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否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医科学性及其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的科学性不应再被怀疑,目前面临的中医西化、中西医结合等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统一认识、脚踏实地,在当前环境下重视中医特色,解决具体问题,以抓住机遇、创造未来。主要从中医的科学属性、现状与未来、挑战与机遇等方面探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中医;科学;中西结合;

作为我国的国粹 ,中医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路走到今天。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 ,由于中医理念与建立在生物化学基础上的西医不同 ,引发了人们针对“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 ,甚至有人要把中医作为“伪科学”予以废除。如何正确认识“中医是否科学”,关系到中医能否健康完善与发展 ,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服务社会 ,本文试图对此作以探讨。

1中医的科学属性

中医是否科学,有正、反两方面意见,涉及中医存、废问题。

反方认为中医不科学或是伪科学,甚至说中医是骗子,应该告别中医药,令其退出国家医药体制。还有观点认为,中医仅有10%的合理成分,其主体是不科学的。

对于科学的理解、定位也有争议,有的以西方唯科学主义为

标准,认为超出理性科学者即不科学。非理性科学、非正规科学、德性科学等哲学概念思辨,莫测高深,使人不明就里,其目的在于说明中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过去的知识,也是未来的知识。它建筑在

古代中国哲学的土壤上,又要靠后现代科学充实它的躯体,但唯独不是现代的知识,因为它难以复制、难以共享。或者说,中医是隐性知识,主观色彩浓厚。阴阳五行学说常是一些人批判中医非科学性的依据。根据

某些西方学者的观点,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其他均不属科学的范畴[1]。据此有人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属古代哲学,自然谈不上科学,不具有科学性。

哲学反映的是自然界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具体

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是一切科学的科学[2],将哲学排除在科学之外的看法本身就值得商榷。阴阳五行属哲学范畴,何以能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生命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强调协调复杂关系的阴阳五行学说自然得到中医学的青睐。在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自复杂性科学诞生之后,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研究者发现,医学研究的涉及面广,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中医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对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来说明复杂的人体和多变的疾病,数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虽不完美,但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将整体观、辨证观带进了中医学,对中医总体的诊疗思路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现代医学也开始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表达医学的跨学科属性,探索协调机体复杂关系的新途径,现代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使西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中国古典的自然观更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3]。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科学”。最近,英国科学委员会为“科学”一词下的定义是:“科学是以日常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这一定义将自然

科学、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均纳入科学的范畴,而中医学完全符合“科学”的基本要义[4]。

当然,中医的科学性不能仅停留在定义或概念上,还应看其是否能够揭示生命或疾病的实质并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比如,“阴平阳秘”,强调的是机体各项功能的协调平衡,以维持生命的健康态。“阴平阳秘”状态的消失意味着功能的失衡,疾病的发生。中医以此作为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通过药物的偏性及相互间的协同作用纠偏归正,恢复平衡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确实是由于机体内环境失衡引起的,现代医学所使用的治疗手段也均是为了纠正这种失衡态,只不过现代医学更专注于器质性病变,这决定了其精于微观层面的研究,追求精、细、准,但容易只看局部,不看整体。而中医学更多地从宏观上把控,擅长功能性病变的研究,更关注各项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虽在精确性上存在不足,但可以将生命体的局部与整体统一起来,达到整体的协调与平衡。两者虽存在差异,但均是对生命或疾病实质的揭示,均可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故均

属于科学的范畴。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学理论建立在古代哲学的基础之上,含有一些不可以科学论是非的成分,这是中医学如何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并不影响中医科学性命题的成立。

2 中医的未来

2.1坚持中医特色

当代中医药的发展在融入时代精神的同时,应突出并坚持

自身特色。中医特色是立足之本,放弃特色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根基,其结果必然是走向消亡。坚持中医特色首先要清楚什么样的特色需要坚持,继承、发扬或者是摒弃中医的哪些“特色”是成败的关键。

2.2坚持中西医结合道路

有人说,中西医结合发展到现在,既没有产生新技术,又没有产生新理论,且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抑或是人才培养模式,均质疑声一片。这样的结合还要不要再坚持下去?笔者以为,很多理论都是在实践与应用中被提炼出来的,目前在不少疑难杂症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优势明显,这种临床上的应用就是一种新技术。有人说这只是单纯的疗效叠加,但这种叠加的结果并非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那么这“大于二”的部分就是中西医结合所独有的,当“大于二”的元素越积越多,理论自然会被提炼出来,并系统化。中西医结合受到的质疑多,说明人们已经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不足与偏差,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发现不足,才可能不断修正,不断进步。故在对待中西医结合的态度上,既不应砍伐杀虏,也不可揠苗助长,时间与宽容更有利于其健康的成长。

2.3加强国际交流及与相关学科的互动

面对不同文化思维,语言境遇,民间习俗,中医研究应在多

个领域展开,逐步使得古今、中外文化得以兼融并蓄。中医界人士的变通之策,创新尝试,应认真总结、交流。操业于国外的中医,要符合当地政府法规、民俗好恶,然后灵活变通,才能扎根异域他乡,求得天时地利人和,谋得生存与发展。4机遇与挑战

传统文化均要受到新时代的冲击、检验和重塑,古代传统医

学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但又都逐渐消亡或被现代医学所取代,唯有中医学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服务于社会,且突破地域限制,这是因为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及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所遇到的攻击、质疑和医疗市场的冲击便是挑战,但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