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草《村庄里的草木诗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专题08记叙文阅读-2023一模分类汇编(甘肃地区)(含解析)
专题08 记叙文阅读-2023一模分类汇编(甘肃地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故乡的刺槐徐可①我总也忘不了家乡的刺槐。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它填饱过我饥饿的肚子;在我灰暗的童年,它给了我多少乐趣!②刺槐树,是我的家乡树。
③在我的家乡,刺槐是随处可见的。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路边河畔,到处站满了刺槐坚实而腼腆的身影。
一出门,如果看见树,那十有八九就是刺槐。
它太平凡了,谁会注意它呢?④可是,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不能不惊叹于刺槐的美。
挺拔的树干,粗糙的皮肤,尖利的小刺,繁茂的树冠。
这是一种阳刚之美,一种野性之美,一种奋发向上、充满勃勃生机的美。
⑤在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内,我看见过一株奇特的古树——严格地说,是两棵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渐渐合二为一,成为有名的“连理树”。
那千古奇观,吸引了不少游人。
许多人在这里流连,照相。
而我却忽然想起家乡的刺槐来了。
刺槐也是美的呀,为什么没有人给它照相呢?⑥因为刺槐朴素?因为刺槐的满身尖刺?⑦小时候,我曾经从别处挖来一棵幼小的刺槐树苗,栽在我家屋后的小竹园边。
粗心的我,以后竟再也没有照料过它,连一次水也没给它浇过,完全忘了它的存在。
⑧好多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
有一天,父亲说:“园子里那棵刺槐太大了,影响竹子生长了,把它砍了吧。
”我随父亲去帮忙。
看着树,我忽然愣住了。
我的记忆之火复燃了。
这不是我栽下的那棵树吗?长这么大了,我怎么一直没注意呢?它是怎样成长的呢?⑨我仰视这棵刺槐。
它的树冠是那样大,突出于竹林之上,占据了很大一块空间,享受着充分的阳光。
我想,它的根一定也很发达。
刺槐,它不求助于人类,全靠自己努力,上承受着温暖的阳光,下汲取着足够的养分,是自己长大成材的呀。
⑩我把视线投向远处的刺槐树林。
它们是怎样长起来的呢?是萌芽于飞乌嘴里掉落的树籽?还是孕育于春风吹来的果实?或是由我一样粗心的人栽种?我相信,它们的成长道路一定跟这棵刺槐相同。
⑪刺槐,是大地的儿子。
⑫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旁有一座小土山,上面遍布着刺槐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5课_我看》2020年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2020年同步练习卷(1)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丰润(rùn)绿潮(cháo)翅翼(yì)吹熄(xī)B.忧戚(qī)凝望(níng)枉然(wǎng)祖籍(jí)C.红晕(yūn)坦荡(tǎn)勃发(bó)飞奔(bēn)D.沉醉(zuì)飘逸(yì)摇曳(yè)咏赞(zàn)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
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穆旦是南开中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过自己的诗作,颇受大家崇拜。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 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我看》一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作者是著名诗人穆旦。
B.诗中作者将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连缀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诗句中的“你”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达尔文雀隶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14种,其中13种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另一种分布在距加拉帕戈斯群岛600km的可可岛上:达尔文雀羽毛颜色均为暗色,体形相似,体长7-12cm不等,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
据考证,这14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万年至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1835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形目鸟类,并采集了标本带回英国。
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G 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
达尔文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在《物种起源》中论述到:“这境。
”这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形目小鸟促使达尔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后人为了纪念达尔文就把这些雀形目小鸟称为达尔文雀。
(摘编自邓文洪、郑光美《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材料二:1938年12月,28岁的英国帅小伙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研究不同种“达尔文雀”的繁殖和觅食行为。
每天上午他外出观察这些小鸟,下午则捕捉个体尝试进行圈养,看不同种之间是否会发生杂交。
正如达尔文曾指出的那样,“达尔文雀”非常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近。
这些“很傻很天真”的鸟,是拉克在野外非常难得的理想观察对象。
1939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
从4月底至9月初,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号“达尔文雀”标本!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
积雪草《村庄里的草木诗经》阅读训练及答案
积雪草《村庄里的草木诗经》阅读训练及答案村庄里的草木诗经积雪草①年少时,觉得《诗经》里那些植物很遥远,仿佛远古生物打上了神秘的烙印。
有一日,我幡然醒悟,那些远古的草木,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草木自有草木的存在方式,草木自有草木的光彩芳华。
②“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说的是艾蒿。
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
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
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③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
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难耐时,用艾萵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
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
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④“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天》,说的是桃花。
桃树并不稀罕,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
房前屋后,并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
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会种上桃树。
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
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深处有人家。
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实。
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⑤“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说的是黄米。
黄米不是主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杂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⑥老家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
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
【精品解析】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8年高三第三次模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 我看 -(试卷配答案)(2)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看》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低首平展翅翼沉醉B.凝望逝去忧戚枉然C.勃发哲人热望咏赞D.坦荡漫游流盼摇拽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丰润(rùn)绿潮(cháo)翅翼(yì)吹熄(xī)B.忧戚(qī)凝望(níng)枉然(wǎng)祖籍(jí)C.红晕(yūn)坦荡(tǎn)勃发(bó)飞奔(bēn)D.沉醉(zuì)飘逸(yì)摇曳(yè)咏赞(zàn)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看》一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作者是著名诗人穆旦。
B.诗中作者将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连缀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诗句中的“你”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D.诗歌的最后一节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D.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二、综合性学习6.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吟咏诗词”活动。
为此,某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集体课外吟咏词活动。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宣传发动)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海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蠡口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蠡口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天花香鸟语、草长yīnɡ(1)飞,夏天植物yùn(2)育果实,秋天北雁南飞,昆虫也都xiāo(3)声匿迹,冬天许多动物依旧保持jiān(4)默。
jiǎo(5)洁的月光、jūn (6)裂的土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草长(yīnɡ)____飞(2)(yùn)____育(3)(xiāo)____声匿迹(4)(jiān)____默(5)(jiǎo)____洁(6)(jūn)____裂二、选择题2.将下列词语填写在横线处,顺序正确的是哪一项?()①围绕②盘绕③环绕④缭绕(1)壶口瀑布水流湍急,声若雷鸣,远望水气,确是奇观。
(2)这间屋子荒废了很久,杂草丛生,长长的葛藤在屋前的大树上。
(3)小弟弟出生后立即成了家中的主角,大家的话题总是在他身上。
(4)有研究指出,郑和是第一个地球航行一周的人,比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都要早,堪称世界远航的先驱者。
A.③④②①B.③②④①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三、句子默写3.根据提示语,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古典诗文里别有洞天,藏有无数自然美景,蕴含无限思绪。
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写“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的胜境;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源中小鱼“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孟浩然望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四、名著阅读4.名著阅读。
(1)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的信中写道:“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傅雷告诫儿子,只有保持_____________之才能有“艺术表现的动人”和“心灵的纯洁”。
《我看》(分层作业)
《我看》分层作业▲字词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丰润.(rùn)绿潮.(cháo)翅翼.(yì)吹熄.(xī)B.忧戚.(qī)凝.望(níng)枉.然(wǎng)祖籍.(jí)C.红晕.(yūn)坦.荡(tǎn)勃.发(bó)飞奔.(bēn)D.沉醉.(zuì)飘逸.(yì)摇曳.(yè)咏赞.(zà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C项,“红晕”中的“晕”应读“yùn”。
▲文学常识达标2.文学常识填空穆旦,原名,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是“”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
【答案】查良铮翻译家“九叶诗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对于文学常识,平时要多加积累,多看多记,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作品、名句等。
有了丰富的积累,做题时才得心应手。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
▲默写达标3. 积累:自然美景是上天的恩赐,也是诗人笔下的宠儿。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
请从你积累的知识库中分别写出描写四季美景的诗句。
例: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
秋:,。
冬:,。
【答案】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季诗歌的积累。
要求学生在课下整理。
把四季的相关诗歌分类。
结合例句: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写出夏秋冬的诗句即可。
答案不唯一。
如:夏: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广东省汕头市碧华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碧华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藏在草间耿立乡村是藏在草里的。
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
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
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
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
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些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朦胧地踉跄地回家。
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
浙江省2025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
浙江省2025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石碾.(zhǎn)碾麦子前,要先用簸.(bò)箕将麦子过滤一下,滤去其中的草屑和砂石,碾玉米后要用簸箕将粉与糁分别开,这些工作除了簸箕任何家什都不能胜任。
B.土墙的土是从园地里刨.(páo)起的,园地的土在一茬茬的播种和收成中,就如保藏那些随机遗忘的菜子和草根一样,保藏了一代代洒落在这里的祈.(qí)盼目光。
C.莺啼鸟啭.(zhuàn)芳草绿,又是一年茶香时。
趁着好季节,携亲带友去大自然吧,汲.(jí)一瓢清冽的春水,煮一壶清幽的春茶,让一颗喧嚣躁动的心渐渐伸绽开来……D.韶华流转,曾经的风华变成了班驳的回忆,我们也渐渐褪去懵.(měnɡ)懂,成长为大人的模.(mú)样,多想用一纸素笺记录那逝去的青葱岁月,祭祀曾经的纯真年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
[甲]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犹如《备忘录》,记录着美妙的记忆,弃之惋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假如不立刻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无影无踪....。
囤积信息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不会和生活起居“抢地盘”。
[乙]存储介质由1.44MB的3.5英寸软盘扩大到空间以GB、TB计的硬盘、网盘,信息获得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丙]信息爆炸,意味着信息量大、信息迭代快;所幸,信息的存储、传输实力也更强。
但除了“量变”的视角外,人们更关注信息存储方式的变更是否带来了“质变”。
有人说:“信息囤积,使人们从学问的生产者成为学问的搬运工。
”有人说:“只存不看,人变懒了,大脑也蜕.化.了。
”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
2023年高考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评估卷(二)(全国卷版)(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评估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文化自其在中华大地上萌芽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忠”相关联的忠信、忠义、忠言等词汇长期以来广为流传,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
“忠”文化酿造了传统文化中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高尚观念,在它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古代出现了大批忠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仁人志士,这在当时对社会稳定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今大力捍卫国家和平统一、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廉洁政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须再次重视“忠”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忠”文化的社会价值,使“忠”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忠”的释义为“敬也”。
段玉裁先生为《说文解字》所作注释中又将其展开,“忠,敬也。
敬者,肃也。
未有尽心而不敬者。
……尽心曰忠。
”由此可见,忠的本义是一种发自人的内心的恭谨敬重的感情。
同时回溯词源,“忠”又通“中”,取正直、不偏之意,这就使得“忠”带有了很强的原则性,而“忠”亦表示贯彻始终、坚定不移,这一层涵义又反映了“忠”具有的崇高性。
因此从词源字义上看,“忠”是全心全意待人处事的态度,是人对所认定的目标和事业的坚持与执着。
春秋时期是“忠”文化发展传播的关键阶段,在忠本源意义的基础上,古代圣贤智者又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具体的内容。
《孟子·梁惠王》中说:“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江西省南昌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25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
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
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人教部编版)
星港学校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一部分人与自然(28分)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通过文字,再次感受自然之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6分)春天花香鸟语、草长yīnɡ(1)飞,夏天植物yùn(2)育果实,秋天北雁南飞,昆虫也都xiāo(3)声匿迹,冬天许多动物依旧保持jiān(4)默。
jiǎo(5)洁的月光、jūn(6)裂的土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草长(yīnɡ)飞(2)(yùn)育(3)(xiāo)声匿迹(4)(jiān)默(5)(jiǎo)洁(6)(jūn)裂2.(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期末学业考复习模拟试题)根据提示语,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9分)古典诗文里也别有洞天,藏有无数自然美景,蕴含无限思绪。
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中无杂树,(1),(2)”的胜境;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3),(4),(5),似与游者相乐”;孟浩然望洞庭湖,“(6),(7)”,描绘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8),(9)”,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综合性学习。
(4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那样和谐。
为此,实验初级中学正在举行“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主题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学校“香樟”文学社拟围绕活动主题,出一期“低碳生活”专刊,请你设置一个栏目,写出栏目名称,并说明栏目内容。
示例..:刊登低碳生活的好处的科普文章。
..栏目名称....:低碳生活益处谈。
内容(2)建言献策。
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背景下,“低碳生活”理念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那么“低碳生活”有哪些具体做法呢?请你给同学们提出好的建议:(至少说出2点)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部编)八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导语】本文针对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经过精心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如需要更多内容,请查看我们,感谢您的阅读!一、词语知识字音字形1.《消息二则》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业已yèyǐ摧cuī枯拉朽(xiǔ)芜湖(wú)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港(dí)锐ruì不可当dāng歼灭(jiān)杜聿明(yù)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颁bān发遗嘱yízhǔ建树仲裁zhòngcái巨额é3.《“飞天”凌空》凌líng空翘qiáo首酷似kùsì潇洒xiāosǎ轻盈yíng悄qiǎo然由衷zhōng新秀xiù屏bǐng息敛liǎn声眼花缭liáo乱如梦初醒震耳欲聋(zhèn)4.《一着惊海天》桅wéi杆浩瀚hàn娴xián熟咆哮páoxiào紧绷bēng镌juān刻一丝不苟gǒu殚dān精竭虑lǜ舰艉wěi着陆(zhuó))凛冽(lǐnliè)默契(qì)重点词语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淅淅沥沥:形容击溃:打垮,打散。
业已:已经。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木故园彭家河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
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
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
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
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
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作出了最后的牺牲。
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
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
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
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
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
分析语言特点
《考试说明》:现代文一,(运用)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现代文二,(综合)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文言诗文,(综合)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
【虹口区18一模】(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申。
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③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④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似乎西方的节曰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曰却是。
⑤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已、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
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
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
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
积雪草《村庄里的草木诗经》阅读训练及答案
村庄里的草木诗经积雪草①年少时,觉得《诗经》里那些植物很遥远,仿佛远古生物打上了神秘的烙印。
有一日,我幡然醒悟,那些远古的草木,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草木自有草木的存在方式,草木自有草木的光彩芳华。
②“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说的是艾蒿。
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
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
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③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
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难耐时,用艾萵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
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
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④“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天》,说的是桃花。
桃树并不稀罕,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
房前屋后,并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
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会种上桃树。
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
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深处有人家。
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实。
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⑤“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说的是黄米。
黄米不是主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杂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⑥老家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
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
大黄米一般不会拿来煮饭。
外祖父在世的时候,会用黄米酿酒,会把黄米碾成面做年糕,端午节会用黄米包粽子。
村庄里的草木阅读理解答案 村庄里的草木晓寒阅读赏析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在我脑海的印象中,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
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村庄里的草木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
(16 分)村庄里的草木晓寒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
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
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的铁轨穿过风、阳光、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重复一条春荣秋谢的路。
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像一床被子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不再缓冲地暴露在眼前。
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私密。
②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
但我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
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的记忆?③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如何喜欢草木。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
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桠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
我拿着刀去砍,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
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剩下干干净净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草木深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草木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木深晓寒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
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
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秘密。
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
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我那时不喜欢草木。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
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
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去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
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
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里的草木诗经
积雪草
①年少时,觉得《诗经》里那些植物很遥远,仿佛远古生物打上了神秘的烙印。
有一日,我
幡然醒悟,那些远古的草木,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草木自有草木的存在方式,草木自有草木的光彩芳华。
②“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说的是艾蒿。
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
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
老绿,一路疯.长。
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③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
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
难耐时,用艾萵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
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
《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
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④“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天》,说的是桃花。
桃树并不稀罕,村
子里到处都有栽种。
房前屋后,并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
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
会种上桃树。
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
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
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
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深处有人家。
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
实。
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⑤“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说的是黄米。
黄米不是主粮,是
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杂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
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⑥老家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
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
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
大黄米一般不会拿来煮饭。
外祖父在世的时候,会用黄米酿酒,会把黄米碾成面做年糕,端午节会用黄米包粽子。
黄米煮饭不大好吃,但做酒做糕包
粽子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包粽子,特别好吃,特别香,粒粒晶莹别透,也算物尽其用。
⑦黍和粟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一直到今天,我回到老家,仍然能在田间看到种植的黍子。
它们虽不是主要的农作物,却是不可或缺的物种。
⑧“采采芣莒,薄言采之”,出自《诗经·周南·芣莒》,说的是车前草。
这种植物在我的
老家叫马蹄药叶片厚实,大小不一,小圆叶,抽穗,长茎,碎花,花梦结籽,可入药。
之所
以叫马蹄草,是因为它喜欢生路边,马踏车碾,生命力顽强。
⑨记得我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不是上山拾柴就是去打猪草,挎着一个小小的柳条筐,和
表姐结伴,一起把各种草叶采集到筐里。
自己肚子饿得“咕噜吐噜
....”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
可笑吗?一占都不,我们出来打猪草就是为了从猪的口中省下一占粮食。
⑩《诗经》里的很多草木我的村庄都有,每一种都令我记忆深刻,它们曾像亲人一样生长在我的周遭,与我和谐相处。
那些花草树木听过我的忧思愁苦,分享过我的快乐喜悦。
自然神奇,万物有灵。
(文章有改动)
102.为什么说《诗经》中那些远古的草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请分条概括。
10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104.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
(2)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噜吐噜
....”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
105.文中多处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6.作者笔下的村庄里有草木与人们“和谐相处”。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得
照抄原文内容)
【答案】
102.①《诗经·王风·采葛》中的艾蒿,能驱蚊止痒;②《诗经·周南·桃夭》中的
桃花,能增添村庄的诗情画意;③《诗经·王风·黍离》中的黄米,可以酿酒、做年糕、包
粽子;④《诗经·周南·芣苢》中的车前草,可以用来喂猪.
103.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极为生动地写出了)桃树在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
的情况(桃树的密、多)。
104.(1)“疯”字写出艾蒿的生长速度之快,突出了它的“皮实”(生命力强)。
(2)“咕噜咕噜”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作者肚子饿时的声音,突出作者的饥饿程度,
引出下文打猪草的原因。
105.引出所写的植物,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106.可从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等方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