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管理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讨论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和实施。
二、为什么需要变更安全管理制度1.适应新的法律法规要求:随着法律法规的更新和修订,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要求,需要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变更,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
2.应对新的安全风险:新的安全风险不断涌现,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能无法覆盖这些新的风险,需要对制度进行调整,强化对新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3.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在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实施效果并解决问题。
三、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1.法律法规合规原则: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
2.风险管理原则: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能力。
3.持续改进原则: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
4.全员参与原则: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实施和落实制度的责任和义务。
四、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步骤1.制定变更计划:首先,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变更计划,明确变更的目标、范围和时间,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2.收集信息和数据: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风险评估等,为制定变更方案提供依据。
3.制定变更方案:企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制定变更方案,明确需变更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时间表,并制定相关的培训和宣传计划。
4.组织实施变更:企业需要组织实施变更,包括培训员工、修改制度文件、调整工作流程等,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5.监督和评估:企业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变更后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出合理的变更方案,并组织好实施数字的变更工作。
首先,需要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接下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变更的方向和目标,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
最后,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变更措施,保证新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顺利落地并得到有效执行。
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等。
首先,要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影响和挑战。
比如,如果组织的业务范围发生了变化,可能需要对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如果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可能需要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其次,要密切关注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保证组织的安全管理制度符合法律要求。
再次,要重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新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实施数字变更的工作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组织架构。
首先,要确定变更工作的负责人和团队,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表、流程图、资源需求等,确保变更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再次,要与各部门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提前做好变更宣传和培训工作,消除他们的疑虑和阻力。
最后,要及时跟踪和评估变更工作的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变更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时,也要注重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变更工作结束后,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不断跟踪和评估新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它能够与组织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保持一致。
同时,要重视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反馈,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对公司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各种变更的动态管理。
第三条术语解释: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人员变更:新入公司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公司人员等。
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用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设备电气变更等。
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做好变更的审批、验收工作;第五条其他各部门主要职责:负责本部门变更的申请、实施。
第三章管理要求第六条管理变更:管理变更时,由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第七条人员变更管理新员工入公司和公司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外来施工队伍按照《相关方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有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第八条工艺变更管理工艺变更时由负责部门组织开展工艺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新的风险管控措施。
评估过程至少应有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工艺变更的负责部门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九条设备设施变更管理设备设施变更时由负责部门组织开展设备设施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新的风险管控措施。
30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1.为了加强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2.适应范围。
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管理。
3.职责。
3.1变更申请人负责编写相关内容,通过公司管理流程,由相应负责人进行审批。
3.2各部门负责归口部门的变更审核及管控。
3.3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内容进行相应验收。
4安全生产变更管理主要内容。
4.1变更的分类。
4.1.1工艺技术变更包括的内容:4.1.1.1原料介质变更。
4.1.1.2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4.1.1.3工艺设备设施的改进及变更。
4.1.1.4操作规程的变更。
4.1.1.5工艺参数的变更。
4.1.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等的变更等。
4.1.2设备设施变更包括的内容:4.1.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建。
4.1.2.2安全设施的变更。
4.1.2.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1.2.4设备材料的代用变更。
4.1.2.5临时的电气设备的变更。
4.1.2.6监控、测量仪器仪表的变更。
4.1.2.7计算机软件的变更。
4.1.3管理工作的变更内容:4.1.3.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4.1.3.2人员的变更。
4.1.3.3管理组织结构的变更。
4.1.3.4管理职责的变更。
4.1.3.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2变更申请人或部门应按公司工作流程进行相关变更内容的申请,填写《变更申请表》,并按工作流程完成验收查验工作,说明变更事项及内容,写明有关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进行分析,由申请部门负责人确认。
4.3变更以上内容时,应由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验收前的审批,经相关部门确认后予以实施,特别是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或法规实施前,须履行申报安全部的工作。
4.4安全生产变更验收工作完成后,有关申请部门应同步将有关资料报送行政部备案。
4.5对违反本规定的内容、擅自修改并由此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的部门及领导,将进行追责。
变更管理制度(安全三级)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委派公司安全生产副经理组织建立危险源控制系统。
3.2安全生产副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
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公司的风险评审工作。
3.3安质环部是风险评价的归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和控制效果的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4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低风险〔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3.5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 控制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公司的风险根据《安徽拓源公司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质环部复检签字,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质环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班组班组长或班组安全监督员终审批准。
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公司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安徽拓源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防范措施降低风险。
变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变更作业安全管理,确保变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变更作业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变更作业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变更作业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发生。
2. 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变更作业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
3. 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明确变更作业负责人,确保变更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4. 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变更作业进行全过程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四、变更作业安全管理内容1. 变更作业申请(1)变更作业申请应由变更作业负责人填写,包括变更内容、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安全措施等。
(2)变更作业申请需经相关部门审核,确保变更作业符合安全要求。
2. 变更作业审批(1)变更作业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
(2)审批过程中,如发现变更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制止,并要求变更作业负责人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3. 变更作业实施(1)变更作业实施前,变更作业负责人应召开安全会议,明确变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变更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
(3)变更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
4. 变更作业验收(1)变更作业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验收,确保变更作业符合要求。
(2)验收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要求变更作业负责人进行整改。
5. 变更作业记录(1)变更作业过程中,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变更内容、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安全措施、验收结果等。
(2)变更作业记录应妥善保存,以便查阅。
五、变更作业安全管理责任1. 变更作业负责人负责变更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变更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2. 变更作业审批部门负责变更作业的审批工作,确保变更作业符合安全要求。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三篇)
4.业务拓展。企业的业务可能会不断扩展和多元化,需要相应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新业务的安全需求。
三、制度变更的流程
制度变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流程,以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以下是制度变更的一般流程。
7. 变更管理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对变更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更都经过适当的评估和决策,减少变更引起的安全风险,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三)
1目的
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2编制依据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3职责
3.1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安全生产变更申请表》。
3.2各部门负责归口部门的变更审核。
____分管副总负责变更的审批。
3.4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4工作程序
5.修订和完善方案。根据内部审查的结果和征求意见的反馈,及时修订和完善变更方案。
6.制度变更的决策和批准。变更方案通过内部程序后,需要经过企业的决策者或相关管理层的批准,以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和宣贯,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新的制度要求。
2.优化管理流程。制度变更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优化和简化安全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操作性。
3.规范行为规范。制度变更可以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行为要求,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促进行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变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变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进行变更作业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变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变更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章变更作业管理第四条变更作业定义:变更作业是指在原有设施、设备、工艺、程序等方面进行的调整、改造、更换等作业。
第五条变更作业分类:1. 小型变更:对生产、工作环境及设施设备进行的小范围调整或更换。
2. 中型变更:涉及较大范围的生产、工作环境及设施设备的调整或更换。
3. 大型变更:涉及整个生产系统或关键设备、设施的调整或更换。
第六条变更作业申报:1. 任何变更作业前,作业单位必须填写《变更作业申请表》,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2. 《变更作业申请表》应包括变更内容、时间、地点、负责人、安全措施等信息。
第七条变更作业审批:1. 小型变更:由作业单位负责人审批。
2. 中型变更: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3. 大型变更:由安全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审批。
第八条变更作业准备:1. 作业单位应根据变更内容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对参与变更作业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3. 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
第三章变更作业实施第九条变更作业现场管理:1. 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2. 变更作业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3. 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条变更作业监控: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变更作业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确保作业安全。
第四章变更作业结束第十一条变更作业完成后,作业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认变更作业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变更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第十三条变更作业相关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安全生产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一、变更管理的原则1.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安全生产相关的制度、规章和程序的变更管理。
1.2 变更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变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2)透明性原则:变更管理必须公开透明,任何变更都需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向员工公布,并接受员工的监督和反馈。
(3)程序性原则:变更必须按照指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严格遵循程序。
(4)风险评估原则:变更管理要对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责任原则:变更的决策、实施和效果必须由相关部门或人员负责,各岗位责任明确。
(6)持续改进原则:变更管理需要不断评估和改进,保持制度的健康发展。
二、变更管理程序2.1 变更申请:任何对安全生产制度的变更需求都必须由相关部门或岗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需说明变更内容、理由和影响。
2.2 变更评估:经申请部门提交的变更申请,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影响评估、风险评估等。
2.3 变更审批:评估通过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变更申请提交给企业领导层进行审批,由领导层做出是否批准变更的决定。
2.4 变更通知:经过领导层批准的变更,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变更通知书发给所有相关部门,同时公告或发布变更内容。
2.5 变更实施:各部门根据变更通知书的要求,及时实施变更内容,并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
2.6 变更评估:变更实施一段时间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变更管理的责任3.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变更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3.2 相关部门或岗位:负责提出变更需求并提交申请,配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完成变更的实施工作。
3.3 企业领导层:负责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批决定,确保变更的决策合理和合法。
3.4 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变更后的安全生产制度,积极配合变更的实施,及时反馈变更后的实际情况。
变更管理安全制度
变更管理安全制度为了确保变更管理的安全性,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一、变更管理的组织架构变更管理应该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
主要包括变更管理委员会、变更管理团队和变更管理负责人。
1.变更管理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审批和监督变更管理的策略、政策和流程。
委员会应该制定变更管理的目标和指导原则,并批准重大变更。
2.变更管理团队: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相关人员,负责具体的变更管理操作。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变更。
二、变更管理的流程和控制变更管理应该有明确的流程和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1.变更请求:对于用户的变更请求,应该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审批。
对于重要的变更,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风险评估。
2.变更计划:在变更执行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步骤。
变更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变更对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3.变更执行:在变更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变更的范围和时间。
对于较大的变更,可以采取分阶段执行的方式,减少系统的风险。
4.变更验证:在变更完成后,需要进行变更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没有引入新的问题。
变更验证应该由专门的团队进行,以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三、变更管理的安全控制为了确保变更管理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控制措施。
1.变更权限控制:严格控制用户对变更管理系统的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进行变更操作。
对于敏感的变更,可以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方式。
2.变更备份和恢复:在进行重要的变更前,需要对系统进行备份,并确保变更能够进行完整和可靠的恢复。
备份和恢复控制应该由专门的团队进行。
3.变更监控和报告:对变更过程进行监控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监控和报告控制应该具备实时性和准确性。
4.变更安全审计:对变更过程进行安全审计,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安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团队进行,以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AQ-033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了规范变更管理,依据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本制度。
1.2变更管理是指对组织机构、人员、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设施设施、作业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 变更管理的要求2.1 变更申请单位应详细阐明需要变更原因、依据和内容,并按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
2.2 对由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应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2.3 组织机构和人员将变更的内容,及时传达给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及时疏通管理渠道,做到上传下达,便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变更的类型及主管部门变更类型分为组织机构、人员、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的变更、管理变更及其它4.1当组织机构发生变更时,项目部应及时下达红头文件,并下发到项目部各专业公司。
4.2人员变更4.2.1新员工入场和场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2.2 外来施工队伍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2..3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相关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2.4对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应将变更人员的相关资质、证件等及时报给监理、和建设项目单位进行审批。
4.3施工工艺变更由工艺变更的技术负责部门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4施工技术变更4.4.1施工技术发生变更时,应根据《技术变更管理制度》进行。
4.4.2应结合技术变更管理制度,进行分级管理。
4.4.3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和隐患及时辨识、分析、评级和控制。
4.4.4对因涉及变更引发施工方案变更时,要重新进行安全评估,重新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对公司的工艺技术(包括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包括机构)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健康、安全、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范围1.变更按内容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人员变更和管理变更,具体如下:(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包括作业环境),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连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气、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革等。
(2)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人员变更:主要包括对HSE管理有影响的岗位人员发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调离、借调、调入、转岗、离岗等。
(4)管理变更: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供应商和承包商等的变更。
2.在工艺控制范围之内的调整、设备设施维护(同类替换)不属于变更管理的范围。
二职责和可靠性资源(一)各部门职责1. 1.1安全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2. 1.2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动组织、人员变动、人员培训的变更管理;3. 1.3生产运营部负责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等生产过程的变更管理;4. 1.4 技术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变更管理;5. 1.5 机械动力部负责设备运行、检维修过程等的变更管理;6. 1.6供应部负责物资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7. 1.7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管理变更。
(二)HSE要素负责人职责1.做为要素管理员的关键变更管理联系人;2.定期监督变更管理符合性进展情况;3.为变更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分配资源;4.批准系统的变更;5.审核体系实施和改进计划相应的目标和指标;6.监督系统实施的绩效情况;7.对要素管理员提出阶段性的绩效要求;(三)要素管理员职责1.负责本要素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推动本要素的具体实施,负责对该要素评估结果编写报告,并对年度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变更也是运作中的一个必然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操作方法。
一、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了安全目标、安全组织、安全规章制度等,是企业用于管理安全的基础性文件。
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也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财产和信息安全,同时也能降低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舆情风险等。
然而,任何一个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特别是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考虑进行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
二、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因1.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生产工艺、工作内容等都会在不断变化,导致原有安全管理制度可能无法适应已有环境。
此时就需要及时将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需求。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原有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或不足也是变更制度的原因之一。
当企业发现制度的缺陷或不足时,需要及时进行变更以消除安全隐患。
3.法律法规要求法律法规的改变也是企业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原因之一。
例如,政府部门出台了新的安全法规,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将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三、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方法1.制度评审在进行制度变更之前,企业需要召开专门的制度评审会议,主要讨论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变更的必要性以及变更后的具体内容等问题。
评审会应该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员参加,以确保制度的变更方案得到专业的支持和认可。
2.制度修订在制度评审会议中,与会专家和相关人员可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提出修订意见。
企业根据讨论结果,对制度进行修订,确保变更后的制度能够完整、清晰地反映企业实际需求以及法律法规要求。
3.制度推广企业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后,应该及时将新制度传达给公司员工,并进行宣传教育。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培训、考试等方式进行验收,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并且执行制度的相关内容。
安全变更管理制度_安全变更管理制度办法
安全变更管理制度_安全变更管理制度办法安全变更管理制度_安全变更管理制度办法为规范本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工作,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应制定规范的安全变更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安全变更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变更管理制度篇11. 目的为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生产安全的有害影响,明确变更的提出、评审、认可等控制程序和方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变更的管理,包括:2.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工艺参数的变更;2.2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安全设施的变更;——设备材料代用变更;——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2.3安全管理的变更,主要包括:——人员、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变更;——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变更;——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2.4人员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的`重大变更.。
3 职责3.1工艺技术变更管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3.2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由管线所负责;3.3安全管理制度变更由安全质监部负责;3.4人员组织机构及职责的变更由企业管理部负责。
4 程序4.1 变更的提出根据3中的职责,由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范围的变更进行辨识并提出申请。
4.2变更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由申请部门对变更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4.3变更的审批由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对申请部门提出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进行审批,必要时可召集相关部门讨论。
4.4变更的实施经审批的变更在办理完相关审批手续,涉及文件变更的办理完文件变更手续后由职能部门实施,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并对变更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同时做好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4.5变更的验证变更实施后,由实施部门对变更产生的积极效果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应重新评审。
变更和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和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攻击事件频发,给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资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规范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和实施变更和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管理的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任何变更进行规划、控制和实施的过程。
包括变更的审批、实施、监督和评估等环节。
目的是确保所有变更都得到充分审批和精心实施,以最小化对信息系统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变更管理的原则(1)协调性原则:变更管理需要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工作,确保变更过程平稳、高效地进行。
(2)透明性原则:变更管理过程应该向所有相关人员公开透明,确保变更过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规范性原则:变更管理需要基于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变更的安全和有效。
(4)追踪性原则:变更管理需要实时跟踪变更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纠正和改进。
3. 变更管理的流程(1)变更请求:任何一个变更必须先提出变更请求,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和内容。
(2)变更评估: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对变更风险、影响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3)变更审批:经过评估后,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批,包括审批人员、审批流程等。
(4)变更实施:经过审批后,对变更进行实施,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
(5)变更验证:对变更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实施效果符合预期。
(6)变更记录:对变更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变更的内容、时间、原因、审批人员等。
4. 变更管理的工具(1)变更管理系统:使用专门的变更管理系统对变更进行管理和追踪。
(2)变更管理流程模板:制定和使用标准的变更管理流程模板,确保变更的规范和有效。
(3)变更管理工具:使用各种变更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文档、电子表格等。
(4)变更管理报告:定期编制变更管理报告,对变更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的要求,在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过程中,为了规范相关的管理程序、规定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因变更因素而发生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计划、审批、验收等过程的管理。
3 职责3.1总经理负责管理变更的批准;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的变更和生产设施的变更。
3.2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组织机构、后勤、人员和岗位工作标准的变更管理,做好变更前、变更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变更后的验收管理。
3.3质量工艺技术管理部负责公司生产工艺、技术、危险化学品变更管理,做好变更前、变更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变更后的验收管理。
3.4设备能源部负责设备设施和设备技术的变更管理,做好变更前、变更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变更后的验收管理。
3.5安全环保保卫部负责管理变更的归口管理。
3.6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变更提出计划申请,对变更后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辨识,并实施归口管理。
4 控制程序4.1变更类型4.1.1工艺、技术、作业过程变更4.1.1.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涉及的变更。
4.1.1.2原材料、物料、介质变更。
4.1.1.3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操作条件的变更。
4.1.1.4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4.4.4.5操作规程的变更。
4.1.2设备设施、环境的变更4.1.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4.1.2.2安全设施的变更。
4.1.2.3作业环境的变更。
4.1.3人员、机构、管理的变更4.1.3.1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
4.1.3.2人员的变更。
4.1.3.3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的变更。
4.2管理措施4.2.1变更申请4.2.1.1在各项变更前,应由变更负责单位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并负责控制措施的落实。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1 总则1.1 为规范集团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1.2 变更事项包括主动实施的变更事项与发生(或出现)情况应对的变更事项。
2 适用范围集团范围内下述情况列入变更安全管理:2.1 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大修理的;设备设施运行性能、工况与原状态出现较大偏离的;局部性能故障的设备设施被迫带病运行的;2.2 安全设施更新调整、维护维修的;2.3 原材料、重要备品备件出现较大变化的;2.4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施工设计较大调整的;2.5 作业场所、供应保障等环境因素较大变化的;2.6 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较大调整的;2.7 行业标准、安全规章较大调整的;2.8 安全管理目标有较大调整的;2.9 其它可能提升安全风险的情况。
3 职责分工3.1 集团安委会负责集团具有重大安全风险的变更管理。
3.2 集团安委会下设的工程建设安全组、管网安全组、生产安全组、后勤保障安全组、科技信息安全组分别牵头工程建设领域、管网管理领域、生产领域、后勤保障领域、科技信息领域的变更安全管理,对相关单位涉及较大安全风险的变更控制方案进行审核,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3.3 集团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工作领域内变更安全管理,及时识别与评估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与方案,经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3.4 变更申请者负责填写《变更安全管理审批表》,由对应的管理人员和相关组织负责审批、验收等。
4 风险识别与评估4.1 各单位在实施属于变更管理范畴的设备设施改造、工艺调整等工作时,应邀请本单位安全员参加作业方案讨论;4.2 各单位安全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在开展各类安全检查时应深入发现与主动应对发生或出现的各类属于变更管理范畴的变更事项;4.3 各单位应充分识别变更可能涉及的安全因素,并初步评估安全风险等级。
5 安全措施与方案审核5.1 制订针对变更的安全措施应考虑经济、有效的原则,安全措施应覆盖经风险识别发现的安全因素各个方面;5.2 各单位变更工作实施人或责任人员应会同本单位安全员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与实施方案;5.3各单位应建立针对主动实施的变更项目的变更申请程序,确定变更申请人与安全员、单位安全负责人的审批环节;5.4 对被评估为安全风险等级一般的变更情况,本单位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实施;对被评估为安全风险等级较大及以上的变更情况,各单位应报集团安委员对口安全专业组审核同意后实施;安委会各对口专业组必要时可邀请集团外部专业人员参与方案的审核论证。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关心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企业、机构还是个人,都要考虑如何保证自身的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而对于一些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更是要非常慎重对待。
本文将从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如何变更以及变更后的安全管理策略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一、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随着企业或机构规模的扩大、业务领域的拓展、产品或服务的升级,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已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必要时需要进行变更。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或机构发展的必经之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保护财产和知识产权、预防政治风险、保护员工安全等目的,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善。
同时,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还有助于企业或机构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如全球贸易系统不断发展、世界人口超过70亿等。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或机构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和冲击。
二、如何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或机构变更安全管理制度时,需要保证整个变更过程有序、合理。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度分析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之前,首先需要对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分析要点包括制度是否能满足企业主业的需要、制度是否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度是否与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法规相符。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何种变更方案或调整措施比较合适。
2.确定变更方案在制度分析的基础上,企业或机构需要明确变更的范围、要求和目标。
同时,还要明确变更方案实施的时间、成本和后续跟进措施。
变更方案需要考虑到企业或机构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来制定。
3.变更过程监控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整个变更过程进行监控。
监控要点包括变更计划的实施情况、变更后的影响、变更成果的满足情况等。
监控的目的是能够及时发现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变更后评估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之后,需要对新的制度进行评估。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然而,在实践中,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变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
本文将从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变更的具体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1 适应环境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企业所处的环境会发生各种变化。
例如,新的安全法规出台、企业规模扩大、生产设备更新等,都会对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新的要求。
如果不及时进行变更,就可能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2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教育、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与前沿科技的结合,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安全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保护员工权益安全管理制度的变更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例如,加强对劳动者安全培训的要求、改进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等,可以减少员工的劳动环境风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步骤2.1 制定变更计划在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之前,应该先制定变更计划。
变更计划应明确变更目标、变更内容、变更范围、变更时间表等,并且需要明确变更的原因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制定变更计划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2 评估变更影响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可能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员工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变更之前,需要进行变更影响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变更可能带来的益处、风险和成本等。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掌握变更的影响范围,从而制定合理的变更策略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对公司的工艺技术(包括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包括机构)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健康、安全、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范围1.变更按内容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人员变更和管理变更,具体如下:(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包括作业环境),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连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气、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革等。
(2)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人员变更:主要包括对HSE管理有影响的岗位人员发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调离、借调、调入、转岗、离岗等。
(4)管理变更: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供应商和承包商等的变更。
2.在工艺控制范围之内的调整、设备设施维护(同类替换)不属于变更管理的范围。
二职责和可靠性资源(一)各部门职责1. 1.1安全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2. 1.2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动组织、人员变动、人员培训的变更管理;3. 1.3生产运营部负责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等生产过程的变更管理;4. 1.4 技术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变更管理;5. 1.5 机械动力部负责设备运行、检维修过程等的变更管理;6. 1.6供应部负责物资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7. 1.7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管理变更。
(二)HSE要素负责人职责1.做为要素管理员的关键变更管理联系人;2.定期监督变更管理符合性进展情况;3.为变更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分配资源;4.批准系统的变更;5.审核体系实施和改进计划相应的目标和指标;6.监督系统实施的绩效情况;7.对要素管理员提出阶段性的绩效要求;(三)要素管理员职责1.负责本要素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推动本要素的具体实施,负责对该要素评估结果编写报告,并对年度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2.制定推动该体系运行、维护的计划和相应程序。
3.保证该要素与其它要素及工作的正常衔接。
4.保证完成公司内部评审活动,并定期将结果报告给公司级负责人和其它相关人员。
5.通过对体系性能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各专业专家职责1.负责风险识别,确认变更不会带来不可接受风险;2.具有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对变更进行设计的知识和技能;3.熟悉变更项目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4.负责初审变更方案;5.组织本专业相关的变更方案的设计。
6.参与变更的技术评定和检查验收。
(五)变更主管部门职责1.为变更项目分配优先级;2.确保遵守变更管理程序;包括临时变更的时限;3.核实变更内容;包括所有必要的文档和批准;4.在变更交付前,组织核实所有的变更活动;包括沟通和培训、装置文档、检查等已按要求完成;满足操作完整性要求;5.确保变更正常关闭;(六)变更申请部门职责1.负责识别变更需求,并填写变更申表;2.组织变更方案的制定和HRA分析;3.完善申请材料上报进行审批;4.参与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监督;5.参与变更项目完成后的验收与试运行验收;6.组织与变更项目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7.负责更新变更项目相关的资料。
三要求和解释(一)对临时(紧急)和永久变更都进行管理。
(二)各单位都必须定义应控制的设施变更。
变更包括对现有设施的修改、重新布置,添加、拆除或安装任何新的设施。
(三)各单位都必须定义应被控制的装置运行中的工艺变更,该变更可能导致在运行中超出所设定的安全控制范围。
(四)该体系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对何种变更必须得到管理的说明;2.对安全、健康和环境影响的分析;3.批准变更的主管部门及人员签字;4.对如何进行变更的说明(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方案及图纸等);5.对变更可能造成的潜在后果和所需的补救措施进行说明;6.支持变更需要进行相应培训的说明;7.核实变更是否完全按所批准的内容进行实施完成;8.更新所在装置的相应文件资料;9.因变更而带来关于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紧急管理应对能力的说明。
10.临时变更引发的审核和批准的部门职责、范围和时限。
(五)拥有体系可识别标准、法律和法规的变更,并将这些变更反映到受影响的设施和运营中。
法律法规中识别鉴定法规的变更。
因法规变更造成对设备或装置操作运行带来相应影响,而这些方面要求进行的变更要通过变更管理来实施。
四定义及变更管理程序(一)定义1.变更改变现状的活动即是变更,如:超出安全操作窗口范围的操作、安全操作窗口的修订、设施的增加或重新布置、或非以旧换新。
2.永久变更发生的变更将会长期存在。
3.临时变更特定时间阶段内的临时改动,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改回原样;临时变更经过重新审核可以成为永久性变更。
临时变更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4.紧急变更紧急变更是指需要提出变更,但出于安全、法律、环境或生产原因必须对变更进行快速处理,以便在一个班次内或在周末以及节假日需要立即实施的变更。
这类变更只有在没有其它方法可用的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5.同类物替换(以旧换新)同类物替换是对一个原有设备,化学品,程序,工具,人员防护设备等复制替换,符合工艺和机械规范,不改变安全、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不需经变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6.安全操作窗口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流速”等的上限和下限。
安全操作窗口通常根据设备的设计限值来设置,而不是由机械(例如:容器水压)限值来设置。
(二)变更管理的类型范围1. 2.1变更管理的类型及主管部门(1)同类物替换;(2)设备的检修和维护;(3)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4)更换同一型号的配件;(5)日常的设备、设施防腐保温处理;(6)修理或重新标定的仪器、仪表;(7)工艺参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的调整。
(三)变更管理流程(永久、临时)1.变更的申请(1)变更需求由变更申请部门提出,并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附录二),并附变更方案,如变更涉及专业性较强,必须由相关专业部门的专家进行变更方案设计。
(2)“变更申请/通知单”内容填写齐全后,由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组织初步论证,然后由各专业专家进行危害风险识别(附录三),确认并签署意见。
(3)变更申请部门整理变更文档(变更申请表、变更方案、危害风险识别表及其他文档),上报主管部门审核。
2.变更的批准审核(1)主管部门审批前,要确保所有变更的设计、工艺、安全、环境、可靠性和操作性在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内,如有必要可安排相关专业的专家会审。
(2)变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必须组织办理法律、法规许可,并附具许可证复印件。
(3)“变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公司主管生产副总和公司SHE要素负责人进行变更的最终批准。
(4)如果变更项目未予最终批准,变更项目申请部门应重新组织材料进行审批或终止该项目。
(5)一旦变更获得最终批准,对于设计或意图的任何改变都将需要再次进行审核批准方能实施。
3.变更项目的实施(1)变更申请获得批准后,变更方案实施部门按批准的变更方案内容对变更项目进行实施。
(2)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①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批复情况,安排变更项目的实施。
②变更项目实施部门接到变更项目施工任务后,制定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③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及时将批准的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通知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④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施过程的现场监督。
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则按本程序重新办理变更手续。
⑤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安排项目负责人、HSE管理人员和班组监护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和监护工作。
变更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紧急情况,则依据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
⑥变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承包商,则参照《承包商安全管理手册》的相关条款。
4.变更项目的竣工验收(1)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或变更项目所在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验收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可靠性及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2)验收组应对变更的实施作出评价,以确定变更是否符合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变更则应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要求变更实施单位再次整改,整改完成后再由验收组组织复审,并填写“变更验收表”。
5.变更项目的资料管理(1)变更项目所在部门根据变更后的情况,及时更新与变更相关的操作规程、工艺控制参数、修订PID图等,更新的文件资料按有关程序及时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手中。
(2)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应及时收回变更前的文件资料,并加盖“作废”章,除变更项目主管部门保留必要的份数外,其余的一律进行作废处理。
6.变更的沟通与培训(1)变更项目若涉及相关规程的变更或变更项目对安全、环境和健康有较大影响,则需要对变更所在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出题考试),并有培训和考核记录,培训和考核通过后相关人员才可对变更项目进行操作;若变更项目相对简单,未涉及规程的变更或变更项目对安全、环境和健康影响较小,则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或告知(现场提问、签字确认)。
(2)变更涉及使用新的化学品时,需要及时增加或更新相应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对使用部门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包括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出题考试)。
7.变更项目的预移交验收(1)变更项目验收、文档更新、培训等所有工作完成后,对变更项目进行投料试车,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或变更项目所在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项目的试运行情况进行验收,并填写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止进料,提出处理整改方案,实施完成后再由验收组组织复审,并填写“变更验收表”。
(2)试运行验收合格的变更项目,由变更项目所在部门纳入正常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8.临时变更项目的结束(1)当临时变更在规定时间内被取消时,应当进行恢复原状的核实工作,相应的文件应及时更新,并对变更项目所在部门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或告知(签字确认)。
(2)以上内容由变更管理要素管理员审核后,填写变更项目台账(附录七),变更项目结束。
(四)紧急变更程序(1)紧急变更由变更申请部门提出,必须向生产运营部值班调度长汇报确认,明确所提出的变更属于紧急情况,而且需要立即执行。
生产运营部值班调度长负责协调和实施紧急变更,并确保变更的安全操作。
(2)紧急变更应记录以下内容:①变更原因;②变更说明,包括装置变更的细节(图纸、材料等);③考虑过的其它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被弃用的原因;④说明风险,充分考虑如何把安全、环境或生产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