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医学发展
中医运动医学临床现状与分析
![中医运动医学临床现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efde57312b3169a451a447.png)
v s n n i r t r n l ss i cu i g t e d p r me t n t l t n, t f s a e t e a e t o l a d r — iki g a d l e a u ea a y i ,n l dn h e a t n s i s a l i s a f c l ,h r p u i t o s n e t ao c sa c r g a , t. e r s l s o ( ta e r h p o r ms e c Th e u t h we 1 h tTCS s u d r is rsn e id, u o M i n e t ii g p ro b t c mb n s wi h ie t t e h p o lms o n aa c d d v l p n mo g t e d fe e t r g o s n n e o g n e t n n a e r b e f u b ln e e eo me ta n h i r n e i n , o - n u h i v s me ta d we k r f
I
● 体 育 与 运 动 科 学
首 都 1 育 学 院 学 报 本
J u na fC a ia nsiu e o y i a uc i n o r lo p t l I t t fPh s c l t Ed m o
中医运动医学临床现状与分析
The Clni a t t s a d An l ss o a ii na i c lS a u n a y i f Tr d to lChi s po t e c n ne e S r sM di i e
邹
军, 吴
瑛, 屠嘉衡 , 张
丽 , 淑娟 , 秦 董苗淼 , 林
运动医学-课件
![运动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d335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6.png)
3D生物打印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3D生物打印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等,通过 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
应用
在运动医学中,3D生物打印可以用于制造出人工关节、韧带 和肌腱等组织,以治疗严重的关节病变、韧带撕裂和肌肉损 伤等。此外,3D生物打印还可以用于制造出个性化的假肢和 矫形器,提高运动员的康复效果。
20世纪中期以后,运动医学开始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从 运动员身体机能检测、运动营养补充剂到运动伤害预防与治疗等。
运动医学的重要性
运动医学对于提高运动员竞技 水平和保护运动员健康具有重
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和营养补 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
质和运动表现。
运动医学还可以帮助大众更好 地理解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促进大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03
运动医学诊疗技术
运动伤病的诊断与评估
临床诊断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定运动伤病的部位和 程度。
功能评估
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柔韧性等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以制定针对 性的治疗方案。
运动伤病的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利用冷疗、热疗、电疗、按摩、牵引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02
运动医学基础知识
运动器官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分别具有支撑、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骨骼与关节的解剖结构
骨骼分为长骨、短骨和扁骨,关节由骨端、关节面和关节囊组成。
肌肉的解剖结构
肌肉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具有收缩和放松的功能。
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3b5a561af1ffc4ffe47ac9d.png)
求 的不 断增 高,那么其接受的训练强度也与 日俱增 。由此机 体将产生一定的疲劳状况 ,如何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 ,让机 体 快速恢 复 ,一直都 是研 究人员所 想尽 快解 决 的问题 。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症状 与中医学 中所描述的 “ 虚症 ”类似 ,主要是 由于肾或者脾脏的功能失
1 中医药对运动疲劳 的影响
运 动 性 疲 劳 一 直 都 是 运 动 医学 领 域 一 个 很 热 门 的研 究 重 点 。 随着 体 育 界 的竞 争 越 来 越 激 烈 ,运 动 员所 承 受 的生 理 和 心 理 的压 力 也 逐 渐 增 加 ,对 于 运 动 员 的 训 练 和 比赛 的 成 绩 要
中医药提高运动技能41游泳运动的力竭时间在相关文献中提及的李峰24的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沙棘人参丹参黄芪芦荟何首乌枸杞子等提取物赵仙丽的人参配伍陈皮中药姜永25等人的健力消疲汤以生脉饮和当归补血汤为主配以补肾中药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及五味子仙鹤草等共l7味中药配制而成杨文领
体育科研 2 1 年 第 3 卷 第 4期 00 1
论 :实 验 后 服 用 人 参 配伍 陈 皮 中 药组 的小 鼠血 液 中 的乳 酸 值
有所下降 1号膏剂组与对照组相 比具有非常显著性 的差异 , I
且 I号 膏 剂 和 I 号 膏剂 组 运 动 后 的血 乳 酸 值 都 低 于对 照 组 。 I 提 示 ,此 3 中药 组 方 可 以 加快 小 鼠 血液 中乳 酸 的清 除 ,提 种 高 小 鼠 自身 机 体抗 疲 劳 的 能 力 。
第一作者简介 :张 丽,女 ,在读 业硕士生. 要研究方 向:中医运动医学 . 主 作者单位 :1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上海 2 0 3 12 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处 。 上海 2 0 3 . 0 4 8 . 04 8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d5a2aaa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1.png)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关键信息项1、中医运动医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2、运动员睡眠质量的评估指标和标准3、实施中医运动医学干预的时间和频率4、预期的睡眠质量提升效果5、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6、跟踪评估和调整方案的机制1、引言11 中医运动医学在运动员健康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改善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是一个关键方面。
良好的睡眠对于运动员的恢复、表现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2、中医运动医学的原理和方法2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与睡眠密切相关。
通过运用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从而改善睡眠。
211 中药调理:根据运动员的体质和症状,开具适当的中药方剂,以调整气血、安神助眠。
212 针灸疗法: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
213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放松肌肉,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疲劳,促进睡眠。
214 气功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3、运动员睡眠质量的评估31 建立全面的睡眠质量评估体系,包括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次数等指标。
311 采用专业的睡眠监测设备,如多导睡眠图,客观地评估运动员的睡眠状况。
312 结合运动员的自我报告和教练的观察,综合判断睡眠质量。
4、中医运动医学干预方案41 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根据运动员的运动项目、训练强度、身体状况和睡眠问题的特点。
411 确定中药调理的方剂和用药周期。
412 规划针灸治疗的穴位和频次。
413 安排推拿按摩的时间和部位。
414 指导气功锻炼的动作和练习时间。
5、实施时间和频率51 干预方案应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计划中合理安排,避免与重要赛事冲突。
511 中药调理一般为每日服用,疗程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512 针灸治疗每周进行若干次。
513 推拿按摩可每周进行一到两次。
514 气功锻炼每天坚持练习一定时间。
6、预期效果61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预期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深度增加、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等。
中医脏象概念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是什么
![中医脏象概念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20735b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5.png)
中医脏象概念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是什么中医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而运动医学作为一门研究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医学问题的学科,与中医脏象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中医脏象概念在运动医学中究竟有哪些体现呢?中医脏象学说中的“脏”,不仅指解剖学上的实质脏器,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概念。
比如心,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主神明。
在运动医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体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脏的供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心血管功能能够为身体各个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保障运动的顺利进行。
而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也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养心的目的。
同时,如果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会直接影响运动者的耐力和运动表现,甚至可能导致运动性猝死等严重后果。
再来说说肺。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在运动中,呼吸的调节至关重要。
运动时,人体的耗氧量增加,肺需要加快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以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肺功能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之一。
通过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可以增强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提高氧气的摄取和利用效率。
反之,如果肺功能不佳,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会限制运动能力,使运动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
肝在中医脏象学说中主疏泄,藏血。
在运动医学中,肝的疏泄功能与人体的情志调节和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同时,肝藏血的功能对于运动后的身体恢复也非常重要。
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血液会重新分布,运动结束后,肝脏需要将储存的血液释放出来,滋养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促进损伤的修复和疲劳的消除。
如果肝脏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气血不畅、情志抑郁等问题,影响运动者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效果。
普通高校中医(运动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普通高校中医(运动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7b5c15fad6195f312ba693.png)
从表 2 可看出 ,现行 的运动医学 专业课程设 置不尽科学合 理 ,中 医药基础 理论课与运 动专业基础理 论科 目设置 比例失调 ( 表1 见 ), 主要课 程为6 ,限选课程 1 : l( :l . 4 见表2 ),直接影响 到该 专业人 才培养 目 的实现 ,加之该 专业招生的来源主要是应届高 中毕业生 , 标 他 们大 多数 人对体 育运动 的规律 ,包括课 程科 目设置 的认识 界定模 糊 ,特别是对体育专业 课程 缺乏认知的能力 ,无法真正把握运动医学 专业课程设置 的实际内涵 ,对医学与运动的关系一直处于较混淆的状 态 ,从而造成 医学专 业课程 与体育专业课程科 目上的泛化 ,使得运动 医学的学生在学 习的 目 标和方 向上无可适从 ,顾此失彼 。 因此 , 目 中医运 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着与社会发展 、 前 人才培养 目 标相脱 节的现象 ,学生学习的 自由度较小 ,课程设置受到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才培 养模 式的现状。 从表 l 看出 ,中医运 动医学专业 课程体系建 设还 存在着一 些不 可 足 ,如 :选修课在整个课程 中所 占的比例较 少 ,难以充 分发挥学生的 爱 好 和 个 性 ,限 选 公 共 课 程 也 仅 占到 了 整 个 课 程 比 例 的 8 %至 . 6 2. 37 %, “ 厚基础 、宽 E径”和 “ l 医体并重 ”的本 科专业教育理 念 , 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 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等 。
中医运动医学是体育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中医运动
医学在医疗保健和全 民健身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提 高人 类健康 水平有着 巨大作 用。作为一门新的交叉专业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 能体 现它 的优 势和前 瞻性 ,这就 要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课程 建设中 充分体现运动 与中医的交叉互补 、强强联合 。然而对 中医运动 医学人 才培养体 系的设置 ,目前没有现存的模式 ,已申办该专业 的院校所构 建 的体 系都不 尽相同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没有一个统 一认可 的模式 。本课题 的研 究针对 目前我国 已开办 了运动 医学 专业的中医药 大学 ( 山东 、上海 、广西等 ) 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分析在 该领 域的实 践 工作 中 ,哪些课程 内容是最适宜的 ,运动专业基础理 论与中医药专 业 基础 理论的课程设置比例为 多少才较为科学合理 ,试 图探讨一条新 的运 动医学人才 培养模 式。
让中医丰富运动医学
![让中医丰富运动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5c418277a26925c52dc5bf0d.png)
彩。
当 前 , 在运 动 医 学领 域 , 西 医 运 动 医 学可 谓 一 枝 独 秀 , 中医 运 动 医 学处 于 绝 对 弱 势地 位 。 其 实 , 中
医 运 动 医 学 自古 有 之 , 它 伴 随 着 中 医 学 的 发 展 不 断 成 长 壮 大 , 是 一 门 “ 早 成 而 晚 熟 ” 的 学科 。 例 如 , 中 医
零铡固韶
维普资讯
让 中医丰富运 动医学
文 /白剑峰
北
京 奥运
会
圆满
落
幕
了 。
在赛场上 ,
有 的 运 动 员摘 金 夺 银 ,
大显 身手 ; 也 有的运 动 员因伤 退 赛 ,
留下
遗憾 。
其实 一 ,
个运 动 员 能 够 获得 奖牌 , 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学 向 更 高境 界 提 升和 发展 的一 种 必 然趋 势 。
无 论 中医 西 医 , 目标 都是 维 护 人 类健 康 。 让 中西 医 携 手 同行 , 完 美 融 合 , 将是 中国未 来 医 学发 展 的新
坐标 ※ 。
个人 的 天 赋 和 努 力 固 然是 主 要 的 , 但 是 , 外部 因
素 也 举足 轻 重 。 例 如 , 运 动 医 学 的 保 “ 驾 护 航 ”
就是 一
,
个不 可 或缺 的 因素。
大 凡 运 动 员 , 少有不 带伤 病 的 。 因 为 竞技 体 育 的运 动量 超 出一 般 人 的生 理 范 围 , 运 动 员难 免会付 出伤
病 乃 至 残 疾 的 代 价 。 竞技 体 育越 进 步 , 成 功 与失 败 之 间 的 差 距 就 越 微 小 。 运 动 员只 有挑 战生 理 极 限 , 才 能
拓宽中医院校运动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
![拓宽中医院校运动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1b59d976eeaeaad1f330f5.png)
以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 连 医 科 大 学 、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 东 中 医 药 大 大 上 山
上 影响着 学生的就业 取向。
4 毕 业 生及 家 长 受 传 统观 念 束缚 、
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 、 问卷调 查 以及专家访 谈的 方法对 高校 的运动 医学学 生和中 医院的运动员进行 了调查。
2 巩 固传 统 就 业 方 向 , 挥 专 业 优 势 、 发
运动医学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首先是面 向运动 与医学有关 的专业 领域 , 发挥专业优势 , 寻找 就业岗位 。放 眼整 个就业 市场 , 激烈 的竞 在 争环境下 , 要想在众 多的求职者 中脱颖而出 , 求职 者必须具有 无我 人 有、 人有我特 的优势。多数用人单位 都会选择 与自己工作性质相 关的 专业人才 , 尤其是高水平 的专业技 术人才 。运 动医学 人才 的优势就 在 于自己是医学专业与体育知识的复合体 。因此 , 与此 相关的职业 ( 如康 复保健师 、 运动队队医 、 医疗 、 育、 体 科研 等) 都是运 动医学学 生首选 的 岗位 , 也是运动医学专业学 生最具优势 的岗位 , 相对 竞争力 比较强 , 需 要牢牢把握。 3 开拓视野 , 、 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领域
四 、 宽 运 动 医 学 学 生就 业渠 道 的对 策 拓 1 明确 就 业 方 向 , 宽就 业 渠道 、 拓
围, 与人才培养 目标严重 脱节。人才培 养模 式应随 着社会 需求 的变化 格格不入 , 也反映 了当代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 、 服务乡村的精神。 而不断完善 。一 般来说 , 专业 培养 模式 、 学生 意愿 与社 会需 求是 否吻 合,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 专业 的发展前景 ] 。由 于运动 医学培 养出
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望与探究
![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望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f861b5c77da26925c5b04c.png)
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望与探究韦军湘 徐锡杰 韦金亮(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 530001) 知识与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
现阶段世界在经济科技、国防建设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共识。
为了全面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各类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新时代和社会发展高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推动教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需求。
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如何培养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中医药院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增加了余暇时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精神上的紧张与快节奏工作;加之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建设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现代化生活方式也使得人们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各种各样的“富贵病、文明病”也应运而生。
面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威胁,现代人已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内涵,“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人们目前对运动保健康复形式的社会化需求更加迫切,这就导致社会对中医学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向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去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大量的新的医学与运动产生的问题,并以此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正是应对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启发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医(运动医学专业方向)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专业。
它以中医学和运动医学两个学科为依托,培养既懂中医,又了解运动医学的复合型中医学专门人才。
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该专业在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不少需要完善之处。
1 我国运动医学专业的创建与发展历程1.1 运动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前因竞技体育落后,我国只有医疗体育,而没有现代的运动医学。
中医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有效应用
![中医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有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7d1f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1.png)
中医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有效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的不断提高,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技术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技术通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手段,能够帮助运动员规避运动损伤、调整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以及促进康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有效应用。
首先,针灸是中医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体育运动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而针灸可以有效地缓解运动损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促进损伤部位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运动员体内的能量平衡,提高体内的氧摄取量,增加肌肉的弹性和耐力,进而提高运动能力。
因此,针灸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竞技水平。
其次,拔罐是中医技术中另一种常用的手段,在体育运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拔罐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排出体内的湿气、寒气和毒素,促进气血的流通,消除疲劳和肌肉酸痛。
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后,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疲劳和紧张等症状。
采用拔罐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促进运动员的康复和恢复。
此外,拔罐还可以改善运动员的体质,提高体内的循环系统功能,增强运动员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患病的风险。
因此,拔罐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再次,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技术,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推拿通过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推按,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助运动员康复、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在体育运动中,推拿可以缓解运动员的肌肉疲劳和紧张,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恢复,避免因过度训练而引起的运动损伤。
此外,推拿还可以促进运动员体内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运动员的健康。
因此,推拿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
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与性能提升效果
![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与性能提升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44eaa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a.png)
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与性能提升效果引言:中医药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健康领域。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探索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及其对运动员性能的提升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并展示其在运动员性能提升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中医药在运动前的应用中医药在运动前的应用主要包括预防运动伤害、增强体能和提高运动状态。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经络等,来减轻运动前身体的疲劳程度,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
例如,在进行激烈运动前,通过推拿和按摩等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增强肌肉弹性,降低运动受伤的风险。
二、中医药在运动中的应用1. 提供能量和延缓疲劳中医药在运动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等方式,提供能量给运动员,延缓疲劳的发生。
药物如人参、黄芪等可以提高能量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延缓疲劳的出现。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如增加肝肾的阴阳平衡,调节体内的水、盐、矿物质等,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提高运动水平及持久力。
2. 改善运动后的恢复效果运动后的身体恢复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成绩提升至关重要。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内脏腑系统、调节荷尔蒙分泌等,促进身体康复,并减少运动后的疲劳感。
例如,艾灸可以活血化淤,促进伤口愈合,减少肌肉酸痛。
采用中医药方法进行恢复训练,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的伤病发生率,提高运动员在比赛后的恢复速度。
三、中医药在提高运动员性能中的效果中医药在提高运动员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综合调理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高整体运动水平。
中医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协调性、专注力等运动技能。
例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改善运动员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使运动员的动作更加流畅自如。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冷静、集中注意力,提高比赛状态,提升运动员的表现。
结论:中医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和潜力的研究方向。
通过中医药的应用,可以预防运动伤害,提供能量和延缓疲劳,改善运动后的恢复效果,并在提高运动员整体性能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https://img.taocdn.com/s3/m/2ae5ea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6.png)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在体育领域,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对于其运动表现和竞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而中医运动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中医运动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要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就需要从整体上调理身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
首先,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在改善运动员身体协调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肌肉、肌腱、关节等部位的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
比如,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其腿部肌肉容易紧张,通过专业的推拿按摩,能够舒缓腿部肌肉群,增强其柔韧性和弹性,从而在运动时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针灸也是中医运动医学的一大特色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对于运动员来说,特定穴位的针灸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例如,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有助于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协调性。
中药调理同样不可忽视。
根据运动员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可以从内部调理身体。
比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强筋健骨功效的中药,能够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为肌肉和关节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使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更加协调有序。
此外,中医强调的“动静结合”理念对于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也具有指导意义。
“动”即适当的运动训练,“静”则包括充足的休息和心理的放松。
过度的训练会导致身体疲劳和肌肉紧张,反而影响协调性。
因此,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恢复和调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协调性。
同时,中医的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也对身体协调性的提升有所帮助。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控制能力。
太极拳则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练习,培养身体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运动医学概述
![运动医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983e62c281e53a5902ff4c.png)
运动医学一、运动医学的概念:Sport Medicine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是随着现代社会对运动健康标准的更高要求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快速成长、充满挑战、有巨大发展潜力、多学科交叉的新型临床专业学科。
与传统的骨科理念不同,运动医学更注重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心理、营养、康复等相关内容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同时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和治疗运动引起的创伤和疾病,达到更快、更好的运动能力(广义上也包括人们的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保障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过去一些传统切开手术,诸如关节韧带损伤、肩关节韧带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通过现在运动医学关节镜的微创治疗,疗效满意度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和关节清理术,到目前开展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已25年。
手术范围已涵盖:脊柱微创包括后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镜,经皮穿刺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和减压;肩关节微创包括肩袖修补单双排缝合桥技术固定、bankart损伤及肩关节多向不稳修补术、SLAP损伤镜下固定和镜下结节间沟固定术、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关节镜下360°松解治疗冻结肩及关节镜下肩峰成型术;肘关节微创手术包括镜下肘关节松解、游离体摘除、鹰嘴和冠状突成型及桡骨小头镜下固定或切除术;腕关节镜微创包括关节清理术和TFCC修补术;髋关节镜微创包括髋关节镜下滑膜清除减压术和游离体摘除术;膝关节微创包括关节镜下辅助后内后外、会师法后十字韧带重建术、辅助后内切口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切除和修补术、软骨缺损微骨折术、关节镜下全方位骨关节炎清理术、关节镜下360°全方位关节滑膜切除术、半月板缝合术、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固定术及微创软骨移植术,踝关节微创手术包括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游离体摘除术、软骨缺损微骨折术及内外踝骨折关节镜辅助监视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
中医运动医学在运动营养搭配中有什么建议
![中医运动医学在运动营养搭配中有什么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ba45f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0.png)
中医运动医学在运动营养搭配中有什么建议在当今社会,运动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合理的运动营养搭配对于提高运动效果、促进身体恢复以及预防运动损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运动医学作为一门融合了中医理论和运动医学知识的学科,为运动营养搭配提供了独特而有益的建议。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气血运行会发生变化,脏腑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根据中医的理论和原则来进行运动营养搭配,可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中医强调饮食的“五味调和”。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每种味道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生理功能。
在运动营养搭配中,要根据运动的类型、强度和个人体质,合理选择食物的五味。
例如,对于进行高强度耐力运动的人来说,适量食用甘味食物,如大枣、蜂蜜等,可以补充能量、滋养脾胃;而对于力量训练为主的人,可以适当增加辛味食物,如生姜、葱蒜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肌肉力量。
其次,中医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归经,即对特定的脏腑经络产生不同的作用。
比如,山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适合运动后补充营养、恢复体力。
又如,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对于长期进行视力要求较高的运动者,如射击、射箭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在运动前后的营养搭配上,中医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运动前,不宜过饱或过饥。
过饱会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影响气血运行;过饥则会使身体能量不足,影响运动表现。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能够提供一定能量的食物,如小米粥、全麦面包等。
运动后,人体的气血消耗较大,此时应及时补充营养,但不宜马上进食生冷、油腻的食物。
可以先饮用一些温水或温热的汤羹,如红枣桂圆汤、红糖水等,以补充水分和能量,温暖脾胃。
待身体稍作休息后,再进食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蔬菜和水果等。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150f5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1.png)
中医运动医学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咱都知道,运动员在赛场上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可这背后啊,协调能力可太重要啦!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得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高效运转。
今儿咱就来唠唠,中医运动医学咋就能让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更上一层楼!我之前认识一个小运动员,叫明明。
这孩子特别有冲劲,一心想在田径赛场上跑出个好成绩。
可是每次训练,他的动作总是有点不协调,起跑的时候姿势不太对,中途摆臂和步伐的配合也总感觉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教练着急,他自己也上火。
这时候,中医运动医学就派上用场啦!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提高协调能力,就得从身体的各个方面入手。
先来说说推拿按摩吧。
就像给身体做了一次深度 SPA 。
专业的中医推拿师会通过各种手法,放松运动员紧张的肌肉。
明明每次训练完,都会接受推拿按摩。
师傅那双神奇的手,在他的肌肉上揉捏按压,把那些因为高强度训练而紧绷的肌肉一点点松开,让气血流通得更顺畅。
明明说,那种感觉就像是身上压着的大石头被搬走了,轻松得不得了。
再看看针灸。
别一听针灸就害怕,其实没那么恐怖。
针对一些关键穴位下针,可以调节身体的经络气血。
明明有一段时间,总是感觉腿部力量使不出来,协调性也受到了影响。
中医大夫给他在足三里、阳陵泉这些穴位扎了几针,嘿,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腿部有劲了,跑起来动作也更协调了。
中药调理也是一绝。
根据运动员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开一些补气血、强筋骨的中药。
明明就喝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汤子,虽然味道不太好,但是效果那是杠杠的。
他自己都说,感觉身体更有底气了,做动作的时候也更自信、更协调。
还有功法锻炼,像五禽戏、八段锦。
这可不光是老年人的专利,运动员练起来也受益匪浅。
明明跟着教练学了一段时间的五禽戏,模仿虎的威猛、鹿的轻盈、熊的沉稳、猿的灵活、鸟的舒展。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运动医学调理,明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我国运动医学的中医特色
![我国运动医学的中医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792c81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1.png)
我国运动医学的中医特色
张国华;王平;王代波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4)005
【摘要】着重论述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和治疗运动损伤等运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对中医学在该领域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3页(P97-98,122)
【作者】张国华;王平;王代波
【作者单位】荆州师范学院体育系,434104;荆州师范学院体育系,434104;荆州师范学院体育系,434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5
【相关文献】
1.利用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必然带来中医发展的广阔前景(从血液病中医临床科研谈中医学术发展战略) [J], 梁冰
2.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学特色专业简介 [J],
3.中华特色医药协会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全国首届电员针运动疗法培训班—城乡基层医疗单位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的理想项目 [J],
4.中华特色医药协会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全国首届电员针运动疗法培训班城乡基层医疗单位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的理想项目 [J],
5.强化中医特色促进科学发展——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建设纪实 [J], 肖复燊;杨思进;郭伍斌;宋家华;刘小燕;杨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运动医学发展摘要: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是自历史的轨迹发展而来的经典医学。
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祖先在生产活动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而来的优秀经验的总结。
中医运动医学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祖先们同疾病斗争的历史,而且是从事生产活动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时间经验。
更是在古老的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体系之下,结合自然的辩证观,以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持续发展而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中,有着例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经典的运动形式,也都是养生者非常乐意采用的锻炼形式。
中医运动学说在防治运动损伤,防止运动性疾病层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是依据中医运动医学养生,增强体质的好方法。
本文通过对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概述,对中医运动医学在我国的临床医学层面的运用和发展状况给予概述,从而深入地推进中医运动医学的长久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运动医学;发展;医学一、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概述中医运动医学发展是在医疗卫生以及体育运动逐步地融合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优秀的先民祖先们就已经开始引用按摩、导引等方式去防治疾病。
后期发展到公元前150年左右,就世界运动医学来看,在古罗马就已经出现了角斗士治伤的运动医生。
但中医运动医学后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完整的有理论基础的与普通医学之间相隔离的独立学科,20世纪30年代左右才逐步地正式发展起来。
到了1928年左右,就首先成立了关于中医运动学说的运动医学联合会。
到了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运动医学的飞速的发展,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建立其许多运动医学中心和研究所,逐步地推动了中医运动医学的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运动医学真正建立起来的阶段到了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1]。
至1955年起,随着全国各体育学院以及医学院的遍地横生,陆续建立起来的运动医学教研室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到了1958年伴随着国家体委开始创办了体育科学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所设立的运动医学研究室推动了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
到了1959 年的时候,随着北京医学院的建立,医学研究所的成立,在全国各地区也陆陆续续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
到了1978年的时候,随着中国运动医学会的正式成立,才有了巨大的影响,中医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
才将中国运动医学独特的医学特色推向世界,受到国际体育以及运动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二、中医运动医学的现状分析中医运动医学的现状,主要包括临床现状等的分析。
当下,在中国体育医院飞速发展持续上升的基础上,中医运动医学也伴随着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诸如体育医院在地域发展层面存在着不平衡性的局势。
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在华北、华东、华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仅仅理所当然的体育医学院增多,并且医学院的数量也是节节攀升。
不仅仅整体呈现出数量多,同时,对于华中、西南、西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整体的数量却显示出非常少的局势。
并且相对的区域的体育医院发展相对而言比较好, 部分诸如成都、武汉、西安等区域性的的体育医院各具特色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整体的知名度非常的高的[2]。
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城市中医运动医学发展比较早,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道路,从而也就必然的在行业内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资金充足也是推动中医运动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充裕的资金不仅可以建立起相当规模的体育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且对于起步晚, 特色不够鲜明, 严重的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在整体的方向上发展的起步晚,在资金投入层面也不够充足,。
所以,在整体的规模层面比较小。
(一)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的人员概述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从事终于运动医学的人员的发展,大多数从事于中医运动医学的人员限定于体育医院之中。
在体育医学院中,从事中医运动医学工作的整体的人数比较多。
总体上占到到医院总人数比例都非常的高。
据相关部门统计月占到55%[3],例如,就成都体院附属医院来说,在从事中医运动医学领域的人数就占到了50多人。
又比如在陕西体育医院的48人中从事中医运动医学工作的人数就占据32位。
此外,对于其他医院而言,不论规模体量,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的人数也是蔚为大观。
从而,可见中医运动医学体育医院中最具特色的重要项目,也是体育医院发展的核心的重点。
不管是从规模而言,还是从项目本身而言,在众多的医学体系之中,中医运动医学都占据着中医运动医学领域的半壁江山。
(二)中医运动医学院科室部门的设置情况在中医运动医学科室的建设层面,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依旧发展不完善。
所以,造成了大多数的医学院在科室划分层面,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细分各个科室。
基本上相关的治疗室,以及针灸科, 还有医院的推拿科, 中医骨伤科等多家的科室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对于不同的科室结构设置也是非常不全面。
诸如有了针灸科就没了推拿科,有了推拿科就没有了治疗科等[4]。
在科室的划分层面不够细致,存在着部门设置不全面的特点,这主要是跟各个不同的医院的特性以及相关的偏重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对于大多数的体育医院而言,其核心的作用是以治疗运动员为主。
除此之外,对于治疗损伤的骨伤科等科室部门的设置不全面。
(三)中医运动医学的应用比例中医运动医学的应用比例,也会是中医运动医学手段在体育医院中应用的核心的指标,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应用层面,平均比例有 66%~ 71%, 最少的应用中医治疗的比例也占了 40%~ 49%, 更为突出的医学院在应用层面上更是达到80%左右。
综上可见,在中医在体育医院中的应用就整体而言非常的广泛。
在治疗运动性疾病以及运动性损伤层面更是各具特色,在现代的中医领域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四)各体育医院中医运动治疗的手段中医运动医学在各体育医院的运动治疗层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特色,也是展现中医运动医学发达程度的核心关键。
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体育医院而言,有着非常突出的的地位。
在中医运动医学领域最普遍的使用的方法是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方法,方法的使用大多数是依据运动员受外伤的多寡来决定的。
对于运动员而言,在长期的训练量大的的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也是非常的普遍。
这主要是肌肉以及韧带等想关的重要的部位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伤所引起的。
所以,针灸、推拿这种以外治内的治疗方式在中医运动医学的领域是非常的受欢迎的[5]。
在中药的应用层面上,主要采取的依旧是也以外敷为核心。
同时,也彰显了中医运动医学的独特的特色,能够非常明显的同西医区别开来。
(五)各体育医院中医运动医学的科研概述中医运动医学在各医院的科研的情况,彰显着中医运动医学的发达程度。
但是,就中国目前的中医运动医学来看,在科研层面存在着过多的问题。
就运动医学的科研来看,整体问题不算太多。
相应的科研的研究的级别也非常的表层。
其核心的原因是由于中医院在治疗的层面侧重点不同,科研的资金以及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6]。
由于医院治疗最多的为损伤类的疾病,所以,在临床的研究的过程中,在损伤方面以及运动性疾病层面涉及到的东西也是最多的, 约占到 31.8%和 34.1%, 其他, 例如心理应激的调理, 相关的传统养生以及相应的健康促进等各个层面的相应的课题也是非常的少。
探究其形成的核心的原因主要和医学院的整体的规模以及相关的发展层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方向有关:首先许多体育医院目前还在起步阶段, 没有足够的研究实力申请到级别高的课题;其次如何增加医院收入是工作重点, 要保持医院一定的门诊量, 在资金有限情况下, 医院投入的科研精力和资金自然有限;同时,也就限制了科研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对于运动队之间的相关的合作也是不够密切, 只能是单纯的到了一个治疗服务的作用, 在疗效机理、以及治疗新方法、新药开发、提高运动队能力等层面,不能够进行非常深入的相关的研究。
三、对中医运动医学发展的建议(一)持续不断地加强中医运动医学临床技能培训综上可知,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的过程中,医学院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侧重点各不相同。
大多数情况下,其侧重点主要针对的是依据防治运动员伤病层面的。
可知,中医运动医学在防治运动员的伤病层面有着非常积极的功效[7]。
尽管当运动员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依旧可以利用西医手术手段,以及在运动员的其康复阶段依旧要用到中医药。
对于中医药的应用非常的遍,在日常应用中用到的最多。
在处理小的损伤方面, 中医手段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中医的治疗手段有着非常突出的功效,不仅可以单纯地对运动员的整体的伤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且可以对运动员整体的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最终可以预防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性损伤,我们应加强对体育医院工作人员的中医临床技能的培训。
所以,对于医学院来说,对中医运动医学的临床技能的培训,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医运动医学。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医运动医学发展体系综上可知,中医医院的规模以及整体的数量还有待提高。
就其发展的整体和数量来看,存在的核心原因在于整体的有关部门需要增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对于大多数的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而言,在很多地区之内,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的体工队治疗室的形式主要在为运动员提供基层的医疗服务。
通常由于资金不足,从而不能够有效的引进足够多的人才,从而也不能行之有效的去建立起足够规模的体育医院,所以,也就严重的限制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使其医疗特色无法正常发挥[8]。
建设以中医特色的体育医院相对投入较少, 在针灸、推拿、中医骨科上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运动员伤病层面的诸多的优势,在提高运动成绩以及保护运动员少受损伤都是十分必要的。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可促进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
(三)发挥中医药与运动在保健康复中的作用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在体育医院之中了治疗伤病的职能外,同时也有着提高国民体质保健康复的核心的职能。
在运动康复以及中医药在康复层面上,中医药学造保健层面有着非常多的优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促进体育医院的发展,以及提高运动康复、健康促进特色,。
同时,对于医院的发展而言,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吸纳有关中医运动医学的相关的人才,从而有效的推动运动人体科学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发展[9]。
有效的促进保健康复的相关的职能、对全民健身的=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而发挥中医药与运动在保健康复中的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中医运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促进中医运动医学国际交流在中医运动医学发展领域,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虽然在中国内地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同时,在西医运动医学的研究领域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就要求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广泛的吸纳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