断,接踵而来的往往是跌跌撞撞、迅疾跳跃的不稳定音型。
过去的评论家只认为他不善于构造交响的逻辑大厦,只是听凭他的情绪系列的相互交替,而且把这种交替变成是一种性格上的对比。
实际上,这并不是音乐结构的问题,而是音乐家的心理程序对作品程序的一种投射;是一种失去自我控制的段裂,而非局部和局部之间技巧性的衔接问题。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编号:82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姓名:聂俊毅学号:20113576 学院:会计学院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
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
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
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
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
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
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
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
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
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91年他出访美国。
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
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
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斯基担任指挥。
几天后,他感染了霍乱,于11月6日在圣彼得堡逝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 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 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 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 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 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 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是一部相当个人 化的作品。
音乐欣赏
悲怆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 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 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 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 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 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 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 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 一流的精品。
家庭情况现在乌德穆尔 特共和国的小镇子。 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 矿厂的采矿工程师 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
生平事迹
柴科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 琴 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 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 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 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 继续钢琴的学习。
柴科夫斯基于1858年 (18岁)离开学校然 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 秘书,不久他就加入 了司法部的合唱团。 1866年(22岁)他在 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授,两年后完成了第 一部歌剧《司令官》
1876年, 梅克夫 人 柴科夫斯基与梅克 (Nadezhda von Meck)夫人建立 了通讯友谊,这给 柴科夫斯基以极大 的精神安慰。 梅克夫人是一位颇 有文化教养的富孀, 非常喜爱柴科夫斯 基的作品。两人在 频繁的通信中建立 了深厚的友谊。梅 克夫人从1877年 开始,每年给予柴 科夫斯基以优厚的 经济资助,使柴科 夫斯基有可能辞去 音乐学院的教职,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 投入创作。
人物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 物。 主要音乐作品有六部交响曲、 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 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 叶》,音乐会序曲《1812》、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 鹅湖》、《睡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