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有效习作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有效习作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习作是学生灵活运用语文能力的体现。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对事物的思想以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习作却成了学生发愁、老师头痛的大问题。常见学生翻开作文本,嘴咬笔头,愁眉苦脸下不了笔;老师翻开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的学生习作长吁短叹。要想摆脱上述习作教学的困境,教师需要提高习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在写作方面取长补短,各种习作技巧逐步形成,作文质量也随之有效提高。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少作为”和“低成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的不够重视

教师重阅读,轻习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师不再对此投入时间和精力。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上。

2.作文训练的无序性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太关注学生身处何年段,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在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然后每次念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他们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而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的事倍功半

教师对习作有一定量的训练,随笔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师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教师整日埋于习作堆中,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

从《新课标》而言,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活动。

从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所谓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质量高,令人满意的最大效果。所谓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决定某些可控制因素应该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选定的目标达到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认为,这个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资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支出、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__著名教育家江绍伦认为:“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传递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境中的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动力活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作为教师所承担角

色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成就的目标和学校组织的性质等方面的判断。教师一定要根据以上几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

有效作文教学的展开关键看教师,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判断,以下我着重谈我在作文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策略选择:

1.不让学生害怕作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做到把正在进行的事情有条不紊地表达清楚;能创造性地编述故事,情节合理,能说明一个道理;能够根据一定内容写一两段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然后,告诉学生把平时自己所积累的素材有条理地围绕一个中心整合在一起就是一篇作文,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

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后就要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而且从古至今习作一向主张先“放”后“收”。所谓“放”,就是习作者在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写作。因为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思想解放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如果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的话,就自然能放笔写作。而这种写作心态正是写作文应必备的心理素质之

一。当然,“放”不是放任自流,到一定时间、一定程度就要“收”,要从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文体的指导,在习作前的指导中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层次的合理性,习作讲评中突出炼字锤句和文章结构的要求。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使学生感到作文就是生活中的一次次现实的言语交流,是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他们就会把作文当做一种乐趣,一种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也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适度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情景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非常必要。这是新课程指导下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创设情景的方式还有许多,如游戏组织、小实验操作、模拟生活场景等。

在作文初步教学中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很难,一般学生选材不太困难,重点也抓的不错,难就难在把内容写具体,其原因一是积累沉淀少,二是对选材所经历的事回想起来印象模糊。有经验的学生就把所写的事加上了一些想象,这样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感细微了。当然,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应是合情合理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

3.口头表达与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是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在情景创设下,学生找到与自身生活经验相似的体验和感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说一说,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会用口语表达出来,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又能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大师薛法根认为,“读”与“写”是一个整体,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作文的阅读课一样,都是不完整的语文课。由此可见,我们要将阅读和习作教学整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习作方法,依托于书本进行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拓展训练,把学生的习作训练化整为零地贯彻到教学环节中。在阅读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习作中促进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文质兼美的阅读题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文章中活生生的习作方法和表达方式,进而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迁移,学会运用。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