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水调歌头 游泳》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调歌头游泳》的背景知识,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游泳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游泳和自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水调歌头游泳》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游泳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1.2.2 诗歌结构: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游泳的情景,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慨。

1.2.3 诗歌语言: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1.2 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比喻。

2.2.2 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节奏韵律。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3.1.3 实践法: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

3.2 教学手段3.2.1 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图片。

3.2.2 录音机: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4.1.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10分钟)4.1.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15分钟)4.1.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游泳和自然的看法(10分钟)4.2 时间安排4.2.1 课时:本章内容需2课时完成。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5.1.1 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水调歌头·游泳》优秀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优秀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优秀教案《水调歌头·游泳》优秀教案《水调歌头·游泳》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本诗的教案,欢迎参考!水调歌头·游泳【教学目标】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加深对本诗的赏析和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二、导入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万里江山我为主。

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笑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江,虽然风高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横渡只等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四、分析词句理解内容。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词的基本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蕴含的哲理,体会词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游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3)学生回答:“毛泽东。

” (4)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游泳》。

”讲授新课(1)词的基本常识 -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

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 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2)词的诵读技巧 - 读准字音:注意词中的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

- 读出节奏:根据词的格律,划分出词的节奏。

- 读出情感:根据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游泳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游泳基本技巧: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

2. 游泳安全知识:水域安全、个人防护、急救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游泳基本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游泳安全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游泳技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游泳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团队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游泳运动的历史、好处及安全性。

2. 理论讲解:讲解游泳基本技巧和游泳安全知识。

3. 实践演示:教师示范游泳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游泳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5. 安全讲解:讲解游泳安全注意事项,演示急救技能。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游泳技巧,并复习游泳安全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游泳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际操作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游泳基本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游泳安全知识的了解: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游泳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分组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游泳池或游泳馆: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

2. 游泳装备:如泳衣、泳帽、泳镜、游泳圈等。

3. 教学PPT:用于理论讲解和展示。

4. 急救设备:如急救包、救生圈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泳池或游泳馆的环境安全,检查水质和水温。

2. 提醒学生做好热身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3. 教授学生游泳技巧时,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强调游泳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潜在风险,并学会自我保护。

5. 密切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罗江县职业高级中学谢绍刚授课课程:《语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水调歌头.游泳》教学目的:1.学习、体会诗人敢于迎着风浪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治理长江,改造中华的伟大气魄。

2.学习、体会这首词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

3.学习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4.学习本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明白词中丰富内含和诗意,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把握词中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从研究这首词上、下阕内在联系入手,抓住想象、联想这两个环节,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进而学习大无畏精神,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信念。

教学类型:新课(诗歌欣赏)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启发、讨论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是毛泽东16岁的时候一次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板书题目)(二)指导预习:1、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本词的豪迈气魄和浓郁的诗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朗读本词一遍,看课文下面的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三、)研习新课1.时代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屏显]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屏显]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
④“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⑤“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
讲解: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了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游泳
内容
上阕:畅游长江
游泳地点;畅游经过;抒发感慨
下阕:宏伟蓝图
大桥修建;大坝建设;神女震惊
教后
反思
这一刻安排了三个环节,读,赏,品。对于读这一环节,还是有点罗嗦,课堂评价感觉有提高,一些环节设计还稍显粗糙,致使耽误了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很扣题。需加强指导。
招远一职专新授课教案设计
年级______科目_______主备人________执教人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
课型
新授
课题
水调歌头游泳
课时
1课时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目标
1.掌握《水调歌头·游泳》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游泳基本概念:了解游泳的起源、发展及其各类比赛项目。

2. 游泳基本技能:学习游泳入门技巧、呼吸、腿部动作、手臂动作和配合。

3. 游泳安全常识:掌握游泳安全规则、自我保护意识和急救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游泳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泳安全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游泳腿部动作、手臂动作的协调配合,水中呼吸。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游泳基本知识、技巧和安全常识。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游泳动作,以便学生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在水中练习游泳技能,教师个别指导。

4. 情境教学法: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游泳和安全自救。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游泳的起源、发展及我国游泳运动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泳基本概念:讲解游泳的起源、发展及其各类比赛项目。

3. 游泳基本技能:讲解并示范游泳入门技巧、呼吸、腿部动作、手臂动作和配合。

4. 游泳安全常识:讲解游泳安全规则、自我保护意识和急救技能。

5. 实践练习:学生在水中练习游泳技能,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游泳安全和技能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游泳知识和技巧,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技能掌握评估:通过学生在水中练习的表现,评估其对游泳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安全知识测试:通过提问或书面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游泳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七、教学策略的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其游泳技能和安全意识。

3. 组织游泳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游泳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游泳基本技巧: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

2. 游泳安全知识:水域安全、游泳器材、急救知识。

3. 中国古典诗词《水调歌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游泳基本技巧的掌握和安全知识的了解。

2. 教学难点:游泳技巧的熟练运用和安全事故的预防。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游泳教学,使学生掌握游泳技巧。

2.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游泳安全知识和诗词内容。

3.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游泳基本技巧教学:(1)讲解并示范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的动作要领。

(2)分小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游泳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游泳安全知识教学:(1)讲解水域安全、游泳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教授急救知识,进行模拟演练。

(3)学生分享游泳安全故事,增强安全意识。

3. 中国古典诗词《水调歌头》教学:(1)讲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2)朗读和背诵诗词,感受诗词的美。

(3)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游泳技巧进行实地考核,评估其掌握程度。

2. 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游泳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学习诗词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游泳场地和器材。

2. 教学PPT、视频资料。

3. 诗词阅读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游泳基本技巧。

2. 第二课时:学习游泳安全知识。

3. 第三课时:欣赏并学习《水调歌头》。

4. 第四课时:游泳技巧实践与比赛。

5. 第五课时:游泳安全教育与演练。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泳场地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游泳》。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创作背景、意象分析、修辞手法等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水调歌头游泳》的创作背景。

1.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 诗歌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与背诵4.1 学生齐声朗读诗歌,体会其韵律美。

4.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6.1 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

6.2 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7. 课后拓展7.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有关游泳的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7.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游泳》,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深层含义。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从研究这首词上下阕内在联系入手抓住想象联想这两个环节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进而学习大无畏精神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信念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发表日期:2007年8月31日已经有1849位读者读过此文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神女: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应:料想,大概。当:该当,应当。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极:尽。楚天:楚地的天空。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
提问:“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舒”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提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qiàn:壕沟。天堑:天然险要之地。这里指长江。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提问: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初,这两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
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引言游泳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它不仅有益于健康,还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游泳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

为了帮助初学者顺利学习游泳,本文提供了一份水调歌头游泳教案,旨在让学习者轻松掌握游泳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游泳姿势和呼吸技巧。

2.学习正确的划水动作和腿部动作。

3.掌握游泳的基本技巧,如浮力感和水面保持平衡。

4.提高游泳的耐力和速度。

三、教学步骤1.热身准备- 开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旋转手腕、脚踝和颈部。

这有助于预防肌肉拉伤和其他受伤。

- 进行几分钟的游泳前热身,如迅速走过游泳池。

2.水面保持平衡- 躺在水面上,放松身体,感受水的浮力,并尝试保持平衡。

- 手臂呈直线,轻轻摆动,以帮助保持平衡。

3.学习划水动作- 练习划水前,先学习正确的手臂姿势。

将手臂伸直向前,掌心向下。

- 向前推送手臂,使身体向前移动。

手臂应完全伸直,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 划水过程中,将手臂从水面上推动到身体两侧,然后开始另一侧的划水动作。

保持划水的节奏和力量均匀。

4.学习腿部动作- 足尖先向下踩水,然后将大腿和小腿尽量伸直。

- 将腿部向下迅速收回,在水中保持紧密的动作。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推力。

5.呼吸控制- 游泳时,注意保持稳定的呼吸。

当头部转向一侧时,朝旁边轻轻吐气,然后将头转回原来的位置,吸入新的空气。

6.练习游泳姿势- 躺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并尝试扑腾腿部。

练习时,身体应保持一条直线,头部稍微抬起并朝前看。

7.游泳练习- 在教练或教导者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游泳练习。

这包括游泳池中的来回游泳、平整的划水和呼吸控制。

四、安全提示1.学习游泳时,最好在有监护人或专业教练的陪同下进行。

2.始终在水中保持深度适中的姿势,以确保安全。

3.如果感到疲倦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游泳。

4.避免在水中运动过度,以防止肌肉疲劳或其他伤害。

5.定期进行游泳技巧和安全知识的复习,以满足不同水域环境下的需要。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张德艳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张德艳
课程名称
设计者
课 题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学法 教 具 新授课
水调歌头 游泳 课 时 1 课时
1、 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 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 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 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朗诵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逝:过去、消失。斯:这,指流水。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字, 表疑问中兼有感叹。 这两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边上说: “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 吧!” 提问:这两句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既是对上阕内容的总结,又为转入下阕作了准备。孔子这 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 自强不息。 诗人在这里赋予新的含义, 即勉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提问:这三句构成怎样的画面?它们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帆船在江中乘风疾驰, 龟蛇二山隔江静立, 一动一静, 动静结合, 构成一幅即将出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图景。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开始 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qiàn:壕沟。天堑:天然险要之地。这里指长江。这两句的大意 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用了一个“飞”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 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西江: 指从四川省宜宾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长江, 因自西而下, 故称西江。 石壁:指规划中的三峡拦河大坝(可出示三峡发电站蓝图)。云雨:这里指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毛泽东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首好诗。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1、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2、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过程:1、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

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

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

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学目标】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加深对本诗的赏析和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二、导入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万里江山我为主。

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笑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江,虽然风高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横渡只等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四、分析词句理解内容。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

行程紧促。

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毛泽东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首好诗。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1、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2、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过程:1、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

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

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

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一、引言,是一个帮助人们掌握游泳技巧的指导方案。

游泳是一项古老而又受欢迎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享受自由和放松。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游泳可能是一项相对困难的技能。

因此,的目的就是缓解这种困难,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游泳技巧,享受水中的乐趣。

二、基础教学之水性考察在中,首先需要进行一次水性考察。

这项考察旨在了解学员的水性和潜力,以便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水性考察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浮力:通过让学员站立在浅水区观察其浮起的时间和舒适度,了解学员的浮力情况。

2. 水肺能力:让学员在水面上进行呼吸练习,观察他们的呼吸节奏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3. 移动能力:通过观察学员在水中行走、爬行和踩水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移动能力和水平。

4. 怕水程度:通过观察学员的表情、姿势和行为,了解他们对水的恐惧程度,为后续的训练提供指导。

通过水性考察,教练可以客观地评估学员的水性和潜力,从而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三、热身准备之基本技巧在中,进行基本技巧的热身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基本技巧包括呼吸、浮力、手臂和腿部动作等。

以下是几个示范动作:1. 呼吸技巧:学员应该学会向一侧转头,将脸面向空气吸气,并将脸面向水中呼气。

2. 浮力控制:学员应该学会放松身体,保持脖子和腰部的张力,以保持浮力。

3. 手臂动作:学员应该学会正确划水,即将手臂从头部位置划向大臂和小腿。

4. 腿部动作:学员应该学会配合手臂动作,进行正确的腿部蹬水,以提供额外的推动力。

四、进阶技巧教学之翻滚在中,翻滚是一项重要的进阶技巧。

学会翻滚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水中环境,提高游泳速度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翻滚技巧的指导:1. 入水翻滚:学员应该学会通过向前俯身的姿势,将头部和肩部合并在一起,然后将身体整个翻滚入水。

2. 转向翻滚:学员应该学会通过转动上半身和利用手臂的力量,将身体迅速翻滚180度,然后再通过腿部推动实现转向。

3. 转身翻滚:学员应该学会通过同时收回腿部和使用手臂的力量,将身体快速翻滚以实现转身。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02
03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毛泽东的生平事 迹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 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 兴趣。
提问导入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 欲。
故事导入
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 典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主题。
课文讲解
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பைடு நூலகம்握文章大 意和结构。
重点讲解
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 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
文化背景
探讨本文所涉及的文化元素,如 诗词、典故、传统观念等,以及 这些元素对文章主题和思想的影 响。
重点词句解析
关键词解析
挑选文中的关键词,如“水调歌头” 、“游泳”等,解释其含义和在文中 的象征意义。
难句解析
详细描述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 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情境模拟
总结词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工作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 同的角色,模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 否能有效地传授知识, 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 生是否愿意参与到课堂
活动中。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
掌握所学知识。
06
作业布置
背诵《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毛泽东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首好诗。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1、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2、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过程:1、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

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

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

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

教案《水调歌头 游泳》

教案《水调歌头 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教学目的1.学习、体会诗人敢于迎着风浪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治理长江,改造中华的伟大气魄。

2.学习、体会这首词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

3.学习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4.学习本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从研究这首词上、下阕内在联系入手,抓住想象、联想这两个环节,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进而学习大无畏精神,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信念。

教学时数 1教时。

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沁园春·长沙》。

2.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本词的豪迈气魄和浓郁的诗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指导预习:1.轻声朗读本词一遍。

2.根据“预习提示”第2、3节以及课文注释进行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研习新课1.时代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

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

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

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

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游泳教学目的1.学习、体会诗人敢于迎着风浪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治理长江,改造中华的伟大气魄。

2.学习、体会这首词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

3.学习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4.学习本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从研究这首词上、下阕内在联系入手,抓住想象、联想这两个环节,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进而学习大无畏精神,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信念。

教学时数 1教时。

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沁园春·长沙》。

2.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本词的豪迈气魄和浓郁的诗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指导预习:1.轻声朗读本词一遍。

2.根据“预习提示”第2、3节以及课文注释进行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研习新课1.时代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

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

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

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

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这就从上阕顺理成章地转入下阕,畅想建设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本词思路顺畅,境界开阔。

3.边读边讲,师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提问:课文注释告诉我们,这两句的意思是,刚到过长沙,又来到武昌。

如果素朴地照实写来,便索然无味。

本词的表述,却效果很好,其原因是什么呢?明确:(1)用了两首民间歌谣,以两个带地方特色的事物来指代长沙和武汉,并点明游泳的地点,这就显得意趣盎然。

“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的井水。

白沙井水,名“沙水”。

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在这里指代长沙市。

“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

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邺(今南京)迁都武昌,当时有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

”词中这两句便是从这些歌谣演化出来的。

(2)用“才”“又”两个副词相互呼应,表现出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

极:尽。

楚天:楚地的天空。

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

提问:“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舒”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

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提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任凭长江上风吹浪打,在水里游泳,不过如清静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一样。

今天的游泳使自己体会到一种真正的舒畅。

在表达上运用对比的方法。

江面上风急浪高,充满着危险;在清静的庭院里散步,既轻松又安稳。

诗人把两者加以比较,认为风急浪高并不可怕,还不如“闲庭信步”。

一个“胜”字,抑前扬后,非常巧妙。

经过这样比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并抒发他迎战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

宽馀:宽余,宽阔舒畅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逝:过去、消失。

斯:这,指流水。

夫: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字,表疑问中兼有感叹。

这两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边上说:“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吧!”提问:这两句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既是对上阕内容的总结,又为转入下阕作了准备。

孔子这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自强不息。

诗人在这里赋予新的含义,即勉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

有了这两句诗的铺垫,就很自然地转入下阕,描写治理长江的宏图。

按一般规定,“逝者如斯夫”前面要有引号。

词里可以不用。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提问:这三句构成怎样的画面?它们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帆船在江中乘风疾驰,龟蛇二山隔江静立,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即将出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图景。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

“起宏图”三字便是这一思想的形象表述。

这三字还领起下面五句,把现实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

由学生朗读五句后,再分层读讲。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qiàn:壕沟。

天堑:天然险要之地。

这里指长江。

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提问: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初,这两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

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用了一个“飞”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

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西江:指从四川省宜宾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长江,因自西而下,故称西江。

石壁:指规划中的三峡拦河大坝(可出示三峡发电站蓝图)。

云雨:这里指雨水。

战国时楚人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记宋玉告诉楚襄王,说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所以有“巫山云雨”之说。

巫山山脉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

这里说“巫山云雨”,就是依据上述传说借指长江上游的。

高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这里峡谷崖壁陡峭,高出江面常达五百公尺以上,巫峡一带高达一千公尺以上,故称“高峡”。

平湖:指长江三峡大水库。

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

提问:这三句与前面两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明确:前面两句虽然写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长江大桥毕竟已在紧张地进行施工;后面三句纯属想象,至今尚未成为现实。

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丽。

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巫山神女。

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

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

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

应:料想,大概。

当:该当,应当。

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明确:化用这些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同时,使意境更加瑰丽、宏阔。

集体朗读一遍。

4.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本词的主题,最后归纳为: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5.学习、把握本词的构思,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加深对本词的理解,进而认识联想和想象是诗歌不可缺少的特点。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基本特证之一,也是构思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创造出生动的意象,感人的意境。

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宏伟、壮美,主要得力于联想和想象。

提问:本词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在何处?明确:一开始,诗人写的是实事、实景,接着由实生虚,突然浮想联翩,联想的翅膀飞向古老的时代,想起哲人孔子的名言。

星移斗转,大江东去,这一切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诗人以此来教育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分秒必争。

诗人的眼光再次回到现实,看到的情景是令人振奋的:长江大桥的建造正在紧张地进行。

这时,诗人满怀激情,想象和联想特别活跃,勾画出一桥凌空飞架的壮观场面,并由当前已着手建造的大桥,进而想象出在规划中的三峡水利工程。

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变化之大。

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现实与理想,人事与仙境,自然景物与社会画面、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强烈的浪漫色彩,既有效地表现了主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巩固练习:1.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