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pdf

合集下载

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时期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藏南巴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该地区岩石学和地质构造探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和锆石U-Pb定年等探究方法,对该地区的花岗岩岩石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其时期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探究表明,藏南巴朗地区主要产出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的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苏长花岗岩。

岩石成分中SiO2含量高,Al2O3、Na2O和K2O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猜测其来源可能为壳源岩浆。

通过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推断这些花岗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强度印支造山带活动、青藏高原隆升、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等有关。

关键词:藏南巴朗;花岗岩;时期学;地球化学;地质意义正文:一、探究概述藏南巴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特殊,是岩石学和地质构造探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结晶学等多种手段,对该地区出露的花岗岩进行了综合探究,并进行了地球化学和时期学分析。

通过探究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背景,为深度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文化遗产保卫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野边境质调查本探究分别在巴朗-夏鲁地区、关塔恰和钦曲河流域开展了野边境质调查,主要发现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和苏长花岗岩为主。

依据野外观察及常规岩相学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粗粒、中粒及细粒花岗岩等不同变种。

岩性以块状、片状和脉状为主,其中脉状岩体密度稍大,形态更加复杂,易于形成峡谷和裂谷等地质构造。

三、岩石化学特征本文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为基础,分析了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藏南巴朗地区花岗岩样品的SiO2含量均较高,主要在70%以上;Al2O3、Na2O和K2O含量较低,分别在10%左右;CaO和MgO含量都分外低,TiO2含量稍高。

这些数据表明,该地区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于典型的壳源岩浆。

四、锆石U-Pb定年通过锆石U-Pb定年,本文得到花岗岩形成时期为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

【期刊论文】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期刊论文】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23卷第12期2 4年12月Vol.23,No.12Dec.,2 42 世纪8 年代羌塘中部地区就有基性超基性岩的报道[1],对于这套岩石的成因及意义一直争论很大。

一些学者认为它是蛇绿岩,并代表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界线[2,3]。

然而,过去所报道的蛇绿岩受构造作用破坏严重,不具备典型蛇绿岩的组合,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套岩石不是蛇绿岩,而是一套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的岩石[4,5]。

笔者等在开展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了一套保存十分完整的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和变质橄榄岩组合。

野外观察和初步的室内研究表明这套岩石为蛇绿岩组合(图1)。

1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变质橄榄岩,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蚀变橄榄辉石岩。

岩石分布相对较少,呈岩片产出,宽约2 m ,两侧分别与橄榄辉长岩和玄武岩以断层接触。

矿物晶体呈半自形—自形,主要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

橄榄石多数发生了蛇纹石化,在晶体核部仍保留有残留的橄榄石,呈卵斑状产出(图版Ⅰ-1),SiO 2含量在36. 7%~4 . 3%之间,MgO 含量为31.48%~35.18%。

岩墙群单元,主要有橄榄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和橄榄辉长辉绿岩岩墙。

与变质橄榄岩相接触的岩墙为橄榄辉长岩岩墙,岩石中含有少量未蚀变的橄榄石。

岩墙保存完整(图版Ⅰ-2),单个岩墙宽度在1 ~5 cm 之间,粗、细粒结构明显。

细粒橄榄辉长岩矿物结晶程度较差,辉石和斜长石呈半自形,粗粒橄榄辉长岩结晶较好(图版Ⅰ-3)。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少量橄榄石。

SiO 2含量在46.87%~49.46%之间。

岩墙产在玄武岩之下,局部切穿枕状玄武岩。

堆晶橄榄辉长岩(图版Ⅰ-4),岩石风化破碎较强,产在玄武岩之下,成层性较好,有一定的粒度变化。

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组成,并含有少量蛇纹石化的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蚀变均较强(图版Ⅰ-5)。

22536974_藏南东部麻玛沟地区早古生代与中新世岩浆作用及其意义

22536974_藏南东部麻玛沟地区早古生代与中新世岩浆作用及其意义

1000 0569/2020/036(10) 3081 9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10 09藏南东部麻玛沟地区早古生代与中新世岩浆作用及其意义邸英龙1,2 曾令森1 张立飞2 高利娥1DIYingLong1,2,ZENGLingSen1 ,ZHANGLiFei2andGAOLiE11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1 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020 05 03收稿,2020 08 12改回DiYL,ZengLS,ZhangLFandGaoLE 2020 Early PaleozoicandMiocenemagmatismoftheMamaValleyandtheirsignificance,easternSouthTibet ActaPetrologicaSinica,36(10):3081-3096,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10 09Abstract TheMamaValleyareaoftheGreaterHimalayanCrystallineSequence(GHCS)containsvarioustypesofgraniticgneissesandleucogranites NewzirconSHRIMPU Pbdatingresultsindicatethattheprotolithofthegraniticgneiss(SampleMM15)crystallizedat500 7±4 5Ma,andtheinheritedcoreofzircongrainsfromthegarnet bearingleucogranitecontainasubstantialpopulationofzircongrainswithanageof498 6±3 4Ma ThenewdatatogetherwithliteraturedatasuggestthattheMamaValleyalsoexperiencedamajorepisodeofmagmatismattheEarlyPaleozoictime Inaddition,themagmaticzirconrimsoftheleucograniteyieldagesfrom15 7Mato25 1Ma,suggestingaprotractanatecticprocessinthisarea 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suggestthattheleucograniteswerederivedfrommuscovitedehydrationmelting,whichmaybeachievedbylow degreemeltingofNeoproterozoictoEarly Paleozoicgranites ThegraniticgneissandleucogranitehavehighCs,Rb,U,andPb,butlowZr,Hf,andNb/Taratios Zirconmorphologiesindicatethattheyareofperaluminousandorogenicgranite,consistentwiththeirbulktraceelementcompositions Thus,theEarlyPaleozoicmagmaticeventoccurredinasubductiontocollisionsettingratherthaninapassivemarginsetting Combinedwithpreviousdata,weinferthat:(1)thesubductionoftheProto TethysoceaniclithospherebeneaththeIndiancontinentproceededfromtheeasttothewestwithtime;and(2)bothmuscovitedehydrationmeltingandfluxed meltingofmuscovitearedominantmeltingmechanismsfortheformationoftheMioceneleucogranitesinHimalayanbelt,andtheMioceneleucogranitesrepresenttheproductsfromatleast5episodicanatecticprocessesKeywords Himalayanorogen;MamaValley;EarlyPaleozoicmagmatism;Leucogranite;Subductedcontinentalmargin摘 要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错那县麻玛沟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花岗片麻岩和淡色花岗岩。

西藏恐弄拉地区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恐弄拉地区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碎 屑灰 岩所 组成 的碳 酸盐 岩 地层 体 ( 史 晓颖 等 重
2 地 质 背景
研究 区 纵 跨 两 个 I级 构 造 区 , 北 侧 属 班 公
湖一 双湖一 怒 江一 昌宁 对 接 带 , 南 部 为 冈瓦 纳 北 缘古 生代一 中生代 冈底 斯一喜 马拉 雅造 山 系 。工 作 区 内以扛 龙 西 嘎一 色 卡 I级界 线 断 裂 为 界 , 次 级大 地构 造单 元 中北侧 属班公 湖一 怒江 蛇绿 混杂 岩带 ( Ⅵ 一 ) , 南 侧 为 昂龙 岗 日一 班 戈一 腾 冲岩 浆 弧带 ( Ⅶ ) ( 潘 桂 棠等 , 2 0 1 3 ) 。受 北侧 古 特 提斯 大洋 向南 持续 俯 冲 , 雅 鲁 藏 布江 弧 后 洋 盆 向北 俯
(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 贵 州 贵 阳 5 5 0 0 1 8 )
[ 摘 要 ] 贵 州省地 质调 查 院在 开展 西藏 自治 区 l : 5 万班 戈县 恐弄拉 地 区区域地 质调 查 时 , 在 马 前 乡恐弄拉 西侧 车尖 西 南一 带前人 划 分 的一套 早 白垩世 桂 牙岩 组 碳 酸 盐岩 地 层 中采 集 了腕 足 类和 腹足 类化 石 , 据 采 集 的 古 生物 化 石 时代 确 定 此 套 碳 酸 盐 岩 地 层 为 中侏 罗世 沉 积 ( 晚 巴 柔
冲, 在两 者双 向俯 冲 消减 作 用 下 的构造 背景 。 区
测, 1 9 8 3 ) 。笔 者 于工 作 区地 质 调查 过程 中 , 通 过 实测 剖 面及 填 图路 线 , 桑 卡 拉 佣 组 地 层 为灰 色 夹 浅紫 红 色 中厚 层 状 含 生 物 屑 藻迹 泥 晶灰 岩 、 含 生 物 屑含藻 迹 泥 晶 灰 岩 、 含 生 物 屑泥 晶灰 岩 。 区域

26422423_藏南米拉山地区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石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成因

26422423_藏南米拉山地区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石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成因

1000 0569/2021/037(11) 3479 00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1 14藏南米拉山地区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石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成因孙浩哲 赵志丹 朱弟成 刘栋 王青 唐演 齐宁远 董国臣SUNHaoZhe,ZHAOZhiDan ,ZHUDiCheng,LIUDong,WANGQing,TANGYan,QINingYuanandDONGGuoChen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StateKeyLaboratoryofGeologicalProcessesandMineralResources,SchoolofEarthScienceandMineral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2021 05 28收稿,2021 10 20改回.SunHZ,ZhaoZD,ZhuDC,LiuD,WangQ,TangY,QiNYandDongGC 2021 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andpetrogenesisofMioceneadakiticrocksinMilashan,SouthernTibet ActaPetrologicaSinica,37(11):3479-3500,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1 14Abstract MioceneisanimportantperiodfortheupliftingandthickeningoftheTibetanPlateau,andmeanwhile,post collisionaligneousrocksarewidelydeveloped ThezirconU PbdatingandLu Hfisotopes,andwholerockmajorandtraceelementcompositionswereanalyzedonthecalc alkalinepotassicvolcanicrocksintheMilashanarea,SouthernLhasaterrane MilashanMiocenevolcanicrocksaretrachydacite,daciteandrhyolite,withintermediatetoacidcompositionandSiO2rangingfrom59 89%to71 87% ThezirconU Pbdatingyieldedagesfrom16 1±0 2Mato20 4±0 3Ma AllsamplesexhibithighAl2O3(13 54%~16 31%),lowMgO(0 46%~1 95%),highSr(388×10-6~804×10-6),lowY(6 55×10-6~11 20×10-6)andYb(0 70×10-6~1 07×10-6),highSr/Yratios,lowcompatibleelementconcentration(Cr=4 26×10-6~32 53×10-6,Ni=4 16×10-6~25 75×10-6)andslightnegativeEuanomaly Thesamplesarecharacterizedbyenrichmentoflightrareearthelementsandlargeionlithophileelement(LILEs,Rb,Th,U,K),anddepletionofheavyrareearthelementsandhighfieldstrengthelement(HFSEs,Nb,Ta,Ti).TheseMiocenevolcanicrocksamplesshowadakiticaffinity,andmayhavebeenformedbypartialmeltingofmaficthickenedlowercrust Thesourceregionisprobablygarnetamphibolite Lu HfisotopicdeterminationyieldedpositivezirconεHf(t)valuesrangingfrom+2 2to+7 8,indicatingthatthesourcewasjuvenilecrustwiththeadditionofsubductedslabmelt MilashanMiocenevolcanicrockswereformedatthesametimeastheactionofMilashanfault,whichprobablysuggeststhatbothMilashanMiocenevolcanicrocksandMilashanfaultarecausedbythedelaminationofLhasaterranelithosphere Keywords SouthernLhasaterrane;Milashanarea;Miocene;Calc alkalinepotassicvolcanicrocks;Adakiticaffinity摘 要 中新世是青藏高原隆升、增厚的重要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期内拉萨地块广泛发育碰撞后岩浆岩。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的古近纪地层研究意义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的古近纪地层研究意义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的古近纪地层研究意义藏南地区的地层中保存特提斯海广泛分布着具有特殊特性的化石,保存连续的海相古新世到始新世地层,它们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种类也非常多,它的生物演化序列能够与欧洲阿尔卑斯经典特提斯研究区相对比。

西藏亚东地区是特提斯演化晚期残留海的地方,它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

标签:古近纪;有孔虫;研究意义;亚东前言在我国古近纪沉积类型主要是陆相的,只有在西藏、新疆以及台湾的部分地区才发育有海相古近纪地层(万晓樵,1987)。

藏南古近纪的开展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

外国学者Hayden等在对岗巴、定日研究发现了该区的古近系。

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只对藏南地区的海相古近纪地层进行了研究,命名了遮普惹组,属于早古近纪。

在80年代西藏开展了许多的专题研究,许多工作在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了海相古近系,使西藏古近系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90年代各类重大项目,使得新的高潮期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

1 区域地质构造文章研究区位于藏南亚东县堆纳乡,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南带。

古近纪时期,属于印度板块北缘被动陆缘盆地类型,沉积物主要是浅海陆源碎屑和碳酸盐(Liu & Einsele,1994;zhou,2000)。

位于欧亚大陆南部特提斯构造域具有全球性横向分布的特征,位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构造域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俯冲、碰撞产物。

根据地层和构造特征,分别发育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低喜马拉雅带和亚喜马拉雅带。

自北向南依次分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以藏南拆离系为界和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带以主中央断裂为界和低喜马拉雅带,低喜马拉雅带以主边界断裂为界和亚喜马拉雅带(如图1)。

2 主要内容文章主要研究采集的样品以灰岩为主,较为坚硬,有孔虫种类繁多,只有极少数类型具有简单的壳体,其余则复杂多变。

壳径从0.02mm到110mm不等,通常都不大于10mm。

构造有的十分简单,有的则十分复杂(郝诒纯,1980)。

甘肃北山柳园地区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甘肃北山柳园地区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7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8889# "7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8"":; #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和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889<! # $ % & ' () * & + (+, ' & ,./ ) * & +0 1 2 1 (' / 34 +2 ) * ) .) 1 54 6 7 " 8 9 1 * : * +; !8889# 8 3* +( ! !" " !8 3* +( < +* = 1 ' 2 * ) >& ? 1 ) ' & % 1 .@ 9 1 * : * +; !8"":; 8 3* +( # !A 1 > B(C & ' () & ' >& ? 7 ' & ;1 +* / 9 1 % ) 2 (+, 8 ' .2 ) (% " = & % .) * & + D * +* 2 ) ' > & ? " ,./ () * & + 5/ 3& & % & ? " (' ) 3 (+, 5$ (/ 1 5/ * 1 +/ 1 2 1 E * +; < +* = 1 ' 2 * ) > 9 1 * : * +; !889<! 8 3* +( "88< F 8# F "! 收稿"88< F 8= F != 改回!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北部新元古代中期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意义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北部新元古代中期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意义
10000569/2013/029(02)06982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北部新元古代中期蛇绿混杂岩带的 厘定及其意义
张修政 董永胜 李才 解超明 杨韩涛 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HANGXiuZheng,DONGYongSheng ,LICai,XIEChaoMing,YANGHanTaoandWANGMing
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不断的提供大量新的资料和认识,越来 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提出质疑。胡道功 等(2003)通过精确的锆石 UPb定年研究表明,被认为是念 青唐古拉岩群组成部分的念青唐古拉片麻岩形成于古近纪; 董昕等(2009)对 南 林 芝 岩 群 碎 屑 锆 石 的 研 究 表 明,其 原 岩 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变质时代为新生代(35Ma左右),是雅 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闭合作用的产物,从而否定了林芝岩群 为基底变质岩系这一传统认识;董永胜等(2011)对林芝岩群 以东的德玛拉岩群(原波密岩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 变质变形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同时 Dongetal(2011)在 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的中高级变质岩中获得 213~225Ma变质 年龄,认为和松多榴辉岩的退变时代相同,是拉萨地块中部 二叠纪三叠纪造山作用的产物,而并非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拉萨地块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如果存在其构 造属性又是什么?这都是存在至今且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对拉萨地块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目前 关于拉萨地块起源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 论(YinandHarrison,2000;AudleyCharles,1983;Zhuetal, 2011;Guynnetal,2012),研究者主要根据古生代以来的相 关资料和碎屑锆石中的物源信息。事实上通过对古老基底 时代及属性的研究,进行区域上的对比,亦是研究陆块起源 的重要手 段。然 而 从 现 有 的 资 料 来 看,分 布 于 拉 萨 地 块 北 部、中部以及东构造结两侧所谓“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可能是 不同时期、不同构造背景下,多期变质及岩浆作用叠加和构 造混杂的产物,其中至少包括了新元古构造事件(胡道功等, 2003;张泽明等,2010;及本文成果)、泛非造山运动(Donget al,2010;李才等,2010)、二叠纪三叠纪造山作用 (杨经绥 等,2006;徐向珍等,2007;Dongetal,2011)以及新生代以 来与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造山相关的变质、岩浆作用 (王金丽等,2008;董昕等,2009)。因此对拉萨地块上中高级 变质岩系进行构造背景的研究应首先建立在精确的同位素 定年的基础上,否则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也将失去针对性,甚 至造成混乱。

辽西阜新北部原建平群大理岩系中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_刘正宏

辽西阜新北部原建平群大理岩系中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_刘正宏

辽西阜新北部原建平群大理岩系中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刘正宏 程立人 徐仲元 郑长青(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摘要 在辽西阜新北部原建平群大理岩系中发现了大量的微古植物化石,经鉴定有5个属,其组合时代为中元古代。

这些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为确定这些大理岩形成时代提供了可靠证据,并对进一步探讨华北板块北缘古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前寒武纪地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阜新 大理岩 微古植物化石第一作者简介 刘正宏 男 39岁 副教授 博士 构造地质专业 已发表“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魏家沟群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等论文收稿日期 199903211 大理岩产出的地质背景及特征研究区位于辽西阜新北部旧庙一带,处于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原内蒙地轴一部分。

区域内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各期基性—酸性侵入岩、以及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构成(图1)。

前人将区域内变质岩划归为太古宙建平群,从下而上划分了三个组:小塔子沟组,岩性主要为麻粒岩、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大营子组,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瓦子峪组,岩性为变粒岩、浅粒岩、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1]。

“八五”期间在该区内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将该区太古宙建平群解体为4个部分[2]:①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由麻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长片麻岩和磁铁石英岩构成,出露面积较少,呈包体状产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②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由一系列花岗质片麻岩构成,分布面积较大,岩性均一稳定;③魏家沟岩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石组合,由原大营子组和瓦子峪组中的石英岩、变粒岩、浅粒岩、片岩和大理岩构成,它们在原岩建造、岩层组合、形成时代,以及变质变形特征方面与太古宙变质岩明显不同,形成古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中;④中元古代变质变形花岗岩,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构成,它们多数遭受了强烈变质变形作用改造,转变为糜棱岩。

大理岩是魏家沟岩群中主体岩石,出露面积较大,在空间上有三种产出状态:一是呈独立的包体产于中元古代—中生代花岗岩中,其规模大小不一,最大者可达0.5km 2,最小者不足1m 2;二是呈构造透镜体或构造岩片产于中元古代花岗质变晶糜棱岩中,大理岩也发生了强烈糜棱岩化作用;三是与石英岩、片岩共生在一起,被推覆在太古宙片麻岩上。

藏南叶巴组玄武岩锆石捕掳晶的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的启示

藏南叶巴组玄武岩锆石捕掳晶的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的启示

藏南叶巴组玄武岩锆石捕掳晶的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
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的启示
田雅楠;魏友卿;孟元库;王珍珍
【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3)1
【摘要】拉萨地块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具有很大争议,原因在于对拉萨地块基底特征的认识不足,限制了对拉萨地块演化和成矿潜力的评价。

本研究
对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玄武岩中的锆石捕掳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捕获锆石绝大多数具有S型花岗岩结晶锆石的特征,或代表了拉萨地块南部存在变质沉积岩基底。

锆石年龄呈现210、552和1 043 Ma三个峰值,分别对应三叠纪拉萨地块南缘的弧岩浆事件、埃迪卡拉纪末期冈瓦
纳大陆北缘原特提斯洋俯冲事件以及拉萨地块在中元古代时期与非洲大陆的亲缘性。

该成果为拉萨地块的基底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

【总页数】12页(P61-72)
【作者】田雅楠;魏友卿;孟元库;王珍珍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7;P542
【相关文献】
1.拉萨地块南缘日多地区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拉萨地块南部得明顶地区叶巴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 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3.西藏南拉萨地块西部鸭洼地区侵入岩的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
4.西昆仑甜水海地块巴颜喀拉山群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5.佳木斯地块东缘南双鸭山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南马扎拉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藏南马扎拉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都地质调查 中心青 年科 学基金 ( 所控基 2 0 1 5 03 - ) 联合 资助
四川 成 都 6 1 0 0 5 9 )
摘要 : 西藏东南部特提斯喜 马拉雅带 东段 的遮 拉组 ( J 2 z ) 中出露有大量的玄武岩 , 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该地 区中侏 罗世 的构造 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详细 的野 外工作 基础 上 , 对 发现 于马扎拉 地 区遮 拉组 的玄武岩 进行 了地球 化学研究 。全岩主量 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 玄武岩属钙碱性系列 , S i O : 含量为 4 7 . 5 0 %~ 5 0 . 6 1 %, 具有 高钾 ( K : O平 均为 0 . 6 1 %) 、 高钛 ( T i O 平均为 4 . 0 2 %) 、 高磷 ( P O 平均 为 0 . 5 2 %) 等特点 ; 轻、 重稀土元 素分馏 较为 明显 ( ∑L R E E / ∑H R E E=7 . 3 0~ 7 . 5 8 ) , ( L a / Y b ) 比值平均为 7 . 9 4 ,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 L I L E ) 如B a 、 T h和高场强
通讯作者 :李光 明( 1 9 6 5 一 ) , 男, 研究员 , 从 事青藏高原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研究 。E - m a i l : c d l g u a n g mi n g @c g s . g o v . c n 资助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2 0 1 1 C B 4 0 3 1 0 5) 、 中 国地 质 调 查 局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 1 2 1 2 0 1 0 9 1 8 0 3 3 、 1 2 1 2 0 1 1 4 0 5 0 7 0 1 、 1 2 1 2 0 1 1 3 0 3 6 0 0 0 、 1 2 1 2 0 1 1 4 0 6 8 5 0 1 、 1 2 1 2 0 1 1 5 0 2 2 7 0 1 、 1 2 1 2 0 1 1 5 0 2 2 8 0 1 ) 和 中 国地 质调 查局 成

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新生代几种植物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新生代几种植物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新生代几种植物化石及古环境意义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新生代几种植物化石及古环境意义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古生态学资源的地方。

在这个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几种植物化石。

这些植物化石不仅证明了远古时期这个地区曾经生长着多样的植物,同时也揭示了关于古环境的重要信息。

其中一种植物化石是一种被称为恐山梨的树种。

恐山梨是一种圆形冠树,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根据化石的分布,研究人员推断出该树种生长在109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而且这个地区的海拔高度至少达到了3000米以上。

这一发现证明了原来这个地区拥有更为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合树木的生长。

而当前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的高寒干燥气候与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条件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

另一种重要的植物化石是一种冷杉属的树木。

这种冷杉是西南地区常见的树种,而恰巧在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却要追溯到11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

这一发现表明了冷杉属植物在逐渐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了曾经被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的高山地形限制。

这也证明了这个地区逐渐向高山地带拓展,高山植物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湿地植物的化石,如芦苇和水蓼等。

这些化石表明,109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这个地区曾经存在大量的湿地环境。

湿地植物对水环境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这一发现也揭示了当时该地区的水质和水量条件。

这些发现对于了解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古代植被类型和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植物化石的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推断出当时这个地区的气候、地貌以及生态系统的特征。

这些推断对于揭示该地区的环境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变迁非常重要。

此外,对于当今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过去的环境变化,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

西藏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其生态保护问题。

总的来说,尼玛-青海曲麻莱地区的几种植物化石为了解远古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1431703_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古元古代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21431703_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古元古代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1000 0569/2020/036(04) 1186 9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04 13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古元古代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徐欢1 罗金海1 任战利1 陈冠旭1 李亦飞1 尤佳2XUHuan1,LUOJinHai1 ,RENZhanLi1,CHENGuanXu1,LIYiFei1andYOUJia2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2 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庆阳 7450001 StateKeyLaboratoryofContinentalDynamics,DepartmentofGeology,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2 TheSecondOilProductionPlantofChangqingOilfieldCompany,Qingyang745000,China2018 12 24收稿,2019 12 30改回XuH,LuoJH,RenZL,ChenGX,LiYFandYouJ 2020 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andtectonicsignificanceofPaleoproterozoicdiabaseatthesouthwesternmarginoftheOrdosBlock ActaPetrologicaSinica,36(4):1186-1198,doi:10 18654/1000 0569/2020 04 13Abstract TheTiemahediabaseisexposedinLongxianCounty,ShaanxiProvince,atthesouthwesternmarginoftheOrdosBlock It’sgeotectoniclocationbelongstothesouthwesternpartoftheNorthChinaCratonandthesouthernpartoftheLiupanshantectonicbelt ZirconsfromthediabaseyieldaU Pbupperinterceptageof2018Ma,whichbelongstoPaleoproterozoic ThediabaseischaracterizedbyhighFeOT,TiO2andNa2O,depletedinCaO,MgOandK2O,andithasenrichedlightrareearthelement(LREE)withaflatheavyrareearthelement(HREE)patternandaninsignificantEuanomaly TrendsintraceelementabundancesshowthatthegabbroisdepletedinhighfieldstrengthelementsandslightlyenrichedinlargeionlithophileelementK,RbandBa Geochemicalfeaturesshowthatitisfromenrichedmantlesources Thesamplesshowlow(87Sr/86Sr)ivalues(0 7003~0 7064)andpositiveεNd(t)values(+5 14~+4 33),withatDMofNdabout2 0GawhichissimilartothezirconU Pbage,indicatingthatthemagmamaterialisdirectlyderivedfromthemantleandtherewasaperiodofcrustalgrowtheventsduring2 0Ga ThegeochemicalandSr Ndisotopesofthediabaseshowthatitsmagmacamefromtheasthenospheremantlethathavenotbeencontaminatedbythecrustalmaterialorslightlyaltered Throughtheanalysisoftheformation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ofthediabase,itisshownthatthelithosphereandthecrustofthestudyareawasinathinningstatewhentheTiemahediabasewasformed,whichmaysuggestamaturecontinentalriftenvironment ComparedwiththeNorthChinaCraton,thestretchingtectonicbackgroundoftheOrdosBlockat2 0GaiscoincidentalwiththatoftheEasternBlock,indicatingthatthewholeNorthChinaCratonhasawiderangeofcrackingeventduringtheperiodof2 2~2 0Ga Keywords OrdosBlock;YinshanBlock;Paleoprotozoic;Diabase;Intracontinentalrifting摘 要 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六盘山断裂带内出露铁马河辉绿岩。

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马区典中组底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马区典中组底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马区典中组底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

聂国永;钟康惠;苟金;郑高峰
【期刊名称】《四川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马区林子宗群典中组底砾岩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广泛出露.由此形成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及晚白垩世设兴组褶皱构造,标志着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作用的开始,时限在65Ma左右.而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之间的不整合事件,则是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作用的后继效应,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笔者认为在大约45-40Ma,即始新世中晚期,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作用结束,随后转入强烈的陆内汇聚时期.
【总页数】6页(P37-41,48)
【作者】聂国永;钟康惠;苟金;郑高峰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1;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拉萨850007;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02
【相关文献】
1.西藏堆龙德庆县马乡不整合地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土登次仁;拉巴
2.湘西民乐地区马底驿组-牛蹄塘组板岩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杨阳;张旭阳;吕古贤;苗强军;薛长军;高伟利
3.西藏堆龙德庆县马乡不整合地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土登次仁;拉巴
4.西藏打加错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火久伟; 黄登鹏; 李生宝; 晏齐胜
5.西藏打加错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火久伟; 黄登鹏; 李生宝; 晏齐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南柳区砾岩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对雅鲁藏布缝合带古近纪隆升的约束

藏南柳区砾岩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对雅鲁藏布缝合带古近纪隆升的约束

藏南柳区砾岩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对雅鲁藏布缝合带古近纪隆升的约束钱信禹;戴紧根;王成善;李亚林;葛玉魁;张佳伟【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5(031)005【摘要】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柳区砾岩是喜马拉雅造山作用过程中重要的沉积记录.然而,目前对该套地层的构造属性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因为尚未发现来自冈底斯中酸性的火山岩砾石,部分学者认为其是在印度和洋内岛弧碰撞形成的.本次工作对柳区出露的柳区砾岩进行了详细的剖面实测、沉积学观察和物源区分析.地层由厚层的砾级到巨砾级的砾岩以及相对较薄层的砂岩和泥岩组成,砾石包括硅质岩、基性-超基性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以及板岩和千枚岩.砾岩分选差,磨圆差,颗粒支撑和基质支撑均发育,根据岩相组合判断其形成于冲积扇和辫状河环境.较大的砾径以及极低的结构成熟度表示为近源堆积,暗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为该套砾岩的重要源区,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为板岩和片岩的主要源区.岩屑砂岩的碎屑颗粒统计结果显示岩屑的含量为82%~ 85%,其中沉积岩屑为主(82%~95%),石英颗粒以单晶石英为主.碎屑锆石U-Pb年龄有453 ~579Ma和737~ 889Ma二个主要的范围,而缺少200~ 400Ma的锆石年龄.上述观测都说明日喀则弧前盆地、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为柳区砾岩的重要物源区.由于柳区砾岩内部含有日喀则弧前盆地提供的物源,所以柳区砾岩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之后沉积的.而柳区砾岩内各成分的变化反应源区对物源贡献的变化,同时记录了造山带隆升的历史,具体表现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首先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和日喀则弧前盆地相对较快隆升,并遭受剥蚀,为柳区砾岩的沉积提供初始的物源,随着印度板块的俯冲,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开始隆升,成为了柳区砾岩的物源,主要提供板岩和千枚岩.进一步的俯冲使得蛇绿岩带大幅度隆升而阻碍了日喀则弧前盆地和冈底斯继续提供物源,使得柳区砾岩上段石英砂岩中缺少火山岩石英和再旋回的石英颗粒.【总页数】14页(P1313-1326)【作者】钱信禹;戴紧根;王成善;李亚林;葛玉魁;张佳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1;P597.3【相关文献】1.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三叠系朗杰学群沉积岩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区和构造背景分析 [J], 王金贵; 张鑫全; 魏文通; 专少鹏; 陈超; 张振利; 常立海; 申宗义2.西藏南部侏罗纪—古近纪砂岩重矿物分析:探讨岩浆弧与大陆地块物源差异性 [J], 傅焓埔;胡修棉;梁文栋;EDUARDO Garzanti3.藏南古近系柳区砾岩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J], 韦利杰;刘小汉;严富华;麦学舜;周学君;李广伟;刘小兵4.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J], 方爱民;阎臻;刘小汉;陶君容;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裕生5.藏南古近纪甲查拉组物源分析及其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启动时间的约束 [J], 魏玉帅;王成善;李祥辉;曹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南亚东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藏南亚东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藏南亚东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的成因与构造意义苟正彬;张泽明;董昕;丁慧霞;向华;雷恒聪;李旺超;唐磊【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5(031)012【摘要】早古生代的花岗质片麻岩产出在青藏高原南部亚东地区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岩石学研究表明,这些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它们的SiO2含量为68.04%~ 76.55%,铝饱和指数(A/CNK)为1.04~1.14,属钙性-钙碱性弱过铝-过铝质岩石.它们的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相对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三个样品获得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91Ma、512Ma和501Ma,代表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它们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8.1~ +0.1、-5.9 ~-2.1和-4.8~+6.7,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440~1959Ma、1585 ~ 1826Ma和1028~ 1762Ma.本研究表明,亚东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包括I型和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以K2O/Na2O<l、弱过铝质和刚玉标准矿物分子数<1为特征,具较高且正的锆石εHf(t)值,或相对集中的负的εHf(t)值.Ⅰ型花岗岩显示岩浆弧花岗岩的特征.S型花岗岩以K2O/Na2O>1、过铝质和刚玉标准矿物分子数>1为特征,锆石εHf(t)值均为低的负值,且变化范围较大.本文和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Ⅰ型和S 型花岗岩在喜马拉雅地体广泛存在,这为冈瓦纳超大陆北缘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总页数】13页(P3674-3686)【作者】苟正彬;张泽明;董昕;丁慧霞;向华;雷恒聪;李旺超;唐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45;P597.3【相关文献】1.藏南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核部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辜平阳;何世平;李荣社;时超;董增产;查显锋;吴继莲;王轶2.武当山南缘房县地区早古生代镁铁质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J], 许光;王刚;王宗起;武昱东;王东升;王嘉玮3.古新世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石英砂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以藏南岗巴地区古新统基堵拉组为例 [J], 刘庆山;魏玉帅;张宝森;潘婉莹4.藏南东部麻玛沟地区早古生代与中新世岩浆作用及其意义 [J], 邸英龙;曾令森;张立飞;高利娥5.三江南段勐海布朗山地区早古生代变火成岩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孙载波;赵枫;刘梦琼;周坤;周家喜;刘桂春;赵江泰;吴嘉林;胡绍斌;浦涛;李小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张新毅;魏玉帅;王成善;张小龙;商咏梅【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5(031)001【摘要】藏南仲巴地区早白垩世日朗组出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整体为黄绿色火山岩屑砂岩,局部层位可见页岩与泥岩,分析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组合.本文仔细分析了日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鲍马序列和槽模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结果表明:日朗组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不高,具有近源物源的特点;槽模构造古水流数据统计表明古流向由南向北,指示物质组分来源于南侧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或印度克拉通.砂岩碎屑组分统计结果表明日朗组的物源区构造背景属于克拉通内部及石英再旋回区.碎屑锆石U-Pb年龄频谱图对比进一步表明其物源区为印度稳定大陆边缘,外加一套早白垩世火山碎屑物质的输入.仲巴地区日朗组物源特征反映了印度大陆北缘早白垩世由深部断裂引起的一次强烈的火山事件,可能与印度大陆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裂解有关.【总页数】11页(P273-283)【作者】张新毅;魏玉帅;王成善;张小龙;商咏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1;P597.3【相关文献】1.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分析 [J], 王珊;任建业;张云鹏;赵学钦;杨承志2.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早白垩世都红木组一段沉积演化及物源研究 [J], 李艳丽;林春明;岳信东;张志萍;张霞;徐深谋;漆滨汶3.藏南江孜地区早白垩世甲不拉组钙质超微化石的特征及其地层意义 [J], 高莲凤;张振国;姚纪明;左文喆;马亚杰;张鹏;万晓樵4.西藏仲巴县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日朗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葛玉魁;王成善;戴紧根;李亚林5.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江孜-康马地区早白垩世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王亚莹;曾令森;高利娥;高家昊;尚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古植物分布来探讨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界线

从古植物分布来探讨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界线

从古植物分布来探讨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界线
杨善清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本文根据古植物群的化石分布点来大致确定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分界线,根据动植物化石及其相应地层耒鉴别界线附近的推覆构造,由此来确定两大陆的细微界线。

这条界线大致是沿日土县的吉普之北—东双湖—丁青—怒江。

在这一线之北或之东,分布有属种复杂、数量众多的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三叠纪的亚洲大陆类型植物群。

而在这一线之南式之西,分布着属种单调、数量稀少的舌羊齿植物群,局部地方因推覆构造作用造成少量属种的华夏植物群分子与舌羊齿植物群分子“共生”。

【总页数】9页(P18-26)
【作者】杨善清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技工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从某些农业昆虫的分布来讨论古北、东洋两地区在我国秦岭以东的分界线问题[J], 章士美
2.冈瓦纳大陆北缘安第斯型造山带:藏北安多奥陶纪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
学证据 [J], 胡培远;翟庆国;赵国春;唐跃;朱志才;王伟;吴昊
3.斯里兰卡地质演化研究的进展与评述:岩石组合、变质演化及其与冈瓦纳大陆的关系 [J], 赵磊;张艳斌;DHARMAPRIYA Prasanna Lakshitha;翟明国
4.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结合带: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 [J], 王保弟;王立全;周道卿;王冬兵;于云鹏;闫国川;吴喆
5.冈瓦纳大陆边缘罗斯运动的岩浆活动时代:来自北维多利亚地松散沉积物锆石年龄的证据 [J], 陈虹;王宏晖;包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方爱民;闫臻;刘小汉;潘裕生;李继亮;俞良军;陶君容【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4(014)012【摘要】位于雅鲁藏布缝合带南侧的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和亚洲板块碰撞时间上限、探讨陆-陆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但长期以来,有关该套磨拉石的时代以及地层对比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藏南磨拉石沉积大地构造意义认识的深入,对其形成时代的争议更趋激烈. 笔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重新找到了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植物化石,经鉴定确定其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从而对该套磨拉石的形成时代提出了新的制约. 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其在区域大地构造上的意义.【总页数】9页(P1419-1427)【作者】方爱民;闫臻;刘小汉;潘裕生;李继亮;俞良军;陶君容【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西藏达金砾岩沉积环境、有孔虫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闫臻;方爱民;潘裕生;李继亮;刘小汉;俞良军;章炳高2.藏南柳区砾岩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对雅鲁藏布缝合带古近纪隆升的约束 [J], 钱信禹;戴紧根;王成善;李亚林;葛玉魁;张佳伟3.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下部砾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陈柏林;李中坚;董诚;丁式江;舒斌;廖香俊;董法先;傅杨荣4.藏南古近系柳区砾岩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J], 韦利杰;刘小汉;严富华;麦学舜;周学君;李广伟;刘小兵5.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J], 方爱民;阎臻;刘小汉;陶君容;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裕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方面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结论 ! 但对于其沉积时代 和地层对比,不同的研究者则有不同的观点 ! 最早在 "#)’ 年,尹集祥和常承法对柳区一带出 露的红色砂砾岩进行首次考察时就在其中发现了植 ! "#’% 年,尹集祥和刘成杰又在公路北面出露的砂砾 岩层中发现了 * 个产植物化石层位
["*] [%]
区的磨拉石沉积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后则认为这些砾岩 形成于晚渐新世 ; 中新世 !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柳 区砾岩的形成时代存在很大争议,其跨度之大基本上 涵盖了整个古近纪,即自古新世至中新世均有可能, 而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限也大致分布在此范围 内 ! 因此这一时代跨度显然很难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两侧陆块的碰撞时代上限提供比较精确的制约,有必 要对这套磨拉石中的植物化石及其时代进行更细致的 研究,为澄清上述争议提供确凿证据 !
")
’& 年代尹集祥等通过比较系统的地层学研究,将其 [%] 改称为“柳 区 组” ,并 将 它 作 为“外 磨 拉 石 带” 与冈底斯砾岩“内磨拉石带”一起构成雅鲁藏布江 缝合带南北两侧“双磨拉石带”这一比较独特的地 质景观 ! 自此,这套磨拉石建造也逐渐成为令人瞩 目的对象,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 !
石,少量为果实种子的印痕 $ 经研究鉴定约有 %’ 余 种,隶属 - 个科 . 个属,主要是被子植物,未见蕨 类及裸子植物等类型;在被子植物中,主要是双子 叶植物 $ 除个别种属外,这次发现的植物化石与陶
[%,] 君容报道 的第一次发现于柳区砾岩中的植物化石
种属 (另文发表) 有很大区别 $ 虽然化石标本的数量 及属种不多,但由于发现的这些化石植物物种大多 数是已经灭绝的类型,与现生种的关系较远,因而 它为西藏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生物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信息 $ 具体来说,这次鉴定出的化石植物种名包 括: !"#$#%&’ #/ $ ()*’$)+, , !"#$#%&’ 01 $ , -)./",$0’ *01#23/""# , -)./",$0’ 01 $ , !)2&"&’ 1,1#%$)23/""# , 4,5 (&’ 01 $ , 6#"")$&’ 01 $ , 7.08,)2’,’ 01 $ , 7.08,# 01 $ , -,’’,$0’ 01 $ , -).%)23/""&* #/ $ ’8,9,:).*,’ , !3/"",$0’ 01 $ 2, !3/"",$0’ 01 $ 3, -#.2,$30’ 01 $ $ 从发现 的 化 石 植 物 所 对 应 科 属 的 现 代 分 布 来 看,柳 区 组 这 次 出 现 的 植 物 有 大 戟 科 的 野 桐 属 ( 6#"")$&’ ) ,其现生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我国仅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 $ 柳区组内发现 有多种的桑科的榕属 ( 4,(&’ ) 是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的 $ 椴树科的扁担杆属 ( 7.08,# ) 分布于东半球 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西南部尤其是中型叶的种 多分布在南部,同一科内相近的属 7.08,)2’,’ 的现生 种很少,分布在热带非洲 $ 化石中的 -,’’,$0’ 相近似 者为葡萄科的白粉藤属 ( -,’’&’ ) ,广泛分布于热带至 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于西南部至台湾 $ 因此,从 上述植物区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些科属均属 热带区系成分,其中亦有少数属亚热带至温带分布 的 (如 !"#$#%&’ ) $
"%%)*%(*!+ 收稿,"%%)*%+*!) 收修改稿
[!]
来,由于受到青藏高原极其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的 限制,人们对这些磨拉石盆地沉积地层的研究程度 仍然比较低,从而也制约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 研究的深入 $ 笔者等近年来对具有代表性的上述磨 拉石盆地沉积地层之一— — —柳区砾岩,进行了细致 考察,对 其 层 序、形 成 环 境 和 沉 积 时 代 进 行 了 研 究,特别是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重新找到一批 保存相对 完 整 的 植 物 化 石,并 确 定 其 形 成 时 代 为 中、晚始新世 $ 这一成果不仅为西藏地区始新世磨 拉石沉积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比较确凿的古生 物学证据,而且也为探讨该套磨拉石的形成背景和 大地构造意义提供了新的制约材料 $
[#] [%] [1]
"
柳区砾岩的沉积层序及化石产出层位
由于受到后期构造的影响,研究区内柳区砾岩南
北两侧的蛇绿岩和印度被动陆缘中生代浅变质岩系均 以高角度逆断层冲断其上 (图 ( , (<) ) ,此外在强烈 % 4) 的后期构造运动改造下,柳区砾岩中褶皱和断层极其 发育,从而为整个剖面地层层序的测定带来了很多困 难 ! 笔者等在野外在构造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整套 地层的层序进行了恢复,并根据岩性组合及其宏观沉 积结构、构造特征,自下而上将其划分为 * 段:
图!
柳区砾岩和岗仁布齐峰砾岩分布地质简图及研究区位置
目前,该套磨拉石的砾石成分、沉积环境、形 成时代、物源区性质及沉积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均
[% ( ""]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并在其沉积环境的研
内俯冲形成的大洋岛弧与印度板块碰撞并仰冲到后
[""] 者之上这一早期造山过程的产物;而 6,789,.:- 等 在研究了罗布莎、大竹卡、秋乌和岗仁布齐峰等地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整合覆盖于蛇绿岩和印度大陆被动陆缘三叠系—白 垩系浅变质岩系之上 ! 主要岩性为一套比较醒目的 紫红色复成分砾岩,其物源分别来自印度被动陆缘 的中生代沉积和缝合带中的蛇绿岩 ! 因在拉孜县柳 区一带出露情况较好,尹集祥曾于 "#$# 年将其定名 为“柳区砾岩” ,但未予描述 ! 随后,在 %& 世纪
!
研究区基础地质资料
柳区砾岩沿着雅鲁藏布蛇绿岩带的南缘断续分
$ 但长期以
布,近东西向延伸约 !(%?5$ 其南、北两侧分别不
(批准号: ,-./"*01*!!&)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编号:"%%".2)!"3%%) 资助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 4*5678:965: 5678 $ 7;<6=$ 6<$ <>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 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
方爱民! 闫 臻! 刘小汉" 潘裕生! 李继亮! 俞良军! 陶君容#
!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
摘要
位于雅鲁藏布缝合带南侧的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
区砾岩形成于渐新世2中新世 ! 而近年来, 345,.等
通过对柳区砾岩与上下地层之间接触关系的研究, 并根据对前人资料的总结认 为 其 形 成 时 代 为 古 新 世,由此他们提出该套磨拉石沉积代表了由早期洋
")尹集祥主编《西藏南部科学旅行指南》第二部分,"#’&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
图!
柳区砾岩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发现植物化石的层位
( !)南侧界线; (")北侧界线; ( #)植物化石的层位
下段:紫红色粗碎屑厚层—巨厚层砾岩夹薄层 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其中,砾岩中砾石主要来自蛇 绿岩带的硅质岩、超镁铁岩及部分复理石 $ 底部不整 合覆盖于蛇绿岩之上,往上和中段岩性过渡接触 $ 中段:紫红、暗红色粗碎屑砾岩夹薄层紫红色 泥岩、粉砂岩,砾石主要来自印度大陆被动陆缘的 浅变质岩,同时含少量硅质岩、超镁铁岩等来自蛇 绿岩带的产物 $ 上段:灰绿色、紫红色砾岩夹薄层泥岩、粉砂 岩,具有明显的旋回特点,砾石以印度被动陆缘浅 变质岩为主,同时含一些火山岩和少量来自缝合带 的蛇绿岩块 $ 本段于下伏第二段之间为过渡接触, 顶部为印度被动陆缘浅变质岩系逆冲推覆盖其上 $ 其中,本次采集的植物化石主要发现于柳区砾 岩上段的中部,往南与印度被动陆缘浅变质岩系的 接触界限相距约 %&’ (,具体地点位于西距柳区村约 (图 + ( #) ) ) *( 处新藏公路上一小桥南侧的孤山包 $ 所有化石样品均采集于厚层粗砂岩、含砾砂岩顶部 的泥岩薄层中,其所在层序自下而上划分如下 (图 : ,)
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和亚洲板块碰撞时间上 限、探讨陆*陆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但长期以来,有关该套磨拉 石的时代以及地层对比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藏南磨拉石沉积大地构造意义认 识的深入,对其形成时代的争议更趋激烈 $ 笔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 位重新找到了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植物化石,经鉴定确定其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从而对该套 磨拉石的形成时代提出了新的制约 $ 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探讨其在区域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 关键词
物化石
[%]
,后经郭双兴鉴定认为属于晚白垩世
["%]
,并采集了一
批植物化石标本,后经陶君容鉴定,认为这些植物 化石组合属于始新世中、晚期 ! 尹集祥等在此基 础上,通过与秋乌组和门土组以及日喀则地区中新 世乌龙组内植物化石的对比,认为柳区砾岩中的植 物化石组合所确定的时代仅仅代表了柳区组形成时 代的 下 限, 而 其 上 限 时 代 则 有 可 能 延 伸 到 渐 新 世 ! %& 世纪 #& 年代, +,-./0/ 等 在分析日喀则弧 前盆地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