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考试(已排版,95分以上)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考试(已排版,95分以上)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d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本位币。

 ×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j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L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相互转化。

×m某住户属于法人单位×n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P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Q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S社会劳动者是指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

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记录了与生产有关的收入,收入再分配核算记录了与生产无关的转移性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单位:亿()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运输邮电业总产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亿元;中间投入亿元。

()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中间投入亿元。

()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已知某地区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总产出亿元;()中间消耗亿元;()最终消费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已知某地区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亿元;()最终消费亿元,其中居民消费亿元,公共消费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库存增加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亿元;()出口亿元;()进口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亿元;()劳动者报酬亿元;()生产税亿元;()生产补贴亿元;要求:()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亿元)、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为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亿元)、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亿元)、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亿元)()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农业:×=(亿元);工业:×=(亿元);建筑业:×=(亿元);运输业:×=(亿元)其他服务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亿元)(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

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8。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9。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

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

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DOC)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DOC)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习题精选 期末必备

国民经济核算习题精选   期末必备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流量是指()。

A.一定时期内的变化量B.一定时点上的价值量C.一定时期内的价值变化量D.一定时点上的量2.国内生产总值是()。

A.衡量消费的尺度B.衡量生产的尺度C.反映全社会福利变化的最好指标D.以上都不对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A.就是其地理领土B.不是其地理领土C.与地理领土没有关系D.与其地理领土并非完全吻合,需做某些增删4.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

A.汇总会计报表B.汇总统计报表C.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经济分析和宏观管理等D.计算机使用5.国民原始收入()。

A.是国民可支配收入B.可以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C.是生产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结果D.是生产增加值的再分配的结果6.在四式记账中,一笔交易活动或生产活动()。

A.涉及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B.涉及许多个交易的机构单位C.与实物流量无关D.与金融流量无关7.按经济运行过程,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可分为()。

A.一个层次B.二个层次C. 三个层次D.四个层次8.内部交易按交易发生时的()。

A.原始价格估价B.当时同类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核算C.生产价格估价D.购买者价格估价9.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交易系统应归入()。

A.机构部门账户B.产业部门账户C.居民账户D.国外账户10.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A.是一致的B.是没有关联的C.只是名称不同D.后者是依前者主要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分类11.下列分类标志()为经济主体标志。

A.生产主体 B. 交易B.资产 D.功能12.对应于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单位是()。

A.机构单位C.活动B. 基层单位D.产品13.物质生产部门是()。

A.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B.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C.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D.生产物质产品和在物质产品中追加价值的部门14.第一产业包括()。

A.工业B.农业C.建筑业D.流通和服务部门15.机构部门是从()角度对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的分类。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精选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精选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2(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9)生产补贴40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D.社会最终产品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A.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B.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C. 住户和法人单位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3.保险公司属于( )A. 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 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4.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总产出为4600 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 7600B. 4600C. 3000D. 16005. 投入产出表的第I 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A.技术经济联系B.经济联系C.技术联系D.再分配关系6.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A.营业盈余B.财产收入C.所得税D.劳动报酬7.恩格尔系数是指( )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B.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C.居民总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D. 耐用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8.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是( )A.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B.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9.我国财政经常性拨款中的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属于( )A.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B.资本转移C.其他经常转移D.政府部门转移性收入10 在金融资产中,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 )A.通货B.存款C.其它金融资产D.储备资产11.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 )A.资本账户B.资产数量其它账户C.金融账户D.重估价账户12.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 )A.市场价格B. 历史价格C.要素价格D. 基本价格13.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 )A.经常项目B.资本和金融项目C.净误差与遗漏D.储备资产14.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 )A. 总产出物价指数B.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C. 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D.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5.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 )A.资本形成总额B.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C.资金余缺D.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嚣,全部选对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 ★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民经济核算选择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 )。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 )。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C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 )。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 )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 )A财政收入B居民生活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总收入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 )A、产业部门分类B、机构部门分类C、职能部门分类D、以上皆不是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 )A、投入生产要素的同一性B、生产活动的周期C、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D、主产品的同质性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A中间消耗B劳动报酬C生产税D营业盈余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B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差就是GDP与GNP的差额C如果两个邻居互相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付费用,会增加GDP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A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

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

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

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

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

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

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

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B。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多选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多选

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A某大学C某企业E某住户)。

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与会计数据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两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3.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机构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部门)。

4.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有:(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其他积累交易E内部交易)。

5.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有:(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

6.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是:(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D国家机关属于第三产业E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基本特征是:(B具有一定生产场所C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8.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A市场原则C所有权原则D三等价原则E 核算统计原则)。

9.机构部门账户包括:(A生产账户B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C积累账户D 资产负债账户)。

10.下列关于新SNA的说法正确的有:(C是1968年联合国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简称E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按照SNA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A对外货物生产B自给性货物生产C对外提供服务的生产D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

2.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A居民部门C国外)。

3.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又(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E地质勘探业)。

4.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固定资产损耗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

5.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GDP:(D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E购买旧车时支付中介费1000元。

)6.劳动者报酬包括(A工资收入B奖金收入C 公费医疗和医疗卫生费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

国民经济核算模拟试题及答案(haozhen)

国民经济核算模拟试题及答案(haozhen)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1.在国民经济接算的收入再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人再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人C.国民可支配收入D.社会总产出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 ).A机构邪门 B产业部门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3.服务的特点是( )。

A.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 B可以进行多次变换C无法计算其总产出 D无法汁算其增加值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A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损耗C中间消耗D 固定资产投资5.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6.收人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A.财产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生产性收入D 投资收入7.编制收入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 ).A核算国民总收入B核算国民原始收人C核算国民可支配牧人D储蓄总额8.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D.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A某企业购人机器设备B某企业向灾区捐款C某企业向政府交纳所得税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RI于厂房的修建10.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A。

期初资产存量 B 期末资产存量C.两个时点同资产负债变动D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流量11.国民资产负愤分类是根据( ).A,资产负债流动性 B企业的经营过程C资产性质D综合考虑以上因素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A.地理领土 B.经济领土 C.政治领土 D.全部领土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 ).A.进出口差额 B国外净要京收支C国际收支基本差额D 国际收支总差额14.储蓄总额是( )。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C生产税 D营业盈余9、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1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D )。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部分)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这是有关复习计算题的例题计算题复习举例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国民经济核算一、填空: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2、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世界曾并行存在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另一个是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3、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4、国民经济活动指不同单位在持有一定资产前提下完成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这四类活动形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四个阶段。

5、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有两部分组成,其中对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其他积累的计量属于(经济流量核算),而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于(经济存量核算)6、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附属表包括(人口和人力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7、从国民经济核算来说,国内生产总值不仅是一个表述当期经济活动总量的(单一指标),而是一个以其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数据体系)8、综合生产观又称全面生产观,它突破了(限制性生产观)的局限,从(有用性和效用)角度入手,认为只要一想活动提供了一种对他人的有用性,该活动就具有生产的性质。

9、根据产品的外在形态,产品可以分为(货物)和(服务),根据产品的使用去向,可以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10、最终产品是指没有被当期生产过程消耗掉的产品,它主要的去向有三种,即(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

11、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2、总产出是指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从实物构成看,它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从价值构成看,它包括(中间投入)和(最终投入)。

13、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B. R. 斯通C. 范.克利夫D. S.库兹涅茨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A.固定资产数B. 存款数C. 人口数D. 销售数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 以上都对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D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B.机床厂C. 建筑公司D.医院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D.住户整理家务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B.常住单位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D. 经济组织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A )A. 0.2B. 5C. 120D.无法确定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B.地下资产C. 债券D.机器设备的租借12.收入初次分配是对(A )的分配。

A.增加值B.总产值C.国民收入D.经常转移收支13.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A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14.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A.居民部门B.企业部门C.金融部门D.政府部门15.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B.固定价格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D.以上都可以16.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C )。

A.借方400万美元, B.贷方400万美元C.借方350万美元D.贷方350万美元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ACDE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B.森林、矿藏等价值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2.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ABCE )A.最终消费B.固定资产形成C.净出口D. 生产税净额E.库存增加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BCD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C. 耐用消费品支出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E.购置房产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ABCE )A.货币贸易B.服务贸易C.经常转移D.资本往来E.收益6.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性别构成C.人口死亡率D.人口净长安迁率E.人口年龄构成7.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B.库存物价指数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E.进出口物价指数三、简答题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主要包括(1) 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

(2)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 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4.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答:(1)复式记账原则。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四、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地区2003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单位:亿元解答: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9556-5166-1202-1178=2010(亿元)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亿元)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9556-7716-62=1778(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1778-(-32)-0=1810(亿元)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单位:元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2271.84 590.88 388.68 430.08 626.04 902.28 624.36 195.84(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消费率恩格尔系数解答:(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元)(2)消费率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3)恩格尔系数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根据联合国标准:该系数37.7%在20%-40%为富裕。

储蓄率=(7703-6030)/7703*100%=21.72%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

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下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国外净资本流入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4778+(-10+601)-(2583+5+16)=2765(亿元)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2765+1=2766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2766-3858=-1092(亿元)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4.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5万人。

(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

并已知该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如下:(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

(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350人,出生1500人,离开本地区6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00人。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400+7-3.5=403.5(万人)(2)期末暂时外出人口=期初暂时外出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2.5+0.6-0.2=2.9(万人)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初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8+0.15+0.01-0.095=8.065(人)期末现有人口=常住人口+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末暂时外出人口=403.5+8.065-2.9=408.66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加数/年平均人口数=(7+0.15-0.035-3.5)/[(400+8-2.5)+(403.5+8.065-2.9)]/2=0.8880%5、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