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
解构、颠覆和风格的突围——《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一、举日——“象”的观照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做过预习了吧?好的!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太阳的样子。
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晶晶的。
看到了吗?生:(齐答)看到了。
师:很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
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好的!你写了什么?生:车盖,盘盂。
师:你呢?生:车盖,盘盂。
师:车盖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生:早上的太阳。
师:那么“盘盂”呢?生:中午的太阳。
师:请到台前来,把这两个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到黑板上。
生:(上台板书词语。
)师:写对了。
不但写对了,而且这个字儿还写得有模有样、落落大方,真好!和这位同学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提示,继续观想太阳。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
感觉到了吗?生:(齐答)感觉到了。
师:好!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身体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
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巡视,然后请一个同学上台板书“沧沧凉凉”、“探汤”。
)师: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跟她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对那个板书的学生)“沧沧凉凉”你是用来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的感觉的?生:早上的太阳的感觉。
师:哦!那么,不用说,“探汤”是用来形容中午太阳的感觉的,对吧?为什么?生:因为“沧沧凉凉”是比较冷的感觉,“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课件出示:你是否赞同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师:前几周,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
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
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所以我赞成。
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学了用处不大。
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
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
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
生2:(欲辩无言)(全班鼓掌)师:说得很好,做到了言之有理,还有谁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我持反对意见。
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
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
所以,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
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
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
但现今社会,在推行国际化礼仪。
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
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见地。
老师很佩服!师:还有谁来说说?生:我赞成推行,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
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不好理解。
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拗口,像绕口令一样。
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辩到这里。
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2)《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一、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要举行一场很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方是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一些什么?生1: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生2(抢着说):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生3:他们争得不可开交。
生4:我还知道连孔子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微笑):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也善于动脑筋,我似乎觉得站在我面前的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两个爱动脑筋的小孩。
同学们,这两个小孩争辩的话题竟然难住了一代圣人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现在想通过什么途径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生:读书。
师:对,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读读课文,你想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
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在讨论)生1:老师,我知道了,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生2:一个孩子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
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师接话:你是从哪儿看出的?生2(语气较平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师(微笑着对生2):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孩,听你刚才的语气大概说服不了别人吧。
生3(急切地):老师,我知道了。
那是一个反问句,他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这样的语气强烈一些。
师:你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服我们大家吗?(生3读,边读边做手势比划出)师(向生2):他的话有说服力吗?生2(点点头):他读“大如车盖”时音重一些,还用手比划出车盖的大小,仿佛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大得像车盖一样的太阳,读“则如盘盂”读得轻一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午的太阳很小很小。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语气要强烈一些。
师:你能再试试吗?(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声情并茂地读)师:看得出你已经读懂了课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1)《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课前互动,引导辩论。
课件出示:你是否赞同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师:前几周,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
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
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所以我赞成。
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学了用处不大。
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
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
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
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
生2:(欲辩无言)(全班鼓掌。
)师:说得很好,做到了言之有理,还有谁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我持反对意见。
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
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
所以,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
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
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
但现今社会,在推行国际化礼仪。
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
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见地。
老师很佩服!师:还有谁来说说?生:我赞成推行,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
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不好理解。
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拗口,像绕口令一样。
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辩到这里。
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精选11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精选11篇)两小儿辩日篇1师:刚刚见面,彼此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辨别真假。
1、我叫靳家彦。
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3、今年60岁。
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
6、今天我们就学这个判断。
师:辨别分认它所以用辨,读这个字,进行组词。
生一:辨别。
生二:辩论。
生三:识辨、辨识。
生四:辨解、辨论。
师:因为要用嘴说话,所以应该用这个辩。
不要怕错,只要敢说就行。
读一下题目──两小儿辩日。
我呀就不懂这个题目,今天我当学生,你们当老师,咱们师生互换一个位置。
今天你们是师,我是生,两小儿辩日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师:古文用了五个字就说了你刚才的意思,哪五个字——两小儿辩日。
古文有一个特点一个字,哪个字。
生:简。
师:古文是简,但意思却不少,读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
今天我两小孩就着太阳的问题用语言来进行争辩、进行辨别。
拿起纸,咱们来读一读全文。
要进入读文言的绝境,因此这样读起来和现在的白话文不一样,请同学们流畅地读一读。
两小儿辩日齐读。
生:读。
师:我有一个字不认识,这个字“盂”念什么呀,你们以前认识吗?生:认识。
师:是怎么认识的呢?生:查字典。
师:我要是不认识的话,还有一个办法,问老师,不是,识声旁识字。
什么是“盂”。
生:就是装酒的器皿。
师:嗯,比盘子的边高一些,比碗的边要矮一些,这种叫什么?叫盂,读一下盂。
回到课文就读这一段,读全文,赶紧读。
师:当我遇到困难需要帮且,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吗?任何人遇到困难都需要帮助。
所以你们这四人就当老师的小小的备课组,你们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文章到底怎么解。
我发给你们材料中也有注释,也有其它注释。
看哪个组最好,给五分钟时间,自己组解决,只给五分钟。
生:讨论。
师:这是六年级的课文,再早些时是初中的课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5篇《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喜欢!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1T:课前的预习都做了么?S:做了。
T:我想听写几个词语,谁来?老师报词语,学生听写。
(一生板)T:车盖盘盂T:读这两个词语。
S:读T;谁能用手势比画一下车盖的饿样子和盘盂的样子。
S:上台比画。
T:再听写两个词,谁敢上。
其他同学准备好!S:听写(一生板书)T:苍苍凉凉探汤上台的学生未写出。
T:可能比较紧张。
再报一遍。
T:请个同学帮你。
S2上。
T:看清楚了么?S1:点头。
T:写好了么?我们一起来读。
S:读。
T:你能用黑板上的词来形容一下么?S:沧沧凉凉的秋天,形容天气凉爽。
S:探汤表示天气炎热。
T:你怎么知道天气炎热。
S:我从注解中了解到。
把手伸进烧热的水里。
所以表示炎热。
T:很好!读2遍词语。
T:王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中画一条线,想想有什么名堂?听老师读课文。
(车盖和盘盂连;沧沧凉凉和探烫连)教师读文。
学生没有举手。
T:都没有反应?T:看看有什么名堂?S:他们两个有关系。
S:车改是大的,盘是小的。
S: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一样物品。
都是形容太阳的形状的。
T:还有别得发现么?S:一个小孩把“日出的太阳比做……“T:了不起的发现!你读读。
“一儿曰:日初出……近者大乎?”齐读。
T:是啊!他们都是形容太阳的大小的,是一小儿的发现。
再读读。
继续探讨发现。
S:早上温度凉快,下午热,太阳的温度,他们意思相反,他们都是一小儿说的。
T:他们都在说……他们都是……他们都是……T:很好,一人就说了三个重大的发现。
指读另一小儿的发现。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齐读。
指读。
(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纠正)T:不要翘舌。
S:读。
T:好,再多读几遍就会好了。
分角色读。
T一儿曰S男T一儿曰S女T;很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1)《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课前互动,引导辩论。
课件出示:你是否赞同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师:前几周,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
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
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所以我赞成。
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学了用处不大。
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
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
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
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
生2:(欲辩无言)(全班鼓掌。
)师:说得很好,做到了言之有理,还有谁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我持反对意见。
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
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
所以,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
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
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
但现今社会,在推行国际化礼仪。
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
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见地。
老师很佩服!师:还有谁来说说?生:我赞成推行,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
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不好理解。
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拗口,像绕口令一样。
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辩到这里。
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两小儿辩日》及评析篇1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应该说,这几个字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字为例吧,它已经在学过的诗词中多次“露面”了。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还记得含有“日”字的诗句吗?生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两首诗中“日”字的意思是——生:太阳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生:两个小孩儿辩论太阳……师:那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生:大小、冷热、远近……师:先不忙。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师: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生:不好读,挺别扭的,不好懂。
师:尽管遇到了些困难,但这些“感觉”是很珍贵的。
它一来指明了我们学习的方向;二来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学生沉默、思考)师:比如“不好读”,可以怎么办?生:多读几遍!师: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两回熟”嘛!师:不好懂,有办法吗?生:查字典、看注释……师:下面建议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结合注释,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逐组巡视辅导。
)师:多数小组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
请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生:孔子东游,见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问他们原因。
师:不错!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生:游玩。
(其他学生笑)师:我第一次读,也几乎把它当成游玩。
你(指另一学生)笑了,是不是有不同意见?生:我认为是“游学”的意思,就是去交流和学习!师:呵,这么自信!其他人同意吗?(多数学生表示同意)师: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生:我看过孔子的介绍并联系了上下文。
师:呵,学古文也知道去联系上下文?有水平!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学生口述课文大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1)《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课前互动,引导辩论。
课件出示:你是否赞同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师:前几周,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
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
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所以我赞成。
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学了用处不大。
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
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
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
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
生2:(欲辩无言)(全班鼓掌。
)师:说得很好,做到了言之有理,还有谁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我持反对意见。
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
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
所以,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
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
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
但现今社会,在推行国际化礼仪。
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
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见地。
老师很佩服!师:还有谁来说说?生:我赞成推行,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
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不好理解。
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拗口,像绕口令一样。
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辩到这里。
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61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6一、简介孔子,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会背古诗文吗?请大家来背几段。
生:自由背古诗或简洁的论语几那么。
师:听你们背诵的古诗文中有很多“子曰”的话,“子”指的是谁?你们对孔子有哪些了解?生:子,指的是孔子,他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
〔课件出示孔子像〕生:我知道他还写过《春秋》、《三国演义》里的关于最喜爱看这本书。
师:是的,孔子是一位特别有学问的学者,他曾经游历春秋各国,传播自己的思想。
今日我们就学习一个孔子东游时发生的故事。
〔示课文插图〕师:看看图上画的内容,猜一猜孔子遇到了一件什么事?生:好象是有两个小孩在向孔子提问题。
师: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孔子又是怎么答复的呢?先听教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两小儿辩日》。
可是,教师要用文言文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你们有信念听懂吗?二、听读感受,确定目标师:〔用文言文讲故事,课件:课文插图,配古筝曲。
〕生:〔谨慎倾听。
〕师:听懂了么?生:好象是两个小孩在辩论有关太阳的什么问题,请孔子判定,孔子答复不出来,两个小孩就笑话他了。
师:真不简洁!你根本听懂了故事的也许意思。
那么,大家觉得用文言文讲故事与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生:文言文比现代文简练,但意思不像现代文那样一听就明白。
生:文言文听起来像古诗那样有停顿、有节奏,很有韵味。
〔依据学生发言板书:意思、韵味。
〕师:我们要想学好文言课文《两小儿辩日》,首先就得完成这样两个学习目标。
〔补充板书: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自主学习,互动沟通1、沟通自读方法:师:你们有什么方法到达这两个目标吗?生:看课文后面的注释来理解一些字的意思。
生:查字典或者是参考资料理解意思。
生:多读几遍,实在读不懂就请教教师,跟同学探讨。
师:好!此时此刻我们就在幽雅的古琴曲陪伴下,用自己熟识的方法学习这篇文言课文,逐一到达两个目标。
一曲完毕,我们就来沟通我们的收获。
好么?起先吧!〔学生在乐曲声中自主学习课文,师深化指导。
〕2、沟通学习状况:师:教师发觉刚刚同学们学习的时候问的最多的是这几个字〔板书:孰为〕谁能讲讲该怎么理解?怎么读?生:孰,课文注释里说明是“谁”的意思。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
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
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两小儿辩日》学实录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两小儿辩日)注意这个“辩”字,中间是“讠”。
谁能用它组个词。
生:辩论。
生:争辩。
师:对。
大家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大家对于这篇课文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两小儿为什么争辩?生:我想知道两个小孩争辩的是关于太阳的什么?师:争论的内容是什么。
还有吗?生:我想知道最后是谁获胜了?师:对,结果怎样。
要想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阅读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课文,然后说说都知道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课文)(质疑问难是探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由课题质疑是一种方法。
文言文也要注意从整体入手。
我们觉得要交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理解大意的方法,画出停顿读通句子的方法,联系现代文意思体会意境与感情的方法等。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尝试自学一些感兴趣的古文,增强自学信心,真正成为古文学习的主人。
)生:我知道了这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的问题。
(师随机板书:远?近)生:……(其他学生都面带难色,不知说些什么)师:啊,看来这篇古文的意思不太好懂。
这样,我们先把内容弄懂,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再来解答开始大家提出的几个问题好不好?(生点头)师:那么怎么才能读懂呢?生:看课文后面的注释。
生:查字典。
生:还可以请教老师。
师:好,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开始学习吧。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随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把握好译翻要求的程度,让学生学得有个性。
我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古文的难点,那么把古文译为现代文时的标准该怎么把握?这节课中我们将体现这样一个度:只要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或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代文的语言习惯,说出句子的大体意思,不曲解、不错解就可以了,即不强调字字相对地直译古诗文,也不讲解古文中的语法现象。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洁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这个寓言故事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中午离人近,为此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本课应教学三课时,第三课时巩固朗读、翻译,完成复述故事,悟理,辩论部分。
本次课为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者写)通过收集、处理资料,再次辩论,锻炼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CAI课件(文字、音像资料)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就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求知应有的态度。
”那么孔子自己遇到不知道的问题又是怎么对待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两小儿辩日》这课。
(出示CAI:《两小儿辩日》全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得非常认真,表情很丰富,有些同学还配上了恰当的动作。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全文共有多少个小节?生:5个小节。
师:请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节,按小节顺序站起来朗读。
(学生站起来,按小节顺序朗读,有的摇头晃脑,有的还配上适当的动作。
)[点评:有表情、动作的个性化朗读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但是学习古文,光会读还不够,还要能把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我们现在就来翻译一下,谁来翻译第一小节?生1:我来翻译第一小节: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他就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师:这小节交代了什么?生: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生2:我这样翻译第二小节: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及评析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注释,在小组合作中读懂为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实录】一、激趣谈话,读题质疑师:(教师手拿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同学们,元旦就要到了,老师收到许多精美的贺卡。
这几天,好多同学都互赠贺卡,少的三、四张,多的要几十张。
对小学生新年送贺卡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生:我认为应该送。
送贺卡可以增进友谊,让自己有更多的朋友,还能化解矛盾。
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板书:观点理由)生:我认为不应该送。
因为送贺卡会造成浪费,一张贺卡四、五元钱,几十张就得几百块,这几百块钱干点什么不好?师:真是个知道节俭的好孩子。
生:我觉得送不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有几千元压岁钱,想买就可以买。
生:我不赞成送,做贺卡用的都是优质木材,如果都不买贺卡,这些木材就可以做更有用的事。
师:同学们各执一辞,有理有据地进行别开生面的小辩论。
古人也常就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辩论,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大家观察“辩”的字形,说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争辩的意思。
生:还可能是辩论的意思。
师:谁能试着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生:两个小孩辩论太阳。
二、初步感知,读懂观点师:两上小孩围绕辩论太阳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文,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画在什么地方应停顿,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教师配乐范读)师:课文读完了,同学们听得仔细,画得认真真。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5名学生分节读)师:你们五位谁觉得自己读得好?请起立。
(有2名学生站起来)真有自信,请你们大声地带着大家再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小点声随着读(学生领读)师:读得字正腔圆,明白什意思吗?生:有的明白,有的不明白。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六年级语文教案导语: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茫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佳作美文,等待后人品味与鉴赏。
潜心凝神,总有千般华彩,万种感慨。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小美文《两小儿辩日》(板书)掌声请出我们的展示小组——展示组宣言:师:担任这节课的评委是:xxx xxx xxx好,展示荣耀,交流自豪,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句读分明我入境,抑扬顿挫具感情。
要求:1.精神饱满,仪态得体大方,文雅自然。
2.口齿清晰,吐字准确,声音洪亮。
3.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4.能按词意化分做好停顿,句读分明。
5.语调自然,能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展现文章内容情形。
展示组朗读文章,阅读组进行点评,认为比展示组朗读的更优秀可以大胆的进行挑战。
展示组分角色朗读···生1:我觉得刘月娇朗读得声音洪亮,停顿准确,句读分明,吐字清晰,语调把握比较好,举止大方自然,而我朗读课文时吐字总是不清,要下功夫练习,我要向你学习,不过我觉得两小儿辩论的程度还不够激烈,希望我们继续努力。
刘月娇:谢谢你的点评,我会继续努力的,你说你读文章总是吐字不清,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口吃的人就能成为大辩论家,我相信你!生2:薛鑫你读得正确流利,感情抒发也可以,你的声音很纯正,我认为你有播音员的素质,也有当主持人的天赋,你一定好好把握。
不过,我总觉得两小儿争辩的情形还是表达得不尽人意,说实话,我也是读不太好,我向你挑战一下,我们取长补短。
生2朗读课文···薛鑫:我从你的朗读中学到了很多,比如你语调的把握比我好,更便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当时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乐读趣学自主感悟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
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②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1)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2)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3)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
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②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③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1)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2)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3)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一儿近(大)远(小)一儿远(凉)近(热)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西藏拉萨市实验小学课前活动:看西藏美景,配以师的讲述我来自美丽西藏,大家在美丽的武汉,今天我们走到一起,相信我们可以合作得很愉快,大家有信心吗?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呀,大家知道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美以外还特别有趣,你看出示大屏幕:辛师:在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什么样的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生:我觉得加一个言字旁可以组成辩字生:加瓜可以变成瓣字生:加纟旁可以变成辫字生:加一撇也可以变成辨字师:真不错,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当中也有一个辨字。
师:师板书,指导辩的书写(左边的竖要写成竖撇)师:课题中的辩你怎么解释的生:我认为是争辩的意思生:两个小孩争辩太阳有关的信息。
师:这个辩字就是争辩什么?生:争论太阳师:我们来齐读课题生齐读两遍课题。
师:两小儿到底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呢,昨天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你初读古文,你有什么感受?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古文很难理解,看了注释以后又很好理解了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很有趣。
因为是中国从古代传承下来的生:初读古文后很难理解。
师:好不好读啊生:初读古文后我觉得很绕口,读得很不顺口师:不好读是吧,读不懂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收获,也为我们学习古文指明了方向。
愿意听老师读一读吗?生:愿意师:现在听老师读,你可以画一画,注一注。
师配乐配画现范读古文。
师:怎么样生鼓掌师: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从老师的读法中听出来什么生:听出来太阳很大,大如锅盖,也听出小了,小师:老师把大小的感觉读出来了,还有吗?生:读出两小儿辩日时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语气生:听出了孔子十分为难不能决断的样子生:我了解到读古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停顿的感学读出来,显得古文很有味道很诗意师:真不错,要读出韵味来。
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生:愿意师:你们来自由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非常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读得很好,博得阵阵掌声)。
(指导熟为汝多知乎)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好师:我们应该给予分子他们什么呀鼓掌师:那里老师在这里要纠正一下,最后一句熟为的为在这里读为(wèi)同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谓一个意思,表示说的意思,大家读的时候注意一下。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提出来古文不好读,现在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难点了吗生:我觉得读古文应该先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把字音读通这样就好读了生:中国有一个成语那就是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多读几遍一定能把那些难读的古文读流利师:真不错。
也就是反复读多读。
那么同学们读不懂怎么办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师:还可以怎么办生:读不懂可以看书看注释生:读不懂应先自己想一下不懂词语的意思,如果还想不通,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学习师:你很会学习。
所以说我们学习这篇古文就要做到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那么同学们你们再次自读课文,结合注释轻声读,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故事,开始吧。
学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生:其义自见,师:是其义自见(现)这是一个多音字,不读见。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简述课文大意)师:看来你把整篇文章读通了,谁能简要地说一说生:孔子向东游行时看见两个小孩争辩,两个小孩请他判决,他却不能。
师:非常好。
孔子是谁呀,谁来说说。
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字,拥有弟子三千生:我知道孔子的名字是名丘字仲尼。
子是古代是有学问人的尊称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上网查资料师:你很会学习。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见两小儿的生:孔子是在东游时看见的师:原文怎么说的,一起读生读师:游在这里怎么解释生:旅游师: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生:我认为是学习的意思师:为什么生:我觉得孔子没有时间去旅游师:赞成他的说法吗生:我不赞成,我认为还是旅游生:我觉得孔子是边游玩边学习师:综合了他们俩的意思,非常好。
这个答案我觉得非常棒。
孔子做为这么了不起的人,刚才这个同学看到了出门游玩是必不可少的,出门讲学也是应该的,所以这里的游作为游学是最确切不过的了,这是书上没有的,赶快在书上注一下。
生:老师,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孔子那个时候应该是周游列国,孔子学问非常大,但他并不认为是这样,他周游列国是为了向别人学习,所以我认为这个游是学习的意思。
师:我们简称游学,综合在一起,把你的意见和同学的意见综合在一起,他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游览祖国山河。
如果你还有意见,我们课下在争论,好吗?生:好师:为什么这里还要有一个斗字。
生:因为他们争论得很激烈,双方都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师: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背下来吗?生背师:同学们我们小伙伴之间也经常发生一些辩论,为了表明各自的观点,我们看看,两小儿各持的观点是什么?赶紧读读第二节。
生读第二节。
生:其中一个小孩子说日出时太阳开始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远,第二个小儿说日出时离我们远,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近。
师:能读一读原话吗?生读(不够通顺)师相机指点,不要紧张,慢慢来。
师:谁再读读第二节。
生:我想先说说我的观点。
师:请你先读读,我们这个班很活啊。
师: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没读出个性,我认为应该这样读。
生读师:出示课件,我们再读一下他们争辩的两个观点. 生读,师指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译一译这两句话。
生根据古文大至说出意思师:非常好,这里面哪一个字是距离的意思?生:我认为第一句话去是距离的意思师: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句子。
师:读得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句子。
师:读是读通顺了,意思也懂了,但是还缺少一点儿韵味,这里的“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请大家再读一读。
生再读师:通过这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两小儿辩日时的观点,第一个小儿认为日始近,日中远,而另一小儿则相反,日始远,日中近(板书)师:同学们,既然要辩论,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下面的学习,希望自己去完成,学习三四节,看看两小儿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这次希望你们自己读懂。
可以在两人小组中议一议。
你读原句他来议,或者你议他读原句,可以吗?生:可以两人小组互议师巡视指导个别词师:刚才同学们自己读了,现在先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句子“日初出大如车盖……凉乎。
” 师:声音很洪亮,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刚才在自己读古文中,很多孩子提出什么是车盖和盘盂?看来你们都没有见过是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图片师介绍师:现在都知道了吧,我们请人译一译。
生:说译文师:译得怎么样啊生:好师:两小儿在辩论的时候陈述的理由是什么,一个小儿的理由是——另一小儿的理由是——,两小儿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他们都说了一句在句式上极其相似的话,你能找到吗?生:我觉得是这两句。
(此不为……;一个小孩说……)。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看两小儿陈述句从句式上看,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子?生:反问句。
师:平时我们用反问句时,有什么好处?生:比陈述更确定的语气。
生:表达得更强烈些。
生:反问句可表达出本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