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以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难点:把握诗歌的抒情性和叙事性的结合,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长恨歌》的背景。

3.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诗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讲解《长恨歌》中的经典诗句,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分析其艺术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诗句。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诗人:白居易背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意境:优美、抒情艺术特色:叙事抒情相结合、韵律美主题思想:爱情悲剧、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手法,举例说明。

(2)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抒情等。

(2)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悲剧命运的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分析诗歌、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提高课堂互动性。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恨歌》的历史背景。

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背景。

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步骤展示《长恨歌》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简介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提问:同学们对《长恨歌》有什么了解和期待?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

第二章:《长恨歌》第一段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第一段。

分析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2 教学内容讲解《长恨歌》第一段的字词和句式。

分析第一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习第一段。

逐句讲解并分析第一段。

让学生跟读和背诵第一段。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三章:《长恨歌》第二段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第二段。

分析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2 教学内容讲解《长恨歌》第二段的字词和句式。

分析第二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习第二段。

逐句讲解并分析第二段。

让学生跟读和背诵第二段。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二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四章:《长恨歌》第三段讲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第三段。

分析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4.2 教学内容讲解《长恨歌》第三段的字词和句式。

分析第三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3 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习第三段。

逐句讲解并分析第三段。

让学生跟读和背诵第三段。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三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拓展知识。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长恨歌》教学实录《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下面搜集了《长恨歌》教学实录,欢迎阅览!师:据传曾经有一位皇帝,十分宠爱他的一位妃子为了博取她的欢心,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不惜从万里之外,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运来新鲜的荔枝当沿途的驿站一路烟尘滚滚时,当传送荔枝的人们一路疲于奔命时,当驿站的快马一路精疲力尽时,在美丽的皇宫里,贵妃正在享用美味新鲜的荔枝大家可知道这位皇帝、这位贵妃是谁吗?学生兴奋得大呼:唐玄宗、杨玉环!师:很好!你们都是知识广博的才子才女们!下面咱们来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预习的故事背景生1: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师:准备非常充分值得表扬还有谁愿意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表现的那么好!下面咱们来迅速的完成预习检测(幻灯片展示)预习检测: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幻灯片展示)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霓裳()粉黛()以男女小组竞赛形式分组迅速完成,学生情绪高昂师:(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并跟读录音,稍后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录音并随时做字音记录师:下面我们请男女同学分角色组合朗读,其他同学听并评判谁最准确的把握住了感情生男女组合,以各自的嗓音特色分别读相应的内容,学生积极性较高师:咱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千古美文究竟美在哪里,让我们初读课文,理清情节(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迅速浏览课文完成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自学检测:1、根据故事情节,把所给出的图片排序2、分别用一句话描绘每幅画面的内容3、给每幅画命名(4个字)学生翻阅课文,看图片师:同学们完成了吗?排序是什么样的呢?生一起喊:3214师:那谁愿意把自己描绘的画面内容展示给大家呢生3:我写的第一幅:杨贵妃和唐玄宗正在美丽的花园里愉快的赏花生3读完抬头看老师师:你写的很好准确把握了画面内容能再展示一幅吗?生3:第二幅:杨贵妃在马嵬坡惨死师:很简洁,但也把握住了最关键的故事情节很不错!师:还有谁?踊跃发言!生4:我写的是:唐玄宗在月夜下苦苦思念杨玉环还一个是,道士上天寻找到了杨玉环并转达了李杨二人的思念师:这位同学一下全说完了,写的很准确不过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语言还可以写的更美是不是?但是方法大家基本都掌握了和以前讲过的描述漫画画面题的做题方法一样,是不是?学生点头师:好,下面咱们再读课文(展示自学指导语):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请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杨玉环的美貌的?师:同学们找到了吗?生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是怎样写人的呢?生3:对比、反衬师:还有吗?生5:借代师:能解释吗?生:粉黛借代后宫其他人师:很对,还有谁有发现?生:“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师:很对大家一起说,你们都有什么发现生群答:“三千宠爱在一身”、“今日君王看不足”、“云鬓花颜金步摇”师:这些都是从哪些方面写人的?有可以总结的写作方法吗?生群答:侧面、外貌、神态、动作.....师:请同学们做好记录师: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写的描绘杨贵妃美貌的诗歌叫什么?同学们大呼:李白!(多媒体展示《清平调》三首)师:讨论分析:李白和白居易都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他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生6::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把人比喻成花,,师:分析的完全正确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师:下面我们沙场秋练兵:现学现用看下面的文段使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展示《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学生见到这首诗很兴奋基本能快速找到侧面描写,但与之对应而存在的正面描写反而被他们忽视了这是始料未及的师:下面完成当堂训练:描写你生活中的一个人,要求:运用今天课堂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字数200字左右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略)师:有个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我们在写的时候,要会加入侧面描写大家可以把刚才所写整理修改,写在随笔本上。

白居易《长恨歌》名师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名师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名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中唐文学》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改编的叙事长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命运,是中唐时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长恨歌》全文,领会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恨歌》的情节结构,理解诗中的人物情感。

难点:把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其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打印稿、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长恨歌》PPT,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3.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讲解《长恨歌》中的经典诗句,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分析其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长恨歌》中的诗句,提升创作能力。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恨歌》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贵妃、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情感丰富、形象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赏提高诵读能力;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音读、情读、研读、品读;讨论,探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2.课前导学案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你对《长恨歌》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抒情文字,一幅图画,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等。

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要完成这个题,得先看诗,读诗,品诗。

看诗,读诗,品诗,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整体感知的过程。

把学生直接引导到作品的面前,用他们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也一定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彩品读。

二、导入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这两首诗流传甚广。

一千多年后,它们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究其原因,主要在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们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对真情的向往和追求。

也许,唯有这绵绵“长恨”,才是真正的永远。

三、朗读感悟。

1.听多媒体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跟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1.我们要求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对诗歌的理解,现在就请大家秀秀自己的风采。

有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有同学展现了他自创的画作,有同学来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有同学自编自唱了一首歌。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长恨歌》全文。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3.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意象分析、情感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2)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2.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加强记忆。

(3)学生自主背诵,检查记忆效果。

3.诗歌内容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汉宫”、“长恨”、“夜雨”等。

(3)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4.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长恨”象征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5.情感体验与讨论(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如对爱情的执着、对人生的感慨等。

(2)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自己有何启示和感悟。

6.拓展延伸(1)介绍与《长恨歌》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推荐其他与《长恨歌》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长生殿》、《红楼梦》等。

7.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长恨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长恨歌》全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长恨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诗歌中一些难懂的句子解释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篇:《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

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

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歌既成,使鸿传焉。

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

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

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陈鸿《长恨歌传》)三、赏析诗歌1、听朗读,梳理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白居易的《长恨歌》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长恨歌教案课堂实录1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

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师】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白诗多么通俗易懂,也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家喻户晓。

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和动人的魅力。

《长恨歌》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和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在盛世大唐上演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偶像剧。

【师】这首诗太美了,我把它雪藏到了今天,就是想和同学们美美地欣赏一下。

下面我和后羿同学合作诵读这首诗。

读《长恨歌》不可无音乐,因为李杨二人均是优秀的音乐家,堪称知音。

正好我们班有古典音乐方面的人才,有请戴舒淇和揭清宜伴奏。

(教师和后羿同学合诵,戴舒淇和揭清宜用琵琶和二胡伴奏)【师】感谢三位同学。

他们之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演绎,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准备时对课文进行了悉心的揣摩。

【师】关于李杨二人的人物形象,正史有,野史也有,但我们今天主要看看白居易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我们来看课文,来找一找文中对李杨二人描写的段落或句子。

对唐明皇人物形象刻画的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师】好,还有吗?接着往后找。

想一想,“重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生】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师】除此之外,后文好像还有一个很长的段落也是对唐玄宗的刻画,从哪里开始?【生】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开始。

【师】下面我们再找找对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刻画有哪些?【生】从“天生丽质难自弃”到“尽日君王看不足”。

【师】包括“可怜光彩生门户”也是。

这是生前的杨贵妃形象,那么死后的形象是怎样的呢?【生】“楼阁玲珑五云起”一直到结尾。

【师】这是道士找到已经成为仙人的杨贵妃时的情形。

同学们,我们明确了,写唐玄宗是两句话加一个段落,写杨贵妃是两个片段。

那么请大家在这些内容中找出自己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说一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具体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该诗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诗歌共分为七个部分: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

详细内容涵盖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主题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基础知识。

2.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及主题理解。

难点: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诗歌结构: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4. 重点字词、句式、意象5. 主题:爱情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对意象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培养文学兴趣。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学习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长恨歌》的主题及写作方法.学习时数:两课时.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教师提示: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二、诗人介绍1、学生回忆并介绍作者.2、教师提示: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他青少年时代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读书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zh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发起新乐府诗歌运动.贞元十八年(802),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三、诵读训练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ò)马嵬(wéi)阑干(lán)绰约(chuò)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3、学生自由诵读.四、整体感知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意,扫情文字障碍.教师提示:①重点字词句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椒房阿监青娥老:青春的美好容颜.耿耿星河欲曙天:天色微明的样子.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雪肤花貌参差是:差不多.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②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学生复述诗歌故事情节.3、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第二课时五、写作背景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着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创作缘起: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陈鸿也在《长恨歌传》中言及此诗的缘起:“‘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六、主题探究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师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生乙: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生丙: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教师解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汉皇之长恨“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过渡,浪漫主义手法“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和恨缺一不可,唯有如此,诗歌才有动人的魅力.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因此,分析也要紧扣这两个字.开头写爱得不顾一切,实际上也是说爱的深,于是也为“恨得长”做出了铺垫.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①汉皇之长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借景抒情“天旋日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天旋日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踌躇,信马,不忍离去,不想离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马由缰缓缓去,心无着落之凄凉可见.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叙事见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梨园弟子,阿监青娥,如果杨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触景生情“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直接描摹汉皇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想要入眠做梦梦见故人竟不能入眠,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叙事见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②杨女之长恨“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梦魂”,使者是什么时候来的,何以在梦,是相思不可见,渴望梦中见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比较比喻的运用,充分描写杨的外在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情感.——以形写情,描写见情作者以形写神,通过人物的外在行动揭示其内心世界,深入腠理,宛转动人.“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这段描写,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形象平添光彩.——叙事见情3、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祸国殃民的红颜忠贞爱情的痴心女4、《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分析: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根的显着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英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化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如“安史之乱”爆发,因不是重点所在,作者只以两句诗作扼要的叙述交待,而对李、杨二人的绵绵长恨,则不惜笔墨,大肆铺叙.在宛转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丰富感情,使这首叙事诗含带了浓郁的抒情成份.如“圣主朝朝暮暮情”、“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直接抒情的语句自不消举说,使诗中的一些景物描写,也渗透着沉甸甸的情感.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四句诗,描绘的是李隆基入川途中的景色,也融和着唐玄宗惨淡灰暗、寂寞凄伤的心情.又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抒情.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如以第三部分为例:首两句含情叙事,由“信马归”引“归来池苑皆依旧”的感叹;又由“池苑皆依旧”自然转人对“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写,再由景物联想到人——“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发出“对此如何不泪垂”的伤叹哀悼.……总之,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画人物而服务.七、名句赏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赏析:古人曾指出,《长恨歌》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比韦应物的《广陵遇孟九云卿》诗中的“西施且一笑,众。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唐五代文学》第二节《白居易与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白居易的生平简介、《长恨歌》的背景、诗歌的结构分析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详细内容涉及《长恨歌》全诗的解读,重点关注诗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长恨歌》的历史地位。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领会其艺术特色,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体会诗中的人物情感,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白居易的生平、《长恨歌》的背景、诗歌结构分析及人物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文学史教材、《长恨歌》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白居易的生平、《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解读: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中人物,体会各自情感,进行角色扮演。

5.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描写,分析人物情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学鉴赏。

6.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教案2. 内容:白居易简介《长恨歌》背景诗歌结构分析艺术特色人物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请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并举例说明。

请谈谈你对《长恨歌》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2. 答案:白居易生平及创作背景: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提倡诗歌要“言志”,关注社会现实。

其创作背景为唐朝中期,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诗人借此诗讽刺时弊,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教学实录

《长恨歌》(王安忆)教学实录课程纲要《长恨歌》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受启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

屋檐上四处张望的鸽子、里弄间咿咿呀呀的留声机、阁楼上垂着流苏的碎花窗帘,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绪从文中流淌出来,那是历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怀。

选择《长恨歌》是因为有感于这种怀旧情绪。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选择优秀的作品,无疑是教学的捷径。

选择小说一是因为它更直观可感,二是因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应该具有诗的魅力,而《长恨歌》正是这样的作品。

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情、人性。

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历练自己的人生。

教学实录教师:这里有华丽的旗袍、洁白的鸽子、潮湿的空气、连绵的雨、繁华的夜。

上海的里弄走出了王琦瑶,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让我们随王安忆女士的笔走进上海这座城市,走进上海的故事,共同来吟唱《长恨歌》。

我知道班里已经有几位同学读过这部作品,下面请这几位同学来完成表格的填写,让我们共同来熟悉故事。

(多媒体展示表格,附文后)学生:作品的开始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

学生:王琦瑶的一生始终在上海度过。

从闺阁走出,来到爱丽丝公寓,再走进平安里,最终消亡在平安里摇曳的灯光下。

学生:我认为将“纯真的爱”和“真诚的帮助”作为礼物送给王琦瑶的人是程先生。

他也是作品中唯一懂得爱的人。

教师:你的分析很透彻。

学生:80年代出现在王琦瑶生命中的男人是老克腊。

王琦瑶爱上了自己女儿的朋友,甚至为了挽留他的爱,想把自己珍藏的一匣黄金送给他,因此我认为他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是一种对爱情的幻想,很美,但也很残酷。

教师:是啊,她只是被短暂的幸福迷了眼,她只是有些虚荣、有些轻浮,经不住虚幻美的诱惑,于是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学生:作为女儿的朋友的长脚,与王琦瑶的关系很简单,为了那盒黄金,他勒死了王琦瑶,所以他与王琦瑶的关系应该填生命终结者。

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长恨歌优秀教案-课堂实录

《長恨歌》教學設計一、導課:曆史上傾國傾城の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の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為什麼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都凝聚了濃濃の政治悲情色彩。

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乃大義之女;貂蟬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須眉の曆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曲長恨歌,留給人們の是無盡の憂傷和纏綿。

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白居易の千古名作——《長恨歌》。

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為題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の愛情悲劇,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知道の唐玄宗和楊貴妃の故事呢?(楊玉環16歲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の偏幸,更促進了矛盾の激化.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の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師:非常好!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正表現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他們の愛情人生中の所感所思!回顧唐玄宗好楊貴妃の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象在楊貴妃受寵時,兩人の心情如何?(樂)安史之亂爆發,最終使得楊貴妃慘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傷之中又對楊貴妃產生了濃濃の思念。

(思念)樂極生悲,悲後苦思,思中餘恨,哪一種感情貫穿了全詩呢?(生答:恨!)大屏幕顯示“恨”字“恨”在此為何意?是仇恨、怨恨嗎?(生答:是遺憾、是悔、是痛)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全文阅读、词语解析、诗句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了解。

具体章节为《唐代诗歌》《长恨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词语、句式及诗歌结构;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3. 了解《长恨歌》的背景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长恨歌》诗句的深入理解与赏析。

重点:词语解析、诗句翻译、诗歌背景文化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全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词语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背景文化介绍: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诗句赏析:挑选经典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赏析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诗句理解和赏析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生僻字词解析3. 诗句赏析4. 背景文化介绍七、作业设计(1)翻译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赏析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 答案:(1)春夜短暂,太阳升高后,君王不再早朝。

(2)天长地久也有尽头,但这份悲伤却永无止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深入理解与赏析;2. 诗歌背景文化的介绍;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恨歌》教学实录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实录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实录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我只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哪,一起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请学生分析。

动作描写,对比手法都分析得很到位。

其他学生补充了其它的外貌描写,尤其是一个女生分析“梨花一枝春带雨”特别有韵味,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然后,我故弄玄虚,呵呵,“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同学们大呼:李白!然后投影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我再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

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

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第二个问题,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全班同学又是不约而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然后,几个积极发言的同学分析到了好几处。

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想想,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长恨歌优秀教案 课堂实录

长恨歌优秀教案 课堂实录

《长恨歌》教学设计一、导课: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情色彩。

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

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乐)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

(思念)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学设计
一、导课:
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情色彩。

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

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
(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乐)
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

(思念)
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
“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恨、歌恨、悟恨,全诗表现了几个人的恨?
(三个人的恨,分别时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的恨。


三个人的恨,必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表现唐玄宗“恨”的诗句。

互相交流朗读。

请学生读。

师: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叶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可见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红颜,又恨晚年孤苦无知己呀!
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有思念有遗憾之痛,那么死去的杨贵妃呢?诗人用大胆的联想、想象表现了杨贵妃之恨,同样请同学们找到相应诗句并互相交流朗读。

师: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杨贵妃百感交集,杨贵妃在闻道汉家天子使后都有哪些心情呢?
(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期待等等的百般感触.)
是啊,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着,才会说出“但令心似金……会相见”的话,这比说爱你一万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说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私语时”的约定!
从这一系列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杨贵妃既恨天生丽质终被弃又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师:面对这样两位遗恨终身的主人公,白居易也产生了长长的恨!请找出表现白居易长恨的诗句来。

(“汉皇”“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在天……无绝期”)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误又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看看大屏幕,我们可以从谁的身上得出长恨歌的主题?(白居易)
从恨大唐江山好色误这个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讽喻)
从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爱情)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之说历来不统一,大体有三种意见:(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备课的时候我只是预设了一个大问题,让同学们自主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或者你更赞成哪一种主题说。

上课时,我把问题布置下去了,小组也即将进入研讨状态,可我突然就感觉这个问题怎么那么大而无当啊!同学们从哪下手去研讨呢?研讨的过程是不是会因为多走了弯路而使研讨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伪探讨”或“无效探讨”?这是我个人备课时没想到的。

想到这,我一拍桌子说:在同学们还没探讨之前,我先问你们几个问题。

于是便有了下面整理出来的课堂实录概况:
师:李、杨之间是否有真情?生A:有,没有。

师:如果说有,马嵬坡事件怎么解释?如果说没有,杨死后李的相思如何解释?
生B:我认为有真情。

李之所以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因为他对杨是真心的,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难保,还怎么保护杨呢?
生C:我认为没有真情。

完全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否则马嵬坡事件当中,李就应该为杨殉情,可他没有,一是他舍不得死,二是对杨的感情还是不够深。

至于杨死后,李的一系列相思之举,也是心灵空虚的一种表现,与真情并无多大关系。

生B:你怎么那么功利呢?他们之间是存在真爱的,否则李怎么会那些想念杨?
师:那么你觉得什么才是爱情?
生B:爱情就是互相付出,互相奉献。

师:好极了!
师:我站在李、杨之间有真情的立场,再提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

作为帝王,应该以国事为重,怎么能因儿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师:这是理智型的。

(学生笑)
生E:值得同情。

如果李不是帝王,杨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恩恩爱爱的小日子。

可惜的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师:如此,我就是你的绝代佳人,你就是我的如意郎君了。

(学生笑)
师:从人性的角度,他们之间的爱情值不值得歌颂?
我认为不值得歌颂。

作为一个帝王,怎么能为爱而误国呢?他应该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师:呵呵,还是那么理智,你很有做帝王的潜质。

(学生笑)生E:我觉得值得歌颂。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认了人间真情的存在啊。

师:说的好!很人性。

(学生又笑,鼓掌)
师:古人讲,女人是祸水。

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杨贵妃,这些女人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大好,今人也有这种偏见。

你是怎么看的?生C:我觉得女人是不是祸水全在男人掌控。

作为帝王,你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让她达到误国的程度。

师:你一直立场坚定,非常好!(同学们又为他鼓掌)
生G:我觉得女人是祸水(女同学都哗然)。

作为一个男人,有几个能抵制得住女色的诱惑?(同学们笑)何况皇宫里佳丽三千,妃嫔无数。

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过这几个比较突出而已。

师:这是个性情中人。

(同学们又笑)
教师总结:诗人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恨,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长恨,刻划人物服务。

面对唐玄宗和杨玉环,
他们之间是否有真爱呢?(学生讨论回答)
四、教师点拨: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生活在中唐的诗人白居易,秉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样的白居易他渴望重现大唐开元盛世的辉煌,希望后世统治者能以重色轻国为戒;
作为一位多情善感的文人,他更关注人性与个体生命,对于真爱无法相守的遗憾长叹不已! 诗人的立场鲜明,态度一分为二,面对这场又真爱又误国的倾国之恋,诗人的情感纠结万状,有批判讽刺警戒愤慨,有赞扬同情惋惜伤感无奈,最后只归结为一个字:恨!长恨!有感情的朗读经典结尾。

师:“长恨”点透了千百年来人们渴求真爱而不得的普遍心结,每当读起总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柔、最缠绵的情感。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怎样去爱,人生才不会留有长恨?请允许老师用舒婷的诗《致橡树》来表达我们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八、课堂结语:我们学习《长恨歌》是为了唤醒我们的个体理性意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立人”,它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担当社会责任,懂得理性和逻辑,不能以诗意的美化遮蔽复杂的矛盾的人生。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的生活,理性感悟,这将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同学阅读和写作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