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
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为此,高中地理教材需重点阐明以下基本的地理思想。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
•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
•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地理学科的这些基本思想,蕴涵在地理学的不同领域之中。地理学按照其研究的对象,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为体现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的三个“模块”,分别单独成册,反映这三个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它们既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见图1)
图 1
3.教材内容要有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
教材编写始终把落实“双基”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教材力求适度地呈现地理学科的逻辑结构,精当地分析基本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于是,在教材编写的时候,首先要按照《高中课标》的要求,提炼和梳理不同章节所要呈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基本的地理过程,然后把它们结构化,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条理的、有层次的,才是便于迁移的。
例1 《地理1》中的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大气、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2。
图 2
例2《地理2》中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主要围绕城市及其发展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3。
图 3
例3《地理3》中的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围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以区域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干旱、荒漠化、热带雨林等为本章的核心概念,荒漠化过程等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知识的逻辑联系见图4。
图 4
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可以像上述例子所示的那样,有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实际上,清晰的逻辑结构,反映着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4.教材内容要能够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这是一门能够密切联系实际,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
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公民不可或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并最终形成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材应很好地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
•地理学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地理学对提高公民社会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贡献。
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首先要使教材的取材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问题,富有时代感。表1以必修教材为例,说明教材部分内容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
表1 教材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举例)
教材内容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全球气候变化(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全球气温升高
从高中地理课程来说,地理学的实用价值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上。必修教材在每章后有
一个“板块”,是本套教材的创新点。这个“板块”就是“问题研究”。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研究主题,选择的研究主题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二是有一定的思维价值的,三是有一定的操作性的。(见表2)
表2 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
三本必修教材的16个研究主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畅想式问题。它们并非在现实中已经存在,例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一方面要求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体验到如何有逻辑地、缜密地分析问题。第二类,热点或焦点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如何看待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通过研讨这类问题,体会地理学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第三类,国家层面上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南水北调怎么调”。分析这类问题,让学生尝试从地理的角度思考这些国家大事,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
二、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维度
高中地理教材要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在高中地理教材上就是应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综合地看待问题: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环境—社会系统或自然与人文现象联系起来;
•动态地观察世界:注重地方间的相互依赖,或区域尺度间(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相互依赖性;
•多样的空间表述: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和数字的方法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联系。
从这些独特的视角出发,我们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可以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例4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地理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动态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