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立方程(论文)

合集下载

第四章__联立方程模型(计量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袁强).docx

第四章__联立方程模型(计量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袁强).docx

Chapter4联立方程模型我们关注的目标Y可能不止一个,而是多个。

或者其中某一目标与其它目标冇内在联系,如杲我们不知道其它的目标,就不可能知道要关注的目标。

例如, 我们要知道某一商品的市场价格,我们必须要知道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自然,也就存在多因多果的关系问题。

从内生性问题角度看,某-•解释变量&从另一方面考察能成为Y的结果,那么Y就是原因,因为&中有Y的成分, 从而E (u/Xj)二0不成立(内生性问题的第3种情况)。

在第二章现代观点理念的陈述屮,把Y看成是一个随机向量,所冇的语言经过适当的修正,完全可以类似重复。

但由于因变量Y的个数的增加,也就带来了许多“单方程串线性冋归模型”不曾有的问题。

木章主要讨论联立的线性系统。

内容有,联立方程模型的表述,各种估计和检验的假设条件,系统的可识别, 以及一些专题。

其中GMM方法是木章的特色。

它把2SLS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

一、•基本概念和模型系统:多个变量间的相互联系,一般用方程表述。

线性系统则认为它们的联系是线性的。

变量:描述系统状态的基本要素。

变量分成两类。

一类是内生变量,含义是, 一旦系统变量间的相互联系确定,这些变量的值就是完全确立的。

内生变量一般是系统要关注的对象。

另一类是先决变量,含义是,它们的值不是由系统直接确定。

它又分成:(1)外生变量,它的值曲系统的外部给定;(2)滞后的内生变量, 它的值由内生变量的前期确定。

有时,(1)(2)不加区分统称为外生变量。

不过这两种内生变量冇实质性区别,后一种滞后变量会带来内生性问题。

线性模型:系统中的变量通过线性方程或随机误差项联系,称为联系系统的线性模型。

模型分成简约式(reduced formed)和结构式(structure form)两种:1、简约式:每个内生变量由系统的先决变量的线性式加随机项构成,先决变量前的系数称为简约系数。

2、结构式:每个方向(方程式)由内生变量和先决变量的混合线性式或加随机项构成。

Solutionsofsimultaneousequations:联立方程组的解

Solutionsofsimultaneousequations:联立方程组的解

Solutions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The HELM notes use Cramer’s rule to solve 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but that method is compu-tationally very inefficient,with many repeated subcalculations.The technique presented here-Gauss elimination-usually is a lot faster,especially for large systems.Consider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x+y=52x+3y=13Then y=5−x and so,2x+3(5−x)=132x+15−3x=13−x=13−15=−2Therefore x=2and y=5−2=3.However,this approach becomes very messy when we have three or more variables.And,even worse, you can easily“lose”information and get the wrong answer.Here is the sort of thing that can go wrong: Consider the system of equations2x+y+3z=12x+2y+5z=4x+y+z=1x+2y+2z=3It might be natural to take Equ2minus Equ1and then Equ4minus Equ3to give the two equationsy+2z=3y+z=2Solving these equations gives y=1and z=1.Plugging this back into thefirst equation gives2x= 1−y−z=1−1−3and hencex=−3 2 .Is this OK?NO!-these values,x=−32,y=1,z=1don’t satisfy the third equation.So,what has gone wrong?The problem is that we have not kept all the information from all4equations.So,we need a method that reliably ensures that we don’t lose information.We use a method known as Gaussian elimination.Gaussian eliminationWe are given a system of equationsax+by+cz+···=dex+fy+gz+···=k···Here a,b,c,d,e,···are constants and x,y,z,···are unknowns that we want to solve for.At each step of the procedure we are allowed to do one of the following3operations:(a)Add multiples of one equation to the others(b)swop two equations(c)multiply an equation by a(nonzero)number.and then,crucially,Write down all the resulting equations.This last step is a little tedious but it does stop errors like the one we had above.In doing this you can always reduce the system to Echelon Form,where each equation starts to the right of the one above,followed perhaps by several equations of the form0=0.ax+by+cz+···=df y+g z+···=kmz+nw+···=p······No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et an equation of the form0=−1or similar rubbish(that means that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is inconsistent-there’s no solution).At this stage,we can easily solve the system by back substitution where we start from the bottom equation and work upwards.There are3things that can happen:•You have an equation of the form0=−1.In this case there is No Solution.2•You have as many(nonzero)equations as unknowns.In this case you will have a Unique Solution which you can pretty much write down(see the examples below).•You have fewer equations than unknowns.In this case you have Infinitely Many Solutions.I will explain below how youfind them all.Lets try this with the system we had before:2x+y+3z=12x+2y+5z=4x+y+z=1x+2y+2z=3Since I don’t like fractions,I am going tofirst swop thefirst and fourth equation:x+2y+2z=32x+2y+5z=4x+y+z=12x+y+3z=1Now subtract twice Row1from the Rows2and4and subtract one copy of row one from Row3to give:x+2y+2z=3−2y+z=−2−y−z=−2−3y−z=−5Now using the second equation to eliminate the y’s from the last2equations gives:x+2y+2z=3−2y+z=−2z=−1−32z=−2−52And,finally taking equation4minus5/3times equation3givesx+2y+2z=3−2y+z=−2z=−1−320=−13So,the last equation is impossible and explains why there is No solution.Let’s do this with a few more examples.First,consider the system of equationsx+2y+3z=14x+5y+6z=12x+5y+7z=1Before going through the Gaussian elimination,I am going to introduce some convenient notation.We shall use the shorthand notation R1,R2,...to represent rows1,2,...and write for example R4−R1as shorthand for“Replace Row4by Row4minus Row1.”Secondly,we only need the numbers1,2,...,7,1 so we will write down the Augmented matrix for the system;this consists of all the numbers,with a vertical line in place of the equals sign.Here,though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ut in a zero if some variable does not occur.This gives:1231 4561 2571Proceed by eliminating x from the second and third equations using row operation(a).123145612571R2−4R1R3−2R1∼12310−3−6−3011−1.Next we divide row2by(-3)to produce:12310−3−6−3011−1−13R2∼12310121011−1.Finally,we get12310121011−1R3−R2∼1231012100−1−2Reverting to a system of equations we see thatx+4y+2z=3y+2z=1−z=−2Solving from the bottom up this givesz=2y=−1−z=−3x=1−2y−3z=1+6−6=1The next thing I should explain is what to do when you end up with fewer equations than unknowns in echelon form.For example,one might have:x+y+z+w=2z+3w=5In this case,if I add in two equations y=27and w=34(or any other numbers)then I would have a system of equations in echelon form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equations as unknowns,and I could solve uniquely.So,we do something similar.The rule is:•If you are in echelon form and have fewer equations than unknowns,for each variable that does not appear at the beginning of an equation,put that equation equal to an arbitrary constant and then solve(uniquely)for the others.So,in our example this givesw=az=5−3w=5−3ay=bx=2−y−z−w=2−b−(5−3a)−a=−3−b+2aLets do one more example:−2x+z+w=−3x+y+z+w=2x+y−2z−2w=5−3x+y+4z+4w=−5We write in echelon form then swop rows one and two to get:−2011−31111211−2−25−3144−5∼11112−2011−311−2−25−3144−5Now keep doing row operations to get11112−2011−311−2−25−3144−5R2+2R1R3−R1r4+3R1∼111120233100−3−3304771111120233100−3−3304771R4−2R2∼111120233100−3−330011−1111120233100−3−330011−1R4+13R3∼111120233100−3−3300000Thus,we have the systemx+y+z+w=22y+3z+3w=1−3z−3w=3So,we can put w equal to an arbitrary number,as w does not appear at the beginning of any of these equations.Thus,we get solutionsw=cz=−1−w=−1−c2y=1−3(−1−c)−3c or y=2x=2−y−z−w=1.Finally,let’s do an example from networks.Consider the following flow network510−−−−→•A x −−−−→•B 10−−−−→wy20−−−−→•D z −−−−→•C 5←−−−−30You are asked to find the possible flows x,y,z,w .The rule is that the flow into any node has to be the same as the flow out.Thus from the 4nodes we get the equations:A 15=x +w B :10+y =xorx −y =10C :y +z =30−5=25D :20+w =zorz −w =20I will leave the details to you but upon reducing to echelon form this gives the equationsx +w=15x −y =10y+z =25z−w=20with solutions:w =c,z =20+c,y =5−c,x =15−c.If you think about it,it is reasonable that you have an infinite number of solutions,since one can increase the flow around the middle circuit without causing a problem.Finally,for an application to electrical circuits,please read the HELM notes “Engineering Example 3”on Page 9of the notes “8.3:Solution by Gaussian Elimination.”The rule,here,is Kirchhoff’s Law which says that the voltage drop around any circuit is exactly zero.Also,the drop across a resistor of x Ohms is xi ,where i is the current (note that this is not the square root of minus one—it is the notation they us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Now you will be able to follow those explanations on those HELM notes.Other techniquesThere are (at least)two other techniques that also work for some systems.Thefirst is Cramer’s Rule This is described in the HELM notes and is quite good for a system of 3equations in3unknowns that has a solution.However for bigger systems it is Very Very slow.For systems that have infinitely many solutions it does not work.So I strongly advise you not to use it. The second amounts tofinding the“inverse of the coefficient matrix”(the words will be defined next week).Once again,it is quite good for a system of3equations in3unknowns that has a solution. However for bigger systems it is Very Very slow.For systems that have infinitely many solutions it does not work.So I strongly advise you not to use it.。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选择和模型检验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选择和模型检验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选择和模型检验引言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是经济学和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和进行适当的模型检验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选择和模型检验的相关问题。

1. 估计方法选择在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广义矩估计法(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等。

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1 样本属性样本属性是选择估计方法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如果样本数据满足正态性、独立性和同方差性等假设,那么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法。

而在面对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非典型情况时,广义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可能更加合适。

1.2 模型设定估计方法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模型设定。

当联立方程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时,最小二乘法的结果可能存在偏误,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广义矩估计法进行估计。

而当模型中存在随机误差的非正态性时,极大似然估计法可以更好地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情况。

1.3 计算复杂度不同的估计方法在计算复杂度上也存在差异。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估计方法,计算速度快。

而广义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在模型求解时需要进行迭代计算,相对较为复杂,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估计和统计推断。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样本属性、模型设定和计算复杂度等因素。

2. 模型检验在进行联立方程模型估计后,对模型进行合理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模型检验方法包括参数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诊断等。

2.1 参数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模型中的各个参数估计是否显著。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和F检验。

联立方程模型 make system

联立方程模型 make system

联立方程模型是一种数学方法,通过联立多个方程来描述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种模型在经济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预测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构建和求解联立方程模型。

一、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联立方程模型是一种描述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我们可以用一组方程组来表示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般来说,联立方程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 假设我们有n个变量和m个方程,我们可以用矩阵和向量的形式来表示联立方程模型:其中,Y是一个n维向量,代表因变量;X是一个n×k维矩阵,代表自变量;β是一个k维向量,代表自变量的系数;ε是一个n维向量,代表误差项。

2. 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线性关系假设:假设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2)随机抽样:样本必须是随机抽样的,以保证估计结果的一致性;(3)独立同分布假设:误差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服从相同的分布;(4)方差齐性假设:误差项的方差是相同的。

二、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步骤包括:1. 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确定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收集数据:根据研究目标,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样本。

3. 设定模型: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设计出联立方程模型的形式。

4. 估计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或其他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

5. 检验模型:对模型的拟合度和估计结果进行检验,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现实情况。

6. 修正模型: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直至得到较为合理的模型。

三、求解联立方程模型求解联立方程模型的常用方法有:1. 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因变量的观测值和模型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来估计参数。

2. 极大似然估计:通过最大化样本数据出现的概率来估计参数。

3. 广义最小二乘法:当误差项不满足方差齐性和独立同分布假设时,可以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latex 联立方程

latex 联立方程

latex 联立方程联立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联立方程的概念、应用以及解题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联立方程。

一、概念介绍联立方程是指同时存在的两个或多个方程,它们共同描述了一个问题或情况。

一般而言,联立方程的解就是使得这些方程都成立的变量值。

联立方程的形式可以是线性方程、二次方程、指数方程等等,具体取决于所涉及的问题的性质。

二、应用场景联立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经济学中,我们常常使用联立方程来描述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问题;在物理学中,联立方程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力的平衡等问题;在工程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联立方程来解决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布等问题。

总之,联立方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涉及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三、解题方法解联立方程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代入法、消元法和矩阵法等。

下面我们以代入法为例来介绍解联立方程的基本思路。

假设有如下两个方程:方程1:$2x + 3y = 7$方程2:$x - y = 1$我们可以从方程2中解出$x$,得到$x = y + 1$。

然后,我们将$x$的值代入方程1中,得到$2(y + 1) + 3y = 7$。

进一步计算,得到$2y + 2 + 3y = 7$,化简得到$5y + 2 = 7$。

最后解出$y$的值为$y = 1$。

将$y$的值代入方程2中,可以求得$x$的值为$x = 2$。

通过代入法,我们成功地求解出了方程组的解$x = 2$,$y = 1$。

这个解表示了满足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变量取值。

四、实例分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联立方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假设有两个数,它们的和为14,乘积为45。

我们可以通过联立方程来求解这两个数是多少。

设这两个数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方程1:$x + y = 14$方程2:$xy = 45$下面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来求解这个方程组。

联立方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

联立方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 首 先对 联 立方 程模 型进 行 假 定和 推 导 。然后 结合 我 国 1 9 7 8年 一 2 0 0 3年 的相 关 历 史数据 .  ̄ 对宏观 经济 学 中基 于三部 门的 凯恩斯 总 需 求决 定模 型进 行 联 立 方程 的识 别和 估 计 。 从 而。 在 不考 虑进 出 口的条 件 下 , 通 过 消 费者 、 企业 、 政 府 的经 济活 动 . 分析 总 收入 的 变动对 消 费和 投 资的 影 响 关键词: 联 立 方程 模 型 宏观 经 济 学 识 别性 判 断 I L S参 数 估 计
用阶条件 和秩条件对上述模 型进行识别判断 , 结论是消费函数和 据阶条件 , 消费函数是恰好识别 。 投资 函数均是过度识别 。需要运用二段最 小二乘法 对方程组 的 由于投资函数 与消费函数的结构相近 ,判断过程与消费 函 参数进行估计 。运用 E ,  ̄ i e w s , 写 出消费 数的 2 S L S 估计式 为 数完全一样 , 故同理可得投资函数也为恰好识别。 C =7 6 0 . 1 0 1 6+0 . 3 9 3 2 Y , +0 . 3 4 2 0 C, + "j 综合上述各方程的判断结果 , 得 出该模型为恰好识别 。 其次 , 估 计 投 资 函 数 。同 消 费 函数 的估 计 , 得到投资 I 蛹数 的 三、 模 型 的 实 证 分 析
( 一) 模 型 的设 定
C =4 81 . 9 8 5+4. 6 3 1 9 G
1= - 3 7 0 . 3 2 8 7+ 3 . 1 5 9 3 G 依据凯恩斯宏观经济调控原 理 ,建立 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 调控模型 。经理论分析 , 采用基于三部门的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模 最后 , 因 为模 型 是 恰 好 识 别 , 则 由结 构 型模 型 系 数 与 简 化 型 型, 在不考虑进 出口的条件下 , 通过消 费者 、 企业 、 政府的经济活 模 型 系 数 之 间 的关 系 , 可 惟 一 地 解 出结 构 型 模 型 系 数 的估 计 。从 动, 分析总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和投资 的影响。设 理论模型如下 : 而得结构型模 型的估计式为

(完整word版)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equationsmodel

(完整word版)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equationsmodel

(完整word 版)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equationsmodel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13。

1 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有时由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用单一方程模型就不能完整的描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时为全面描述一项经济活动只用单一方程模型是不够的。

这时应该用多个方程的组合来描述整个经济活动。

从而引出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联立方程模型:对于实际经济问题,描述变量间联立依存性的方程体系。

联立方程模型的最大问题是E (X ’u ) 0,当用OLS 法估计模型中的方程参数时会产生联立方程偏倚,即所得参数的OLS 估计量βˆ是有偏的、不一致的。

给出三个定义: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由模型内变量所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 ):由模型外变量所决定的变量。

前定变量(predetermined variable ):包括外生变量、外生滞后变量、内生滞后变量. 例如:y t = 0 + 1 y t -1 + 0 x t + 1 x t -1 + u ty t 为内生变量;x t 为外生变量;y t —1, x t , x t -1为前定变量。

联立方程模型必须是完整的。

所谓完整即“方程个数 内生变量个数”。

否则联立方程模型是无法估计的。

13。

2 联立方程模型的分类(结构模型,简化型模型,递归模型) ⑴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 ):把内生变量表述为其他内生变量、前定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方程体系。

例:如下凯恩斯模型(为简化问题,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从而不出现截距项) c t = 1 y t+ u t 1 消费函数, 行为方程(behavior equation ) I t =1 y t+2 y t-1+ u t 2 投资函数, 行为方程y t = c t + I t + G t 国民收入等式,定义方程(definitional equation) (1)其中,c t 消费;y t 国民收入;I t 投资;G t 政府支出. 1, 1, 2称为结构参数。

联立方程

联立方程

案例分析一、研究目的和模型设定依据凯恩斯宏观经济调控原理,建立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

经理论分析,采用基于三部门的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模型,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条件下,通过消费者、企业、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析总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设理论模型如下:t t t tt t t t t t u Y I u Y C G I C Y 210110++=++=++=ββαα )83.11()82.11()81.11(其中,t Y 为支出法GDP ,t C 为消费,t I 为投资,t G 为政府支出;内生变量为t t t I C Y ,,;前定变量为t G ,即M=3,K=1。

二、模型的识别性根据上述理论方程,其结构型的标准形式为t t t tt t t t t t u Y I u Y C G Y I C 2101100=-+-=-+-=-+--ββαα 标准形式的系数矩阵),(ΓB 为⎪⎪⎪⎭⎫ ⎝⎛-------=Γ010********),(1010ββααB 由于第一个方程为恒定式,所以不需要对其识别性进行判断。

下面判断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识别性。

1、消费函数的识别性首先,用阶条件判断。

这时0,222==k m ,因为,1012=-=-k K 并且11212=-=-m ,所以122-=-m k K ,表明消费函数有可能为恰好识别。

其次,用秩条件判断。

在),(ΓB 中划去消费函数所在的第二行和非零系数所在的第一、二、四列,得⎪⎪⎭⎫⎝⎛--=Γ0111),(00B 显然,2),(00=ΓB Rank ,则由秩条件,表明消费函数是可识别。

再根据阶条件,消费函数是恰好识别。

2、投资函数的识别性由于投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结构相近,判断过程与消费函数完全一样,故投资函数的阶条件和秩条件的判断予以省略。

结论是投资函数也为恰好识别。

综合上述各方程的判断结果,得出该模型为恰好识别。

三、宏观经济模型的估计由于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均为恰好识别,因此,可用间接最小二乘估计法(ILS)估计参数。

基于联立方程的经济增长分析

基于联立方程的经济增长分析
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杨 晓丽 ( 0 B) 2 0 运用 DE A模 型来 研
续 、健康增 长的障碍 。 当前政 府 将 扩大 国 内消费 需 求作 为
加 快经 济 发展 方式 转 变 的重 要手 段 ,更 是将 它作 为 “ 二五 ”规划 的首 要任务 。 十 作 为地 方 政府 更应 该 从各 地 的实 际情 况 出发 ,制 定 出适 合本地 的经 济调 控政策 , 本 文 以江 西 的经济 发展 数 据来 深 入分 析 投资、 消费 与经济增 长 的关系 , 以促使 经 济持 续健康 发展 。

个部分 ,因此必定受它的影响 ,故应将
明固定 资本 投 资对 当期 的经济 增长 有 显 著 的影 响 ,固定资 产投 资 规模 和 增长 率
仍然 是江西 经济 增长 的主要动 力之 一。
从 以上 的 文 释变量。江西经济相对 比较 落后 , 人们 的消费不仅 受当期 的产 出影 响,
定 资产投 资 的增长 。 但在短 期 , 江西 经济
整 体 上体 现 出固定 资 产投 资 和经 济增 长
之 间 的 弱 因果 关 系 。 李 练 军 ( 0 7) 立 广 义 差 分 方 程 , 20 建
引 言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一直保持 较快 的 我
经济增长 ,在各方面都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 成就 ,但经济 增长结 构并不合 理。特 别是 近 些年 来 ,经济 增长 过 度依 赖投 资 的拉 动, 消费 的贡献越 来越小 。较低 的消费水
动态影 响。
长 , 9 0 至 2 0 年 ,内需 对经济 增长 19年 0 1 的贡献率 平均 值为 9 .%。 66
胡 跃 明 ( 0 5)利 用协 整 理 论 和 误 20

maple方程组联立

maple方程组联立

maple方程组联立Title: Solving a System of Maple EquationsIntroduction:Maple is a powerful mathematical software that can be used to solve complex equations and systems of equ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process of solving a system of equations using Maple. We will discuss the steps involved, the syntax used, and provid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I. Understand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Before we begin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equations involved.A system of equations is a set of equations with multiple variabl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simultaneously. Each equation represent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system will satisfy all the equations simultaneously.II. Entering the Equations into Maple:To begin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in Maple, we first need to enter the equations into the software. Maple uses aspecific syntax for representing equations. Each equation should be written as an equality between two expressions, separated by the "=" symbol. For example, the system of equations:2x + 3y = 104x - 5y = 8can be represented in Maple as:eq1 := 2*x + 3*y = 10;eq2 := 4*x - 5*y = 8;III.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Once the equations are entered, we can proceed to solve the system using Maple's solve function. The syntax for solving a system of equations is as follows:sol := solve({eq1, eq2}, {x, y});The solve function takes two arguments. The first argument is a set of equations enclosed in curly braces, and the second argument is a set of variables whose values we want to find. In this case, we want to find the values of x and y.IV. Analyzing the Solution:After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Maple will provide the solution in the form of a list of rules. Each rule represents a variable and its corresponding value. To access the values of the variables, we can use the subs function in Maple.For example, if the solution is stored in the variable sol, we can obtain the values of x and y as follows:x_val := subs(sol, x);y_val := subs(sol, y);V. Checking the Solution: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olution, it is important to verify if the obtained values satisfy all the equations in the system. We can substitute the calculated value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equations and check if both sides of the equations are equal.For instance, using the solution x = 2 and y = 2, we can substitute these values into the original equations:eq1_check := subs({x = 2, y = 2}, eq1);eq2_check := subs({x = 2, y = 2}, eq2);If both eq1_check and eq2_check evaluate to true, then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solution is correct.VI. Conclusion:In this article, we have explored the process of solving a system of equations using Maple. We discussed the steps involved, from entering the equations into Maple to analyzing and checking the solution. Maple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way to solve complex systems of equations, making it a valuable tool for mathematician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y following the steps outlined in this article, users can confidently solve a wide range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 using Maple.。

联立方程的意义

联立方程的意义

联立方程的意义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联立方程,这玩意儿就像是数学世界里的超级英雄组合。

你看啊,单独的一个方程有时候就像一个孤独的侠客,虽然有自己的本事,但力量总是有限的。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方程x + 3 = 5,它就只能解决x是多少这么一个小问题,就像侠客只能打败一个小喽啰。

但是,联立方程可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一群侠客联合起来,那威力简直可以掀翻整个数学江湖。

比如说有两个方程,一个是2x + y = 7,另一个是x - y = 1。

这两个方程在一起,就像是两个性格迥异但配合默契的伙伴。

一个可能是勇猛直接的,就像方程x - y = 1,直来直去地告诉你x和y之间的一种差值关系;另一个呢,2x + y = 7就像是个心思缜密的,从另一个角度描述x和y的组合关系。

联立方程的意义啊,就好比是给你一堆杂乱的线索,每个方程都是一条线索,单独看可能一头雾水。

但把它们联立起来,就像是福尔摩斯把所有线索放在一起推理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真相,这个真相就是x和y的值。

它还像是一场数学的寻宝游戏。

每个方程都是一张藏宝图的碎片,单独一片你只能看到一点模模糊糊的图案。

可是当你把所有的碎片(也就是联立方程)拼在一起的时候,哇塞,宝藏(方程的解)的位置就清清楚楚啦。

在现实生活中,联立方程也无处不在。

比如说你要安排一场聚会,你知道总共的预算,这就像一个方程;你还知道人数和每个人的花费大概关系,这又是一个方程。

联立起来,你就能算出到底能订多好的场地,买多少好吃的啦。

要是没有联立方程,那数学世界就像一盘散沙。

各种关系都乱成一团,就像一群没有指挥的士兵,各自为政。

而联立方程就像是那个厉害的指挥官,把所有的士兵(方程)组织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求出解)前进。

而且啊,联立方程就像魔法一样。

有时候你觉得两个毫不相关的东西(方程),放在一起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就像把醋和小苏打混合,瞬间就产生了气泡(求出了解)。

所以啊,联立方程可不是什么枯燥的数学概念,它是充满趣味和魔力的数学工具,是数学世界里的超强组合技,让我们能解开无数看似复杂的谜题呢。

联立方程的解法与实际问题应用

联立方程的解法与实际问题应用

联立方程的解法与实际问题应用联立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联立方程的解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联立方程的解法。

联立方程是指同时出现多个方程的情况,需要找到满足所有方程的变量值。

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代入法、消元法和矩阵法。

代入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解法。

通过将一个方程的解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可以逐步求得未知数的值。

例如,考虑以下联立方程组:2x + 3y = 74x - 5y = 1我们可以先将第一个方程中的x表示出来,得到x = (7 - 3y) / 2。

然后将这个表达式代入到第二个方程中,得到4((7 - 3y) / 2) - 5y = 1。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求解出y的值为3。

将y的值代入到第一个方程中,可以求解出x的值为1。

因此,这个联立方程组的解为x = 1,y = 3。

消元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法。

通过将方程组中的某些方程相加或相减,可以消去某些变量,从而简化方程组的形式。

考虑以下联立方程组:2x + 3y = 74x - 5y = 1我们可以通过将第一个方程乘以2,第二个方程乘以3,然后相减来消去x的项。

得到6y = 11,从而求解出y的值为11/6。

将y的值代入到第一个方程中,可以求解出x的值为(7 - 3(11/6))/2。

因此,这个联立方程组的解为x = 1,y = 3。

矩阵法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解法。

将联立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矩阵组成增广矩阵,通过行变换将增广矩阵化简为阶梯形矩阵,然后通过回代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方程组的规模较大的情况。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解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解法,如克拉默法则、高斯消元法等。

不同的解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联立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联立方程可以描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如物理问题、经济问题、工程问题等。

联立方程式的解法与实际应用

联立方程式的解法与实际应用

联立方程式的解法与实际应用联立方程式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求解方法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将介绍联立方程式的解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联立方程式的解法1.1 代入法代入法是求解联立方程式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一个方程的解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然后求解该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最后再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例如,考虑以下联立方程组:方程1:2x + 3y = 7方程2:x - y = 1我们可以从方程2中解出x的值,得到x = y + 1。

然后将x的值代入方程1中,得到2(y + 1) + 3y = 7,化简得到5y + 2 = 7,解得y = 1。

最后将y的值代入x = y + 1中,得到x = 2。

1.2 消元法消元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解联立方程式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方程组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0,从而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然后求解该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最后再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以方程组:方程1:2x + 3y = 7方程2:4x - 6y = 10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将方程1乘以2,然后与方程2相减消去x的系数,得到12y = 4,解得y = 1/3。

然后将y的值代入方程1中,得到2x + 3(1/3) = 7,化简得到2x + 1 = 7,解得x = 3。

二、联立方程式的实际应用联立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

2.1 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考虑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情况。

假设物体1的初始位置为x1,速度为v1,物体2的初始位置为x2,速度为v2。

若物体1和物体2在某一时刻t相遇,则可以建立如下的联立方程组:方程1:x1 + v1t = x2 + v2t方程2:v1 = v2通过求解这个联立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物体1和物体2相遇的时间t,以及它们相遇的位置。

应用联立方程解决问题

应用联立方程解决问题

应用联立方程解决问题问题的发现和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需要求解的问题。

有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示和求解,但更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联立多个方程式来解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联立方程的基本概念联立方程,顾名思义,就是把多个方程放在一起进行求解。

一组联立方程可以用来求解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每个方程都满足时,这些方程的解就是满足所有方程的变量值。

求解的步骤1. 确定未知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中所涉及的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解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组,包含两个未知数x和y。

2. 建立方程: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建立对应的方程。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x和y之间的关系是2x + 3y = 10,并且还有另一个条件是x - y = 2,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由两个方程组成的线性方程组。

3. 解方程组:通过联立方程组,我们可以解出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组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代入法、消元法和矩阵法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计算。

4. 验证解的正确性:解出方程组后,我们需要验证求得的解是否满足所有方程。

将解代入每个方程,计算出等式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如果都相等,说明解是正确的;如果有不相等的情况,则需要重新检查计算过程或调整方程。

应用实例现举一个应用联立方程解决问题的实例,以帮助理解。

例:某公交车上,有6辆小汽车和8辆自行车,共有50个轮子。

求小汽车和自行车的数量各是多少?解:假设小汽车的数量为x,自行车的数量为y。

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方程一:6x + 2y = 50 (小汽车和自行车的轮子总数)方程二:x + y = 14 (小汽车和自行车的总数)联立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采用消元法进行求解。

通过将方程二乘以2,然后将其与方程一相减,可以消去y的项,得到如下方程:11x = 22解得x = 2。

将x = 2代入方程二,可以求得y的值:2 + y = 14解得y = 12。

latex 联立方程

latex 联立方程

latex 联立方程联立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决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联立方程的概念、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联立方程是指将多个方程组合在一起,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未知数的值。

在实际生活中,联立方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例如物理问题、经济问题、工程问题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联立方程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堆苹果和梨,总共有10个水果,其中苹果的数量是梨的两倍。

我们可以用变量来表示苹果和梨的数量,假设苹果的数量为x,梨的数量为y,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x + y = 10和x = 2y。

这两个方程就构成了一个联立方程组。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解联立方程组来求解苹果和梨的数量。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代入法,我们可以将第二个方程中的x用y来表示,然后代入第一个方程中,得到y + 2y = 10,化简得到3y = 10,解得y = 10/3。

将y的值代入第二个方程中,可以求得x的值为20/3。

所以,苹果的数量是20/3个,梨的数量是10/3个。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联立方程的解决过程。

当然,在实际问题中,联立方程可能更加复杂,需要用到更多的方程和更复杂的解法。

但是,无论问题有多复杂,联立方程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除了代入法,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解联立方程的方法,例如消元法、高斯消元法、矩阵法等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问题中有不同的适用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除了求解问题,联立方程还可以用于建立模型。

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模型是数学建模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数学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联立方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解决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通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联立方程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并且有多种解法可供选择。

通过学习和理解联立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学院计量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研究:基于1990~2013年数据分析学号:S314097001专业:金融学生姓名:张博泓任课教师:孙德梅教授2014年4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研究:基于1990~2013年数据分析张博泓(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摘要: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金融发展被看作影响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受国内和国外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而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支“主力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出现增长乏力和结构性错位的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金融发展来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就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联立方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为GDP,但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事实证明,总体指标评价并不适合现今的经济环境。

结构化、细分化的指标评价成为了评价方式的主体。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投资与内需见见替代了进出口成为了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对内需拉动效果、消费影响因素、投资占比等方面分析现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检验联立方程的预测性能并分析原因。

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实证研究方面,有一些经济学家采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如Arestis(2001)采用Multivar 模型与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股市规模、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发现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是股票市场的促进作用远远小于银行的促进作用。

Thorsten Beckand Ross Levine(2002)利用广义矩估计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经验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并且银行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地正相关。

该结论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健性。

Norman andRomain(2002)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74个国家1960 年至1995 年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没有遭受危机的国家要稍微显著,这意味着在金融发展正常的情形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Christopoulosa.D.K and Tsionas.E.G. (2004)利用面板数据在进行了单位根、协整检验后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Arestis and Luinte(2004)运用时间序列及动态异类板面方法估计多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发现大多数的样本国家的金融结构能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

此外,一些学者从其他的视角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Demirgc-Kunt and Maksimovic(1998)基于公司层次的数据,除了利用传统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变量外,还考虑了法律、证券市场活跃程度等因素,分析了公司不存在外部融资时的最大约束增长率。

他们发现在金融较发达国家中,多数公司实际增长率都超出了最大约束增长率。

在法律比较完备、证券市场活跃和银行部门规模较大国家中,公司更容易获得外部投资。

这也使人们微观金融即公司水平上获得了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证据。

三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比较晚,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比较短,市场机制不完善和金融发展体系不成熟有关。

国际上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也比较少见。

直到上世纪90 年代末,国内才开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李广众(2002);沈坤荣和张成(2004);周立和王子明(2004)研究了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结果显示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十分显著,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长期快速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王晋斌(2007)使用不同阶段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对金融控制程度强弱进行了区域划分,得出了不同金融控制强度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在金融控制强的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不能较好的解释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在金融控制弱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表现出一种“中性”的作用,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

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降低金融控制程度能够降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考察银行、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控制了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如:王志强和孙刚(2003)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金融指标做了一些修改,在计量模型上上采用包含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1-2002 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金融相关率、金融结构调整和储蓄贷款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存在双向Granger 因果关系,即我国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又推动了金融的发展;王晋斌(2007);白钦先和张志文(2008)借鉴Levine(2002)的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投资、出口、进口、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通货膨胀),采用广义矩估计法,对金融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章发现: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银行对私人信贷扩张和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提高都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波动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得出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投资规模扩张,进而驱动经济增长。

四模型假设与变量选取本文采用支出法采集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结构数据消费cons、投资i、进出口g。

支出法GDP恒等式为GDP=cons+i+g。

支出法与一般测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剔除了政府性支出,此法更直接的反映了GDP内部结构,更利于联立结构方程,并进行预测性检验。

结构方程如下:gdp=cons+i+gcons=c(1)+c(2)*gdp+c(3)*cons(-1)i=c(4)+c(5)*gdp上式方程中的内生变量为消费cons、投资i、国内生产总值gdp;外生变量为进出口额g、消费的滞后一阶cons(-1)。

本文对于消费采用滞后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统计学方法反应长时期内消费习惯对于今年消费的影响。

并观测投资的经济权重,优化投资导向,调整内需消费结构。

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cons=2867+0.157gdp+0.76cons(-1),由此可见,gdp对消费的主导作用是有时序性地,当期gdp对消费的影响只有0.15,前期影响效果0.76更大;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i= -9116+0.489gdp,gdp对当期投资影响显著。

2.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R^2=0.999,修正的可决系数R^2=0.999,这说明模型拟合度非常高。

(2)T检验:由图可见,c(2)、c(3)、c(4)、c(5)的P值均小于0.05的临界值,常数项c(1)的P值大于0.05并不影响检验结果。

(3)预测性能检验:cons=c(1)+c(2)*gdp+c(3)*cons(-1)i=c(4)+c(5)*gdp由于我们构建了以上联立方程,我们采取静态确定性预测方法。

我们分别得出了i与cons的预测序列:if和consf。

我们分别对consf与if进行了预测性分析,令对于consf的检验re1=消费残差占消费原值的绝对值,我们将re*100并取绝对值。

最终得出的数据如下:上图re1值>70%,表明预测性能效果明显(23年预测值中只有1991、1994两年的re 值小于5)对于i的预测性能re2<70%,表示预测性能不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至2013年的预测性能值小于5,预测效果近些年趋于明显。

五结论1、对于本文所建立的联立方程,消费部分预测性能良好但投资预测性能并不显著。

究其原因,在建立模型时投资i与消费cons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当对模型进行预测性检验时有可能会引起多重共线性更加严重。

但是从if分析结果来看,这种预测性联立方程对于近几年的预测效果越来越好。

2、通过模型拟合结果来看,拟合效果很好,消费受前期影响明显。

并且gdp对于当年投资的影响效果明显。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的影响因素是时序性的,在一定时间段内gdp 的影响对其有限,而其影响效果在未来几年逐渐显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拉动内需是需要长时间持续作用的。

对于第三产业的扶持应该不断调高而不应该一次性注资。

3、由预测性能分析来看,仅仅使用联立方程方式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有着不小的局限性。

首先,几个方程虽然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但是并没有整体建立模型。

对于已经确定的经济数据关系,为了研究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建议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 AR)进行估计,并预测固定限制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情况。

参考文献[1] 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J],2004(8)[2]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金融研究[J],2002(10)[3] 王晋斌.金融政策控制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J],2007[4]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J],2003(7)[5] 白钦先,张志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南方经济[J],2008(9)[6] 于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6[7] 范学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5中国的实证检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7[8] 燕欣春.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9]Arestis, P and Demetriades, P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Globalis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wo Lessons from the East Asian Experience. In: Lahiri, S, (ed.),Reg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J],2001 pp.223-241[10] Beck Thurston and Levine Ross. External Dependence and Industry Growth: Does Financial Structure Matter[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2000, Growth [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5, 234-267[11] Norman loayza, Romain ranciere,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growth.CESIFO Working paper, 2002, 684(5)[12] Christopoulos. D. K. and E. G. Tisan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Panel Unit Root and Co integration Test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4, 55-74[13] Arestis P. O. Demetriades and B. Luinte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Stock Markets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