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右溪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右溪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②悬激注。
修木异竹,垂阴③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④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文/唐•元结⑤,有删改)[注]①敬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
②洄:水回旋而流。
③垂阴:投下阴影。
④逸民:不仕的隐者。
⑤元结:唐代文学家,写作本文时,作者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而置州以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不可名.状④则可为都邑之胜.境(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均为写景名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此外,两文还表达了作者哪些不同的情感?【答案】(1)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而/置州以来。
(2)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③说出;④美好的。
(3)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
(4)甲文还表达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乙文还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
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注意要求限断一处。
①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实是”作谓语,“欲界之仙都”作宾语,故断句为: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清流见.底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恶念、恶行、恶果B. 累积、积累、积累C. 美轮美奂、美轮美奂、美轮美奂D. 真心实意、真心实意、真心实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热心的老人,他帮助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3. 下列词语中,与“和风细雨”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风调雨顺C. 风吹雨打D. 风雨同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D.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书籍。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藏。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3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晓雾将歇.(2)月色入户.(3)夕日欲颓.(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333.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334.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人(请用文中一个字来作答)。
【答案】331.(1)消散(2)门(3)坠落(4)只,只是332.(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33.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334.闲仙【解析】33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歇:消散;(2)句意:月光照在门上。
户:门;(3)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颓:坠落;(4)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但:只是。
33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天镜园》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天镜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日:“捞笋”!鼓枻⑧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的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镜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
⑥轻舠dāo:小船。
⑦牙人:商人。
⑧枻yì:船桨。
17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字俱.碧鲜B.破塘笋必.道此必.有我师焉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余读书其.中D.山川之.美园丁划小舟拾之.17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175.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B.【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
【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C.【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
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D.【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176.把选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177.【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达张岱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8.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淡,情却浓”,那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石涧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石涧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古来共谈.(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111.翻译下列句子(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
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
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注释】:①文:同“纹”,纹彩、花纹。
②揭跣(xiǎn):拎起衣服,赤着脚。
③排:推。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⑤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⑥触激:撞击。
⑦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⑧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⑨荫:遮盖。
⑩践履:踪迹。
1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揭跣而.往/人不知而.不愠B.触激之.音/春冬之.时C.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门可罗.雀113.请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114.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作者写景精妙,所描绘的景物极富生命力,你能从文章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吗?(2)【甲】【乙】两个语段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答案】110.谈论辉映季节消散111.(1)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及答案202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2020中考试题汇编(一)背诵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2020泰安中考模拟)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2020盘锦中考)3 《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2020玉门中考)4 《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2020鞍山中考)(二)解释词语、翻译句子与简答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2020泰安中考模拟)(1)山川之.美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4)夕日欲.颓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2020赤峰中考)(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2020玉门中考模拟)(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沉鳞.竞跃4翻译句子(6分)(2020泰安中考模拟)(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5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20玉门中考模拟)6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加点的字(4分)(2020鞍山中考)(三)阅读选择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俱:都)B.晓雾将歇.(歇:停止)C.沉鳞.竞跃(鳞:鱼)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领悟)2.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晓:早晨)B沉鳞竞跃..(竞跃:竞相跳跃)C.夕日欲颓.(颓:坠落)D.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际)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才美不外见.( 《马说》)B.晓.雾将歇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亦不可以己乎( 《鱼我所欲也》)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莲说》)4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B.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C.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5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6篇《答谢中书书》作业(含答案)
第6篇答谢中书书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四时..俱备四时:(2)沉鳞..竞跃沉鳞:(3)实.是欲界之仙都实:(4)纵使..晴明无雨色纵使: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
《山行留客》中,对春山美景进行整体描绘的句子是: 。
(2分)4.面对山川美景,陶弘景发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张旭则是极力“留”客于春山之中,试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6分)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二十三日,始过江山①之青湖。
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
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
问之,即江郎山也。
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
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迫②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节选自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 【注】①江山:地名,江山县。
②迫:靠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五色交辉..交辉:(2)四时俱.备俱:(3)晓雾将歇.歇:(4)势欲.飞动欲:(5)若断而复.连者复: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以下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使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表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曾国藩家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曾国藩家书》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嚣嚣: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不中。
35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35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俱②夕日欲颓.颓③幸甚幸.甚幸④恐.因愤激之久恐35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359.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答案】356.B 357.(1)全,都(2)坠落(3)荣幸(4)担忧,恐怕35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359.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元微之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元微之书》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八月,宪宗听信谗言,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
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47岁,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220.用“/”给下列句子标注朗读停顿。
(限一处)飞泉落于檐间2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意乱书.__________________(4)去.我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或.坐或.睡/或.王命急宣D.夕日欲.颓/不觉欲.曙2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含答案
32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30.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案】
326.D 327.A 328.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329.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330.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2)“斯(这,这些)”“游(游玩)”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29.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等方面思考。
两者都是描写声音的,“猿鸟乱鸣”的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蓬勃的生机,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的意思是“深巷里的寒犬,叫声像豹子一样”,这里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突出了冬夜寂静的特点。
【解析】
326.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判断动词,是/代词,这;
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和、同;
C.看见/了解;
D.跟从/跟从;
故选D。
32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9.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yuè)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ǔ)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suì)D.怀民亦未寝.(qǐn)17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3)念.无与为乐者(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写出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9.B 170.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只是171.(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72.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乙文表现作者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解析】16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字音。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应读“yù”,意思是“参与、欣赏”。
本句句意: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故选B。
17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歇:消散。
(2)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B.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C.四时俱备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选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选文和课文《三峡》中都提到了“猿鸣”,请你分别说明“猿鸣”在这两篇文章中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万籁俱寂声色俱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荣辱与共C.五色交辉天山共色察言观色D.晓雾将歇市南门外泥中歇停工歇业6.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选文具有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请你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
8.选文与【链接材料】中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链接材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
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
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