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近代物理实验氢和氘原子光谱
实验目的
1、测量氢和氘的巴尔末线系的波长,并分别 求其里德堡常数,从而求出氢和氘原子核的 质量比。
2、在初步了解平面光栅摄谱仪的结构和工作 原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并了解相关 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
实验仪器及装置
31WI型平面光栅摄谱仪、氢和氘光谱管及电源、 电弧发生器、投影仪、映谱仪、铁电极一对、 铁光谱标准图一套、洗相设备一套。
⒈熟悉平面光栅摄谱仪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仪器的光路图挂在实验室的墙壁上。根据教师的讲解,拟定好摄谱计划、
摄谱条件。 ⒉暗室处理 摄完谱后,将暗盒拿到暗室中进行洗相,显定影时间由教师指定。暗室
处理。 ⒊波长测定 将已处理好的光谱干板置于映谱仪上,将摄得的铁谱与标准的铁谱比较,
实验原理
v~
2 2e4m 1 (4 0 )2 h3c 1 m / M
1
n
2 f
1 n2
(2)
根据(3)式式可中知氢为氘的e里电德堡子常数电为:荷,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m为电子质
量,M为氢原子核的质量,ε 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2) 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线系的可见光波段有条比较明亮的谱线,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是以氢氘光谱管作为拍摄氢氘光谱的光源,以纯铁电弧作为0拍摄铁光谱的光源,用31WI型平面光栅摄谱仪拍摄氢氘与铁的光谱
式中的n 对于已知一线系取一定的整数,而n= 线。
如将通过实验测得的RD/RfH值代入(6)式,即可得氘核对氢核质量比,比值约为2。
nf
+1,
n=
(2)式中的nf对于已知一线系取一定的整数,而n= nf +1, n= nf +2 , n= nf +3 ,……等为取值从比大1的整数开始的一系列整数。
物理实验报告_光学多道与氢氘光谱
光学多道与氢氘同位素光谱摘 要: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研究氢氘光谱。
首先使用已知波长的氦光谱进行定标测量了氢光谱,并在此基础上测量氢氘同位素光谱,修正获得了氢氘光谱的波长值;利用这些测得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分别为H R =109717.82cm -1,=109747.00 cm -1。
得到了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通过计算得出了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为=1881.40,与理论值1836.15的相对误差为2.46%。
关键词:光学多道分析仪,氢、氘同位素光谱,CCD ,光电倍增管1. 引言光谱是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
光谱学是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研究物质结构、物质成分和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以及光谱产生和测量方法的科学。
光谱学在物理学各分支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生物学、考古学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光谱学史上,氢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885年,巴耳末(J.J.Balmer )发现了可见光区氢光谱线波长的规律。
1892年,尤雷(H.C.Urey )等发现氢(H)的同位素氘(D)的光谱,氢氘原子对应的谱线波长存在“同位素位移”。
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 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
2. 实验原理2.1物理原理在原子体系中,原子的能量状态是量子化的。
用1E 和2E 表示不同能级的能量,ε表示跃迁发出光子的能量,h 表示波尔兹曼常量,ν表示光子的频率,对于原子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我们有:21h E E εν==-,其中21E E hν-= (1)由于原子能级的分立,频率ν也为分立值,在分光仪上表现为一条条分立的“线性光谱”,这些频率由巴耳末公式确定:H 原子:2212111H HR n n λ⎛⎫=- ⎪⎝⎭……………………………………………………(2) 其中1n 和2n 为轨道量子数,H R 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氢氘灯光谱 实验报告
氢氘灯光谱实验报告氢氘灯光谱实验报告氢氘灯光谱实验报告1. 了解平面光栅单色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 验证氢同位素的存在。
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氘原子光谱巴耳末线系的前四对谱线波长(4100~6500A 左右),计算氢氘里德伯常数。
3. 通过实验,计算氢和氘的原子核质量比MD/MH ,计算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
1. 氢、氘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原子光谱。
用电激发氢放电管(氢灯)中的稀薄氢气(压力在102 Pa左右),可得到线状氢原子光谱。
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未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经验公式λH=λ0 n−4式中λH为氢原子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λ0=364.57 nm 是一经验常数;n取3,4,5等整数。
若用波数νH表示,则变为νH= λ=RH(22−n2)式中RH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
根据玻尔理论,对氢和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计算,得2π2mⅇ4Z2RZ= 4πε 2cℎ3 1+m∕M式中M为原子核质量,m为电子质量,e为电子电荷,c 为光速,h 为普朗克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Z为原子序数。
当m→∞时,可得出相当于原子核不动时的里德伯常数(普适的里德伯常数)2π2mⅇ4z24πε0 cℎRz= 1+m∕M∞RH= 1+m∕M这里是氢原子核的质量。
由此可知,通过实验测得氢的巴尔末线系的前几条谱线的波长,可求得氢的里德伯常数。
里德伯常数R∞是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对它的精密测量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目前它的推荐值为R∞=10973731.568549(83) m−1氢的巴尔末线系波长值得注意的是,计算RH和R∞时,应该用氢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而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成真空中的波长。
即λ真空= λ空气+Δλ1,氢巴尔末线系前6 条谱线的修正值如表所示。
2. 关于MD/MD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且有不同的核质量和电荷分布,由此引起原子光谱波长的微小差别称为“同位素位移”。
氢光谱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光谱特性。
2. 学习使用光栅光谱仪进行光谱测量。
3. 测定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
4. 通过实验,验证玻尔原子能级理论。
二、实验原理1. 根据玻尔的原子能级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_n = -13.6 eV / n^2,其中n为能级量子数。
2. 光谱线的波长与能级差有关,根据能量公式 E = hc / λ,可以得到光谱线的波长公式:λ = hc / (E_n - E_m),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E_n和E_m分别为两个能级的能量。
3. 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为R_H = 1.0973******** 10^7 m^-1。
三、实验内容1. 连接光栅光谱仪,调节光栅光谱仪至氢氘灯的波长范围。
2. 打开氢氘灯,调整光谱仪的探测器至最佳位置。
3. 采集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数据。
4. 利用光谱仪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
四、数据处理1. 根据光谱数据,绘制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图。
2. 计算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
3. 利用里德伯常数,计算氢原子与氘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得到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
2. 计算得到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为 1.0973******** 10^7 m^-1,与理论值相符。
3. 计算得到氘原子的里德伯常数为 1.0973******** 10^7 m^-1,与理论值相符。
六、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玻尔原子能级理论在氢原子与氘原子光谱中的应用。
2. 了解了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光谱特性,以及光栅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步骤和数据可能因实验条件而异。
氢氘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氢氘谱实验,了解氢和氘原子的光谱特性,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测量氢和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计算里德伯常数。
3. 掌握WGD-8A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氢原子光谱是量子力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氢原子的光谱,可以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跃迁规律。
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中可见光区域的谱线系,其波长满足公式:\[ \frac{1}{\lambda} = R_H \left( \frac{1}{2^2} - \frac{1}{n^2} \right) \]其中,\(\lambda\) 为光波长,\(R_H\) 为里德伯常数,\(n\) 为整数(\(n = 3, 4, 5, \ldots\))。
氘原子是氢的同位素,其原子核质量略大于氢原子核。
因此,氘原子的光谱与氢原子光谱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里德伯常数略有差异。
三、实验仪器1. 氢氘灯2. WGD-8A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3. 狭缝4. 光栅5. 摄谱仪6. 滤光片7. 望远镜8. 光电倍增管四、实验步骤1. 将氢氘灯安装于光谱仪的光源位置,调整狭缝宽度,使光通过狭缝。
2. 将光栅光谱仪的入射狭缝与狭缝对齐,调整光栅角度,使光谱仪的出射狭缝与光栅垂直。
3. 将滤光片插入光谱仪的光路中,选取适当的波长范围。
4. 将望远镜对准光谱仪的出射狭缝,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使光谱清晰。
5. 使用光电倍增管记录光谱数据,测量氢和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
6.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氢和氘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五、实验结果1. 氢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波长:- \( \lambda_1 = 656.3 \, \text{nm} \)- \( \lambda_2 = 486.1 \, \text{nm} \)- \( \lambda_3 = 434.0 \, \text{nm} \)- \( \lambda_4 = 410.1 \, \text{nm} \)2. 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波长:- \( \lambda_1 = 656.5 \, \text{nm} \)- \( \lambda_2 = 486.2 \, \text{nm} \)- \( \lambda_3 = 434.1 \, \text{nm} \)- \( \lambda_4 = 410.2 \, \text{nm} \)3. 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R_H = 1.097 \times 10^7 \, \text{m}^{-1} \)4. 氘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R_D = 1.097 \times 10^7 \, \text{m}^{-1} \)六、误差分析1. 光栅光谱仪的分辨率有限,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氢氚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氢氚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通过实验,观察氢氚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测量谱线波长,计算里德伯常数;3. 比较氢和氚原子光谱的差异,分析同位素效应。
二、实验原理氢氚原子光谱实验基于玻尔理论,通过测量氢和氚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谱线波长,计算里德伯常数,从而验证玻尔理论。
氢氚原子光谱实验原理如下:1.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原子光谱。
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光子,形成光谱线。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光谱的波长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λ = R_H (1/n1^2 - 1/n2^2)其中,λ为光子的波长,R_H为里德伯常数,n1和n2分别为电子跃迁前后的能级,n1 < n2。
2. 氢氚原子光谱:氚是氢的同位素,原子核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由于氚原子核质量大于氢原子核,其里德伯常数会略有不同。
通过测量氢和氚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谱线波长,可以计算出两种同位素的里德伯常数,并分析同位素效应。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栅光谱仪:用于测量光谱线波长;2. 氢氚灯:提供氢和氚原子光谱光源;3. 激光切割机:用于切割光栅;4. 光栅:用于分光;5.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将光栅光谱仪调至合适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稳定;2. 将氢氚灯接入光谱仪,调整光谱仪参数,使光谱仪能够接收氢和氚原子光谱;3. 打开氢氚灯,观察光谱仪屏幕,调整光栅角度,使光谱线清晰;4. 记录氢和氚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谱线波长;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和氚的里德伯常数;6.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氢和氚原子光谱的差异,讨论同位素效应。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谱线波长(单位:nm):- 656.3- 486.1- 434.0- 410.12. 氢原子里德伯常数(R_H):1.0973731×10^7 m^-13. 氚原子光谱巴耳末系谱线波长(单位:nm):- 656.3- 486.2- 434.2- 410.24. 氚原子里德伯常数(R_D):1.0973727×10^7 m^-1六、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氢和氚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谱线波长相近,但略有差异。
氢氘光谱实验
氢氘光谱实验
实验要求:拍摄氢氘原子光谱,测出氢氘巴尔末线系的前四对谱线波长,计算氢氘里德伯常数。
⏹光栅转角的选取
WPS—1型两米光栅摄谱仪使用一级摄谱时一次摄谱范围为1080Å。
要拍摄氢氘的巴尔末系前4条谱线(6500~4100Å左右)要采用几个光栅转角,如何选取?
⏹哈德曼光阑的使用
因此,需在不移动暗盒时拍摄底片。
⏹用Fe谱作为标准谱,铁弧作为标准光源
由于铁弧光谱谱线丰富,遍布整个可见光及紫外范围,其各谱线波长已被精确测定并制成铁光谱,因此常作为测定未知谱线的标准比较光源
在应用线性插入法时,假定了摄谱仪的线色散率是常数,而实际上摄谱仪的线色散率是波长的函数,因此,在选用比较谱线时,必须选用两条最靠近的已知谱线,一般要求λ1,λ2波长相差几埃。
常用阿尔比长仪测量谱线间的距离。
⏹多功能光谱仪
结构与2M光栅摄谱仪基本相同,多一个步进电机,驱动光栅转动。
光电转格→数据采集与接口电路→计算机
问题:
出射的光口是狭缝不是一个谱面,在计算机是如何获得谱图的?
你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通过改变光栅转角获得光谱图的?
多功能光谱仪不再有哈德曼光栏,而是未知谱与标准谱分别拍摄和获得,如何通过标准谱的波长测量未知谱线波长?
用Hg灯作为标准谱光源,而不是用铁弧作为标准谱光源。
在多能光谱仪中,能否用铁弧作为标准谱光源,困难在何处?。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光谱实验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发射、吸收光的特性,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等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氢氘原子的光谱特性,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的规律。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经典的光谱仪装置,包括光源、光栅、光谱仪和探测器等。
首先,我们将氢氘气体注入光谱仪中,利用光源激发氢氘原子,使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然后,通过光栅的衍射作用,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线。
最后,使用探测器记录光谱线的强度和位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氢氘原子发射光谱的多个谱线。
根据经验公式和已知的光谱线数据,我们可以推导出氢氘原子的能级结构。
在可见光区域,我们观察到了红、黄、绿、蓝等不同颜色的谱线。
这些谱线对应着不同的能级跃迁,从而揭示了氢氘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规律。
讨论:通过对氢氘原子光谱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我们发现氢氘原子的能级结构与氢原子类似,但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
这是由于氘原子的质量稍大,从而导致了能级的微小变化。
其次,我们发现氢氘原子的光谱线相对较宽,这与氘原子的自旋和核自旋耦合有关。
这种耦合导致了能级的分裂,从而使得光谱线变宽。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氢氘原子的吸收光谱。
当我们通过光源照射氢氘原子时,一部分光被吸收,导致光谱线的减弱或消失。
通过分析吸收光谱,我们可以得到氢氘原子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截面,从而研究原子与光的相互作用。
结论:通过对氢氘原子光谱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的规律。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氢氘原子与光的相互作用的一些特性。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光谱分析以及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光谱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发射、吸收光的特性,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等信息。
本次实验通过研究氢氘原子的光谱特性,深入了解了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的规律。
氢、氘光谱实验报告
次,数越大放大器的增益越高。光电倍增管的负高压也分为1,2,…,
7七个档次,数越大所加的负高压越高,每档之间负高压相差约200V。
CCD的积分时间可以在10ms-40s之间任意改变。
扫描控制是利用步进电机控制正弦机构(根据光栅方程,波长和光
图4 多色仪光学原理图 CCD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的简称,是一种以 电荷量表示光强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电荷量的器件,它具有自扫描、 光谱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 点。将CCD一维线阵放在光谱面上,一次曝光就可获得整个光谱。目 前,二维面阵CCD已大量用于摄像机和数字照相机。
【实验步骤】
由于线的波长为656.28nm,线为410.17nm,波长间隔达246nm。超
过CCD一次测量的光谱范围159nm的范围,所以要分两次测量。测量线 (波长为656.28nm)时的波长时,采用汞灯的(546.07nm,576.96 nm,579.07 nm)三条谱线作为标准谱线来定标;测量,,线(波长分 别为486.13nm,434.047nm,410.174nm)的波长时,采用汞灯的 (404.66nm, 407.78nm,435.84nm)三条谱线作为标准谱线来定标。
制、信号处理和光谱显示。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光电信号 前置放大器 放大的 光电信号 增益控制信号 系统控制信号 光谱数字信号 / 变换 / 变换 步进电机控制信号 负高压 控制信号 负高 压电源 步进电机 驱动电源 负高压
2 1 3 1
电子计算机 步进电机 驱动脉冲
图4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光谱仪的探测器为光电倍增管或CCD,用光电倍增管时,出射光通
氢(氘)原子光谱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熟悉实实验仪器的用法。
2.求里德伯常数。
2、实验原理原子光谱是线光谱,光谱的排列的规律不同,反映出原子结构的不同,研究原子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光谱分析。
3、实验内容1.用汞灯对光栅光谱仪进行定标,保存谱线。
2.测量氢(氘)光谱的谱线,通过“寻峰”求出巴耳末系前 3~4 条谱线的波长。
保存谱图,计算各谱线的里德伯常数RH(RD),然后求平均值。
3.计算普适里德伯常数 R∞,并与推荐值比较,求相对误差。
4、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对氢原子光谱进行测量,测得的图像如下图对曲线进行寻峰,读出波长如下表谱线HδHγHβHα光谱波长/nm 410.4 434.6 486.5 656.8 谱线相对能量47.1 457.3 566.1 812.2利用波长的修正值计算真空中氢原子的波长:谱线HδHγHβHα光谱波长/nm 410.4 434.6 486.5 656.8 △ι(nm) 0.116 0.121 0.136 0.181 真空中谱波长410.5 434.7 486.6 657.0 /nm可以计算出里德伯常数谱线HδHγHβHα410.5 434.7 486.6 657.0 真空中谱波长/nmn 6 5 4 6 里德伯常数1.096 1.095 1.096 1.096/107m-1经过计算得R=1.00054*1.096*107m-1=1.096* 107m-1而R推荐值是R∞=10973731.568549(83)/m,故相对误差为=(1.097-1.096)/1.097=0.06%4.实验结果讨论与心得1实验中由于氢光源的寿命有限,注意在不用时关闭灯源。
2实验过程中突然谱线很乱,怎么调节都调节不行,可能原因是灯源出现问题,换一个氢灯,实验恢复正常。
3实验中噪音可能对实验产生一定的误差。
4.任何实测谱线都有一定的宽度,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 由海森伯不确定原理,∆E∆t>h,由于测量时间是有限的,故测得的能级有一定展宽。
实验报告:氢氘光谱
实验报告赵妍PB05210375实验题目:氢氘光谱实验目的:本实验以氘原子光谱为研究对象,研究获得同位素光谱的实验方法、分析方法及其在微观测量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1、原理根据玻尔理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具有分立的能级。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释放出能量,并以电磁波形式辐射。
氢和类氢原子的巴耳末线系对应光谱线波数为)121()1()4(222320242n m m c h Z e m Zee -+=πεπσ(1)因此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可写成:)1(Z e Z m m R R +=∞ch Z e m R e 320242)4(2πεπ=∞由此可见,R Z 随原子核质量m Z 变化,对于不同的元素或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R Z 值不同。
m Z 对R Z 影像很小,因此氢和它的同位素的相应波数很接近,在光谱上形成很难分辨的双线或多线。
设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分别为R H 和R D , 氢和氘光谱相应的波长差为:)1()1()1(DH H D H H H D H D H R R-=-=-=-=∆λσσλλλλλλλ因此,通过实验测得氢和氘的巴耳末线系的前几条谱线的谱长及其波长差,可求得氢与氘的里德伯常数R H 、R D 。
进而:⎪⎪⎭⎫ ⎝⎛--⎪⎪⎭⎫⎝⎛=11H De H H D H D R R m m R R m m式中eHm m 为氢原子核质量与电子质量比,公认值为1836.1515。
因此将通过实验测得的HD R R 代入式(11),可求得氘与氢原子核的质量比H D m m /。
2、实验方法:实验中,用氢氘放电管作为光源,用摄谱仪拍摄光谱,氢氘放电管是将氢气和氘气充入同一放电管中,当一定的高压加在放电管两极上时,管内的游离电子受到电场作用飞向阳极,并因此获得越来越大的动能。
当它们与管中的氢、氘分子碰撞时,使氢氘分子离解为氢原子和氘原子,并进入激发状态,当它们回到低能级时产生光辐射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数据n D λnm H λnm λ∆=H λ-D λ D σ=1λ1H H σλ=6(10/)m 6 410.22 410.32 0.10 2.437 2.437 5 434.16 434.26 0.10 2.303 2.303 4 485.82 485.96 0.14 2.058 2.058 3 655.50 655.74 0.24 1.526 1.5251、 氢和氘里德泊常量和氢氘核质比的计算7221()(10/)112H H R m n σ=-7221()(10/)112D D R m n σ=-n H RDR3 1.098000 1.0987204 1.097600 1.0976005 1.096667 1.0966676 1.096650 1.096650平均值及比值:000164.109722925.109740925.110*09740925.110*09722925.11717====--HD D H R R m R m R氢氘原子核质量比为:431114.1)1000164.1(*1515.183********.111=--=⎪⎪⎭⎫ ⎝⎛--⎪⎪⎭⎫ ⎝⎛=H De H H D H D R R m m R R m m其中Hem m 公认值为1836.15152 利用公式)1(DHH R R -=∆λλ 计算m D /m H180207.2052504.324.0*1515.183774.65574.655124334.214.0*1515.183796.48596.485733262.110.0*1515.183726.43426.434810729.110.0*1515.183732.41032.4101114321==-==-==-==-=∆⎪⎪⎭⎫ ⎝⎛+-=⎪⎪⎭⎫ ⎝⎛--⎪⎪⎭⎫ ⎝⎛==∆-=p p p p p m m R R m m R R m m p R R e H H H H De H H D H D H HH D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λλλλλλ四 思考题1画出氢原子巴耳末线系的能级图,并标出前四条对应的能级跃迁和波长数。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光谱实验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通过对物质发射或吸收光的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得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氢氘原子的光谱特性,探究其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的规律。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氢氘原子光谱仪,该仪器能够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并通过测量光的强度,得到不同波长光的发射或吸收情况。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氢氘原子的气体样品,将其放入光谱仪中,并通过调节仪器的参数,如入射光强度、波长范围等,获取所需的光谱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氢氘原子在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光谱。
通过对光谱图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明显的发射峰,这些峰代表了氢氘原子的不同能级跃迁。
根据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我们得到了这些能级跃迁对应的波长和能量差。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氢氘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规律。
氢氘原子的能级结构由一系列离散的能级组成,这些能级之间的跃迁会导致特定波长的光的发射或吸收。
这与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理论的预测一致。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氢氘原子的光谱中存在一些弱的发射峰,这些峰可能来自于其他能级跃迁或者与氢氘原子相互作用导致的能级变化。
这些弱的发射峰的研究对于理解氢氘原子的复杂行为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氢氘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量子力学理论在描述原子光谱中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未知的发射峰,这为进一步研究氢氘原子的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
总结:光谱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揭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次氢氘原子光谱实验通过观察氢氘原子发射光谱,研究了其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量子力学理论的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氢氘原子的复杂行为和相互作用,并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
氢氘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氢氘光谱的测量,研究氢和氘的光谱特性,探究原子光谱的发射线和吸收线规律。
实验装置:氢氘光谱仪:包括氢氘光源、光栅、光电倍增管等。
实验台:用于支撑和安装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装置正常工作,调整光栅的角度和位置,保证光线能够正常通过。
放置氢氘光源:将氢氘光源安装在适当位置,使得光线能够经过光栅。
调整光栅:通过调整光栅的角度和位置,使得光线经过光栅后能够产生衍射现象,并形成光谱。
测量光谱:使用光电倍增管接收经过光栅衍射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使用电子仪器记录和测量各个波长的光谱强度。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绘制氢氘光谱图谱,并分析不同波长对应的光谱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绘制了氢氘光谱图谱。
光谱图谱上显示了氢氘在不同波长处的发射线和吸收线。
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可以观察到不同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特定波长的发射或吸收现象。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氢氘的光谱特性,并绘制了光谱图谱。
根据光谱图谱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氢和氘的光谱线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光谱线的存在与原子的能级结构和电子跃迁有关,进一步验证了原子光谱的发射和吸收现象。
实验中可能遇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光栅调整误差:光栅的角度和位置调整可能存在误差,影响光谱的质量和精度。
可以通过精确的光栅调整和校准来改进。
光电倍增管的噪音和漂移:光电倍增管可能受到噪音和漂移的干扰,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更高质量的光电倍增管或进行信号滤波和校正来改进。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氢氘的光谱特性,观察到了发射线和吸收线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原子光谱的特点和原子结构的研究。
此实验对于深入理解光谱学和原子物理学有重要意义。
氢与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
氢与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和目的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工具,而氢与氘原子光谱实验则是探究氢和氘这两种轻元素原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氢与氘原子光谱,学习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理解原子能级的跃迁原理,并比较不同原子光谱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是基于原子能级的跃迁。
当原子受到外部能量激发时,原子中的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当电子从高能级返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定这些光的波长,我们可以确定原子的能级结构。
本实验采用激光激发原子光谱法。
具体方法是将氢或氘原子置于一个电场中,通过激光束照射,当激光能量与原子能级差相匹配时,原子会被激发并放射出光子。
通过测量这些光子的波长,我们可以得到原子的光谱。
三、操作过程准备实验器材:氢或氘原子、激光器、单色仪、光电倍增管、电源等。
将氢或氘原子置于电场中,调整激光器的波长,使激光能量与原子能级差相匹配。
打开激光器,照射氢或氘原子,并调整激光器的功率,使原子产生明显的光谱。
通过单色仪测量光子的波长,并记录数据。
重复步骤2-4多次,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氢与氘原子光谱的数据。
通过对比氢与氘原子的光谱,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波长和强度上存在差异。
这表明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使用Rydberg公式等理论公式来计算原子的能级和光谱波长。
通过比较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差异,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参数,例如激光功率、电场强度等。
五、误差来源和计算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来源:激光器波长稳定性:如果激光器波长不稳定,将导致激发的原子数目减少,影响实验结果。
可以通过采用稳频激光器来减小此误差。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不均匀可能导致原子激发效率不一致,影响光谱强度。
可以通过优化电场分布来减小此误差。
氢、氘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A ) 氢、氘光谱实验【目的要求】1.测定氢原子与氘原子的巴耳末系发射光谱的波长和氢原子与氘原子的里德伯常数;2.了解WGD -8A 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仪器用具】氢氘灯、WGD -8A 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 【原 理】光谱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分析、医药、生物、地质、冶金、考古等部门。
常用的光谱有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波段从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到微波和射频波段。
本实验通过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原子与氘原子在可见波段的发射光谱,了解光谱与微观结构(能级)间的联系和掌握光谱测量的基本方法。
1.氢原子光谱图1是氢原子的能级图,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2220118)(nh e n E ⋅-=-εμ (n = 1,2,3 … ) (1) 式中)/1/(M m m e e +=μ称为约化质量,e m 为电子质量,M 为原子核质量,氢原子的m M :等于1836.15。
图1氢原子的能级图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的光子能量νh 为两能级间的能量差,)()(n E m E hv -= ( m > n ) (2)如以波数λν/1~=表示,则上式为 )11()()()()(~22mn R m T n T hc n E m E H -=-=-=ν(3)式中H R 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单位是1-m ,)(n T 称为光谱项,它与能级)(n E 是对应的。
从H R 可得氢原子各能级的能量21)(nhcR n E H -= (4) 式中h = 4.13567×10-15eV ·s ,c = 2.99792×108m·s -1从图1中可知,从3≥m 至2=n 跃迁,光子波长位于可见光区,其光谱符合规律)121(~22mR H-=ν (m = 3,4,5 … ) (5) 这就是1885年巴耳末发现并总结的经验规律,称为巴耳末系。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报告一、引言光谱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和粒子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氢和氘原子光谱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实验,通过研究氢和氘原子发射的光谱线,可以揭示出原子的结构和特性,为量子力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氢氘原子的光谱现象,得出对应原子能级的信息,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的性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使用光谱仪和不同波长的光源,例如氢氘灯。
2. 实验过程:a. 将氢氘灯与光谱仪连接,调整光谱仪,确保其工作在最佳状态。
b. 通过调节仪器,使光源尽可能均匀地照射到光谱仪上。
c. 观察并记录下每个波长下的光谱现象,特别注意氢氘原子产生的谱线。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 在可见光波段,氢和氘原子表现出不同的光谱线,具有各自特征的谱线分布。
2. 氢原子的光谱线位于可见光谱中的红、绿、蓝三个区域,其中最明显的是红色和蓝色的谱线。
3. 氘原子的光谱线与氢原子相比,在波长上发生了较大的位移,整体往长波方向移动。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光谱线,这表明了原子的结构和能级分布与光谱现象的关系。
2. 氢原子的光谱线表现出离散特性,这与波尔模型相符,即氢原子的电子只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能级之间的跃迁会导致相应波长的光谱线出现。
而氘原子的光谱线位移说明了核子质量的影响。
3. 光谱实验的结果与理论模型相吻合,这进一步验证了波尔模型的正确性,并为原子结构研究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理论支持。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氢氘原子光谱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氢原子和氘原子在可见光谱中具有各自特征的光谱线分布。
2. 氢原子的光谱线呈现出离散特性,与波尔模型相符。
3. 氘原子的光谱线位移较大,与核子质量的差异有关。
4. 光谱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相吻合,为原子结构研究提供了有效支持。
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告范本
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告范本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物理仿真实验中的氢氘光谱拍摄实验,了解氢、氘的原子光谱的产生机理,掌握氢氘原子光谱的基本特征,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指原子在受到外部能量激发后,向外发射光的过程。
根据普朗克和德布罗意的量子理论,能量的传递都是以量子形式进行的,原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的多少与跃迁能级的差有关,并且对应这个特定能级差的光子就会被释放出来,其频率和波长与能级差相关。
氢氘光谱的产生机理在氢氘原子中,电子的跃迁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发射谱线,称为氢氘光谱。
从能级差的大小可以分类为巴尔末系或布吕姆斯特德系。
其中巴尔末系是指跃迁的两个能级至少有一个是基态,而布吕姆斯特德系是指跃迁的两个能级均不是基态。
实验步骤1.打开VirtualLab软件,选择进入“原子物理学”实验;2.选择“原子发光和吸收”实验,进入实验面板;3.将曝光时间调整为5秒,将取样率调整为50,选择“多谱线数目:1”;4.调整初始化状态,在“氢谱线/氘谱线”按钮处选择氢/氘原子,点击“初始化”;5.点击“曝光”按钮,等待实验结束;6.点击“保存谱线数据”按钮,进行数据保存。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氢氘原子光谱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氢氘光谱数据:谱线编号波长(nm)能级差(eV)1 656.28 1.892 486.13 3.033 434.05 3.474 410.17 3.89分析与讨论我们观察到,在氢谱线中,波长最长的谱线(谱线1)的波长为656.28nm,相应的能级差为1.89eV,对应着巴尔末系,表示一个电子从第3能级跃迁回第2能级。
其他3个谱线(谱线2-4)是布吕姆斯特德系,表示电子在不同的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
在氘谱线中,我们观察到的谱线与氢谱线相比较,波长变短了。
这是因为氘原子具有比氢原子更大的质量,电子围绕氘原子运动的速度比氢原子更慢,所以处于一个较少的能级,等级差也相应变小。
氢氘光谱实验报告
氢氘光谱实验报告氢氘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科学。
氢氘光谱实验是光谱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观察氢氘原子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的发射和吸收现象,可以了解原子内部结构和能级分布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氢氘原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探索其能级结构和能级间的跃迁。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氢氘光源、光栅、光电倍增管和光谱仪。
当氢氘原子受到激发后,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形成光谱线。
光栅的作用是将光线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而光电倍增管则用于检测和放大光信号。
实验步骤1. 将氢氘光源接通电源,使其开始发光。
2. 调节光栅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通过光栅并被分散。
3. 将光电倍增管与光栅对准,使得光线能够被光电倍增管接收。
4. 使用光谱仪观察和记录光电倍增管输出的光谱图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氢氘原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线。
根据光谱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明亮的谱线,每条谱线对应着氢氘原子的一个能级跃迁。
讨论与分析1. 能级结构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氢氘原子的能级结构。
氢氘原子的能级由电子的能量决定,而电子的能量与其所处的能级有关。
每条光谱线对应着一个能级跃迁,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跃迁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通过测量光谱线的波长,我们可以计算出氢氘原子不同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2. 能级间距氢氘原子的能级间距可以通过测量光谱线的波长来计算。
根据波长和光的速度,我们可以使用公式λ = c / ν计算出光的频率,进而计算出能级间距。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氢氘原子能级间距的近似数值。
3. 能级跃迁不同的能级跃迁对应着不同的光谱线。
通过观察光谱图像,我们可以推测氢氘原子的能级跃迁规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我们知道能级跃迁是由电子的能量变化引起的。
因此,通过研究光谱线的强度和位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氢氘原子内部电子的能级分布和跃迁过程。
结论通过氢氘光谱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氢氘原子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线。
氢与氘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项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实验原理(原理文字叙述和公式、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六.实验结果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八.思考题对于氢,有)/1(H H M m R R +=∞(5)这里MH 是氢原子核的质量。
由此可知,通过实验测得氢的巴尔末线系的前几条谱线的波长,借助(5)式可求得氢的里德伯常数。
里德伯常数R∞是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对它的精密测量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目前它的推荐值为R ∞=10973731.568549(83)/m 。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拍摄汞灯的光谱按实验要求,拟好摄谱程序表格,调好光路后,按程序用哈特曼光栏的相应方孔,拍下汞灯的光谱2、观察和测量氢光谱的波长在光谱投影仪上观察谱片的光谱,区分、熟悉氢光谱。
基于在不大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认为线色散是个常数,在阿贝比长仪测出有关已知波长氢谱线的相对距离后,用线性内插法就可计算出氢谱线的波长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先测定汞光源的谱线,在“读取数据”项下对曲线进行寻峰,读出波长,和定标光源的已知谱线(附后)波长相比较,对波长进行修正。
汞灯的光谱学将光源换成氢灯,测量氢光谱的谱线,氢原子的巴尔末线系谱线波长原 子 谱 线 标准值 (nm )选择参数 测量结果 (nm ) 工作方式工作范围工作状态 采集 次数 模式间隔 (nm) 波长 (nm ) 最大值 最小值 负高压 增益 氢 α 656.2 能量 0.5 655-657 1000 0 400 3 50 656.0 氢 β 486.13 能量0.5485-487 1000 0 400 3 50 486.50 氢 γ 434.047 能量 0.5432-435 1000 0 400V 3 50 434.50 氢δ 410.174 能量0.5408-4121000400V350410.50氢原子的巴耳末线系谱线波长氢的光谱线氢原子的光谱线根据测量得到的氢原子和氘原子的巴耳末线系谱线的波长,用作图法线性拟合方法求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19130
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
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
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氢氘光谱各谱线系的规律,即计算氢氘里德伯常数RH,RD的方法。
2.掌握获得和测量氢氘光谱的实验方法。
3.学习光栅摄谱仪的运行机理,并学会正确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WPS-1自动控制箱,光源:铁电极。
电弧发生器,光源:氢氘放电管。
中间光阑,哈德曼光阑,摄谱窗口。
平面光栅摄谱仪是以平面衍射光栅作为色散元件的光谱仪器。
它的光学系统用Ebert-Fastie装置(垂直对称式装置),其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
由光源B(铁电极、氢氘放电管)发射的光,经过消色差的三透镜照明系统L均匀照明狭缝S,再经反射镜P折向球面反射镜M下方的准光镜O1上,经O1反射,以平行光束射到光栅G上,经光栅衍射后,不同方向的单色光束射到球面反射镜的中央窗口暗箱物镜O2处,最后按波长排列聚焦于感光板F上,旋转光栅G,改变光栅的入射角,便可改变拍摄谱线的波段范围和光谱级次。
这种装置的入射狭缝S和光谱感光板是垂直平面内对称于光栅G放置的,由于光路结构的对称性,彗差和像散可以矫正到理想的程度,使得在较长谱面范围内,谱线清晰、均匀。
同时由于使用球面镜M同时作为准直物镜和摄谱物
镜,因此不产生色差,且谱面平直。
使用摄谱仪做光谱实验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摄谱仪为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注意爱护。
尤其是狭缝,非经教师允许,不可以随意调节各旋钮,手柄均应轻调慢调,旋到头时不能再继续用力,不要触及仪器的各光学表面;
(2)燃电弧时,注意操作安全。
电弧利用高频高压,点燃后不要用手触及仪器外壳;更换电极时要切断高压电,用绝缘性能好的钳子或手套来更换;电弧有强紫外线辐射,使用时要戴防护眼镜;
(3)铁弧电极上不能有氧化物,应经常磨光,呈圆锥形;调节两电极头之间的距离,注意电极头成像不要进入中间光阑。
三、实验原理
巴尔末总结出来的可见光区氢光谱的规律为:
(n = 3,4,5 ……)
式中的B=364.56nm。
此规律可改写为:
式中的为波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109
678cm)。
根据玻尔理论或量子力学中的相关理论,可得出对氢及类氢离子的光谱规律为:
其中,和为整数,z为该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应元素的里德伯常数为:
其中,m和e为电子的质量和电荷,c是真空中的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M为原子核的质量。
显然,随元素的不同R应略有不同,但当认为M→∞时,便可得到里德伯常量为:
这与玻尔原子理论(即电子绕不动的核运动)所推出的R值完全一样。
现在公认的
的值为:10973731m,这与理论值完全符合。
有了这样精密测定的里德伯常量,又可以反过来计算还没有测定的某些元素的里德伯常数。
即:
比如应用到氢和氘为:
可见,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是有差别的,其结果就是氘的谱线相对于氢的谱线会有微小的位移,叫同位素位移。
和是能够直接精确测量的量,测出它们,也就可以计算出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
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氢和氘的原子核质量比。
式中是已知量。
注意:波长应为真空中的波长,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长是不同的,唯有频率及对应光子的能量是不变的,我们的测量往往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为精确得到结果时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为真空中的波长。
四、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测量内容
1.拍摄氢氘和铁的光谱。
按实验要求,拟好摄谱程序表格,调好光路后,按程序用哈特曼光栏的相应光孔,分别拍下氢氘和铁的光谱。
2.显示谱片。
取下底片盒,到暗室进行显影,定影、水洗等处理得到谱片。
3.观察和测量氢氘光谱线的波长。
在光谱投影仪上观察谱片上的光谱,区分铁光谱和氢氘光谱,基于在很小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认为线色散是个常数。
如下图所示.用线性内插法就可以算出待测的谱线的波长。
在映谱仪上用直尺进行粗测,在阿贝比长仪上进行精确测量计算出氢氘谱线的波长。
4.数据处理。
计算出氢氘的里德伯常数,确定其不确定度,给出实验结果表达式。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